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白骨精有聲小說免費聽

白骨精有聲小說免費聽

發布時間: 2022-06-06 19:57:13

❶ 有聲小說-職場麗人

推薦:草族部落有聲小說
裡面有大量的有聲小說,全都是打包下載的

❷ 白骨精三打孫悟空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鏈接:

提取碼:myl0

《白骨精三打孫悟空》是蝶之靈所作小說,2008年開始在晉江文學城連載,現已完結

❸ 《白骨精三打孫悟空》蝶之靈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白骨精三打孫悟空》蝶之靈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作者有話要說:以後看見有人在背後說我的,親愛的讀者們不需要站出來替我說話替我不平,非常感謝你們的信任和支持,理解我的人不需要解釋,不理解的,再多的解釋都會被抓把柄的^_^
也千萬不要去一些論壇提我的名字,我最恨八卦,最厭惡掐架^_^
如果真的喜歡,咱們掛Q長談,聊聊一些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豈不更有樂趣?
(*^__^*)
最後:
開文是去年春節,修文是今年春節,已經一年過去了,真的很感謝大家陪我走的這一路。
我會繼續努力,用好看的故事回報大家。
【春節快樂】
----
本章於08年1月25日發表,09年1月24日修改。
第一章
游戲里,取名字是一門藝術。
取個好聽的名字,足以影響你整個的游戲生涯。
比如,一個叫做「老娘就他媽愛PK」和一個叫做「小乖乖」的,同時遇到一個正在找老婆的帥哥的時候.
一個叫做「文質彬彬」的和一個叫做「%觵#¥贛」的,同時找老婆的時候.
結果可想而知。
你想啊,你跟朋友介紹的時候怎麼說?
這個是我老婆「小乖乖」;這個是我老婆……

❹ 《西遊記·三打白骨精》主要內容

《西遊記·三打白骨精》主要內容:

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內,住著一個兇殘、狡猾,善於偽裝的千年屍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後變幻為上山送齋的村姑和朝山進香的老嫗,全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凶,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變成成老丈又被孫悟空識空。

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義從天上飄下素絹,責備唐僧姑息孫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唐僧失去了孫悟空的保護,白骨精輕而易舉將其擒獲,只有豬八戒逃出真奔花果山。孫悟空不計前嫌,立即趕往波月洞。途遇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孫悟空將其打死,變成金蟾大仙的模樣。讓白骨精在唐僧面前重現三次變幻的伎倆,唐僧幡然醒悟。孫悟空現出本相,消滅了白骨精及眾妖魔。師徒四人經過此番磨難,重又踏上征途。

拓展資料:

《西遊記》全書共100回,可分成三大部分,主要描寫孫悟空的出世和大鬧天宮、唐僧的出世和取經緣由以及後來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而歸的故事。

作品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藝術宮殿。小說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的神魔世界,但在神幻的外衣之下包裹著現實生活的本質,意味深長地寄寓了廣大人民反抗惡勢力,要求戰勝自然和困難的樂觀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現實。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採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既表現他們超自然的神性和動物屬性,又能找出社會化個性的蹤影。全書組織嚴密,繁而歪亂,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於生活氣息。主題上沖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豐富了作品的現實內容,呈現出不同於以往取經故事的獨特風格。

作者簡介:

作者:(明)吳承恩(1504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其故里江蘇淮安東南馬甸鄉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園,淮安市有其紀念館。另有,由六小齡童主演的大型神話連續劇《吳承恩與西遊記》於2010年初播出。2005年10月8日吳承恩紀念館開館。

創作背景: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朝代。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與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不斷激化,並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因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漢族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漢族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❺ 三打白骨精的原文-《西遊記》第27回

第27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卻說三藏師徒,次日天明,收拾前進。那 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連住了五六日。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似脫胎換骨,神爽體健。他取經心重,那裡肯淹留,無已,遂行。
師徒別了上路,早見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險峻,恐馬不能前,大家須仔細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我等自然理會。」好猴王,他在那馬前,橫擔著棒,剖開山路,上了高崖,看不盡:峰岩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
無數獐豝鑽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上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去那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裡有人家處化齋去。」行者將身一縱,跳上雲端里,手搭涼篷,睜眼觀看。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更無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看多時,只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行者按下雲頭道:
「師父,有吃的了。」那長老問甚東西,行者道:「這里沒人家化飯,那南山有一片紅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幾個來你充飢。」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了,快去!」
行者取了缽盂,縱起祥光,你看他觔斗幌幌,冷氣颼颼,須臾間,奔南山摘桃不題。
卻說常言有雲: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聖去時,驚動那怪。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
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雖沒甚麼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卷簾大將,他的威氣尚不曾泄,故不敢攏身。妖精說:「等我且戲他戲,看怎麼說。」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東,徑奔唐僧。聖僧歇馬在山岩,忽見裙釵女近前。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里曠野無人,你看那裡不走出一個人來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那獃子放下釘鈀,整整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覿面相迎。真個是遠看未實,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
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葯弄春晴。那八戒見他生得俊俏,獃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叫道:「女菩薩,往那裡去?手裡提著是甚麼東西?」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那女子連聲答應道:「長老,我這青罐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麵筋,特來此處無他故,因還誓願要齋僧。」八戒聞言,滿心歡喜,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報與三藏道:「師父!吉人自有天報!師父餓了,教師兄去化齋,那猴子不知那裡摘桃兒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墜。你看那不是個齋僧的來了?」唐僧不信道:「你這個夯貨胡纏!我們走了這向,好人也不曾遇著一個,齋僧的從何而來!」八戒道:「師父,這不到了?」
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那妖精見唐僧問他來歷,他立地就起個虛情,花言巧語來賺哄道:「師父,此山叫做蛇回獸怕的白虎嶺,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只因無子,求福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了一個女婿,養老送終。」三藏聞言道:「女菩薩,你語言差了。聖經雲: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願心,教你男子還,便也罷,怎麼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
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語道:「師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帶幾個客子鋤田。這是奴奴煮的午飯,送與那些人吃的。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忽遇三位遠來,卻思父母好善,故將此飯齋僧,如不棄嫌,願表芹獻。」三藏道:
「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來,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那女子見唐僧不肯吃,卻又滿面春生道:「師父啊,我父母齋僧,還是小可;我丈夫更是個善人,一生好的是修橋補路,愛老憐貧。但聽見說這飯送與師父吃了,他與我夫妻情上,比尋常更是不同。」三藏也只是不吃,旁邊卻惱壞了八戒。那獃子努著嘴,口裡埋怨道:「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象我這個老和尚罷軟!現成的飯三分兒倒不吃,只等那猴子來,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說,一嘴把個罐子拱倒,就要動口。
只見那行者自南山頂上,摘了幾個桃子,托著缽盂,一筋斗,點將回來,睜火眼金睛觀看,認得那女子是個妖精,放下缽盂,掣鐵棒,當頭就打。唬得個長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將來打誰?」行者道:「師父,你面前這個女子,莫當做個好人。
他是個妖精,要來騙你哩。」三藏道:「你這猴頭,當時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麼說他是個妖精?」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幹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裡肯信,只說是個好人。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裡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發起性來,掣鐵棒,望妖精劈臉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個解屍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個假屍首打死在地下。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性命!」行者道:「師父莫怪,你且來看看這罐子里是甚東西。」沙僧攙著長老,近前看時,那裡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麵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怎禁豬八戒氣不忿,在旁漏八分兒唆嘴道:「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麼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甚麼《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獃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念咒,行者就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步步行凶,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來何用?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你教我回那裡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行者道:「師父,我回去便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與你有甚恩?」那大聖聞言,連忙跪下叩頭道:「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師父救脫吾身,若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原來這唐僧是個慈憫的聖僧,他見行者哀告,卻也回心轉意道:「既如此說,且饒你這一次,再休無禮。如若仍前作惡,這咒語顛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卻才伏侍唐僧上馬,又將摘來桃子奉上。唐僧在馬上也吃了幾個,權且充飢。
卻說那妖精,脫命升空。原來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殺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那雲端里,咬牙切齒,暗恨行者道:「幾年只聞得講他手段,今日果然話不虛傳。那唐僧已此不認得我,將要吃飯。若低頭聞一聞兒,我就一把撈住,卻不是我的人了?
不期被他走來,弄破我這勾當,又幾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饒了這個和尚,誠然是勞而無功也,我還下去戲他一戲。」
好妖精,按落陰雲,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手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八戒見了,大驚道:「師父!不好了!那媽媽兒來尋人了!」唐僧道:
「尋甚人?」八戒道:「師兄打殺的,定是他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說!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等老孫去看來。」好行者,拽開步,走近前觀看,那怪物: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菜葉。
顴骨望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摺。
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屍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道:「師父莫念了!
有甚話說了罷!」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耳聽善言,不墮地獄。我這般勸化你,你怎麼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此是何說?」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甚麼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麼舊褊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行者聞言,氣得暴跳道:「我把你這個尖嘴的夯貨!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麼要分甚麼行李?」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貪戀,如何不去?」行者道:「實不瞞師父說,老孫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簾洞大展英雄之際,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頭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黃袍,腰系的是藍田帶,足踏的是步雲履,手執的是如意金箍棒,著實也曾為人。自從涅盤罪度,削發秉正沙門,跟你做了徒弟,把這個金箍兒勒在我頭上,若回去,卻也難見故鄉人。師父果若不要我,把那個《松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交付與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相應了,也是跟你一場。莫不成這些人意兒也沒有了?」唐僧大驚道:「悟空,我當時只是菩薩暗受一卷《緊箍兒咒》,卻沒有甚麼松箍兒咒。」行者道:「若無《松箍兒咒》,你還帶我去走走罷。」長老又沒奈何道:「你且起來,我再饒你這一次,卻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師父上馬,剖路前進。
卻說那妖精,原來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殺他。那怪物在半空中,誇獎不盡道:「好個猴王,著然有眼!我那般變了去,他也還認得我。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還下去戲他一戲。」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老公公,真個是: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耳中鳴玉磬,眼裡幌金星。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唐僧在馬上見了,心中歡喜道:「阿彌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來,逼法的還念經哩。」
八戒道:「師父,你且莫要誇獎,那個是禍的根哩。」唐僧道:「怎麼是禍根?」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里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行者聽見道:「這個獃根,這等胡說,可不唬了師父?等老孫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怪物,叫聲:「老官兒,往那裡去?
怎麼又走路,又念經?」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聖也當做個等閑的,遂答道:「長老啊,我老漢祖居此地,一生好善齋僧,看經念佛。命里無兒,止生得一個小女,招了個女婿,今早送飯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來找尋,也不見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漢特來尋看。果然是傷殘他命,也沒奈何,將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塋中。」行者笑道:「我是個做嚇虎的祖宗,你怎麼袖子里籠了個鬼兒來哄我?你瞞了諸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是個妖精!」那妖精唬得頓口無言。行者掣出棒來,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好大聖,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雲端里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風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師父,莫念!莫念!你且來看看他的模樣。」卻是一堆粉骷髏在那裡。唐僧大驚道:「悟空,這個人才死了,怎麼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作怪的僵屍,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樑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聞說,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於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唐僧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錯怪了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獃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無人。」唐僧發怒道:「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那大聖一聞得說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對唐僧道聲:「苦啊!你那時節,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路;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為師,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盡千辛萬苦。今日昧著惺惺使糊塗,只教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罷罷!但只是多了那《緊箍兒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這個難說。若到那毒魔苦難處不得脫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時節,想起我來,忍不住又念誦起來,就是十萬里路,我的頭也是疼的;假如再來見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
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聖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那大聖見長老三番兩復,不肯轉意回心,沒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
一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畢竟不知此去反復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解釋文中「題」字:此處無誤,原著中是這個「題」。

❻ 三打白骨精原文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書名: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
卻說三藏師徒,次日天明,收拾前進。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
意合,決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連住了五六日。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似脫
胎換骨,神爽體健。他取經心重,那裡肯淹留。無已,遂行。
師徒別了上路,早見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險峻,恐馬不能
前,大家須仔細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我等自然理會。」好猴王,他在
那馬前,橫擔著棒,剖開山路,上了高崖,看不盡——
峰岩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無數獐犭巴鑽簇簇,滿山
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
嶺上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
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
虎豹奔逃。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
飢了,你去那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
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
「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
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
「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
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
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裡有人家
處化齋去。」
行者將身一縱,跳上雲端里,手搭涼篷,睜眼觀看。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
更無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看多時,只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
那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行者按下雲頭道:「師父,有吃的了。」那長
老問甚東西,行者道:「這里沒人家化飯,那南山有一片紅的,想必是熟透了的
山桃,我去摘幾個來你充飢。」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了,
快去!」行者取了缽盂,縱起祥光,你看他筋斗幌幌,冷氣颼颼。須臾間,奔南
山摘桃不題。
卻說常言有雲: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聖
去時,驚動那怪。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
「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
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
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
沙僧。八戒、沙僧雖沒甚麼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卷簾大將,他的
威氣尚不曾泄,故不敢攏身。妖精說:「等我且戲他戲,看怎麼說。」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
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
西向東,徑奔唐僧——
聖僧歇馬在山岩,忽見裙釵女近前。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
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里曠野無人,你看那裡不走出一
個人來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那獃子放下
釘鈀,整整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覿面相迎。真個是遠看未
實,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
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葯弄春晴。
那八戒見他生得俊俏,獃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叫道:「女菩薩,
往那裡去?手裡提著是甚麼東西?」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那女子連聲
答應道:「長老,我這青罐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麵筋,特來此處無他故,因
還誓願要齋僧。」八戒聞言,滿心歡喜,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報與三藏道:
「師父!吉人自有天報!師父餓了,教師兄去化齋,那猴子不知那裡摘桃兒耍子
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墜。你看那不是個齋僧的來了?」唐
僧不信道:「你這個夯貨胡纏!我們走了這向,好人也不曾遇著一個,齋僧的從
何而來!」八戒道:「師父,這不到了?」
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
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那妖精見唐僧
問他來歷,他立地就起個虛情,花言巧語來賺哄道:「師父,此山叫做蛇回獸怕
的白虎嶺,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只因
無子,求福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
了一個女婿,養老送終。」三藏聞言道:「女菩薩,你語言差了。聖經雲:父母
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願心,教你男子
還,便也罷,怎麼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那女
子笑吟吟,忙陪俏語道:「師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帶幾個客子鋤田。這是奴
奴煮的午飯,送與那些人吃的。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
身來送。忽遇三位遠來,卻思父母好善,故將此飯齋僧,如不棄嫌,願表芹獻。」
三藏道:「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來,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
了你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那女子見唐僧不肯吃,卻又滿
面春生道:「師父啊,我父母齋僧,還是小可。我丈夫更是個善人,一生好的是
修橋補路,愛老憐貧。但聽見說這飯送與師父吃了,他與我夫妻情上,比尋常更
是不同。」三藏也只是不吃,旁邊卻惱壞了八戒。那獃子努著嘴,口裡埋怨道:
「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象我這個老和尚罷軟!現成的飯三分兒倒不吃,只等那
猴子來,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說,一嘴把個罐子拱倒,就要動口。
只見那行者自南山頂上,摘了幾個桃子,托著缽盂,一筋斗,點將回來。睜
火眼金睛觀看,認得那女子是個妖精,放下缽盂,掣鐵棒,當頭就打。唬得個長
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將來打誰?」行者道:「師父,你面前這個女子,
莫當做個好人。他是個妖精,要來騙你哩。」三藏道:「你這猴頭,當時倒也有
些眼力,今日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麼說他是個
妖精?」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
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
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幹了防天陰
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裡肯信,只說是個
好人。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
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
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
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裡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三藏
正在此羞慚,行者又發起性來,掣鐵棒,望妖精劈臉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
個解屍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個假屍首打死在地
下。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
性命!」行者道:「師父莫怪,你且來看看這罐子里是甚東西。」沙僧攙著長老,
近前看時,那裡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麵筋,卻是幾個
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怎禁豬八戒氣不忿,在旁漏八
分兒唆嘴道:「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
卻怎麼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
念甚麼《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
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獃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念咒,
行者就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唐僧道:「有甚話說!出
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
步步行凶,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來何用?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
你教我回那裡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
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
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師父,我回去便
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與你有甚恩?」那大聖聞言,
連忙跪下叩頭道:「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
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師父救脫吾身,若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
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原來這唐僧是個慈憫的聖僧,他見行者哀告,卻也
回心轉意道:「既如此說,且饒你這一次,再休無禮。如若仍前作惡,這咒語顛
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卻才伏侍唐僧
上馬,又將摘來桃子奉上。唐僧在馬上也吃了幾個,權且充飢。
卻說那妖精,脫命升空。原來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殺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
在那雲端里,咬牙切齒,暗恨行者道:「幾年只聞得講他手段,今日果然話不虛
傳。那唐僧已此不認得我,將要吃飯。若低頭聞一聞兒,我就一把撈住,卻不是
我的人了?不期被他走來,弄破我這勾當,又幾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饒了這個和
尚,誠然是勞而無功也,我還下去戲他一戲。」
好妖精,按落陰雲,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
手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八戒見了,大驚道:「師父,不好
了!那媽媽兒來尋人了!」唐僧道:「尋甚人?」八戒道:「師兄打殺的,定是
他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說!那女子十八歲,
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等老孫去看來。」好行
者,拽開步,走近前觀看,那怪物——
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
菜葉。顴骨望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摺。
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
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屍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見,驚下馬
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憐把個
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道:「師父莫念了!
有甚話說了罷!」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耳聽善言,不墮地獄。我這般勸
化你,你怎麼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此是何說?」行者道:
「他是妖精。」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
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
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甚麼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
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麼舊褊
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行者聞言,氣得暴跳道:「我把你這個尖嘴的夯
貨!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麼要分甚麼行李?」
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貪戀,如何不去?」行者道:「實不瞞師父說,老孫五百
年前,居花果山水簾洞大展英雄之際,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
頭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黃袍,腰系的是藍田帶,足踏的是步雲履,手執的
是如意金箍棒,著實也曾為人。自從涅盤罪度,削發秉正沙門,跟你做了徒弟,
把這個金箍兒勒在我頭上,若回去,卻也難見故鄉人。師父果若不要我,把那個
《松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交付與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相應
了,也是跟你一場。莫不成這些人意兒也沒有了?」唐僧大驚道:「悟空,我當
時只是菩薩暗受一卷《緊箍兒咒》,卻沒有甚麼松箍兒咒。」行者道:「若無
《松箍兒咒》,你還帶我去走走罷。」長老又沒奈何道:「你且起來,我再饒你
這一次,卻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師父上
馬,剖路前進。
卻說那妖精,原來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殺他。那怪物在半空中,誇獎不盡道:
「好個猴王,著然有眼!我那般變了去,他也還認得我。這些和尚,他去得快,
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
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還下去戲他一戲。」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
一變,變成一個老公公,真個是——
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耳中鳴玉磬,眼裡幌金星。
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
唐僧在馬上見了,心中歡喜道:「阿彌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
不上來,逼法的還念經哩。」八戒道:「師父,你且莫要誇獎,那個是禍的根哩。」
唐僧道:「怎麼是禍根?」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
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里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
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
我們三個頂缸?」行者聽見道:「這個獃根,這等胡說,可不唬了師父?等老孫
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怪物,叫聲:「老官兒,往那裡去?
怎麼又走路,又念經?」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聖也當做個等閑的,遂答
道:「長老啊,我老漢祖居此地,一生好善齋僧,看經念佛。命里無兒,止生得
一個小女,招了個女婿,今早送飯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來找尋,也不見
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漢特來尋看。果然是傷殘他命,也沒奈何,將他骸骨收
拾回去,安葬塋中。」行者笑道:「我是個做虎的祖宗,你怎麼袖子里籠
了個鬼兒來哄我?你瞞了諸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是個妖精!」那妖精唬得頓
口無言。行者掣出棒來,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
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
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
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
好大聖,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
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
雲端里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
風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
「師父,莫念,莫念!你且來看看他的模樣。」卻是一堆粉骷髏在那裡。唐僧大
驚道:「悟空,這個人才死了,怎麼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
作怪的僵屍,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樑上有一行字,
叫做白骨夫人。」唐僧聞說,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
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
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於路旁,只叫:「莫
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唐僧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出家人行善,如春
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
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
的脫身?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錯怪了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
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獃子讒言冷語,屢次
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罷
了,只是你手下無人。」唐僧發怒道:「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
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
那大聖一聞得說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對唐僧道聲:「苦啊!你那
時節,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路。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為師。我曾
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盡千辛萬苦。今日昧著惺惺使
糊塗,只教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罷,罷!但只是多了那
《緊箍兒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這個難說。若到那毒魔
苦難處不得脫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時節,想起我來,忍不住又念誦起來,
就是十萬里路,我的頭也是疼的;假如再來見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見他言
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
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
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
老孫去罷。」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
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
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
的禮!」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
「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
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聖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
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
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
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那大聖見長老三番兩復,不肯轉意回心,
沒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一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
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
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畢竟不知此去反復何如,
且聽下回分解。

❼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以評書的形式怎麼讀

1電腦端登錄《悅聽調頻》搜索曹燦講述的《三打白骨精》,即可完整收聽該評書片段。
2手機端登錄《喜馬拉雅聽書》,找到單田芳的《西遊記》第52-54講即可以完整收聽三打白骨精的評書故事。
評書,又稱說書,講書,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口頭講說表演藝術形式,在宋代已經開始流行,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
評書的代表人物有袁闊成(2015年3月2日老先生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田連元,單田芳,劉蘭芳,連麗如等。
(評書這種藝術形式,在當今高速發展的時代已經日漸式微,,但還有市場,後繼乏人。)

熱點內容
宇宙小說哪個好看 發布:2025-02-07 11:46:56 瀏覽:402
男主王爺的純古代小說 發布:2025-02-07 11:35:59 瀏覽:892
好看的女追男小說都市言情 發布:2025-02-07 11:29:45 瀏覽:296
至尊兵王楊浩免費閱讀全文好了小說 發布:2025-02-07 11:06:53 瀏覽:354
銬住了她的雙手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07 10:52:25 瀏覽:962
網路致郁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7 10:30:23 瀏覽:324
在現代有金手指類小說 發布:2025-02-07 10:23:25 瀏覽:471
經典言情小說完結宅鬥文 發布:2025-02-07 10:19:28 瀏覽:788
時嵐言琛一愛傾心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07 10:10:29 瀏覽:950
2016最好看的熱門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7 09:44:08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