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司馬懿聽書網

司馬懿聽書網

發布時間: 2022-06-03 01:55:27

1. 三國演義司馬懿的故事簡要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死,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1)司馬懿聽書網擴展閱讀

司馬懿還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對他極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里吃食,醒來後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

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曹操感到這是一個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來,對他說:「司馬懿不是個甘做人臣的人,將來必定會干預我們的朝政家事。」但曹丕後來十分信任司馬懿,並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後來,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馬氏父子三人相繼專嬗曹魏朝政。

2. 《三國演義》中與司馬懿有關的故事內容

第39司馬懿首現曹操封文掾(官名)
第67曹操平定漢司馬懿勸曹操乘勢攻西蜀曹操士兵勞累由拒絕提議
第69曹操讓自親信王必負責掌管御林軍司馬懿提異議認王必堪重任曹操沒聽
第73曹操知劉備稱王准備征討劉備司馬懿獻計讓曹操聯合東吳起付劉備曹操採納計謀自吳、魏兩始聯合
第75曹操知於禁龐德關羽擊敗恐慌甚至想要遷都躲避關羽攻勢司馬懿則認必驚慌應該盡快讓東吳孫權所作牽制關羽曹操打消遷都念
第77孫權殺害關羽關羽送給曹操司馬懿提醒曹操認東吳移禍計孫權真目打算讓劉備遷怒於曹操並獻計讓曹操厚葬關羽轉移劉備視線
第78曹操臨終召集眾臣託付事司馬懿其
第80曹丕准備接受獻帝禪讓帝位司馬懿建議曹丕應該先假裝絕避免百姓議論
第85劉備世消息傳曹魏司馬懿建議曹丕立刻進攻西蜀並提五路進兵計企圖讓西蜀防勝防計諸葛亮破解
第86曹丕准備征討東吳司馬懿勸曹丕御駕親征曹丕征留司馬懿朝朝切事務都由司馬懿決斷
第91曹丕臨終事託付給司馬懿等繼承皇位曹睿卻諸葛亮、馬謖反間計懷疑司馬懿反叛華歆等慫恿前司馬懿防查看並削司馬懿兵權
第94曹魏諸葛亮妙計屢戰屢敗曹睿才想起司馬懿立刻旨司馬懿官復原職司馬懿任久即迅雷及掩耳勢解決企圖反叛孟達並准備與諸葛亮戰
第95司馬懿進軍蜀軍要街亭由於馬謖戰術失誤街亭司馬懿攻陷司馬懿進逼諸葛亮所西城諸葛亮已設空城計司馬懿產疑惑戰自退
第96-104曹真直服司馬懿並屢屢司馬懿爭功每都司馬懿略勝籌司馬懿始應諸葛亮北伐雖用盡各種奇策終究沒能贏諸葛亮諸葛亮每北伐都抗拒原斷司馬懿曾經忌憚諸葛亮派前往都散布謠言讓蜀帝劉禪召諸葛亮諸葛亮第六北伐使用木牛流馬作運糧工具准備司馬懿展持久戰司馬懿看諸葛亮意圖直堅守誤判蜀軍行貿險些諸葛亮燒死谷幸虧降雨救司馬懿命司馬懿再戰甚至諸葛亮送衣服嘲笑司馬懿司馬懿並理久諸葛亮度勞累病逝司馬懿知始追擊蜀軍卻見諸葛亮木像嚇驚失色立刻退軍
第105曹睿司馬懿屢立戰功封太尉
第106司馬懿率軍討伐遼東獨立公孫淵打敗公孫淵朝曹睿已經病危曹芳託付給司馬懿曹芳即位曹家宗親曹爽始受重用司馬懿始韜光養晦低調行事甚至於曹爽親信面前裝作病重消除曹爽自戒
第107曹爽護送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父親司馬懿趁機發難派自親信佔領曹爽兄弟軍營並派召曹爽京曹爽認司馬懿加害自京城久司馬懿即曹爽族滅門並曹爽親信盡數誅殺自魏權全部落司馬懿手魏夏侯霸曹爽親戚關系畏懼司馬懿加罪於自投降蜀
第108司馬懿染重病臨終囑咐兩兩司馬師司馬昭要料理政便世

3. 關於司馬懿的一切同人網站

歷來對司馬懿的看法都比較公式化,似乎他從一登台就是抱著奪權篡位的目的而來的.其實司馬懿本人總的來說還是對曹魏相當忠誠的,直到司馬昭繼位時,才對天下有了點意思.
司馬.本是漢末經學名家,是當時的高門望族.曹操鋏天細以令諸侯時,司馬懿本是稱病在家,不願為官的,曹操為收士人之心,最後是用死來威脅,才逼他出仕的.可見他年輕時,還是劉漢的支持者,雖不是很堅定.
在曹魏居官時,他也有個慢熱的過程.總的來說,曹家行事還是較得天下人心的.北方的統一,畢竟給大多數人帶來了相對的安寧,社會也在慢慢恢復之中.在曹操時司馬懿還是有點出工不出力的意思,到了曹丕時,他就開始慢慢顯示了自己的做為.從一個半心半意的人轉變為了曹魏的擁護者.順便說一下,逼獻帝讓為最起勁的人,是漢末名士華歆,王朗之流,並沒有司馬懿.
直到曹睿手中,司馬懿才真正成為了重臣.曹睿是會用人的,深知用人不疑之術.東征遼東時,朝議都以為司馬重兵在外,恐有異心,曹睿力排眾議,用之不疑.另一個重臣曹真也對司馬是推心置腹的.曹真病重時,蜀漢進犯,曹真就極力把都督大印交給司馬.以國事為重.在這時,司馬懿對曹睿也是忠心不二的.他貶官居南陽時,聞曹睿以夏侯琳統兵時,就大為跌腳,可見他此時是對曹魏國家是事事關心的,並不以貶官為芥.
直到曹爽做了都督,聽信幾個書生之言,對司馬懿猜忌,以至於有殺身使禍,司馬懿才發動了政變,次時還是以自保為目的.事實證明,曹爽身邊的幾個也都是趙括夏侯琳之流,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妄猜一下,要是曹爽真的得志,宰了司馬懿,他會是諸葛亮的對手嗎?歷史會改寫嗎?嘿嘿)
此後,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魏國也就長期處於權力斗爭之中.在政治斗爭中,失敗的一方下場就是滅九族.哪怕是為了自保,司馬家也勢必把政敵趕盡殺絕.到了權傾天下時,哪怕再沒有野心的人,也會有身邊的人慫恿著篡位的,何況司馬兄弟本非泛泛.
司馬懿臨死時曾說,他執政時朝議屢屢猜忌他要篡位,其實他並無此心.總觀司馬懿的一生,還是附合他的臨終之言的.可見駕馭一個人才,是一門大學問,會用與不會用,有天壤之別.曹睿會用人,就能得司馬的死力,曹爽不會,就會殺身滅族.司馬家的篡魏,只在馭 人不得法而已!

4. 司馬懿的主要典故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隨軍。他對曹操說:「劉備用詭計俘虜劉璋,蜀人未歸附而又爭奪遙遠的江陵,這是破蜀的機會,不可錯過。今若在漢中陳兵示威,益州就會震動不安,再進兵威逼,蜀兵勢必瓦解,趁這個好機會,事情是可以成功的。聖人不能違時,也不能失時。」曹操說:「人苦於不知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未從其計。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封魏王太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司馬懿與陳群、吳質、朱鑠並稱「四友」。
此後,司馬懿更是常謀國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馬懿轉為丞相軍司馬。他指出
15張
司馬懿畫像、雕像
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駐守邊防,曹操未予重視。同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佔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關羽,乘此機會率主力北攻荊襄。圍魏將曹仁,水淹於禁七軍,斬龐德。胡、傅二人果然乘機降蜀。
一時間關羽聲勢「威震華夏」,因漢獻帝在許縣,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脅,為避關羽鋒芒,一度准備遷都河北。司馬懿和曹椽蔣濟及時勸阻說:「於禁被水軍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現在關羽坐大,孫權必定更不高興,把這事告之孫權,使他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曹操從其計,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江陵,關羽被其俘殺。

司馬懿的書法
此戰利用孫、劉爭奪荊州的矛盾,充分運用外交謀略,坐收漁利,不僅挫敗關羽的強大攻勢,解除了樊城之圍,而且也使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兩面鉗擊中原的計劃無法實現。更重要的是破壞孫、劉聯盟,改變了當時的戰略格局,掌握了主動權。
之後曹操認為荊州遺民及在潁川屯田的軍民逼近南方寇賊,想把他們牽走。司馬懿認為:「荊楚輕脫,易動難安。關羽新破,諸為惡者藏竄觀望。今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將令去者不敢復還。」曹操聽了他的建議,沒有移民。之前藏竄逃亡者果然都復出歸化。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當時孫權正率軍向西。朝臣們認為樊城、襄陽缺乏糧,不能抵禦吳軍,請召守將曹仁回駐宛城。司馬懿則表示:「孫權剛剛打敗關羽,正是他想和魏國結好的時候,一定不敢為患。襄陽是水陸交通要地,不能放棄。」曹丕沒聽其建議,命曹仁放火燒毀二城。後來孫權果然沒來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輔政平亂
黃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稱魏文帝。登基後,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黃初二年(221年),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
黃初三年(222年)和黃初五年(224年),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並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
黃初六年(225年)二月,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司馬懿辭讓,曹丕說:「吾於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
同年,曹丕又大興水軍攻吳,仍命司馬懿留守,「內鎮百姓,外供軍資」。臨行,下詔書給司馬懿說:「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後曹丕由廣陵回師洛陽,又下詔對司馬懿說:「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於是司馬懿留鎮許昌。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駕崩,享年四十歲。臨終時,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曹丕對太子曹叡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曹叡即位,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孫權得知魏文帝去世後,於八月出兵攻魏。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孫權一路為魏軍所敗,遂撤兵而走。而諸葛瑾則被司馬懿擊敗,並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餘級。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擒斬孟達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魏明帝命司馬懿駐扎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蜀將孟達降魏時,魏朝待其甚厚,司馬懿認為他言行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聽,任命孟達領新城太守,封侯,假節。曹丕死後,孟達失寵,蜀丞相諸葛亮即暗中與之通信,圖謀叛魏。諸葛亮恐他言行反復無常,想促他速叛,知魏興太守申儀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儀處詐降,有意泄露其事。孟達聞此泄露,准備馬上起兵。
申儀將此事密告司馬懿後,司馬懿怕他突然發難,給他去信,詳為慰解,信中說:「將軍昔棄劉備,託身國家,國家委將軍以疆埸之任,任將軍以圖蜀之事,可謂心貫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齒於將軍。諸葛亮欲相破,惟苦無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豈輕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孟達得信大喜,猶豫不決。司馬懿則暗中率軍進討,諸將見孟達與

5. 司馬懿的資料誰有

西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屬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謚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個人功績
除軍事方面外,司馬懿在經濟上也為魏國作出了重大貢獻。使曹魏政權為了恢復北方經濟,解決軍糧問題,曾經推行包括民屯、軍屯兩類的屯田制度。司馬懿在推廣軍屯事業上有很大的建樹。約在建安二十三、四年,司馬懿由轉為丞相軍司馬後,向曹操建議:「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經國遠籌也。雖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曹操行之。結果魏國一時「務農積谷,國用豐贍。」(《晉書·宣帝紀》) 曹操採納這個建議僅兩年就駕崩了,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要使軍屯走向正規,大規模的鋪開推行當然是困難的。管理軍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將、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員,都是在曹丕稱帝後的黃初年間(220—226年)設置的。這說明軍屯走上正規是在曹丕時期。 曹魏軍屯推行很廣泛,但主要基地是設置在邊境駐軍地區,特別是在和吳、蜀的軍事對立地帶。曹魏和吳、蜀對立地帶的兩大軍屯基地的開創,都和司馬懿有關系。 曹魏和蜀漢的鄰近地區,如長安、槐里、陳倉、上邽等地,都設置有民屯和軍屯組織。其中,上邦的軍屯最著名。這個軍屯基地是在太和四年(230)由司馬懿上表倡議建立的,《晉書·食貨志》稱:「宣帝表徙冀州農夫五千人佃上邽,興京兆、天水、南安鹽池,以益軍實。」主持具體事宜的是那時的度支尚書、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晉書·安平獻王孚傳》稱:「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由是關中軍國有餘,待賊有備矣。」由此可見,上邦軍屯是在司馬懿、司馬孚兄弟的共同籌劃下開創的。 太和五年,諸葛亮進攻天水。這時上邽軍屯上的小麥已經生長出來,有人主張「自芟上邽生麥以奪賊食」,魏明帝不從,「前後遣兵增宣王軍,又敕使護麥」。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持,多虧以上邽軍屯的小麥作軍糧,才取得勝利。直至正元二年(255),安西將軍鄧艾又在上邽「為區種之法,手執耒耜,率先將士」(《晉書·段灼傳》),進行屯墾。這都說明上邽軍屯的重要。 司馬懿在太和五年屯長安,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開始主持對蜀的戰爭。為了增強實力,他很重視對關中屯田基地的建設。青龍元年(233),司馬懿組織興修水利,「開成國渠,自陳倉至槐里築臨晉陂,引汧洛溉舄鹵之地三千餘頃,」(《晉書·宣帝紀》)收到了「國以充實」(《晉書·食貨志》)的效果。青龍三年,關東飢饉,司馬懿調運五百萬斛粟輸京師洛陽,以資救濟。可見他在關中儲積有大量糧食。 曹魏和東吳鄰近地帶的屯田,主要是在淮河南北。曹操時曾「開募屯田於淮南」(《三國志·魏書·倉慈傳》),但僅是民屯。正始二年(241),司馬懿主持對吳作戰時,始與曾為屯田掌犢人、典農綱紀的尚書郎鄧艾籌劃在淮南淮北創建軍屯。第二年,司馬懿「奏穿廣漕渠,引河入汴,溉東南諸陂,始大佃於淮北」(《晉書·宣帝紀》)。第三年,司馬懿又在這一地區「大興屯守,廣開淮陽、百尺二渠,又修諸陂於潁之南北,萬余頃。自是淮北倉庾相望,壽陽至於京師,農官屯兵連屬焉。」(《晉書·宣帝紀》) 《晉書·食貨志》記載司馬懿、鄧艾創建的淮南淮北屯田說:「今淮北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分休,且佃且守。水豐,常收三倍於西,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土,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逆北臨淮水,自鍾離而南、橫石以西,盡泚水四百餘里,五里置一營,營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廣淮陽、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潁,大治諸陂於潁南潁北。穿渠三百餘里,溉田二萬頃,淮南、淮北皆相連接。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司馬懿和鄧艾所進行的大規模的屯墾,對促進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特別是對增加曹魏的財力,支持與東吳的戰爭,起了重要的作用。

6. 《跟司馬懿學管理》免費在線聽mp3音頻資源,求百度網盤

《跟司馬懿學管理》免費在線聽mp3音頻網路網盤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zBxlqPZd-L1_shxqRHAIOw

?pwd=ad8m 提取碼: ad8m

講述司馬懿一生中遇到的眾多歷史事件,分析他的應對策略和處事技巧,著重對司馬懿的管理才能進行詳盡的分析。

7. 司馬懿相關歷史事件

高平陵事變(中國歷史上曹魏的一件歷史事件)

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8. 520聽書網三國歷史趙子龍

還以為「知音」、高翔,和司馬懿對張合之死還心存餘悸

9. 司馬懿有哪些經典的故事

司馬懿二次裝病
東漢末年,九雄並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打敗了呂布、袁紹、馬超等割據勢力,逐步統一了中國北方.為爭取士家大族的支持,他招賢納士,徵聘地方名士出來做官.很多名士都積極響應,歸順到他的帳下.在徵聘司馬懿時,曹操卻遇到了麻煩.
司馬懿(公元179-251年),河南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祖上許多人都做過西漢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司馬懿年輕時,就已顯露出才幹.冀州別駕崔琰非常欣賞他,對其兄司馬朗說:「令弟聰明果斷,有膽識,有才幹,非您所及呀!」曹操當時剛打敗袁紹不久,急需人才,聽說司馬懿很有才幹,便徵聘他出來做官.
司馬懿得知消息後,一時拿不定主意.他知道曹操是個英雄人物,將來很可能掃平天下.但他又覺得曹操是宦官之後,出身低微.自己乃名門之後,實在不願意屈節侍奉他.考慮再三,決定再觀望一下.但他又不敢公開拒絕曹操,便假說自己患有風痹病,起居不便,不能出來做官.
曹操向來機警多疑,馬上懷疑司馬懿是有意推諉.於是,曹操秘密地派人在夜間去查看.司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靜更深時,那人悄悄潛入司馬懿卧室,然見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馬懿揮去.眼見利刀奪命,司馬懿只是睜大眼睛看著那人,身體依然堅卧不動.那人這才相信司馬懿果真得了風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稟報了曹操.要司馬懿做官的事,這才暫且擱在一邊.
公元208年,曹操當了丞相急於網羅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馬懿,決定再次徵聘他.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曹操也多少聽到了些司馬懿裝病的風聲.這次他決心再也不讓司馬懿愚弄了.他對使者說,如果司馬懿再不應召,就把他抓起來.
司馬懿知道,曹操雖然愛才,但對恃才傲物、不肯親附自己的人,卻是不能容忍的.司馬懿害怕被殺,只得乖乖離家應召.司馬懿應召後,被任命為丞相府的文學掾.司馬懿親眼看到曹操確有非凡的軍事、政治才能,並且有了異常雄厚的實力,他也就施展自己的才智,努力做好與自己職責相關的事情,所以深得曹操的賞識.不久,曹操任命司馬懿擔任總管相府一切事務的主簿,並讓他和其子曹丕相處.司馬懿和曹丕相處很好,私交甚厚,深為曹丕所信任.
曹操雖然賞識司馬懿的才能,卻並不信任他,認為司馬懿「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曹操覺察到他有雄豪之志,不禁深感憂慮.據說,曹操曾「夢三馬同食一槽」.有人為其解夢:槽即曹氏,馬即司馬氏,食槽則預示司馬家族將侵奪曹氏政權.因此,曹操對司馬懿甚為反感,每欲加害.他曾對其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將來一定會干預你的家事.」然而,曹丕因與司馬懿關系甚好,未把父親的告誡當回事.他對司馬懿總是多方保護,才免其被害.
司馬懿看出曹操對他多有疑慮,於是做出滿足現狀之態.曹操對其功高不賞,他毫無怨言.雖然官位很低,他還是勤奮工作,好像對權勢漠不關心.司馬懿的韜光養晦之策,蒙蔽了老奸巨猾的曹操,曹操見他素無野心,也就消除了懷疑和警惕.
曹操被封為魏王後,在公元220年初病死,他的長子曹丕繼為魏王.同年秋,漢獻帝劉協被迫禪讓帝位,曹丕做了皇帝,他就是魏文帝.
曹丕稱帝後,司馬懿的地位逐漸提高,官至撫軍大將軍,尚書事,參與了曹魏統治集團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成為曹丕的重臣.公元226年,曹丕死,按照他的遺詔,由司馬懿和曹休、曹真、陳群等輔佐朝政.太子曹睿即位,史稱魏明帝.封司馬懿為舞陽侯,後又遷驃騎大將軍.
公元231年曹真死後,司馬懿總管軍事,同東吳蜀漢對峙.他老謀深算,深諳用兵之道,連智謀驚人的諸葛亮也無可奈何.他所採取的拖延戰術成功地遏止了蜀漢的進攻,致使諸葛亮北伐中原接連失利,含恨病死五丈原.東吳的孫權對他顧忌更大,曾對人說:「司馬懿用兵,可謂變化若神,所向無敵.」在頻繁的用兵中,司馬懿逐漸掌握了曹魏的軍權,成為最有權勢的大臣.
公元237年,割據遼東(今遼寧西部大凌河中游地區)的公孫淵叛魏,自立為燕王.次年,司馬懿奉命率40萬大軍遠征,歷經艱難,平定遼東.公元239年1月,他勝利班師.軍至河內(今河南沁陽)時,遇到了皇帝特派的驛騎,要他火速趕回京師.司馬懿疑京師有變,快馬加鞭,疾趨入朝,直奔內宮.原來,魏明帝自上月病重,此時已在垂危之際.見了司馬懿,魏明帝就拉著他的手說:「我病得很厲害,把後事託付給你.希望你和曹爽一起輔佐幼主.我還能見到你,沒有什麼不放心的了.」魏明帝當天就咽了氣,曹芳繼立為帝,由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二人共同執掌朝政大權,官位同樣是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事,每人各領兵三千,輪流護衛皇宮.
曹爽是曹真的兒子.與司馬懿的精明能幹、富於謀略相反,曹爽是個毫無政治軍事才能的庸才.當中書監劉放等人推薦曹爽輔佐朝政時,魏明帝問他:「你能擔當這個重任嗎?」曹爽不知如何回答,急得滿頭大汗.後經劉放在旁邊輕聲提示,才回答了一句:「臣願以死報效國家.」就是這樣一個庸才,卻與何晏等人結成死黨,組成以曹爽為首的政治集團.何晏崇尚玄學,與鄧揚、權勝、丁謐、畢軌等都是有聲望的名士.魏明帝生前,「以其浮華,皆抑黜之」.曹爽掌權後,把他們引為心腹,委以重任,何晏等人則慫恿曹爽排斥司馬懿,獨攬朝政大權.他們經過一番策劃,於公元239年2月以小皇帝曹芳的名義頒發詔書,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太傅是皇帝的老師,品位尊貴,但無實權.這實際是給司馬懿一個虛名,剝奪了他的實權.與此同時,曹爽以何晏、鄧揚和丁謐為處理朝廷政務的尚書,畢軌為管理京師及其周圍地區的司棣校尉,李勝為河南尹.曹爽的幾個弟弟統率禁軍,抓住兵權.這樣,曹爽一夥就完全排斥了司馬懿,獨攬了軍政大權.
起初,曹爽因司馬懿德高望重,對其非常尊敬,遇事請教不敢過分專行.自從何晏、鄧揚、丁謐等人弄權後,他處理政務不再找司馬懿,雙方的隔閡也日漸加深.面對這種形勢,司馬懿極為不滿,但一時又無能為力.為了等待時機,清除曹爽集團,他作了暫時的退讓,公元247年5月,司馬懿上書曹芳,請求告老養病.獲准後,他一面在家裝病,一面暗地聯絡心腹,以待時機.
對司馬懿告老還鄉,曹爽並不放心,這一年冬天,曹爽的心腹李勝由河南尹調任荊州刺史.曹爽便讓他以告辭為名,前去察看司馬懿的動靜.
司馬懿得知李勝要來,便將計就計,披頭散發躺在床上,裝出重病的樣子.李勝來後,司馬懿有氣無力地倚坐在床上接見客人.
在同李勝談話時,他有意裝聾作啞,說話顯得語無倫次.婢女侍候他穿衣服,他抖抖索索地抓不住,衣服也掉在地上;婢女服侍他喝粥,只見他難以下咽,粥都從他嘴角流了下來,灑滿了前胸.李勝說:「當今主上尚幼,天下恃賴明公.聽說明公的舊病復發,沒想到如此嚴重.如今我承蒙皇恩,回本州(李勝是荊州人,所以稱荊州為本州)任刺史,特來向您告辭.」
司馬懿故作氣喘吁吁狀,說:「我年老病重,死在旦夕.您去並州,並州靠近胡地,可要好好防範.恐怕我們再不能相見了.」李勝糾正道:「我是回本州,不是去並州.」司馬懿又假裝糊塗,說:「您要到並州,請努力自愛.」李勝又重復一遍:「我是回荊州,不是去並州!」司馬懿裝作剛剛明白的樣子,說:「我年老糊塗,沒有聽懂您的話.您調回荊州,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最後,司馬懿推心置腹地拜託李勝,請李勝好好地照顧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懿的這場表演非常出色,李勝竟都信以為真.他回去將其所見所聞詳告曹爽,並說:「司馬公言語錯亂,指南為北,已經形神離散,不過是具尚有餘氣的屍體,不足為慮了.」曹爽等聽後,非常高興,更加肆無忌憚了.他們做夢也未想到,「重病在身」的司馬懿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劃著一場政變.
公元249年1月6日,曹爽兄弟按照早已安排好的日程,陪伴魏帝曹芳,到洛陽城南90里的高平陵(魏明帝陵墓)去祭祀.過去,曹爽兄弟多次一起出城遊玩,其同鄉、大司徒桓范曾規勸過他:「總理萬機和率禁軍的人,不應一起出遊,倘若有人關閉城門,誰來接應你們進城呢?」但曹爽不以為然,並自信地說:「誰敢這樣做!」
結果,不幸而被桓范言中.這次曹爽外出,司馬懿看準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政變.接管控制了曹魏政權.
魏王朝此時已名存實亡了.
還有一些故事
司馬懿五丈原死守城
奪取魏國全部軍政大權
滿意請採納

10. 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人 為什麼

看看厚黑學中怎樣寫司馬懿的一下是厚黑學全文 請細閱
厚黑學
(近代.李宗吾)

我自讀書識字以來,就想為英雄豪傑,求之四書五經,茫無所得,求之諸子百家,與夫廿四史,仍無所得,以為古之為英雄豪傑者,必有不傳之秘,不過吾人生性愚魯,尋他不出罷了。窮索冥搜,忘寢廢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國時幾個人物,不覺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為英雄豪傑者,不過面厚心黑而已。

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後皇子,悍然不顧,並且明目張膽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心子之黑,真是達於極點了。有了這樣本事,當然稱為一世之雄了。

其次要算劉備,他的特長,全在於臉皮厚:他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為恥,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國演義的人,更把他寫得維妙維肖,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對人痛哭一場,立即轉敗為功,所以俗語有雲:「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這也是一個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稱雙絕;當著他們煮酒論英雄的時候,一個心子最黑,一個臉皮最厚,一堂晤對,你無奈我何,我無奈你何,環顧袁本初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此外還有一個孫權,他和劉備同盟,並且是郎舅之親,忽然奪取荊州,把關羽殺了,心之黑,彷彿曹操,無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請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遜一點。他與曹操比肩稱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駕下稱臣,臉皮之厚,彷彿劉備,無奈厚不到底,跟著與魏絕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劉備稍遜一點。他雖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備,卻是二者兼備,也不能不算是一個英雄。他們三個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開來,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服你,那時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為三。

後來曹操、劉備、孫權,相繼死了,司馬氏父子乘時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劉諸人的薰陶,集厚黑學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婦孤兒,心之黑與曹操一樣;能夠受巾幗之辱,臉皮之厚,還更甚於劉備;我讀史見司馬懿受辱巾幗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歸司馬氏矣!」所以得到了這個時候,天下就不得不統一,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諸葛武候,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馬懿還是沒有辦法,他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終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嘔血而死,可見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敵手。

我把他幾個人物的事,反復研究,就把這千古不傳的秘訣,發現出來。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貫之:「厚黑而己。」茲再舉漢的事來證明一下。

項羽拔山蓋世之雄。咽鳴叱吒,千人皆廢,為什麼身死東城,為天下笑!他失敗的原因,韓信所說:「婦人之仁,匹夫之勇」兩句話,包括盡了。婦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氣,其病根在臉皮不厚。鴻門之宴,項羽和劉邦,同坐一席,項庄已經把劍取出來了,只要在劉邦的頸上一劃,「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掛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劉邦逃走。垓下之敗,如果渡過烏江,卷土重來,尚不知鹿死誰手?他偏偏又說:「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我念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些話,真是大錯特錯!他一則曰:「無面見人」;再則曰:「有愧於心。」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長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說:「此天亡我,非戰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

我們又拿劉邦的本事研究一下,史記載:項羽問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鬥力。」請問笑謝二字從何生出?劉邦見酈生時,使兩女子洗腳,酈生責他倨見長者,他立刻輟為之謝。還有自己的父親,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親生兒女,孝惠魯元,楚兵追至,他能夠推他下車;後來又殺韓信,殺彭越,「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請問劉邦的心子,是何狀態,豈是那「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項羽,所能夢見?太史公著本紀,只說劉邦隆準龍顏,項羽是重瞳子,獨於二人的麵皮厚薄,心之黑白,沒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

劉邦的面,劉邦的心,比較別人特別不同,可稱天縱之聖。黑之一字,真是「生和安行,從心所欲不逾矩」,至於厚字方面,還加了點學歷,他的業師,就是三傑中的張良,張良的業師,是圮上老人,他們的衣缽真傳,是彰彰可考的。圮上受書一事,老人種種作用,無非教張良臉皮厚罷了。這個道理,蘇東坡的留候論,說得很明白。張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經指點,言下頓悟,故老人以王者師期之。這種無上妙法,斷非鈍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記上說:「良為他人言,皆不省,獨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見這種學問,全是關乎資質,明師固然難得,好徒弟也不容易尋找。韓信求封齊王的時候,劉邦幾乎誤會,全靠他的業師在旁指點,彷彿現在學校中,教師改正學生習題一般。以劉邦的天資,有時還有錯誤,這種學問的精深,就此可以想見了。

劉邦天資既高,學歷又深,把流俗所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倫,一一打破,又把禮義廉恥,掃除凈盡,所以能夠平盪群雄,統一海內,一直經過了四百幾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氣,方才消滅,漢家的系統,於是乎才斷絕了。

楚漢的時候,有一個人,臉皮最厚,心不黑,終歸失敗,此人為誰?就是人人知道的韓信。胯下之辱,他能夠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劉邦之下。無奈對於黑字,欠了研究;他為齊王時,果能聽蒯通的話當然貴不可言,他偏偏繫念著劉邦解衣推食的恩惠,冒冒昧昧地說:「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後來長樂鍾室,身首異處,夷及九族。真是咎由自取,他譏誚項羽是婦人之仁,可見心子不黑,作事還要失敗的,這個大原則,他本來也是知道的,但他自己也在這里失敗,這也怪韓信不得。

同時又有一個人,心最黑,臉皮不厚,也歸失敗,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范名增。劉邦破咸陽,系子嬰,還軍壩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計,總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劉邦彷彿;無奈臉皮不厚,受不得氣,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歸來至彭城,疽後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動輒生氣的道理?「增不去,項羽不亡」,他若能隱忍一下,劉邦的破綻很多。隨便都可以攻進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項羽的江山,一齊送掉,因小不忍,壞了大事,蘇東坡還稱他為人傑,未免過譽?

據上面的研究,厚黑學這種學問,法子很簡單,用起來卻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劉邦司馬懿把它學完了,就統一天下;曹操劉備各得一偏,也能稱孤道寡,割據爭雄;韓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時,偏偏與厚黑兼全的劉邦,並世而生,以致同歸失敗。但是他們在生的時候,憑其一得之長,博取王候將相,炫赫一時,身死之後,史傳中也佔了一席之地,後人談到他們的事跡,大家都津津樂道,可見厚黑學終不負人。

上天生人,給我們一張臉,而厚即在其中,給我們一顆心,而黑即在其中。從表面上看去,廣不數寸,大不盈掬,好象了無奇異,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無限的,它的黑是無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貴、宮室妻妾、衣服車馬,無一不從這區區之地出來,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議。鈍根眾生,身有至寶,棄而不用,可謂天下之大愚。

厚黑學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牆,黑如煤炭」。起初的臉皮,好象一張紙,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牆了。最初心的顏色,作乳白狀,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藍色,再進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這個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為城牆雖厚,轟以大炮,還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雖黑,但顏色討厭,眾人都不願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於厚學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點不動,劉備就是這類人,連曹操都拿他沒辦法。深於黑學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買主越多,曹操就是這類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傾心歸服,真可謂「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夠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淵之別,但還露了跡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們一眼就看出來了。

第三步是「厚而無形,黑而無色」。至厚至黑,天上後世,皆以為不厚不黑,這個境界,很不容易達到,只好在古之大聖大賢中去尋求。有人問:「這種學問,哪有這樣精深?」我說:「儒家的中庸,要講到『無聲無臭』方能終止;學佛的人,要講到『菩提無樹,明鏡非台』,才算正果;何況厚黑學是千古不傳之秘,當然要做到『無形無色』,才算止境」。

總之,由三代以至於今,王候將相,豪傑聖賢,不可勝數,苟其事之有成,無一不出於此;書冊俱在,事實難誣,讀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徑,自去搜尋,自然左右逢源,頭頭是道。

熱點內容
小說閱讀器圖標下載 發布:2025-02-08 17:03:43 瀏覽:490
微虐的總裁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08 16:53:49 瀏覽:200
現代愛國小說 發布:2025-02-08 16:47:54 瀏覽:400
好看的女強重生小說完本推薦 發布:2025-02-08 16:42:35 瀏覽:985
讓我接近你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8 16:30:37 瀏覽:278
男配是言情的小說 發布:2025-02-08 16:28:42 瀏覽:894
女主當上皇後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08 16:17:14 瀏覽:703
類似無上神王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8 15:40:34 瀏覽:618
免費完結甜寵短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8 15:40:33 瀏覽:473
在線閱讀村上春樹小說 發布:2025-02-08 15:37:31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