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穿越小說玉山雅集免費閱讀

穿越小說玉山雅集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5-30 20:53:53

⑴ 元末三高士之一楊維楨的「鐵崖體」有何特點

楊維楨是元末著名的文學家和書畫家。他字廉夫,號鐵崖。由於喜歡並擅長吹鐵笛,他又被尊稱為鐵笛道人。楊維楨簡介里說,他是「元末三高士」之一,在元朝文壇極具盛名。

楊維楨在很多文學范疇造詣頗深,書法也是一絕。他的詩自成一體,號稱「鐵崖體」,特性是狂而怪,清爽詭譎。由於這種文風,楊維楨又被稱為「文妖」。歷代關於楊維楨作品的評價都頗高,可見楊維楨在文學上很有建樹。

在楊維楨簡介里稱,楊維楨打小便在父親所造的紅樓里讀書。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為了讓他安心讀書,將紅樓的樓梯撤去,僅用轆轤傳食。在這樣的狀況下,楊維楨呆了五年,學識就超越了他的教師。

在楊維楨20歲時,他到涌東從師求學。楊維楨的父親為供他游學,就將良馬變賣了。楊維楨節衣縮食,買了大量的書籍歸來。他的父親很快樂的稱,這些書比良馬值錢多了。

楊維楨當官後,由於性格狷直,不喜逢迎,所以十年都沒有升遷。後來由於交通受阻而遷官不成,便浪跡浙西。張士誠佔領浙西後,屢召不赴。到明太祖奪得天下後,同樣召楊維楨,楊維楨則表示不仕二朝,直言回絕。

明太祖強行再次入召,楊維楨只好進京。等修纂完成後,楊維楨請辭。但是到家不久後便病逝。楊維楨簡介里對楊維楨為人也有很好的引見。楊維楨寬厚待人,只對有才德的人尊崇,不論身份貴賤。平常喜歡稱道他人的才氣,關於差錯則不太在意。這樣的楊維楨,只需做他的朋友都會很開心吧。

⑵ 崑曲的發源地在哪裡

崑曲發源於江蘇蘇州崑山,根植於陽澄湖畔的地方戲曲腔調。崑山素來人傑地靈、鍾靈毓秀,尤其在明清時期,涌現出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比如顧炎武、歸有光、朱柏廬、夏昶、龔賢等人。

崑曲的文化影響力不可低估,崑曲集文學、音樂、美術、園藝、舞蹈等之大成,成為有史以來最精緻、最完美的藝術樣式。她既是獨特的自然環境、文化環境的產物,也是各個藝術門類相互交融的結果。

崑山臨近蘇州和上海,交通便捷,且有著悠遠的藝術傳統。元明以後隨著工商業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娛樂活動迅速繁盛,並涌現出一批以顧堅、黃幅綽、顧阿瑛、魏良輔、梁辰魚、鄭若庸、張大復、陶九官等等為代表的音樂家、作家和藝人。

(2)穿越小說玉山雅集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崑山歷來是開放的。猶如顧炎武走出崑山,「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成為名滿天下的大學者,崑山也歡迎四面八方的人們前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善於兼收並蓄、博採眾長,是一種健全的城市性格,足以幫助崑山形成競爭優勢。

正是如此,元末明初楊維楨、倪雲林、高則誠、柯九思、李孝光等一大批名流雅士,紛紛從會稽、無錫、天台、永嘉等地來到陽澄湖畔,與顧阿瑛聚晤,在「玉山雅集」上一起賦詩會文、宴飲賞曲,催發了崑曲的萌芽。

⑶ 浙江文人反映的文化現象

文化現象
「蘭亭」、「西園」、「玉山」表達了三個不同朝代的文化現象,其集會人物均是時代名流,故為朝政所關注、百姓所敬慕,其中「玉山雅集」更是有它的特定條件所出現的一種現象。
(一)時代背景
「玉山雅集」自至正八年(1348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計12年達50次之多。「玉山雅集」其聚合場所為顧氏庄園,又稱「玉山佳處」。《玉山草堂雅集》載:玉山草堂附屬建築有桃花軒、釣月軒、來龜軒、春暉樓、秋華亭、芝雲堂、可詩齋、讀書舍、種玉亭、小蓬萊、小遊仙、百花潭、鳴玉洞、碧梧翠竹堂、浣花溪、拜石壇、漁庄、春草池、金粟影、淡香亭、君子亭、綠波亭、絳雪亭、聽雪齋、雪巢。此外,還有書畫舫、柳塘春、白雲海、湖光山色樓、嘉樹軒、放鶴亭、綽山亭、東亭、西亭等三十六處。其中「玉山草堂」是顧氏居寓,為建築之精粹。首次玉山雅集,時在至正戊子二月十九日,此年顧阿瑛年近不惑。就在此年的十一月,畫家黃公望和顧阿瑛等在錢選的《浮玉山居圖》卷上題詩,其中顧阿瑛的詩雲:「無官落得一身閑,置我當於丘壑間。便欲松根結茅屋,清秋採菊看南山。」詩中顧阿瑛沒有描述錢選的繪畫風格,也沒有分析錢選在創作時所表達對宋朝江山的懷戀,以及對異族統治的不滿和對趨炎附勢的鄙視,而流露出顧阿瑛自己的內心世界,即既對蒙古貴族實行民族歧視政策的不滿,同時亦反對農民起義、反對戰爭。
自1348年第一次雅集開始,特別是在1352年以後,農民起義連月不斷,「玉山草堂」便成了蘇、松地區與杭州地區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也是以詩筆作餘事,為海內文士提供了一個「幽閑」的場所。
(二)雅集精神
三大雅集,給人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其雅集時代、雅集地點,及文化的積淀和文化的傳播,使人們從中得到了有益的啟示。
蘭亭被歷代文人所贊譽,《世說新語》雲:「會稽境特多名山水,峰崿隆峻,吐納嘗霧。」「從山陰道上行,山川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蘭亭序》有句雲:「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然而《蘭亭序》在一千六百餘年後,隨著東晉《王興之墓誌》等的出土,郭沫若寫了《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引起了關於《蘭亭序》真偽以及王羲之書法本來面貌的爭論,後來由文物出版社集為《蘭亭論辯》一書出版。但由於「文革」思想的干擾,不同意郭沫若意見的文章收入不多。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蘭亭雅集」精神是永恆的,現在浙江紹興每年要舉辦一次蘭亭集會,是一個強有力的佐證。王羲之的《蘭亭序》及傳世的王羲之真跡是否可靠?一直是書壇關注的焦點。
「蘭亭雅集」留給我們的財富是「天下第一行書」,而「西園雅集」留下的是歷史的畫卷。由於蘇東坡的「烏台詩案」,王詵而受誅連,從而使雅集增添了濃濃的政治色彩,同時也反映了政治與文化緊密地聯系著。當年,畫家李公麟描繪了王詵、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文人學士雅集的《西園雅集圖》。李公麟的繪畫是在文人水墨花卉、水墨山水興起之際,他把文人意趣滲入到人物畫領域,遂進一步改造了風靡一時的吳道子傳統的繪畫風格,即從宗教題材轉換為世俗生活,從壁畫移至卷幅,大大淡化了人物畫的「宣教」功能,使之具有了近似於山水、花卉、墨竹之類題材的「賞悅」性質,進一步開拓了「文人畫」的疆域。
「玉山雅集」有50次之多,已有別於上述兩大雅集。其中元代至正戊子二月十九日為玉山雅集之冠,並由張渥作《玉山雅集圖》,楊維禎寫記。其次匯編了《玉山草堂雅集》,計十三卷,匯歷次雅集73人計2954首,諸如柯九思、陳旅、陳基、楊維禎、黃溍、鄭元佑、張翥、張雨、宋沂、姚文煥、倪雲林、張渥、唐元、郭翼、呂誠、徐達左、王冕等,為後人研究提供了史料。
(三)代表人物
「蘭亭雅集」中,被世人深為關注的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王羲之,信仰老莊,崇尚自然,生活在會稽,大自然足以使其游目騁懷。王獻之是王羲之第七子。蘭亭雅集時,獻之年方十歲。獻之有兄六人,均以書法名世,而獻之更為突出,他在繼承羲之的基礎上,技法有所創新,體貌也有所變革,可說父子先後聯輝。故在書法史上,王羲之與王獻之並稱為「二王」。
「西園雅集」的代表是蘇東坡和米芾。實際上,北宋四大書家中除了蔡襄外,其餘三位均參加了「西園雅集」。蘇東坡在宋代文壇、畫壇、書壇上都有突出的地位,可謂是位全才。他在散文、詩詞方面造詣很深,在繪畫方面頗有創見,在書法方面也有極大的貢獻。米芾在徽宗朝曾為書畫學博士。他的書法天真灑落,直抒胸臆,創造了富有自家特色的書法風格。還有一位就是黃庭堅。黃庭堅才華橫溢,得蘇東坡賞識,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他在詩歌上是江西詩派的領袖,對古代繪畫亦有很高的鑒賞力。在書法上與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
「玉山雅集」中,代表人物是楊維禎和倪雲林。楊維禎別號鐵笛道人。精通文史,為吳門詩派領袖。其書法一洗舊習,不尚矩度,常以楷、行、草相雜的破體,氣勢開張,字態縱逸,縱橫揮灑,突破了端雅典麗的書風而另闢蹊徑,在元代別具一格。楊維禎是顧阿瑛「玉山草堂」的常客,曾在崑山撰過不少文章,如:《呂敬夫詩稿》序、《郭羲仲詩集》序和《玉山草堂雅集》序等等。
倪雲林與顧阿瑛同為江南巨富,家中築有清閣、雲林堂,書畫作品甚豐,並接待四方藝文雅士研賞。倪雲林善書畫,又崇信道教,由於過著富裕優越的生活,養就了他孤傲的性格。及至元末,由於戰亂,使他不再寧靜地生活下去,而與顧阿瑛一樣,散家財遁入吳中,或寄食於佛寺及「玉山草堂」,達20年之久,到明朝初年才返回故里。倪雲林的書畫作品注重主觀情懷的抒發,體現了元代文人畫的特色。「元四家」[3]中,在《玉山草堂雅集》留下詩稿的還有黃公望和王蒙,唯吳鎮沒有參加顧阿瑛的「玉山雅集」。
三、余論
「玉山雅集」與天下勝流相唱和,持續十二年,其風流文采,鼎甲一時。

⑷ 什麼是晚明的主情思潮

明人以「主情近俗」為其詞學的觀念的核心。它直接決定了明代詞學的走向和定位。

「尊情」是明人詞論最為重要的觀念,它貫穿了有明一代。王世貞《藝苑卮言》雲:「即詞號詩余,然而詩人不為也。何者?其婉孌近情,足以移情而奪嗜。」「詩人不為」,乃是因為詩以「言志」為傳統,而詞的特點卻在於「婉孌近情」和「移情奪嗜」,它正是以「主情」而區別於詩的。周遜《詞品序》雲:「是故山林之詞清以激,感遇之詞凄以哀,閨閣之詞悅以解,登覽之詞悲以壯,諷喻之詞宛以切。之數者,人之情也。」用更明白的語言概括出不同題材詞作所蘊涵的不同情感實質,並指出詞與「人情」是分不開的。楊慎《詞品》卷二借評點韓、范二公詞道:「大抵人自情中生,焉能無情,但不過甚而己。宋儒雲:『禪家有為絕欲之說者,欲之所以益熾也;道家有忘情之說者,情之所以益盪也。聖賢但雲寡慾養心,約情合中而己。』予友朱良矩嘗雲:『天之風月、地之花柳與人之歌舞,無此不成三才。』雖戲言亦有理也。」論者認為「約情合中」的規范應當包含「人皆有情」這一命題,詞應當傳情,正常的情感得不到宣洩與表現必將導致做作與虛偽。

明人所重視的情是一種委婉動人的兒女之情,而且越出了詩教的規范。王世貞說:「故詞須婉轉綿麗,淺至儇俏,挾春月煙花於襜內奏之,一語之艷,令人魂絕,一字之工,令人色飛,乃為貴耳。至於慷慨磊落,縱橫豪爽,抑亦其次,不作可耳。作則寧為大雅罪人,勿儒冠而胡服也。」(見《藝苑卮言》)將「春月煙花」之婉美妍麗,與張炎提倡的「使情而不為情所役」、「性情之正」(見張炎《詞源》)相比勘,明人所謂的情更多的帶有個體化與私密性。他們不主張以詞言志,所以「慷慨磊落,縱橫豪爽」的情志在詞中是不被歡迎的。為了強調「情」的特性,王氏甚至說出了驚世駭俗的話語:「寧為大雅罪人」,可見其堅執。明末陳子龍《三子詩余序》雲:「夫風騷之旨,皆本言情,言情之作,必托閨襜之際,代有新聲,而想窮擬議,於是以溫厚之篇。含蓄之旨,未足以寫哀而宣志也,思極於追琢而纖刻之辭來,情深於柔靡而婉孌之趣合,志溺於燕嫷而妍綺之境出,態趨於盪逸而流暢之調生」(見《陳忠裕公全集》)明確指出詞之情乃出於閨襜,而且越出了溫厚含蓄的規范,是柔靡、燕嫷乃至盪逸的。應該說,這種大膽的表白超越了南宋後期詞學的核心觀點——「詞歸雅正」而直接「花間」傳統,它提倡一種出於內心的不加矯飾的至情。沈際飛在《草堂詩余序》中甚至引用了「我師尼氏刪國風,逮《仲子》、《狡童》之作不忍抹去,」為例,認為「人之情,至男女乃極,未有不篤於男女之情,而君巨父子兄弟朋友之間反有鍾吾情者」。對兒女之情的極度發揚,體現了明人有意恢復以詞緣情的傳統。而重視以詞緣兒女之情的觀念,對於明代詞學的體派之論、正變之爭均有深刻的影響。

詞學研究中的分派意識,不始自明人。早在宋代,《吹劍錄》中就記錄了蘇軾問門客己詞比柳七郎如何,而客以關西大漢銅琶鐵板唱詞與十七八女郎按紅牙拍而歌作為蘇柳詞差異的對比。這是對詞的風格進行分派之始,陳鬢的《燕喜詞敘》對秦少游與蘇東坡詞的比較,己有分派的意味。而真正將詞分為兩個對立的流派則始自明代。這種觀念的形成與元明文壇上文人好結派,又多流派分爭有關。元代以來,文人初以地域相近而相聚酬唱,共同得名,其中較為人重視的如元代的月泉吟社、玉山雅集、明初的北郭十友、閩中十子等,至明弘治年間前七子得名。同一流派中人有相同的文學主張和創作傾向,相互標榜,聲勢日壯。明代文壇自此後遂愈加流派紛呈,而且為求主流地位,為承詩統而論爭日盛。在這種潮流的影響下,進行詞學研究的理論家們當然也特別重視前人詞作中相似相近的風格傾向,並且自然而然地將他們以派為名,區分開來。

⑸ 人們為什麼總愛拉幫結派

學生時代是拉幫結伴最明顯的階段。學習更好的學習。學習演奏較差和較差的曲目。圈子正在慢慢形成。女孩子喜歡和女友一起去洗手間。孩子們喜歡和朋友一起打籃球。一個美麗的女孩喜歡找到比您更丑的日子,以便彰顯自己的美麗。看上去醜陋的人也很喜歡和這個漂亮的女孩在一起,因為她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事情融合在一起,人們被分成不同的群體,在中國,幫派,這不是褻瀆文化嗎?

如果像盧布威這樣的商人,如果有生意想嫁給一個國家;如果他們的兄弟在桃園,他們將有機會贏得世界。當像朱重八那樣放牛時,他轉身成為皇帝。這樣的圈子,請勿觸摸。但是一些重要的圈子是無害的。

⑹ 管道升的人物生平

管道升嫁給趙孟頫的時候,二十八歲。
和夫君一樣,趙家娘子也是開掛的。
她繪了《墨竹譜》,封了魏國夫人,把一大家子管得服服帖帖,生育了九個子女,子女都孝且有才(除了長子幼女夭折)。她死後,趙孟頫在墓誌里寫:「……相伴三十年,如今剩我一人,我真不知道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這人生!簡直是贏家中的贏家好么。
但管道升單獨出鏡的時候很少,很少。二十八歲以前關於她的記載,幾乎是空白,二十八歲以後她的名字,都和趙孟頫連在一起。
她嫁了光芒耀目的趙孟頫,究竟,是被這光芒照亮,還是被這光芒掩蓋?

《洛神賦》又名《感甄賦 》,表達的是曹植人神相隔的痛楚與思念。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趙孟頫在臨寫《洛神賦》的時候,他心裡想的是不是神仙管道升?

在秀美絕倫的墨跡下,掩蓋的是一顆放不下的破碎之心。

「自老妻之亡,哀悼痛切,如在醉夢,當是諸幻未離,理自應爾。……

蓋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哭之,豈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極,如何可言?……

卅年陳跡,宛若夢幻……

蓋孟頫與老妻不知前世作何因緣,今世遂成三十年夫婦?又不知因緣如何差別,遂先棄而去?使孟頫棲棲然無所依。今既將半載,痛猶未定……」

三年後,趙孟頫也去世。兩人合葬於湖州德清縣東衡山南麓。

這時候,管道升傳奇的一生才算真正落幕——她與趙孟頫曾在這世間攜手同行,照亮過彼此,成就了彼此。

⑺ 古代聚會有幾種叫法!!!!!

只有一種叫雅集。

源自於古代,專指文人雅士吟詠詩文,議論學問的集會。其中的關鍵詞是"吟詠詩文",古人創制古體詩詞都是反復吟詠,最後成稿的。所以"吟詠詩文"不能理解為"背誦前人的現成的詩文",而是指在雅集現場因時、因地、因主題而重新創意古體詩詞。

(7)穿越小說玉山雅集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雅集的雅,還在於茶席布置中體現的雅趣。古意茶壺、茶杯、桌旗、盆景、插花等,都是文人對於生活品質的獨特觀照。他們重視娛樂性靈,在推杯換盞中產生創作的慾望,一旦有感而發,便揮毫潑墨,落筆如風,氣貫長虹。

歷史上名垂千古的文人雅集,是以文會友的盛大聚會,期間催生了許多千古流芳的詩篇佳作。

1、鄴下雅集

曹丕在《又與吳質書》中回憶當時的盛況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連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2、金谷園雅集

酈道元《水經注》謂其:「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葯草蔽翳」,是當時最美的花園。

石崇,《世說新語》將其列入「汰侈」類,在歷史上他以生活奢靡而留名。其實,當時他也是頗有文名的,他建有一座別墅,因金谷水貫注園中,故名之曰「金谷園」。

3、蘭亭雅集

東晉王羲之曾與二十多個文人聚會,這便是有名的蘭亭之會。每個人都寫了幾首玄言詩,興象遙遠,意味無窮。王羲之也留下了他那篇《蘭亭序》帖。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則是東晉文人的一大創舉。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4、竟陵八友

《南齊書·陸闕傳》:「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琊王融,以氣類相推毅。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齊梁體,通兩朝而言之。」

清姚范《援郭堂筆記》:「稱永明體者,以其拘於聲病也;稱齊梁體者,以絢艷及詠物之纖麗。」

5、琉璃堂雅集

據有關史料及比較研究,《琉璃堂人物圖》畫的是唐代詩人王昌齡與其詩友李白、高適等在江寧縣丞任所琉璃堂廳前聚會吟唱的故事。共畫十一人:僧一人,文士七人,侍者三人。

其後半段即《文苑圖》部分, 精心刻畫四位詩人冥思苦想尋覓詩句的生動情態。畫面中部一人袖手伏在彎曲的松樹上凝神思索, 旁若無人;

右邊一人一手握筆托腮, 一手輕捧紙絹, 陷入沉思, 一童子俯身為他研墨; 左邊二人坐著共展一卷詩文, 似在細細琢磨推敲, 一作沉思狀, 一扭頭回視, 似乎聽到了什麼聲音。

6、香山雅集

白居易《香山寺》:「空門寂靜老夫閑,伴鳥隨雲往復還。 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這首詩寫出了白居易等九位長者在居住香山寺期間的閑適生活。

7、滕王閣雅集

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

8、玉山雅集

清初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的甲前集列有「玉山草堂留別寄贈諸詩人」的名單,包括柯九思、黃公望、倪瓚、楊維楨、熊夢祥、顧瑛、袁華、王蒙等37人。

《草堂雅集》中所收的唱詠的詩人達到80 人之多。

這些詩人不單詩文曲賦,還兼書畫琴棋諸藝,以上種種非但都是一時之選,而且光裕後世,影響甚巨,比如繪畫中的元四家黃、倪、王三家先後都出入過玉山草堂,元末江南文人畫家中的重要代表若張渥、王冕、趙元留下過詩書畫合壁的佳作。

9、西園雅集

北宋年間,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李公麟以及僧人圓通、道士陳碧虛等人會於駙馬都尉王詵府邸西園,寫詩作文,品茶尋韻,其言行詩文之雅為一時之盛況。

有雲:「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嗟呼!」

⑻ 中國古代十大雅集

蘭亭雅集

中國文士階層有「以文會友」的優秀傳統,「或十日一會,或月一尋盟」的雅集現象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獨特景觀,諸如蘭亭雅集、西園雅集、玉山雅集等,更是引為歷代文壇佳話,詩文書畫歌頌不絕。傳統的文人雅集,其主要形式是遊山玩水、詩酒唱和、書畫遣興與文藝品鑒,因而帶有很強的游藝功能與娛樂性質,以文會友、切磋文藝、娛樂性靈為基本目的,文人雅集最重要的特徵是隨意性。「實可謂無組織之組織,蓋無所謂門戶之章程,而以道義相契結。」而正是這種隨意性與藝術的本性相契合,使得在歷代文人雅集中產生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文藝佳作。可以說文人雅集作為古代文士的一種文化情節與藝術狀態。

鄴下雅集

文人稍有規模的出現,只是在漢末,即建安七子。曹植《與楊德祖書》與曹丕《與吳質書》,即標志著文學自覺時代的出現。而在這之前,一代漢賦,雖規模宏大、器量弘遠,終歸屬於少數文人的行為。赤壁之戰後,孫權據江東之險,劉備占荊州之利,孫劉聯盟抗曹,三國大勢基本形成,有了相對穩定的對峙局面。 曹操退回了魏都鄴城,從這時起建安文士雲集鄴下,他們以曹氏父子(特別是曹丕)為中心,經常集宴雲游,詩酒酬唱。曹丕在《又與吳質書》中回憶當時的盛況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連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當時文風極盛,成一時風氣。所以後人評價說「詩酒唱和領群雄,文人雅集開風氣」。鄴下聚會,開創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後人仰慕七子同時,便又給魏晉時的七個人安上個竹林七賢。而其實,他們從未聚在一起。

金谷園雅集

石崇,《世說新語》將其列入「汰侈」類,在歷史上他以生活奢靡而留名。其實,當時他也是頗有文名的,他建有一座別墅,因金谷水貫注園中,故名之曰「金谷園」。金谷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而成,酈道元《水經注》謂其:「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葯草蔽翳」,是當時最美的花園。石崇曾在金谷園中召集文人聚會,與當時的文人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結成詩社,史稱「金谷二十四友」。所謂「二十四友」以當時的一個特殊人物賈謐為中心。其人是西晉開國功臣賈充(217~282)的外孫。賈充有三個女兒:賈褒嫁給齊王司馬攸,賈南風嫁給太子司馬衷(後立為帝,即晉惠帝),賈午嫁給韓壽,賈謐就是韓壽賈午的兒子,後入嗣賈充,改姓為賈。晉惠帝是個弱智者,他在位之初的若干年內實際上是賈後(南風)掌權,賈謐作為她的親侄兒,權傾一時。賈氏控制中樞前後約十年之久。「二十四友」包括一批現在在文學史上很有名氣的作家和理論批評家。官僚文士們依附於賈謐,各有各的原因,關系的遠近也有不同,其中跟得最緊的是潘岳和石崇。《晉書.潘岳傳》說:「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到永康元年(300)趙王司馬倫等發動政變廢賈後,賈謐伏誅,稍後石崇、潘岳、歐陽建、杜斌等死黨亦同歸於盡。但是「二十四友」並不能算是一個政治集團,其中有些人並沒有政治上的圖謀,與賈謐關系也並不深,例如左思,不過給賈謐講講《漢書》而已,所以後來賈氏倒台時他就沒有受到株連。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二十四友」舉行過若干次文學集會,在某種意義上推動了當時創作的繁榮。他們在石崇的河陽別墅里飲酒賦詩,有點像建安時代在曹丕領導下鄴下諸子的文學活動的樣子。賈謐還太年輕,文才也不大行(他的詩往往由別人代寫);石崇既然是東道主,也就有了某種領導人的地位,而且他不僅最為闊氣,其文才也足以領袖群倫。他們暢游園林,飲酒賦詩,並將所作結為詩集,石崇為其作《金谷詩序》(今已亡佚)。後人稱這次聚會為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文人雅聚。

蘭亭雅集

金谷雅集影響極大,據說後來的蘭亭集會完全照這個樣板來進行。據《世說新語.企羨》載,「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己敵石崇,甚有欣色」。東晉王羲之曾與二十多個文人聚會,這便是有名的蘭亭之會。每個人都寫了幾首玄言詩,興象遙遠,意味無窮。王羲之也留下了他那篇《蘭亭序》帖。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則是東晉文人的一大創舉。其內容大致是,客人到齊之後,主人便將他們安排到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席地而坐,由書童或仕女將斟上一半酒的觴,用撈兜輕輕放入溪水當中,讓其順流而下。根據規則,觴在誰的面前停滯不動,就由書童或仕女用撈兜輕輕將觴撈起,送到誰的手中,誰就得痛快地將酒一飲而盡,然後賦詩一首;若才思不敏,不能立即賦出詩來的話,那他就要被罰酒三斗。蘭亭雅集中的即席賦詩,永和九年那次是自由式的,即吟什麼、怎麼吟全由吟詩者自己決定。後來,絕大部分的蘭亭雅集都延續了這一做法;但唐人鮑防等35人舉辦的蘭亭雅集,賦詩則採用聯句式,即每人吟詩一句,再由首唱者收結;元人貢師泰等人和清人桑調元等人舉辦蘭亭雅集,賦詩採用的是分韻式,視人數多少編一句含有多少字的句子,再由主持者將句中各字「隨機」分給大家,大家即據拿到手的字韻作詩。元人劉仁本於浙江餘姚組織的「續蘭亭雅集」,賦詩不為自己所作,而為永和蘭亭雅集中未賦出詩的16人所作,這就是「續詩」,形式亦非常別致;除此,清人杜甲組織的蘭亭雅集,賦詩還採用唱和式,主人首唱,客人和之。蘭亭雅集中的制序,一般出現於較大規模活動之後。它的前提是人多、詩多,便於結集,有結集才會有制序之舉。永和九年,42人,37首詩匯成一集,由王羲之作序,孫綽作後序。後來,大部分的蘭亭雅集,都沒有制序之舉。蘭亭雅集中的作書,永和九年那次本是一種無意之舉,即主人王羲之並非想藉此機會展示自己的書法藝術,他只是用鼠須筆、蠶繭紙起草序文而已。然而,這篇序文手稿的書寫,因藝術造詣空前絕後,而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氣的經典之作。

竟陵八友

南北朝齊永明年間,有一大群文士集合於竟陵王蕭子良左右,形成了一個文學群體,文學史上稱「竟陵八友。」《梁書·武帝本紀》:「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高祖(蕭衍)與沈約、謝朓、王融、肖琛、范雲、任昉、陸垂並游焉,號曰『八友』。」這些人中,沈約、謝朓、范雲、都是一代文人。他們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瀾,形成了一股文學潮流。《南齊書·陸闕傳》:「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琊王融,以氣類相推毅。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永明體作家把聲律和對偶方面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上,所作詩平仄協調,音韻鏗鏘,詞采華麗,對仗工整,體裁短小,為格律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是從「古體詩」到格律嚴謹的「近體詩」的過渡,故又稱新體詩。「永明體」文學家們雖然在運用聲律等技巧上有一些成就,但思想內容卻比較貧乏、空洞,形式主義傾向嚴重。其中一些骨幹成員,齊亡後仕梁,在蕭衍、蕭綱父子影響下大寫輕靡柔艷的色情詩,成為宮體詩的主要作家。文學史上又稱這—時期的文學風格為「齊梁體」。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齊梁體,通兩朝而言之。」清姚范《援郭堂筆記》:「稱永明體者,以其拘於聲病也;稱齊梁體者,以絢艷及詠物之纖麗也。」 竟陵,今湖北天門市,舊稱竟陵縣,為蕭子良封地,自古人文昌盛,故以此名,後亦有竟陵文學派。

琉璃堂雅集

《琉璃堂人物圖》是南唐畫院周文矩所作的一卷人物畫。據《宣和畫譜》記 ,北宋秘府藏周文矩畫作達七十六卷之多 ,《琉璃堂人物圖》即為其中之一。《琉璃堂人物圖》此卷內容,據有關史料及比較研究,是畫唐代詩人王昌齡與其詩友李白、高適等在江寧縣丞任所琉璃堂廳前聚會吟唱的故事,共畫十一人:僧一人,文士七人,侍者三人。其後半段即《文苑圖》部分, 精心刻畫四位詩人冥思苦想尋覓詩句的生動情態。畫面中部一人袖手伏在彎曲的松樹上凝神思索, 旁若無人; 右邊一人一手握筆托腮, 一手輕捧紙絹, 陷入沉思, 一童子俯身為他研墨; 左邊二人坐著共展一卷詩文, 似在細細琢磨推敲, 一作沉思狀, 一扭頭回視, 似乎聽到了什麼聲音。作品把處於特定情景中的四位詩人的神情姿態和性格氣質, 刻畫得細致入微。人物姿態各有不同, 但又統一在詩人構思的濃濃氛圍中。此幅作品同北京所藏殘存的後半段,均為宋摹本,而流入美國的此幅為全摹本,尤為可貴。

香山雅集

白居易在晚年期間,對仕途是心灰意冷,與胡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李元爽和釋如滿八位長者,在洛陽香山結為九老會,隱山遁水,坐禪談經。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在居住香山寺期間,寫下了《香山九老會詩序》。白居易《香山雅集》的故事即由此而來,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很深。如今的香山寺內,還保存著九老堂建築。據說白居易曾經把自己所作的八百多首詩稿存放在香山寺藏經堂內,供今人緬懷。白居易在《香山寺》詩里這樣寫道:「空門寂靜老夫閑,伴鳥隨雲往復還。 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這首詩寫出了白居易等九位長者在居住香山寺期間的閑適生活。

滕王閣雅集

王勃的《滕王閣序》也是在文人雅集中寫就的,而且是初出茅廬、當仁不讓。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寫於何時,有兩種說法。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南京六合)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

西園雅集

宋代,當時的大文豪蘇軾、黃庭堅、秦觀、晁無咎等等,猶曾集會西園,時人畫為《西園雅集圖》,米芾、楊士奇又都作了《西園雅集圖記》,傳為文壇之不朽盛事。 宋朝王詵(1037——約1093),字晉卿,太原人。幼好讀書,長有才譽,被神宗選中,將英宗的女兒嫁給他,官駙馬都尉。王詵好書畫,家有寶繪樓,收藏法書名畫,蘇軾稱他「山水近規李成,遠紹王維」,「得破墨三昧」,「金碧緋映,風韻動人」。傳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迭嶂圖》等。 王詵請善畫人物的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把自己和友人蘇軾、蘇轍、黃魯直、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晃補之以及僧圓通、道士陳碧虛畫在一起,取名《西園雅集圖》。主友16人,加上侍姬、書僮,共22人。松檜梧竹,小橋流水,極園林之勝。賓主風雅,或寫詩、或作畫、或題石、或撥阮、或看書、或說經,極宴遊之樂。李公麟以他首創的白描手法,用寫實的方式,描繪當時16位社會名流,在駙馬都尉王詵府邸做客聚會的情景。畫中,這些文人雅士風雲際會,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撫琴唱和,打坐問禪,衣著得體,動靜自然,書童侍女,舉止斯文,落落大方。不僅表現出不同階層人物的共同特點,還畫出了尊卑貴賤不同人物的個性和情態。米芾為此圖作記,即《西園雅集圖記》。有雲:「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嗟呼!洶涌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哉? 由於蘇軾、蘇轍、黃魯直、李公麟、米芾等等都是千而年難遇的翰苑奇才,後人景仰之餘,紛紛摹繪《西園雅集圖》。著名畫家馬遠、劉松年、趙孟府、錢舜舉、唐寅、尤求、李士達、原濟、丁觀鵬等,都曾畫過《西園雅集圖》。以致「西園雅集圖」成了人物畫家的一個常見畫題。

玉山雅集

這是元末東南吳中地區(今蘇州一帶)有極大影響的文人雅集活動,它在元末持續十多年,參與人數上百,以其詩酒風流的宴集唱和被《四庫提要》贊為「文采風流,照映一世」。崑山顧瑛的玉山草堂,其詩酒流留不僅是元代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創作最多的詩文雅集,而且放置在中國文學史上亦是最理想、詩文水平最整齊的文人詩社雅集,不但前無古人,後亦無來者可比。清初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的甲前集列有「玉山草堂留別寄贈諸詩人」的名單,他們包括柯九思、黃公望、倪瓚、楊維楨、熊夢祥、顧瑛、袁華、王蒙等37人,《草堂雅集》中所收的唱詠的詩人甚至達到80 人之多,這些詩人不單詩文曲賦,還兼書畫琴棋諸藝,以上種種非但都是一時之選,而且光裕後世,影響甚巨,比如繪畫中的元四家黃、倪、王三家先後都出入過玉山草堂,元末江南文人畫家中的重要代表若張渥、王冕、趙元留下過詩書畫合壁的佳作。據統計元詩中至正年間的元人詩作,有十分之一竟是至正十年之後的不長的時間里寫於崑山的小小草堂「玉山佳處」,這不能不讓人驚嘆詩社雅集的凝聚力與創造力。玉山之會與金谷、蘭亭、西園雅集的區別是後者幾乎都是官僚與貴族士大夫的雅集,非貴即顯,而玉山之會是真正的文人之會,猶其是玉山主人顧瑛無論是讀書習儒和廣結朋友,他純粹是出於興趣愛好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無任何功利目的------既不打算應舉出仕,也沒有走終南捷徑的念頭,正如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在他所著的《元明詩概說》中所雲「簡言之,即以文學至上、藝術至上而生活的態度。因為以藝術為至上,所以在日常言行上主張藝術家的特權,而不為常識俗規所拘束。持有這種態的人物,從這個時期以後,往往稱之為『文人』。這是過去的中國不一定存在的人物。」

揚州人的雅集

清代的文人聚會尤以揚州為中心。揚州人的茶樓酒肆,詩社畫壇,青樓風,卜夜燒燈……使草民百姓亦都有崇文尚雅之好,這無形中為揚州八怪出現提供了盤桓會友的大背景小環境。據史載,袁枚、吳敬梓、杭世駿、厲鶚、蔣心餘、吳錫麟、姚鼐等著名文人都曾在那一時期(康乾以來)在揚州一再出現。有的在書院教書,有的在家中著述,有的賣詩文字畫……金農、鄭燮、李方膺也是常來常往的熟客。後來揚州的詩會發展成著名的三處:小玲瓏山館、絛園、休園。傳說詩會集吟時,備有酒餚,招待聽曲,詩成之後,立即刻板印發全城。揚州有馬曰琯(號嶰谷)、馬曰璐兄弟,藏書甚豐,亦好交遊。陳章《沙河逸老小稿序》說:「 嶰谷性好交遊,四方名士過邗上者,必造廬相訪,縞佇之投,杯酒之款,殆無虛日。近結邗江吟社,賓朋酬唱,與昔時圭塘、玉山相埒。嗚呼!何其盛也。」蔣德《南齋集序》說:「(馬氏)家有別業,極林泉之勝,二十年來,文酒之會無虛日。」全祖望《馬君墓誌銘》也說:「合四方名碩,結社韓江,人比之漢上題襟、玉山雅集。」李斗《揚州畫舫錄》也說:「揚州詩文之會,以馬氏小玲瓏山館……為最盛。」(參見卞孝萱《從〈揚州畫舫錄〉看清代徽商對文化事業的貢獻》)清人冒襄《同人集》亦為一時雅集唱和之成果。如序言曰:「海內才人,善為詩古文辭者,必有數十才人與之交遊,而數十才人之詩古文辭,皆因唱和往復聚於一才人之篋笥,以成奇麗之觀。」

文人雅集終究被近代的世亂和戰爭所破壞,到現代又為大眾文化所淹沒,於是隨著白話文的普及,雖有文學社團出現,終究成了絕響。今人故作風雅的「雅集」,早已湮沒在嘶叫的卡拉與無聊的酒令之中,每每想起,心下不禁凄涼……

⑼ 為什麼人喜歡拉幫結派

小時候,總有一幫在一起玩的小朋友。

有孩子聚集的地方,就少不了拉幫結派與被孤立。

你可能就是曾被孤立過的那個。

「孩子王」自然從小就很強悍,帶領一群跟屁蟲,今天跟這個好,明天又翻臉,莫名其妙地吵鬧爭執。

所以你,寧可選擇游離於組織之外,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

到了明朝,大大小小能叫上名字的文人圈子更是有近兩百個。

有詩文唱酬應和的,讀書研理的,譏評時政的,吹談說唱的,還有專品美味的。

讀書人在一塊能幹嘛?吟詩作對唄?

非也,據我觀察,那些個圈子的中心思想都差不多:就是吃喝,再加兩字,玩樂。

熱點內容
不虐的都市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11 08:36:41 瀏覽:12
曹魏天子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2-11 08:32:27 瀏覽:591
火影之同人無敵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11 08:01:02 瀏覽:970
絲襪短裙阿姨都市小說 發布:2025-02-11 07:45:37 瀏覽:948
求都市異能玄幻變身男變女完結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11 07:29:49 瀏覽:816
強歡小說季崢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11 07:16:12 瀏覽:556
言情現代污污小說名 發布:2025-02-11 06:57:50 瀏覽:280
言情論理小說 發布:2025-02-11 06:55:52 瀏覽:909
女強小說現代女扮男推薦 發布:2025-02-11 06:51:24 瀏覽:70
偽gl小說現代完結 發布:2025-02-11 06:49:59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