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孫子兵法不戰聽書

孫子兵法不戰聽書

發布時間: 2022-05-25 21:09:48

A. 《孫子兵法》中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但《戰爭論》說主力會戰是勝負的關鍵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用兩本最偉大的軍事專著進行對比。

寫就與中國春秋時代的《孫子兵法》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軍事專著;而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出版於1832年的《戰爭論》,則被視為人類進入近現代以來最偉大的軍事專著,奠定了人類現代軍事理論的基礎。

其實不僅如此,如果仔細研究這兩本著作就會發現,這兩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家盡管相隔2300多年的時空,在很多方面都心意相通,觀點出奇的一致。

B. 《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善勝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終勝」,

意思是具有軍事才能善於用兵的將帥也不以戰爭,擺開交戰的陣勢為最終目標。善於布陣的將帥根本不用向對方發起攻擊就能獲勝,不以兵戎相見為樂事,善於指揮戰斗的人則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善於總結失敗教訓的將帥則不會被敵方所消滅。

原文:

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昔者,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外其業,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

譯文:

古代善於治理國家懂得治國規律的君主是不依賴軍隊這種國家機器的,具有軍事才能善於用兵的將帥也不以戰爭,擺開交戰的陣勢為最終目標。

善於布陣的將帥根本不用向對方發起攻擊就能獲勝,不以兵戎相見為樂事,善於指揮戰斗的人則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善於總結失敗教訓的將帥則不會被敵方所消滅。

作品解析:

這篇文章提出了領兵作戰的最高指揮藝術:「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這和我國歷代軍事名家追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主張是一脈相承的,是人們刻意追求的治國領兵的盡善盡美境界。

歷史上能做到這一境界的政治家、軍事家是很少的,諸葛亮作為論據列舉的堯、舜、禹、齊、楚的事例,都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聖賢之人所創造的,實在並非一般帝王將相所能做到。

C. 孫子兵法中哪句說明不進行戰爭使天下臣服,才是治理國家最上乘的典範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D. 對孫子兵法中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解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戰略理論。從實際的條件而言,要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從實際的力量而言,敵我力量對比的話,我軍在數量上要多於敵軍;從實行的手段而言,一是伐謀,一是伐交;從實行的范圍而言,既適用於孫子當時的春秋末年的諸侯國與城池,也適用於當今世界;從實行的目的而言,孫子強調的是「全勝」,即「必以全策爭於天下」。「安國全軍之道」是孫子所認為的至高無上的戰略原則。 第一, 以「威加於敵」作為達到目標的心理戰術。《九地篇》:「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由此可見,「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以心理學上的威懾,使敵人在心理上產生畏懼作為基礎的。 第二, 以優勢的實力和充分的迎戰准備作為全勝的物質基礎。《形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從前善於打仗的人,先造成不可勝的形勢,來等待敵人有可以勝的機會。《九變篇》:「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所以備御外敵的法則,不要把希望放在敵人不會來犯的可能上,而要我們做好准備足以備御才是可靠的;也不要把希望放在敵人不會發動進攻的可能上來,而要我們充分做好防禦,使敵人無隙可乘才是可靠的。這一點是我方全勝的物質基礎,首先要使自己不被敵人戰勝,才有可能去「屈人之兵」。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待之,才有可能實施「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否則,自己國小民微,無兵可戰,自保尚不足,何談什麼「屈人之兵」呢? 第三, 以非軍事手段的「伐謀」、「伐交」作為達到全勝的有效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不戰」,指的是軍事斗爭的不戰,而在軍事以外的領域里則可達到激戰的程度。其中最為激烈的當屬外交了,外交為軍政之眼目,軍政為外交之後盾,外交詳審,軍政修明則可全勝。這里的「謀」、「交」即為達成全勝目標的各種手段,也是「知彼」的各種方法,是綜合敵我雙方進行全面比較的手段。第四,以周全的「修道保法」措施作為達到全勝目標的可靠保證。《形篇》:「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敵。」善於用兵的人,既修明治道又確保法紀,所以才能作出制勝的策略來啊。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手段太多了,最常見的就是分化對手,激化對方內部矛盾製造內亂也好,扶植其中一股勢力也好,通過種種手段引誘對方做出錯誤的決定也好,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手段,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謀攻抵消對方的優勢.也可以通過暗殺,讒言等手段保證對方的優秀人才被排擠打壓或者是徹底從肉體上消滅,要保證對方的主事者不能太聰明.

也可以通過示弱,誇大第三方勢力的威脅等手段來起到保證自己置身事外,坐收漁利的效果.說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我覺得子貢出使是相當經典的例子.僅靠語言說服就做到了弱齊,破吳,疆越,興晉,存魯的結果.

它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想達到某一目的,可以有很多種方法.最聰明的就是不費一兵一卒,從而取得勝利.

E. 如何理解《孫子兵法》提出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戰略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通過交戰就降服全體敵人。

這里的「不戰」指的是使用謀略、外交政策或軍事高壓等,一系列打擊手段迫使敵人,知道抵抗強大的我方會付出什麼樣的慘重代價,從而曉以利害,在思想意志上徹底崩潰而放棄抵抗的行為,從而使得我方取得完美的勝利。

既可以不動一兵一卒有效的保護了自己,又能成功的迫使敵人向我方投降,從而達到《孫子兵法》的至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5)孫子兵法不戰聽書擴展閱讀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其全句是:「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翻譯過來就是:百戰百勝,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過交戰就降服全體敵人,才是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啟示是:要想達到某一目的,可以有很多種方法,最聰明的就是不費一兵一卒,從而取得勝利。

F. 孫子兵法中「不戰而趨人兵」的思想內涵是什麼

注意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雖然只是一個字,但差別遠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語出《謀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必以全策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善於用兵的人,降伏敵人的軍隊,卻不用硬打……必定要用完善的計策爭勝於天下,所以兵力不至於折損,卻可以獲得完全的勝利,這就是計劃進攻的法則。

G. 不戰而勝孫子兵法上是怎麼說的

解答,
從描述來分析,
不戰而勝顧名思義,
就是用計謀讓對方退卻或忌憚,
這樣對方就不會出兵求戰了。

H. 《孫子兵法》中不戰而驅人之兵與中醫上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聯系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必以全策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善於用兵的人,降伏敵人的軍隊,卻不用硬打……必定要用完善的計策爭勝於天下,所以兵力不至於折損,卻可以獲得完全的勝利,這就是計劃進攻的法則。 可以看到孫子兵法所說的是利用智謀和形勢逼迫對手取得勝利。另外還有相似的說法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個是說善戰者不會使自己進入生死存亡的地步,會一直保持比較有利的形式。來取得勝利。人們都會以為他的勝利是理所當然的。 而中醫,講不治已病治未病是講的預防,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名醫也沒有很大的名聲,意思是,出色的醫生能夠在病情轉重之前就把病發現並治好,這也是講的預防,未雨綢繆。和兵法還是很有些區別的。

I. 《孫子兵法》中為什麼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呢

想要達到目的的方法有很多種,而不費一兵一卒便可以達到完勝則是最聰明的方法,因此《孫子兵法》中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

一、不戰而屈人之兵

《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指的是在戰爭中,讓敵方的軍隊喪失了戰斗的能力,無力反抗,從而達到我方勝利的目的,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辦法。


綜上所述,這就是《孫子兵法》中為什麼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不僅是一種謀略,更是一種智取,自身的能力足夠強大且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這樣才能達到完勝的目的。

熱點內容
天地來聽書 發布:2025-02-13 10:33:09 瀏覽:127
誰把想思等成淚小說免費閱讀答案 發布:2025-02-13 10:30:50 瀏覽:163
求好看的武俠加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13 10:26:25 瀏覽:947
女配逆襲穿越修真小說完結小說 發布:2025-02-13 09:34:04 瀏覽:135
古代言情穿越重生小說女扮男裝 發布:2025-02-13 08:19:15 瀏覽:996
重生小說好看點的 發布:2025-02-13 08:14:07 瀏覽:112
bl網路小說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13 08:11:56 瀏覽:691
旋風少女小說全集txt免費下載 發布:2025-02-13 08:03:39 瀏覽:170
重生綠茶成長記全文閱讀小說 發布:2025-02-13 07:48:51 瀏覽:971
小說言情霸道總裁黑道 發布:2025-02-13 07:43:49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