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聽書東漢演義
A. 聽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羅貫中著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B. 哪裡可以聽到完整版的獅子老爸的三國演義
可以聽到完整版的是老爸的《三國演義》現在在。喜馬拉雅上可以聽到。
C. 中華文明的偉大何在
華夏文明所以綿延至今,有五大原由,也就是優勢:
其一,是地緣優勢.中國是西南東低,東南兩面靠海,北西兩面高山阻擋.外族入侵華夏大地,消滅華夏文明,必須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能從海上來,能翻過高聳入雲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昆侖山脈,這些高山大川方圓數百公里,縱深大,人跡罕至,無路難行.對於遠古國力不強的外族人是無力征服這些高山大川的.不要說進來難,出去也難,還要征服這里的人民,他們的給養怎麼解決?這一系列難題,從客觀上保護了華夏大地的安寧.從海上來必須有龐大的戰艦,能登陸站穩腳跟,又能打敗這塊土地上的軍隊.展望幾千年的世界史,能夠征服華夏這塊土地上的國家還沒有建立。
其二,人口優勢.據了解,我國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口已達到數千萬,這在世界史上是罕見的.想消滅這樣的國家必須有比這個國家更強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可是展望當時的世界,我們找不到這樣的國家.尤其在我國周邊地區,比較強大國家不多,即使有也是曇花一現,無力征服繁榮昌盛的中華大地。
其三,國家優勢.從中國歷朝歷代演變情況看,中國五千年歷史,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國家是統一的,諸侯紛爭四分五裂的歷史局面並不長.另外,華夏民族從周朝開始已經進入封建社會,而且這個社會綿延3000多年.由於國家政局穩定,統治國家的皇帝又善於總結治理國家的經驗,比較好的處理了國家、皇親國戚、官吏和人民大眾的關系,所以緩和了各階層的矛盾,老百姓獲得休養生息的時機,生產發展了,社會穩定,出現了幾次值得稱道的盛世.如西周的社會發展、漢武帝的鼎盛、唐朝的貞觀之治、玄宗的開放、清朝的康乾盛世……由於國力強盛,外族入侵往往不能長久,多以失敗告終.華夏文明中雖然有兩次入侵中原並取得政權,但只是皇權易人,從政治、經濟乃至文化上仍沿襲過去的做法.這說明皇帝可以取代,但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不會變。
其四,文化上的優勢.中國的文化在春秋、戰國時代最為活躍,出現了諸子百家思想自由競爭的時代,儒、釋、道三大學派三足鼎立,還有孫子、韓非子、墨子為代表的諸多小學派.從諸子百家的興旺發達看出,2000多年前中國文化的構架己經形成,當然這種局面的產生得益於華夏民族上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發展.沒有夏、商、周三朝的社會實踐,也就沒有後來的諸子百家的學術爭鳴.文化上的優勢一旦形成,任何力量也摧毀不了,政權可變,文化難改.何況,世界的潮流是落後的文化向先進文化靠攏.那時周邊國家還處在蒙昧時代,即使有的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化,但與全面具體,甚至包羅萬象的華夏文化無法比較.這樣一整套的文化可以抵禦任何軍事力量的打擊而立於不敗之地。
D. 要講誠信的例子【沒事別瞎摻和】
曾參殺豬示誠信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兒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
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氣憤地對丈夫說:「我是哄兒子說著玩的,你怎麼就真把豬殺了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麼都跟父母學。你現在哄騙他,等於是在潛移默化地教他學會欺騙。再說,你現在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後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後還怎麼教育孩子?」
郭汲不失信於孩子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貫注重恩德,在當時聲譽很好。
郭汲在並州任職時,一次下去考察,途經美稷縣,當地的孩子們聞訊後,自發地聚集到一起夾道歡迎他。郭汲不知情,就問:「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干什麼呀?」孩子們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在美稷縣辦完事後,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並問他什麼時候返回。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
由於事情辦得十分順利,返回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一天,但為了不失信於孩子們,郭汲下令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華歆以誠待人
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難。有人想與他們一起逃走,華歆立即拒絕了他。王朗說:「幸好船上還寬裕,有什麼不可以呢?」後來強盜追到了,王朗想丟下那個人。 華歆說:「既然已經答應了他怎麼能因為情況緊急就扔掉呢?」於是仍帶著那個人逃跑。
彭德懷為民請命
彭德懷為人剛正耿直,敢說真話。1959年,他因反對「大躍進」的盲目冒進而遭到錯誤的批判。一次,他指著茄子秧對侄女說:」茄子不開虛花,小孩不說假話 。我這個老頭子就像小孩一樣不說假話。」
陶行知教子
陶行知的兒子陶曉光22歲要到成都一個無線電修造廠學習工作,需要一份資格證明書。曉光寫信給馬副校長要了一張曉庄學校的畢業證書。在重慶工作的陶行知知道此 事後非常生氣,打電報要曉光將證明書立即寄回。他說:」我們必須堅持』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張。』追求真理做真人』,決不向虛偽的社會學習和妥協。」
E. 請簡述《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故事 情節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13
分享評論
踩
三國演義3【全本免費】下載七貓小說
值得一看的三國演義3相關信息推薦
三國演義3「七貓免費小說」海量精品,都市/言情/玄幻免費任選,還能領紅包哦!注冊領紅包,當天能提出!
spread.wtzw.com廣告
單田芳評書隋唐演義全集_ 單田芳評書在線聽,免費下載
值得一看的小初高學科教育相關信息推薦
喜馬拉雅,單田芳評書隋唐演義全集在線聽,無廣告, 自動連播 ,你的聽書神器!
m.ximalaya.com廣告
查看主頁
請簡述《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故事 情節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極速提問
籃球大圖 正在咨詢一個旅遊問題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電子書_免費小說全本閱讀
下載誇克App,端內海量小說免費看,不花一分錢輕松看完整本小說!
廣告2021-03-11
簡述''空城計''的故事情節
司馬懿在奪取街亭後,乘勝連奪三城,直逼蜀軍的後方機關西城。諸葛亮來不及撤退,手下只有一些老弱殘兵。萬分焦急時,諸葛亮忙命人把旌旗隱藏,又叫士兵把城門打開,派幾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 諸葛亮領著兩個小書童,到敵樓上彈起琴來。知道消息後的司馬懿便令三軍原地停下,自己帶一隊人馬前去觀看。看到此景後,司馬懿十分疑惑,便令全軍急忙撤退。 (5)喜馬拉雅聽書東漢演義擴展閱讀: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條亮五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 事實上,這只是郭沖在註解里編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戰時司馬懿遠在洛陽,攻克孟達後回駐宛城,和發生地點相隔千里,和諸葛亮對戰的是張郃,孔明見街亭敗績,迅速撤回漢中。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虛構的。
1贊·416瀏覽2021-01-14
請簡述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故事情節
你只要看看《三國演義》就知道了唄!
7贊·330瀏覽
請簡述空城計的故事情節20字左右
蜀將謖失守街心亭 魏將司馬懿直逼西城 諸葛亮無兵迎敵在城樓上彈琴並將城門打開 司馬懿懷疑有埋伏 引兵退去
65贊·3,834瀏覽2020-01-08
用簡潔的話概括《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
【簡介】:《空城計》主要講述了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後,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利用司馬懿多疑的缺點無兵迎敵,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的故事。 【兵法】:空城計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高明策略。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 【《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吳.蜀.魏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空城計】: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沖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明羅貫中據郭沖《條諸葛亮五事》(按系民間傳說)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其情節為 街亭 失守, 司馬懿 大軍直逼 西城 ,諸葛亮無兵御敵,卻大開城門,並在城樓撫琴, 司馬懿 疑有埋伏,遂退兵。後以「空城計」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9贊·2,886瀏覽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全本免費】下載七貓小說
關注三國演義的人也在看
上海七貓文化傳媒有..廣告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聽故事,來小紅書看經典睡前故事推薦
值得一看的小初高學科教育相關信息推薦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廣告
《斗羅大陸》經典台詞,你還記得多少?
1,950播放
文子lxy
關注
貓和老鼠里的傑瑞的表哥來幫他是哪一集
1,700播放
kuhaiwubian325
關注
對兒子說的勵志暖心話
1.你是一個很優秀的孩子,可為什麼不敢向大家展露自己的才華呢?勇敢些吧!孩子。2.人只要不失去方
8條回答·1,016人在看
所謂俠客中問情老人的答案是什麼。
5,745播放
w2389337褂
關注
三國演義免費播放在線聽_免費有聲小說APP
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喜羊羊懶羊羊他們的爸爸媽媽哪裡去了?
0播放
小不點2Oa
關注
正在載入
F. 為中華歷史上的大型一統王朝正名:東漢與大明!這兩個王朝的幾大盛世絲毫不比人們稱頌的其他盛世遜色!
《三國演義》開篇即講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雖然被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否定掉,卻是中國古代、近代乃至世界古近代發展的一句總概括。中國能確認的文明直溯四千年前的大夏王朝(其實之前還有黃帝等的傳說),之後成湯建商,周武王伐紂,再到春秋亂世,中國人從證明開始之初,便 沒有停止過戰爭,說時代的需要也好,說維護自身權益為在亂世爭得一席之地也好,說為一統天下實現霸業也好(秦王嬴政就是這樣的),攻城的手段在不斷地提高,攻城的器械也在不斷地改進》
攻城戰是所有戰爭中平均死傷最多的一種,作為守方,擁有堅強的城郭對戰爭的勝利有很大的幫助。我國夏朝就有了。而世界上最宏偉的城牆是我國的長城,公元前214年,嬴政下令將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予以修繕,連貫為一,西起臨洮,北傍陰山,東到遼東,總長6700千米,俗稱萬里長城。
兵法記載,攻城有「臨(臨山築攻)、鉤(鉤梯爬城)、梯(雲梯)、堙(填塞城溝)、水(水攻)、穴(挖地道)、突(穿突暗門)、蛾傅(密集爬城)、軒車(用高聳的軒車攻城)、轒轀車、空洞(隧道攻城)、沖共十二種。
而攻城器械則多不勝數,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
弓
《吳越春秋》中有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就是彈弓,是更古老的拋射工具,發射石丸等彈丸,所以原始弓也十分簡單。從《易經》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的記載可看出最處形態的弓無非是將一根木竹彎成弧形,銷尖木竹既為箭。可以說簡陋到極至,其射程與殺傷力更是不敢恭維,但畢竟使人類擺脫了身體機能的限製成功運用一種機械力。
商周時期,弓箭的發展趨於成熟,作戰的箭矢已主要是青銅鏃,弓的樣式也基本具備了後世弓的形制。到春秋戰國,弓的製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藝。
西漢以後,穿透力更強的鐵鏃逐步代替了銅鏃,弓的製作也愈加精美,但形制,質量沒有根本性的變化。火器發明後,因其射速慢,天氣影響大,輕便的弓箭還有相當的生命力。以明代戚繼光的軍隊裝備為例,步軍中弓手佔十分之一,馬軍中仍佔二分之一強。至於滿清更是以騎射作為奪取天下的利器,直到鴉片戰爭之後,弓箭才走出了中國軍隊的序列。
在長達數千載的裝備史上,弓箭贏得了無上的榮光,春秋戰國時位列兵器之首,「射」技也是公卿大夫必備的「六藝」之一,齊桓晉文稱霸,周天子賜予彤弓彤矢以示其代天伐罪之權。如百步穿楊的養由基,轅門射戟之呂奉先具是一段佳話。即便是羽扇倫巾的周公謹也用十日造箭之法來謀害諸葛亮。
飛鉤
飛鉤,檑義夜和狼牙拍,顧名思義飛鉤是將一鐵鉤栓於繩索之上,是很多樑上君子的最愛。實際上飛鉤用於攻城的歷史幾乎和飛鉤本身的歷史一樣長。《墨子?備梯》,《武經總要》,《練兵實紀》,《兵器圖說》都有記載,而令人更驚訝的是飛鉤的壽命之長,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二破武漢之時正是陳玉成親率敢死隊用飛鉤夜間偷襲得手。即便到了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我人民軍隊也多次利用飛鉤建立功勛。飛鉤用於攻城多為人知曉,事實上,飛鉤在防守上的功績也是勿需多讓。一旦攻方以雲梯沖城,如果你有足夠的冷靜,足夠的准確,足夠的力量,足夠的敏捷便可用飛鉤將雲梯拉倒或拉垮,將梯上之人盡皆摔死。當然,在飛箭如雨的戰場,你還要有足夠的命大才能完成如此高難度的動作。
飛鉤用於夜襲給防守者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古時的大城尤其是京師,都是佔地廣大,人口眾多。北京俗稱「四九城」指四十里的城牆九個門;唐代的長安人口百萬。如果敵方「悄悄的進村,放槍的不要」,想在這樣的大城只靠人力夜夜備襲顯然是不現實的,如是,恐怕敵方尚未來襲自己已經心力憔悴。《三國演義》中曹劉爭漢中,曹操臨河下寨,劉軍不得進,後諸葛亮正是用疲兵之法逼退曹軍。這時狼牙拍和檑義夜該大顯身手了,狼牙拍以鐵鉤,鐵釘置於木版或繩網上,夜間懸於城上,若敵以飛鉤夜襲便被鉤住紮傷不得攀緣。檑義夜是狼牙拍的近親,只是其將鉤釘置於圓木之上,除了可防夜襲,還可當檑石滾木投下。
車
車,古來城關或是高牆深池,或是居於險要,所以攻守戰具皆為龐然大物。若想靈活應用,僅憑人力則實在是有些費力不討好,即便是體力比人高那麼一點點的牛馬,面對數十噸的重物也不免有望洋興嘆之感,所以古人大多將戰具裝上戰車(如巢車,霹靂車等)。可想而知若沒有車的發明,攻城戰將乏味的多。
中國的傳說中,發明車輛的桂冠屬於夏朝的奚仲。夏商之時,就有大規模戰車決戰的描寫。但是面臨著缺乏實物證據的難題。如果傳說屬實的話,中國使用車輛就不應遲於公元前23世紀。1972年,在河南安陽出土了一座商代車馬坑。裡面車廂,車軸,車轅皆製作精良,證明當時車輛技術已經發展的極為完善了。
拋石機
拋石機(又稱炮),相傳炮發明於周代,叫「拋車」。拋石機利用杠桿原理,將石頭拋射出去。由拋桿,拋架和機索三部分構成。拋桿設一橫軸,頂端連有一副皮兜繩;機索由數十上百根繩索組成。每根繩索需要1——2人拉拽。
東漢時期,炮已成為備受重視的攻城戰具。公元200年,曹操袁紹戰於管渡,曹軍使用一種自行炮——霹靂車攻破袁軍壁樓,大獲全勝。唐宋以後,炮的使用更為普遍。宋代的陳規在《城守錄》中感慨的寫到「攻守利器,皆莫如炮。攻者得炮之術,則城無不拔;守者得炮之術,則可以制敵。」
在中國炮的使用史上,蒙古人處於突出重要地位,對中國炮的使用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公元13——14世紀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建立了空前而且很可能絕後的龐大帝國。雖然蒙古無敵的鐵騎是這個神話的根本,但蒙古強大的炮兵卻賦予了蒙古軍隊摧毀一切防禦的巨大破壞力,是蒙古從草原之王走向世界霸主的重要標志。 蒙古的炮稱為「回回炮」,它是一件「駁來品」進口貨,是當年蒙古西征時從波斯人手中學來的,也算中國早期知識引進的成功範例。「回回炮」上出現了類似射擊計算表的刻度,極大的提高了射擊的精度。古籍上曾經記載「回回炮」在攻襄陽時發揮的巨大作用:「中人立斃,中地下陷三四尺」,也正是「回回炮」一陣齊射將襄陽的城牆擊毀,歷時三年的襄陽大戰終於在「回回炮」的怒吼聲中塵埃落定。
在中華5000年的輝煌史上飽受戰爭的累累劍痕,《戰國策。秦策》有雲:「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逐鹿而擒蚩尤,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伯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其間或有弔民伐罪的凜然正氣,或有抗暴抑強壯志豪情,更有爭奪權力的荼毒生靈。戰國時燕將騎劫攻即墨不克乃盡掘齊人祖墳;秦之王賁伐魏以水灌大梁,一代名城毀於一旦;蒙古西征,兵鋒所至有反抗者盡皆屠城。難怪兵聖孫子稱其為「此攻之災也」,但攻守雙方所用戰具則成為了古人智慧的集中代表。
希望採納
G. K 1收音機在哪裡呀
K 1收音機在哪裡呀?如果OPPO K1手機桌面沒有收音機軟體,建議前往OPPO【軟體商店】下載安裝收音機類軟體即可。比如【喜馬拉雅】、【蜻蜓FM】等。如下圖所示:
H. 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火燒赤壁的故事情節
赤壁之戰簡介: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沖斗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I. 王朗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
三國時期,曹魏與蜀漢對壘,曹真領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河之西下寨。曹真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王朗說:「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第二天,兩軍相迎,列陣勢於祁山之前。孔明舉目見魏陣前三個麾蓋,旗上大書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軍師司徒王朗。王朗對孔明說:「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王朗首先說出一大套理論,甚至勸諸葛亮「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
王朗的話:
朗曰:「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朗曰:「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土;劉表占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世祖文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於管、樂,何乃強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豈不聞古人曰:『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諸葛亮聽後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譯: 王: (兩軍陣前,拱手)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扶扇拱手)正是。
王: 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
疆界?
諸葛: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王: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點頭)
諸葛:(羽扇遙指)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王: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
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
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
而行事?豈不聞古人雲: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
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
民樂,豈不美哉?
諸葛:(狂笑數聲,扶扇而答)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
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清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
,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
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
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
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
不容!
王: (手指諸葛亮)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憤而站立)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
!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
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
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 (手捂胸口,顫聲)我、我、我……
諸葛:(大聲斥責)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
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 你、你……啊……(墜於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這是開頭的第一句,首先確認了一個身份,即王朗不僅是魏國的司徒,也曾經是漢朝的大老元臣。這就區分了反革命隊伍中的兩個不同的組成部分:一個是在後革命時期成長起來的「反臣」,一個是曾經的「大老元臣」後來變成了的「老賊」們。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區分。因為按照儒家哲學來說,與王道政治同時並行的就是王化,而王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養士之氣,養民之氣,修身養德,化育天下。因為後來又說了,「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在這樣的時代里,當然無所謂王化了,培養不出君子來,有的當然就是無恥小人和亂臣賊子。但是王朗不一樣,他曾食漢祿、受漢爵,那麼他就應該是一個漢臣,最起碼也是熏沐過王化、知道禮義廉恥這些事情的。也就是說,他後來又去當魏國的高官,就不是良禽擇木而棲了,而是叛賊。此語之精妙,另後人之贊服!
J. 石家莊的十大經典故事
10大古代名人
1.樂毅(生卒年月不詳),靈壽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受趙武靈王賞識,趙武靈王死後,到魏國,不受重用。燕昭王築黃金台招賢,樂毅奔燕,拜為亞卿,率軍伐齊,攻佔齊國70餘城,直下齊都臨淄,封於昌國(今山東淄博東南)。燕惠王時受人離間,樂毅回到趙國,卒於趙。
2.趙佗(?-前137),真定(治所在今長安區東古城)人,西漢南越王。秦漢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在嶺南建立政權的秦朝主將之一,是最早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民族親和政策的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先進的科學文化傳播到嶺南的文化先驅。
3.趙雲(?-229),東漢時期常山郡真定(治所在今東古城)人,西蜀名將。東漢末年起兵投奔公孫瓚,後跟隨劉備,在曹操圍攻劉備戰役中,趙雲長坂坡救阿斗,成為劉備創建西蜀的重要將領。隨著《三國演義》小說的流傳,趙雲成為婦孺皆知的常勝將軍。
4.劉琨(271—318),無極人,西晉將領。晉惠帝時,封廣武侯。後任大將軍,都督並州諸軍事。他忠於晉王朝,長期堅守並州。他經常枕戈待旦,與好友祖逖聞雞起舞,立志收復失地。同時他還是一個文學家,在西晉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5.魏收(505—572),晉州人,北齊著名史學家。北魏時為太學博士。北齊時任中書令,兼著作郎,詔冊皆出自魏收之手,奉詔專撰《魏書》。卒於開封中書監任上,謚文貞,有文集《魏特進集》。
6.魏徵(580-643),晉州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隋末投奔農民起義軍。唐初主動歸唐,為唐太子李建成的僚屬。玄武門事變後,受到李世民重用。為李世民貞觀之治,提出許多諍言。主持編纂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書。被李世民奉為為人的一面鏡子。
7.李嶠(644-713),贊皇人,大唐名相。出身趙郡李氏名門士族,唐高宗時任監察御史,平息嶺南叛亂有功。武則天時任鳳閣舍人,專門負責起草詔命,後拜相兼修國史,以敢於直言聞名。後幾經貶謫,幾次復職。一生詩文眾多,有文集五十卷流傳於世。
8.李絳(762—829),字深之,贊皇人,唐代政治家。為官剛直清正,多次向皇帝奏諫宦官橫肆及削藩等事,拜相,封高邑男。歷數國內憂患,進言直諫。累封趙郡公。寶歷四年(829年)被亂兵殺害。有《李相國論事集》傳。
9.劉禹錫(772—842),祖籍無極,唐代著名詩人。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貞元進士,多次因作詩譏諷權貴被貶謫。出任蘇州刺史,政績顯著。晚年與白居易交往密切,多有唱合詩作,人稱「劉白」。詩存800餘首,被稱為「詩豪」,著作有《天論》三篇,以《陋室銘》最著名,有《劉夢得文集》40卷。
10.李德裕(787—850),贊皇人,唐大臣。歷任浙西觀察使、西川節度使等,兩次入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力主削藩,打擊寺院地主勢力,支持唐武宗在全國拆除寺院。著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10大現代名人
1、 郭可明(1902-1968),正定人,我國著名的中醫、瘟病學家。
2、 趙望雲(1906-1977),辛集人,我國當代著名的國畫家,「長安畫派」的創始人。
3、 奚嘯伯(1910-1977),北京人,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中國京劇「四大須生」之一,創立了京劇奚派藝術。
4、 陳挹芬(1912-1983),辛集人,辛集中學創始人。
5、 王德恆(1956-1984),鹿泉人。 1984年2月15日,為搶救落水兒童英勇犧牲。
6、 劉禮欣(1922-1985),深澤人,經濟專家。曾任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副行長。
7、 張曉樓(1914-1990),正定人,著名醫學專家,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副院長。
8、 王華棠(1903-1991),趙縣人,我國著名水利專家。
9、 賈大山(1942-1997),正定人,著名作家。
10、 方紀(1919-1998),辛集人,著名作家,解放後發表十幾部中長篇小說和詩歌集。
物產
1 藁城宮面
藁城宮面歷史悠久,明清兩代作為貢品進奉宮廷,故而得名「宮面」。
2 保定府三宗寶
保定府三宗寶:"保定府,三宗寶:鐵球、面醬、春不老"。
3 趙 州 雪 花 梨
趙州雪花梨主產石家莊市趙縣及晉州、辛集、藁城市一帶,面積約20萬畝,年產量5億斤左右。
4 光華肉鴿
光華肉鴿肉鮮味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已成為城鄉居民的珍菜佳餚。
5 雪花梨
肉質潔白無瑕,似霜如雪,它不僅為國內群眾所喜愛,而且暢銷國際市場
6 金絲小棗
薄肉厚、汁多核小,味道甘美
7 狗肉全席
狗肉全席以一年左右的嫩狗肉為主料
8 雙鴿火腿
是石家莊雙鴿食品廠的拳頭產品,創國家專利產品,以其高營養,大塊肉的產品結構,兼高溫產品貸架期半年,黨溫貯藏的優勢,在全國各地的批發,零售市場體現了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深受消費者「青睞」,擁有東北三省,北京、天津、河北各地等強勁市場基礎,銷售形勢很好。
9 天華鴨梨
肉質細膩,脆甜可口,營養豐富。1997年榮獲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名牌、河北省首屆農業博覽會名優產品稱號。
10 行唐烤煙
行唐被定為國家級優質烤煙生產基地縣,所產煙葉具有色澤鮮艷、香氣純正、尼古丁含量適中、油分均勻等優良性狀。1996年引進東方香料煙試種尤其成功,受到國內外專家的普遍關注。領導視察指導
名勝古跡
趙縣趙州橋
柏林禪寺
正定隆興寺
毗盧寺
中山國遺址
井陘蒼岩山
秦皇古道
駝梁山
知名品牌
·華北制葯集團公司
·石家莊制葯集團
·石家莊卷煙廠
·華能石家莊分公司(上安電廠)
·石家莊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常山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石家莊寶石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西柏坡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石家莊東方熱電集團有限公司
·河北省高營企業集團公司
·河北威遠集團有限公司
·石家莊雙聯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石家莊焦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石家莊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南車集團石家莊車輛廠
·河北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石家莊博深工具有限公司
石家莊的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早的蠶蛹模型--1977年在正定縣南楊庄出土的5400一5500年前的陶質蠶蛹,是仿照家蠶蛹燒制的陶器。這是目前發現的人類飼養家蠶的最古老的文物證據。
★世界上最早的瓷器--1981年在正定南楊庄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釉陶片,經鑒定為原始瓷器。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瓷器,從而把中國燒瓷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鐵器--1972年在藁城台西商代遺址出上的鐵刃銅鉞,是目前發現的我國年代最早的鐵器,距今約3400多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鐵器。
★世界上最早的鐵礦渣--在藁城台西商代遺址發現的鐵礦石和經冶煉的鐵礦渣,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冶鐵實物,它證明早在3400多年前石家莊一帶的先民已經掌握了冶鐵技術。
★世界上最早的手術器械--台西商代遺址出土的石質貶鐮,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古老的醫用手術器械--3100多年前的手術刀。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手術器械。
★世界上最早的平紋縐絲紡織品--在藁城台西商代遺址出土的絲織品中,平紋縐絲織物...一斛,是目前我國發現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同類織物標本。它證明早在公元前14世紀我國人民己掌握了將蠶絲紡紗加捻、織成後使之緩勁產生縐紋的紡織技術。
★世界上最早的脫膠麻織品--藁城台西商代遺址出上的麻布殘片,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脫膠麻織品。經專家鑒定,麻紗中膠質韌皮含量很少。說明3400多年前我國人民己掌握了韌皮纖維脫膠技術。這些麻布的紡織水平己相當於千餘年後的西漢馬王堆漢墓中的麻織品。
★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酒麴實物--藁城台西F14商代遺址完整釀酒作坊出土的8.5 公斤酵母殘骸。經鑒定為目前世界上保存年代最久(3400多年)的酒麴實物。從而為《尚書·說命》中"若作酒醴,爾惟曲英"的記載提供了實物依據。
★最早的碑碣實物--1935年在平山縣三汲戰國中山國靈壽故城遺址發現的中山守丘石刻,約刻立於公元前378年前後,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碑碣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