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閱讀小說盛意難卻
1. 初中閱讀題
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有的學生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但得分卻很低,究其原因是沒有真正理解,沒有答到點上。
閱讀理解主要考查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對內容的整合能力,如果一個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比較欠缺,就會答不到點上。而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光靠做題目解決不了問題,最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所以建議該學生不要著急,要從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入手。平時要多看、多讀一些文學作品,特別是一些名家名篇。「腹有詩書氣自華」,經過一定的積累肯定會得到提高。
另外,還建議該學生在平時做閱讀理解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1.具體內容概括要准確。2.抽象的東西(如比喻解釋)要解釋明白、清楚。3.題目問什麼答什麼,有幾問就幾答。如題目問這句話有什麼作用,你不能把此答成怎麼理解。
現代文閱讀實用解題技巧
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麼?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准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乾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乾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准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記:題干提示了答題范圍,題干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干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干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干體現了答題規律。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牢記:
1、弄清題干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干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乾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干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
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題目: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9題。
蘭 草
①小時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蘭」字作名,干嗎要用「蘭」作名呢?我產生了好奇心,去問父親。父親說,蘭是一種草,開的花特香,蘭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極強,逗人喜愛,因此人們愛用「蘭」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們像蘭草一樣嫻淑溫柔,美貌端莊,健康成長。父親的話我似懂非懂,但產生了想見蘭草的願望。
②但家鄉沒有蘭草,後來,我上了初中、高中,來到縣城,那裡也沒有蘭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們奉命來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鎮災區救災。行洪區的高處已經露出了水面。少數回歸的群眾,已在殘堤上搭起了臨時災棚,等候著重建家園。為了迎接行洪區中小學生歸校,我們急於了解學校的受災情況。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學校:雄偉的教學大樓,整齊的教師宿舍。特別是校園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長年青翠,滿園秀色。而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所學校,除傷痕累累的教學大樓,依然倔強地挺立著,整座校園覆蓋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樹、廣玉蘭、女貞樹等,渾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於那些名花們,早已杳無蹤跡。一片泥沼,滿目荒涼,看不到生命的跡象。我心裡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詛咒洪水的肆虐時,我眼前一亮,忽然發現遠處的淤泥堆上,像是誰散落了十分鮮嫩的四季蔥苗。遠遠望去,它們婀娜嬌艷,翠潤如玉。在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蔥苗!我不顧一切,從沒膝深的淤泥中蹚了過去,走近一看,其中竟還有兩朵三朵白色的小花。湊上去,一縷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聲叫喊起來:這里有抗禦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長告訴我們,這堆淤泥下是一個圓形的大花台,周圍種的是一圈蘭草。淹水前這些蘭草葉長不過五寸。竟意想不到,它會在二個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斷地從與日俱增的淤泥中掙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鎖。在洪水退後,群芳寥落,校園一片死寂。獨有這蘭草、蘭花,帶著與洪水頑強拼搏後的疲勞與倦色,雖然減少了一些濃綠與濃香,卻顯得更鮮、更嫩、更加亮麗。我對這具有超強生命力的蘭草,不禁肅然起敬。【A】在溫柔舒適的花園中,蘭草恪守名份,嫻靜恬淡,默默奉獻,豐富人間香與美,從不張揚:【B】在荒山僻谷中,蘭草仍然生機勃勃,奮發向上,散發出縷縷清香,不為淪落深山而自棄;【C】在滄海橫流,洪水滔天的絕境中,蘭草
⑤我抬起頭來,遠遠望見守候在殘堤上的父老鄉親們,心潮起伏,思緒難平。在父老鄉親的身上,我看到了蘭草的秉性〖秉(bíng)性:性格〗;在蘭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鄉親的希望。
1.解釋下面詞語的意思。
①詛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篇文章寫蘭草,著力表現了蘭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文中有兩個詞語表達了作者在不同時期對蘭草的思想感情,這兩個詞語是:(小時候)__________;(救災時見了蘭草)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畫線部分寫樹和名花,這對表現蘭草起了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近一看,其中竟還有兩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發現蘭花時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里畫浪線的句子中用了「頑強拼搏」一詞,本段中能具體表現這種精神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有兩個層次。在下面題目中的橫線里各填寫一個恰當的詞,概括層意。
答:①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蘭草。
②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蘭草。
7.第④段未畫橫線部分有A、B、C三個分句,請你根據本段的內容,給C句的空缺處補寫2——4個短句,與A、B兩個分句構成排比。
答:在滄海橫流,洪水滔天的絕境中,蘭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父老鄉親的身上,我看到了蘭草的秉性;在蘭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鄉親的希望。」這句話對全文內容的表達起什麼作用?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喜歡或者不喜歡文中的哪句話?請說說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咒)罵;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2、具有超強生命力(生命力極強、頑強拼搏,或其它相同意思的表達);想見(蘭草);肅然起敬。
3、反襯或襯托(或對比)。
4、驚喜、敬佩。
5、不斷地從與日俱增的淤泥中掙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鎖。
6、①描寫或描繪、繪;②贊(美、頌等)。
7、本題難度較大,評分應從激勵出發,不必苛求能否構成排比,只要所寫的短句中又恰當的,一句給1分,給滿2分為止。若其中出現有創意的某個短句即可高給滿分。(原句:蘭草威武不屈,奮斗不止,爭得了自己的生存,獲得了發展的先機。僅供參考。)
8、揭示(表現、突出等)主旨(中心、主題等);含義理解要點:①兩者同樣具有超強的生命力,或頑強拼搏的精神;②戰勝災害(困難),重建家園(美好生活)。
9、本題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不論選句是否恰當,只要言之成理都應給分。
《冬季到台北來看雨》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第1—7題。
冬季到台北來看雨
①來時,便聽說台北是個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響,為世界上許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專門到台北來看雨的,我從家鄉來,我說家鄉話,我唱家鄉戲,我帶著家鄉情來看家鄉人。為兩岸的文化交流,我們一行20人,應台灣名伶劉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請,到台灣演出河南豫劇。
②演出可謂盛況空前。我們的觀眾有的是驅車200多公里趕來的,有的是被人用輪椅推進劇場的。有的一來使當起了「義工」,貼戲報、打水掃地、搬運道具,看到什麼活兒都搶著干。「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一時間,鄉音鄉韻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場面十分感人。
③對台北的河南老鄉來說,他們來看家鄉戲,主要是來找家鄉情的。一位叫賈文斌的老人,在頭一天看戲時,緊緊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開,他顫巍巍地說:「我一聽到這梆子敲、板胡響就想回家……」80歲的老人說著說著就像小孩一樣哭了起來。一位麻老先生對我們說:「我吃過台灣的幾十種水果,世界上近百種水果,哪一種也沒有家鄉的榆錢和柿子有味,幾十年不嘗了,想啊!」台北河南同鄉會的喬律師說:「我是喝黃河水長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們跟我們談這些的時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鏗鏘的聲音,不正是深沉的思鄉情愫的袒露嗎?他們的生命源頭在故鄉,那裡有生養他們的老祖宗,那裡有他們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賣苗郎》、幾句《尋兒記》就使台下看戲的老鄉們大哭失聲幾回田。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鄉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輕時手拉手陌上採桑的結發妻子?還是想起了當年揮灑「十八相送」的情景?數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劇情勾起了他們人生際遇中最深刻的記憶,他們怎能不悲傷、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還在無休無止地下著,下雨的天氣給人帶來惆悵。雨如信使,傳達著一種情思,創造著一種愴然悲涼的氣氛。我們歸來時,老鄉們冒雨趕來送行。車開了,透過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勁揮動的手,卻無法看清他們臉上流的是雨還是淚……我在心裡向老鄉呼喚: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錢,晚輩們會採下讓您嘗鮮;秋後,房前屋後,坡上路邊,柿子黃澄澄紅丟丟的一片,晚輩們會摘下送您手邊。再聽幾回地道的家鄉戲吧,原湯原水原汁原味……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著,下著……
1.題目是「冬季到台北來看雨」,文中也多次寫到雨,對此,看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台北冬季確實多雨。
B.密密的雨絲和綿綿的鄉情有相通之處。
C.融情於景,把濃濃的鄉情融人對雨的描寫之中,形象地表現了文章的中心。
D.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與《荔枝蜜》一課寫法相同。
【答】:( )
2.本文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達方式。
3.「盛」的意思分別與(1)(2)相同的一項是
(1)盛情邀請 ( )
(2)盛況空前 ( )
A.參加盛會 B.盛意難卻 C.身著盛裝 D.盛氣凌人
4.第③段中「緊緊」、「抓」、「久久」和「顫巍巍」四個詞語,表現了賈文斌老人怎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畫橫線的句子與前文哪句話相呼應?找出來寫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肥嘟嘟」等語句,十分通俗、口語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從文中再找出一例,寫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聽了賈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喬律師的話,「我」會說些什麼?聯系文章中心,發揮想像,把「我」說的話寫在下面。(有創見的可加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敘述9記敘),描寫(寫景),抒情,議論。
3、B、A
4、盼到親人來臨,內心十分激動、喜悅。
5、哪一種也沒有家鄉的榆錢和柿子有味。
6、黃澄澄紅丟丟。(或:原湯原水原汁原味)
7、此題是開放性試題,只要圍繞文章中心,言之成理,語言通順即可給分。內容或表達特別突出的加1—2分。
這里的兩篇閱讀不夠,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買練習去做。推薦《華夏 閱讀黑馬》
2. 求初中語文閱讀理解題5~10篇
怎樣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就個人知識的獲得來說,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這是中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一條主要途徑。
實際上,在校學習時,僅僅依靠上課是無法理解全部知識的。可以說,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天也離不開閱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用書,離開書,離開閱讀,學習就會十分困難。要知道,老師上完課就走了,而書籍卻始終伴隨著我們。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珍惜這無憂無慮、精力充沛的寶貴時光。要充分利用這一階段多讀點書,多繼承點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為一生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同時在閱讀活動中增長起來的閱讀能力,將為一生中不斷地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要不斷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閱讀需要哪些條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
閱讀就是要通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如果不掌握這些知識,那麼,閱讀就變成看「天書」了。
中學生如能掌握5000個字,閱讀一般文章就問題不大了。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為沒掌握足夠數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片語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句是用詞按一定的語法規律聯結而成的語言單位,一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的重重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因此認真學好語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明確地指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數學家說:「很難想像一個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的人,能把邏輯嚴謹的數學內涵表達出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從小打好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還覺得學好語文對訓練一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這些,對我後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人們贊譽蘇步青為「數學詩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難重重。有人說,到了21世紀,如果不懂生物化學,不懂生態學,可能連報紙都看不懂。現在報上經常出現「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遺傳工程」、「基因」等專用名詞,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可見,要想在現代化社會里提高閱讀能力,必須盡快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行。
(3)要會用工具書
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一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當然,根據閱讀的需要,准備一些相應的參考書籍,准備隨時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書齊備,查找熟練,閱讀起來就會順利得多。當然,通過查找工具書,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進一步豐富起來。
(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為出發點:
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注意:
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
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志,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
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獲。
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沖擊課內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為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三)要處理好博覽和精讀的關系
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容作一般了解,以發現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廣泛閱讀可以博採眾長,正如魯迅所說:「如果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覽就是觀大略,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書籍,為精讀創造條件。觀大略的方法是: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有用的內容,再翻閱有關部分,到書店選書就是用這種辦法;看內容提示,看書的開頭幾段和結尾幾段,以掌握書的大概內容;也可以用快速閱讀法,就是用較快速度讀一遍,了解大致的內容。
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精讀。精讀之後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精讀時,要「細嚼慢咽」,要多動腦筋,要反反復復地讀,還要認真做讀書筆記。
數學家張廣厚在談起學習一本數學小冊子時說:「這篇論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一條明顯的黑線。這樣反復學習,對我們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的愛人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和吃書一樣。』」
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中學是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要把精讀的目標指向教科書和主要參考書。
(四)要勤於思考
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一切。」就是說,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
英國詩人柯勒律曾把讀者分為四類:第一類好比計時的沙漏漏沙,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像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臟了些;第三類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類像開掘寶石的苦工,把礦渣甩一邊,只要純凈的寶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華羅庚說:「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學過的小學算術、初中代數在腦子里還有那麼多嗎?沒有那麼多了。因為我們理解了,會運用了,這就是說書變薄了。」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實現由多而雜到少而精的轉化。
綜上所述,閱讀時,要竭盡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寶石」,「引向深處」和「把書讀薄」,為此,就要勤於思考。
具體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力求理解
讀書應當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閱讀時,應當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讀完之後,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間的聯系,以便從整體上理解一篇文章,一節課文或一章內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文章有思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體現著作者的思路,遵循這一思路閱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實質。可見理清思路對閱讀多麼重要。
在閱讀自然科學著作時,對書上提出的原理、規律、定律、公式,不僅要理解結論,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這些結論是怎麼推導出來的。李政道博士說:「當讀完一段之後,就應當把書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來,再去看書,想想自己為什麼走不出來,別人為什麼走通了。」閱讀時,只記現成結論,而不考慮這些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那麼思維能力就很難在閱讀中提高。
(3)要能提出問題
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為書中的一些見解不正確、不完整,提出異義或補充;一類是因為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因而有不懂的問題。中學生隨著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閱讀時發現第一類問題會逐漸增多,而第二類問題會慢慢減少。
一旦發現問題,再深入閱讀有關書籍,並且深入思考,收獲會更大,還有可能發現新的知識,獲得新的見解。
(4)要獨立回憶,學會准確表達
閱讀後,要通過回憶再檢查一下閱讀的效果。對已經理解的內容要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寫在讀書筆記上,以備日後查用。錢偉長說過:「讀一本書,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問題,先把最重要的東西學到手,然後回顧一下,看自己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對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好用小本子記錄下來,以便以後解決。」
(五)要記好閱讀筆記
威廉·李卜克內西在《憶馬克思》一文中說:「只要有一點可能,他任何時候總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帶一本筆記簿,並且時時在上面寫點什麼。」為了寫《資本論》,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馬克思就摘錄了70個不同作者的著作,寫了24本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筆記。在寫《資本論》的過程中,他摘錄的書有1500多本,寫的筆記至少有100多本。
馬克思在筆記的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每本筆記都編有頁碼,為了日後查閱方便,很多筆記都做了目錄和內容提要。
黑格爾讀書學習,也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把讀過的書,按語言學、美學、幾何學、心理學等分類,把它們放到貼有標簽的文件夾里。這樣,當需要什麼材料時,隨時可以拿到。這種習慣,他堅持了一生。
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張。
(1)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做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過程。有人說:「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簡單的摘錄,也需要動動腦筋,以摘錄最精彩的地方,至於寫體會,那就更要動腦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筆記」的願望,必然會促使你專心閱讀。再加上與書籍相比,筆記自然要簡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僅利於理解,也利於記憶。
(2)利於積累資料,使知識「外貯」
經過長期閱讀之後,就可以通過筆記積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資料,彌補頭腦記憶的不足。因為用頭腦記憶,往往不夠准確和持久,難免忘記、記錯或記混。如把資料分門別類保管好,則可以長期為學習及以後所從事的工作服務,只要不丟,就沒有「忘記」的問題,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這些「外貯」的資料又可轉為「內貯」的記憶,使知識的運用得心應手。保爾·拉法格在回憶馬克思時說:「他有這么一種習慣,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
不少中學生在閱讀時,輕信自己的記憶力,懶得動筆,以致到需要運用閱讀的收獲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忘記得一干二凈,感到很後悔。
還有的中學生筆記記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類、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當需要運用時,又因太亂而難以查找,使筆記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讀的書,可用筆記本做筆記,而博覽的書,可用活頁紙做筆記,然後定期分類、整理。
如果在中學時代,就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積累和整理資料,那麼,天長日久,不僅可以促進課內的學習,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學會一套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這必將給走上工作崗位後的自學帶來極大的好處。
相關題目及解答:
蘭草》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9題。
蘭 草
①小時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蘭」字作名,干嗎要用「蘭」作名呢?我產生了好奇心,去問父親。父親說,蘭是一種草,開的花特香,蘭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極強,逗人喜愛,因此人們愛用「蘭」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們像蘭草一樣嫻淑溫柔,美貌端莊,健康成長。父親的話我似懂非懂,但產生了想見蘭草的願望。
②但家鄉沒有蘭草,後來,我上了初中、高中,來到縣城,那裡也沒有蘭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們奉命來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鎮災區救災。行洪區的高處已經露出了水面。少數回歸的群眾,已在殘堤上搭起了臨時災棚,等候著重建家園。為了迎接行洪區中小學生歸校,我們急於了解學校的受災情況。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學校:雄偉的教學大樓,整齊的教師宿舍。特別是校園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長年青翠,滿園秀色。而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所學校,除傷痕累累的教學大樓,依然倔強地挺立著,整座校園覆蓋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樹、廣玉蘭、女貞樹等,渾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於那些名花們,早已杳無蹤跡。一片泥沼,滿目荒涼,看不到生命的跡象。我心裡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詛咒洪水的肆虐時,我眼前一亮,忽然發現遠處的淤泥堆上,像是誰散落了十分鮮嫩的四季蔥苗。遠遠望去,它們婀娜嬌艷,翠潤如玉。在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蔥苗!我不顧一切,從沒膝深的淤泥中蹚了過去,走近一看,其中竟還有兩朵三朵白色的小花。湊上去,一縷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聲叫喊起來:這里有抗禦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長告訴我們,這堆淤泥下是一個圓形的大花台,周圍種的是一圈蘭草。淹水前這些蘭草葉長不過五寸。竟意想不到,它會在二個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斷地從與日俱增的淤泥中掙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鎖。在洪水退後,群芳寥落,校園一片死寂。獨有這蘭草、蘭花,帶著與洪水頑強拼搏後的疲勞與倦色,雖然減少了一些濃綠與濃香,卻顯得更鮮、更嫩、更加亮麗。我對這具有超強生命力的蘭草,不禁肅然起敬。【A】在溫柔舒適的花園中,蘭草恪守名份,嫻靜恬淡,默默奉獻,豐富人間香與美,從不張揚:【B】在荒山僻谷中,蘭草仍然生機勃勃,奮發向上,散發出縷縷清香,不為淪落深山而自棄;【C】在滄海橫流,洪水滔天的絕境中,蘭草
⑤我抬起頭來,遠遠望見守候在殘堤上的父老鄉親們,心潮起伏,思緒難平。在父老鄉親的身上,我看到了蘭草的秉性〖秉(bíng)性:性格〗;在蘭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鄉親的希望。
1.解釋下面詞語的意思。
①詛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篇文章寫蘭草,著力表現了蘭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文中有兩個詞語表達了作者在不同時期對蘭草的思想感情,這兩個詞語是:(小時候)__________;(救災時見了蘭草)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畫線部分寫樹和名花,這對表現蘭草起了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近一看,其中竟還有兩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發現蘭花時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里畫浪線的句子中用了「頑強拼搏」一詞,本段中能具體表現這種精神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有兩個層次。在下面題目中的橫線里各填寫一個恰當的詞,概括層意。
答:①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蘭草。
②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蘭草。
7.第④段未畫橫線部分有A、B、C三個分句,請你根據本段的內容,給C句的空缺處補寫2——4個短句,與A、B兩個分句構成排比。
答:在滄海橫流,洪水滔天的絕境中,蘭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父老鄉親的身上,我看到了蘭草的秉性;在蘭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鄉親的希望。」這句話對全文內容的表達起什麼作用?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喜歡或者不喜歡文中的哪句話?請說說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咒)罵;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2、具有超強生命力(生命力極強、頑強拼搏,或其它相同意思的表達);想見(蘭草);肅然起敬。
3、反襯或襯托(或對比)。
4、驚喜、敬佩。
5、不斷地從與日俱增的淤泥中掙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鎖。
6、①描寫或描繪、繪;②贊(美、頌等)。
7、本題難度較大,評分應從激勵出發,不必苛求能否構成排比,只要所寫的短句中又恰當的,一句給1分,給滿2分為止。若其中出現有創意的某個短句即可高給滿分。(原句:蘭草威武不屈,奮斗不止,爭得了自己的生存,獲得了發展的先機。僅供參考。)
8、揭示(表現、突出等)主旨(中心、主題等);含義理解要點:①兩者同樣具有超強的生命力,或頑強拼搏的精神;②戰勝災害(困難),重建家園(美好生活)。
9、本題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不論選句是否恰當,只要言之成理都應給分。
《冬季到台北來看雨》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第1—7題。
冬季到台北來看雨
①來時,便聽說台北是個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響,為世界上許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專門到台北來看雨的,我從家鄉來,我說家鄉話,我唱家鄉戲,我帶著家鄉情來看家鄉人。為兩岸的文化交流,我們一行20人,應台灣名伶劉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請,到台灣演出河南豫劇。
②演出可謂盛況空前。我們的觀眾有的是驅車200多公里趕來的,有的是被人用輪椅推進劇場的。有的一來使當起了「義工」,貼戲報、打水掃地、搬運道具,看到什麼活兒都搶著干。「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一時間,鄉音鄉韻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場面十分感人。
③對台北的河南老鄉來說,他們來看家鄉戲,主要是來找家鄉情的。一位叫賈文斌的老人,在頭一天看戲時,緊緊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開,他顫巍巍地說:「我一聽到這梆子敲、板胡響就想回家……」80歲的老人說著說著就像小孩一樣哭了起來。一位麻老先生對我們說:「我吃過台灣的幾十種水果,世界上近百種水果,哪一種也沒有家鄉的榆錢和柿子有味,幾十年不嘗了,想啊!」台北河南同鄉會的喬律師說:「我是喝黃河水長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們跟我們談這些的時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鏗鏘的聲音,不正是深沉的思鄉情愫的袒露嗎?他們的生命源頭在故鄉,那裡有生養他們的老祖宗,那裡有他們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賣苗郎》、幾句《尋兒記》就使台下看戲的老鄉們大哭失聲幾回田。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鄉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輕時手拉手陌上採桑的結發妻子?還是想起了當年揮灑「十八相送」的情景?數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劇情勾起了他們人生際遇中最深刻的記憶,他們怎能不悲傷、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還在無休無止地下著,下雨的天氣給人帶來惆悵。雨如信使,傳達著一種情思,創造著一種愴然悲涼的氣氛。我們歸來時,老鄉們冒雨趕來送行。車開了,透過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勁揮動的手,卻無法看清他們臉上流的是雨還是淚……我在心裡向老鄉呼喚: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錢,晚輩們會採下讓您嘗鮮;秋後,房前屋後,坡上路邊,柿子黃澄澄紅丟丟的一片,晚輩們會摘下送您手邊。再聽幾回地道的家鄉戲吧,原湯原水原汁原味……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著,下著……
1.題目是「冬季到台北來看雨」,文中也多次寫到雨,對此,看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台北冬季確實多雨。
B.密密的雨絲和綿綿的鄉情有相通之處。
C.融情於景,把濃濃的鄉情融人對雨的描寫之中,形象地表現了文章的中心。
D.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與《荔枝蜜》一課寫法相同。
【答】:( )
2.本文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達方式。
3.「盛」的意思分別與(1)(2)相同的一項是
(1)盛情邀請 ( )
(2)盛況空前 ( )
A.參加盛會 B.盛意難卻 C.身著盛裝 D.盛氣凌人
4.第③段中「緊緊」、「抓」、「久久」和「顫巍巍」四個詞語,表現了賈文斌老人怎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畫橫線的句子與前文哪句話相呼應?找出來寫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肥嘟嘟」等語句,十分通俗、口語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從文中再找出一例,寫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聽了賈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喬律師的話,「我」會說些什麼?聯系文章中心,發揮想像,把「我」說的話寫在下面。(有創見的可加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敘述9記敘),描寫(寫景),抒情,議論。
3、B、A
4、盼到親人來臨,內心十分激動、喜悅。
5、哪一種也沒有家鄉的榆錢和柿子有味。
6、黃澄澄紅丟丟。(或:原湯原水原汁原味)
7、此題是開放性試題,只要圍繞文章中心,言之成理,語言通順即可給分。內容或表達特別突出的加1—2分。
回答完畢,祝您愉快!
3. 在線閱讀
說真的,你這種問題我見多了,現在很少有網站搞這種盜版的電子版了,你要真的想看,就去網上買一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