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大江東去乾坤聽書

大江東去乾坤聽書

發布時間: 2021-06-21 12:19:48

1. 黃鶴樓簾卷乾坤下的對聯是什麼

黃鶴樓簾卷乾坤下的對聯

上聯是:龜伏蛇盤對唱大江東去也,

下聯是:天高地闊且看黃鶴再來兮。

為關山月題。

2. 喜馬拉雅聽書何時有新書

古人雲: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能夠保持如此鎮定的人必懷有一顆平常之心。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古往今來,有多少人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而保持著一顆無價的平常之心。「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陶淵明在罷官之後,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瀟灑飄逸的李太白,一生漂泊,卻能夠做到心靜如水,物我兩忘,「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高唱「大江東去」的蘇東坡,面對人生和自然的風風雨雨,只輕輕一揮手,便「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些風流人物不單憑借他們驕人的才華引人矚目,而他們坦然面對人生的種種境遇的心態更令世人佩服。

3. 「翁洲走書」、「蛟洲走書」

翁洲走書」、「蛟洲走書 統稱寧波走書
簡介
[編輯本段]
寧波走書原稱「蓮花文書」,又名犁鏵文書,1956年定名寧波走書。約起源於同(治)光(緒)年間。流行於寧波及舟山群島一帶。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相當盛行。20世紀50、60年代演唱區域甚廣,除寧波、舟山地區外,還演唱於台州地區的臨海、天台、黃岩和杭州等地,至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衰落。

寧波走書的唱詞用寧波方言,有說有唱,說唱並重,輔以形體動作,表演富有生活氣息。在鄉村深受歡迎,有「文書唱華堂,走書唱農庄」的說法。寧波走書常用的基本曲調有四平調、馬頭調、賦調等。四弦胡琴是主奏樂器,也有琵琶、打琴等樂器。伴奏者有時為主唱者幫腔、隨唱和對白,是具有獨特風格的曲藝走唱形式。今曲種存少量民間職業藝人從藝(大多數為半職業藝人),個別有成就的老藝人已年至古稀,近30部傳統曲目瀕臨失傳。

流傳
[編輯本段]
據藝人所傳,其最早從上虞流入(註:有另一說法,稱其形成於清光緒年間的餘姚農村,清末明初流傳入寧波城區,繼又向鎮海、舟山地區拓展。)當時,曾有幾個佃工,在農作中你唱我和,自娛自樂,藉以消除疲勞,後由唱小曲發展到唱有故事情節的片段,並在夏夜乘涼或冬日閑暇之時,湊攏幾個人到曬場、堂前演唱。也有一些人,逢年過節出外演唱,賺一些「外快」。當時並沒有什麼樂器,只有一副竹板和一隻毛竹根頭,敲打節拍曲調也十分簡單。光緒年間,這種演唱形式已流行餘姚農村。後來,餘姚有一些農閑時從事曲藝演唱的農民、小販和手工業者,成立了一個「杭余社」組織,經常交流演唱經驗,研究曲藝書目。其中有位叫許生傳的老先生,吸收了紹興蓮花落的曲調,率先採用月琴伴奏,自彈自唱,很受群眾歡迎。在他的影響下,許多藝人也都採用各種樂器伴奏,還從四明南詞、寧波灘簧、地方小調中引進不少曲調,加以改造應用。同時,在書目方面也有了發展,出現了《四香緣》、《玉連環》、《雙珠鳳》、《合同紙》以及《紅袍》、《綠袍》等一些長篇,演唱活動的范圍也逐漸擴大到寧波、舟山、台州三個地區。

表演
[編輯本段]
寧波走書的表演形式可分三個發展階段:開始時是一人自拉自唱的「坐唱」;後有簡單的伴奏,演員坐在桌子中間後面,樂隊坐在桌子橫旁,演員在桌後表演,動作幅度較小,稱為 「里走書」;再後,演員與樂隊相對各坐一旁,演員在台上有較大空間作表演圈,稱為「外走書」。當時,鄞西謝寶初的表演,城裡段德生的唱腔,慈北毛全福的武功,各有千秋,名噪一時,在群眾中很有影響。由於蓮花文書從坐唱發展到站起來表演、分口飾角色,這樣演員在台上動作的幅度比較大了,走書之名也由此得來。建國後,寧波走書進行了多次改革和創新,在表演方面已發展到男女雙檔,伴奏的力量也加強了。

寧波走書曲調常用的有四平調、馬頭調、賦調三種,俗稱「老三門」。有時,也用還魂調、詞調、二簧、三頓、三五七等。「四平調」一般作為一部書的開頭,末句常由樂隊和唱。「賦調」隨內容情節、人物性格,有緊、中、慢之分。如慢賦調節奏緩慢,曲調下行為主,多用於哀訴之類的敘述或回憶。「馬頭調」據藝人所傳,系從蒙古民間曲調中轉化而成。「三頓」節奏較快,旋律高昂,大都用於人物心情激動,或情節急迫之處。走書演唱伴奏的樂器中,四弦胡琴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樂器,也是寧波走書音樂具有獨特風格之處,其他樂器有二胡、月琴、揚琴、琵琶和三弦等。

書目
[編輯本段]
寧波走書的主要傳統書目有:《白鶴圖》、《黃金印》、《四香緣》、《十美圖》《玉連環》、《何文秀》、《胡必松》、《雙珠球》、《三門街》、《大紅袍》、《綠袍》、《珍珠塔》、《麒麟豹》、《玉獅子》、《天寶圖》、《文武香球》、《包公案》、《狄青平西》《紫金鞭》、《小五虎平南》、《薛仁貴征東》、《薛仁貴征西》、《乾坤印》、《薛剛反唐》、《金魚缸》、《穿金線》、《盤龍鐲》、《綠牡丹》等。

解放前夕,專業從事走書演唱藝人僅二、三十人。1950年寧波成立戲曲改進協會,對曲調、書目、表演各方面進行了研究,並組織藝人參加政治文化學習,提高素質和水平。1958年,市戲曲訓練班中又專門培訓了一批新生力量,寧波走書出現了一片嶄新面貌,當時著名藝人有應蘭芳、許斌章、朱桂英師承三代,另有邱伯揚、范秀英等,樂師劉仁福獨擅二胡,有「活胡琴」譽稱。1958年,由應毅執筆、許斌章和朱桂英雙檔演唱的《四明紅霞一一李敏》,參加了省會書,並得了獎;後又出現了一批創作和改編的新長篇書目,如陳白楓執筆、朱桂英演唱的《三斗六老虎》,唐小毛整理、許斌章演唱的《白鶴圖》等。

輝煌
[編輯本段]
雖是城裡人,可四十齣頭的沈健麗老愛往鄉下跑,她和丈夫一起唱了20多年的寧波走書,他們在寧波甚至舟山的鄉鎮已蠻有名氣。

「我們就以唱走書為生,跟民間藝人差不多吧!」沈健麗說,她12歲就會唱越劇,18歲跟了進村唱走書的師傅2個多月,又學會了走書。在其後幾年間,這對夫婦親身感受到了寧波走書耀眼的一頁。

「那時,城裡聽走書的地方多。彩虹北路邊那時有個書場,200多人的座位場場客滿,不少人硬擠在門外看。旁邊還有個菜場,菜農們早上來賣菜時都帶著盒飯,菜賣完了也要捱到下午,把走書聽完了再回去。在鄉下,幾乎村村都有搭台唱走書的,我們也趕場,下午在這村唱,晚上又到那村,人們聽得有味,我們唱得也有勁。」

在市群藝館研究員陳炳堯腦海里,那時走書可用「多」字形容:書場多,不算鄉間的,光城區就有20多個;唱走書的人多,光鄞縣就有50多組演員,愛聽的人則更多。這時期,走書走出了寧波,北跨錢塘、南達雁盪、東到舟山海島。在鄞縣,20多組走書藝人走鎮串鄉演出,有人形容是「鄉鄉走書聲,村村聽書人」。

收入對比或許也能反映當時走書熱的程度。在春節期間,沈健麗夫婦可唱到400多元的收入,而當時一般人月工資僅40多元。幾年前,這對夫婦就買了房子,孩子也正在讀大學。

寧波走書已有兩次發展小高潮。解放初期,成立有曲藝改進會,創作了大量作品。1964年,由傳統書改唱現代書,把走書唱上了電台。

困境
[編輯本段]
時代的變化悄然無聲地來了,上世紀80年代末,在新文化的沖擊下,寧波走書逐漸走向衰退。

「人都忙了,空閑時也被精彩的電視節目吸引去了。書場都被改作了商店、餐館等,很多走書演員也下海經商,寧波走書好像一下掉進了冰窟窿里。」鄞州曲協主席王建剛說起這些時很無奈。目前,全寧波只有鄞州五鄉文化中心一家固定書場,其餘只有農村一些老年活動室兼作演出場所。另一個嚴峻的現實是,在民間演出的走書藝人也只剩20餘名。

「這20多人大多數是老藝人,最年輕的也有40多歲,而且後繼乏人,有天賦又肯學的年輕人幾乎沒有。這個寧波最有特色的地方曲藝就承載在這20多人身上,真的讓人覺得沉重無比!」市群藝館研究員陳炳堯憂慮地說。

「以往是人家爭著請我們去唱,以後我們只能到處找地方唱啦。」這是沈健麗對走書衰退最直觀的感受。因為喜歡唱走書,在其他藝人紛紛轉業時,她和丈夫卻堅持了下來。他們背著行囊出去就是幾個月,去過台州偏遠的山村,上過舟山的海島,只要有人聽,再少的錢他們也願意唱。

對寧波走書的寂寥,愛好這門曲藝的人們有著一種勢單力薄、孤掌難鳴的感傷。鄞州區曲協老編劇陳少康老師曾作詞感嘆:

說古今,道古今,書唱英雄滅鼠精,滿堂喝彩聲。翁篤情,翁篤情,握別愁後無繼人,依依老淚盈。

近些年,寧波走書在鄉間有所「轉暖」。沈健麗覺得,這與農村生活好了,老年人念舊等有關。

探因
[編輯本段]
對寧波走書一蹶不振的原因,業內人士其實看得很清楚。「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它所處的社會條件變化,二是它本身不能適應這種變化而顯現出來的諸多不足。」市群藝館研究員陳炳堯這樣歸納說。

在電視等多種娛樂文化的沖擊下,寧波走書跟不上時代步伐;在快節奏生活下,人們無暇坐下品茶聽書,有限的業余時間只會花在更為精彩的娛樂上;商鋪更值錢了,誰也不會再把房子便宜租給書場。

在這種條件下,走書更顯出自身的不足。藝人表演仍以傳統劇居多,一場唱下來要幾小時,全劇唱完要幾十天,現在的人即使想聽也沒時間聽。內容脫離時代,與現實格格不入。王建剛記得有年春節演出,有幾個青年進去聽了一會就出來了,問他們怎麼了,一個回答說「聽不懂」,另一個則說「唱書先生亂講,哪有這種事情!」

用寧波方言唱是走書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可現在這個特色也成了其步履維艱的一個原因。陳炳堯研究員說,走書的唱詞中,非常多使用俚語和土話,還要求平仄聲律,不要說在甬的外地人,就是年紀稍輕的本地人也聽不懂。

聽不懂,就更別說有興趣唱了。沈健麗告訴記者,學唱走書要能吃苦,還要有興趣和天賦,這些年也曾有幾個青年跟他們學走書,可因種種原因,學不到多久就打起了退堂鼓。

目前,在走書創作和演出上的經費投入十分有限。把走書搬上舞台,除了創作費,場地、燈光、道具、服裝等也要投入,對曲藝人來說,這些僅靠熱情是解決不了的。

重振
[編輯本段]
「紹興有蓮花落,蘇州有評彈,我們不能眼看著寧波的特色曲藝走向敗落。」陳炳堯說:「重振走書,華山一條路,只有創新。」

鄞州區曲協的陳少康早有「創新」的想法。他提出,走書音樂也要汲取民歌和戲曲的旋律,使其既有小橋流水,亦有大江東去,讓聽者會唱、肯學;避免用純土話鋪敘情節,不用俚語,讓外地人也聽得懂;表演要融入凈、末、旦、生、丑等戲劇動作,增強觀賞性等。

近些年,走書藝人已經在摸索中創新。沈健麗說,幾年前她就開始學說杭州話、紹興話,一些老土的寧波話也不用了,還編排進好多表演動作。據鄞州區曲協介紹,他們曾嘗試用普通話唱走書、用鋼管樂隊伴奏等,還有意識地把走書表演與旅遊景點結合在一起,拓展走書表演空間。

與此同時,發掘、創新工作也在進行。去年,市曲協完成了《寧波傳統曲藝精選》集稿工作,搜集了經典走書作品。民間曲藝活動也豐富多彩,去年,鄞州區組織了「文化進百村」曲藝展演,全部為寧波走書表演,讓群眾過了把走書癮。

走書人才培養也有了好的開始。奉化曲協在2002年初就建起寧波走書培訓班,先後在三所小學挑選了50多名學生進行培養,這給寧波走書的傳承和振興帶來了希望。

「十五貫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紹興藝人胡尚海一個開篇救活了紹興蓮花落,走書作為寧波最具特色的曲藝,我們絕不能看著它的失傳。」鄞州區曲協陳少康堅定地說:「事在人為,只要大家肯努力,我相信辦得到!」

蛟川走書的由來

蛟川走書乃是北侖區民間曲藝中一束絢麗奇葩。她的「基因」源於六橫島,在郭巨產生雛形,發祥於鎮海縣江南(北侖),輻射至浙東各地。興盛近百年,於2006年被列為寧波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中國群眾文化辭典》第177頁載:「蛟川走書由翁洲走書演化而成。」原文如下:

翁洲走書 地方曲藝。因古時舟山為翁山縣,後人慣稱翁洲,故名翁洲走書。最初源於十九世紀初定海馬嶴,後轉至普陀六橫,隨後流入鎮海、鄞縣一帶,經過不斷的豐富發展,逐步演化成蛟川走書……

且說清咸豐十一年(1861)冬,太平軍將領李世賢命部下黃呈忠攻克寧波,此時鎮海江南靈岩鄉田洋王村汪貽鈞集靈岩(大碶)海晏(柴郭地區)鄉民數百揭竿參加黃呈忠部。同年九月汪貽鈞奉命從柴橋沃家出發渡海攻打定海,在貓頭洋登岸,與清軍定海把總劉萬青激戰於西溪嶺,汪斬劉萬青勝之。逐兵分二路攻打舟山東、北二門,卻被清軍擊潰,汪貽鈞陣亡,士兵傷亡慘重,剩兵逃散躲避定海各嶴,隱姓埋名苦度生計。其中柴橋沃氏三個堂兄弟避難於定海馬嶴,因當時清政府在柴橋追查「長毛」(太平軍)余黨,為此沃氏兄弟有家不能歸。其中年齡最小的沃小安在家時不僅能唱各種地方小曲,還會即興編詞哼曲,又有一副好噪子,就用安阿小藝名串村過街唱曲度生計。

安阿小自編自唱的小調深受當地百姓歡迎。許多漁民農民模仿唱起來,這樣很快在舟山本島流行起來。因古時候舟山稱為翁洲,又是走動說唱,眾人自稱為「翁洲走書」(後人又稱翁洲老調)。

同治末年,安阿小得知柴橋沃氏一脈在六橫蛟頭大支村定居繁族。就渡海認親到六橫發展翁洲走書。大支村沃家沃阿來也有唱曲的天賦,見族兄到來如魚得水,兄弟倆邊演唱翁洲走書,邊吸納外來的曲調豐富走書的藝術涵養。他們又將串村過街唱法改為在農閑、漁休時搭台演唱連本台中長篇走書,並將公堂審案用的警堂木引作靜堂木,敬示聽眾靜下來;又把單一用竹板、打鼓伴奏增加二胡,絲弦伴唱,且借鑒戲劇中的摺扇、絹帕作演出道具。當時沃阿來的最小阿弟沃阿定只有九歲,卻跟著二位大兄長做幫襯。經過數年的耳濡目染,加之大兄長身教言傳,沃阿定十五歲時已青出於藍勝於藍,在兄長的共同琢磨下用地方小調的元素,獨創開場時的四句曲調,這就是現在蛟川走書基本調的雛形。

沃家三兄弟唱紅了六橫全島,並自稱為六橫走書。但是六橫畢竟是彈丸之地,於是在清光緒六年渡過汀子港到郭巨來演唱。他們的演唱不僅深受郭巨一帶村民的歡迎,而且人們在坑邊田頭學哼起來,有的還向沃家兄弟拜師學藝(其中沃阿定的關門弟子郭巨汪康章先生如今仍健在)。這樣很快流傳到柴橋、大碶、小港、鎮海城關等地。此後經更多的民間藝人逐步聽取評話、說書的賦子又模擬戲劇的表演念白及四明南詞中慈、賦、平的唱腔,取各所長,揉為一體,為我所用。且固定用二胡、揚琴、彈撥樂弦伴奏,其中一樂隊人幫腔和唱,成了自成一體的曲藝———蛟川走書。

至於蛟川走書名稱的由來,有人片面認為是因過去鎮海縣雅稱為「蛟川」而得名。《寧波曲藝志》也有簡單的描述:「民間藝人謝阿樹見到鎮海城關小南門拱牆上刻著『蛟川』兩字,就隨口說著,遂以此為名叫蛟川走書。」

其實,蛟川走書的名稱來自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

———當年翁洲走書創始人沃小安在六橫壽終,舟山、郭巨、大碶、小港等地的民間藝人紛紛前去弔唁。因他曾參加過太平軍,犯下了犯上作亂的「彌天大罪」,故而他的遺體不能回柴橋安葬,名諱不準入沃家宗譜,為此沃阿定憤恨不平,為他的族兄兼恩師擬讀祭文時激情發泄,當他讀到:「先師沃小安蛟川柴橋人氏」,「蛟川」兩字噴發而出,接著引用古典借題發揮:「蛟,盤龍也;川,流水也。『蛟龍得水、騰踔太空』,喻頌有才能之人必有獲得施展的機會。兄長仙逝不能認祖歸宗,嗚呼哀哉!而騰踔太空邀遊仙界……」

沃阿定尚未讀完祭文,眾人不禁慟哭連天,且悟出「蛟川」兩字的深邃含義,就將翁洲走書演化成的走書定名為蛟川走書。

註:本文根據《中國群眾文化大辭典》,《鎮海縣志》、《六橫志》、《太平軍在甬紹台》以及汪康章、樂靜等民間老藝人講述綜合整理。

4. 大江東去佛法西來是什麼意思

大江東去,浪卷風塵,點點白雪漫天舞,氣吞山河勢不絕.
佛法西來,光攝乾坤,絲絲金縷遍地埋,不染纖塵質無暇.

5. 有沒有和大江東去一樣題材的電視劇呀

浮華背後,我主沉浮,人大主任,絕不放過你,罪域,黑洞,絕對權利,國家公訴,深度打擊,風雨乾坤,蛻變,大雪無痕,公安局長,紅色康乃馨,藍色馬蹄蓮,龍年檔案

6. 對『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 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的評論

黃鶴樓的

1957 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古黃鶴樓 「 凡三層,計高 9 丈 2 尺,加銅頂 7 尺,共成九九之數。 」 新樓要雄偉多了,加了層 5 米高的葫蘆形寶頂,樓共五層,高 50.4 米,比古樓高出將近 20 米。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古樓底層 「 各寬 15 米 」 ,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 30 米。因此,黃鶴樓不是修復,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樓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據現在的需要和人們對審美觀點的變化來設計的。新黃鶴樓比舊樓更壯觀。這是因為飛架大江的長江大橋就橫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則是這 24 層的晴川飯店。這一組建築,交相輝映,使江城武漢大為增色

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不相同。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 10 多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 「 白雲黃鶴 」 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
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

黃鶴樓的建築特色,是各層大小屋頂 , 交錯重疊,翹角飛舉,彷彿是展翅欲飛的鶴翼。樓層內外繪有仙鶴為主體,雲紋、花草、龍鳳為陪襯的圖案。

第一層大廳的正面牆壁,是一幅表現 「 白雲黃鶴 」 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四周空間陳列歷代有關黃鶴樓的重要文獻、著名詩詞的景印本,以及歷代黃鶴樓繪畫的復製品。

二樓大廳正面牆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瑾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 「 孫權築城 」 ,形象地說明了黃鶴樓和武昌城相建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 「 周瑜設宴 」 ,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

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 「 綉像畫 」 ,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

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為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

走出五層大廳的外走廊,舉目四望,視野開闊。這里高出江面近 90 米,大江兩岸的景色,歷歷在望,令人心曠神怡。黃鶴樓所在的蛇山一帶辟為黃鶴樓公園。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些牌坊、軒、亭、廊等建築。有一個詩碑廊,收藏著許多刻有歷代著名詩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帶的古代景點都將陸續修復。

岳陽樓為位於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陽,岳陽古稱「巴陵」,位於湖南省北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與綿延萬里的長江在這里交匯,名冠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岳陽樓就座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門城頭。岳陽,山、水、樓俱備,風景如畫,名勝古跡眾多。岳陽風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鍾於岳陽一樓。以岳陽樓、君山為中心而構成的巴陵勝景,聞名遐邇,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而享譽天下,不愧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的岳陽樓,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膝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矗立於洞庭湖東岸,岳陽市西門城牆上,西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滾滾東去的萬里長江,水光樓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初唐時,稱為「南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岳陽樓」。岳陽樓高21.5米,三層、飛檐、純木結構。樓頂覆蓋黃色琉璃瓦,造型奇偉,「岳陽樓」匾額為郭沫若手書。歷史上的詩人如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均前來登臨覽勝,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陽樓名揚天下。公元1045年,慶歷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並請好友、文學家范仲淹作了《岳陽樓記》,從此,岳陽樓更加聞名遐邇。岳陽樓內陳設別具特色。各層內懸掛歷代名家撰寫的楹聯。一、二樓各嵌有一副《岳陽樓記》雕屏,一樓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紀的復品;二樓所嵌雕屏為公元十八世紀大書法家張照所書,字型方正、筆力雄渾、技法多變、獨具匠心,為傳世一級珍品。三樓所嵌雕屏是毛澤東書杜甫詩《登岳陽樓》,筆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備。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輝。1988年岳陽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久經滄桑,屢毀屢修。現在看到的岳陽樓,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個樓的建築,可用八個字來概括:四柱、三層、飛檐、純木。岳陽樓主樓高3層,高達15米,中間以4根大楠木撐起,再以12根柱作內圍,周圍繞以30根木柱,結為整體、整個建築沒有用一顆鐵釘,沒有用一道巨梁。 12個飛檐,檐牙高啄(似鳥嘴在高空啄食)。屋頂為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曲線流暢,陡而復翹,宛如古代武士的頭盔,名叫盔頂。盔頂下的如意斗拱,狀如蜂窩玲瓏剔透。古籍里載述,岳陽樓「純木結構,盔式樓頂」這種古老的建築,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
再說民間故事。緣於歷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陽樓修建(而且屢毀屢修)工藝精巧,而且歷代人文薈萃,因此,岳陽和洞庭湖畔流傳著許多關於岳陽樓的傳說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會價值。其中關於修建岳陽樓的就分別有魯班,呂洞賓、張果老等名匠、仙人;關於講述岳陽樓淵源的,則有《魯肅閱兵台》、《岳陽樓三個字》等;關於岳陽樓雕屏的,又有《張照題屏》、《真假雕屏》;關於岳陽樓風情的,最出名的自然是《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此外還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陽樓附近有關風物的傳說故事也算進去的話,那麼,就還有《梅溪橋》、《金鵲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可見岳陽樓及有關的傳說故事何其多也、展現的風采又是怎樣的豐美綺麗。

岳陽樓聯
岳陽樓上有一幅對聯: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氣爽,岳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這副對聯把岳陽樓的地理、歷史都寫出來了。
古往今來,岳陽樓不知吸引著多少遊客!
據史書記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劉備、孫權爭奪荊州,魯肅率萬人屯守巴丘,築巴丘城。巴丘就是岳陽的最初稱呼。而岳陽樓,傳說是當年魯肅在洞庭湖訓練水兵時的閱兵台。唐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中書令張說駐守岳州,把這個樓大加修葺,並定名為「岳陽樓」。從此,詞人騷客,登樓賦詩,時有絕唱。據說李白為岳陽樓寫過聯句:「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宋慶歷四年(公元一零四四年),郡守滕子京又一次修葺了岳陽樓,並請范仲淹撰寫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岳陽樓名聯佳作甚多,這里再輯錄幾幅:
後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四面河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7.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

《黃鶴樓記》

1957 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古黃鶴樓 「 凡三層,計高 9 丈 2 尺,加銅頂 7 尺,共成九九之數。 」 新樓要雄偉多了,加了層 5 米高的葫蘆形寶頂,樓共五層,高 50.4 米,比古樓高出將近 20 米。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古樓底層 「 各寬 15 米 」 ,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 30 米。因此,黃鶴樓不是修復,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樓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據現在的需要和人們對審美觀點的變化來設計的。新黃鶴樓比舊樓更壯觀。這是因為飛架大江的長江大橋就橫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則是這 24 層的晴川飯店。這一組建築,交相輝映,使江城武漢大為增色

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不相同。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 10 多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 「 白雲黃鶴 」 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

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
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

黃鶴樓的建築特色,是各層大小屋頂 , 交錯重疊,翹角飛舉,彷彿是展翅欲飛的鶴翼。樓層內外繪有仙鶴為主體,雲紋、花草、龍鳳為陪襯的圖案。

第一層大廳的正面牆壁,是一幅表現 「 白雲黃鶴 」 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四周空間陳列歷代有關黃鶴樓的重要文獻、著名詩詞的景印本,以及歷代黃鶴樓繪畫的復製品。

二樓大廳正面牆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瑾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 「 孫權築城 」 ,形象地說明了黃鶴樓和武昌城相建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 「 周瑜設宴 」 ,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

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 「 綉像畫 」 ,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

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為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

走出五層大廳的外走廊,舉目四望,視野開闊。這里高出江面近 90 米,大江兩岸的景色,歷歷在望,令人心曠神怡。黃鶴樓所在的蛇山一帶辟為黃鶴樓公園。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些牌坊、軒、亭、廊等建築。有一個詩碑廊,收藏著許多刻有歷代著名詩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帶的古代景點都將陸續修復。

岳陽樓為位於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陽,岳陽古稱「巴陵」,位於湖南省北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與綿延萬里的長江在這里交匯,名冠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岳陽樓就座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門城頭。岳陽,山、水、樓俱備,風景如畫,名勝古跡眾多。岳陽風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鍾於岳陽一樓。以岳陽樓、君山為中心而構成的巴陵勝景,聞名遐邇,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而享譽天下,不愧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的岳陽樓,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膝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矗立於洞庭湖東岸,岳陽市西門城牆上,西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滾滾東去的萬里長江,水光樓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初唐時,稱為「南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岳陽樓」。岳陽樓高21.5米,三層、飛檐、純木結構。樓頂覆蓋黃色琉璃瓦,造型奇偉,「岳陽樓」匾額為郭沫若手書。歷史上的詩人如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均前來登臨覽勝,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陽樓名揚天下。公元1045年,慶歷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並請好友、文學家范仲淹作了《岳陽樓記》,從此,岳陽樓更加聞名遐邇。岳陽樓內陳設別具特色。各層內懸掛歷代名家撰寫的楹聯。一、二樓各嵌有一副《岳陽樓記》雕屏,一樓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紀的復品;二樓所嵌雕屏為公元十八世紀大書法家張照所書,字型方正、筆力雄渾、技法多變、獨具匠心,為傳世一級珍品。三樓所嵌雕屏是毛澤東書杜甫詩《登岳陽樓》,筆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備。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輝。1988年岳陽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久經滄桑,屢毀屢修。現在看到的岳陽樓,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個樓的建築,可用八個字來概括:四柱、三層、飛檐、純木。岳陽樓主樓高3層,高達15米,中間以4根大楠木撐起,再以12根柱作內圍,周圍繞以30根木柱,結為整體、整個建築沒有用一顆鐵釘,沒有用一道巨梁。 12個飛檐,檐牙高啄(似鳥嘴在高空啄食)。屋頂為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曲線流暢,陡而復翹,宛如古代武士的頭盔,名叫盔頂。盔頂下的如意斗拱,狀如蜂窩玲瓏剔透。古籍里載述,岳陽樓「純木結構,盔式樓頂」這種古老的建築,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
再說民間故事。緣於歷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陽樓修建(而且屢毀屢修)工藝精巧,而且歷代人文薈萃,因此,岳陽和洞庭湖畔流傳著許多關於岳陽樓的傳說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會價值。其中關於修建岳陽樓的就分別有魯班,呂洞賓、張果老等名匠、仙人;關於講述岳陽樓淵源的,則有《魯肅閱兵台》、《岳陽樓三個字》等;關於岳陽樓雕屏的,又有《張照題屏》、《真假雕屏》;關於岳陽樓風情的,最出名的自然是《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此外還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陽樓附近有關風物的傳說故事也算進去的話,那麼,就還有《梅溪橋》、《金鵲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可見岳陽樓及有關的傳說故事何其多也、展現的風采又是怎樣的豐美綺麗。

岳陽樓聯
岳陽樓上有一幅對聯: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氣爽,岳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這副對聯把岳陽樓的地理、歷史都寫出來了。
古往今來,岳陽樓不知吸引著多少遊客!
據史書記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劉備、孫權爭奪荊州,魯肅率萬人屯守巴丘,築巴丘城。巴丘就是岳陽的最初稱呼。而岳陽樓,傳說是當年魯肅在洞庭湖訓練水兵時的閱兵台。唐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中書令張說駐守岳州,把這個樓大加修葺,並定名為「岳陽樓」。從此,詞人騷客,登樓賦詩,時有絕唱。據說李白為岳陽樓寫過聯句:「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宋慶歷四年(公元一零四四年),郡守滕子京又一次修葺了岳陽樓,並請范仲淹撰寫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岳陽樓名聯佳作甚多,這里再輯錄幾幅:
後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四面河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熱點內容
類似偵探破案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09 03:50:54 瀏覽:605
我的英雄校園同人小說 發布:2024-11-09 03:34:12 瀏覽:944
人物叫安寧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4-11-09 03:17:01 瀏覽:648
十字路口小說好看嗎 發布:2024-11-09 02:52:42 瀏覽:730
嵐色的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4-11-09 02:35:40 瀏覽:383
看epub用哪種小說閱讀器好 發布:2024-11-09 02:09:58 瀏覽:120
農村小說排行鄉村亂情 發布:2024-11-09 01:50:59 瀏覽:850
海底兩萬里是什麼國的科幻小說家 發布:2024-11-09 01:32:38 瀏覽:375
程璃月小說名字 發布:2024-11-09 01:02:21 瀏覽:524
狐妖小紅娘之無敵系統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09 00:31:1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