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細節懶人聽書
Ⅰ 冰心的故事
1、冰心讀書的故事。
冰心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其中就有英國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
在讀《塊肉餘生述》時,當可憐的大衛,從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飢餓交迫的時候,冰心一邊流淚,一邊扮著手裡母親給她當點心的小麵包,一塊一塊地往嘴裡塞,以證明並體會自己是幸福的!
2、父親教育冰心。
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面對海面夕陽下的滿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台的海。
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多的是,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佔領了,「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只有煙台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
3、冰心克服病痛的故事。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後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筆。她說「生命從八十歲開始」。她當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
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之獨特,都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
年近九旬時發表的《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誠、熱切的拳拳之心,說出真實的話語,顯示了她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
4、冰心與祖父的故事。
祖父謝鑾思見冰心很有出息,從心裡感到欣慰,但從不當面誇她。一天晚上,祖父對她講起了貧寒的家世。原來謝家先輩世居福建長樂橫嶺,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為災患所迫,來到福州學裁縫謀生。一年春節,曾祖父去收工錢,因不識字被人賴了帳,兩手空空地回家來。
正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一聲不吭,含淚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時,她正要在牆角的樹上自縊,曾祖父救下了她,倆人抱頭痛哭。他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拚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帳、要帳。他們一連生了五胎,才得了個兒子。
夫妻倆克勤克儉,終於讓謝鑾思成為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而四個女兒卻因家裡貧窮不能讀書。說到這里,祖父撫摸著小冰心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小冰心張大眼睛,久久地望著祖父。那個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裡。
5、冰心與聖經
1913年,全家遷居北京。1914年秋,冰心考入基督教公理會開辦的貝滿女子中學。正是在這里,冰心系統地學習了《聖經》,而且《聖經》課和英文的成績是最好的。冰心回憶道:「我們的《聖經》課已從《舊約》讀到了《新約》,我從《福音》書里了解了耶穌基督這個『人』。
我看到一個窮苦木匠家庭的私生子,竟然能有那麼多信從他的人,而且因為宣傳『愛人如己』,而被殘酷地釘在十字架上,這個形象是可敬的。」此時冰心並沒有信仰,在她心目中,耶穌是人子不是神子。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冰心 網路
Ⅱ 懶人聽書(紅樓夢)姚錫娟的內容給讀者帶來了哪些感受
姚錫娟的聲音很好,講的也非常好,你說的感受,我想應該就是讀了紅樓夢這個故事的感受,最喜歡紅樓夢的一句話。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這出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下面是幾篇讀後感,供你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著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曹雪芹與其《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說他是一步偉大的巨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斯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症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
★讀罷紅樓,心裡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說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著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說到這,紅樓夢里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里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傷感著,終落得凄涼結局。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著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為它垂淚,讓多少人為它感動譏穿罐費忒渡閨殺酣輯啊!
★記《紅樓夢》
《紅樓夢》以賈、史、薛、王四大家族為背景,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為明顯,廣泛的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轉衰的過程。小說刻畫了一個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到府中夫人,小到不起眼的丫鬟,我想書中的每個人無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她給我最深的印象便是她的才華。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香」;一句「質本來潔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一句「冷月葬花魂」;一句「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黛玉,你如那一池帶著靈動而流過沁芳閘的活水,提鋤攬籃,收一方落紅;扶柳灑淚,送一池飄絮。或許你就如水,生命似水的蔚藍,心志似水的靈動。可正是因為你又如水的嬌弱,最終還是在真愛與他人的良辰之時淚盡而逝。「木石前盟」伴著如雨般的淚水,化為永久的遺憾。
薛寶釵,這個二百年來飽受讀者指責厭惡的任務,她又何嘗從這段感情糾葛和婚姻中獲得過快樂。寶釵是一個早熟的女孩,可憐的她要為自己考慮更需要為整個家族著想。寶釵聰明睿智,大方得體,但她卻悲劇性的始終沒有明白一場毫無愛情的婚姻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二讀紅樓夢是,我便讀懂了,寶釵其實比寶玉、黛玉更為痛苦,因為他們畢竟真心相愛過,不管最忠實淚盡而逝還是出家逃避。而寶釵卻從未被人真心愛過,她只不過是一枚任被封建制度擺弄的妻子,一枚最後被用作打掃殘局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