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聖經舊約在線聽書

聖經舊約在線聽書

發布時間: 2025-04-13 09:27:51

⑴ 冰心的故事

1、冰心讀書的故事。

冰心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其中就有英國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

在讀《塊肉餘生述》時,當可憐的大衛,從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飢餓交迫的時候,冰心一邊流淚,一邊扮著手裡母親給她當點心的小麵包,一塊一塊地往嘴裡塞,以證明並體會自己是幸福的!

2、父親教育冰心。

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面對海面夕陽下的滿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台的海。

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多的是,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佔領了,「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只有煙台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

3、冰心克服病痛的故事。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後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筆。她說「生命從八十歲開始」。她當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

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之獨特,都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

年近九旬時發表的《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誠、熱切的拳拳之心,說出真實的話語,顯示了她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

4、冰心與祖父的故事。

祖父謝鑾思見冰心很有出息,從心裡感到欣慰,但從不當面誇她。一天晚上,祖父對她講起了貧寒的家世。原來謝家先輩世居福建長樂橫嶺,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為災患所迫,來到福州學裁縫謀生。一年春節,曾祖父去收工錢,因不識字被人賴了帳,兩手空空地回家來。

正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一聲不吭,含淚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時,她正要在牆角的樹上自縊,曾祖父救下了她,倆人抱頭痛哭。他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拚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帳、要帳。他們一連生了五胎,才得了個兒子。

夫妻倆克勤克儉,終於讓謝鑾思成為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而四個女兒卻因家裡貧窮不能讀書。說到這里,祖父撫摸著小冰心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小冰心張大眼睛,久久地望著祖父。那個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裡。

5、冰心與聖經

1913年,全家遷居北京。1914年秋,冰心考入基督教公理會開辦的貝滿女子中學。正是在這里,冰心系統地學習了《聖經》,而且《聖經》課和英文的成績是最好的。冰心回憶道:「我們的《聖經》課已從《舊約》讀到了《新約》,我從《福音》書里了解了耶穌基督這個『人』。

我看到一個窮苦木匠家庭的私生子,竟然能有那麼多信從他的人,而且因為宣傳『愛人如己』,而被殘酷地釘在十字架上,這個形象是可敬的。」此時冰心並沒有信仰,在她心目中,耶穌是人子不是神子。

(1)聖經舊約在線聽書擴展閱讀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冰心 網路

⑵ 西方書籍的歷史演變是什麼樣子的過程

書籍是人類知識和文化的主要載體,文明史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書籍史構成的。追尋書籍的歷史,就是回顧人類自身進步的階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書下了一個有趣的定義:「一種除去封面至少有49頁的非期刊的印刷出版物。」其實,書就是疊起來的寫滿文字的紙張。文字和紙張,構成了書籍的兩大要素。只有當紙取代石頭、骨頭、粘土或紙莎草,成為書寫的新載體時,書籍的歷史才剛剛開始。 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時代已經遠去,但古希臘和古羅馬給人類留下了永遠性的文明遺產,其載體仍然是書籍。同樣是書籍,給《聖經》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文藝復興時代手抄本中華麗的裝飾性字母,成就了書籍的古典形式。 在活字出現以前,書籍是高雅和有教養的代名詞,社會可以通過閱讀習慣而劃分,他們是在酒館或全家團圓時聽書的庶民,和與在書齋里靜靜閱讀的有教養者。 從羽毛筆到鉛字,從抄書人的辛勤工作到谷登堡的新方法,期間的飛躍不只是技術性。印刷術發明後50年的1550年,歐洲圖書數量已超過900萬冊,而在手抄本時代大概僅有數萬冊。這些簡單的數字表明,印刷術及其迅速引起的爆炸性沖擊作用,也反映了社會對人造字體的大量需求,以及在此之前的手抄本文化的虛偽性。啟蒙時代最好銷售的書,當屬狄德羅和達朗貝爾的《網路全書》。狄德羅的《網路全書》是對知識的思辨的、徹底的、展望的總結之壯舉,是對所有已知的知識和經驗匯總,是「已有的進步之總結,未來的進步之保證」。 書籍在18到19世紀的西方世界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閱讀的狂熱」成為18世紀末精神世界的主流。不過,到19世紀中期,隨著大眾社會的興起和新媒體的出現,書籍已被看作是「舊媒介」,而書籍也迅速地開始了他的「消費品時代」。在電腦時代,電子書已開始商業化運作,電子書看上去就像一本普通書,只不過書頁是沒有任何字元的塑料。電子書前景廣闊,可以根據需要存諸或刪除大量的文章。 書籍從來不遠離政治,圖書審查制度伴隨著書籍的歷史,直到1644年彌爾頓出版《論出版的自由》,將「信仰告白的自由」提升到「言論的自由」。書籍雖然曾被當作排他性的宣傳、思想和宗教的載體,但面對信息無節制發展的今天,書籍仍將成為人文主義應對異化的防火牆。 :書籍是由文字和紙張構成的,書寫於紙張以前的文字,構成了書籍的史前史。文字的歷史綿延6000年,從美索不達米亞到地中海岸,從埃及的象形文字到黃河流域的甲骨文,文字的發明為書籍的產生提供了前提。然而那時候的文字書寫在泥板、石頭、骨頭或者草木之上,書籍的歷史還沒有真正開始。 2泥板上的文字 YY: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蘇美爾人發明的楔形文字。這是一種書寫在泥板上的文字,據說最初是為了神廟的書記員發明的,不過因為商人記賬的需要而廣為流傳。 文字的來源在大約二萬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創作的岩穴繪畫的意味很難為後人所知,舊石器時代的人為什麼選擇在最黑暗的魔穴深處進行他們的創作?這至今仍是一個謎。企圖揭開那些圖畫謎底的研究人員努力從神話和宗教範疇,從乞求狩獵成功,或者從古時人們希望通過留下生存蹤跡以逃脫死亡等方面尋找解釋。最初的文字只是一種輔助記憶的工具,由簡化的線條構成,用以模擬所指的物體。例如用牛頭的線條表示牛,在三角形內加一線表示女性陰部,意指女人。所有這些以線條構成的符號都是形象文字,每一個符號指稱一個特定物體。把幾個象形文字組合起來表達一個意思,這就形成了表意文字。例如在表示女人的符號旁邊添加一個代表山的符號,表示在山那邊俘獲的女人,意思是女奴。 楔形文字的發現,義大利人巴布洛的在1472年古波斯游歷時,曾在設拉子見到過一種奇怪的、從未見過的字體。這些文字出現在古老寺廟殘破不堪的牆壁上,都有三角形的尖頭,從外形看很像一個個釘子,也有點像木楔,看上去似乎是用指甲刻上去的。不過巴布洛並沒有對這些文字進行深入的研究。一百多年後,又有一個造訪設拉子的義大利人名叫瓦萊,他把這些廢墟上的字體抄了下來。接著,他又在今天的伊拉克發現了這種字體,全都刻在泥板上的。他斷定這是古代西亞人的文字。通過瓦萊,歐洲人第一次知道了這種楔形的文字。兩百年來,通過對美索不達米亞長解的考古發掘,以及語言學家對泥版文獻的深入研究,人們終於成功的譯讀了這些奇怪的文字,這就是楔形文字,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是古代蘇美爾人發明的,後來阿卡德人繼承和改造的了這種獨特的文字體系,接著巴比倫和亞述人也繼承了這份文化遺產,並將這種文字傳播到西亞各地。 書寫在泥板上蘇美爾人大約於公元前4000年創造了圖畫文字,起初是用刻在石頭上的圖畫符號來表示人的身體各部位、植物、動物、自然現象,或接觸到的工具、武器等。這種圖畫文字經過發展,改用削尖的小木棍或蘆乾等在柔軟的泥板上壓寫,筆畫成楔形,這就是楔形文字,也有人叫為釘頭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的文字進一步完善。泥板曬干或烘乾後,就成了可以保存的泥板文書。目前已發現這樣的泥板文書25萬多塊。蘇美爾的孩子們往往在河邊去上寫字課,第一課就是學慣用河岸的泥土做成寫字的平面。當然,只有特權階層家庭的兒童才有機會學習寫字的藝術。書寫技術壟斷在僧侶等組織嚴密的少數人集團手中,他們是僧侶和抄寫員,是蘇美爾文明的支柱。 傳播與使用楔形文字最初用來記錄契約、合同書、財產清單、公文、法律條文等,這是神廟的書記員的技藝,但不久就被商人作為記賬的手段,在社會上流行開來。隨著貿易的往來,楔形文字很快傳播到周邊國家,為西亞各國採用,並促進了腓尼基字母的形成。祭祀歌曲、占卜文書和文學作品也通過楔形文字保存下來。古代蘇美爾人創作了人類的第一部史詩《吉爾伽美什》,敘述一位「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太陽巨人的傳奇經歷。今天人們發掘到了這部史詩的文字殘片,其中講到赫克力的苦役,還提到一場大洪水,近似於《舊約•創世紀》的故事。蘇美爾人的發明開啟了人類文字的歷史。 ZL:希臘人稱之為「美索不達米亞」的地方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位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美索不達米亞」意思就是「兩河之間的地方」。以前一直以為這一地區的文明是巴比倫和亞述人創造的,但現在人們知道,最早創造兩河流域文明的不是巴比倫人或者是亞述人,而是更早的蘇美爾人。蘇美爾人在公元前經4500年時就活動在兩河流域,公元前26世紀,蘇美爾人已經學會使用戰車,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戰車。這是一種四輪戰車,木質結構,無輪輻,車廂呈長方形,前部稍隆起。戰車往往駕四匹馬或毛驢,由馭者駕車,佩帶斧子的戰士作戰,坐著或站著在車上沖入敵陣作戰,是古代蘇美爾人展現其體魄和力量的最佳途徑 羅賽達石碑 而且在歷史上湮沒已久,直到拿坡侖的軍隊重新發現羅賽達石碑,而商坡良重新破譯了這些文字。 拿破崙入侵埃及 1798年,拿破崙計劃入侵埃及,在他的計劃中,他不僅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還需要一些科學家,去發現和研究古老的埃及文明。這年春季的一天,一場科學家會議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大廳舉行,這時,拿破崙將軍突然現身。這時的拿破崙被法國人民視為法蘭西的英雄,在法蘭西學院大廳,拿破崙與法國的科學文化精英們侃侃而談,而拿破崙手裡拿著一本尼布爾寫的《阿拉伯之行》,並不時敲打著《阿拉伯之行》的封面,提醒科學文化精英們到海外去發現奇跡。這年的五月,拿破崙率領他的龐大艦隊向埃及進發了,跟隨他的不僅有三百餘艘戰艦和四萬餘人的遠征軍隊,還有來自法蘭西科學院的二百多位科學家和學者,包括天文學家、數學家、化學家、礦物學家、東方學家、畫家、詩人、文學家和各種技術人員。來到埃及這片被太陽烤焦的土地上,拿破崙巨大的獅身人面像前,面對著幾千年前的神秘文物,拿破崙突然遠征軍說:「士兵們!4000年的歷史在蔑視你們!」 羅賽達石碑 拿破崙大舉揮兵入侵埃及的軍事行動雖以落敗收場,法國士兵卻在埃及尼羅河河口的羅賽達鎮附近挖掘戰壕時,發現了一塊刻有埃及聖書字的石碑,這塊石碑因此被稱為「羅賽達石碑」。碑文從上到下,分別用三種文字即碑銘體文字、人民體文字和希臘文(科普特文字)記錄了同樣的內容。當時的學者們以為,他們找到了象形符號的鑰匙,只要拿希臘文和埃及文對照一下,象形符的謎就完全解開了。當時的學者埃及文是用圖案構成的,每個圖案和一個希臘文對應,然而結果卻令人失望。碑文傳到歐洲後,刺激無數學者爭相投入破解象形文的研究。當石碑出土,每位學者都相信解讀古埃及文的日子近在眼前,學者們藉助於希臘文開始嘗試譯讀埃及的碑銘體文字和人民體文字,並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破解埃及象形文變成了一場爾虞我詐的競賽,各種詭譎國際政治因素作祟,學術競技變得竇疑叢生。 商坡良 這樣,古埃及文的千古之謎拖到二十年後由商博良解開。1822年商博良沖到法蘭西學院找哥哥,邊跑邊揮舞手上紙張叫著:「我找到了!」隨即昏厥倒地,五天後才勉強恢復。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法國著名學者商坡良最後成功地譯讀了埃及的文字,使得一個湮沒了1000多年的古老文明重現展示在世人面前,為現代埃及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商坡良發現有許多象形符號,外面圍著一個長方形的框,和希臘文對照起來,這個框中間的就是PTOLMEES這個詞,這是古代一個埃及皇帝的名稱。這樣,方框中的象形圖案與希臘文對照起來了。不過這只是孤證,並沒有得到證時。幸運的是,這時菲雷島上又發現了一塊古代石碑,也寫著希臘文和埃及文對照的內容。對照的結果完全證實了商坡良的推測,原來方框中的每個圖案並不是一個字,而只是一個字母,整個方框的符號拼起來才成一個字,從這兩個方框中商坡良就認出了十個埃及文字母,他們是P、T、O、L、M、E、C、D、A、R。商博良無疑是個天才,20歲前已嫻熟多國語文,並且編纂眾多辭典圖錄。但是,由於贊賞共和政治理念和過於直率的言詞,天才的一生跌跌撞撞。使得他不斷樹敵且屢遭打壓,直到晚年才抱病深入埃及抄寫銘文壁畫,然而回到法國後他突然中風倒下。 關聯 古埃及的文字記錄非常豐富,僅文學作品就有道德箴言、歌頌諸神和國王的贊美詩、歷史傳奇、冒險故事、情歌、英雄史詩和寓言等各種體裁。最負盛名的文字作品是一部宗教儀式典籍――《死者之書》。這本書卷使用紙莎草紙、皮革或亞麻布製成、飾以美麗花邊。書中詳細描繪了再生的各個階段,其中一個階段就是稱量靈魂,死者的心臟被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置象徵公正與誠實的「馬特羽毛」,兩者必須保持平衡。在公元前13世紀的第19王朝,《死者之書》作為永生之旅必備品,隨死者入墓。在葬禮上,僧侶須誦讀此書。 作者:galax 回復日期:2007-7-13 8:42:16 回復 4、創頡造字 古埃及的文字隨著古埃及文明的覆滅而成為死文字,其它象形文字似乎也難逃如此命運,除了中國的甲骨文。傳說由黃帝的史官倉頡發明的漢字,最初書寫於龜甲和骨頭上,顯然他們是用來占卜的。此外印度也發現了古文字,不過至今無人識別,是一種死文字。 占卜的結果 殷商時期,國王遇有重要事情,都要佔卜,方法是在龜甲或獸骨上占鑿許多凹槽,用火燒灼,使凹槽裂開成紋路。紋路直橫粗細不同,巫師將不同的紋路解釋成「吉兆」或「凶兆」,據此決定國家政策。占卜和辦理的結果刻記在甲骨上,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就是甲骨文。 倉頡造字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大約有4500個單字,目前已認識其中的1/3。甲骨文的基本詞彙、基本語法、基本字形結構與後來的漢字大致相同。這套文字系統經過整理後一直沿用至今,基本上沒有變化。關於文字的起源,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傳說。傳說,生活於約公元前26世紀的黃帝和他的史官倉頡,仰觀天文,俯察萬類,從鳥獸足跡中獲得靈感,發明了文字。 漢字的審美價值 甲骨文也是由象形文字,但很早就脫離圖像式描摹而形式化了。形聲字是中國文字的主要特色,由一個表義的形符和一個表音的聲符構成。如「龍」是一種神話動物,與「土」組合起來,就是代表田土的「壟」,「土」是形符,表示與土地有關,而「龍」是聲符,「壟」的發是與「龍」是完全一樣的。同樣發音的還有「籠」,不過形符是「竹」,表示與竹子有關。漢字必須寫在一個方框內,筆畫的排列和組合應該井然有序,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本身就是藝術品或裝飾品。在中國畫中,書法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甲骨文發展而來的漢字至今仍在使用,西方人稱之為方塊字,象形的特徵仍然十分明顯,真可謂源遠流長。 金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現的是金文,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金文的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字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更加變化多樣和豐富了。金文基本上屬於籀篆體,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還因此將年號定為元鼎(前116)。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就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從書法的角度講,銘文的字體結構嚴整,瘦勁流暢,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書法中的上乘之作。 「龍骨」 甲骨文的發現十分偶然。1899年,北京城中一位朝廷官員王懿榮對古文字頗有研究。在一味被稱為「龍骨」的中葯里,王懿榮發現小碎骨片上有刻痕,他認為這是一種無人知曉的古文字,並開始收集。他收集的就是甲集文。1903年,後來以一部小說著名的劉鶚,拓印了《鐵雲藏龜》,是最早的甲骨文拓片。後來甲骨文在安陽殷墟考古發掘中大量被發掘,最大的收獲是1936年夏天發掘的第127號坑,得甲骨文17000多片。到目前為止,已發掘的有文字的甲骨超過了10萬片。 關聯 公元前2300—1750的哈拉巴文化時期,印度出現了一種主要刻在皂石、赤陶、象牙和銅製成的印章與護符上的印章文字,這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字。已經出土印章文字的遺物多達2500件,其中有1750枚印章。印章文字的文字元號約500多個,常見的基本符號是22個,有許多符號是象形的,如畫有神祗和動物,其中有三面神獸像、水牛、雄鹿、大象等。印章文字的用途可能與商業活動有關,例如用作商品的商標或製造者的印章;印章也可能是一種權力的象徵,比如用印章來敬神,或用作避邪。印章文字的數量雖然不多,內容也沒有解讀出來,但它們屬於文字的性質卻是無人懷疑的。 作者:galax 回復日期:2007-7-13 8:43:39 回復 3、「魔鬼的謊言與迷信」 瑪雅人也發明了象形文字,這種文字同樣還沒有被破譯,這不稀奇。神奇的是,瑪雅人將文字寫在紙上,而且裝訂成冊,與標準的書籍沒有區別。 瑪雅文化 1697年,最後一個瑪雅人部落被西班牙人征服,此前的瑪雅文化大致可以分為前古典時期(約公元前1500-公元317年)、古典時期(公元317-889年)和後古典時期(889-1697年)三個時期,被譽為美洲印第安文化搖籃的瑪雅文化,地域覆蓋共約三十多萬平方公里,包括現今墨西哥東南部的尤卡坦半島、瓜地馬拉的提卡、宏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瓦薩克通、以及貝里斯和薩爾瓦多部分地區。瑪雅人創造了輝煌的文明,精通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在天文、歷法、數學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瑪雅人大概在公元前後開始修建城邦,到公元300-900年時,瑪雅人創建了大小一百多個城邦,每個城邦的建築都十分宏假,內部都有完善的組織,人口眾多,這是瑪雅文明發展的鼎盛時期。 瑪雅文字 公元前後,瑪雅人也創造了象形文字。瑪雅文字有字元800多個,分為意符、音符和定符三種,由復雜的圖形和符號組成,約有詞彙3萬多個。瑪雅文字大多刻寫在石柱上,或木頭、玉石和貝殼上。此外,瑪雅人還發明了筆和紙,筆是用毛發製成的,紙是用當地的一種無花果樹皮製作而成的。16世紀以後,西班牙人入侵中美洲,殖民主義者把他們看不懂的瑪雅書籍視作「魔鬼的謊言與迷信」,他們燒毀書籍,屠殺祭司。這樣,到了17世紀,瑪雅文就成了無人認識的死文字。古代瑪雅文獻現在僅存三部殘缺不全的寫本,分別藏於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的圖書館。數百年來中美洲叢林中的瑪雅文化遺址陸續發現,石碑、祭壇、建築物的牆壁和各種器物上存有大量比寫本更早的銘文,是極為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通過近百年的努力,瑪雅文獻的破譯進展仍然緩慢,800多個字元已讀懂了近1/10,但大部分文字元尚未破譯。 最古老的書 就現代的常識而言,書常常指一件印刷品。然而書的界限是模糊的,手稿書或者手稿,甚至成卷的文字,也常常被稱為書,其實形式完全不同於手冊書。從廣義上講,書指一個文本。但這個定義太廣泛了,意味著文字任何文字記載都是書籍,無論載體是骨頭還是石頭還是泥板。從形式上講,書是指成冊的寫有文字的紙張。從這種意義上講,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出現在瑪雅文明中。瑪雅人早就學會造紙,他們的造紙方法是:首先將樹皮搗碎,形成紙漿,然而還加入膠液,把有膠的紙漿壓平曬干後,就形成了硬紙板。只要在這些硬紙板上塗抹石灰,將灰面擦拭平滑光亮,這樣造紙的工藝就完成了。將這樣的幾十頁或者更多的硬紙板折疊,就成為一個厚厚的冊子,這就是瑪雅人奇特的書。瑪雅文字也是象形文字,需要經過長期的專門訓練才能閱讀,而平滑的硬紙板更加昂貴,因此書籍十分珍貴,只有祭司、國王和貴族階層才會閱讀到這樣的書籍。這些書籍都是由會書寫的神廟祭司記錄的,他們可能是唯一學會了書籍的群體。瑪雅人的書籍主要記載了他們的歷法和禮儀活動,此外還有神話故事、歷史事件和預言等,甚至出現了敘事詩和劇本等文學作品。瑪雅人的書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用紙製成的書籍,這個事實到最近才為人所知,從而書寫了書籍史的獨特的一章。可惜,瑪雅書的歷史沒有未來,和瑪雅文化一樣被人為毀滅了。 關聯 公元前1500年,瑪雅人於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學會了農業生產,從此進入了定居時代。玉米和甘薯是瑪雅人最主要的食物,這些農作物是他們最早採用原始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培植的。瑪雅人還學會了飼養火雞、狗和密蜂的技術,用龍舌蘭纖維和木棉織布,制陶技術也已經發展到彩陶階段。瑪雅人也進行物物交換的貿易活動,可可豆常常成為通用的貨幣。宗教在瑪雅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瑪雅人將廟宇修建在巨大的錐形祭壇上,舉行盛大祭祀活動,這些蔚為壯觀的祭壇看上去很像埃及的金字塔,供奉在瑪雅金字塔上的犧牲品包括食品、飾品,有時候則是活人。

熱點內容
現代與末日小說大全 發布:2025-04-13 12:54:36 瀏覽:800
言情小說吧作者專區 發布:2025-04-13 12:42:38 瀏覽:170
好看的言情現代短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4-13 12:38:15 瀏覽:538
重生帶系統現代小說 發布:2025-04-13 12:36:45 瀏覽:53
主角穿進瑪麗蘇校園文做女配的小說 發布:2025-04-13 12:18:46 瀏覽:450
完結殺手穿越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4-13 12:12:16 瀏覽:751
世界第一本科幻小說 發布:2025-04-13 11:36:26 瀏覽:658
虛擬網游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4-13 11:34:22 瀏覽:535
聽書寶安卓版下載安裝 發布:2025-04-13 11:01:52 瀏覽:163
小說宅女在古代的生活 發布:2025-04-13 10:40:51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