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梟雄之王有聲小說
1. 求大型手機單機游戲
1. 《俠盜飛車》
《俠盜獵車手》在黑幫的背景下混合了駕駛、槍戰、格鬥、養成乃至經營的元素。這款游戲自《俠盜獵車手:罪惡都市》發行以後便迅速佔領玩家們的視野,大多數中國玩家從這里開始認識《俠盜獵車手》。
2.《地牢守護者》
《地牢守護者》系列最早在iPhone和Android平台登錄,後在PC登錄,同時也將會跨平台游戲,其中包括:PS3和掌機版本,而PSPVita平台也在計劃之內。無論是區域網或是連線,兩者都可以在線進行合作和競賽模式。
3.《不朽的神跡》
RPG新作以及大作《不朽的神跡》(Eternal Legacy)由Gameloft公司發布。本作擁有全3D實時渲染的史詩戰斗場面、360度自由調整的視角及豐富的動作特效,游戲為玩家提供了多至3名角色同時參戰,可從隊伍成員中選擇出戰的隊友,並且定義他們的行動模式。
4.《地牢圍攻》
《地牢圍攻》為玩家提供了四種技能工具,玩家無須花費大量的時間研究策略,直接選擇其中的一種技能工具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這四種工具分別是混戰武器,射擊武器,格鬥魔法和自然魔法。所有的混戰武器將會使用相同的技能,這樣能夠保證玩家專一地進行攻擊。
5.《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
《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與所有系列前作相比有些不同。它帶領《使命召喚》系列率先使用了虛構時間,並選擇了類似於虛構的國際沖突為主題。
在技術方面,強大的游戲引擎使COD4的逼真程度超乎玩家們的想像。比如在前幾代里,玩家在射擊敵人頭部後最多也就只有3、4種結果,而在COD4中,至少有16種以上不同的表現效果。
超級紈絝/左妻右妾
1黑道紫皇無憂9.4完本364323萬字言諾楓12年12月11日 11:27簡介:南宮,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什麼那麼強大?一句話就可以引發世界經濟危機?因為他們夠強大,因為他們有錢!雷暴,歸順我。你可以得到你所想要的一切,成為華夏黑道里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地位。混黑道最重要的幾個因素是...2黑道黑道絕色錄8.3完本156731萬字喜歡打醬油...13年03月31日 16:20簡介:一間矮小的墳墓里發現,一個男子的骸骨。但是居然在他的旁邊發現十三架女人的骸骨,根據骸骨的長度。那些女人的身材可說是標准美女的身材。死亡時間大概一百年左右!!!3黑道少年梟雄完本327萬字浪漫煙灰10年12月24日 08:14簡介:王蕭,美女導師眼中的好學生,好男友!但背後的身份卻是一呼百應,隻手遮天,令天下眾生聞之動容的一世梟雄!沒有任何家世的王蕭,憑借著年少的輕狂,以及沸騰的熱血,單薄的身影在血雨腥風的黑道輕狂地搖曳,終於,有...4黑道頂極王道完本124萬字我的天使11年09月23日 10:59簡介:李霸天出生身世顯赫,可惜一場狸貓換太子改變命運!魔鬼監獄內,拜師學藝,出獄後帶領小弟們征戰四方!飛揚跋扈是我的專長,惹我女人,身後有我,謝文東,我老丈人!三年的隱世學習,造就了太子之名,殺神之稱號!三年...5黑道教父(天下前傳)8.9完本48018萬字凌尊12年08月02日 08:25簡介:【支持國貨,杜絕日貨。】死刑犯鄧肯意外遭遇神父維克多的救贖,得以生存。卻不知,一場驚天陰謀正在鄧肯的家中上演。回到紐約的鄧肯遭遇父親意外慘死,決心報復的他來到中國大陸,在維克多的介紹下,加入中國最古老的...6黑道不做二哥好多年完本17717萬字西門買飯12年12月25日 07:25簡介:不做二哥好多年,因為這些年雷浩一直是大哥。在別人看來,他擁有T城最大的黑幫和商業集團,有得力助手大雄和沈亮幫忙打理一切,過得神秘而又悠閑自在,但只有他自己清楚,T城即將面臨一場重整秩序的血雨腥風。十多年前...7黑道少年英雄傳完本327萬字飛砂走壁11年09月22日 17:42簡介:王君,美女導師眼中的好學生,好男友!但背後的身份卻是一呼百應,隻手遮天,令天下眾生聞之動容的一世梟雄!沒有任何家世的王君,憑借著年少的輕狂,以及沸騰的熱血,單薄的身影在血雨腥風的黑道輕狂地搖曳,終於,有...8黑道極霸艷城完本74萬字風聲10年12月07日 12:42簡介:英俊少年踏足熱血爭霸之路!請兄弟們支持!)9黑道霸道狂梟完本60萬字墮落的窮小子10年12月08日 03:02簡介:本來已經搖搖欲墜的地下王朝,卻被世界其他勢力列為吞並對象。他本來是一個自甘墮落的人,卻因為龍形玉佩而造就一個個神話!他踩在腳下的屍骨可以堆積成山。他有一幫為他拋灑熱血的兄弟!也有在背後支持他的女人們!他...10黑道狂拳完本99萬字相當小白10年12月08日 05:05簡介:一段拳頭的熱血歲月,一段另類囂張的霸道歲月,一段恩怨情仇的江湖歲月……
3. 有沒有什麼好看的電視劇推薦,從頭追到尾都不會厭煩的那種
1、《覺醒年代》
最近口碑最好的國產劇,應該就是《覺醒年代》了。
剛剛結束的白玉蘭獎上,《覺醒年代》有8項入圍。
最終拿下了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原創)、最佳導演三項大獎。
飾演李大釗的張桐沒有入圍白玉蘭獎,還引發了觀眾們的不滿。
因為這部劇里的每一個角色,都值得拿獎。
一部主旋律的電視劇,能夠得到這樣的口碑,實在是很難得。
該劇目前在豆瓣評分9.3,超過75%的觀眾打5星。
一星評分人數僅佔0.8%。
對於容易顯得劇情枯燥的革命題材劇,《覺醒年代》無疑是成功的。
2、《山海情》
說完了《覺醒年代》,自然要來說一下《山海情》。
《山海情》在豆瓣的評分同樣是9.3分,屬於國產劇中的高分。
雖然五星佔比是72%,比《覺醒年代》少了點。
但一星和二星的打分佔比只有0.5%
這樣低的差評比例,在國產劇中是十分罕見的。
白玉蘭獎頒獎典禮上,《山海情》拿下了最佳電視劇、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攝影等獎項。
呼聲最高的熱依扎,在最佳女主角獎上敗給了《三十而已》的童瑤。
丟了獎項,口碑卻大漲,也算是另一種收獲。
在這部劇之前,熱依扎的口碑褒貶不一。
還曾經因為懟網友和暴露的穿衣方式上熱搜。
但《山海情》過後,熱依扎實力派演員的形象已經深深在觀眾腦海中紮根。
這大概就是演員和明星的區別吧。
實力,永遠都比人氣重要。
男主角黃軒沒拿到獎,但這並不妨礙觀眾對他的高評價。
在觀眾普遍反感演員裝嫩的大背景下,35歲的黃軒飾演的18歲馬德福卻收到了一致好評。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演得足夠好。
中國的觀眾還是很寬容的,但凡有值得誇的地方,都不吝贊美之詞。
而《山海情》之所以能得到這么高的評價,無外乎就是認真二字。
從劇本創作到演員表演,都是十分真誠。
演員們一律說西北話,就連劇中的蘑菇,都是在拍攝過程中實打實種出來的。
有過當年移民經歷的觀眾能通過這部劇回憶當年。
沒有過這種經歷的觀眾,也能從演員的表演中找到代入感。
整部劇只有短短的23集,卻講清楚了幾代人的故事。
親情、愛情,家長里短、家國情懷一樣不少,唯獨沒有過分的煽情。
比起那些動不動就注水,還將觀眾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流量偶像劇,《山海情》可謂是實至名歸。
3、《隱秘的角落》
要問2020年最火的台詞,恐怕除了「我還有機會嗎」外,就只有「爬山」了吧?
被張東升邀請爬山支配的恐懼,成了多少人的噩夢?
《隱秘的角落》,是近年來國產劇中難得的好劇。
雖然只有短短12集,卻是分分鍾讓人毛骨悚然。
三位零零後小演員的表演,更是讓觀眾看到了希望。
在流量明星充斥屏幕,不斷貢獻爛劇的情況下,這些演技精湛的小演員越發顯得可貴。
繼這部劇後,三位年輕的小演員僅憑著一部MV,就再次讓觀眾感受到了來自他們的演技的威壓。
張子楓的電影《秘密訪客》中,榮杉彬和王聖迪、史彭元一起在MV中出鏡,讓很多觀眾沖著他們買了電影票。
看完電影後才發現,MV比電影好看多了。
能讓人從頭看到尾都不會厭煩的電視劇,其實還有很多,比如《父母愛情》、《偽裝者》、《紅色》等。
4. 起點白金作家和鑽石作家有什麼區別
起點白金作家和鑽石作家的區別
1、稱呼不同
一個事白金作家,一個是鑽石作家。
2、等級不同
相對比較下,鑽石作家的等級比白金作家更高。
3、深度不同
一般來說,鑽石作家的作品深度更深,更容易受到讀者喜歡。
5. 有聲小說哪種類型更受歡迎
1、相聲:分單口和對口相聲,對口說得好的人多,可自行選擇。但我以為單口更適合來聽,一方面肢體語言少、畫面需求低;另一方面單口長,看會很累並失去連貫性。單口推薦兩個人:一是劉寶瑞,當之無愧的「單口大王」,一生說了無數單口,都很有收聽價值,強烈推薦兩部——《解學士》和《官場斗》;另一是郭德綱,很有收聽價值的三部——《濟公傳》、《丑娘娘》和《大話劉羅鍋》。
2、評書:最牛的是單田芳,號稱「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他的評書常會出現多個類似版本,具體請看單田芳,其中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幾部——《隋唐演義》、《百年風雲》、《亂世梟雄》和《千古功臣張學良》,另強烈推薦袁闊成的《三國演義》。
3、書籍:最大也最不需要推薦的一類,除非是朗讀水平極差,值得聽的其實就是值得看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請上豆瓣。
4、節目:許多電視節目都可以聽,可直接找音頻版,亦可下載視頻,我在聽的有:《百家講壇》《鏘鏘三人行》、《開卷八分鍾》、《東吳相對論》、《世紀大講堂》、《鳳凰大視野》、《曉說》、老梁系列。
5、廣播劇:特指多角色朗讀、內容以文章為主者,收聽主要為聽覺享受。這種類型我聽得少,不熟悉不瞎說,歡迎朋友們補充!
6. 哪位強人推薦幾部好看的電子書
貓膩兒寫的《慶余年》、韓寒的《長安亂》、
特別是《琅琊榜》寫的真的很好,關於友情的,這部我都看了三遍了
以上這幾部都屬於男主角們互相鬥智斗勇的
還有《夜行歌》、《盜墓筆記》、《鬼吹燈》等都挺好的
7. 日本的歷史
日本歷史 >>> 歷史簡述(一):日本國的起源、古代
(1)日本國的起源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共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了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家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切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2)古 代
繩文時代
從洪積世起,日本列島上就有人類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種及日語原型的形成則被認為是1萬年前至公元前3世紀前後的繩文時代。當時,人們數人或10人一戶居住在豎坑式草屋,以狩獵、捕撈、採集為生,構成了沒有貧富與階級差別的社會。
彌生時代
公元前3世紀,水稻種植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由朝鮮傳入九州北部。稻作技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它擴大了生產,產生了貧富等級之差,使農村共同體趨向政治集團化。農耕帶來的信仰、禮儀、風俗習慣也逐漸傳播開來,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墳時代
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古墳擴大到各個地方。這個時期是中國許多知識、技術傳入日本的時期。4世紀,大和政權吸收了大陸的高度物質文明;到了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歸化人)帶來了鐵器生產、制陶、紡織、金屬工藝、土木等技術,同時已開始使用中國的漢字。6世紀,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並以「 大化改新 」為契機,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後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庄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這個時期由於國家極力保護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別是佛教美術開始繁榮起來。如7世紀初期開創日本佛教文化的飛鳥文化;7世紀後期獨具一格的白鳳文化;8世紀中葉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與佛教美術相媲美,這個時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萬葉集》。《萬葉集》收集了8世紀中葉前約400年間,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約4500首和歌,如實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樸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現在還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712年)、最古老的敕撰歷史書《日本書紀》(720年)、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年)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庄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 院政 」(指日本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於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時代以本國文化為特色。9世紀時受唐朝影響,密教和漢學方面的弘仁、貞觀文化還十分繁榮。但是10世紀後與大陸的直接交流斷絕後,便產生了日本獨特的貴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 (10世紀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11世紀初)、隨筆《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後)等等一批文藝作品。
日本歷史 >>> 日本歷史簡述(二):中世紀、近世紀
(3) 中世紀(12-16世紀)
鐮倉時代
12世紀末,源賴朝受封征夷大將軍,並在鐮倉建立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幕府政權。從此誕生了武士政權,由此產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13世紀後期,幕府的武士統治開始面臨困難,鐮倉幕府逐漸走上滅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過去的貴族文化為基礎,攝取宋朝時傳入日本的禪宗文化,培育了生動、寫實、樸素、獨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親鸞、日蓮等著名僧人創建了鐮倉佛教,獲得了各階層的信仰。12世紀傳入日本的禪宗受到了關東武士的重視,藝術領域也出現了新的傾向。文學方面出現了以源平合戰為背景的小說《平家物語》(原作誕生於13世紀初),是日本古代軍記物語的傑出代表。
室町時代
14世紀的前半期,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穩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後,2個多世紀內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壓倒公家,處於優勢。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統治能力薄弱。應仁元年(1467年)一月,應仁之亂爆發,全國各地的大名紛紛而起,室町幕府搖搖欲墜,日本進入戰國時代。戰國大名成了統治當地土地、人民的強有力的獨立政權。
在文化方面,無論是貴族還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禪宗的影響。14世紀末期以金閣寺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紀末期以銀閣寺為代表的東山文化都十分發達。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來到日本,傳入了槍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滿生氣的時代。
(4)近世(16-19世紀中葉)
戰國時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時代)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16世紀中葉,一位決心以武力統一日本、結束亂世的梟雄出現,他就是織田信長。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並准備進攻山陰、山陽。在此期間,信長修築了氣勢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長的時代被稱為「 安土時代 」。
天正十年(1582年), 本能寺之變 爆發,信長身亡。織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 桃山時代 」。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在伏見城病逝。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大敗西軍,建立德川政權。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戰國時代結束。
江戶時代
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東京)建立幕府政權,此後260多年,德川家統治全國。這段時期被稱作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嚴格控制天皇、貴族、寺院神社,並費盡心計統治著支撐幕藩體制的農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就職,下令鎖國。除開放長崎、界作為對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國人來日本,也禁止日本人遠渡海外。由於閉關自守,幕藩體制迎來了安定時期。但是,隨著產業的發達、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民自給自足的經營體系崩潰,18世紀起幕藩體制開始動搖。
庶民文化是這個時期的特色。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初期的元祿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關東地方人稱京都、大阪為上方)地區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凈琉璃、歌舞伎、浮世繪、工藝等一片繁榮。19世紀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戶,小說、歌舞伎、浮世繪、文人畫等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商人文化。
日本歷史 >>> 日本近代史
近現代(19世紀後期至今)
明治時代
江戶幕府末期,天災不斷,幕府統治腐敗,民不聊生。且幕府財政困難,使大部分中下級武士對幕府日益不滿。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叩開鎖國達200餘年的日本國門。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幕府統治,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才是日本富強之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展開了。在這場推翻幕府統治的運動中,薩摩、長州兩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維新三傑」之稱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的領導下,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並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詔書。這就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日本從此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為東京。之後從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國力逐漸強大。後來在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方面稱「日清戰爭」)及日俄戰爭中打敗中國北洋艦隊,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日本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一。
大正、昭和時代
與明治時代取得的歷史性進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績還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為腦病所困,最後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3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軍挑起「蘆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昭和16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痛苦的困難。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國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專制天皇制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榮出任日本首相,開始執行「多邊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訪華,於9月29日與周恩來總理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10月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問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中日兩國關系從此趨於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沒。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號為「平成」
日本歷史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本文需要您的關注!請在進一步修改後,從需要關注的頁面的列表中刪去相關提示,並刪除這個模板。
日本的歷史:
目錄 [隱藏]
1 遠古、古代
1.1 舊石器時代
1.2 繩紋時代
1.3 彌生時代
1.4 古墳時代
1.5 飛鳥時代
1.6 奈良時代
1.7 平安時代
2 中世
2.1 鐮倉時代
2.2 南北朝時代
2.3 室町時代
3 近世
3.1 安土桃山時代
3.2 江戶時代
4 近代、現代
4.1 明治
4.2 大正
4.3 昭和
4.4 平成
5 參見
[編輯]
遠古、古代
[編輯]
舊石器時代
日本最初是和亞洲大陸相連的。幾萬年前,這里已經有了原始人居住。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原始人群為追趕野獸從大陸過來的。
[編輯]
繩紋時代
(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3世紀)
使用繩紋式陶器的時代。距今約1萬年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致使日本與大陸分離,變成列島。人們馴養狗以捕獲鹿和野豬,同時發明了弓箭,增加了獵物捕獲量。除捕魚外,人們也採集七葉樹籽、橡實、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人們努力獲得足夠的食物,從而有空閑時間來磨製石器和燒制陶器。又因為開始食用熟食而擴大了食物范圍。這樣,人類可以長期定居一地,建造豎穴住居。豎穴住居以廣場為中心,幾家聚居一起,周圍因丟棄貝殼和食物碎屑,形成貝冢。但這類食物不能被長期保存,而且也很難把剩餘產品積累於某個人手中,當時尚處於沒有階級對立的原始社會,因此未發現反映特定人們的財富與權力的遺址和遺物。
在當時生產力很低的條件下,自然生產的資源有限,因此人們在集團內部制定嚴格的規約以保護自然,同時盛行巫術,出現石棒、土偶,並有拔齒等習慣。人們還祈求自然豐盈。到這一時代的末期,尤其在西日本,出現企圖突破狩獵、捕撈和採集經濟的趨勢,最近在福岡縣的板付遺址發現繩紋晚期種植水稻的水田遺址。
[編輯]
彌生時代
(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
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根據陶器的形式,可分為前、中、後三期。前期從九州擴展到京畿一帶(東日本尚處於繩紋時代末期),中期波及到東北地方。扁平片刃石斧等磨製石器、青銅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類似於大陸文化。彌生文化從一開始就具有先進的農耕技術,通常認為它受到了來自朝鮮的移民的影響。中期以後灌溉技術進步,農業生產漸趨穩定。後期,鐵制農具普及,石器基本消失。銅鐸、銅劍、銅矛、銅戈等青銅祭器發達,出現制鐵和制鹽等社會分工。通過交易和戰爭等,形成了統一的政治性的地區集團。此時北海道尚不能種植水稻,仍處在繩紋文化階段。
參見:
倭
倭奴國王印
邪馬台國
[編輯]
古墳時代
(公元300年至公元600年)
盛行修築古墳的時代。前方後圓的大小古墳,以奈良縣為中心,散布在北起福島縣、南至熊本縣和大分縣的廣大地區。5世紀又從宮城縣擴展到鹿兒島縣。古墳只埋葬部族首長,由部族成員共同修築。
5世紀,原始的所有制關系開始崩潰,大家族發展為生產單位和動產所有單位,原有部族內部發生利害矛盾。從五世紀中期起,畿內強大部族間的內戰激化。有些強大的部族與出現倭五王的百舌鳥古墳群和古市古墳群有關。到六世紀,繼體天皇系統的新興勢力統一畿內東部各部族,確立了大王的地位。以築紫君磐井為首的北九州勢力,曾希望獲得與此類似的地位而進行反抗,但在其獲得這種地位之前,這種反抗即已潰敗。在內戰過程中,各地首長授予部族成員以修造小古墳的權利,以此增強戰鬥力。因此,原來只是首長墓的古墳,到5世紀後半葉便向小古墳群(群集墳)演變。這種傾向到6世紀進一步發展。日本全國各地修造的古墳超過十萬個。古墳的主體部分也採用橫穴式石室。石室內埋葬數代家族成員,並以武器為中心,陪葬有須惠器、土師器等死後生活的必需品。
但大量小古墳群的出現,逐漸減弱了古墳作為統治者的建築物的性質。因此,從6世紀末到7世紀初,倭王權在畿內盡力建造寺院,同時限制修築小古墳群,大王和強大的豪族則葬於模仿中國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墳。這樣,古墳時代臨近結束,而所謂大化《薄葬令》更進一步助長了這種傾向,留下來的只不過是高松冢古墳等貴族階層的古墳,墳丘小但很華麗。關東和東北地方古墳時代結束的比西日本晚,直到七世紀前半葉仍修造前方後圓墳。
參見:
埴輪
倭王權
七支刀
倭五王
3世紀左右,在奈良縣一帶興起了大和國,並且逐漸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區,首領稱為「大王」,後來改稱天皇。
[編輯]
飛鳥時代
(公元600年至公元700年)
飛鳥時代得名於奈良縣的飛鳥地方(現在的明日香村,當時的都城藤原京)。佛教在這一時期通過百濟傳來,朝廷中兩大勢力之一的蘇我氏支持佛教,另一勢力物部氏支持傳統的神道教,雙方發生激烈沖突。587年的衣折戰役中,蘇我馬子擊敗物部守屋,取得對朝廷的控制權。
592年,和蘇我氏有姻親關系的皇族女性豐御食炊屋姬即位為推古天皇。她提名聖德太子(馬廄門王子)為攝政進行了以加強皇權為核心的政治改革。聖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階冠位和十七條憲法,奠定了中國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礎;同時還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到隋朝學習。為了維持自己的專權,蘇我氏極力反對改革,蘇我入鹿還殺害了聖德太子的兒子山背兄皇子,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鐮足(藤原鐮足)合謀刺殺蘇我入鹿,結束了蘇我氏的專權。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頒布大化改新詔,推行大化革新。
660年唐滅百濟,為了復興自己的朝貢國百濟,日本出兵朝鮮,被唐朝和新羅聯軍在白村江擊敗。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模仿唐朝建立戶籍管理制度,並於670年製作了最早的全國性戶籍。672年,天智天皇駕崩,兒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與其爭位,爆發戰爭,史稱壬申之亂。大海人皇子在岐阜縣擊敗弘文天皇,即位天武天皇。天武天皇時期,日本出現了歷史上最早的錢幣「富本錢」。701年(大寶一年),頒布大寶律令。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飛鳥時代結束。
[編輯]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至公元784年)
以奈良(平城京)為都的時代。自710年(和銅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歷三年)遷都長岡京,共計74年。是律令制社會的繁榮鼎盛時期,表現在政治經濟制度、階級關系、文化以及對外關系等方面。此時貴族內部政治斗爭不斷發生。經長屋王之變,藤原氏四卿、橘諸兄、僧玄昉等爭權,藤原廣嗣之亂,藤原仲麻呂排斥皇族成為第一個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僧道鏡利用孝謙上皇復位誅藤原仲麻呂,進升法王,企圖以禪讓方式覬覦皇位等一系列事件,使天皇專政的絕對權威受到削弱。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時期,朝廷力圖整頓混亂的政治形勢,縮減財政開支,改革兵制,向東北地區擴展疆域,謀求整形和重新加強律令制。
[編輯]
平安時代
(公元794年至公元1190年)
以平安京(京都)為都城的歷史時代,始於794年(延歷十三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終於1185年(文治元年)鐮倉幕府成立,歷經400年。分為三個時期。前期(794-967年)為律令制鬆懈但繼續運用時期。中期(968-1068年)為攝關政治確立與全盛時期。後期(1069-1190)為院政與平氏政權時期。
[編輯]
中世
[編輯]
鐮倉時代
(公元1185年至公元1333年)
以鐮倉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權時代。始於1185年(文治元年)鐮倉幕府成立,終於1333年(正慶二年,元弘三年)幕府滅亡,歷經149年。始期另有1180年說、1183年說、1192年說(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
源賴朝在打敗平氏以後,在後白河天皇(時為法皇)的挑撥下,與他的弟弟源義經交惡,後來義經轉投奧州藤原氏,賴朝迫奧州藤原氏殺死義經,但義經死後兩月,奧州藤原氏被鐮倉幕府所滅。
源賴朝死後,幕府的政權開始被他的妻子北條政子與外父北條時政掌握,北條政子又稱為尼將軍。北條氏借執權一職架空將軍的權力,甚至在第三代將軍死去以後,從京都迎接貴族藤原氏甚至皇子出任將軍。此後,幕府的政權被北條氏所世襲的執權所領導。
在北條時宗在位的時候,元世祖忽必烈曾兩次侵日不果。
後期,幕府的統治日漸衰敗,無法維持,終於後醍醐天皇舉兵,然後被討伐大將、上野大族足利尊氏的倒戈而滅亡。
[編輯]
南北朝時代
(公元1334年至公元1392年)
後醍醐天皇消滅了鐮倉幕府後,就進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復古,推行新政,史稱建武新政。由於新政未能滿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貴族,故引來武士的不滿。其中,倒幕大將足利尊氏更為不滿,他雖然被賜給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開幕府,結果足利尊氏迫後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為征夷大將軍。是為北朝。
而後醍醐天皇退位後,持著天皇象徵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縣)的吉野,是為南朝,至此南北朝終於形成,史書還稱為「一天二帝南北京」
經過多次攻防後,南朝的勢力衰退,終於南朝的天皇把三神器交給北朝的天皇,結束了南北朝時代。
[編輯]
室町時代
(公元1392年至公元1573年)
足利氏原是上野豪族,而且更是鐮倉幕府將軍源賴朝同族,足利尊氏在京都的室町開設幕府,是為室町幕府。
南北朝的統一是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進行的,他統一了以後,曾企圖篡奪皇位。但在他死後,第四代將軍足利義持阻止了此事。
在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位的時候,因繼承權問題爆發了應仁之亂,自此幕府的權威日下。
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被殺,他的弟弟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擁立,後因與信長作對而被流放,幕府滅亡,正式進入安土桃山時代。
[編輯]
近世
[編輯]
安土桃山時代
參見:日本戰國
(公元1573年至公元1603年)
天正元年(1573年)織田信長滅了足利幕府後逐漸成為全國最強大的軍事首領,並開始積極拓展統治版圖,直到天正十年(1582年)消滅甲斐大名武田氏為止,已幾乎完全控制近幾地方與東海地方,並將勢力延伸至中國地方、甲信越地方、四國地方以及北陸地方。但同年部將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失蹤,其長子織田信忠被迫自殺,整個織田氏頓時陷入混亂。
此時,織田氏部將羽柴秀吉在山崎之戰中討滅明智光秀,並在後來的家族會議中取得優勢,而於隔年的賤岳之戰打敗另一重臣柴田勝家,成功整合織田氏的版圖。
1584年羽柴秀吉與東海地方大名德川家康爆發會戰,雙方經過一番對峙後進行和解並結為同盟,同年,大阪城完工,羽柴秀吉以此為根據地,開始進行統一全國的計劃。經歷四次的大規模討伐後,1590年接受天皇賜姓的的豐臣秀吉完成全國大致上的統一,使日本進入百年來首見的和平時期,全國的實際政治中心也轉移到大阪城的豐臣氏手上。
此後,豐臣秀吉鼓勵商業以廣開財源外,持續推動全國檢地與刀狩令的工作,並以各種手段削弱主要大名的封地。1592年起,他發動發動兩次侵略朝鮮的戰爭,史上合稱文祿·慶長之役。這場戰爭導致西日本諸大名實力大損外,也造成豐臣氏財力上嚴重的負擔,並促使家臣嚴重分裂。
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全國再度陷入混亂。當時最強大的大名德川家康利用政治手段控制大阪城的權力中心,招致多數大名與豐臣內部文官的不滿。1600年,不滿的大名在文官石田三成與大名毛利輝元的號昭下起兵討伐德川家康,雙方在關原之戰中交手,結果德川家康大獲全勝,成為全國實際的統治者。1603年天皇下旨封其為征夷大將軍,至此進入江戶時代。
[編輯]
江戶時代
貝利登陸圖。1854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貝利率領7艘軍艦進入日本江戶灣(公元1603年至公元1868年)
參見:德川日本的生活
江戶時代後日本進入長期的和平時期:1616年大阪之戰後豐臣氏滅亡,全國的權力中心集中在位在江戶的德川氏手中。透過閉關與禁止基督教等方式,全國在以江戶幕府為中心的封建制度下得以有效的管理。
[編輯]
近代、現代
[編輯]
明治
(公元1868年至公元1911年)
[編輯]
大正
(公元1911年至公元1926年)
[編輯]
昭和
(公元1926年至公元1989年)
[編輯]
平成
(公元1989年至今)
[編輯]
參見
日本天皇列表
日本文化
日本年號一覽
日本書紀
續日本紀
日本後紀
續日本後紀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
日本三代實錄
古事記
先代舊事本紀
日本國史略
古語拾遺
風土記
家傳
聖得太子傳歷
將門記
陸奧話記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6%97%A5%E6%9C%AC%E5%8E%86%E5%8F%B2"
頁面分類: 需要關注的頁面 | 日本 | 日本歷史
8. 一代梟雄張遠在哪裡可以聽
在喜馬拉雅聽書可以聽。一代梟雄有聲小說主要講了上世紀二十年代,陝西西南的青木川貧窮落後。何輔堂為報父仇,卧薪嘗膽終於殺了劉慶福,了卻家仇。民團團長魏正先與何輔堂為敵。何輔堂審時度勢,假意投奔了巨匪王三春,實則想借王三春之手與魏正先對抗。喜馬拉雅聽書是一款不容錯過的聽書神器。其具有內容全、極方便、不耗流量不花錢、沒有信號也能聽的優點。
9. 高分求經典都市小說推薦,內詳
禁果..,..這個也不錯
超級學生...這個也可以看
都市逍遙客,,,,,,這本是我看完的比較不錯了
龍蛇演義,.....這個你可以看看,不錯的書.
重活.....這個算是都市重生類的,很不錯的
紈絝才子.....這個你應該會喜歡看的,都市類的來說這個很不錯了
10. 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歷史回顧
電影江湖五十載,金馬浮沉浪淘沙(1)
瓊瑤、胡金銓、歸亞蕾、徐楓
張艾嘉、柯俊雄曾合作的《我的爺爺》。
金馬獎過去半個世紀,從局限於台灣地區的獎項擴散至整個華語地區,已成為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之一,也是華人電影工作者的最高榮譽。和大陸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不同,金馬獎更具開放性。40屆之前,參賽影片只要是「以華語為主要發音的影片」即可(這之後刪去「主要」兩字,只要片中有華語都可參加),且沒規定是否曾公映。這種開放性,讓大陸、台灣、香港甚至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等地出產華語片、電影人都有機會獲得肯定。
上世紀90年代,金馬獎變成完全由民間舉辦後,包容性和前瞻性也更具顯露出來。大製作、大明星可以捧杯,小成本文藝片、不知名演員也能獲獎。很多如今知名的電影人第一個獎項肯定就來自金馬。
翻看過去50年的金馬獎,就像是閱讀一本濃縮的華語電影史。我們既能看到時代精神和評獎標準的變遷,更能領略到每個時代電影人的卓越風采。 取自金門馬祖
1962年台灣官方為鼓勵優良國語影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由「新聞局」舉辦金馬獎。在金馬獎的前二十年,由於評獎為官方主辦,獲獎人和電影多集中在台灣電影和香港國語電影。「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兩外島地名的字首,剛好也符合全球主要電影節名稱以「金」字為頭的潮流。前十屆,由於官方色彩濃厚,獲獎影片多由中央電影公司、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等出產。不少影片也頗具意識形態色彩,也經常有官員參與頒獎。
電懋VS邵氏
上世紀60年代,剛好是邵氏兄弟和電影懋業(簡稱電懋)在香港乃至東南亞展開激烈競爭的年代。第一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星星太陽月亮》就來自於電懋,當時電懋的實力可以說略勝於邵氏,舉例說,1964年金馬獎曾停辦一年,一方面因是與第11屆亞洲電影節(今亞太電影節)撞車,更重要的原因是當年電懋公司總裁陸運濤一行三十餘人在台中飛機失事罹難,當時這個事件震動華語電影圈。
1963年第二屆金馬獎,由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拿到6項大獎,是前十年囊括獎項最多的影片之一。可以說,在陸運濤罹難後,邵氏影業才開始了在華語影壇長達三十多年的統治地位。
李翰祥
作為華語影史的傳奇人物,李翰祥一生拍片無數,類型橫跨歷史、戲曲、奇情、風月、歌唱、恐怖等類型。第二屆金馬獎便憑《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拿到最佳導演在內6項獎,第四屆《西施》再包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第九屆憑《緹縈》獲最佳編劇。李翰祥雖不是金馬獎獲獎最多的電影人,但其作品的票房紀錄、引發的爭議、對兩岸三地電影工業的影響則無可置疑。
李行
從第三屆開始,李行導演共有《養鴨人家》(上圖)《啞女情深》《婉君表妹》《還我河山》4部影片獲得金馬獎,其中《養鴨人家》獲1965年第三屆金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開啟台灣電影健康寫實主義風潮。從此李行成為台灣導演扛鼎人物,晚年更是為兩岸電影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他是金馬50年歷史上獲最佳導演獎最多的電影人(和杜琪峰並列為三次),而他導演的7部影片曾獲最佳影片,更讓人難以望其項背。
-嶄露頭角
上世紀60年代開始有多部瓊瑤小說改編電影獲金馬獎,除《啞女情深》《婉君表妹》外,還有《煙雨蒙蒙》《幾度夕陽紅》《庭院深深》等多部影片獲得表演獎項。進入70年代後更多瓊瑤小說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成就華語影視圈長達近五十年的瓊瑤傳奇。
與張徹一起開創華語新派武俠片的胡金銓,也在這個階段嶄露頭角,從演員起步的他憑借自編自導的《大地兒女》《龍門客棧》分獲第四屆、第六屆金馬獎最佳編劇。而更大的肯定在之後,1979年憑《山中傳奇》獲16屆金馬獎最佳導演。
直到今天歸亞蕾還活躍在華語電視屏幕。年近七十的她出道甚早, 1965年22歲的她主演首部電影《煙雨濛濛》,1966年獲第四屆金馬獎影後。後主演過多部電影、電視劇。1970年的《家在台北》,於第八屆金馬獎再獲影後。 二秦二林
上世紀70年代的台灣,以瓊瑤小說為代表的愛情文藝片成為主流,這些電影里的俊男美女迅速成為超級紅星,曾出現過一道人稱「二秦二林時代」的亮麗風景:秦漢、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這四位俊男靚女在銀幕上演繹出一樁樁動人的愛情故事;銀幕外也有精彩的感情戲。
秦祥林最早走紅,主演了《一簾幽夢》《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等。1975年他在第十二屆金馬憑《長情萬縷》獲得影帝,1977年第十四屆金馬憑《人在天涯》再獲影帝。不過與秦祥林相比,秦漢的金馬履歷就沒那麼輝煌了,秦漢唯一一次拿金馬獎卻不是瓊瑤電影,而是1978年李行導演的《汪洋中的一條船》,飾演殘障人士鄭豐喜。不過與這些演藝生涯比起來,觀眾似乎更熱衷當年兩人「爭奪」林青霞的八卦,而相較於林青霞,林鳳嬌在最走紅的年代(1982年)嫁給了成龍大哥,從此相夫教子。
徐楓
從一代俠女到國際知名製片人,徐楓在華語電影史上算是不多見的傳奇女子。17歲出演胡金銓的《龍門客棧》成名,1976年憑借在《刺客》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十三屆金馬獎影後,1980年在第十七屆金馬獎上憑《源》再獲影後。嫁給香港富商湯君年後,徐楓轉而成為製片人,成就更大。第二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滾滾紅塵》,唯一在戛納電影節獲得金棕櫚獎的華語片《霸王別姬》。
柯俊雄
柯俊雄是台灣電影界「勞模」,出演200多部電影,類型橫跨愛情、動作、歷史等。1979年柯俊雄憑《黃埔軍魂》獲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1999年自導自演《一代梟雄:曹操》在三十六屆金馬獎再獲影帝。闖盪香港影壇期間,他參演的《江湖最後一個大佬》等在很多錄像廳青年心目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不過坊間更愛聊他的「江湖」傳聞,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欲女舒淇出道」和「斗毆古龍之死」。
張艾嘉
作為華語電影圈不可多得的全能女性電影人,張艾嘉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從影,入圍過導演、女主角、女配角、原著劇本、改編劇本等多種獎項,甚至還擔任過金馬獎主持人,七次入圍最佳女主角也抱回兩座金馬影後。1981年第十八屆金馬獎憑《我的爺爺》獲金馬影後,1986年第二十三屆因《最愛》再獲影後。
-嶄露頭角
徐克金馬獎從來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前瞻性屢屢被時間證明。1981年剛滿30歲的徐克在第十八屆金馬獎憑《鬼馬智多星》獲最佳導演,至今他仍是金馬獎史上最年輕的導演獎獲得者。這之前他的《諜變》《地獄無門》《第一類型危險》開創了香港新浪潮,但始終未獲獎項肯定。金馬的鼓勵讓徐克更加銳意創新。 新浪潮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香港電影黃金時期,金馬獎的開放性也為這時期香港電影給足肯定,包括周潤發、梅艷芳、周星馳、張曼玉、成龍、王家衛等明星、名導不斷涌現。與此同時,台灣電影「新浪潮」運動興起,侯孝賢、楊德昌、李安等導演脫穎而出。尤其在1989年的第二十六屆金馬獎上,最具標志性的便是侯孝賢和他的《悲情城市》,影片在獲得最佳導演獎等多項大獎的同時,獲得第四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也開啟了華語導演的歐洲電影節拿獎的風潮。《悲情城市》題材上直面台灣敏感的「二二八」事件,間接推動了台灣電檢制度的松動。該片不但奠定了侯孝賢個人風格,也開啟了台灣新電影輝煌之路。
楊德昌
1986年第二十三屆金馬獎上,戰勝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獲得最佳影片的是一部叫《恐怖分子》的電影。該片由楊德昌執導,時年39歲的他才執導過三部電影。《恐怖分子》是他第一部多主人公電影,他用現代變革的眼光來看待台灣都市的文化變遷與人情世故,偏重理性剖析,極具批判意識。1991年,楊德昌帶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上圖)更成為他職業生涯代表作,當年在第二十八屆金馬獎再獲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這部長達4個小時的史詩作品,也讓楊德昌為西方評論家所知。可惜的是,他於2000年憑借《一一》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迎來事業高峰卻罹患直腸癌,藝術生命戛然而止,2007年離世。
侯孝賢
如果要評選近三十年最能代表台灣本土導演,侯孝賢排第二,沒人敢說排第一。李安更多的作品在美國創作,楊德昌則以拍片慢著稱。侯孝賢1973年以場記身份踏入電影圈,1989年《悲情城市》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1995年第三十二屆《好男好女》再獲最佳導演肯定。金馬獎肯定的只是侯孝賢作品的一部分。
無論是《風櫃來的人》《冬冬的假期》,還是自傳性的電影《童年往事》《戀戀風塵》都引領過風潮。而台灣三部曲(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確立了他的大師地位。如今的侯孝賢已成為台灣電影領導者,擔任金馬執委會主席幾年來,已將該獎項做成華語電影界影響力最大的盛會。
李安
1991年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是電影導演人才輩出的一年。當時和王家衛、楊德昌同時提名最佳導演的還有李安和關錦鵬。1991年李安是以處女作《推手》(上圖)參賽,該片讓郎雄獲得金馬影帝,王萊獲得最佳女配角的肯定。躲在背後的李安似乎被人忽視,但就是這部片開啟了李安的電影夢。1993年第三十屆金馬獎上,他以《喜宴》獲最佳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2000年《卧虎藏龍》獲得最佳影片肯定、2007年《色,戒》再獲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成名於金馬的李安,如今享譽全球影壇,擅長於中西文化融合的他,兩度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肯定,也是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人。金馬50周年之際,這位台灣電影影壇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導演擔任評審團主席,金馬獎重新向更開闊的視野出發的意味異常濃烈。
-港星「翻身」
周潤發
1985年二十二屆周潤發憑借《等待黎明》首次拿到金馬影帝,這是他結束和電視台的合約,專心電影領域後獲得的第一個肯定。對於片中主演周潤發而言,《等待黎明》雖然不是他演藝生涯的分水嶺,但也重要。在這部寫盡悲情之能事的影片中,他的演技成功突破了以往的瓶頸。自此,星路逐漸走出低谷步入高峰。1987年二十四屆金馬獎上,周潤發憑《秋天的童話》再獲影帝肯定。
成龍
誰是金馬史上首個蟬聯影帝的人?梁朝偉、周潤發,不,是成龍。1992年作為台灣女婿的他在第二十九屆金馬獎憑《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稱帝,第二年再憑《重案組》稱帝。盡管成龍當時紅遍亞洲,但動作片一直是商業片的代表,經常和電影獎無緣,金馬將成龍納入視野,也是這個老牌電影獎從固守藝術和思想性,向擁有越來越多受眾的商業電影妥協的一種轉變。
王家衛
1991年第二十八屆金馬獎上,贏了楊德昌獲得最佳導演獎的人叫王家衛,當時他的參賽作品叫《阿飛正傳》。許多年回頭來看,這樣的結果其實也是公平的。王家衛是現在香港乃至華語影壇最負國際盛名的導演,獨樹一幟的敘事和影像美學,建立強烈的個人風格,甚至影響到不少國外導演。王家衛曾五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雖只有《阿飛正傳》獲獎,但《重慶森林》《東邪西毒》《花樣年華》《春光乍泄》部部都能獲得國際影展的肯定。2013年第五十屆金馬,王家衛再攜《一代宗師》而來,被譽為獲獎大熱門。
張曼玉
1989年,《三個女人的故事》戰勝《悲情城市》獲最佳影片,這部影片導演在之後也大放異彩,他的名字叫關錦鵬,但更重要的是25歲的張曼玉那年憑此片獲得金馬女主角,從此開啟了這位香港女星獲獎之路。在這之後,張曼玉分別在第二十八屆《阮玲玉》第三十四屆《甜蜜蜜》、第三十七屆《花樣年華》獲得女主角肯定,同時也在香港拿到金像獎女主桂冠。至今,張曼玉還是金馬歷史上唯一四奪女主角的女演員,男主角都沒有出現四冠王。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她還憑借《滾滾紅塵》獲第二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周星馳
1988年第二十五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頒給了周星馳,這個香港電影圈的新人在參演這部影片之前,只是個多年跑龍套的電視劇臨時演員、兒童節目主持人,這個獎項似乎象徵著「多年媳婦熬成婆」。從此他的電影片約開始變多,1990年的《賭聖》小兵立大功在港台創下票房佳績,這之後三年他連演三十多部喜劇片,奠定了獨樹一幟的「無厘頭」風格。在第一次獲金馬17年後,2005年周星馳憑《功夫》在第四十二屆金馬拿下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本土低潮
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頻繁,這十年大陸電影開始進軍金馬獎,姜文、陳沖等導演揚威金馬獎,而劉燁、李小璐和秦海璐等演藝生涯的開端也來自於金馬獎的肯定。而這十年台灣本土電影開始陷入低谷,除《美麗時光》《愛情萬歲》《卧虎藏龍》外,最佳影片都由香港和大陸電影獲得。這十年中,杜琪峰和梁朝偉後程發力,開始三奪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的歷程。而《卧虎藏龍》更是在全球掀起華語武俠片風潮。 梁朝偉
1994年出道12年的梁朝偉,終於憑借《重慶森林》摘得金馬男主角,這是他第一次獲得主角類的獎項。這個獎似乎打通了梁朝偉的任督二脈,他開始了香港電影金像獎五拿男主角、金馬獎三度奪魁的歷程,均創造兩個獎項的最高紀錄。而2000年憑《花樣年華》拿到戛納電影節男主角,更是讓他得到國際聲譽。金馬50他再度憑《一代宗師》入圍男主角,對手是梁家輝、李康生和王羽等,這次他會將金馬紀錄再度提高嗎?
蔡明亮
1994年似乎是蔡明亮年,那一年他的第二部電影作品《愛情萬歲》連拿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第31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蔡明亮是繼侯孝賢、楊德昌和李安之後,又一位在歐洲電影節享有盛譽的台灣導演。他之後的作品《河流》《不散》《你那邊幾點》《天邊一朵雲》等都有不錯的聲譽,但因對評委會看法有異議,曾攜《洞》和《黑眼圈》兩度退出金馬獎評選。2013年他的威尼斯參賽作品《郊遊》再度參與金馬,不知結果如何。
杜琪峰
2000年杜琪峰《槍火》首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對手有《卧虎藏龍》的李安、《花樣年華》的王家衛,最終他突圍而出,此時他已出道二十年。進入21世紀,香港電影頹勢盡顯,但杜琪峰卻越拍越順手,2004年憑借《大事件》、2012年憑借《奪命金》又兩次獲得最佳導演,和李行導演並列金馬獎最佳導演紀錄保持人。更重要的是,通過杜琪峰的電影,劉德華、劉青雲也是在事業奮斗多年後終於獲得金馬男主角的肯定。
桂綸鎂
在第49屆金馬獎中,以《女朋友。男朋友》獲最佳女主角,也是繼舒淇得獎7年後,該獎項再次回到台灣演員手中。
戴立忍
2009年第46屆金馬獎上,由演員轉導演的戴立忍憑借《不能沒有你》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影片涉及台灣最底層貧民生活,對社會關懷的態度得到評委會肯定。而業界也認識到了戴立忍身上具備表演、編劇、導演多重才華。
鈕承澤
和魏德聖一樣,鈕承澤也是台灣導演「觸底反彈」的代表人物,2010年他導演的《艋舺》讓台灣本土片重新進入春節檔,並取得票房佳績。他本人雖未獲金馬獎肯定,但卻推出阮經天、趙又廷等新一代台灣男演員。與大陸合拍的《愛》也在兩岸都贏得市場認可。 觸底反彈
進入2004年之後,華語電影圈生態再次發生較大的改變。由於大陸電影市場的興起和香港電影市場的衰落,內地、香港合拍片數量增多,也讓這些影片慢慢占據金馬獎舞台,兩岸三地電影人的融合呈現前所未有的高潮。從2008年開始,台灣本土電影以《海角七號》《艋舺》為代表的影片開啟「觸底反彈」的態勢。
阮經天
在第47屆金馬獎中,以《艋舺》獲最佳男主角,也是繼柯俊雄得獎11年後,該獎項再次回到台灣演員手中。
陳可辛
進入21世紀,香港電影產量下降比較快,陳可辛是少量能保證出品數量和質量的導演。1996年的《甜蜜蜜》讓他在香港金像獎拿到最佳導演肯定,但金馬獎的肯定則要遲到10年。2006年43屆金馬獎上,憑《如果·愛》獲得最佳導演認可。頒獎當晚當時他正在北京籌備《投名狀》,劇本剛被投資方否定,正處於極度絕望中的他接到頒獎人吳君如打來的電話,可謂「雪中送炭」。巧合的是,兩年後的45屆金馬獎上,《投名狀》為陳可辛贏得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郭富城
如今總結娛樂圈「咸魚翻身」的例子時,郭富城總是會第一個入選。2005年他在《三岔口》中的頹廢演出,為其贏得第42屆金馬獎影帝,讓他迎來演藝生涯第二個春天。從那之後,郭富城在表演方面似乎開竅,連續出演多部頗有挑戰性的角色,更於2006年借《父子》蟬聯金馬影帝,成為成龍之後第二人。
鍾孟宏
台灣新生代導演中,鍾孟宏是最受歐洲電影節肯定的。49歲的他只有三部作品,《停車》獲2008年金馬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第四張畫》獲2010年最佳導演獎、《失魂》入圍金馬50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並代表台灣參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競爭。鍾孟宏的作品比較擅長對准城市人的黑暗面,和鈕承澤、魏德聖主攻類型片不同,鍾孟宏似乎更像是楊德昌、蔡明亮這類的導演。
劉德華
被譽為華語電影圈勞模的劉德華,2004年在第41屆金馬獎終於獲得最佳男主角,這是他2000年《暗戰》和2004年《大隻佬》兩獲香港金像獎男主角後,演技得到兩岸三地電影人的全面肯定。2004年的金馬男主角對劉德華意義很特殊,因為前一年他和梁朝偉因《無間道》同時入圍,不僅輸給後者而且還被主持人蔡康永調侃;2012年劉德華因《桃姐》再獲得影帝時,已學會自我調侃:「我就自己付錢拿影帝。」(《桃姐》有劉德華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