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言情 » 網路言情小說的發展歷程

網路言情小說的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 2022-07-07 19:31:52

言情小說的流派發展

當今的言情小說的源頭,是唐代的愛情傳奇。『而愛情傳奇是傳奇小說的分支,也是傳奇小說中成就最大的。
小說成熟的標志就是唐代的傳奇小說,其成熟的代表作為「三大愛情傳奇」:《鶯鶯傳》《李娃傳》《霍小玉傳》 ,可見,言情小說的祖宗愛情傳奇,幾乎成了小說的代名詞。
可惜,愛情傳奇唐宋以後逐漸衰落,章回體小說成為主流,讀者群不再像唐宋時期的愛情傳奇那樣,以女性為主,而是以男性為主了。 民國初年,上海十里洋場里的文人的失落和頹廢,沉迷於酒吧、舞會和政治玩弄而不自拔,偶然間成立的鴛鴦蝴蝶派,成為言情小說的中興之碑。
其實,鴛鴦蝴蝶派的血液與愛情傳奇小說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海派文化的影響。從此,言情小說繼唐代愛情傳奇之後,形成獨立流派。鴛鴦蝴蝶派多以「相悅相戀,分拆不開,柳陰花下,像一對蝴蝶,一雙鴛鴦一樣」的才子佳人戀愛小說為主,代表作有徐枕亞的《玉梨魂》、張恨水的《啼笑因緣》。 1949年前後,鴛鴦蝴蝶派的主力軍離開大陸,轉往港台,這是由時代的大背景決定的。由於大陸文藝的階級性,言情小說當時在大陸並沒有取得發展,流傳的主要是手抄本,一不經意間就會淪落為禁書。
港台的言情小說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達到發展巔峰。八十年代以瓊瑤、亦舒、岑凱倫、姬小苔為代表,九十年代以席絹、於晴為代表,這一時期也催生了花雨出版社。
大陸改革開放後,隨著開放程度的提高,培養了一大批言情女讀者群。然而,2005年以後,港台言情沒落了。 2000年以後,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文學形式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這一時期,言情小說的舞台轉移到了大陸,港台言情的炫彩逐漸被大陸取代。
主要原因在於,大陸八九十年代的港台言情小說的女讀者群成為了母親,為她們的子女做了美好的傳承。同時,港台言情缺少大陸的文化底蘊,流於海派輕浮,跟不上潮流。最主要的,是大陸的新一代的作家、寫手,不再滿足於港台式的夢境幻想,她們思想更為豐富,更想要展現自我,她們想要成為主人。
大陸新生代迅速崛起,使言情小說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網路言情時代。言情小說的風格百花齊放,穿越、都市、虐心、校園、高乾等等,尤以穿越文為主,並不斷將言情作品搬到熒屏。同時也涌現了一大批網路女作家,以四小天後,六小公主,八小玲瓏為代表,滄月、木然千山、明曉溪、米蘭、辛夷塢、三元、顧漫、 等大神作家,以及安黎斯、繆娟、金子、李歆、姒姜等潛力作家,成為時下言情小說的主力軍。

㈡ 網路文學的發展

科技進步與藝術發展總是如影隨形。隨著互聯網路的蓬勃興起,網路文學正迅速成為新的重要文學現象。在互聯網上,不僅有許多網路文學站點和個人主頁,而且很有影響的國內網站如「新浪」、「網易」等,都專門開辟了「網路文學」頻道,建立網路文學代表作品的鏈接,提供專門空間供網民評點網路文學作家及作品網上也出現了一批為網民所熟悉的網路文學新人。同時,許多報刊、廣播電台開設「網路文學」、「文學在線」等專欄專版,連載、報道網路文學作品和最新發展態勢;出版社近年來也出版了「網路文全」等多套數十本網路文學作品。
廣義的網路文學分為三類樣態:一類是已經存在的文學作品經過電子掃描或人工輸入等方式進入互聯網路;一類是直接在互聯網路上「發表」的文學作品;還有一類是通過計算機創作或通過有關計算機軟體生成的文學作品進入互聯網路,如英國由「布魯特斯1型軟體」創作的電腦小說《背叛》,以及具有互聯網路開放性特點、幾位作家幾十位作家甚至數百位網民共同創作的「接力小說」等。現在人們所說的網路文學多是指首次在網上「發表」的文學作品,包括那些經過編輯、登載在各類網路文學刊物的作品,個人主頁、電子公告欄上不經編輯、個人隨意發表的文學作品,以及一些電子郵件中的文學作品,甚至包括公共聊天室里具有文學性的對話等。這種網路文學又被稱作「網路原創文學」。

㈢ 言情小說的由來.言情小說很好看 想知道它是怎麼誕生的.

言情小說的沿革和發展是怎樣的,各個階段有什麼樣的特點?

言情小說在中國,最早的雛形實際上是發源於民國初年的「鴛鴦蝴蝶派」,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編才子佳人夢。很多大作家,比如張恨水、周瘦鵑、《秋海棠》的作者秦瘦鷗、包括最近去世的台灣詞人,《南屏晚鍾》的詞作者陳蝶衣等,都是鴛鴦蝴蝶派的作家。其實包括張愛玲,都受到鴛鴦蝴蝶派的強大影響。

新中國成立後,很多鴛鴦蝴蝶派作家都去了台灣,因此形成了台灣式的言情小說,瓊瑤(blog)就是他們的正宗傳人。只是舊時代的才子佳人變成了富家公司和小家碧玉,更富有都市意味,更貼近年輕人的心靈。瓊瑤將鴛鴦蝴蝶派的完全脫離社會現實,沉湎愛情,溫柔、婉約、細膩做到了極致。形成了一個言情時代。風靡台灣,後來又和鄧麗君的歌曲一起,席捲大陸,瓊瑤的文藝腔,成為大陸80年代年輕人模仿的對象,也通過電視,影響了台灣和大陸年輕人的語言習慣。瓊瑤之後,台灣又涌現了席絹、於晴、沈亞等一批新的言情作家,被稱為台灣言情四小天後。但是這批作家受出版商牟利影響,寫作越來越趨同,一本書的字數越寫越少,沒有一個能夠超越瓊瑤。台灣言情的式微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她們的作品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風靡大陸的盜版圖書市場,普遍的特徵就是開本特別小,六七萬字一本,完全拼故事和人物,這種難度較低的寫作吸引了大批中國大陸的中學生和大學生開始模仿。中國大陸的言情小說就是從那時開始生長的。藤萍是那一批作者中最著名的一位,她早期的作品,深得台灣言情的精髓,以至於被很多大陸讀者誤以為是台灣的又一代天後誕生了。

一大批大陸言情作者開始不滿意台灣言情的膚淺和單薄。她們的作品呈現出更多的風貌,也將更多的流行因素加入了近來,穿越小說的流行就是一個這種突破的產物。2007年,以穿越第一文《步步驚心》一舉成名的桐華(blog)打造出歷史宮廷言情的鴻篇巨制《雲中歌》,受到影視圈人士的熱捧;匪我思存(blog)的《冷月如霜》、《香寒》掀起悲情新高潮,讓更多高端讀者成為她的粉絲;藤萍封筆五年後開始推出新的系列大長篇《狐魅天下》;以《帝王業》一戰成名的寐語者(blog)即將出版她的民國愛情大戲《衣香鬢影》,顧漫、李歆、明曉溪、辛夷塢、Vivibear筆耕不輟,深受讀者喜愛,大陸言情小說風風火火,大陸新言情步向成熟,和對台灣式小言情的完全顛覆。

言情小說,進入了大陸時代。

在白話文發展的初始階段,言情小說多半是一些文藝小說,以張愛鈴為代表的作家他們描寫了不少略帶小資氣息的文藝小說,這些小說多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反映了當時中國的一些情況,但是故事裡的愛情卻多半很誇張,很有想像力,而作家的文筆也都是相當的好,按照當時的評論家的傅雷的說法,「張愛鈴小說文字的結構,節奏,色彩,在她的作品裡有了最幸運的成就,但是其薄弱的生活經歷,以及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性格,使得她的小說過於乖張,沒有深刻的人生觀。」

到了新時代,言情小說的風首先是從港台那邊刮過的,以瓊瑤,三毛,岑凱倫,亦舒(blog),這四個人基本席捲了中國所有的青年男女,基本上,你能從她們四個中找到一個適合自己風格的作家,她們的作品都有著自己的風格,也比較多產,基本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個階段港台的經濟生活水平有了一個較大的提高,人們在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也顯得更加包容,她們既可以在現代小資也可以在古代風花雪月,這些作品不再一味的追求寫作上的技巧文藝上的手法,她們可以肆意的在作品中揮灑著青年男女們的激情,更加赤裸裸的對白,更加直入人心的場面,讓每一個看她們作品的人都如同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瓊瑤,作為開創言情小說一代文風的作家,以其數量頗豐、品質優秀的作品,陪伴著多少懵懂少女度過了情竇初開卻又止於幻想的青澀歲月。瓊瑤之所以構建這般愛情模式,跟她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祖籍湖南衡陽的瓊瑤,生於四川成都,後因抗日戰爭遷至上海,又舉家牽至台灣台北。遭受到動盪帶給她的不安,因此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母親出身書香門第,也給了她自由發展個性的空間,這又帶給瓊瑤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愛情觀。總括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女性離不開愛情,沒有了愛情就會枯萎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在感情的道德的召喚下,來喚起男性對女性奉獻全心全意的愛。這亦是瓊瑤式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大師的創作周期已經過去,我們需要更年輕、寫作手法更新、更懂當今女孩心事與審美的新作家的出現。

㈣ 紅袖添香幾乎成了近兩年來言情的代名詞,言情小說的發展史有誰知道

紅袖添香(www.hongxiu.com)網站創辦於1999年8月,是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純文學網站,擁有完善的投稿系統、個人文集系統、媒體聯絡發表系統及高創作水準的原創書庫。 2007年5月,網站已擁有文學版作品220萬篇,日記作品60萬篇,長篇小說6萬部,論壇綜合發帖量400萬篇,注冊作者110萬。
紅袖添香一直把中國文學在網路技術語境里的全面、深入發展視為己任,在欄目設置上,涵蓋了小說、散文、雜文、詩歌、歌詞、劇本、日記等體裁,是目前中文網路創作體裁最全面的文學網站。
紅袖添香重視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除內容建設外,從程序功能和頁面設計上追求完善完美。紅袖添香是中文網路最早的文集服務系統的開發者,紅袖添香是深受女性網友青睞的文學網站,以其精美獨特的頁面設計、唯美優雅的文化氣質在同類網站里獨樹一幟。
作為國內網路原創文學的引領者之一,多年以來,紅袖添香重視維護原創作者權益,堅持開展原創打假活動,鼓勵並扶持了一大批優秀的原創作者。 紅袖添香是首個加入中國互聯網中心「網路版權聯盟」的原創文學網站。2005年5月,紅袖添香聯合二十多家網站開展「維護網路著作權益聯合大簽名」活動,積極致力於網路知識產權的保護。
紅袖添香在近六年的發展歷程中,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在 2001 年底國內多項文學網站評比中紅袖添香均位居前三名,曾被《電腦報》評選為 2001 年度最佳文學網站;2002年,CCTV-2及北方11省衛視均錄制過紅袖添香的專題訪談並在黃金時段播放;2004年8月,紅袖添香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2004紅袖添香大型文學對話論壇 」,《參考消息》、《文匯報》等相繼報道;2005年5月,在天津舉辦的第15屆全國書市上,紅袖策劃圖書品牌「書香紅袖」首批三種圖書初戰告捷,《中國圖書商報》等進行了報道。
紅袖添香在發展中不斷思索創新,2005年,紅袖添香首次提出「新創作主義」概念, 致力於把文字、圖像、音頻等形式有機整合,通過網路技術手段實現更為快捷、廣泛的共享交流。
紅袖堅信,文學在今天依然締造著我們內心最純美的那片精神家園。為此,我們將堅持致力於用文字創造我們生活中的有形價值,用文學升華我們生命中的無形價值。

㈤ 網路文學中言情和耽美是什麼時候火起來的

言情小說在很早的時候就流行開,像我們比較熟知的張愛玲,亦舒三毛都寫過言情小說,後來網路的不斷發展,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更多的言情小說,現在言情小說仍然是網路文學的一大主力軍,我們熟知的桐華《步步驚心》,墨寶非寶一生一世系列,丁墨,顧漫等都是深受讀者喜愛的言情小說作者。

三、耽美小說發展史

耽美小說如日中天,網路暢銷書熱度佔比重最多的就是耽美小說,很多影視公司都看中了耽美這種大IP製作,不少耽美小說都被改編成電視劇,這更激發了非耽美小說粉絲對這種類型小說的喜愛,即使很多原著小說粉絲紛紛抵制耽美小說改編,但是一旦真正播出,如果製作精良的話,她們就是第一波粉絲,不少明星靠耽美小說爆紅。

㈥ 最早出現網路小說是在哪一年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大約是2002年左右,當時最有名的是一個叫做龍的天空的網站,裡面有一大堆的小說,我自己第一部看的小說是起點網路騎士的我是大法師,這本小說當年可以說是經典了,還有他寫的異世帝王行。隨後看得是見習魔法師見聞,這可以說是魔幻類小說真正的鼻祖,沒有什麼穿越異世的情節,直接寫的主角。文筆出眾,情節豐富,人物形象豐滿。可惜可惜,當時很多小說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TJ,這本書後來不清楚作者是什麼原因,也是沒有結果。當時很多的讀者都非常惋惜。起點可以說是眾多小說網站的大哥了,什麼幻劍爬爬縱橫都是小弟,不,都是孫子輩。在起點看得第一部歷史小說,是樺樹的夢幻三國。總共寫了52章後沒有的下文。桓侯再生是三國類小說中經典的一部,而且有了結局,雖然說最後幾十章有些趕,但是總分可以給到95分甚至更高,是非常好看的。然後看的玄幻類鼻祖就是大名鼎鼎的佛本是道了。這本書不用我說大家也清楚。敖玲橫劍自刎的章節怎麼都不忍心看。但是還是流淚一直看到了終章。隨後,網路小說就真正開始大面積的流行。

㈦ 求網路文學的發展史簡述

1、混沌

——————起初,這世界上只有混沌。

基本上大眾公認網路文學只發展了十年歷程,但在我記憶中,它應該更早一些,幾乎是伴著互聯網進入中國的腳步而出現。只是那時有機會在網路上閱讀的人不多,因而忽略了網路文學萌芽的存在。
最初在網上看文,並非出於愛好,而是因為腰包。那時候的網費貴得嚇人,網速也慢得驚人。能在家裡裝一個「貓」,並長時間上網肯定是種奢侈行為。記得一名同事曾經以每個月900元網費的開銷聞名於全公司,而那一年,三千元工資在北京已經堪稱高薪。
對於晚上沒有錢在家裡長時間聯網,白天又沒有多少閑暇功夫揩單位油上網的人,看網上的文字bbs便成了一個相對便宜的選擇。那時候無論台灣還是大陸,網 文都不太長。每天只需要十幾分鍾,就能拷貝下很多文章。那時候的網路文學也純屬娛樂,很少人想到以此賺錢,網上寫文的人,更多是出於賣弄,或者無聊。
於 是以bbs為載體自娛自樂,所以網文也具有非常濃厚的地域特色。上海一帶的bbs中,流傳的多是略帶炫耀的意味的小資文字。雖然吃一頓肯德基就自認為白領 這種炫耀方式並不高明。而北京的bbs中,政治諷刺、生活反思則成為主流,中間夾雜著一些詩歌,對聯,以及可以讓別人以為自己牛B,或自我以為牛B的東 西。
至於海峽另外一側的bbs,則以色情、暴力的短篇為主。難以入大雅之堂,卻受眾極其廣泛。
這段混沌時期持續了很長時間,兩年,或者三年?筆者已經難以再陳述清楚。但突然有一天,混沌里出現了一些特別的東西。
2、光

———當四處一團漆黑的時候,即便是螢火蟲的尾焰,也足以照亮人的眼睛
最初讀到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我以為它是一本色情小說。匆匆地點開,然後匆匆地被裡邊的內容感動得一塌糊塗。
憑心而論,無論從故事的結構和文筆華麗程度,《第一次親密接觸》都不過是一個不甚高明的言情小說。對於七十年代出生的筆者以及筆者當時的網友來說,甚至 能從整個故事中看到日本言情偶像劇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的影子。但其他言情故事的載體和背景都是紙張,而痞子蔡的戀情和傳播卻都依靠於網路,於是,一大票上 網的人被簡簡單單的故事和簡簡單單的文筆給打動,並且期待著虛幻得網路世界中,自已也能擁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
於是,《第一次親密接觸》紅遍鍵盤與滑鼠,隨即,網戀像病毒一樣在bbs上蔓延。直到某年某月某一天,一個網名叫做小藍貓的女孩因為網戀失敗而自殺,期待著親密接觸人才慢慢回歸現實。
痞子蔡不可能想到,他信手揮就的一個短篇,成為當時的年青人網上追尋愛情的標桿。痞子蔡也不可能想到,十年之後,人們盤點網路文學,會將他的《第一次親 密接觸》作為起點。但痞子蔡自己也看到了,自從《第一次親密接觸》走紅之後,網路上寫文的人明顯多了起來,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親密接觸,國人強大的模 仿能力,使得親密接觸四個字,迅速成為了一個特定的愛情術語。
比《第一次親密接觸》稍晚,今何在的《悟空傳》闖入了人們的眼球。該書的整個腳本脫胎於香港電影《大話西遊》,但今何在以一種思辨的方式,給予了悟空、唐僧和紫霞三個人物完全不同的生命。
「我要讓這天遮不住我的眼........」今何在筆下的唐僧師徒,追尋的不是什麼西天真經,而是生命的意義,對未知的探索與愛的張揚
很快,《悟空傳》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八戒傳》,《唐僧傳》一些傾力模仿《悟空傳》,又模仿得非常不到位的作品橫空出世。運營商、出版商和捉刀者們賺了個盆滿缽圓。網路文學,從他誕生的最初那一刻起,便充滿了功利味道,雖然那個時候,它的前途還不可預知。
但對功利的追逐,往往是推進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最原始動力之一。《第一次親密接觸》和《悟空傳》的走紅,造就了痞子蔡與今何在兩位當紅作家,同時,也讓 大批在網路上游盪的人看到了成名賺錢的終南捷徑。一時間,各大網站的bbs幾乎同時火了起來,網上發表,積聚人氣,網下出版,賺取人民幣,幾乎成了網路文 學的固定發展模式。
當然,也許很大一部分網上發表作品者,是不帶任何功利心的。他們只希望自己的文字能找到知音來欣賞。為每增加的幾百次點擊和讀者的回應而激動。這樣的網路文字作者在當年佔有非常大的比例,也構成了網路文學得以持續發展下去的基石和土壤。
然而,光有基石和土壤是不夠的。網路文學想要發展壯大,需要雨露和陽光。在商品社會,最直接的雨露和陽光恐怕就是金錢。恰恰在金錢方面,各大網站能給予 網路文字作者的幾乎為零。一本在網上流傳、火爆的作品,只要不出版,作者就沒有任何收入。痞子蔡、今何在、慕容雪村這類站在當時金字塔頂端的人畢竟是少 數。大多數夢想著通過網路迅速成名,迅速積累財富的文字寫手,迅速地發現自己在做白日夢,然後迅速地掉頭遠去。
於是,網路文學在其誕生不久,就面臨了第一次危機。筆者套用神話中的說法,稱之為「暗」我們可以稱其為網路文學,宛如黑暗裡最早的光。
3、暗


———有光,便有暗。黑暗降臨的時候,那些閃爍的熱源,我們稱其為火種。
危機的起源,並不 單純是因為大批網文作者因為失望而放棄。互聯網泡沫的第一次破裂,還有國家突然加強了對BBS的管理力度,共同導致了這個短暫的冬天。2001年,幾乎是 在一夜之間,很多BBS將加強網路管理的通知掛在了首頁上。隨後,大量網頁運營商,包括一些提供盜版小說和正版書庫的運營商,因為風險投資的撤離而宣告破 產。非但網上看文者突然發現自己找不到地方看盜版及原創小說了,一些仍然有興趣在網上舞文弄墨者,也沒有了發表文字的場所。
此時,以西陸為代表的,依舊堅持提供免費BBS空間的網站就顯出了其可貴之處。雖然西陸BBS的速度越來越慢,但依然阻擋不住文學愛好者們的腳步。大夥在西陸有限的空間里,將自己的作品默默傳遞上去,期待著別人的點評與欣賞
與 大陸網路文學的冬天不同,海峽對岸卻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春天。內地的BBS關閉了,台灣的BBS還可以上。使用代理伺服器繞路而行的簡單技術,難不住互聯網 的資深使用者們。而隨著大量內地讀者的登陸,人們突然間發現,原來台灣地區小說出版的門檻與大陸網路文學的發表幾乎一樣低,並且在賺錢的同時無需擔負任何 道德和法律責任。
筆者不知道台灣的小書攤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但那種6萬字左右一冊,按銷售數量支付版稅的制度,對很多文學愛好者來 說無疑是一種誘惑。於是,海量的網路文學作者將頭轉向了台灣,幾乎每人都以出版一本繁體小說為榮。盡管大多數繁體小說,需要作者放棄一些原則,曲意逢迎特 定讀者群的特殊口味。
交流往往是雙向的。大陸作者結隊湧向台灣時,也將一些台灣地區的作品更快地傳遞到大陸。金庸、古龍、梁羽生,那都是過時人物!!如今香港流行的而是黃易!並且,黃易也很快讓了位,海峽對岸暢銷的是羅森!而羅森最擅長的,是色情、暴力與**這些在大陸被視為禁忌的話題
筆者認為,無論來自大陸的作者如何曲意逢迎台灣地區讀者的愛好,有人甚至為了提高書的銷量,故意將自己的書添加進大量色情內容。都不能被視為過錯。畢竟,在互聯網的冬天,台灣地區的繁體出版市場讓網路文字寫作者看到了一絲朦朧的光亮。
而這其中,有幾個接受光亮,並將其無限放大的人。註定要成為網路文學第二次興起的先驅。
2003年,一個在台灣發表了《魔法騎士英雄傳說》的大陸年青人,在西陸BBS上糾集同好,准備成立一家文學網站。他的網路名字叫寶劍鋒,他們所開辦的那家網站,名為起點,當然比它早的也有好幾家,這個時候我把它稱之為「芽」
4、芽
一場雨後,有無數新芽冒出地面。最終長成大樹的,卻只有少量幾棵。
寶劍鋒和他的同伴,並不是 第一個開創文學網站者。在起點中文網成立的先後,與其相似的文學網站已經誕生了很多。比如龍的天空、幻劍書盟、明楊讀書。其中明楊讀書還在大陸第一個開啟 了收費閱讀的模式。但最終堅持下來,並成長為大型網路文學公司的,只有起點與幻劍,其他都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過早地夭折。
提起目前的網路文學網站的收費模式,就不得不提起明楊,也不得不提起兩個人,蘇明璞和中華楊。前者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膽量,後者則點燃了網路文學向讀者收費的火種
2002 年底到2003初,一本名叫《中華再起》的網路小說突然紅遍大江南北。從傳統文學的角度上講,這篇小說甚至不能被叫做小說,只能算是一個長篇幻想流水賬。 但這本書的特殊性,卻讓中華楊的名字與架空歷史小說這一網路文學的類別緊緊地聯繫到了一處。此後,人們提起架空歷史小說,就無法忽略中華楊,無法不提《中 華再起》
《中華再起》講述的是兩個軍隊長大的年青人,回到十九世紀,打敗列強,推翻滿清gover-ment,重塑中華民族的故事。 自從黃易的《尋秦記》後,現代人穿越回過去已經屢見不鮮。但像中華楊筆下這種,完全改變原來的歷史,卻是非常罕見。小說家的解釋是,空間中存在平行時空, 我們改變另一個時空中的歷史時,改變的僅僅是真實世界的一個分支,而不是眼眼前的世界。這種模式,讓對中國現實與歷史不滿的年青人們,迅速找到了一個發泄 不滿與反思的渠道,穿越到過去,像玩游戲一樣,從頭再來
由於《中華再起》的空前火爆,蘇明璞決定與中華楊聯手成立明楊讀書網,從第二卷開始,向讀者收費以維持網站運營和為中華楊的繼續寫作動力。於是,一個千字收費兩分的讀書網站,沒經過任何測試便開始了正式運營。並且很快為中華楊賺來了第一包香煙錢。
憑著中華楊的金字招牌,蘇明璞快速做出拓展計劃。他宣布,歡迎其他網路作者到明楊發書,所有從讀者頭上賺取的稿費,作者有權分成。於是,十幾名喜歡歷史的網路寫手同時先後登場,將明楊迅速推向一個高峰
明楊的誕生後,起點中文網,幻劍書盟,龍的天空書城奮起直追。也先後尋找到了自己的運營模式。其中,起點中文和幻劍,採取了與明楊同樣的千字兩分收費策 略。而龍的天空則以極低的價格,大量買下當時網路流傳較廣作品的出版權,轉手再將這批作品的出版權賣給書商而大發其財。
功利性,再次成為網路文學前進的原動力。與上一階段不同,這次,網路文學已經不再是作者個人孤軍奮戰,而是以公司的模式開始了商業運營
對於開創者們來說,當時的商業環境極其惡劣。明楊依賴手機充值換取閱讀幣收費,而電信運營商們,卻要從中抽取百分之四十甚至五十的利潤。再扣除網站運營成 本,明楊可以支付給網路作者的,便只剩下了收上來費用的三分之一。而網路盜版的習慣,則讓明楊的作者們連這三分之一的稿酬都拿不到,每當中華楊將新的一段 稿子發上網,兩分鍾之內,其他網站已經出現了免費版本。提供盜版的人認為,他們是在幫中華楊推廣作品。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於不知不覺中已經扼殺了一個提 供文學作品的網站
很快,明楊讀書網便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而堅持不下去了。明楊的作者也開始向其他文學網站流動。同樣以收費閱讀方式運作的起點 和幻劍則紛紛做出戰略調整。起點的當紅作者流浪的蛤蟆,因為作品被盜版,不惜推翻原作重寫結尾。幻劍則迅速開拓新的盈利渠道,將手中質量上乘的作品,大量 推向台灣地區,爭取從實體出版中找到收支平衡點。
現在我們回顧2003年,會發現,如今網路文學的所有分類,在2003年已經全部出現,健全。後來者無論如何變化,都再難脫離其窠臼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當時的經典作品:
玄幻奇幻類:藍晶的《魔法學徒》,說不得的《傭兵天下》,李思遠的《憶往昔莽荒歲月》.......
武俠仙俠類:鳳歌的《昆侖》,孫曉的《英雄志》,老豬的《紫川》.......
都市言情類:周行文的《重生傳說》、血紅的《我就是流氓》.........
歷史軍事類:流浪的軍刀《終生制職業》、酒徒的《明》、中華楊的《中華再起》.......
游戲競技類:大秦柄柄的《校園籃球風雲》、林海聽濤的《我踢球你介意嗎》.........
科幻靈異類:可蕊的《可蕊的妖怪窩》、勿用的《血夜鳳凰》

每一大類最後都有一堆省略號。比上述作品質量好,讀者群廣的作品無疑還有許多,如果一一列舉出來,恐怕能列出一個長達百本以上的書單。但本文只是想回顧網路文學發展的道路,不想做圖書評論,所以,只好選取當時出現時間比較早,筆者相對熟悉的作品。
與起點、幻劍等讀書網站的運營模式不同。天涯bbs將最初的那種網上發表炒作成名,網下出版賺錢的模式堅持了下來。從而成為另一道亮麗的風景。雖然這道風景中,經常出現為了炒作而炒作的現象
無論如何,當年的開創者和實踐者都值得後來人致敬。讓我們同時回顧那些早期為網路文學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盡管他們當中很多人已經離開了這個行業。
殺情,起點最早的編輯之一。幾乎給所有網路上寫書的人,或者有作品在網路上流傳的人發過邀請函。請對方去起點中文網駐站。據說,其中一封信發到了黃易的桌面上。
寶劍鋒,筆者第二次提起他,不是因為他與同伴創造了起點。而是因為他當時即便自己腰包癟癟,也從不拖欠任何起點作者的稿費。起點之所以能夠壯大起來,與最初的商業信譽密不可分。
天照:幻劍的主創人之一,他的離世,讓幻劍從此黯然失色。
藏劍江南:起點的最初框架設計者。雖然用的技術非常簡單,卻保證了早期的起點很少死機,從而以穩定性,領先諸多競爭對手一小步。
可以說,正是這些先驅者們的努力,才有了後來十萬寫手,百萬讀者的輝煌局面。是他們,共同開創了網路文學的黃金時代
5黃金時代
————商品社會,沒有人能在金錢的面前高尚得起來。
2003底到2004年 初,由於流浪的蛤蟆等早期開拓者的努力的堅持,由於煙雨江南、酒徒、骷髏精靈、鋒銳等人的加盟,起點的讀者群穩步增加。單章訂閱五百、一千、兩千的記錄不 斷被刷新。與後來的動輒單章訂閱破萬相比,這個數字顯得非常微不足道。但鑒於當時起點不到三萬的vip讀者群,讀者對正版閱讀的支持度已經令人咋舌
付費閱讀的運營模式很快迸發出勃勃生機。雖然有手打團的盜版威脅,起點、幻劍等讀書網站還是不斷壯大,飛速擴張著自己在互聯網產業中的地盤。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資本大鱷看中了網路文學市場,它的名字叫盛大。
關於盛大收購起點,坊間里流傳著很多版本。其中一個最著名的陰謀論是,盛大本來准備收購當時比起點看起來強壯得多的幻劍。接過幻劍突然遭到黑客攻擊,不得不停業數天。當幻劍恢復正常時,起點已經名列盛大旗下。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盛大看中了某個網站,而那個網站卻因為轉載黃色內容,被舉報。遭到有關部門的停業處罰,導致了起點得到盛大的投資
無論哪種說法,盛大與起點的合作,都透著商戰味道。事實上,作為當年的旁觀者之一,在這次收購中也的確看到硝煙。
筆者當時看到的情況是,盛大決定進軍網路文學,先投資架構了一個「pt文學網」。並對加盟者許下重金。可惜,pt文學網的支持者卻非常聊聊。為了自身發 展,盛大使出的必殺絕技,向起點的大批當紅作者搖橄欖枝,高薪挖角。但是,由於盛大在運行游戲時的某些另類方法,作者們對盛大的承諾也非常懷疑,所以多數 人選擇了拒絕。
就在這個時候,盛大收購了起點。無論起點的創始人們是迫於盛大的資金威脅不得不加盟,還是擊敗了幻劍獲得盛大的投資,它都已經不再是最初那個相對單純的起點。
作者們震驚之餘,沒有人責怪起點的締造者們。畢竟,在商品經濟時代,沒人能在錢上高尚得起來
得到盛大注資的起點迅速做出大的戰略部署,以高出作者當時訂閱收入近一倍價格,買斷那些網路作品的全部版權。當與作者們簽署協議後,立刻在首頁大力推廣該作品,力爭維持收支平衡。
同時,起點的編輯們拿著大把的鈔票,到競爭對手那裡挖牆角。直接導致競爭對手作者資源的枯竭。
當大量有分量作者紛紛加盟後,2004年底,起點召開第一次年會。出席的人中,有今何在、飛凌、血紅、韋小寶、流浪的蛤蟆等那一年實力在網路寫手中名列前茅的作者。在會上,起點以百萬年薪簽約血紅的方式,告訴業界網路文學有金子可挖。從而正式宣告了黃金時代的開始
但是,當時業內公認的第一文學網站,卻不是起點而是幻劍。
無論加盟盛大的機會錯過,還是起點的挖角,都沒有真正打敗幻劍。無論當時的優秀作品數量還是讀者忠誠度,它都不遜於起點。但是,金錢的作用不止在其誘惑 力上,還體現於他的破壞性。天照去後,幻劍的新任運營者以一種狂野的姿態,在眾目睽睽之下開始了自殺,或者說,自殺其實早就開始了,只是大夥沒有注意到罷 了。
在群雄並立時刻,幻劍的作者團隊,本來絲毫不弱於起點。他們擁有血紅、唐家三少這樣的人氣作者。也擁有阿越、胭脂魚這樣的中流砥柱。還擁有創作了網路文學里程碑式作品的《誅仙》。
但是,某年某月某日,幻劍編輯開會,認為本站人氣最高作者血紅的作品內充滿暴力內容,決定將其撤離首頁。導致血紅的憤然出走。
某年某月某日,幻劍編輯以不到出版收入三分之一的價格,買斷了唐家三少的作品。但運營主管認為投入過高,勒令編輯取消了合同。導致唐家三少離開。
某年某月某日,幻劍因為不到兩千元的三角債務,拒絕支付《曲線救國》作者無語中的稿酬,導致曲線救國中途終止。在起點另外開了續集。
2006年某月某日,幻劍的幾個作者碰頭,提起自己至今被拖欠的區區數百元稿費,滿臉郁悶,後來很多事大家都知道了.......最後他們都去了起點。
當 幻劍日漸衰微,龍的天空退出競爭後,起點一家獨大的局面便開始形成。這是黃金色的時代,投入了大把資金的盛大是要賺錢的。而錢從哪裡賺,有人做了份調查報 告,居然發現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上文學的閱讀者成分已經與2001年初截然不同。2001年上網讀小說的人,以白領,事業單位閑人、在校大學生為主。而 到了2004年,網路閱讀小說的主流大軍卻成了網路游戲愛好痴迷者、初高中生和一些社會邊緣人群。白領讀者群依然存在,但人數規模上已經不能再被稱為主流。
於是,如何賺取主流讀者的錢,成為各大文學網站運營者最關心的話題。黃金時代的最後一抹余暉消失,白銀時代開始
6、白銀時代
————資深讀者將剛剛開始網路閱讀的人稱為小白。而小白,卻恰恰是最肯為喜歡的作品而花錢的。他們為很多質量不高,毫無特點的網路小說大把大把的貢獻銀子。所以,那個時代可以被成為網路文學的白銀時代。小白的白,銀子的銀。
有心的運營者發現,在2004年,網路小說的閱讀人群與網路游戲的追捧人群,居然有了將近60%的重合度。為了賺錢,網站也不得不調整思路,給更新速度快,語言簡單的作品創造更多的曝光機會。
2004年,撒冷的《yy之王》連續數周被起點重點推薦,訂閱成績一漲再漲。而yy兩字,恰恰是意淫的縮寫。從名字上看,讀者就會知道此書是讀起來快感 十足,但不追求內涵和高度的作品。大多數讀者要的就是這種輕松愉快的感覺,yy之王,無論更新速度和內容,都讓他們如醉如痴
而與撒冷同一 時代的網路寫手們卻發現,原來起點的首頁封面推薦居然對他們的訂閱量提高有如此大的幫助。於是,眾寫手各展神通,紛紛要求首頁推薦。為了平息作者們的抱 怨,也為了刺激作者加快更新速度。起點想了一個非常高明的辦法,建立vip讀者投票機制,每位vip讀者每月擁有一票,投給自己最欣賞的作品。而名列前五 作品的作者不但能在當月拿到額外的獎金,還可以獲得下月的首頁封面推薦一次。
制度執行的第一個月,煙雨江南的《褻瀆》,流浪的軍刀的《終生制職業》,鋒銳的《復活戰斗在第三帝國》,血紅的《升龍道》,酒徒的《明》,入選前五。(年代久遠,記憶可能不準,請大夥指正
制度執行的第二個月,前五名的作品與第一個月差別甚微。
制度執行的第三個月,由開玩笑和起點編輯314二人合寫的重生類小說,以每天三更的驚人速度推出,快速爬上vip推薦排行榜。
之後,所有讀者都發現,原來兩天更新一次,或者一周更新兩次的寫法不成了。讀者都是急性子,需要速度。於是,一天更新一次,成為網路寫手的最基本速度要求。
開玩笑和314二人的作品開啟了兩個先河。第一,速度流。第二,編輯兼職寫書。看到作者們稿費越賺越多,看到314通過與作者合作寫書賺取了大筆稿費。 起點的很多編輯都坐不住了,紛紛兼職干起了寫手。但是,當教練的人未必會踢球。編輯能發掘出好作品,卻未必能寫出令讀者滿意的文字。當發現自己的訂閱與預 期相差甚遠之時,起點的某些編輯開始充分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無論寫得好壞如何,多來幾次首頁封推,肯定能拉來一批小白讀者。即便有大量小白發覺上當,起 點是發展的,小白是源源不斷的。騙一個算一個
筆者不知道現在的起點有沒有把編輯群起寫書的那段時間,看做戰略失誤。在幾個月之後,編輯們終於停止了這種自己踢球,自己當裁判的無聊行為。但是,作者們的更新速度卻再也降不下來。日更一萬,天天不斷,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新寫手的必然崛起模式。
提起速度流的代表,無疑要提雲天空和唐家三少。前者一年至少400萬字的寫作量,讓人望塵莫及。而後者,憑著簡單直白的文字作品,暢通海峽兩岸。起點在得到唐家三少加盟後甚至做出評價,唐家三少的商業價值,至少值四億。唐四億之名,也一時成為網路美談
速度流同時風行的,就是種馬小白文。所謂種馬,便是男豬腳憑著超常的泡女人手段,從天堂里的天使到地獄里的魔鬼,一概通吃。被吃之後,女人們還對男豬腳死心塌地,不離不棄。甚至樂於為他做出一切犧牲。 非但是起點,其他文學網站也開始了瘋狂的更新,瘋狂地打擦邊球。
沒有競爭者,前方是一片荒野,起點怎麼走,都是正確的路。它越來越像一匹脫韁野馬,越來 越遠離文學傳統。越過青銅時代,一頭扎向了冰冷的黑鐵時代 。

㈧ 概括網路文學的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網路文學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作協2018年5月17日在杭州網路文學周上首次發布的《中國網路文學藍皮書(2017)》披露: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路文學用戶3.78億,其中手機網路文學用戶3.44億。國內45家重點文學網站的原創作品總量達1 646.7萬種。中國網路文學創作隊伍非簽約作者達1 300萬人,簽約作者約68萬人,總計約1 400萬人。
從1994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始,二十餘年來,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數量、傳播平台、閱讀群體,還是產業化延伸,其數量與規模,都出現了深刻的變化和飛速的增長。在世界范圍內,從文學發展史和出版史的角度來看,網路文學無疑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現狀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特點
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的創作、作品的發布,還是讀者的閱讀,均是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上完成的。與傳統的文學創作與出版比較,網路文學的創作與出版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創作主體相對自由,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表現手法的運用,作者都是在沒有任何範式約束的氛圍中進行文學創作;二是沒有層層的審查與曠日持久的等待,作者只要輕輕地敲擊一下鍵盤,作品就會立即發表;三是網路文學巨大的作品數量,使讀者可以從容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還可以與作者互動,交流自己閱讀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作者的創作;四是作品的價值由讀者的付費閱讀與打賞體現。
隨著網路文學的發展和管理機構的要求,互聯網平台和網站開始藉助軟體對作品進行必要的審查。但由於網路文學作品數量巨大,審查只能是對關鍵詞加以審核,對作品的藝術價值、思想傾向、語言文字的表達水平,只能交由讀者來評判。讀者的點贊和打賞,購買與否,是檢驗網路文學能否生存的唯一標准,也是作者能否為讀者接受的試金石。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作者群體
基於艾瑞咨詢的監測統計,2017年,網路文學作者數量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30.2%。以閱文集團為例,到2017年12月31日,其平台上作者已達690萬人,掌閱原創作者達到1.5萬名。在網路文學作者中,20世紀90年代及以後出生的居多,40歲以上的只佔作者總數的4.9%,網路文學作者的平均年齡是27歲,大多生活在二三線城市。作者中有如安妮寶貝、李尋歡、當年明月、寧財神這樣的專業作家,但大多是業余寫手,很多是在校大學生。這些寫手,往往系非文學專業畢業,理工科學歷居多。如網路知名作家血紅是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驍騎校是電力工程師。為了方便管理和付酬,網路平台一般將作者分為五個星級,一星級為小白作者,二至四星級為普通作者,五星級為大神作者。按閱文集團自己制定的評級標准,大神作者占作者總數的17.8%。大神作者是平台和讀者關注的對象,也是平台創造經濟效益的主要保證。一批大神作者已經成為品牌,如20世紀90年代的五駕馬車——痞子蔡、安妮寶貝、李尋歡、寧財神、邢育森,目前活躍的作者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江南、酒徒、蔣勝男等。
網路文學的作者,往往通過舉辦寫作大賽和文學年會來發掘。對於有潛力的作者,進行作品定製,由專人輔導,或者與傳統的教學研究機構合作,請專家授課,提高作者的寫作能力。2013年,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中文在線聯合其他網路平台,在京成立網路文學大學,聘請諾貝爾獲獎者莫言擔任首任校長。網路文學作者只要提供2萬字以上的作品,即可成為網路文學大學的學生。閱文集團於2017年6月發布內容全生態戰略,並成立內容產業基金,從優質內容出版、內容方商業扶持、內容品牌傳播和優秀青年作家創作扶持四個方面支持作者進行創作。阿里文學也與其影視業務共同宣布將為內容生產者提供包括平台、IP、宣傳等資源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與此同時,網路文學作者受到各級主管部門的重視,除中國作家協會成立網路文學委員會外,各地作協相繼成立了網路文學專業委員會,部分作者加入了作家協會組織。這標志著整個社會對網路文學身份的認同,網路文學的價值為主流文化所逐步接受。
(三)網路文學的主要發表平台
中國的網路文學發表平台,曾經有上千家之多,後來盛大集團與騰訊閱文集團、中文在線通過資本運作,將一些優秀的網站集中到幾家主要的平台運營。從2017年網路文學平台日更新作品數量看,閱文集團及旗下起點中文、雲起書院、創世中文網、起點女生網、晉江文學網、瀟湘書院位列網路平台前10名,其中起點中文網日更新作品數量過萬,排名第一。縱橫中文網、塔讀文學、紅薯小說網、17K小說網,位列第二梯隊。從絕對數量來看,閱文集團以72%的作品數量佔比、88%的作者數量佔比位列第一。截至2017年6月,閱文集團擁有640萬位作者和960萬部文學作品,中文在線、掌閱及網路文學位列二、三、四名,中文在線、掌閱及阿里文學分別擁有300萬、50萬、40萬部作品。移動終端目前由掌閱、QQ閱讀領先。速途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網路文學市場規模已增長至130億元,2017年,國內市場份額名列前位的多家網路文學網站中作品的總數約為1 647萬,預計2019年,作品規模將超過2 000萬。
(四)網路文學的作品類型
中國的網路文學一改過去傳統文學作品中體裁劃分的方法,加上網路技術的發展,很多作品有意將不同體裁融合在一起,並運用了多媒體的表達手法,形成獨有的網路體。但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大多數網站將作品劃分為玄幻、奇幻、都市、歷史、軍事、競技、美文、同人等類型。在虛構類作品中,又分為穿越、架空。為了方便讀者查找,以言情小說為例,網站往往將作品貼上不同的標簽:一見鍾情、青梅竹馬、歡喜冤家、辦公室戀情、前世今生、靈異爆笑、情有獨鍾、日久生情、後知後覺等。讀者從這些標簽中,能夠迅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
網路文學作者的素材,一是取材於現實生活;二是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和營養,如從中國歷史、神話、古典小說中尋找人物和情節線索;三是從游戲中尋找題材;四是根據科學的有限假設而虛構的幻想事件。
(五)網路文學的閱讀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統計報告》),如前所述,截至2017年12月,網路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78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4 455萬,占網民總體的48.9%。手機網路文學用戶規模為3.44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3 975萬,占手機網民的45.6%。另據《2016—2017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文學網站日更新總字數達2億漢字,文學網頁日瀏覽量達到15億次。與此同時,網路文學在數字閱讀中的主流地位日益提高,《2016年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相對於2015年,2016年數字閱讀內容總量增長率達到88.2%,其中原創佔比從69%上升到79.7%。
(六)網路文學的產業化延伸
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網路文學的很多作品除以紙介質圖書形式出版外,還改編為游戲、動漫、電影、電視劇、有聲讀物及周邊產品,全版權、全產業鏈的經營模式逐步形成。從最早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到《明朝那些事兒》《誅仙》,從《杜拉拉升職記》到《歡樂頌》,這些圖書不僅在網路上受到熱捧,出版為紙介質圖書後,也連續佔領國內的圖書暢銷榜。如《杜拉拉升職記》從一個不到2 000字的博客,延伸到系列圖書、電影、電視、話劇、音樂劇、周邊產品,形成一個10億元的大產業。
(七)網路文學的盈利模式
中國的網路文學,最初是免費閱讀,從2002年開始,起點中文網試行收費閱讀,這種模式很快被其他網站效仿。多年的探索發展,中國網路文學產業運營模式逐漸成熟。一條由網路寫手、文學網站、內容經紀人、出版商、影視投資商、游戲廠商、動漫公司,以及電信運營商、客戶端產品製造商、廣告代理商等組成的完整而復雜的產業鏈已經形成,並逐步形成了以作品版權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其盈利來源主要包括VIP付費閱讀收入、網路廣告收入、無線閱讀運營收入,以及線下出版、影視改編、動漫遊戲改編等版權延伸收入。其中,VIP付費閱讀和無線閱讀運營是最重要的兩大營收來源。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成為網路文學閱讀最重要的載體。
同時,如前所述,高點擊率的網路文學改編成實體圖書後,也會獲得一筆不菲的版稅收入。據《華西都市報》2018年4月11日刊登的《霸榜中國網路作家富豪榜》,2017年,網路文學作家唐家三少年收入1.3億元,天蠶土豆年收入1.05億元。據此推算,網路平台的收入也不菲。《統計報告》顯示:網路文學業務營收也進入全面盈利期。公開資料顯示,閱文、掌閱、縱橫等網路文學企業在2017年均已實現盈利。除此之外,2017年下半年,國內兩大網路文學平台閱文集團和掌閱科技相繼上市,從資本市場融到了所需的資金。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貢獻
首先,網路文學在探索中發展,產生了一批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優秀作品。從中國文學史的發展角度來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網路文學通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帶著信息化時代的技術特徵,佔領了中國的文化版圖。盡管網路文學的大多數作品因為寫作的倉促,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藝術缺陷,但正由於其規模龐大,沙裡淘金,其中還是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2008年,在中國作家協會指導下,《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社和中文在線曾舉辦過一次網路文學十年盤點,評出了十大優秀作品:《此間的少年》《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新宋》《竊明》《韋帥望的江湖》《塵緣》《家園》《紫川》《無家》《臉譜》。同時,還有一批受到讀者好評的作品,如《誅仙》《明朝那些事兒》《星辰變》《夢回大清》《斗羅大陸》等。這些作品因其在網上的點擊率很高,成為各家出版社關注和追逐的出版資源。據統計,網路文學每年向實體出版輸送的文藝類新書和暢銷書占其總數的1/2以上。2017年,在網路上先發表又以紙介質的形式出版了網路小說6 492部。同時,網路文學業已成為各大文化公司掘金的一塊寶地,許多網路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後贏得了很高收視率,如《小兒難養》《後宮甄嬛傳》《裸婚時代》《步步驚心》《失戀33天》《山楂樹之戀》等。同時,網路文學逐漸被主流文學接納。2009年,網路作家阿耐所著的《大江東去》成為第一部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網路小說;《上海文學》雜志的編輯金宇澄發表在上海「弄堂」論壇上的網路文學《繁花》經反復修改後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其次,網路文學的IP開發推動了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國的網路文學,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日本的動漫,成為風靡世界的文化現象。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IP經營不僅成為網路文學自身的重要收入來源,也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甚至一個產業的繁榮。2017年,由網路文學經過加工而出版的紙介質圖書達到6 492部,改編電影電視連續劇2 427部,游戲605部,動漫712部。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占據了影視劇市場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聽書作為網路文學的衍生業務得到迅速發展。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7年4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閱讀白皮書》數據,2016年國內近7成數字閱讀用戶用過聽書功能,聽書用戶超過1億,願意付費的用戶比例達到65.3%。在這一趨勢下,蜻蜓FM、懶人聽書等垂直應用均在2017年獲得過億元人民幣融資;而微信讀書也於2017年7月發布新版本,宣布全面上線音頻內容。天涯社區、鐵血科技、天下書盟、博易創等數量眾多的網路文學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同時,網路文學的IP運作模式從一次性售賣向深度開發全方位合作發展。網路文學與網路游戲、網路動漫、網路影視、網路音樂等多元文化相互滲透,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微微一笑很傾城》電視劇與移動游戲《倩女幽魂》實現雙向劇情滲入,影視與游戲深入融合。游戲工作委員會數據顯示,2016年影游聯動開發的移動游戲實際收入達89.2億元。
最後,網路文學逐步由國內走向國外,網路平台不僅獲得了經濟效益,而且彰顯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互聯網時代,網路文學在中國產生的影響,很快也在世界各國贏得了反響。富有中國元素的武俠、玄幻、科幻、言情等網路作品,以其曲折離奇的情節、引人入勝的敘述,吸引了海外的讀者。據統計,盛大文學網站曾有超過3 600萬注冊網民,其中有30%的網民來自國外,網民分布在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起點中文網3 100萬注冊網民中,同樣有30%來自海外,分布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晉江原創網日均瀏覽量超過4 000萬,擁有注冊網民320萬,全世界共有211個國家和地區的網民訪問過晉江原創網,海外流量佔全站流量的30%以上。
中國網路文學出海,與網文海外門戶及網文翻譯網站的建立是分不開的。目前,在網文翻譯網站中,Wuxiaworld(武俠世界)是海外本土第一批成立的中國網文翻譯網站,2014年12月成立至今,已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用戶,並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Wuxiaworld在全球網站排名為1 005,擁有來自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Gravity Tales是一個本土作者的翻譯+原創平台,不僅與閱文集團合作,對中國網文進行翻譯,而且擁有原創版塊,孵化了一批平台自身的網路小說作者。
與此同時,中國的網路文學也被海外的出版商所青睞。《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藏地密碼》《誅仙》《杜拉拉升職記》等一大批圖書的版權被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所購買。從輸出國家來看,從最初的東南亞,到日韓等國,再到後來的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土耳其等歐美國家,足跡已遍布二十多個國家,被翻譯為英語、韓語、泰語、日語等十幾種語言文字。
另外,網路文學網站主動走向海外,重視海外布局。如中文在線在歐洲和美國設立分公司,向海外讀者推廣網路文學。2017年5月,起點中文網的國際版——起點國際正式上線。目前,起點國際已上線九十多部作品,語種以英文為主,首波主打品類以仙俠、玄幻、科幻、都市等題材為主,除PC端以外,Android及ios版本APP也已同步上線。
三、中國網路文學尚需努力的地方
(一)網路文學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
第一,不少作品思想內容膚淺,創作態度主觀隨意。網路文學的作者為了取悅讀者,營造一種狂歡的氛圍,往往有意反傳統、打破規范,惡搞歷史和文化,生造語言文字。同時,跟風、抄襲、注水現象十分嚴重。第二,暴力色情隱現其中。無論是標題還是作品的內容,往往有一些露骨的色情、暴力、兇殺情節,有些還宣揚一夜情、換妻、虐戀等不健康的觀念。第三,思想傾向不夠健康。盡管近年來因為監管加強,色情描寫的作品有所減少,但作品宣揚的權力、金錢、物質崇拜仍然充斥網路文學。不少穿越小說,都是描寫草根穿越到另一個世界,不是當「王爺」,就是娶得三妻四妾,或者獲得巨額財富。第四,語言文字粗疏。在網路文學世界裡,20萬字是短篇,中篇在20萬到60萬字,比較走紅的網路小說,都以千萬字計。在網上連載的作品,作者一天要「碼」1萬字左右。在這種以迎合讀者,等待點擊的狀態下創作的作品,缺少生活的積淀,缺少藝術的構思,缺少修改打磨,其粗疏可想而知。阿耐網路長篇小說《大江東去》雖然最後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但長江文藝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在稿件修改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在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時,責任編輯雇請了幾位武漢大學研究生為其整理,做了大量的刪削工作方達到出版水平。第五,模仿抄襲嚴重。網路文學由於是類型化寫作,很多情節的設置已經形成了模式,因此,作品的抄襲現象比較嚴重。還有一些作者使用網路軟體寫作,盡管不能指證其作品抄襲某部作品,但這種機器寫作的方式缺少感情投入,很難突破原有模式。
(二)網路文學需要多方扶持
與傳統文學創作相比,網路文學的進入門檻很低,很多作者缺少文學修養和寫作技巧,作品一味地迎合讀者,追求點擊率,結果「鴻篇巨制」很多,但缺少文學性和思想深度。中國的網路文學如果要實現經典化,在中國文學史和出版史上留下一批精品,必須在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提高作者自身的文學修養和文學史意識。目前有些網站組織重要的「大神」級作者與傳統作者結對子,或者組織專家講學,將他們送到魯迅文學院之類的機構學習,意在提高作者的寫作水平。但短期的學習並不能迅速提高寫作能力,網路作者自己要有意識地閱讀文學經典,放慢寫作速度,有意識地打造能夠傳之後世的文學精品。第二,展開必要的網路文學批評。現在對網路文學的評價,主要從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方向來做宏觀的判斷,印象式批評多,對具體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缺少學理性的分析,有關部門要組織批評家,放下身段,客觀地分析當前網路文學的趨勢,展開對作家作品的有理論有深度的批評。第三,引導網路文學進入主流社會。目前各級作家協會都十分重視網路文學作者的創作,很多作者從網路文學的世界走入了文學主流群體,如安妮寶貝、金宇澄、慕容雪村、張悅然、當年明月、李可等,他們的不少作品已經成為文學精品進入文學史的視野。但與龐大的網路文學作者隊伍相比,這些作者僅僅是「冰山之一角」,主流社會對網路文學要採取包容和引導的態度,在探索中提高網路文學的文學性與思想性,讓網路文學從草根進入殿堂,真正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標志性的文化現象。

㈨ 免費言情小說的發展

言情小說有著深厚的中國文學淵源。浪漫愛情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詩經》的十五國風,吟誦至今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美麗詩句營造出愛情的原始畫面,而後的《楚辭》將其浪漫主義的氛圍雜糅其中。這些文字不登大雅,多以風花雪月和市井生活為故事背景,是隨心之所欲的青年生活與夢想,因此浪漫言情小說帶著這個「風」的深刻烙印,它來自於民間,是凡夫大眾的思想、願望和對生活的憧憬。
小說體裁起源於古代的神話傳說和先秦兩漢的史傳文學,如《左傳》、《史記》,學者大多認為小說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志怪小說《搜神記》和志人小說《世說新語》為代表;直到唐代傳奇繼承六朝筆記小說的傳統,開始有完整的故事結構和人物關系,並開始反映社會現實,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如《李娃傳》、《霍小玉傳》等;以《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清平山堂話本》、《紅樓夢》四大名著等為代表的宋元話本、明清小說勾勒了小說清晰的發展脈絡。
言情小說作為小說的分支,形成獨立流派的發展較遲。以言情為主題小說為載體產生影響力的創作應是清末民初的新鴛鴦蝴蝶派,多以「相悅相戀,分拆不開,柳陰花下,像一對蝴蝶,一雙鴛鴦一樣」的才子佳人戀愛小說為主,以徐枕亞的《玉梨魂》、張恨水的《啼笑因緣》為其代表,第一次向社會大眾展現了言情一派的受歡迎程度,並被繼承進入下一個讀者群廣泛擴大的光芒時期。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言情小說以席捲之姿風靡了幾代讀者,其重要原因在於女性的地位的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和人數隨著民主和科學的進步有了很大的發展,涌現出了一大批的女性作者和女性讀者,因此真正意義上言情小說的形成和廣為人知也是在這一時期,這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言情小說。隨港台等亞洲四小龍的崛起,在西漫影響下言情小說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以八十年代瓊瑤、亦舒、岑凱倫、姬小苔等作家為代表,並在大陸和華人地區迅速竄紅,九十年代又以席絹、於晴為代表的眾多台灣作者帶來了言情小說的新高潮。花雨在這一黃金時期精選引進言情出版,擴展了市場的同時開始大力培育大陸原創。
可以說,言情小說的發展進程反映了女性自主獨立、展現自我的過程。現在,國內的讀者不再滿足於台式的夢境幻想,期望著更能符合國內情況和需求的原創言情小說的出現,在台灣影響的基礎上,國內原創言情的崛起,藉助網路平台的影響,風格取材更為多樣化,掀起青春文學的熱浪,給言情小說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態勢和契機。我們不難看到,在與網路時代和無線媒介提供的更人性的生活和消費方式下,言情將進入一個讀者想像空間更大的燦爛新時期。

㈩ 你覺得網路言情小說以後會怎麼發展

我覺得這類小說的發展還是比較有前途的,因為現在很多人都運用手機看書籍了,他們不會去店裡面買紙質的書籍,所以我覺得這類小說應該會越來越受歡迎。

熱點內容
一對一玄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424
主角修煉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2 08:09:01 瀏覽:228
找一本校園小說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發布:2025-02-02 08:07:28 瀏覽:867
腹黑會長是頭狼全文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02 07:50:10 瀏覽:351
有沒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7:17:05 瀏覽:540
俞靜雅葉北城小說的名字 發布:2025-02-02 07:08:23 瀏覽:854
科幻小說起什麼名字大全 發布:2025-02-02 06:43:40 瀏覽:48
2017完結網游類小說排行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586
鳳棲梧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2 05:54:54 瀏覽:549
校園男主混混成長小說 發布:2025-02-02 04:55:53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