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園都市小說佚名著
『壹』 誰有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的《秘密花園》的主要內容!急用啊!
一、主要內容:性情古怪孤僻的小姑娘瑪麗在印度的一次霍亂中失去父母,後被送到她姑夫克拉文勛爵在蘇格蘭的庄園。庄園里有一座鎖住的秘密花園,瑪麗在一個花壇來里找到了被埋藏的花園門的鑰匙。她的姑媽是從花園的玫瑰樹上掉下來摔死的,為此克拉文吩咐永遠將花園門鎖上。瑪麗在房子里發現克拉文的兒子柯林,他因病魔纏身而不能行動,瑪麗不斷秘密地看望柯林。又和鄉村男孩狄肯一起開拓秘密花園。後來,柯林在瑪麗和狄肯的陪伴下開始坐輪椅去秘密花園遊玩。夏天到了。梅德洛克太太仍限定柯林只能呆在房間里。同時她將瑪麗鎖在別的房間里。後來,在瑪麗的禱告之下,克拉文回家了。他趕快去了秘密花園里,孩子正在捉迷藏。克拉文勛爵和兒子重逢,瑪麗也已成為他家庭的一員。
二、《秘密花園》
美國女作家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的《秘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是近萬年來暢銷不衰的經典兒童小說,它被一代代孩子不斷重復閱讀,是很多人童年時代記憶最深刻的一本書,並在中國有多個圖書版本。
三、作者簡介:
英語世界家喻戶曉的兒童文學作家,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一個五金工廠主的家庭。1853年父親去世,母親繼續經營,直到工廠倒閉。 1865年隨全家移民美國田納西州。1872年與伯內特博士(Dr. S.M.Burnett)結婚,育有二子。1905年,正式成為美國公民。
『貳』 秘密花園是名著么
秘密花園有好幾個
2010年韓國導演申宇哲執導電視劇 《秘密花園》講述的是一段往返於游戲和現實之間的愛情算不上名著
美國創作兒童小說 是名著 還改編成電影過就是美國1993年阿格涅絲卡·霍蘭執導的《秘密花園》。
日本2007年小松隆志執導電視劇 不算名著
新加坡版《秘密花園》也不算名著
2011年大陸電視劇 泰劇秘密花園也都不是
註:除了美國的那個電影 其他的和木有半毛錢的關系~
伯內特的小說 秘密花園是名著哦~
『叄』 秘密花園是不是名著
是
本書是上個世紀最著名的女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內特的代表作。她在紐約長島布置自己家的花園時得到了靈感。本書一經出版,很快就成為當時最受關注和最暢銷的兒童文學作品,整個20世紀,人們一直在再版這本書,全世界的大人和小孩都熱愛《秘密花園》。它曾經先後十幾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卡通片、話劇、舞台劇。1993年,《秘密花園》
《秘密花園》的詳細介紹
《秘密花園》在1911年發表時就成為暢銷書,後來同時在英國和美國出版,多次再版,版本數不勝數。1919年、1949年、1993年三度在美國被拍成電影,1994年製作成電視卡通片。這三部電影都是當時賣座的兒童電影。其中1993年的那一部,出自國際知名的波蘭——法國導演阿格涅希卡·霍蘭德(Agnieszka Holland)。(著名的《歐洲,歐洲》也是霍蘭德的作品。)《秘密花園》是霍蘭德的第一部英語電影,但是這本書對她卻毫不陌生,因為她小的時候曾經讀過很多次。(也許這有點像李安和他的《卧虎藏龍》,童年廢寢忘食的故事書在成年以後成為自己的藝術作品。焉知今日中文《秘密花園》的小讀者里會不會有明天中國兒童文學的作者、兒童電影的導演呢?)
20世紀初,《秘密花園》剛剛出版的時候就被改編成音樂劇和話劇。1991年再次被改編成音樂劇,大獲成功。編劇是曾經獲得普利策獎的作家瑪霞·諾曼(Marsha Norman)。本劇演出場次高達706場。美國電影的大獎是奧斯卡,戲劇則有托尼獎(Tony Award)。1991年的托尼獎中,《秘密花園》獲得了兩個重頭獎項。瑪霞·諾曼獲得最佳音樂劇編劇,而扮演主角瑪麗的戴西·伊根(Daisy Eagan)成為托尼獎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至今美國大大小小的劇團不斷改編這部小說,在各地上演。
『肆』 秘密花園第十一章讀後感135字
《秘密花園》讀後感
其實,秘密花園是我很久以前讀過的一本小說,看完這本小說後,感慨良多。其實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環境何不是一座秘密花園?只不過沒有當時官僚主義制度那麼嚴重罷了,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這個社會都充滿了貪婪,虛偽,野心,仇恨與謊言。在那個花園中,那些長相怪異的植物其實正是當時社會丑惡貪婪虛偽的人的射影。
反觀現在的生活,人們的貪婪導致了那麼多的貪官入網,而人們想擺脫現實,墜入自己的理想夢境導致了人們開始吸毒。追求精神上的滿足。。。。。。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在這樣一座夢境鑄造的「花園」中做著自己的夢,那個子虛烏有的夢,而這座「秘密花園」卻真實的反映了人們的慾望。這是一座浮華的都市,身為新新一代的我們,不應該被功名利祿所束縛,沉浸在自己的夢境中,我們應該在現實中追逐自己的夢想!
這本小說讓我想了很多,我們不能被功名利祿所束縛!更不能因為這些而放棄自己最初的夢!我們應該每天動力滿滿的、笑著面對撲面而來的困難,年輕人就應該有夢想,每天充滿能量去面對挑戰。就像張翰一樣,總是笑著給我們傳遞正能量!鼓勵我們每天開心的面對生活的點滴。這就是我從我的偶像那裡學到的。
『伍』 秘密花園這本書感人的情節
在寒假裡,我細細地品讀了一本被稱為「充滿糖果香」的名著——英國作家弗朗西斯·霍其森·伯內特寫的《秘密花園》。讀完以後,我好像真的聞到了糖果的香,而且在香氣里,夾雜著花的芬芳、草的清香,和蓬勃生命的濃香。
這本書講述的是小女孩瑪麗的故事。小女孩瑪麗是個倔強、冷漠、任性、自私的小女孩,很不討人喜愛。她的親人全都死於霍亂,只有她不願出門,自己在兒童房裡度過了好多天而沒有被霍亂攻擊,成為那座大房子里唯一的倖存者。她被送到了在約克郡的姑父克雷文先生家。剛來到克雷文先生家時,她還是個自理能力很差的孩子,但她漸漸地被她的女僕瑪莎吸引住了,還認識了瑪莎的媽媽,和瑪莎的弟弟迪肯結為了好友。她發現了克雷文先生鎖起來十年的秘密花園的鑰匙,她在花園里和一隻紅腹知更鳥做了朋友,也一次次偷偷地為花園除草、剪枝,把花園的秘密告訴了迪肯,告訴了瑪莎的媽媽,告訴了表哥柯林。瑪麗在瑪莎講的故事的熏陶下,在和迪肯的一次次游戲中,漸漸長成了一個結實健壯、開朗活潑的孩子。發現了蜷縮在走廊邊體弱多病、連父親都不願見到他的柯林表哥以後,瑪麗引導他,和迪肯一起改變他,教他站穩、行走,用「魔力」把柯林也變成了一個健壯開朗的男孩,讓度假回來的克雷文先生又驚又喜,因為他那個瘦弱的孩子,已經成長為一個英俊健康的少爺。
『陸』 《秘密花園》是名著嗎 作者是內伯特的那個
肯定是兒童文學名著
但是要說世界名著的話,還是有些牽強
因為咱們一般對名著的定義,都不是兒童文學……
不過我覺得你用來寫名著讀後感應該沒問題的
『柒』 《秘密花園》的賞析及解釋
小說
第一印象
從文學上來講,《秘密花園》或許並非最優秀的經典文學作品,但它卻是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甚至是令人驚懼的。在小說的開頭,一群詩人、科學家、探險家、醫生在客廳中閑談——那本是19世紀歐洲客廳里常見的一幕——我們知道,正是在這種沙龍茶座式的談話,曾孕育出了《安娜·卡列尼娜》這樣的名著,也曾是敲響人類喪鍾的《索多瑪的120天》所鍾愛的敘事背景。沙龍中,這群社會精英終日無所事事,漸漸對人類存在的合理性深表懷疑。他們論及謀殺是否為人類的天性,是否為愛情的密友,是否為政府存在的合法理由。故事的起因則是由於大家對女性在謀殺中所起的作用產生了嚴重分歧,其中,一個毀容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試圖說明:女性和我們所創造的文明一樣,不僅能孕育生命——她還是死亡的孕育者。 [1]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厭倦了放盪的愛情與娛樂的文化以後的法國人,在自己的家族生意受挫、父親一命嗚呼之後,他依靠自己在巴黎的同學和一幫政客混在一起。在看慣了野心、陰謀、姦情、爭名奪利之後,這個破落戶的子弟忽然意識到了父親生意失敗的真正原因。於是,在得到部長大人給權威人士的「推薦信」之後,他便來到了錫蘭、科倫坡等傳說中的東方凈土,試圖尋找一個不俗的世外桃源。
在來到19世紀中期的亞洲以後,首先出現在他眼前的則是一個穿行在東西方之間的神秘美女克萊拉——出生在中國廣州,出身於鴉片販子世家,深通地域文化的精華,最了解各國不同的感官享樂。在克萊拉的帶領下,他參觀了關押犯人的監獄,也見到了隱藏在監獄中心的秘密花園以及隱藏在精緻優雅的田園與鮮花叢中的最殘忍的刑具。
不同於西方那血淋淋的絞刑架與斷頭台,在這里,一切都充滿了藝術氣息——酷刑也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沒有一個民族比他們(中國)更懂得用精妙的技巧馴服和馴養自然……那躺在紅色沙礫上的屍體,它的顏色就像古老神像的色彩」。在這里,詩人只有向他們的主人獻上完美的詩篇,才能獲得爭搶食物的資格。
回想起來,整個宇宙就像是一座巨大而殘酷的秘密花園,充滿了野心、貪婪、仇恨、謊言,到處都是給人類帶來無窮痛苦的魔鬼般的花朵,散發著腐朽、墮落和死亡的氣息。在這個花園中,「那些長相怪異的植物,不是什麼病態靈魂的創造,也不是什麼瘋狂天才的作品,而是大自然的傑作——大自然也創造魔鬼,大自然也熱愛死亡!」作者以這些華麗的詞藻和與奇異的意象將我們帶到這片人間難尋的土地——那裡奇異植物的名字和各種神秘香料足以引誘我們進入包含無限可能的情愛境界,並藉由人類精神中被壓抑的陰暗面幻化為真。同時,這些奇異的意象與驚世駭俗的論斷還預示著:慾望可以製造人性中最黑暗的恐懼,可以真實地展現地獄以及地獄中的恐怖,專制、腐敗和不公正則是以丑為美、以墮落為快樂、以折磨為享受的根源。
在文中,作者以寓言的方式記錄了人類醉生夢死的生活,以及由此所導致的文明的毀滅。這個世紀末的世界,西方人津津樂道於偷盜、搶劫、屠殺、統治、戰爭、自由貿易,而東方則沉浸於鴉片、偽善、酷刑、墮落、死亡。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文明的背後都充滿了黑暗、污穢和醜陋——在這個陰謀與放盪同在,死亡與藝術結緣的年代,文明的終結並非來自於上帝的懲罰,而是來自於人類自身的劣根性。在小說的結尾處,當克萊拉歷經痛苦將魔鬼從自己的體內驅除後,誓言「永遠不再」時,她的僕人說出了真相:七天以後,一切將回到從前。
應該說,《秘密花園》中對19世紀中國的描述則正好與我們眼中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類似——死亡是同一回事——因為腐敗,生命才得以無止境的重生。
關於作者
奧克塔夫·米爾博,1848年出生在法國諾曼底的卡法多斯行政區,父親是一名醫生。他一生大半時間從事文學創作,曾發表數千篇具有影響力的短篇文章和小說,代表作有三部自傳體小說,以及後來的《女生日記》《秘密花園》《天空》。其中《秘密花園》是其定鼎之作,在19世紀西方文學界產生過巨大影響。
童話
《秘密花園》在1911年發表時就成為暢銷書,後來同時在英國和美國出版,多次再版,版本數不勝數。1919年、1949年、1993年三度在美國被拍成電影,1994年製作成電視卡通片。這三部電影都是當時賣座的兒童電影。其中1993年的那一部,出自國際知名的波蘭——法國導演阿格涅希卡·霍蘭德(Agnieszka Holland)。(著名的《歐洲,歐洲》也是霍蘭德的作品。)《秘密花園》是霍蘭德的第一部英語電影,但是這本書對她卻毫不陌生,因為她小的時候曾經讀過很多次
20世紀初,《秘密花園》剛剛出版的時候就被改編成音樂劇和話劇。1991年再次被改編成音樂劇,大獲成功。編劇是曾經獲得普利策獎的作家瑪霞·諾曼(Marsha Norman)。本劇演出場次高達706場。美國電影的大獎是奧斯卡,戲劇則有托尼獎(Tony Award)。1991年的托尼獎中,《秘密花園》獲得了兩個重頭獎項。瑪霞·諾曼獲得最佳音樂劇編劇,而扮演主角瑪麗的戴西·伊根(Daisy Eagan)成為托尼獎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至今美國大大小小的劇團不斷改編這部小說,在各地上演。
在英國,這本書同樣家喻戶曉,深得媒體青睞。在1975年和1987年兩度被拍成電影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播放。
除了電影,根據《秘密花園》製作的各種產品,從磁帶有聲書籍、幼兒圖書、簡寫本、縮寫本,到玩具書、文具、手工藝品,不計其數。出版至今90多年,歷史上有多少次再版已經無法計算,銷售冊數以千萬記。僅目前在美國市場上,全文的《秘密花園》至少就有30個版本,其中包括著名的藍登書屋(Random House)、企鵝出版集團(Penguin Group)、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其他出版商包括Dell Publishing?Grammercy?Scholastic Trade?Harpercollins Juvenile Books?Longmeadow Press,Courage Books?Puffin?Abdo&Daughters?Watermill Press,Econo-Clad Books,Dover Publications,NTC Publishing Group等等。如果追溯此前的版本,就更數不勝數了。
在英語兒童文學里,這部小說是公認的無年齡界限的精品,也是一部打通雅俗之間界限的文學作品,既入嚴肅文學的殿堂,也是流行市場的贏家。要證明這部小說的地位,只舉幾點,在英國它被收入牛津《世界經典叢書》(Oxford University Press?World』s Classic),這套叢書是權威的嚴肅文學經典,所選入的書均有學者寫序言、加註解。同樣,出版界巨頭企鵝出版社也把《秘密花園》收入《企鵝二十世紀經典叢書》(Penguin Twentieth-Century Classic )。BBC網站的《著名作家介紹》里,作者名列其中。而在美國,權威的《紐約書評》把它列入《紐約時報讀者目錄》(New York Book Reviews』Reader』s Catalog)。該目錄專門向讀者推薦各領域圖書中的經典與精品,涵蓋老書和新書。
《秘密花園》在美國經常被學校老師當做英語教材,因為它的語言平易而又極為傳神,同時思想豐富,情節精彩曲折,容易吸引小孩子。
一方面,幾乎任何一個西方的兒童文學經典書目,都會收入這部小說;另一方面,至今它仍然是眾多出版社的「常青搖錢樹」,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插圖、不同的裝幀,年年常新,就是因為不斷有讀者買。有許多讀者小時候讀《秘密花園》,長大之後仍然讀,又買給自己的孩子讀。隱然形成一個讀者群,所以其他作者也來續寫。當代兒童文學作家蘇珊·穆迪寫了《重返秘密花園》(Susan Moody?Return to the Secret Garden)。喬·威森菲爾德(Joe Wiesenfeld)寫的續集在2000年被不同的導演拍成兩部電影,一名為《重返秘密花園》(Return to the Secret Garden);另一名為《回到秘密花園》(Back to the Secret Garden)?足以證明,《秘密花園》在80多年之後仍然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去,看個究竟。
值得一提的是,在牛津版的《秘密花園》序言里,美國作家兼學者安麗森·盧瑞(Alison Lurie)指出,《秘密花園》非常明顯地包含了20世紀西方文學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幾個重要主題。一是對內心世界的關注;二是提倡回到自然;三是神秘主義。菲利斯·必克斯勒在他的著作《秘密花園:大自然的魔法》(Phyllis Bixler?The Secret Garden)(The Nature』s Magic)里證明,諾貝爾獎得主T. S.艾略特的《四重奏》(T. S. Eliot?Four Quartets)和D. H.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都明顯受到《秘密花園》的影響
『捌』 有關美國名著《秘密花園》
美國女作家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的《秘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是一百年來暢銷不衰的經典兒童小說,它被一代代孩子們不斷重復閱讀,是很多人童年時代記憶最深刻的一本書,並在中國有多個圖書版本。 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在霍亂一個失去父母的印度小女孩,搬到英國後,重新獲得幸福的故事。
內容簡介
一場霍亂使性情乖戾的瑪麗成了孤兒,她只得被送往遠在英國的約克郡的密素斯特庄園和姨父克萊文先生一起生活。
克萊文先生傷心妻子之死,變得陰郁古怪消沉遁世,他的庄園里有上百間被鎖閉的房子,有十年不許人人進入的秘密花園。瑪麗意外地在知更鳥的幫助下找到這個秘密花園的大門和鑰匙,並且,她還聽到了一個神秘的哭聲,吸引著她去探索庄園之謎。
瑪麗在迪肯的幫助下,使荒蕪的花園重現生機。不久,被認為離死不遠的庄園小主人科林也參加了進來。大自然的力量改變了一切,長年籠罩在陰霾之下的古老莊園及其主人也一同獲得了新生。
這是伯內特最暢銷的作品之一,曾先後十幾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動畫片、話劇、舞台劇。瑪莎·諾曼改編的音樂劇獲得1991年的托尼獎,扮演瑪麗的戴西·依根成了托尼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得主;1993年,《秘密花園》被波蘭電影大師霍蘭德再次改編為電影,並為他贏得巨大聲譽。
『玖』 名著秘密花園作者簡介
《秘密花園》的作者是美國女作家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
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女,英國世界家喻戶曉的兒童文學作家,1849年11月24日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一個五金工廠主的家庭。
1853年父親去世,母親繼續經營,直到工廠倒閉。 1865年隨全家移民美國田納西州。1872年與伯內特博士(Dr. S.M.Burnett)結婚,育有二子。1905年,正式成為美國公民。
代表作品有《小公主》、《小爵爺》、《秘密花園》等。
(9)秘密花園都市小說佚名著擴展閱讀:
作品介紹:
1、《小公主》
《小公主》是美國女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內特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05年。《小公主》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在其父親去世前後的生活。
一個英國女孩薩拉,剛生下來母親就去世,父親在印度經營煤礦,十分富有。在薩拉七歲的時候,被父親送到寄宿學校讀書。父親給她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她在寄宿學校里過著公主般的生活。
但是,隨著父親的突然離世,她在學校的生活與地位也一落千丈,受盡校長的折磨。但薩拉依舊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最終苦盡甘來,繼承遺產。
《小公主》不僅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吸引人,而且其中所塑造的人物充滿魅力。小女孩薩拉的出現,給當時的讀者帶來一股清新之風。這個堅強、勇敢又善良的小姑娘也從此成為美國少女小說的代表人物。
2、《秘密花園》
《秘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是美國女作家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
故事講述了性情古怪孤僻的小女孩瑪麗・倫羅克斯的父母雙亡後,生活在姨父神秘陰沉的大房子里,一次神奇的經歷,使瑪麗闖入久已禁閉且荒蕪的花園。
瑪麗、農家小子狄肯和常年被關在陰暗房間里病態的少爺柯林,找到了開啟快樂的鑰匙,和花園經歷了一次詩意的復活。
它是近百年來暢銷不衰的經典兒童小說,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並在中國有多個圖書版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秘密花園
『拾』 名著《秘密花園》的梗概
梗概:主要講述一場霍亂使性情乖戾的瑪麗成了孤兒,她只得被送往遠在英國的約克郡的密素斯特庄園和姨父克雷文先生一起生活。克雷文先生傷心妻子之死,變得陰郁古怪消沉遁世,他的庄園里有上百間被鎖閉的房子,有十年不許人人進入的秘密花園。
瑪麗意外地在知更鳥的幫助下找到這個秘密花園的大門和鑰匙,並且,她還聽到了一個神秘的哭聲,吸引著她去探索庄園之謎。
瑪麗在迪肯的幫助下,使荒蕪的花園重現生機。不久,被認為離死不遠的庄園小主人科林也參加了進來。大自然的力量改變了一切,長年籠罩在陰霾之下的古老莊園及其主人也一同獲得了新生。
(10)秘密花園都市小說佚名著擴展閱讀
《秘密花園》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和高度一致性,表現了一個天人合一的主題。它是西方人對於人與自然關系長期探索、深刻反思的結果,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秘密花園》的情節富有傳奇性和奇特性,小說里描繪的是超現實的、主觀化的世界,在約克郡的某一片荒原上,動物和以迪肯為代表的人類和諧共居,親密無間。
主人公瑪麗和柯林從因遠離自然而體弱多病、性格怪異,又因為回歸自然而變得美麗、健康,這是對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闡釋,其天人合一主題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合,表達了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種希望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