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言情小說
⑴ 傾城之戀的文學批評怎麼寫啊
《傾城之戀》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卻是在講述一段不美的愛情,題目表面上流淌著的詩意,在故事中被男女主人公之間的算計和現實沖得盪然無存。白流蘇所要的無非是「經濟上的安全」和一張長期的飯票,而范柳原的計劃是要流蘇做情婦而不是妻子。他們不但有各自的打算,還非常清楚對方的想法,范柳原直接了當的對流蘇說:「我犯不著花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約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對於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許你不在乎,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白流蘇對此也很明白,「他要她,可是他不願意娶她」只是希望流蘇「自動地投到他的懷里去」,做他的一個情婦。這哪裡有一點點的浪漫氣息,分明是一場因自私而畸形的交易,露骨的交易,也是一次愛情的戰爭。這場交易從一開始就是明顯的男人佔主動和支配地位,但戰爭的到來卻改變了一切,香港的淪陷成全了流蘇,使她成為贏家,由「二奶」變成了名正言順的妻。
一場真實的戰爭打亂了愛情戰爭的秩序,在真正的戰爭面前,愛情的交易停止,愛情的戰爭也熄火了,當一切都要失去的時候,人與人的交流才變的真誠,彼此之間的愛情才除去了交易的色彩,相嚅以沫、生死相依,隆隆的炮火聲中兩人之間沒有了精刮的算計,反倒是拋卻了自己全身心的念著對方,「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在什麼都有的時候對愛情挑三揀四,甚至游戲愛情;在一切都沒有了,生命也受到威脅的時候,卻無私的愛了起來,張愛玲真是把人看透了。
我們看到的所謂「傾城」,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因相貌或儀態而產生的忘忽一切的愛情,卻成了表述香港這座城市淪陷的狀態。從這個詞被恢復意義這點來看,張愛玲對現代愛情(相對而言)的描寫本質上是對傳統愛情尤其是傳奇故事的顛覆。女人即使有了「傾國傾城」的美貌,也未必有使男人為之傾城的魅力,或者說,在現實社會中,很難有對女人的美產生「傾城」感的男人,甚至從來就不曾有過,「傳奇里的傾城傾國的人大抵如此」,全篇尾句正是這種思想的點睛之處。是啊,傳奇里的故事往往很美,美的如同巧奪天工的藝術品,讓我們艷羨,但這些傳奇真的是愛情的樣板嗎?未必。傳奇故事中的愛情本是我們所嚮往的完美境界,但經過若干年的加工美化,尤其是被歷朝歷代統治者當作政治工具之後,其中的人物已經「面目全非」了,逐漸被神話,神一般都是完美的,這就更反襯出我們凡人的弱點和現實生活的平庸無味,正是基於對人們這種平凡的世俗狀態的認識,小說才自始至終的在為本應成為傳奇的故事進行改造或者說是還原,一切都符合日常生活的規律和邏輯,一切都是普通人應該做的應該想的,從而消除了神話傳奇的絕對性、純粹性和崇高性,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張愛玲的愛情故事中更多的是看到世俗的功利與算計。
不可否認的是,相對於純粹的高尚的愛情,功利與算計更符合我們普通人的思維與行事邏輯,雖然我們都不願承認。所以,張愛玲筆下刻畫的人物更多的是平常人,寫的都是些「庸人俗事」,在這里沒有可歌可泣、盪氣回腸的愛情,也不曾追問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講的盡是瑣碎的生命、混沌的煩惱,這些人和事雖然很俗,但卻很能勾起我們的共鳴,因為作為普通人,生活就是這樣混亂的、易變的、現實的、隨意的,在這些「庸人俗事」中,我們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平凡生命的卑微可憐,悲喜不自知,「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當我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時候,卻突然失語,因為那分明是我們自己的表演。
流蘇和柳原未嘗不想追求純粹的愛情,當流蘇聽到柳原說「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時,一定會產生不顧一切去愛的想法,但作為普通人,生活更像是一種綜合的協調,很難享受到那種純粹的東西,更多的是在多種因素中尋找所謂的平衡。年近30且離了婚,在娘家受盡欺辱的白流蘇在愛情上不可能再有少女般的情懷,能從「這一代便被吸到朱紅灑金里的輝煌的背景里去,一點點的淡金便是從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的灰暗的家庭中拼殺出來,逃離開嗜著她的青春和生命的上海,已經耗掉了她所有的精力,對於愛情已經沒有了夢想和憧憬,「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如果賭贏了,她可以得到眾人虎視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凈她胸中這一口惡氣」。愛情就是為了結婚,結婚就是為了有一張長期的飯票。這是非常現實的想法,在這種討價還價的愛情背後,是普通人生活的主旋律,言情作品中轟轟烈烈、瀟瀟灑灑基本不會落在我們頭上,即便「有這個賊心,也沒那個賊膽」,這就是為什麼如今戀愛的雙方更多的是考慮工作、住房、存款等現實的經濟問題,愛情逐漸被商業化,更像一場交易。是啊,作為老百姓你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存,沒有了經濟基礎,精神層面上的愛情是那麼的蒼白、無力,甚至是不切實際,一如小說中那蒼白、模糊的月光。
⑵ 現在小說網站都是些言情小說,我寫了些批評的文章,想到網路上面發表,有沒有合適的發表網址
天涯論壇,或者人人網,寫的好的話很快就會傳開來的。
⑶ 請大家批評建議晉江原創言情小說辰上星的「另一種執著」。因點擊率不高歡迎給幾句誠摯建議。謝謝。
這是什麼啊,幹嘛呀
⑷ 言情小說都又一些什麼特點
裝幀設計:瓊瑤時代的小說封面多是一張清純可愛的美女圖搭配天空、城堡、鮮花、蝴蝶等美好事物的綜合體,顏色單調,排版簡單,甚至大部分的書連目錄都沒有,版權頁之後就直接回歸正文,如有插圖也是潦草粗糙的那種,幾乎無法滿足現代人的欣賞水準;而時下的言情小說則非常看重裝幀設計,尤其封面設計已經成為出版流程中單獨存在的至關重要的環節,因封面風格不新穎、不到位而需要重新製作的書很多,製作工藝也是五花八門,燙銀、UV、磨切都屬於通常使用到的一些工藝。除了封面之外,目錄、內文排版、插圖、腰封等都需要專門的設計,使得整體感覺更符合現代年輕人的閱讀需求,具有更高的收藏觀賞價值。
字數設置: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瓊瑤時代的言情小說通篇對白,場景氛圍的描寫不夠充分,每一冊的字數也大多在10萬字上下,輕薄的一本,席娟時期的作品更是如此,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速讀時代也紛沓而至,讀者能接受的就是簡單直接,無需鋪墊的愛情描寫,言情小說逐步走向娛樂時代。而新時代的言情則需要考慮更多讀者的需求,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讀者口味非常雜,非常挑剔,單純的言情小說已經滿足不了她們的需求,簡單的結構、極少的主人公也不能取悅她們了,因此現代的言情小說加入很多因素,需要構築一個龐大的體系去講述一群人的愛恨情仇,這個時候作者對場景轉換、人物設置、氛圍烘托等能力就上升了很多,字數也必須超過20萬字,甚至上下冊來表達完整的故事情節,開放式的結尾給讀者更多想像空間,加入都市、歷史、武俠、穿越等新鮮元素去豐富作品,成熟的作家們開始謀劃自己的大製作。
「大言情概念」:現代言情小說里所闡述的故事已經不拘泥於愛情部分的表達,加入了友情、親情、人與人之間復雜交錯的情感糾葛,以及對人性、對未來的深刻思考。正如桐華所言,她的《雲中歌》創作源頭來自兒時與女伴之間發生的關乎成長、關乎友情、關乎愛情、關乎人性中承諾、偽善、信念等一系列的親身體會,再賦予作品歷史的背景,加入國恨家仇的更高層次的情感,使人物性格更飽滿,故事情節更有意義。藤萍成名作《九宮舞》系列奠定了她寫武俠言情的極高地位,沉寂五年後的大長篇《狐魅天下》,文筆優美、情節跌宕起伏,書中人物繁多,你不能忽視任何一個出場者,藤萍小說中的主人公多是具有女性唯美特徵的男性,本書依然如此,所以那種言情更加內斂深厚,將男人之間的各種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尤其擅長表達男人因慾望而生出的各種思想,以及所表現出來的瘋狂的心性、孩子氣的幻想、我行我素的頑固及不可理喻的執著。這種情感說小很小,說大也很大,因為他的想法而影響了周邊一切事物的變化,這也是作者想表達的一種大言情的概念,慾望可以改變一切。
⑸ 怎樣批評言情小說
為什麼要批評言情小說? 你可以找幾篇經典的文看看,寫的非常好
⑹ 政治課看言情小說被老師沒收,讓寫檢查怎麼寫
尊敬的xxx:
x月x 日,在課堂上,我不僅沒有認真投入學習,還在下面偷偷看言情小說,並被老師發現。幾天來,我認真反思,深刻自剖,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謹向老師做出深刻檢討,並將我幾天來的思想反思結果向老師匯報如下:
通過這件事,我感到這雖然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但同時也是長期以來對自己放鬆要求,學習渙散的必然結果,也是與我們時代要求-----樹新風,講文明,背道而行。經過幾天的反思,我對自己這些年的學習成長經歷進行了詳細回憶和分析。記得剛開學的時候,我對自己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時時處處也都能遵守相關規章制度,從而努力完成各科任務。但近年來,由於學習逐漸走上了軌道,也比較熟悉了,尤其是老師對我的關懷和幫助使我感到溫暖的同時,也慢慢開始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反而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因此,這次發生的事使我不僅感到是自己的恥辱,更為重要的是我感到對不起老師對我的信任,愧對老師的關心。
同時,在這件事中,我還感到,自己在責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我從思想上沒有把學習重視起來,沒有把自己的學習做得更好,也沒給自己注入走上新台階的思想動力。在自己的思想中,仍就存在得過且過,混日子的應付思想。現在,我深深感到,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傾向,也是一個極其不好的苗頭,如果不是老師及時發現,並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而放任自己繼續放縱和發展,那麼,後果是極其嚴重的,甚至都無法想像會發生怎樣的失誤。因此,通過這件事,在深感痛心的同時,我也感到了幸運,感到了自己覺醒的及時,這在我今後的人生成長道路上,無疑是一次關鍵的轉折。所以,在此,我在向老師做出檢討的同時,也向您表示發自內心的感謝。
此外,我也看到了這件事的惡劣影響,如果在學習中,大家都像我一樣自由散漫,漫不經心,那怎麼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發生這件事後,我知道無論怎樣都不足以彌補自己的過錯。因此,無論老師怎樣從嚴從重處分我,我都不會有任何意見。不過,我請求老師再給我一次機會,使我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表示自己的覺醒,以加倍努力來為我們班級做出積極的貢獻,請老師相信我。
⑺ 勸說同學不要看言情小說作文
今天,我在學校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看了不該看的書。
那還得從上個月說起,我和好朋友上書店買書,無意中看到一本封面精緻,還畫著許多漫畫的書,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我翻開這本書。當我打開書時,看到了四個粉紅色的大字:「天使之吻」。畢竟我也14歲了,一猜就猜到這是本愛情小說,出於好奇,我便買了本回家看看,結果就這樣迷上了它。
買了這些書後,我便天天看,日日看,有時候還拿著手電筒躲在被窩里看。就這樣,不知不覺,家中的書櫃上多了一疊厚厚的言情小說。反正我的家人不管我,那我再多買點。於是我又奔向那在熟悉不過的書店,問老闆娘買了一大箱,花了150塊,可我一點都不覺得這是在浪費,反而覺得自己看了這些書變得像大人了,成熟了。
把這些書看完後,我對「愛情」充滿了嚮往,上課還幻想著有個白馬王子。這不,紙還是包不住火的,終於那次上課,我被老師發現了。
那次,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了我,也不知哪個多嘴的說起了我看愛情小說的事,我便罪加一等,被班主任和其他幾位老師指著鼻尖兒罵,丟臉死了。事後,老師讓我把愛情小說都帶來,一本都不許遺漏,他們要拿這些書給我家長看。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要是被我媽媽知道了,我不被打死,說不定還不給我零花錢了,555555。想到這兒,我淚珠子直掉,一串一串的,還求老師別告訴我媽,饒我一回。畢竟班主任是女的,心腸很軟,她原諒了我,但不時還又給我做了思想工作。我聽了後悔極了,那些打水漂的錢如果拿來買些有用的書,那現在我肯定成績也變好了,也不會挨罵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今天,就是今天,我對著大家發誓:我永遠也不會再看這些骯臟的愛情小說了!
⑻ 如何評價瓊瑤的小說創作(要文章)
瓊瑤的小說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灣兩地的愛情小說,瓊瑤確實是一個橫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實上,自她的處女作《窗外》在1963年發表後,便奠定了她在愛情小說的重要地位.
瓊瑤的小說可分為三期:早期小說包括1963年發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靈》和《白狐》,主要是由歷朝歷代中國民間傳奇發展的古人愛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說由《海鷗飛處》開始,至《燃燒吧!火鳥》,主要是描寫當代台灣為背景的愛情小說,除《我是一片雲》外,可說全是大團圓結局.晚期則由八十年代創作出版《雪珂》開始,小說的背景搬回古代,內容企圖處理變遷中都會男女的愛情觀,並嘗試脫離早期悲劇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樂故事.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眾多,情節復雜,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於抗戰時期的重慶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後,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明遠,並定居台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霜的戀情,曉霜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並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後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的交織.最後,霜曉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這部作品,內容和結構都類似電視連續劇的模式,亦即是情節復雜,高潮迭起;情感表達方式強烈而誇張;人物關系則因家庭夙怨而糾纏不清;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導致種種終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謎底的揭曉,及戰亂,分離和重逢,這一切無疑是通俗劇的"基本元素".
總括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愛情是滋潤女性自我並賦與活力的源頭.沒有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枯萎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事實上,在五四時代,"愛情"這個概念是一種公眾性的意識形態,主要是對中國父權制度的反叛和挑戰,但在瓊瑤的言情小說里則完全屬於私人領域,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評為女主角面目蒼白的理由;然而,這樣一個夢幻世界推到了極致也有其意識形態上的助力,逆轉了父權家庭中尊卑階層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使擁有資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喚下,對一無所有的子女,特別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獻.這亦是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