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傳教士by萵苣小說好看嗎
❶ 日本男人傳的那個衣裳叫什麼服啊
和服起源於漢民族服裝,主要模仿漢服中的深衣。
閣下所問的那款是我國傳過去的漢服--禙子。不過已經有了更多的和族特色了。
和服,在日本稱為「著物」或者「吳服」,意為從中國的吳地(今江浙一帶)傳來的服裝。在日本的奈良時代,也即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
從歷史上民族間關系看,滿清入關之後,強硬執行剃發易服,,「仍存明制,不隨本朝之制度者殺無赦。」至此展開了江陰等其他各地人民反剃發的斗爭,至慘至烈,難以筆盡。屠刀下死難者不下幾百萬人。當時在中國的一位西方傳教士看到這些情景寫到:「全世界像漢族這樣因服飾,發式而遭屠殺的民族絕無僅有。」
剃發易服——是愚昧、野蠻的統治者造成的文化災難,是中華文明史上的污垢,也是漢族人的奇恥大辱,被奴役的標志。漢家衣冠被斷三百年,所以當代人們對漢服陌生。
禮失求諸野,但我們漢服是爺爺,他們和服是孫子。是他們學我們。可不要妄自菲薄哦。
❷ 找一本小說《紫顏色》《紫色》艾麗斯.沃克 的
要不參考一下這個吧
http://emuch.net/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WXYS200701045
摘 要:艾麗斯·沃克的《紫顏色》堪稱黑人文學的經典之作。它通過描述黑人婦女西麗亞的順從——覺醒——抗爭——和解的成長歷程向人們傳達了和諧的思想。
一、艾麗斯·沃克和她的《紫顏色》
艾麗斯·沃克(1944- )出生在喬治亞州一個佃農家庭,大學時開始創作,憑借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小說躋身當代美國文學重要作家的行列。她的代表作長篇書信體小說《紫顏色》剛一出版便成為暢銷書,並為作者贏得了美國文學最重要的獎項普利策獎、美國國家圖書獎和全國書評家協會獎。《紫顏色》以一封文字稚拙的簡訊開頭,飽含著深沉的痛苦,揭示了一幅可怖的畫面,扣人心弦,發人深思。故事大約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時間跨度約30年,主要講述的是西麗亞的生活,同時以其妹耐蒂逃離家門後在非洲的經歷作為呼應。在美國南方喬治亞鄉村,14歲的黑人女孩西麗亞慘遭「父親」阿爾方索姦汙並兩度懷孕,兩個孩子生下後即被人抱走。之後,「父親」又將她嫁給某某先生。妹妹耐蒂不堪忍受「父親」的騷擾前來投靠西麗亞,姐夫某某先生卻企圖佔有她,未能得逞後惱羞成怒將其趕出家門。耐蒂逃脫魔掌,跟隨一位傳教士的家庭前往非洲,照顧對方的兩個孩子。此後30年西麗亞再沒聽到耐蒂的任何消息。與此同時,西麗亞過著無愛而苦難的生活。她丈夫的情人,莎格·艾弗,一位黑人女歌手身患重病,被某某先生帶回家中,在西麗亞的照料下逐漸康復並與之結下深厚的姐妹情誼。由於莎格的幫助,西麗亞發現了某某先生多年以來一直隱藏的耐蒂寫來的信件,高興地了解到妹妹還活著並且在傳教士的妻子死後嫁給了他,兩個孩子原來竟是自己的親身骨肉,被傳教士夫婦收養並長大成人。在莎格的啟發和引導下,西麗亞逐漸成熟並要求獨立,她離開某某先生,和莎格一起外出闖盪。後來,西麗亞了解到阿爾方索其實是她的繼父,她的親生父親因生意上的成功遭白人忌妒被用私刑絞死。繼父阿爾方索為了霸佔財產,對西麗亞隱瞞了實情。阿爾方索死後,西麗亞繼承她親生父親的財產,經濟上取得了獨立,同時精神上也獲得了新生。在她蒸蒸日上的時候,某某先生的生活卻日漸凄慘。西麗亞離開後,他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染上了酗酒的惡習,差點因此喪命。他終於開始反省和改過,成為西麗亞的朋友。最後,耐蒂和傳教士帶著孩子從非洲回來,一家人幸福團聚。自出版以來,《紫顏色》就吸引了眾多批評家的注意力,有關評論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它主題豐富,風格獨特,評論者中有人探討書中的種族壓迫和黑人解放問題①,有人關注女權主義②,更多的人聚焦於其中的婦女主義(womanism)③,也有不少評論者談論它的語言和書信體敘事形式④,不一而足。
二、順從和失語
服從和失語是遠古以來男權意識強加在婦女頭上的鎖鏈,在古希臘的神話傳說中已有體現。例如,塞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Pygmalion)愛上自己親手設計的雕像,並藉助女神的力量賦予其生命的故事或許就是後世要求女性順從的男權思想的濫觴。另一個希臘神話人物菲洛梅拉(Philomela)被姐夫蒂留斯強奸後割去了舌頭並加以囚禁的故事隱喻了婦女自古以來就飽受壓迫,備受失語症煎熬的命運。西麗亞就像菲洛梅拉一樣是個失語症患者,而使她失語的有兩種力量:白人社會和黑人男性。前者剝奪了她作為黑人的話語權,後者剝奪了她作為女性的話語權。這兩種力量最典型最集中的代表就是她的繼父阿爾方索。他是白人社會和黑人男性的結合體,是種族歧視和男權思想共同造就的怪胎,是個十足的「白化病」患者。對待白人他卑躬屈膝、討好巴結,對待黑人特別是黑人女性,他任意欺騙恐嚇、肆意侮辱。西麗亞的母親自第一任丈夫被白人絞死後就變得瘋瘋癲癲,再嫁阿爾方索後完全聽命於他,沒有絲毫的自我意識和話語權可言。母親的生活反映了婦女飽受壓迫的命運,而西麗亞的早期生活正是她母親所受壓迫的縮影。年僅14歲的西麗亞還正處在懵懵懂懂、充滿幻想的未成年期,就已經被阿爾方索多次強奸並生下兩個孩子。可憐、無知、充滿恐懼的西麗亞被繼父嫁給或者不如說倒貼一頭母牛賣給了並不愛她的某某先生為妻,替他幹家務和照顧前妻留下的一堆孩子,實際上成了他的勞動機器、打罵對象、洩慾的工具和私有財產。她沒有一點權利和自由,連選擇一件紫色衣服的權力都沒有,因為丈夫不會同意,更不會出錢為她買這種顏色鮮亮的衣服。因此,她別無選擇,只有買丈夫允許的藍色布料來穿。這代表憂郁和悲傷的藍色正象徵了西麗亞苦難的歲月。長期的壓迫和侮辱以及無愛的婚姻使西麗亞的生活暗無天日,她只有痛苦和無窮的勞作相伴,沒有一絲一毫的快樂,整個人完全物化了,既缺乏自我意識,也不敢反抗,生命之花幾乎凋謝。麻木的她只能給上帝寫信來訴說自己的苦悶和困惑。她的這種忍氣吞聲、逆來順受、麻木不仁的生存狀態直到黑人女歌手莎格的出現才有了改變。
三、覺醒和反抗
西麗亞的覺醒包括兩個方面:身體和精神,這兩方面的變化都開始於莎格到來之後。此前的西麗亞悲觀、麻木、失望透頂,在對上帝的滿心懷疑中,僅僅靠著對遠方杳無音信的妹妹的一絲牽掛而勉強活著。但在莎格前來養病的過程中,一切都改變了。莎格美麗大方、熱情奔放、自由自信,具有獨立意識,在西麗亞的悉心照料下恢復了健康,同時愛上了這位勤勞善良卻飽受壓迫的姐妹。在莎格的啟發和指導下,西麗亞開始了解自己的身體和性的奧秘,重新認識了「上帝」。莎格給了西麗亞一種歸屬感和一份刻骨銘心的感情,鼓勵和引導她走出自卑的陰影,在女性團結合作、爭取平等和自由方面為西麗亞樹立了榜樣。她首先幫助西麗亞認識自己的身體,她像母親一樣給西麗亞上了一堂生理衛生課。西麗亞從男人那裡得到的只有傷痛和恥辱,沒有絲毫的愛,而莎格和她的同性戀關系喚醒了她的性意識,以濃濃的愛意拯救了西麗亞。
莎格給予西麗亞的最大幫助是解放了她的思想。她指出,西麗亞心中的上帝只是白人的上帝,她對西麗亞說:「上帝在你心裡,也在大家心裡……上帝既不是她也不是他,而是它。」⑤她又進一步顛覆了代表男權和男性的上帝:「男人腐蝕一切,他坐在你的糧食箱上,待在你的腦子里,收音機里。他要讓你以為他無處不在。你相信他無處不在的話,你就會以為他就是上帝。可他不是。」⑥從莎格那裡西麗亞獲得了對於上帝的新的理解: 上帝即精神,上帝即自我。除了莎格之外,西麗亞身後還有耐蒂、索菲亞等黑人姐妹的支持和幫助。這是一個主要由黑人姐妹組成的強有力的黑人群體同盟,正是有了這些黑人姐妹的愛和支持,西麗亞才有了反抗壓迫的勇氣,也正是有了姐妹同盟的存在,西麗亞的反抗才具有更廣泛的和更高層次的含義。終於有一天,逐漸成熟起來的西麗亞對譏諷她的丈夫自豪地宣稱:「我窮,我是個黑人,我也許長得難看,還不會做飯……不過我就在這里。」⑦這不啻於婦女解放的宣言,向一貫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的某某先生以及所有男性宣告了自己的存在,讓他們受到了震撼,徹底顛覆了男性一廂情願營造起來並沉醉其中的單極世界!
發現了自我和找到自信的西麗亞開始了抗爭:她積極爭取獨立、平等和全部做人的尊嚴。一直沉默的西麗亞爆發了!她所有的不滿和憤怒在發現某某先生隱瞞了她妹妹耐蒂寫來的信件之後終於傾瀉而出,她幾乎要殺了某某先生,但最終還是在莎格的指點下採取了明智的斗爭策略:和莎格一起離家出走,到孟菲斯去闖世界。西麗亞在發現信件之前的遭遇和希臘神話中的菲洛梅拉姐妹的境遇十分相似,她們都遭受了壓迫,都被剝奪了話語權,都受到了蒙蔽。但菲洛梅拉的故事從頭到尾都是悲劇,姐姐普洛克涅的狂怒把整個家庭帶入死亡的深淵。姐妹二人出於報復殺死了姐姐和蒂留斯所生的兒子,做成人肉餐獻給蒂留斯享用,結果惹怒了眾神,遭到了懲罰,被分別變成了麻雀和夜鶯,而同時蒂留斯也被變成了一隻戴勝科鳥。西麗亞的故事大部分是悲劇,但結尾是喜劇。在周圍女伴——尤其是莎格——的幫助下,她的狂怒最終朝良性發展。她壓抑無限的悲憤放棄了復仇的想法離家而去,憑借自己的奮斗穿上了嚮往已久的象徵尊嚴和高貴的紫色衣服。西麗亞失去的是鎖鏈,獲得的是整個世界!
四、和解
在這個男女二元的世界上,任何一方的解放都以對方的存在為前提,是相對於對方而言的,徹底離開了男性,女性的解放也就無從談起。西麗亞在有意無意之中遵循了這一原則。在經濟和精神上獲得獨立和自由的西麗亞並沒有像以前爭取解放和自由的婦女那樣,以犧牲家庭為代價,或者與以丈夫為代表的男性世界徹底決裂。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中不乏像西麗亞這樣具有反叛精神的婦女,這些女主人公為了追求自由和獨立,獲得自身的解放,常常不得不離家出走,拋夫棄子,其代價相當昂貴,而結果卻並不令人滿意。《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就是一例,她的出走就是反叛。美麗善良、富於犧牲精神的家庭主婦娜拉在極度傷心之餘離家出走,卻四顧茫茫,找不到歸宿。作者易卜生在該戲劇中提出了問題,但是沒能指出出路在何方。從作者所處的階級地位和生活的社會環境來看,他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答案。再如,《覺醒》中的貴婦人埃德娜在覺醒之後卻深感孤立無援,在找不到愛情和自由的情況下,最後只得拋家棄子投海而亡。這兩位頗具反叛精神的女權主義者為了自由和獨立不惜代價,實在令人欽佩。但可惜,她們由於自身所處的階級地位和社會環境的局限都不具備走向獨立的基本條件:經濟獨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因為,「男子在婚姻上的統治是他的經濟統治的簡單的後果,它將自然地隨著後者的消失而消失。」⑧娜拉和埃德娜要真正取得獨立光憑一點反叛精神是不夠的。黑人婦女西麗亞成功了,她不僅具備強烈的反叛精神,還通過雙手為自己贏得了經濟獨立,這正是她身上超越前輩的最可貴之處,也是她成功的基本條件之一。她到孟菲斯後以做褲子謀生,並很快創辦了自己的褲子有限公司,為贏得自由和尊重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更值得欽佩的是,西麗亞不僅找到了自我,獲得了渴望已久的自由和獨立,而且重新贏得了男性世界。她的丈夫某某先生是黑人男性的代表,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僅在肉體上折磨西麗亞, 而且在精神上加倍折磨她, 並在公共場合侮辱她, 對於西麗亞與妹妹耐蒂長時間的分離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以西麗亞為代表的黑人女性確實遭受著白人種族主義的歧視和壓迫。如果她的親生父親沒有被白人所害,她的人生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⑨但是,縱觀全篇可以看出,她們是種族主義的間接受害者,更是黑人男性的各種邪惡行為的直接受害者。對於黑人婦女的悲慘生活,黑人男性也難辭其咎,比如阿爾方索強奸了西麗亞,並且絲毫不考慮她的意見,將她「嫁給」某某先生;受某某先生的影響,其子哈波打跑了自己的老婆索菲亞;而索菲亞的媽媽一生受盡了她爸爸的虐待。小說中某某先生與西麗亞之間的關系顯然是作者關注的重心。某某先生虐待西麗亞,拿她不當人看,西麗亞對他一度恨之入骨,欲殺之而後快。西麗亞在幾十年的時間里一直不屑於叫他的名字阿爾伯特,而代之以「某某先生」。她的離家出走對阿爾伯特打擊很大,他的生活難以為繼,為自己過去的惡行付出了代價。他痛定思痛,認真反省並悔過自新。在故事的結尾,西麗亞在他反省之後才稱他阿爾伯特,表示對他的認可。總之,西麗亞走過的是肯定——否定——再否定的曲折歷程,從完全順從男性世界開始,然後是覺醒和反抗,顛覆男權世界獲得徹底獨立,到最後又重新贏得男性世界的尊重,彷彿畫了個圓,但這回歸點就其內涵和本質而言已經遠遠高於出發點之上:在出發點上,她是奴隸和工具,除了生死不明的妹妹以外,不愛別人也不被人愛;在回歸點上,她享有自尊、自由、獨立和尊重,是完整的人,愛別人也享有周圍人的愛。
五、結 語
在文學長廊的眾多女權主義人物中,沃克筆下的西麗亞與眾不同,她不僅獲得了經濟的獨立,精神的拯救,而且回到了家鄉,與認真反省後的丈夫達成了和解,在平等的基礎上共建男女兩性相互寬容、理解、和睦共處的理想社會,重建和諧的精神家園——人類夢想中的伊甸園。另外,縱觀美國黑人文學和世界文學史,我們不難發現,許許多多經典作品中的文學人物與西麗亞都有著十分相似或者相同的經歷,比如拉爾夫·埃利森的《看不見的人》中的「我」。西麗亞所走過的順從——對抗——和解之路正是這些人物在自身與外在世界的矛盾沖突中必然要經歷的三個階段。從這個角度上講,西麗亞代表了我們每一個人,她的成長歷程也因此具有了一定的哲學意義。
① 王成宇.《紫色》與艾麗絲·沃克的非洲中心主義[J].外國文學研究,2001, (4): 30-36.
② 趙威.白人世界中的黑人女性成長歷程——淺析《最藍的眼睛》與《紫顏色》的相似性[J].大眾科學(科學研究與實踐),2007, (3): 141-142.
③ 孫薇, 程錫麟.解讀艾麗斯·沃克的「婦女主義」——從《他們的眼睛望著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義文學傳統[J].當代外國文學,2004, (2): 60-66.
④ 陳健.淺析《紫色》的書信體風格[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 (3): 58-60.
⑤⑥⑦艾麗斯·沃克.紫顏色[M].陶潔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6:170,172,183.
⑧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2.
⑨ 常耀信.英國文學簡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362.
❸ 17世紀傳教士眼裡的滿族人,到底是什麼樣的
清軍於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入關時曾頒發「剃發令」,因引起漢人的不滿和反抗,於是公開廢除此令。1645年清兵進軍江南後,漢臣孫之獬受到其他漢大臣的排擠,惱羞成怒之下向攝政王多爾袞提出重新頒發「剃發令」。於是,1645年6月15日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發令」,規定:「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發。」其執行口號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3、清代中葉,經過清初大屠殺以後,發式約自嘉慶初年起有所變化。頭頂著發的部位雖沒有變,但面積已遠不止於一個金錢大,而是足有四或五個金錢大,相當於一掌心的面積,蓄發數量明顯增加。胡須亦從只留上唇左右幾根變成包括下巴在內的全部。
4、清代後期,即嘉慶以後男子的發式逐步演變為將頂發四周邊緣只剃去寸許,而中間保留長發、分三綹編成辮子一條垂在腦後,名為辮子或稱發辮。
5、清代末期,在覺悟了的知識青年和學生掀起的革命斗爭中,把剪辮子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從清末開始,到清朝滅亡之時,剪辮子成了全國范圍從下到上又從上到下的革命運動。
❹ 小說兵王系列的,主角從非洲食人族回來,背上有非洲食人族部落圖騰的,小說名字是什麼
巴布亞紐幾內亞食人族後代於幾年前為祖輩行為道歉。1878年,斐濟一名官員和三名傳教士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被當地部落殺死並吃掉。此後英國傳教士布朗指揮並參與了「懲罰」行動,殺死多人並燒毀幾個村莊,他的行為引起澳大利亞等地宗教組織抗議。這引起了人們的興趣:食人族真的存在嗎?
食人族的歷史
雖然迄今為止很多關於食人族的描述,其准確性都非常值得懷疑,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土著人和歐洲的白人相互之間都懷疑對方是食人族——白人認為他們是未經教化的野蠻人,而土著人以為,白人抓他們的兄弟到歐洲去,完全是為了滿足歐洲人對人肉的食慾,但無論如何,很多已經得到證實的例子表明,吃人的事件並非偶然,食人族確實存在。考古學的證據更表明,吃人的現象曾經非常普遍。
世界著名的古史專家摩爾根曾經在他的《古代社會》中論證:從近代世界各地遺留的少數原始部落的生活狀況,就可以了解現代文明人遠古祖先的生活狀況;原始部落多有食人習俗,可知文明人的祖先也曾有食人的習俗。
食人族吃人,源自宗教儀式和迷信,而非處於享用美食的目的,但也並非總是這樣。在十七世紀,有一個法屬多米尼加人觀察到,加勒比人大多會吃掉他們的敵人,以顯示自己的戰績。
食人族,就是吃人肉的人,確實存在。證據來自於哥倫布第二次穿越太平洋的探險中,所有船員的親眼所見。隨船醫生在家書中提到了一些阿拉瓦克俘虜,敘述了在一個小島上發生的食人故事,這個小島就是今天的瓜得魯普。
這些人被俘虜稱為「加勒比人」,加勒比人對待俘虜的殘忍程度,使人難以置信。凡是活著的男性俘虜都被帶回去吃掉,那些在戰斗中被打死的敵人,就在戰斗結束後被吃掉。他們聲稱人肉如此美味,世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加勒比人抓走戰俘時,將其中的男孩摘除了生殖器官,以便使男孩長胖一些,當他們想大吃一頓時,就殺死並吃掉男孩,因為他們認為女人和兒童的肉不好吃。
此後,類似的描述還有很多,當歐洲人的探險活動開始蔓延,關於食人族的報道大量增加。
食人族的邏輯
曾經有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觀察者,通過艱苦的努力,得到了關於人吃人的第一手資料。阿芝台克人從市場上購買奴隸,把他們養胖,「這樣可以使奴隸的肉更有滋味。」
據說南美的圖皮南巴族會將他們的敵人「吃到最後一片指甲」。在為數眾多的研究文獻中,人們提到食人族吞食人肉的目的除了滋養身體之外,還帶有自我轉化、顯示權力。換句話說,與吃其他食物一樣,食人者往往希望分享食物的功效。
從食人者的角度來看,作為食物的人總是具有某種象徵性的價值和魔力,食物是有意義的,食人能夠讓他們獲得某種程度上的自我完善。換句話說,吃絕對不是單純為了活下去,在任何地方飲食都是一種文化的轉化。它將個體融入社會,將體弱者變為強健。
從這種邏輯來看,只要在食人族的意識里認為,吃人可以自我完善、可以滿足他們的某些宗教需要,食人族就將繼續存在。
歷史上的食客
吃人的故事在各處都聽過不少,很多神話和傳說里都有關於吃人的描寫。如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他的妻子是女神瑞亞。克洛諾斯有個毛病就是吃孩子。瑞亞生了許多子女,但都是剛一出生就被克洛諾斯吃掉。當瑞亞生下宙斯時,因為擔心他再被丈夫吃掉,就用布裹住一塊石頭謊稱這是新生的嬰兒。克洛諾斯錯吃了石頭,這才讓宙斯躲過一劫。眾神之神都險些被自己的老爸吃掉,可見英雄多難。但有時候英雄也吃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本古書上就記載,黃帝在打敗蚩尤之後,不但將其毛發做成旌旗的裝飾,還把蚩尤的皮做成靶子讓人們以弓射之,多中者有賞,其餘部分的肉則剁成肉醬,與天下人分而食之。
古時行軍打仗因缺糧而吃人肉的記載有很多。安史之亂時,張巡據守睢陽,曾殺死自己的愛妾犒軍以激勵士氣。更有傳聞說他手下的兵士食人數達到3萬,不管是陣亡的將士或是城內的百姓,總之數量巨大。北宋時登州人范溫組織義軍抗金,兵敗後撤退到首都臨安,進城後,居然在首善之地還在吃自己攜帶的人肉乾。他們還把人肉叫做兩腳羊,其中老而瘦的男子因為肉老叫做饒把火,年輕的婦女叫不羨羊,小孩叫和骨爛。
近代歷史上,1942年2月,中國十萬遠征軍入緬甸抗日。杜聿明所部由於指揮失誤以及敵情不明等原因,被困胡康谷地一個叫布帕布姆的山谷中,糧食吃完,野獸也獵盡了,挖草根吃樹皮仍然不足以果腹的情況下,也曾上演過人吃死人,甚至人吃活人的慘劇。至於史書上記載的遭遇災荒之年,災民間異子相食的例子則更加不勝枚舉
❺ 馬克·吐溫反映美國社會的著名小說是什麼
馬克·吐溫有很多部小說都是反映美國社會,其中著名小說是《競選州長》。
《競選州長》是馬克·吐溫對美國社會民主政治制度進行的全方位揭露和抨擊。小說風格幽默詼諧,用短小的篇幅,挖掘出了美國選舉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思想極為深刻,它揭露了美國所謂「民主」的選舉制度的黑暗內幕,暴露了資本主義選舉制度的虛偽性。
作品主題:
批判美國虛偽的政治
馬克·吐溫在創作游記《在密西西比河上》這部作品時一針見血地揭露過政黨和新聞媒體的沆瀣一氣,馬克·吐溫提到:「那個時候領航員是世界上所有的人當中唯一不受任何約束和完全獨立的人物。國王是貴族社會不自由的僕人;國會帶著選民鑄成的鎖鏈開會;而報紙的編輯總和某一個政黨聯系在一起;如果不照顧自己的信徒的意見,就沒有一個傳道者能夠自由發言和全說真話;作家只不過是讀者的奴僕,作者寫作的時候坦率而無畏,但後來,到排印之前又要或多或少地減掉自己作品的銳氣」。由此可見,馬克·吐溫是看穿了美國政黨和選舉的真實性的,並且毫不隱諱地給以了抨擊。《競選州長》更是馬克·吐溫對美國社會民主政治制度進行的全方位揭露和抨擊。小說風格幽默詼諧,用短小的篇幅,挖掘出了美國選舉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思想極為深刻,它揭露了美國所謂「民主」的選舉制度的黑暗內幕,暴露了資本主義選舉制度的虛偽性。
批判美國畸形的道德觀
馬克·吐溫小說《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中,馬克·吐溫揭示出了這樣的事實:金錢可以支配人說謊、勒索甚至殺人,金錢是至上的。在小說《鍍金時代》中,圍繞著建設鐵路、開辟航道、開辦大學等情節,概括了當時彌漫整個美國的投機發財心理,在刻畫塞勒斯上校這樣一個典型人物上,作品用獨特的語言展現了塞勒斯上校的狂熱:「發財,無論如何也要發財,…空氣里到處都有財可發」,塞勒斯上校被「一切人都有平等機會」以及」任何一個擦皮鞋的人都可能成為百萬富翁」的謊言引入歧途,他永遠沉醉於那些冒險計劃和虛幻的企業,從而使他失去了最起碼的人情,他的家人為他的這種虛幻的等待過著幾乎赤貧的生活。而小說《百萬英鎊》中,一個持有百萬英鎊的窮漢,在惶恐中得到了滿意的消費和體面的服務,卻絲毫不用付賬,資木主義拜金思想的人性在一張百萬巨鈔的面前,顯得何其脆弱和為人不齒。
批判美國虛偽宗教
在雜文《基督教的上帝》中,馬克·吐溫諷刺性地寫道:「這些教士忘記了提到他們的上帝是宇宙間最慢的移動者,他從不睡眠的眼睛也是一樣的慢,因為他的眼睛要等一個世紀才看到的事情,其他人的眼睛只需要一個星期就能看到。」在所有的歷史上尚沒有一個例子是上帝最先想到的一件高尚事跡,他總是比其他的人慢一步的想到和做到,然後他才到達、現身,並且享受到功勞利益,如果上帝真有先見之明,為何總是事後才現身。在短篇小說《斯托姆菲爾德船長訪問天國》中,馬克·吐溫以怪誕而諷刺的形式描繪了天堂的至福,斯托姆菲爾德船長早從主口學校時候起就一直認為,一個人由於他正直的一生,將會在天堂里獲得應有的獎賞,他這樣相信和祈禱著,「上帝在人間的全權代表們」也曾應許過他天堂的至福,但他死後卻感到極為憤慨的是,他明白了這種「契約」只是一種欺詐,天堂的至福是一套騙局。在小說《坐在黑暗中的人》中,馬克·吐溫以美國阿曼特神父為例嚴詞批評了在中國的美國傳教士,他批評阿曼特之流殘酷盤剝中國農民、他們的女人及無辜的小孩,使其挨餓和瀕臨死亡,以這些血腥錢來傳播福音,並肯定了中國人對傳教士認識上的懷疑和日益覺醒。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馬克·吐溫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後來他又換了不少職業,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著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他於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2006年,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
評價:
馬克·吐溫是獨一無二的,無法相比的,他是美國文學中的林肯。
❻ 求文名,晉江bl,主角穿越成一個領主的胖兒子,另一個男主好像是教士
棄妃不承歡:腹黑國師別亂撩
作者:風吹小白菜
十二歲的沈妙言衣衫襤褸,站在台階上,踮起腳尖,對那位權傾朝野的妖孽國師咬耳朵:「等我長大,你若願意娶我,我倒是也願意送你一片錦綉河山!」她是囂張頑劣的沈家嫡女,一朝落魄,人人喊打。他是一手遮天的當朝國師,坊市多傳他禍國殃民、殘酷無情,卻獨獨對小妙言寵愛有加。他對她好生教養,以為自己養出了一隻小綿羊,卻不知,自己寵出了一條四處橫行霸道的白眼狼……
❼ 萬年歷間旅居中國的一位傳教士
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旅居中國
利瑪竇
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義大利的耶穌會傳教士,學者。明代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譯為瑪提歐·利奇,利瑪竇是他的中文名字,號西泰,又號清泰、西江。在中國頗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稱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他除傳播天主教教義外,還廣交中國官員和社會名流,傳播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國家認識西方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生平
成為耶穌會士
1552年利瑪竇出生於義大利馬爾凱州(Marche)的馬切拉塔城(Macerata),家裡經營利氏葯房,是當地的名門。利瑪竇在這里一直在一所耶穌會開辦的中學學習,他的父親一直很擔心利瑪竇加入耶穌會。
利瑪竇十六歲來到羅馬,在聖湯多雷亞的學院學習預科,並於1571年的聖母升天節那天加入了耶穌會。1572年在耶穌會主辦的羅馬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並從師數學家克拉烏(Christopher Klau)學習天算,其時范禮安(Father Alessandro Valignani)也是他的老師。在這段時期,他還學會了拉丁文和希臘語,而且也會使用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
印度之旅
1577年利瑪竇獲准赴遠東傳教。1578年3月24日,利瑪竇從里斯本出發乘船和其他14名耶穌會士一起前往印度傳教。一路上繞過好望角,途經莫三比克,經過6個月的航行終於在9月13日到達印度果阿(Goa)--葡萄牙在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路途非常辛苦,在到達果阿前,船上來自莫三比克的400名奴隸死了13名。
利瑪竇在來到印度之前,由於沙勿略(Francis Xavier)之前對印度的贊美以及教會的神化,他所聽說的印度非常令人神往,在這里傳教也比較容易。但是現實的反差另他大惑不解。1580年他給耶穌會的歷史學家瑪菲用葡萄牙語寫的信中說道:「查看一下有關印度、日本的注釋書和地圖類,會發現明顯的謬誤比比皆是。」但是耶穌會在日本布教非常順利,而且在印度還發現了聶斯托里教派(景教)的信徒。這使得利瑪竇他們精神上非常振奮。
利瑪竇在印度和交趾支那傳教四年。其間在果阿的神學院還學習了人文學科,在1580年7月26日他晉升為司鐸後,又學習了神學。他在印度認識到應該允許當地人也學習哲學、教理和神學等歐洲文化,並且寫信給耶穌會總部提出了這個問題。他認為如果「阻攔他們與他人為伍擔任職務——通過學問而出人頭地——,我擔憂他們會憎恨我們,而我們耶穌會在印度的主要目的,感化異教徒使他們皈依我們神聖信仰的使命將會化為泡影。」他的這種見解在他的一生中始終如一,這也是他進入中國後所持的態度。羅光所寫的《利瑪竇傳》中說這是「他能贏得我國士大夫的尊敬亦以此精神故。」
到達澳門
由於明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之前的傳教士都未能進入中國傳教,而只能停留在澳門。因此羅明堅(Father Michele de Ruggieri)神父向東方總巡察使范禮安舉薦了利瑪竇。1582年(萬曆十年)利瑪竇應召前往中國傳教,8月7日到達澳門。
傳教士們想通過漢語著述天主教義來吸引中國人,「練慣用他們的語言寫作,作為一種吸引捕捉他們心靈的手段。」因此他們先在澳門努力學習漢語。開始學習漢語的利瑪竇對完全與拼音文字不同的漢字感到很興奮,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此外,在澳門的時候正好有來自日本的天正遣歐使節團路過,利瑪竇趁此機會還學了一點日語。
進入中國的第一站:肇慶
1584年利瑪竇獲准與羅明堅神父入居廣東肇慶。他們對中國官員自稱來自「天竺」,致使中國人以為他們是佛教徒。利瑪竇解釋來中國的原因:「我們是從遙遠的西方而來的教士,因為仰慕中國,希望可以留下,至死在這里侍奉天主。」他不敢直接回答傳教的目的,否則他可能會被驅逐。為了傳教,他們從西方帶來了許多用品,比如聖母像、地圖、星盤和三棱鏡等。其中還有歐幾里德《幾何原本》。利瑪竇帶來的各種西方的新事物,吸引了眾多好奇的中國人。特別是他帶來的地圖,令中國人眼界大開。
進入了中國的利瑪竇對中國文明非常稱贊:除了還沒有沐浴「我們神聖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國的偉大乃是舉世無雙的」「中國不僅是一個王國,中國其實就是一個世界。」他感嘆「柏拉圖在《共和國》中作為理論敘述的理想,在中國已被付諸實踐。」而且他還發現中國人非常博學,「醫學、自然科學、數學、天文學都十分精通。」但是他也發現「在中國人之間科學不大成為研究對象。」
這一年的8月在肇慶建立了「仙花寺」,開始傳教工作。起初傳教十分低調。神父們行事小心謹慎,主要精力都在學習漢語和中國的禮節習俗,以博得中國人尤其是官員們的信任。他們身穿佛教僧侶的服飾,認為這樣能夠博得人們的好感,而且他們也覺得這與天主教神父的裝束相差不大。這也使中國人更加相信他們是遠道而來的僧人。他們在這里掛上了聖母瑪利亞的畫像,許多士人官吏,甚至僧人都來跪拜,他們感到非常興奮。但是從中國人的角度來講這更多是出於禮節性的,而沒有宗教意義。也有記述說,他們擔心中國人看到瑪利亞的畫像會誤認為他們的神是女性的,而改掛了基督像。
1584年利瑪竇製作並印行《山海輿地全圖》,這是中國人首次接觸到了近代地理學知識。利瑪竇利用解釋各種西方事物的機會,同時介紹了他們的天主教信仰。他們翻譯了《十誡》、《主的祈禱》和《聖母贊歌》,以及《教理問答書》。很快亦有中國人對天主教產生興趣。於是利瑪竇開始派發羅明堅撰寫的《天主實錄》,以中文解釋天主教的教義。許多中國人都對這部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但是無論如何,無論是「仙花寺」的創立,還是《天主實錄》的刊行,中國人始終是把它當作佛教流派而已,中國人對於基督教還沒有多少實質的認識。
第二站:韶州
《幾何原本》內利瑪竇(左)和徐光啟(右)的插圖。萬曆十七年(1589年)夏天,廣東新任總督將利瑪竇所住的西式建築據為己有,於是利瑪竇移居韶州。在韶州的時候,利瑪竇遇到了一次意外。他們遇上了強盜打劫,雖然利瑪竇受了一點傷,但是幸好他們嚇退了強盜,而且很快這些強盜就被逮捕歸案。在韶州期間,另外一個不幸是利瑪竇的兩名部下相繼逝世。1591年麥安東神父逝世;1593年石方西神父也辭世了。而另外一名羅明堅神父則早已返回了歐洲,現在只剩下利瑪竇一人從事在中國的傳教事業。感到欣慰的是,他在肇慶結識的士人瞿太素成為了他的好友和弟子,還幫助利瑪竇翻譯了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第一卷。籍著瞿太素的宣傳,以及贈送高官們利瑪竇自己製作的天體儀、地球儀和計時用的日晷等西洋物品,利瑪竇的名聲逐漸在當地的達官貴人中傳開,其間他還被瞿太素的朋友邀請去了一趟南雄。
在韶州他攻讀《四書》,並首次將之譯為拉丁文。而通過與瞿太素和其他許多中國上流社會人士的接觸,利瑪竇發現自己先前的佛教僧侶裝扮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並不受到尊重,社會地位也比較低下。為了更方便與中國的官員交往,在徵得范禮安的同意後,從1594年起,利瑪竇開始蓄發留須,並穿起了當時儒士的服裝。
第三站:南昌
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利瑪竇借口為一位北上任職官員之子治病,而獲得了去南京的機會。但是到了南京以後,利瑪竇陪同的官員對他逐漸失去了興趣,利瑪竇只好自己設法留在南京。然而這一次失敗了。他只好折返南昌,並獲得批准在此居住。1596年9月22日利瑪竇在這里成功的預測了一次日食,使他很快成為了一個有名的人物,期間結交了許多儒士權貴,並受到建安王的熱情款待。他在寫給耶穌會的報告中解釋了自己出名的理由:一是因為當地從沒有見過外國人;二是利瑪竇的記憶力非常好,以至於許多中國人都想學習,他也因此用漢語寫了一本《西國記法》的書來介紹他的記憶方法;三是它能夠運用四書五經來宣講基督教的教義;四是他的自然科學知識;五是傳說他會煉金術;六是有人向他求教基督教。另外在這一年利瑪竇為了練慣用漢語寫文章,寫了一部談論友情的著作《交友論》而意外的獲得士人的欣賞。
1596年利瑪竇被范禮安任命為耶穌會中國教區的負責人,由利瑪竇全權負責在中國的傳教活動。並且指示利瑪竇想辦法到北京去覲見中國的皇帝,以達到在中國傳教的有力保障。而且還從澳門送去了許多准備送給中國皇帝的禮物。
第四站:南京
接受了新任務的利瑪竇開始策劃北京之行。沒過多久,他就聯系了北上任南京禮部尚書的王忠銘一起帶他去南京,而且王忠銘還表示要帶他去北京。於是1598年6月25日利瑪竇與另一位郭居靜神父(Lazzaro Cattaneo)同王忠銘一起離開南昌奔赴南京。7月初他們一行到達南京,9月7日利瑪竇抵達北京。但當時正值日本侵犯朝鮮,利瑪竇作為外國人無法在北京久留,而且又遇到了財政上的困難,僅住一個多月便只好返回,次年2月6日到南京[1]。
在南京居住期間,利瑪竇通過瞿太素的幫助,結交了不少名士,如南京禮部侍郎葉向高、思想家李贄、徐光啟等。當然這主要還是人們對於他的自然科學知識的傾慕。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利瑪竇還與一位三淮和尚(即大報恩寺僧雪浪)進行了一場辯論,在這次辯論中,利瑪竇憑借其科學性的思辨明顯佔了上風。他還在正陽門(今光華門)內洪武崗西崇禮街(今尚書巷)建成內地第四座天主教堂,他在城西羅寺轉灣的住址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天主教堂——石鼓路天主教堂。這些活動使南京成為中國天主教史上最重要的傳教中心之一。
永住北京
利瑪竇像1600年(萬曆二十八年)5月18日,利瑪竇帶著龐迪我神父和准備好獻給皇帝的禮物再度赴京,並於1601年1月24日抵達北京。進呈自鳴鍾、聖經、《萬國圖志》、大西洋琴等方物,得明神宗信任。1601年,明神宗下詔允許利瑪竇等人長居北京。但中國的朝廷根本沒有注意到,利瑪竇長住北京的目的是為了傳播基督教。
之後利瑪竇在北京以豐富東西學識,結交中國的士大夫。常與賓客談論天主、靈魂、天堂、地獄。同時編撰新書,包括以中文寫成的《二十五言》等,得到不少中國知識分子的尊重。到了1605年,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天主教,當中有數名更是公卿大臣。這當中最著名的,也是後來影響最大的是進士出身的翰林徐光啟。
1610年(萬曆三十八年)5月11日利瑪竇病逝於北京,賜葬於平則門外的二里溝。逝世前指定龍華民(Nicolas Longlbardi) 接任教會中職務。
成就
傳播天主教
中國在唐朝時曾一度流行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景教),但是到了明朝建立以後,中國基本上已沒有基督徒。利瑪竇可以說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創者之一。他成功在北京覲見皇帝,而且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聲譽和關系,開啟了日後其他傳教士進入中國之門,而且也開創了日後200多年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方式:一方面用漢語傳播基督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學知識來博取中國人的好感。
利瑪竇對中國傳統的習俗保持寬容的態度。他容許中國的教徒繼續傳統的祭天、祭祖敬孔。據他的了解,這些只屬尊敬祖先的儀式;只要不摻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質上並沒有違反天主教教義。利瑪竇主張以「天主」稱呼天主教的「神」(英語的"God" 或拉丁文的 Deus);但他亦認為天主教的「神」早已存在於中國的思想,因為中國傳統的「天」和「上帝」本質上與天主教所說的「唯一真神」沒有分別。利瑪竇本人更穿著中國士人服飾。利瑪竇的傳教策略和方式,一直為之後跟隨他到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所遵從,稱為「利瑪竇規矩」。
利瑪竇等義大利傳教士在中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明代末帝的皇後在清軍入關時曾寫信准備皈依天主教並請求教皇支援(此信尚保存在梵蒂岡)。清朝康熙仍然重用義大利傳教士。但後來歐洲其他天主教各教會之間對中國傳統祭祖敬孔習俗的爭論以這些習俗對當時中國天主教的影響削弱了利瑪竇等人本已取得的成功。康熙時代,西班牙傳教士為了在菲律賓和中國排擠義大利傳教士,向教皇申訴並取得教皇敕令,宣稱利瑪竇等人允許中國教徒崇拜祖先違背了天主教教義,並派特使到中國晉見皇帝,態度驕橫,和康熙爭辯。康熙認為「天下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說這個特使「不可理喻」,下令囚禁到澳門,使其病死獄中。從此中國皇帝和羅馬教廷關系急劇惡化,禁止了西班牙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並進一步嚴格的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而祭祖敬孔的禁令直到數百年後的1939年12月8日由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即庇護十二世)刪除,這也側面顯示出了利瑪竇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西學東來
帶著西學而來的利瑪竇開展了晚明士大夫學習西學的風氣。由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一共有一百五十餘種的西方書籍翻譯成中文。
利瑪竇撰寫的《天主實錄》以及和徐光啟等人翻譯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等書不僅帶給中國許多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哲學思想,而且許多中文詞彙,例如點、線、面、平面、曲線、曲面、直角、鈍角、銳角、垂線、平行線、對角缐、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圓、圓心、外切、幾何、星期等等以及漢字「歐」等就是由他們創造並沿用至今。
利瑪竇製作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地圖,在中國先後被十二次刻印。而且問世後不久,在江戶時代前期也被介紹到了日本。該地圖使得日本人傳統的崇拜中國的「慕夏」觀念因此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對日本地理學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北極、南極、地中海、日本海等詞彙皆出於此地圖。至今,日本仍稱17世紀至18世紀的地圖為利瑪竇系地圖。
身後
利馬竇墓碑依照明朝的慣例,客死中國的傳教士必須遷回澳門神學院墓地安葬。1610年5月利瑪竇病逝於北京後,其他傳教士和利瑪竇受洗的教徒都希望可以得到皇帝的恩准,讓利瑪竇安葬於北京,藉此來認可教會和天主教在中國的合法存在。為此,耶穌會士龐迪我神父(Didace de Pantoja) 向萬曆皇帝上呈奏疏,希望能破例賜地埋葬利瑪竇。龐迪我在奏章里稱:
「利瑪竇以年老患病身故,情實可憐,況臣利瑪竇自入聖朝,漸習熙明之化,讀書通理,朝夕虔恭,焚香祝天,頌聖一念,犬馬報恩忠赤之心,都城士民共知,非敢飾說。生前頗稱好學,頗能著述,先在海邦,原系知名之士,及來上國,亦為縉紳所嘉?臣等外國微臣,悲其死無葬地,泣血祈懇天恩,查賜閑地畝余,或廢寺閑房數間,俾異域遺骸得以埋瘞,而臣等見在四人,亦得生死相依,恪守教規,既享天朝樂土太平之福,亦畢螻蟻外臣報效之誠。」
雖然朝廷中有人反對,但該事在內閣大學士葉向高等人的多方努力下,還是很快得到了萬曆皇帝的照準。1611年,由徐光啟主持,皇帝賜物利瑪竇安葬於平則門外二里溝的滕公柵欄。教會無需付款便可擁有這份產業。至19世紀末,安葬於「滕公柵欄」的歐洲傳教士已逾百名。1900年墓地被義和團砸毀。墓穴被掀,碑石被砸。其後清政府依《辛丑條約》出資重修了被毀墓地,而且還立了一塊道歉的石碑。20世紀初此地已經成為天主教的公共墓地。墓地面積也不斷擴大。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柵欄墓地已先後埋葬了數百名西方傳教士,成為明清以來西方傳教士在東方安息的一個最為集中的所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外國神父被迫撤離了中國,1954年,墓地內的墓碑只有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三塊依照國務院宗教事務管理處指示被保留在原地。文化大革命期間,利瑪竇墓碑被平埋於地下讓其"永世不得翻身"。1973年,馬尾溝教堂被拆,墓碑無人照管。1978年10月,鄧小平、李先念等五位中國中央領導"批准"重修利瑪竇墓。1979年後墓地得到了修復,並列入了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利瑪竇墓現位於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外的北京行政學院院內。
如今公墓東邊墓碑數十塊。西邊有墓碑三塊:面向墓穴,中間為利瑪竇,左右首分別為湯若望、南懷仁。利瑪竇的墓碑上刻著「耶穌會士利公之墓」,有拉丁文和中文兩種文字:
「利先生,諱瑪竇,號西泰,大西洋意大里亞國人。自幼入會真修,明萬曆壬午年航海首入中華行教。萬曆庚子年來都,萬曆庚戍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會四十二年。」
著作
《坤輿萬國全圖》中的世界地圖《天主實錄》-利瑪竇翻譯了羅明堅編《新編西竺國天主實錄》。起名為《天主實義》,亦名《天學實錄》,這本書第一次系統地向中國人論證了上帝的存在、人的靈魂不朽大異禽獸和死後必有天堂地獄之賞罰,報世人所為善惡的天主教教義。《天主實義》 亦是最早把星期制度引進中國的。《天學實義》後來被乾隆皇帝收錄在四庫全書中,並有蒙、滿、朝鮮、越南及日文譯本。
《幾何原本》-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了歐幾里德《幾何原本》的前六卷。利瑪竇使用《幾何原本》是他在羅馬學院學慣用的課本,由利瑪竇的恩師——當時歐洲著名的數學家克拉維烏斯神父整理編纂。克拉維烏斯神父在原本後又增添了兩卷注釋,總共十五卷。
《坤輿萬國全圖》-世界地圖。
《西字奇跡》-(今改名《明末羅馬字注音文章》),是中國漢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二十五言》-關於天主教道德信念、准則和修養的書
《畸人十篇》-利瑪竇同十位中國士大夫的對話集
《交友論》-收入了古羅馬西塞羅入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大師愛拉斯謨等人論友誼的格言上百則。也有利瑪竇根據他對中國人的思想了解而編寫的。這是利瑪竇所寫的第一部華文著作。
《西國記法》-一本介紹利瑪竇本人如何能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的書
《辯學遺牘》-1635年出版,收錄了利瑪竇以天主教觀點與明末凈土宗袾宏和其門生虞淳熙的佛教觀點交流的信件。
《同文算指》-介紹歐洲算術,根據克拉烏維斯所著的《實用算術概論》(Epitome arithmeticae practicae,1583年)譯成。內容由基本四則運算、分數至比例、開方、正弦餘弦等三角幾何。由李之藻筆錄,清朝時錄入四庫全書。
《測量法義》-關於應用幾何、測量,由徐光啟筆錄,附《勾股義》。
《圜容較義》- 李之藻筆錄
《渾蓋通憲圖說》-天文學知識,李之藻筆錄
此外,他還寫過或參與寫過《西琴八曲》、《齋旨》、《乾坤體義》等著作。
利瑪竇用義大利文寫的日記後經比利時耶穌會士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整理翻譯為拉丁文,出版於1615年,取名《基督教遠征中國史》,漢譯名為《利瑪竇中國札記》。
1910年,汾屠立神父(Pietro Tacchi Venturi)將耶穌會羅馬檔案館中發現的利瑪竇義大利語原文手稿同其他書稿以題名《利瑪竇神父歷史著作集》(Opere Storiche del P. Matteo Ricci)刊行,共上下兩卷。1942年,德禮賢神父(Pasquale d'Elia)將其編入《利瑪竇全集》(Fonti Ricciane)。
評價
長期以來,西方許多人,尤其是天主教徒將他視為令人景仰的,「誘導異教徒皈依的」傳教士。而東方卻將他視為促進東西方交流的科學家。這種評價主要是因為他向東亞地區傳播了西方的幾何學、地理學知識,以及人文主義和天主教的觀點,同時他又向西方介紹了中國文化。也因此,有人將他視為一位漢學家。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利瑪竇到北京四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致詞》中對利瑪竇的評價可以代表天主教會的觀點:
「利瑪竇神父最大的貢獻是在「文化交融」的領域上。他以中文精編了一套天主教神學和禮儀術語,使中國人得以認識耶穌基督,讓福音喜訊與教會能在中國文化里降生 ...由於利瑪竇神父如此道地的「做中國人中間的中國人」,使他成為大「漢學家」,這是以文化和精神上最深邃的意義來說的,因為他在自己身上把司鐸與學者,天主教徒與東方學家,義大利人和中國人的身份,令人驚嘆地融合在一起。」
《利瑪竇傳》一書的日本作者平川佑弘稱利瑪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諸種學藝,和中國四書五經等古典學問於一身的巨人。」他還將利瑪竇看作是「地球上出現的第一位「世界公民」(homo universale)」。(中文版序言)
美國《生活》雜志亦將他評為公元第二千年內(1000年 - 1999年)最有影響力的百名人物中的一員。
參考文獻
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利瑪竇到北京四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致詞,http://www.cathlinks.org/ricci400.htm, 2001年10月24日
平川佑弘(日本)著,劉岸偉,徐一平譯,《利瑪竇傳》,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 ISBN 7801450884
利瑪竇,何高濟、王遵仲、李申譯,《利瑪竇中國札記》,中外關系史名著譯叢,中華書局,2001年, ISBN 7101007279
裴化行(法國)著,管震湖譯,《利瑪竇神父傳》(上、下),商務印書館,1998年,ISBN 7100012287
羅光,《利瑪竇傳》,台北縣輔仁大學出版社, 1982年
❽ 主角一覺醒來發現世界變成了吸血鬼世界
大家好,我是資深書蟲鵬哥,本期給大家推薦一波值得三刷的神級完本小說,劇情精彩口碑佳,好看到停不下來~
第一本:《異世之煉魔術士》 作者:西貝貓
本書字數:149.9萬字
以上就是5本值得三刷的完本神級小說的全部內容,覺得還不錯的書友記得點贊收藏啦,我們下期再見喲~
❾ 無人生還的人物介紹
介紹:
安東尼-詹姆斯-馬斯頓(Anthony James Marston)1938年11月14日在劍橋附近飆車撞死了約翰-庫姆斯和露西-庫姆斯。
埃塞爾-羅傑斯(Ethel Rogers)女僕1929年5月6日和其丈夫托馬斯-羅傑斯一同害死了詹尼弗-布雷迪。
約翰-戈登-麥克阿瑟(General John Gordon Macarthur)將軍,1917年1月4日,蓄意謀害了妻子的情人阿瑟-里奇蒙。
托馬斯-羅傑斯(Thomas Rogers)管家,1929年5月6日和其妻子埃賽爾-羅傑斯殺害了詹尼弗-布雷迪。
埃米莉-卡羅琳-布倫特(Emily Caroline Brent)65歲,1931年11月5日趕走懷孕的女僕比阿特麗斯-泰勒以致其投河自盡。
勞倫斯-約翰-沃格雷夫(Mr. Justice Lawrence John Wargrave)退休法官,1930年6月10日利用職位之便謀害了愛德華-塞頓。
愛德華-喬治-阿姆斯特郎(Dr. Edward George Armstrong)醫生,1925年3月14日,喝醉酒給路易莎-瑪麗-克利斯動手術,導致其死亡。
威廉-亨利-布洛爾(William Henry Blore)當過警察,現為偵探。1928年10月10日導致詹姆斯-斯蒂芬-蘭道的一命嗚呼。
菲利普-隆巴德(Captain Philip Lombard)1932年某日,在林子迷了路時拿走了全部食物,拋棄其部下東非部落的二十一名土著男子,以致他們餓死。
維拉-伊麗莎白-克萊索恩(Vera Elizabeth Claythorne)老師,1935年8月11日帶一個小孩西里爾-奧格爾維-漢密爾頓去海邊游泳任其淹死
簡介:
八個素不相識的人受邀來到海島黑人島上。他們抵達後,接待他們的卻只是管家特夫婦倆。用晚餐的時候,餐廳里的留聲機忽然響起,指控他們賓客以及管家夫婦這十人都曾犯有謀殺罪。眾人正在惶恐之際,來賓之一忽然死亡,噩夢由此開始了。
(9)穿成傳教士by萵苣小說好看嗎擴展閱讀
影響
由於缺少作為故事主線的偵探及其探案過程,這部小說可以自如地展現一般偵探小說所缺少的對人生的不同態度和感悟,使得讀者可以站在相對客觀的角度與書中人物的人生體悟發生共鳴。
《無人生還》還融合了犯罪小說之外的故事類型。如文中對不少人物,特別是布倫特小姐和維拉的心理活動有著大段描寫,有些段落接近意識流小說的寫法。小說結尾處沃格雷夫的自述也採用了心理小說的常見手法。這種心理小說的典型特徵深化了小說對人性的揭示。
(論《無人生還》主題多義性的實現.黃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04期)
參考資料
網路-無人生還
❿ 有一首歌是英文的翻譯成漢語是:名人堂。 是勵志的,此歌原名是什麼
Hall of Fame 是愛爾蘭著名Piano Rock樂隊The Script(手稿樂隊)發行於2012年8月的一支單曲,收錄在樂隊第三張錄音室專輯《#3》中,為樂隊在UK Singles Chart(英國單曲榜)唯一的冠軍歌曲。歌曲更有Black Eyed Peas(黑眼豆豆合唱團)靈魂人物Will.I.Am加盟,歌曲的主題是追尋你的夢想,世界因你而改變,充滿勵志元素的音符與觸動人心的節奏一拍即合,獻給吉他手Mark Sheehan在天堂早逝的雙親及Danny O'Donoghue的父親。此曲作為CCTV5《天下足球》2012年終特別節目《微觀天下2@12》的主題曲,之後取代Nickelback的《When We Stand Together》成為《天下足球》2013年新的片尾曲
歌詞與翻譯
Yeah, you could be the greatest, you can be the best是的,你可以成為最偉大的,你可以成為最好的You can be the King Kong banging on your chest你可以像金剛一樣敲打的自己的胸膛You could beat the world, you could beat the war你可以征服世界,你可以打贏戰爭You could talk to God, go banging on his door你可以與上帝交談,敲打他的大門You can throw your hands up, you can beat the clock你可以舉起雙手,你可以超越時間You can move a mountain, you can break rocks你可以移動山巒,你可以擊碎岩石You could be a master, don't wait for luck你可以成為大師,不需要等待幸運降臨Dedicate yourself and you can find yourself奉獻你自己,然後你便可以找到自我Standing in the hall of fame站在名人堂中And the world's gonna know your name全世界都會知道你的名字Cause you burn with the brightest flame因為你就像正熊熊燃燒著的最耀眼的火焰And the world's gonna know your name全世界都會知道你的名字And you'll be on the walls of the hall of fame而你會位列名人堂之牆You could go the distance, you can run the mile你可以堅持到底,你可以跑到極限You can walk straight through hell with a smile你可以帶著微笑徑直穿過地獄You could be the hero, you could get the gold你可以成為英雄,你可以獲得金牌Breaking all the records they thought never could be broke打破所有那些別人認為牢不可破的記錄Do it for your people, do it for your pride行動吧,為你的人民,為你的榮譽Never gonna know if you never even try如果不嘗試就永遠不會知道結果Do it for your country, do it for your name行動吧,為你的國家,為你的榮譽Cause there gonna be a day因為將會有一天When you're standing in the hall of fame當你站在名人堂中And the world's gonna know your name全世界都會知道你的名字Cause you burn with the brightest flame因為你就像正熊熊燃燒著的最耀眼的火焰And the world's gonna know your name而全世界都會知道你的名字And you'll be on the walls of the hall of fame你會位列名人堂之牆Be a champion,成為冠軍Be a champion,成為冠軍Be a champion,成為冠軍Be a champion成為冠軍On the walls of the hall of fame在名人堂之牆上Be students成為學生Be teachers成為導師Be politicians成為政客Be preachers成為傳教士Be believers成為信徒Be leaders成為領導者Be astronauts成為航天員Be champions成為冠軍Be truth seekers成為真理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