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京華煙雲小說推薦理由

京華煙雲小說推薦理由

發布時間: 2022-06-17 01:11:54

1. 京華煙雲的作品鑒賞

《京華煙雲》在創作方法上,運用了社會全景圖式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敘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之間的恩恩怨怨,愛恨情仇和聚散離合。它還反映了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爆發的30多年中國社會的動盪不安和局勢的演變。書中描寫了眾多不同階層的人物,描寫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各不相同,書中描述了這些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為人處世的方法,還有這些人物對於金錢名利這些身外之物的觀點,除此之外,還有他們日常生活的環境特點。「書中還描寫了從義和團運動、到八國聯軍入侵、到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到軍閥混戰、到北伐戰爭、到全民抗日其間的重大事件,以及蘊含在這些重大事件背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包括政治、經濟、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民俗等」。
《京華煙雲》每卷引一段莊子的語錄為題旨,傳達出濃厚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既是小說的血脈,還形成了小說的結構,從道家的天命觀——得道的途徑——道之為用三個遞進的層次解讀小說。 既有道家超凡脫俗、淡泊人生的理想,又有儒家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責任感;既推崇西方的科學、文化,又對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把以極大的興趣。
《京華煙雲》展示了一幅漫長的歷史畫卷,起自1901年的義和團運動,終於抗日戰爭爆發之時,講述了中國兩大家族長達四十年的興衰榮辱。通過對書中人物的描繪,作者向人們闡釋了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等中國哲學思想,也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向外國讀者呈現了中國現代社會的全貌。文中涉及人物眾多,性格迥異,舊式人物和新派代表,富人和窮人,青年和長者。這些人物對話為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京華煙雲》書寫了生活的和諧與恬淡,生命的超脫與自由自在。整部書中充溢著濃厚的道家文化,平緩自然、從容豁達。讓讀者在淳樸、寧靜和芬芳的基調中,在平和安詳、自尊自愛的文化氛圍中感受道家文化的無窮魅力。 展示了中國特有的文化意境和中國傳統的儒道哲學思想,向西方人展示了戰亂年代的中國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的文化及其宗教思想。
《京華煙雲》小說內容博大精深,感情真切自然,品格優雅含蓄。在哲學精神方面,《京華煙雲》以莊周哲學統領全書,其中也穿插著中庸之道的儒學與萬物平等的佛學,主要表達的是「一切人生浮華皆如煙雲「的道學思想,強調了人的永生是種族的延綿,新陳代謝是世間萬物永恆的真諦。 《京華煙雲》通過描述京城三大家族的起落沉浮,展現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的的深刻變化。該書無論是在背景、內容、人物刻畫上,還是在文化習俗的選取上,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些無不體現出這部小說的互文性特徵。林語堂利用其深厚的寫作功底將大量來源於中國社會的互文性文本進行轉換和重新組織,將某些獨特的中國文化和歷史片斷譯成了英語,他的創作實際上伴隨著一個隱形的互文翻譯過程。
《京華煙雲》被譽為「現代版的《紅樓夢》」。雖然《京華煙雲》在很多方面都受到《紅樓夢》的影響,但在寫作手法上,《京華煙雲》卻具有與《紅樓夢》迥然不同的獨特之處。 《京華煙雲》與《紅樓夢》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京華煙雲》中主要人物亦多臨摹於《紅樓夢》。其中相似度最高的當屬復制於黛玉的紅玉,二者在人物形象、性格,以及愛情命運上都頗有相通之處。 當然,二者在人生價值取向和愛情觀上亦有不同之處。透過兩者的復制和重構可知,《京華煙雲》對於《紅樓夢》不僅僅是承繼的關系,也存在著分離的關系。
《京華煙雲》是林語堂用英語寫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它一直被視為闡述東方文化的權威著述。而構成這部著作的人物的名字是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都是作者斟酌再三,才最終確定下來的,人名往往成了反映人物性格及作品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物的取名頗具藝術特色,如借用古代人名、反用警言等。這些取名藝術也從側面傳達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借用古代人名如木蘭、莫愁、阿滿等人物。木蘭是借用西漢傳奇女子花木蘭的名字。莫愁是借用南齊莫愁女的稱號,阿滿是借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女兒的名字。

2. 林語堂對京華煙雲的評價

《京華煙雲》前面的獻詞為:全書寫罷淚涔涔,獻予殲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 林語堂寫《京華煙雲》時,正值二戰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各族兒女奮力抗戰之際。

林語堂深深的熱愛著偉大的祖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認為作為一個與時俱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在國家形勢危急的情況下,就應該義不容辭的將自己的安危和國家的安危緊緊地捆綁在一塊,就應該責無旁貸的把自己投入到挽救國家的陣營中去。他認為「作為一個作家,最有效的武器是作品」,他認為「要使讀者如歷其境,如見其人,必須藉助小說這種手段來表達」。

(2)京華煙雲小說推薦理由擴展閱讀

《京華煙雲》通過描述京城三大家族的起落沉浮,展現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的的深刻變化。該書無論是在背景、內容、人物刻畫上,還是在文化習俗的選取上,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些無不體現出這部小說的互文性特徵。林語堂利用其深厚的寫作功底將大量來源於中國社會的互文性文本進行轉換和重新組織,將某些獨特的中國文化和歷史片斷譯成了英語,他的創作實際上伴隨著一個隱形的互文翻譯過程。

《京華煙雲》被譽為「現代版的《紅樓夢》」。雖然《京華煙雲》在很多方面都受到《紅樓夢》的影響,但在寫作手法上,《京華煙雲》卻具有與《紅樓夢》迥然不同的獨特之處。

《京華煙雲》與《紅樓夢》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京華煙雲》中主要人物亦多臨摹於《紅樓夢》。其中相似度最高的當屬復制於黛玉的紅玉,二者在人物形象、性格,以及愛情命運上都頗有相通之處。 當然,二者在人生價值取向和愛情觀上亦有不同之處。透過兩者的復制和重構可知,《京華煙雲》對於《紅樓夢》不僅僅是承繼的關系,也存在著分離的關系。

3. 尋找《京華煙雲》的書評

假期再次翻看了《京華煙雲》,不像第一次的囫圇吞棗般倉促,這次仔細翻閱了一遍,竟然又讀出了許多味道…… 《京華煙雲》雖然是一部好幾篇小說聯成的長篇小說,但不因此而成一部散漫無結構的故事,而反為大規模的長篇。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閑話,加入劇中人物之喜怒哀樂,包括過渡時代的中國,成為現代中國的一本偉大小說。林語堂的女兒林如斯曾說過《京華煙雲》是一本可以隨時翻看的小說,並不是一定要有閑時才看,最好是夜闌人靜時獨自個兒看;睏倦時,起來喝口清茶自問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確實,該書最大的優點不在性格描寫得生動,不在風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繪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學意義。你一翻開來,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後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後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雲,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而止。留給讀者細嚼餘味,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夢也。而我乃稱嘆叫絕也!未知他人讀畢有此感覺否?故此書非小說而已!或可說,「浮生若夢」是此書之主旨。小說給人以一場大夢的印象時,即成為偉大的小說,直可代表人生,非僅指在二十世紀初葉在北京居住的某兩家的生活。包括無涯的人生,就是偉大的小說。 《京華煙雲》在實際上的貢獻,是介紹中國社會於西洋人。幾十本關系中國的書,不如一本道地中國書來得有效。關於中國的書猶如從門外伸頭探入中國社會,而描寫中國的書卻猶如請你進去,登堂入室,隨你東西散步,領賞景緻,叫你同中國人一起過日子,一起歡快,憤怒。此書介紹中國社會,可算是非常成功,宣傳力量很大。此種宣傳是間接的。書中所包含的實事,是無人敢否認的 《京華煙雲》中描寫的最出彩的是女人。古典的,現代的;年輕的,年老的;出身高貴的,身為丫鬟的;老實本分的,工於心計;各式各樣的女人,個個個性鮮活,有血有肉;同一個女人,寫她從待字閨中到嫁作人婦生兒育女,從女兒到母親再到婆婆到奶奶外婆,不同階段的女人,她們的心理變化也很真實的寫出來。例如木蘭和莫愁,這兩姐妹在相似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木蘭偏向繼承了父親的道家思想:逍遙,自由,追求理想卻又不強求,善於在平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也容易滿足;莫愁則偏向母親繼承了儒家之道,學會了作為妻子母親的生活中的智慧。同為女人,木蘭更適合做老婆,因為她有想不完的妙點子,可以陪你去很多的風景名勝,和她聊天,永遠不會氣悶;她喜歡做菜,特別愛研究新奇的菜式,對於種花養草,琴棋書畫也有興趣;既能滿足你對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賞月,做風雅之事;有時候可能有些過於理想化,但木蘭也懂得適時調整。莫愁則適於做母親:她方正穩重的性格會給孩子一個好榜樣;莫愁最懂得以柔克剛之道,對於立夫這樣個性激進易沖動的人,也能懂得什麼時候予以忍讓,什麼時候堅持,什麼時候暗暗責備,什麼時候給予鼓勵,恰當地順應立夫情緒的起落,最終改變他,使他成熟穩重。相信這對於孩子要容易得多。因為莫愁有足夠的耐心,也有足夠的智慧,不會過分嬌慣,也不會過分嚴厲;莫愁在文學上的造詣也足夠給孩子的學習以指導,從她少女時代和立夫的幾次辯論就可以知道,其實她思想鋒利,見解獨特,並不輸於木蘭,只是嫁人之後著意收斂,培養自己的穩重方正。 但這兩姐妹,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相似的。就從莫愁和木蘭對待丈夫外遇(立夫甚至可以不算,因為那隻是精神層面的)的態度就可以看出,她們的沉著和智慧是多麼的相似。同樣的善解人意,同樣的不動聲色。但是在面對立夫被捕這件事上兩人的態度迥乎不同,又可以非常好的表現她們的不同——木蘭的沖動和理想化,還有莫愁的冷靜穩重和忍讓寬容。這兩個可愛的女子,是全書的靈魂所在,或許也是林語堂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吧。 要說到讓我最為佩服的人物,當然是堅強而又有主見的木蘭。面對生活的變遷,面對從富家生長享用一切物質的安適到變為村婦的劇烈轉變,即使最後變為普通農民,她依然能過著幽雅山居的生活,堅韌地面對所有困難,並在磨難中成長,成為忍苦,勇敢,偉大的民眾大海中的一滴水。林語堂曾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可見木蘭是他心中的理想女子。 《京華煙雲》向西洋人介紹了中國社會。細讀之,讓你有登堂入室之覺,隨你東西散步,領賞景緻,叫你與里頭的人物一起過日子,一起歡快,憤怒。或許,除了一句」此書只應天上有「外,再沒有更恰當的語言了。

4. 林語堂的<<京華煙雲>>的文學評論

11月20日,電視劇《京華煙雲》在央視上演大結局。

人們對電視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同名電視劇的播出至少讓《京華煙雲》這本書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對《京華煙雲》來說,這說不清是幸運,還是悲哀。

原著的魅力在哪裡

對於名著的電視劇改編,可能是這兩年來最招人罵的文化現象之一。因為這類電視劇無一例外地和原著嚴重脫節。從老舍的《我這一輩子》、曲波的《林海雪原》,到眼下的《京華煙雲》,很多戲除了人名相同,基本沒有保留原著的意思。當代導演總是在犯兩個毛病:在藝術上沒有主見,堅信英雄必須配以美人,愛情一定是三角形的,情節一定要跌宕,這樣才能讓人喜歡。《京華煙雲》的主創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稱:「一個女人不離婚、不自殺,觀眾會看嗎?」同時,他們在藝術上又自作聰明,堅信自己比老舍和林語堂還偉大。這也符合「改編」的意思:大刀闊斧地改,然後再編出點兒新鮮東西。

電視劇版的《京華煙雲》與原著的不同之處很多,主要的問題還是所謂的「味道沒了」。從時間上,30多年的情節被壓縮到了十幾年,據說可以增強矛盾沖突,提高戲劇性。不過讓人懷疑,真實的用意恐怕還是怕趙薇演不了中年婦女,就算演得了也未必有人愛看,因為妙齡少女和風韻少婦總比40來歲的老大姐吸引眼球。而《京華煙雲》原著的一大魅力,恰好在於它史詩性的波瀾壯闊,3個大家族,歷經1900年義和團運動,涉及到清王朝的崩潰、袁世凱稱帝、「五四」運動、北洋軍閥征戰與抗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將這樣波瀾起伏的社會變遷濃縮在小說中,所以有人將它稱為現代文學史中的《清明上河圖》。而在意境上的缺乏更多,林語堂原來追求「儒道結合」的人生態度,後來他的女兒林如斯也曾撰文說,《京華煙雲》的最大優點在其哲學意義。林語堂在儒家文化的立場上肯定了莫愁、孔立夫和傅先生,又開宗明義地將木蘭稱為「道家的女兒」,他希望用這種儒道結合的思想境界寫出中國文化的精髓。可以說,《京華煙雲》的重點不在於愛情糾葛,而在於文化意境,這樣一個態度,卻並不是電視劇導演感興趣的。
格局和意境模仿了《紅樓夢》

這時候重新回顧一下林語堂版的《京華煙雲》,恐怕別有一番味道。很多中國作家是靠英文好而聞名的,林語堂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那時候英文好的文人,大多數都是中國文化的迷戀者,過分一點的有辜鴻銘用一個茶壺兩個茶碗的比喻來支持一夫多妻制,溫和一點的林語堂也在藝術上對《紅樓夢》推崇備至。1936年,林語堂旅居美國時,本來想把《紅樓夢》翻譯成英文,但考慮到外國讀者對《紅樓夢》理解上可能會有隔膜。作為折中,林語堂索性用英文寫下了一部反映中國現代社會的作品,這就是《MomentinPeking》(曾譯為《瞬息京華》,現多譯為《京華煙雲》)。因為小說的格局和意境模仿了《紅樓夢》,所以一些評論者對這種寫法頗有微詞,認為這種翻版不算什麼本事。不過應該想到,林語堂參考的可是《紅樓夢》。中國現當代的作家,假如都翻版一個紅樓夢,恐怕沒有幾個能寫得好的,也沒有幾個能比林語堂翻得好的。從這個角度講,林語堂的藝術水平不應該受到質疑。

《京華煙雲》寫成於1939年,英文版70萬字,分3卷,共45回。出版後賣出了5萬冊,銷量很大,還被《時代》周刊譽為「極有可能成為關於現代中國社會現實的經典作品」。林語堂的摯友賽珍珠也對《京華煙雲》評價很高,她甚至因此推薦林語堂獲得諾貝爾獎。她說道:「它實事求是,不為真實而羞愧。它寫得美妙,既嚴肅又歡快,對古今中國都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但林語堂最終沒有獲獎,後來也因為種種原因和賽珍珠決裂了。這就是另外一段事情了。

林語堂先生

《京華煙雲》的翻譯風波

林語堂自己希望《京華煙雲》被翻譯成中文,在國內延續海外的影響。在譯者的人選上,林語堂曾經看好郁達夫,他認為郁達夫「英文精,中文熟,老於此道,達夫文字無現行假摩登之歐化句子」。可惜的是,郁達夫在著手進行了一部分翻譯之後,就在蘇門答臘遇害了。直到1941年,第一個完整的翻譯版《瞬息京華》才正式出現,可林語堂對這個版本並不滿意,他還為此告誡說:「勸國內作家勿輕易翻譯。」

到了1977年,台灣推出了張振玉的譯本,名字也改為《京華煙雲》。這個譯本,在海峽兩岸暢銷多年,從而也使張振玉的《京華煙雲》這個譯名流傳開來。但在1991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又出版了由郁達夫之子郁飛翻譯的版本,這一次又改名為了《瞬息京華》。但此時《京華煙雲》的譯名已被廣泛接受,提起林語堂的這部大作,普通讀者仍然習慣性地稱之為《京華煙雲》。

這種用英文反映中國社會生活的寫作方法,給後來的翻譯和讀者的接受都帶來一些麻煩。總有人推測,假如當初林語堂直接用中文寫作,可能藝術性會更加完美。因為在翻譯的過程中,總不免要有缺失。但也可以推測,假如最初的版本是中文版,那麼再翻譯成英文也可能不會產生那麼大的海外反響了。翻譯的流失是無可避免的,只不過林語堂將遺憾留給了中國的讀者。

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電視劇《京華煙雲》,已經是從英文版翻譯成中文版,從中文版再改編的三手版本了。而且電視劇改編得與原書差異太大,就算看過電視劇,再找本書來讀一遍,也不能算作原湯化原食了。

評論木蘭
姚木蘭的儒道兼容

如果說寶釵是封建社會儒家的理想女子,那麼木蘭則是語堂先生心目中儒道結合的理想女子,是語堂先生在《紅樓夢》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完美女人,她兼容並包有儒家的世俗生存智慧和道家的逍遙自由思想。

由於溫存善良的母親的傳統教育,木蘭節儉、勤勞、端莊、知禮、謙讓、服從、善理家事,與寶釵一樣是一個儒家女性教育的理想:安守女人的本分,即使才華、智慧遠超哥哥和丈夫,也只是在女人的位置上運用這種智慧影響著男人;具備寶釵式的美德,很能適應家庭和社會環境,有著世俗的生存智慧。當然,在這種世俗的生存智慧上,木蘭的妹妹莫愁是有過之而不及的。但是,木蘭的自由與夢想,青春與熱愛,則是他們所遠不及的,而這也是語堂先生之所以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的原因之所在。

由於重道逍遙的父親的道家自由思想影響,木蘭能脫離於禮數的束縛而自由、健康的生活、成長:她一雙天足,不裹腳;會吹口哨兒、唱京戲以及收集、鑒賞古董;接收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思想,不相信女孩子要規矩,男孩子就應當壞,男女應當平等。正因為天性自由熱情,嚮往和追求美的事物,木蘭的性格、人性都非常的健康、美麗,擁有與曼妮、暗香純潔而熱烈的女性友誼,與立夫超乎友誼之上的真摯、美好感情,與父親、母親、弟弟、妹妹和子女濃烈的親情,與蓀亞的婚姻也和諧美滿,在情感和命運上沒有留下太多的缺憾。因此,相對《紅樓夢》眾多女性悲劇之一的寶釵,木蘭無疑要完美的多。盡管寶釵性格相對完善,擁有親情、友情,但終因太藏愚納拙,事故老成而婚姻不幸,當然,寶釵的婚姻不幸有著造化的因素,但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寶釵確實是很不幸的。

至於木蘭跟孔立夫之間的感情糾葛,木蘭應該是沒有缺憾的。不憑別的,就憑她們婚後的美滿生活和倆人之間一生的相知相助。木蘭和立夫之間是有著甜蜜的,陶醉的,幸福的愛情味道的,只是,他們各自的婚姻,就如傅先生的五行命算所預示的:「五種命型,就用金、木、水、火、土來代表。男女婚配,就是這種命型配合的學問。命型若配得好,可以彼此相輔,彼此相成。」木蘭的金命配蓀亞的水命,莫愁的土命配立夫的木命,都是相輔相成的,都是幸福的婚姻,並且,木蘭與立夫還能終生相知相助,憾何有之。

盡管一個立夫值三個蓀亞,木蘭自身才華也遠超蓀亞,但木蘭仍有智慧把與蓀亞的婚姻經營得美美滿滿,與立夫的感情也經營得有聲有色,相比於現時代女性事業、婚姻的眾多困惑,木蘭無疑是一個理想。木蘭思想自由、堅毅剛強,在關鍵時候能有大智大勇,在眾人促手無策之時,機智的救出立夫;木蘭謀事細致周全、眼光長遠,在家庭財政計劃上,量入為出,精打細算,善於理財和投資;因此,若是在當今社會,木蘭的事業肯定會青山不老、長盛不衰。但不管木蘭的事業再怎樣蒸蒸日上,回到家庭和婚姻,木蘭仍舊只會做著她的妻子、母親和女兒。因為木蘭本質上對生活有著由衷的熱愛和理想,雖然儒家的俗世理論使她精於人世,在生存智慧上超於眾人,但道家的逍遙思想更能使她超脫於世俗的生存智慧,真正的體驗自身的感受和思想。也就是說,世俗的生存智慧只是木蘭適應社會的一種必要,指向木蘭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才是木蘭的追求和理想,她的婚姻家庭和愛情才是真正目的性的東西。

縱觀木蘭的一生,她勇敢堅強,才氣煥發,對人友好,胸襟開闊,無限熱情,親密懇切,灑脫自然,窮達不變,甘苦與共。她夜訪司令部,勇救立夫;痛失愛女,堅強的活著;特別是最後成為忍苦、勇敢、偉大的抗日民眾之一的倆次升華,更使得木蘭有了對民族和國家命運的密切關注,從而轉變為一個全新的時代女性。

因此,從薛寶釵式的儒家女性生存智慧到姚木蘭的超於世俗的個人生存智慧和超於個人的民族思想感情的兼容並包,中國女性經歷了一個從舊式的為男人活著的個人生存智慧到追求個人思想和情感再到對民族的關注的過程。這樣一個過程繼續下來,就是我們當今的男女平等的社會。這樣一個社會中女性的生存智慧、婚姻家庭和思想情感的研究和表達又可以用一個什麼樣的形象來闡釋呢?那必是另一位大師的責任了,只是,筆者對這樣一位大師的出現充滿了期待和盼望。

5. 京華煙雲這本書好看

《京華煙雲》是一本可以隨時翻看的小說,並不是一定要有閑時才看,最好是夜闌人靜時獨自個兒看;睏倦時,起來喝口清茶自問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京華煙雲》是一部好幾篇小說聯成的長篇小說,但不因此而成一部分散漫無結構的故事,而反為大規模的長篇。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閑話,加入劇中人物之喜怒哀樂,包括過渡時代的中國,成為現代的中國的一本偉大小說。

然此小說實際上的貢獻是消極的,而文學上的貢獻卻是積極的。此書的最大的優點不在性格描寫得生動,不在風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繪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學意義。你一翻開來,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後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後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雲,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而止。留給讀者細嚼餘味,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夢也。而我乃稱嘆叫絕也!未知他人讀畢有此感覺否?故此書非小說而已!或可說,「浮生若夢」是此書之主旨。小說給人以一場大夢的印象時,即成為偉大的小說,直可代表人生,非僅指在二十世紀初葉在北京居住的某兩家的生活。包括無涯的人生,就是偉大的小說。
————————————————————————————————————--以上是我網路出來的,下面有地址

這里是我要說的話,書我是沒看過,我只看過電視。我看不出什麼深奧的東西,但是我覺得姚木蘭實在是一個好女人,面對那樣無能又偷腥的老公,面對家裡的桂姨娘,還有面對對自己痴心一片的邵XX(忘了)都有一套自己的原則。並不因為生活給自己的壓力改變什麼。最後贏得了一切,電視劇是BE里的HE吧(純屬個人感覺)
所以我覺得書應該還要好看一點,因為你也知道電視劇改編有多麼恐怖(例如X大名著,對吧)

6. 《京華煙雲》作者寫了一部什麼樣的小說,內容是什麼,文學意義是什麼

《京華煙雲》是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的一本頗有名的書。它描寫了清朝滅亡後,民國時期是北平幾個典型的大戶人家的生活,非常逼真的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生活畫卷,被稱為民國時期的《紅樓夢》。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三十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並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發,全景式展現了現代中國社會風雲變幻的歷史風貌。

《京華煙雲》在創作方法上,運用了社會全景圖式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敘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之間的恩恩怨怨,愛恨情仇和聚散離合。它還反映了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爆發的30多年中國社會的動盪不安和局勢的演變。書中描寫了眾多不同階層的人物,描寫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各不相同,書中描述了這些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為人處世的方法,還有這些人物對於金錢名利這些身外之物的觀點,除此之外,還有他們日常生活的環境特點。「書中還描寫了從義和團運動、到八國聯軍入侵、到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到軍閥混戰、到北伐戰爭、到全民抗日其間的重大事件,以及蘊含在這些重大事件背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包括政治、經濟、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民俗等」。
《京華煙雲》每卷引一段莊子的語錄為題旨,傳達出濃厚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既是小說的血脈,還形成了小說的結構,從道家的天命觀——得道的途徑——道之為用三個遞進的層次解讀小說。 既有道家超凡脫俗、淡泊人生的理想,又有儒家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責任感;既推崇西方的科學、文化,又對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把以極大的興趣。
《京華煙雲》展示了一幅漫長的歷史畫卷,起自1901年的義和團運動,終於抗日戰爭爆發之時,講述了中國兩大家族長達四十年的興衰榮辱。通過對書中人物的描繪,作者向人們闡釋了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等中國哲學思想,也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向外國讀者呈現了中國現代社會的全貌。文中涉及人物眾多,性格迥異,舊式人物和新派代表,富人和窮人,青年和長者。這些人物對話為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京華煙雲》書寫了生活的和諧與恬淡,生命的超脫與自由自在。整部書中充溢著濃厚的道家文化,平緩自然、從容豁達。讓讀者在淳樸、寧靜和芬芳的基調中,在平和安詳、自尊自愛的文化氛圍中感受道家文化的無窮魅力。 展示了中國特有的文化意境和中國傳統的儒道哲學思想,向西方人展示了戰亂年代的中國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的文化及其宗教思想。
《京華煙雲》小說內容博大精深,感情真切自然,品格優雅含蓄。在哲學精神方面,《京華煙雲》以莊周哲學統領全書,其中也穿插著中庸之道的儒學與萬物平等的佛學,主要表達的是「一切人生浮華皆如煙雲「的道學思想,強調了人的永生是種族的延綿,新陳代謝是世間萬物永恆的真諦。

7. 京華煙雲的作品評價

它實事求是,不為真實而羞愧。它寫得美妙,既嚴肅又歡快,對古今中國都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於中國的著作。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
林語堂在英文巨著《京華煙雲》中對幽默信手拈來,通過幽默來批判社會現實、刻畫人物形象、並向英語輸入新的表達方式和認知角度。他在作品中對幽默的充分使用體現了幽默大師的文采和風范,促使人們重視幽默在文學創作中的功能並重新評價林語堂的幽默觀和文學觀。
——廣東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系主任武敏
林語堂的長篇代表作《京華煙雲》不僅是以大時代為背景框架描寫大家庭命運變幻的史詩性作品,而且是一部蘊含豐厚的文化小說。它的文化意蘊表現在人類從對命運的神秘不測到超然徹悟,再到寬懷、同情、獻身的境地這樣一個不斷漸進的精神升華的歷程。在探尋人類精神本質方面,最終都歸於一種超然現實的理想化境地,這既是林語堂及其主要代表作的思想文化價值所在,同時也正是其局限性所在。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勇
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凝聚了他的哲學和他的靈魂,在小說中他褒揚了一種儒道摻和,更確切地說是內道外儒的人生哲學,通過作品主人公姚木蘭等人物得到了形象的表現。這種儒道交融、寓道於儒的人生哲學,是和他的人性主義哲學觀相一致的,這也是他在中西文化價值沖突中,從中西文化互融的角度來思考人類文化命運的結果。
——《深圳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張西山
《京華煙雲》描述了社會大動盪和歷史變遷中幾個大家族的榮辱興衰,如史詩般波瀾壯闊,同時又蘊含著極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一本譯介和弘揚中國文化的經典佳作。
——《深圳大學學報》編輯部楊燕

8. 推薦一些小說

1.魯迅 《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畫出國民靈魂
2.沈從文 《邊城》《八駿圖》《看虹錄》——「鄉下人」的人性探索
3.老舍 《四世同堂》《駱駝祥子》《月牙兒》——市民世界的全面展示
4.巴金 《家》《寒夜》——大「家」的輓歌和小「家」的哀歌
5.錢鍾書 《圍城》——無法突圍的「城堡」
6.張愛玲 《傳奇》——普通人的「傳奇」和「傳奇」中的普通人
7.林語堂 《京華煙雲》——道家文化、個人性靈、愛情理想國
8.郁達夫 《沉淪》——從性的沉淪到國的沉淪
9.蕭紅 《呼蘭河傳》——哀婉低沉的抒情詩
10.鹿橋《未央歌》——理想詩意的大學傳說
11.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一個時代女性的自白
12.路翎《財主底兒女們》——舊家庭兒女的不同選擇
13.廢名《竹林的故事》《橋》——現代田園牧歌
14.徐訏《鬼戀》——人鬼情未了
15.施蟄存《梅雨之夕》《將軍底頭》——現實和歷史的「新感覺」
16.艾蕪《南行記》——漂泊者的行吟
17.張恨水《金粉世家》——民國《紅樓夢》
18.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孤兒」的尋根之旅
19.鍾理和《原鄉人》——濃烈的原鄉情結
20.白先勇《台北人》——回望家鄉的「台北人」
21.汪曾祺《受戒》——戒不了的人性和溫情
22.林斤瀾《矮凳橋風情》《十年十癔》——溫州風情畫、文革癥候群
23. 宗璞《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野葫蘆引」)——文學中的西南聯大
24.王蒙「季節系列」長篇小說——共和國知識分子的成長史
25.張承志《黑駿馬》《北方的河》《心靈史》——從理想主義的歌吟到宗教的皈依
26.張煒《古船》《九月寓言》《柏慧》——融入野地的行吟者
27.史鐵生《命若琴弦》——尋找光明的美麗謊言
28.阿城《棋王》——棋道即人道
29.路遙《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30.賈平凹《廢都》——在精神廢墟中游盪
31.陳忠實《白鹿原》——從歷史命運看人性悲劇
32.莫言《紅高粱》——高粱地上的生命張力
33.余華《活著》《兄弟》——堅忍地活著、人性的閃光和迷狂
34.霍達《穆斯林的葬禮》——走進穆斯林的心靈世界
35.王安憶《長恨歌》——上海都市的「民間史」
36.林海音《城南舊事》——舊事中的濃郁鄉愁
37.金庸《笑傲江湖》——琴劍人生

9. 請列出中國好書25本,並寫出喜歡的一本,寫出理由。謝謝

寫20個吧
20.林海音《城南舊事》
19.高行健《冷山》
18.王安憶《長恨歌》
17.王小波《黃金時代》
16.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15.賈平凹的《秦腔》
14.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13.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12.賈平凹的《廢都》
11.韓寒的《三重門》
10.張愛玲《傾城之戀》
9.瓊瑤《煙雨蒙蒙》
8.張恨水《金粉世家》
7.南派三叔《盜墓筆記》
6.林語堂《京華煙雲》 林語堂的語言非常動人。京華煙雲不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教育。
5.陳忠實《白鹿原》聲勢宏達,有點像《平凡的世界》,但前者構思更加深刻,後者更平實。
4.金庸《天龍八部》 男主角形象鮮明、故事情節動人、心理描寫細膩。美中不足的是對愛情詮釋的不好。金庸的故事中個人認為偏重俠氣,對男女感情的描寫不夠動人。(也可能是我對金庸小說中的愛情不滿造成的偏見,勿噴。)
3.路遙《平凡的世界》 故事背景比較老,現在年輕人難以體會生活上的細節,但是心理描寫非常細膩,情節也很勵志。平實的語言中蘊含深刻、質朴的人生哲理。將讓人學會腳踏實地,眼望星空。
2.余華《兄弟》 男配角宋凡平是我所見過的近現代小說中最完美的男性形象,用很多事跡來豐滿人物形象,是一部極具諷刺,又催人淚下的經典小說。男主角身上的個性和通病都是非常鮮明的。
1.羅貫中《三國演義》個人認為所有之後會用到的道理書中都有體現。其中人物形象刻畫非常鮮明,塑造了如典韋、郭嘉、許攸、關羽、黃忠等經典的文武將形象。言辭洗練精闢,故事總是能簡單生動。其間興衰成敗,自在不言中。

熱點內容
好看的熱血娛樂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1 14:49:43 瀏覽:222
地攤上的盜版武俠小說名字 發布:2025-02-01 14:46:20 瀏覽:340
寫王者榮耀電競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1 14:40:42 瀏覽:551
現代都市女生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1 14:23:13 瀏覽:715
經典的文筆好看禁忌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1 14:23:05 瀏覽:706
秦漢全本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1 13:53:52 瀏覽:93
都市之召喚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01 13:38:08 瀏覽:892
描寫生動的短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1 13:33:39 瀏覽:153
科幻小說神秘島全文 發布:2025-02-01 13:04:16 瀏覽:187
南疆傳人在都市有聲小說 發布:2025-02-01 12:55:41 瀏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