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說推薦書目
1. 元明清小說有哪些
《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1年版。
《中國古代小說網路全書》,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國古代小說的歷史變遷》,《魯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中華書局,1980年。
張俊:《清代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齊裕焜:《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年9月。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
張稔穰:《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教程》,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三聯書店1994年版。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浦安迪:《明代小說四大奇書》,中國和平出版社1991年版。
黃霖、韓同文選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丁錫根編:《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
陳洪:《中國小說理論史》,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
潘建國:《中國古代小說書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 中國古代文學推薦書目
1、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有兩源,現實主義和浪漫;
《詩經》分為風雅頌,
反映現實三百篇;
手法牢記賦比興,
名篇《碩鼠》與《伐檀》;
浪漫主義是《楚辭》,
《離騷》作者為屈原;
先秦散文有兩派,
「諸子」、史書要記全;
儒墨道法屬諸子,
各有著作傳世間;
儒家《論語》及《孟子》,
墨家《墨子》見一斑;
道家《老子》及《莊子》,
法家韓非著名篇;
歷史散文有兩體,
分為「國別」和「編年」;
前者《國語》《戰國策》,
後者《春秋》與《左傳》。
2、兩漢魏晉南北朝
兩漢魏晉南北朝,
詩歌成就比較高;
「樂府雙壁」人稱贊,
建安七子推「三曹」;
田園鼻祖是陶潛,
「採菊」遺風見節操;
《史記》首開紀傳體,
號稱「無韻之離騷」;
班固承續司馬意,
《漢書》斷代創新招;
賈誼雄文《過秦論》,
氣勢酣暢沖雲霄;
「出師」二表名後世,
《桃花源記》樂逍遙;
辭賦盛行多空洞,
張衡《二京》似驚濤;
文學批評也興起,
《文心雕龍》真高超;
駢文追求形式美,
小說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學
唐代鼎盛累如山,
「初唐四傑」不平凡;
王楊盧駱創格律,
律詩、絕句要記全;
浪漫詩人推李白,
一路高歌《蜀道難》;
現實主義有杜甫,
「三吏」「三別」不一般;
樂天倡導新樂府,
「琵琶」「長恨」留名篇;
田園詩派有王孟,
高、岑詩歌唱塞邊;
中唐李賀多奇麗,
賈島「推敲」傳世間;
晚唐崛起「小李杜」,
此後衰敗如塵煙;
韓、柳古文創新體,
《阿房宮賦》唱千年;
唐代傳奇已成熟,
代表作推《柳毅傳》。
4、宋代文學
宋代文學詞泱泱,
分成婉約與豪放;
柳永秦觀李清照,
風花雪月多感傷;
蘇軾首開豪放派,
「大江東去」氣昂昂;
愛國詩人辛棄疾,
「金戈鐵馬」勢高揚;
三蘇王曾歐陽修,
繼承韓、柳寫文章;
范公作品雖不多,
《岳陽樓記》放光芒;
南宋詩人陸放翁,
《示兒》猶念復家邦;
人生自古誰無死?
後世感懷文天祥;
編年通史第一部,
《資治通鑒》司馬光;
《夢溪筆談》小網路,
作者沈括美名揚。
5、元明清
元代散曲分兩種,
小令套數各不同;
雜劇代表四大家,
成就首推關漢卿;
竇娥悲劇傳千古,
人物形象最鮮明;
其餘三家鄭馬白,
還有《西廂》留美名;
明清戲劇精品多,
《桃花扇》及《牡丹亭》;
長篇都是章回體,
「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
《聊齋志異》多流行;
尚有短篇擬話本,
編訂「三言」馮夢龍;
方苞開創姚鼐繼,
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龔自珍,
《己亥雜詩》勸天公。
3. 有哪些明末清初的書籍
編年體有談遷《國榷》、陳建《皇明從信錄》、陳鶴齡《明紀》、夏燮《明通鑒》等;紀傳體有查繼佐《罪惟錄》、張岱《石匱書》等;紀事本末體有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彭孫貽《明朝紀事本末補編》等;人物碑傳有焦竑《國朝獻征錄》等;筆記有張怡《玉光劍氣集》、談遷《棗林雜俎》等;記明朝開國至隆慶時期的野史筆記,有陳建《皇明通紀》、余繼登《典故紀聞》、宋端儀《立齋閑錄》等。其中有專記明朝前期某朝史事的野史筆記,如專記朱元璋開國事跡的《平吳錄》、《平漢錄》、《平胡錄》等;記建文朝的屠叔方《建文朝野匯編》等;記朱棣事跡的《奉天靖難紀》等等
記明朝後期萬曆至明亡的野史筆記,有李遜之《三朝野紀》、文秉《烈皇小識》、王世德《崇禎遺錄》、錢《甲申傳信錄》、計六奇《明季北略》、衛匡國《韃靼戰紀》等。其中有專記晚明奴變、農民起義的,如王一中《平妖集》、戴笠《懷陵流寇始終錄》、吳偉業《綏寇紀略》、管葛山人《平寇志》、鄭廉《豫變紀略》、彭遵泗《蜀碧》、費密《荒書》、〔意〕利類思等《聖教入川記》等。記明季黨社運動,有吳應箕《東林本末》、吳偉業《復社紀事》、杜登春《社事始末》等。
記南明抗清史事的,有溫睿臨《南疆逸史》,徐鼒《小腆紀年》、《小腆紀傳附考》、查繼佐《國壽錄》、李天根《爝火錄》等。其中專記福王南京弘光政權及江南抗清活動,有李清《南渡錄》、應廷吉《青燐屑》等;專記潞王杭州監國,有張道《臨安旬制紀》等;專記魯王舟山政權,有徐芳烈《浙東紀略》、黃宗羲《海外慟哭記》、李聿求《魯之春秋》等;專記唐王福建隆武政權,有華廷獻《閩事紀略》、蘇國祐《易簀遺言》等;專記鄭成功父子抗清斗爭,有楊英《從征實錄》、夏琳《閩海紀要》、阮旻錫《海上聞見錄》、〔日〕丸山正彥《台灣開創鄭成功》、〔荷〕揆一等《被遺誤的台灣》等;專記桂王西南永曆政權,有錢澄之《所知錄》、王夫之《永曆實錄》等。
清代因文網苛密,史案頻興,特別是康熙後期至乾嘉時期,尤為熾烈,野史筆記大量被禁毀,文人動輒惹禍,只好鑽入故紙堆中經營考據,故而清代的野史筆記出現「兩頭多,中間少」的局面,即順康初期與道咸以後野史筆記較多,而雍正、乾嘉時期較少。至於記有清一代史事的野史筆記,幾乎涸之闕如,僅有魏源《聖武紀》而已;私家的碑傳史書有晚清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李桓《國朝耆獻類徵》、錢儀吉《碑傳集》、繆荃孫《續碑傳集》、閔爾昌《碑傳集補》。
清初文網尚未森嚴時,有一些記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孫延齡諸王事跡及西南戰事的野史筆記,如許旭《閩中紀略》、劉獻廷《廣陽雜記》、王士禛《池北偶談》等。
記清初文字獄案的如《順治丁酉北闈大獄紀略》等。
4. 明清著名書籍都有哪些
年輕的著名書籍有關漢卿,還有紅樓夢,這些書都非常的有名
5. 清朝時期的書有什麼是好書
那可太多了,不知道你說的哪方面。就說小說吧,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金玉緣》。
其他的還有:《儒林外史》,《桃花扇》,《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游記》,《孽海花》,這些都是,最後還一個《金瓶梅》,它的作者是明朝出生,但是是清朝寫的,應該也算。這些不少你沒看過至少該聽過吧!
6. 有什麼介紹明朝歷史的書籍
有《明史》、《細說明朝》、《正說明朝十六帝》、《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等。
1、《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
2、《細說明朝》
本書由旅美著名歷史學家黎東方先生撰寫。它敘述了從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明朝滅亡期間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作者以「講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動地講述了明太祖的北伐、西征,以及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明末三大案等歷史事件,以及陳友諒、張士誠、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方孝孺、張居正等歷史人物。
全書既有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歷史,又有頗具見識的評點。本書所採用的「細說體」既不像正史的艱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編亂造,是別具風採的史學著作。
3、《正說明朝十六帝》
《正說明朝十六帝》是閻崇年先生著《正說清朝十二帝》的姊妹篇,整體風格基本不變。
也是以人物(明朝皇帝)為經、以歷史事件(重大政治事件和個人命運)為緯,以正說歷史為號召,以解說歷史疑案為重點,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揭示。 選配精美圖片200餘幅。
總的字數在17萬字左右。 每個章節後面有「個人小檔案」、「相關閱讀書目推薦」等欄目,附錄有「明代帝王世系」。
4、《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網路連載歷史小說,作者是當年明月,本名石悅,廣東順德海關公務員 。2006年3月在天涯社區首次發表,2009年3月21日連載完畢,邊寫作邊集結成書出版發行,一共7本。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5、《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是1997年5月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作者是黃仁宇。
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黃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戚戚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曆十五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那些事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正說明朝十六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細說明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史
7. 講清朝歷史的書籍
1、《細說清朝》
作者以「講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動地講述了對俄和戰、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革命,戊戌政變、八國聯軍侵華等歷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吳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鴻章、康有為、慈禧等歷史人物。
全書既有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歷史,又有頗具見識的評點,還闡釋了順治出家、雍正暴亡、乾隆身世等歷史之謎。本叢書所採用的「細說體」既不像正史的艱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編亂造,是別具風採的史學著作。
2、《正說清朝十二帝》
該書講述了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最後一頁清朝在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為中華民族做出了的重大貢獻,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敗與屈辱的辛酸記錄。
敘述了二百多年間,從努爾哈赤到溥儀。無論是英明的康熙帝,還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對它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正說清朝十二帝,就是正說一個王朝的興衰沒落,正說一個時代的歲月變遷。
3、《正說清朝三百年》
本書14個專題,旨在反映清王朝的主要方面及其發展。「帝王」部分不僅僅反映各帝性格、功過,更企圖通過敘述各朝大事,勾勒清王朝的興起與衰亡的軌跡。
「後宮」、「皇宮和皇家園林」、「王室」、「政治」、「官吏」、「法制」、「外交」、「軍事」、「經濟」、「教育」、「科舉」、「文化」 這些專題既橫向展示清朝主要方面又縱向性地逐階段地反映這些方面的發展。「滅亡」專題則專門敘述其滅亡過程。
4、《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的記載清朝歷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傳為中心。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2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
5、《太監談往錄》
《太監談往錄》系多名晚清太監回憶錄的合集,包括《宮廷瑣記》(信修明著)、《清官太監回憶錄》(馬德清等述、周春暉記)和《太監往談錄》(耿進喜述、朱家浯記)3個部分。
內容多為身之親歷、目之親睹和耳之親聞,從各自不同的視角,記錄了作者的太監生活及相關的宮廷見聞。
雖然他們在清官的服役時間、服務對象不盡相同,文化程度、思維定式各有局限,所述內容或多或少與事實存在誤差,但由於都是作者的親歷親聞,在很多具體問題上卻可以彌補史料之闕。將一個個零碎的細節連綴起來,呈現給讀者的便是一段鮮活細膩、有血有肉的歷史。
8. 誰能給我一個明清小說書目
明代小說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 三國演義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等。
歷史演義小說
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 、 《全漢志傳》 、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英雄傳奇小說
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 。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
神魔小說
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 《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
世情小說
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
公案小說
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
代表作品
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 《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說話人熔裁敷演﹐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復雜歷史﹐結構宏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類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重於敘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類型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跡。 水滸傳
《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描述北宋 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樑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宋江事史載甚略﹐宋人話本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滸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至《大宋宣和遺事》記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梁山泊﹐已略具《水滸》雛形。水滸故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文人加工寫定成書的。《水滸傳》情節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敘事中刻畫人物﹐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成為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但虛構成份多於《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在文學史和漢語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西遊記插圖
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事跡﹐由吳承恩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該書想像豐富﹐手法浪漫﹐語言詼諧﹐是白話小說中獨樹一幟的優秀之作。書中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膽小自私的豬八戒兩個受人喜愛的文學形象﹐孫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眾敢於同惡勢力作斗爭﹑不怕困難等優秀品質的藝術概括﹐也寄託了人民戰勝邪惡勢力的美好理想。 金瓶梅
刊行於明萬曆年間的《金瓶梅詞話》在白話長篇小說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擺脫英雄與神怪的傳統題材﹐轉而表現現實日常生活的創始之作。作者題蘭陵笑笑生﹐前人疑為王世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龍﹑李開先﹑賈三近諸說﹐但均缺乏有力證據。該書籍《水滸傳》中西門慶﹑潘金蓮故事為線索﹐演成百回長書﹐雖假託宋代﹐反映的卻是16世紀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語言﹐描摹人情世態細致傳神﹐語言潑辣生動。但書中對官僚地主放縱肉慾頗多自然描寫﹐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與流布。
長篇小說
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占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政治腐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余象斗著《皇明諸司公案》等﹐歌頌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況鍾等。但多追求情節離奇曲折﹐藝術上較粗糙﹐多夾雜迷信描寫﹐並宣揚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短篇小說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說﹐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說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復﹐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凌氏本人創作﹐選材標准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說中﹐愛情婚姻題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題﹐但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占相當數量。
影響意義
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 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黑暗政治,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 、 《醉醒石》 、 《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說,是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的。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編輯本段清代小說
簡介
聊齋志異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里的斗爭﹐給小說創作以深刻影響。清初至乾隆時期是清小說發展的全盛時期﹐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與前代相比都有較大發展。清代小說基本是文人的創作﹐雖有歷史﹑傳說等素材的借鑒﹐但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較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意願﹐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間產生的《聊齋志異》和《紅樓夢》﹐分別把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創作推向頂峰。 文言小說自唐傳奇以後雖歷代續有新作﹐如《夷堅志》﹑《剪燈新話》等﹐但多敘事簡單﹐文采不足﹐至《聊齋志異》則如異峰突起。作者蒲松齡用文言如白話﹐頗有傳神之筆﹐小說主人公多為狐鬼﹐但形像可愛﹐富於人間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績。
代表作品
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作者曹沾﹐號雪芹﹐滿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寧織造任﹐後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該書以曹家生活為原型﹐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與婚姻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賈氏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反映出進入末期的中國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崩潰結局和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紅樓夢》情節縝密﹐細節真實﹐語言優美。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塑造出許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像﹐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但曹雪芹只寫完《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後四十回一般認為系高鶚所續。清代後期還有許多續《紅樓夢》的作品﹐但多為續貂之作。 除《紅樓夢》外﹐比較著名的清代長篇小說還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綠野仙蹤》﹑《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峰塔傳奇》等。話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編輯本段作品影響
自宋迄清﹐產生長篇小說三百餘部﹐短篇小說數以萬計。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民群眾認識社會和文娛生活的主要文學樣式。發跡於講唱的中國白話小說形成了單線結構﹐重視情節﹐通過動態刻畫人物﹐語言生動上口﹐風格獨特﹐而大規模的文人和群眾密切融和的創作方法也為世界文學提供了少見的範例。這些白話小說不僅對中國後世的文學﹑戲劇﹑電影有巨大影響﹐也對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文學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其中的優秀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編輯本段小說特點
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說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本講以明清小說的題材開拓和藝術探索為視點,試圖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描畫出明清小說的梗概面貌。
編輯本段明清小說與傳統文化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明清小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說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衍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說。 1、史傳色彩--世俗文學的歷史依傍 中國的史官文化異常發達,源出於「紀實」的傳統小說,與史官文化有著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密切關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傳的烙印,史傳性是中國傳統小說最重要的民族特徵。盡管明清小說帶有濃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無論從衍說故事之形式還是從諷寓教化之動機出發,都深深地受到了史傳文化的決定性影響。 題材的史傳性 觀念的史傳性 小說藝術的史傳性 2、懲勸教化--儒家文化的影響 中國古典小說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長久深遠,而將這種影響合理化、具體化者,則是小說理論中的「懲勸教化」說。幾乎可以說,「懲勸教化」模式籠罩了整個封建時代的小說創作。 重視小說的教化作用 懲勸模式牢籠創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東漢末傳入中國後,一直在文化形態上深刻地影響著文學創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國本土上產生發展成長的宗教,它與古代小說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系,尤其在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對古代小說影響深刻。佛道所創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譎變幻的仙道法術,因果業報的結構,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說母題,無疑為小說世界帶來了奇觀異彩。
9. 明清小說有那1000個
太多了 建議參考一下書目
《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1年版。
《中國古代小說網路全書》,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國古代小說的歷史變遷》,《魯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中華書局,1980年。
張俊:《清代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齊裕焜:《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年9月。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
張稔穰:《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教程》,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三聯書店1994年版。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浦安迪:《明代小說四大奇書》,中國和平出版社1991年版。
黃霖、韓同文選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丁錫根編:《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
陳洪:《中國小說理論史》,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
潘建國:《中國古代小說書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0. 有關明代歷史的小說、書籍
《明朝那些事兒》 作者:當年明月
《如果這是宋史》
《帝國往事》——大宋實錄、——大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