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式的科幻小說究竟為何好看
『壹』 如何評價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地火》
「過去的人真笨,過去的人真難」,小說的結語,可謂是全篇的注腳。劉慈欣以自己熟悉的角度,構建了一則革新的寓言。從這篇文章,讀者可以體會到劉在實現技術革新遇到的重重現實考驗。最需要革新的地方反而不支持革新,這種令人費解的矛盾在文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今天的人們,不要忘記了那個至誠熾熱又不得不走向火海的劉欣,不要忘了無數笨拙探索的前輩,不要忘記那個揮舞骨頭的猿人。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是人類不可遏止的天性。是智慧生命為了實現自己價值的有力體現。
大劉用無比精彩而感人的《地火》來展現了這種精神,展現了人類成長道路上每一個渺小而偉大的探索者。
精彩片段:
以後的事情就索然無味了,老師給我們講汽化煤的歷史,說這項技術是在八十年前全面投入應用的,那時,世界石油即將告罄,各大國為爭奪僅有的油田陳兵中東,世界大戰一觸即發,是汽化煤技術拯救了世界……這我們都知道,沒意思。
我們接著參觀現代煤礦,有什麼稀奇的,不就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從地下接出並通向遠方的許多大管子么。不過這次我倒是第一次進入了那座中控大樓,看到了燃燒場的全息圖,真大,還看到看監測地下燃燒場的中微子感測器和引力波雷達,還有激光鑽機……也沒意思。
『貳』 如何評價劉慈欣的科幻小說《詩雲》
《詩雲》是劉慈欣早期的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小說,在一般讀者眼裡,《詩雲》描述的是「技術與藝術的對抗」,這個主題語也是劉慈欣小說選集本出版社的宣傳語。在閱讀《詩雲》的過程,讀者會直覺地想起魯迅的《故事新編》所構築的神話模式。
《詩雲》所表現出的視角、譏刺、幽默或油滑,與魯迅的《故事新編》有著潛在的聯系,兩者都是講述「創造」的故事。
(2)劉慈欣式的科幻小說究竟為何好看擴展閱讀:
《詩雲》最早是在2003年3月份發表於《科幻世界》上,是劉慈欣「大藝術系列」之二 ,榮獲當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全文一萬八千餘字。
《詩雲》的主線故事其實很簡單,描寫了一個擁有超高級文明、代表宇宙至高智慧的技術之神,如何被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低等文明「人類」(蟲蟲)的古典詩詞所吸引,進而化身唐朝詩人李白的軀體,模仿其行為方式,意欲用技術創造一種實體的詩雲的故事。
『叄』 如何評價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我國科幻書的里程碑,對我國科幻世界觀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國在國際科幻上能打得出手的著作。
『肆』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為什麼這么震撼人心,就和看電影一樣
有可能和他寫的類型有關,他是寫硬科幻的,很像武俠小說里的金庸。
『伍』 劉慈欣小說入圍星雲獎,為何科幻文學如此受關注
現在看小說的一般都是年輕人,特別是科幻小說更是倍受年輕人的喜愛,所以說劉慈欣小說入圍星去獎是必然趨勢。
《十二個明天》裡面有一段話說:「科幻作品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是什麼讓當下與過往的時代變得不同,我們會走向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以及在此變化中我們會受到何種影響。」這就是我們喜歡科幻小說的原因。通過這些優秀的科幻作品,我們更能很好地理解技術將給我們帶來怎麼樣的世界,我們又該如何去應對挑戰。
『陸』 除了三體和流浪地球,劉慈欣還有那麼多好看的小說,為什麼沒人拍
《流浪地球》已經過去一年了,但是劉慈欣最被人追捧的作品《三體》,卻沒了下文。
眾所周知,國產特效,這一直是中國電影人心中的痛。相比於外國已經接近成熟的特效技術,國產特效的確還有很大進步空間,這直接導致了許多特效電影上映之後被噴成了渣作。
那劉欣慈為什麼不請好萊塢的優秀團隊?是因為愛國主義還是因為其他外在原因?
卡梅隆來國內宣傳新電影時,就多次暗示劉慈欣要不要把電影版權給他,他可以拍六部。然而大劉並沒有鬆口。
很多粉絲疑惑為什麼《三體》就不能交給拍攝成熟先進的好萊塢呢?近日,劉慈欣現身《三體II:黑暗森林》上海首演現場,對《三體》為什麼不能交給好萊塢做出了解釋。
大劉表示:「好萊塢的科幻片,故事、背景可以復雜可以曲折,但主題不能復雜,必須黑白分明。然而《三體》違反了這條根本原則。
其實劉慈欣說的很有道理,科幻劇不只是特效,故事的主題升華更加重要,而好萊塢大片,超級英雄電影多數都是非黑即白的那種,正義一定要戰勝黑暗,結局一定是美好的。
這種原則不是《三體》所表現的主題,劉慈欣在《三體》中顯然戳破了某些人們習以為常的溫馨夢幻。常識和邏輯在劉慈欣的小說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三體的故事主題太多樣化,人性太復雜。劉慈欣冷酷理性的描述,並不像好萊塢大片那樣熱血!」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是這本小說的忠實粉絲,甚至他還親自向作家催更,提前得到了樣本。中國周鴻禕,雷軍等人,皆是將這本書視為自己的啟迪之書。正是因為這本書講的許多事,對現實擁有驚人的指導意義,才會受到這樣的大佬支持。
電影版的是暫時看不了,但是我們的「劉慈欣科幻」從未放棄過。
我們可以換成一種更愉悅和簡單的打開方式——
由劉慈欣親自授權,耗時四年,投資千萬的中國漫畫《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來了。
重塑中國科幻文學經典
更高級的中國文化輸出
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大劉筆下的恢弘宇宙,讓科幻迷們一睹「氦閃爆發」、「降維攻擊」的驚心動魄;
團隊集結了全球二十多位頂尖漫畫家,既有中國漫畫界的知名人物,也有享譽國際的漫畫大師。
這套書不僅是高超繪畫藝術表現力和出色視覺語言傳達力的漫畫作品,更是極具人文價值,能夠像讀者傳達正能量和中國文化自信的文學作品。
現在,第一波漫畫作品已經新鮮出爐,特地選取了成年人和小朋友都喜歡的題材,一共四部:
《流浪地球》、《鄉村老師》、《夢之海》、《圓圓的肥皂泡》。
話不多說,現在就先來給大家劇透一波:
《流浪地球》里,路過沸騰的暗紅色木星上空,此時此刻的地球,就像是一顆藍色的小彈珠。
被稱為「上帝噴燈」的地球發動機,噴射出耀眼的巨大光柱。
深入地下500米、人口超百萬、遍布各大陸的地下城原來長這樣。
《鄉村教師》里,碳基文明與硅基文明展開星際戰爭的恢宏場面,是你想像中的模樣嗎?
《夢之海》里,從外星文明飛到地球上興風作浪的低溫藝術家,理性而冷酷。
《圓圓的肥皂泡》里,無數從印度洋飛來、給大西北運送濕潤空氣的大大大肥皂泡。
大氣磅礴、情感豐沛,作者筆下的故事總讓我們相信:
不管身處怎樣糟糕的境地,都會有一束星光照耀,讓所有人為之嚮往、奮進,鼓勵我們重新振作,再度起航。
如果你也是大劉迷,如果你也想讀一讀正在崛起的「中國科幻」,那麼這套漫畫絕不會讓你失望;
它能讓你很順利地進入「劉慈欣的宇宙」,沉醉於這個宏大、瑰麗、神秘、險象環生的科幻世界。
為什麼出漫畫版?
劉慈欣:圖像才是科幻的極好表現方式
每個人的閱讀和認知水平不同,讀起科幻作品來,會覺得有一點燒腦。
由漫畫語言,將原著中過於深奧的文字,以精準的畫面一一解讀,就能降低閱讀門檻,更貼近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
△十點實拍圖
比如《流浪地球》里提到的「氦閃爆發」,原作中用教科書般的優美語言,描寫了太陽的死去。但對絕大多數讀者來說,還是有些專業了。
來看看,漫畫如何演繹的:
△大海冰層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漸漸地,照在地面上的光柔和起來,天空出現了微微的藍色。
△它已不是太陽,它不再發出光和熱。這就是小質量恆星演化的歸宿……太陽死了。
假如有一天,存在50億年的太陽真的要在宇宙中謝幕了,大概就是這樣驚天動地吧。
這個畫面,與2017年劉慈欣做客《朗讀者》時,所聊到創作時腦海里中的畫面如出一轍。
啟發人類共情力
讓全世界讀懂「中國科幻」
劉慈欣作品裡,有著很明顯的「中國情結」。
就算太陽要吞噬地球,他也不會讓一部分地球人坐飛船離開,而是2500代人一起帶著地球逃走。
對此,《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也說過:
「不同於好萊塢式的放棄家園,獨自逃亡,中國人選擇給地球安上發動機,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我們對家園、對土地有著深深的眷戀。」
在這套系列漫畫中,就能用細膩的人物刻畫,入木三分地展現出中國式的語境和情感。
以《鄉村教師》為例。
這部作品沖突感非常強,一面是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另一面是黃土高坡落後貧窮的小村莊。
當地球即將因文明等級太低被消滅時,鄉村教師的最後一堂物理課,無意間拯救了整個地球。
當描述小村莊時,畫面充滿了中國特有的鄉村風情:
忙著做飯的老師、開心吃飯的孩子、破舊的教室、舉起的小手、燃起的燭光……
無須多言,就能跨越文化壁壘,傳達對奉獻、知識和文明的歌頌。
當外星人知道地球人「沒有記憶遺傳」時,感覺非常驚訝,甚至說了一句:「這聽起來像神話」。
「他們有一種個體,有一定數量,分布於這個種群的各個角落,這類個體充當兩代生命體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
人類的知識、文化、傳統,就是這么一代代以如此低效的手段延續下來,而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教師這個「古老的詞彙」,顯得尤為珍貴。
漫畫最後一幕,祭奠李老師的紙錢在火光中飛舞,頭頂是璀璨遙遠的星空。人類歷史長河將永遠銘記「教師」這個稱呼。
集結「漫畫天團」
誠意滿滿還原文字
為了能夠恰如其分地還原、甚至升華文字內容,這次項目團隊真的是下了血本。
斥資上千萬,邀請了包括:
中國青年漫畫優秀人物張曉雨、法國漫畫家蒂里·羅賓、義大利漫畫家史蒂芬諾·拉弗雷、美國藝術家丹·帕諾西恩等20多位世界級漫畫大神。
其中,《流浪地球》的繪者義大利漫畫家斯蒂芬諾·拉弗雷,曾參與《蝙蝠俠》、《X戰警》等超過20部著名漫畫的人物創作。
為了讓自己在創作時不受影響,拉弗雷至今還沒有看過電影版的《流浪地球》。
美式漫畫的風格,注重畫面比例、結構、透視和光影,創造了猶如3D電影的立體世界。
△拉弗雷手稿
色彩豐富、細膩,就連地球發動機的每一處構造,都刻畫得入木三分。
《鄉村教師》的繪者是中國青年漫畫界優秀人物張曉雨;
曾獲第38屆法國尚貝利國際漫畫節「金象獎」、第十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漫畫金獎。
他在每個人物身上都下了巨大的功夫,近百頁的《鄉村教師》,他畫了一年半的時間。
那些生活在鄉村的孩子,就如同我們想像中的那樣,表情略微木訥,衣裳也是舊舊的,大多是塵土一般的顏色。
細節處也很用心,比如得了食道癌的老師,到了晚期只能在床邊給孩子上課,手邊還放著帶血的痰盂。
「漫畫大神」們的精益求精,讓這套書不僅完美還原了劉慈欣的文字,還用直觀的畫面,給了不管是大讀者還是小讀者們,一場關於生命和美的教育。
△選自《夢之海》:低溫藝術家的「傑作」
書里保留了不少充滿人文關懷的「金句」:
「我們必須抱有希望,因為我們要做一個高貴的人。」
「誰知道呢,也許我的整個人生就是一場玩笑。一個人用一生開一個玩笑,也是一種使命吧。」
為了追求最好的印製效果,全書由屢獲國際印製大獎、迪士尼認證的歐洲印刷企業——利奧紙品承印。
全部畫稿都在歐洲列印色稿,經四次校色,只為追求完美的色彩呈現。
還暗藏多個折頁,給你震撼視覺體驗。
我們為什麼要讀科幻?
在劉慈欣看來,科幻是認知世界的方式,而非寫作的手法,「好的科幻是把最瘋狂的幻想描述成新聞報道般的真實」。
因此,科幻的意義不是闡發科學,而是通往哲學,不是預測未來,而是教人自省。
蘇聯宇航先驅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
通過科幻,我們終於有幸去搖籃後的世界,瞥上一眼。
『柒』 如何評價劉慈欣的科幻小說《西洋》
評價:《西洋》是一篇描述虛構的未來社會的幻想小說,不像科幻。劉慈欣的這本小說的價值,就在於通過一種荒誕的方式,將歷史倒轉,破除了人們頭腦中被植入的思想鋼印。
劉慈欣承襲了古典主義科幻小說中節奏緊張,情節生動的特徵,並且在看似平實拙樸的語言中,濃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學和自然的偉大力量。
敘事特徵:
劉慈欣擅長將工業化過程和科學技術塑造成某種強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著英雄主義的情懷。例如小說《流浪地球》,該作品綜合了自然災害、技術進步和人類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題,地球因為太陽的毀滅而必須進行逃離太陽系的悲壯遠征。
劉慈欣還擅長使用「密集敘事」和「時間跳躍」的手法,在作品中無限加快敘事的步伐,使讀者的思維無法趕超作者的思維,並在敘事過程中留下大量的時間空缺,將未來發展呈現到讀者面前的機會,產生一種獨特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的歷史感。
如在《地火》《吞噬者》和《夢之海》等小說中,密集化的敘事提高了作品的可讀性,還增加讀者對大自然瞬息萬變的感受,增加了讀者對科學技術應付危機的信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劉慈欣
『捌』 劉慈欣的小說為什麼是《三體》最火
因為身體是最具有開創性的,過去的有關地外文明的科幻小說裡面並沒有提出來戰爭或者和平究竟是因為什麼?而三體告訴你,因為所有的文明就像黑暗森林裡帶著獵槍的獵人,他不知道對方會不會先開槍。
兒子這一基本前提下,他演繹了一段,外來文明和現代文明之間對抗故事。
『玖』 劉慈欣在科幻小說創作中有哪些特點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有以下特點:
1、有著恢宏的科學意境
在人類能大規模改造自然之前,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人類對於神秘的自然是懷有一種敬畏之感的。隨著工業和科技的興起和深入發展,人類不再有這種敬畏感。
然而科幻文學卻可以讓人們從單調空乏的生活中抽身,讓思想在既虛幻又現實的世界裡遨遊,重拾對自然和宇宙的敬畏與想像。
劉慈欣科幻小說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科學、想像力豐富、時空尺度極大,能帶給讀者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
劉慈欣在其在小說中展示了很多宇宙的科學之美,這種美雖然基於科學,卻也具有中國文化所講求的意境之感,並且無論想像力多麼恢宏,卻可以落地與現實結合在一起,展現一種壯觀的詭譎,這也是其小說所特有的。
2、有著樂觀的科學態度
劉慈欣曾表示自己是一個技術樂觀主義,即對科學技術充滿信心,認為它可以解決人類的各種問題,尤其中國還處於發展中,需要對科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民眾需要科學的思維,因為這將有利於國家的發展,科幻小說不該總描繪科學的負面,這種觀念也讓他的作品顯出一種推崇科技的傾向。
比如,在解決人類生存、能源、環境等問題的小說中,最初帶來災難的技術幾十年後終於造福人類,一個科學研究支持的愛好最終給城市帶來降水,百年後人類回望古代人的探索不禁感嘆當時的艱辛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死神永生》中是人性最終導致了人類文明的毀滅,但劉慈欣對此並沒有表達負面的情緒。他對理性和科學有著明顯的傾向,但仍保持了比較中性的立場。
3、重物輕人的形象刻畫
在主流文學中小說一般都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要求小說具有生動的人物形象,然而與主流文學中的著重刻畫人物形象不同,科幻文學中一些以自然科學為主的硬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畫被弱化甚至符號化的,更多是作為人類種族形象或者類群形象出現的。
在完全是出於對科學的迷戀而非愛好文學而進行科幻創作的劉慈欣看來,人類只是浩瀚宇宙沙漠中的一粒沙,主流文學只注重人的描繪是一種自戀,而科幻要超越這種自戀,將目光投向整個宇宙。
這也許可以解釋劉慈欣的想像力為何如此恢宏恣意,他不受傳統文學和時空的限制,到達了常人無法企及的宇宙深處。
在他的作品中被突出的是科學形象,而很多人物是被弱化的。這種刻畫方式雖然展示出了一些科幻文學的特質,但人物形象的扁平和不合人情也被一些評論者和讀者詬病。
(9)劉慈欣式的科幻小說究竟為何好看擴展閱讀:
劉慈欣為人低調,一直以科幻迷自居,對於媒體的稱贊從來都冷靜對待,但他在科幻文學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已經成為談到中國科幻小說便不可繞過的作家。
他的作品用空靈想像力展示宇宙的宏大壯美,更有樂觀的科學態度、獨特的科幻意境和幽深的宇宙哲理。
通過分析和總結他的創作特點可以得知,其最與眾不同的便是將現代科學精神、西方科幻小說經驗以及中國文學傳統和社會歷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科幻創作,帶讀者進入了出乎意料又似曾相識的想像世界。
中國的科幻文學還處於起步階段,有名氣的作家和優秀的作品數量還很有限,我們的科幻文學離世界頂級水平還很遠,但是現在劉慈欣已經站到了這個高台之上,為中國科幻文學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
『拾』 劉慈欣一個理工男為什麼能夠創造出《三體》這樣宏大的科幻文學作品
作為一名在科幻類的這個小說領域中的作者之一,或者說是作為一名科幻類的不錯的作家,許多人對於劉慈欣都有非常非常多的疑問。而他的著作《三體》也獲得了雨果獎,這也讓很多人開始產生疑問,畢竟劉慈欣作為一名理工生,能夠寫出這樣的文學作品並且得到了這么高榮譽的獎項實屬不易。
不過歸根究底,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他有著對於科幻類的小說的興趣,和對寫作的興趣,同時又有著這樣堅忍不拔的品質,所以能夠寫出這樣的長篇小說在他的身上來說並不能算是一個意外。因為他本身具有這樣的創作潛質和奮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