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蘇聯當代小說推薦

蘇聯當代小說推薦

發布時間: 2021-06-17 18:35:45

㈠ 求好看的蘇聯(俄羅斯)小說

列夫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
《安娜塔列寧娜》
《復活》 等。。。

高爾基: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等

契訶夫:
《變色龍》
《裝在套子里的人》
《櫻桃園》。。。等。。。

普希金:
都是詩、、、

我瞬間覺得我回到了中學課堂。。。
其實從欣賞的角度來看,都是好書。
但當年被老師逼著看,就是不爽。

推薦幾本關於前蘇聯戰爭題材的小說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靜靜的頓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毀滅》
《夏伯陽》
《不屈的人們》
僅供參考!

㈢ 求推薦一本有關蘇聯的歷史小說

首選《生存與命運》,偉大的作品,格羅斯曼創作的現代版「戰爭與和平」。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再現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展現了知識分子在歷史洪流中的命運。由於俄羅斯文學傳統及蘇聯創作方法的特性,除了迫於政治要求的「應景之作」,蘇聯有許多宏大的,具有史詩性的,同時又非常深刻的偉大作品。另外向你推薦這幾位作家:布爾加科夫,特里豐諾夫,艾特瑪托夫,愛倫堡。

㈣ 蘇聯紅色經典小說有哪些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年禁衛軍,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

㈤ 誰能推薦幾本關於蘇聯俄羅斯方面的小說

哥們正在寫……

白樺林中的守候
關於蘇聯衛國戰爭的

可以在起點網看
正在寫

㈥ 俄國現當代有什麼經典的文學作品

小仲馬小說代表作《茶花女》、萊蒙托夫的代表作是《當代英雄》、
雨果的代表作之《巴黎聖母院》、《悲劇世界》
福樓拜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英國的三位女作家,蓋斯凱爾夫人,歐洲文學史上最早反映勞資矛盾的作家,代表作《瑪麗·巴頓》;夏綠蒂·勃朗特,代表作《簡·愛》;愛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嘯山莊》。
斯丹達爾的代表作《紅與黑》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㈦ 蘇聯的小說有哪些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切爾卡什》、《柯諾瓦洛夫》、《淪落的人們》《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被開墾的處女地》《一個人的遭遇》《他們為祖國而戰》

㈧ 推薦一些外國當代小說

我其實不太會劃分小說的時代,所以到底哪些算是當代外國文學我也不太清楚,我寫幾部時間比較新是小說,你做一下參考吧
1、《燦爛千陽》
《追風箏的人》的作者的第二本小說,關於不可寬恕的時代,不可能的友誼以及不可毀滅的愛。《燦爛千陽》再次以阿富汗戰亂為背景,時空跨越三十年,用細膩感人的筆觸描繪了阿富汗舊家族制度下苦苦掙扎的婦女,她們所懷抱的希望、愛情、夢想與所有的失落。

2、《大象的眼淚》
具體內容是關於甜美背後的殘酷、多舛的命運和復雜的人性以及忠心耿耿的愛。《大象的眼淚》以大蕭條時期的馬戲團為背景,時空跨越七十年,讓我們感受到蕭條時期最炫目的華麗,困頓景況里最動人的溫暖。

3、《布魯克林的荒唐事》
本書講述的是一種放下後的人生狀態,生活的希望往往充斥在不經意間,在你以為自己已經准備放棄的時候,只有人處於一種「放下」的狀態才是最初始、最好的。該書中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就如同你身邊的一個朋友,你為他生活中的意想不到的遭遇而費解、思考、傷心、難過,或者同他的朋友一樣在說,「小心一點,這是一個圈套」但是當故事結束的時候,你會覺得要感謝作者,在這個灰暗的世界,昏暗的時代,在這本書中,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群體感、歸屬感、親情、愛情、友情等等,你會覺得對生活又重新充滿了鬥志和希望。

4、《天堂的聲音》
假如你對生命感到絕望,讀過本書後,你會明白: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生命所給予你的禮物,你可以從中發掘美麗生命的真實意義,找到自我的。只要張開心眼,你會發現每天都有一件美好的禮物在等著你,可能微小如一道光或一片美麗的葉子,也可能是一件大喜事。有時這些禮物很難被發現,你必須花點功夫才能夠找到它。

5、《我在雨中等你》
我叫恩佐。我老以為自己是人,也一直覺得我和其他狗不一樣。我只是被塞進狗的身體,裡面的靈魂才是真實的我。這里記錄著我和主人丹尼相依度過的風雨悲歡:當妻子凄涼死去, 當岳父母和他反目成仇,當他鐐銬加身被突然逮捕,唯有我知道真相。可是,我只是一隻狗,我無法發音,不能說話……現在我老了,即將離開這個世界。我想與你分享我的故事,如果你願意,就翻開書,我在故事裡等你……[

6、《在路上》
《在路上》里的人物實際上是在「尋求,他們尋求的特定目標是精神領域的,雖然他們一有借口就橫越全國來回奔波,沿途尋找刺激,他們真正的旅途卻在精神層面;如果說他們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們的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

7、《消失的地平線》
這里有神聖的雪山,幽深的峽谷,飛舞的瀑布,被森林環繞的 寧靜的湖泊,徜徉在美麗草原上的成群的牛羊,凈如明鏡的天空,金碧輝煌的廟宇,這些都有著讓人窒息的美麗。純潔、好客的人們熱情歡迎著遠道而來的客人。這咀是宗教的聖土,人間的天堂。在這里,太陽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這就是傳說中的一香格里拉。

8、《五歲時,我殺了我自己》
全書以八歲男孩波登的口吻,描寫出一個不被成人理解,始終遭到扭曲的孩童孤獨心靈世界,他只能在一個與之格格不入的世界中生存,故事相當感人。這其中,波登的單純與大人世界的復雜形成強烈的對比,他無力擺脫身邊那些討厭的大人的處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法國經典名著《小王子》;而波登被視為超越常規、不被理解的困頓,以及對成人世界的不知所措,亦常被引比為《麥田捕手》的霍爾頓。

9、《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時間旅行者的妻子》是一個新穎的故事,它涉及到三個層面的連動:引人入勝的科幻概念、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以及感人至深的愛情。全書交織貫穿了亨利和克萊爾不同角度的視野和敘述,傳神地表達出克萊爾那種總是被丟下後的思念,那種不尋常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對亨利超乎一切的愛;還有這個永遠不知道自己下一刻將身在何方的男人,他的恐懼,和他對來之不易的愛情的感激之意。

10、《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
他叫愛迪,八十三歲生日那天,為了拯救在突發事故中身處險境的女孩而殞命游樂場。醒來時,愛迪已身處天堂,這才發現:那裡並不是牧歌縈繞的伊甸園,而是地球上生活片斷的交疊重現。五個被愛迪或銘記或忽略或遺忘的人,輪流登場,引領他尋找逝去的時光,追問人生的謎底。無形間,天地間彷彿有一條巨大的鎖鏈,愛迪只是其中的一環。

11、《相約星期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側索硬化,一年以後與世長辭。作為莫里早年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並在他死後將老師的醒世箴言綴珠成鏈,冠名《相約星期二》。

12、《一日重生》
讓某個辭世已久的親人,陪你再過一天。只有一天。如果可以如願,你需不需要這樣的機會?
機會,在一個尷尬的時刻,落到了查爾斯·貝奈特頭上。這位退役棒球運動員在挫折與酒精的消磨中,已經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理由——事業碰壁,婚姻破裂,酗酒成癮,眾叛親離,就連女兒的婚禮都不願意讓他露面……查爾斯起了輕生之念,他以為只要一輛高速運行的汽車,一次忘我的狂奔,就可以揮手作別,不帶走一片雲彩。然而,電光火石中,他的肉身徘徊在此境與彼岸之間;恍然蘇醒,他竟然看到了多年前就意外去世的母親。
母親引他走進昨天。昨天是一個又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一場又一場角度詭異的悲喜劇,一串又一串彼此糾纏的心結。沿著母親指的路,查爾斯的歸宿究竟通往何方?一日頓悟,是否足以改變一生?
……
再睜開眼睛的時候,我周圍全是掉落的樹枝、樹杈、樹葉。石頭壓著我的胸口和肚子。抬起下巴,我看到了:年少時的棒球場,沐浴在晨光中,還有球場邊的兩個球員候場區,以及投手站立的地方那撮隆起的塵土。
還有,我媽媽,我去世多年的媽媽。
……
我幾乎不能動彈。但她的手臂環繞著我,我再一次感覺到她抱起了我,空氣劃過我的臉龐。我看到的只是黑暗,好像我們在一張長長的黑幕布後飛行。突然間,黑幕布拉開了,我的眼前出現了星星。成千上百的星星,她放下我,讓我躺在濕漉漉的草地上,把我受傷的靈魂還給這個世界。
(PS.以上三本書是同一位作者)

目前只能想起這些,應該都是當代的吧,希望有你喜歡的

㈨ 蘇聯最著名的文學著作有那些謝謝

1、《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是俄國諷刺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作品於1836年發表。故事描寫紈絝子弟赫列斯達可夫與人打賭輸得精光,正一籌莫展,從彼得堡途經外省某市,被誤認為「欽差大臣」,在當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鬧出許多笑話。

作品改變了當時俄國劇壇上充斥著從法國移植而來的思想淺薄、手法庸俗的鬧劇的局面。《欽差大臣》果戈理用喜劇這面鏡子照出了當時社會達官顯貴們的丑惡原形,從而揭露了農奴制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動。

2、《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創作於1863—1869年。

該作以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從1805到1820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以鮑爾康斯、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大貴族的經歷為主線,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描寫中把眾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

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壯闊史詩。

《戰爭與和平》的基本主題是肯定這次戰爭中俄國人民正義的抵抗行動,贊揚俄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

但作品的基調是宗教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作家反對戰爭,對戰爭各方的受難並都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3、《卡拉馬佐夫兄弟》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長篇小說,通常也被認為是作者文學生涯的巔峰之作。

《卡拉馬佐夫兄弟》最初在《俄羅斯信使》雜志上連載了將近兩年(自1879年第1期至1880年第11期),並於1881年出版了第一個單行本。

該書改變自一樁真實的弒父案,描寫老卡拉馬佐夫同三個兒子之間的尖銳沖突,以及弒父案件的法庭審判。

整部小說有兩個層次:從表面上看這是一樁弒父案,而受害人的幾個兒子在某種程度上有串謀之嫌。

但深層次上,這是一幕關於人精神的戲劇,講述了一個情慾、信仰、理性與自由意志間的道德角斗。作品展示一個錯綜復雜的社會、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劇主題。

4、《童年》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該作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5、《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

小說通過記敘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名著

㈩ 前蘇聯有什麼著名小說(要作者)

帕斯捷爾納克寫的[日瓦戈醫生》是部經典,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留給世人的一部經典。就其誕生的年代而言,它無疑是蘇聯文學的經典之一,而且是一部真正的、嚴格意義上的經典,是無須添加任何定語的經典。不知誰是始作俑者,蘇聯文學(包括當代中國文學)中的許多所謂"主旋律"作品被冠以"紅色經典"的稱謂。恕筆者直言,當今常掛在人們嘴邊的所謂"紅色經典"(無論是蘇聯的還是中國的),就其實質而言,乃是在高度政治化、高度意識形態化的社會-文化生態環境中衍生出的一種文學怪胎,不知率先發明出"紅色經典"這一稱謂的人究竟是出於贊賞,還是出於譏諷。其實,真正的文學經典是不能添加任何"色素"的。那些所謂"紅色經典",那些夠不上"經典"的"紅色經典",也許恰恰是因為無法承受"經典"二字沉重的分量,才無奈地躲進了"紅色"二字的保護傘下。

經典要求作家有一種宏大的歷史視野,人們要求經典具有史詩的風采。記得帕斯捷爾納克曾說過,"《日瓦戈醫生》是我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我想在其中刻畫出俄羅斯近45年的歷史"。不錯,1905年革命、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新經濟政策……《日瓦戈醫生》里所涵蓋的這一切歷史事件似乎都可以滿足企圖領略歷史滄桑的人們的渴求。難怪美國人埃德蒙·威爾遜會喜不自禁地把它同《戰爭與和平》這部巨作相提並論。不過,對於在歷史震盪與變遷中滋養出藝術創作靈感的蘇聯作家們,這種宏大的敘事眼光是共同的,在蘇聯文學中,幾乎每一部卷帙浩繁的長篇巨著都包含了廣闊的歷史與現實的畫卷。然而,遠非每一部這樣的巨作都可被視為傳世之經典。經典畢竟是寥若星辰的。能夠踏入經典之殿堂的,恐怕只有那些對現實與歷史充滿了強烈的批判意識,實現了對現實生活的超越的作品。文學的本質就是對現實的審美化的否定與超越。如果沒有了對現實生活的否定與超越精神,藝術的生命也就不復存在。這是藝術的基本價值所在,藝術的天性使然。

品讀《日瓦戈醫生》,可以發現,在其字里行間浸透著強烈的批判意識。記得在十多年前的那場"《日瓦戈醫生》熱"中,許多人都在饒有興趣地反復琢磨:這部小說究竟是否反對十月革命?帕斯捷爾納克對蘇聯近30年的歷史變遷到底持何種態度?一時間,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似乎也就決定了對該小說的不同的價值判斷。於是,一種頗滑稽的局面形成了:那些實在難以割捨對《日瓦戈醫生》這部傑作的青睞的人,只好千方百計地竭力否認作家心中存有哪怕半點兒對歷史與現實的否定性。當年評論家沃茲德維任斯基說:"無論日瓦戈,還是帕斯捷爾納克本人,都談不上是反對革命的人,談不上對抗革命"。他的說法恐怕體現了大多數喜愛這部作品的人的心態。但是,筆者以為,在這個問題上,似乎45年以前反對刊登這部小說的《新世界》雜志那五名編委的感受更實在些。他們確確實實覺察出了蘊涵在小說中的對歷史和現實的批判。的確,《日瓦戈醫生》充滿了批判的鋒芒,正如一切我們時常津津樂道的那些西歐19世紀的名著、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傑作乃至後現代主義之作都充滿了對新興資本主義社會、工業化社會乃至後工業化社會的尖銳而深刻的批判與否定一樣,《日瓦戈醫生》也同樣閃爍著批判的鋒芒。倘若現在還把批判與否定的精神只賦予偉大的19世紀俄羅斯文學;倘若現在還以為新生的蘇聯文學只能為新生的蘇維埃社會獻上甜美的贊歌,那就未免太滑稽了。但是,雖然當年那五個編委嗅出了小說的批判味兒,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對小說的否定精神有正確的理解。

今天,我們似乎不必再去糾纏這部小說是不是否定了十月革命。毋庸置疑,帕斯捷爾納克當然是以否定的眼光來看待他所描述的那段歷史的。但倘若以此就斷言他對十月革命有著天生的反感,那就錯了。他並不是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仇恨去批判歷史與現實的,他絲毫沒有存心要與十月革命過不去。他批判的鋒芒只是源自他身上那種天然的藝術家的本性,即對現實的批判眼光。誠如美國學者羅伯特·佩恩所言,"有些西方評論家把日瓦戈醫生看成是對抗蘇維埃政權的人物。這種看法並不正確,因為他們沒能夠發現,這部作品其實是對一切存在著的政權的反抗"。這說到了點子上。雖然我們很難駁倒英國人海伍德的說法,即"帕斯捷爾納克1946年開始寫的《日瓦戈醫生》,是存心構思出來針對斯大林及其政體所維護的一切的一種挑戰",但我們必須把這種"挑戰"理解為對既定現實的一種形而上的否定。"多麼出色的手術啊!拿過來就巧妙地一下子把發臭的多年的潰瘍切掉了!既簡單又開門見山,對習慣於讓人們頂禮膜拜的幾百年來的非正義作出了判決"。出自小說主人公日瓦戈之口的這句名言不知多少次被人們引用,想以此作為主人公日瓦戈對降臨到俄國大地上的革命風暴的嚮往。其實,這句話與其說是表現了日瓦戈對革命風暴的贊賞,倒不如說是對他所生活過的俄國社會的批判。這句名言同主人公後來對十月革命的種種使我們心中頗存不安的反思在實質上是相通的,即都體現了小說主人公日瓦戈作為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所理應具有的精神獨立的氣質和批判意識。帕斯捷爾納克賦予小說主人公乃至整部作品的這種對現實與歷史的批判和超越意識,使這部作品具有了成為經典的可能。畢竟,真正的藝術怎麼能沒有對現實的批判與超越呢?

波蘭作家貢布羅維奇說得好:"我覺得任何一個尊重自己的藝術家都應當是,而且在每一種意義上都必然是名副其實的流亡者"。這所謂"流亡者",在筆者看來,更多是指精神上的"流亡者",而且是"自我流亡者"。這樣的藝術家才會真正不為歷史所遺忘,因為只有這樣的"自我流亡者"才會真正獲得當年陳寅恪先生所雲的擺脫了"俗諦"的"獨立之精神";才會超越當下的社會主流意識賦予作家的,並非為他自身所擁有的所謂"政治思想"而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之思想"。

回望近70年的蘇聯文學,在這個曾自封為最有光輝的"思想"的文學里,那些跟在時代後面"放聲歌唱",在時代吹奏的笛子下跳著優美舞步的帶"色素"的所謂經典,也能算是真正的經典嗎?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往往在於它能站在思考人的存在意義、生命價值的精神高度對歷史進程予以文化的批判。40多年前,當《日瓦戈醫生》被封殺在《新世界》雜志編輯部里時,包括帕斯捷爾納克及其妻子季納依達在內的許多人都納悶,為什麼杜金采夫的《不是單靠麵包》盡管遭到部分人的圍攻,卻可以出版問世。在他們眼裡,似乎這部小說才是真正揭露了社會的陰暗面。倘若帕斯捷爾納克本人果真是這么想的話,那麼顯然,這位偉大的詩人倒是由於自己天真單純的詩人氣質而沒能意識到,自己的小說雖不象杜金采夫的成名作那樣直接地針砭時弊,卻在另一個更高的意義上觸及了當權者脆弱的神經。日瓦戈醫生身上的叛逆性,是洛巴特金所無法比擬的。這種叛逆性不是指向具體的某種官僚習氣,不是指向顯在的體制問題,而是以文化批判的高度指向了人的精神的內在層面。對於文學來說,只有這種意義上的文化批判才會真正超越時代的局限。能否站在文化批判的高度審視現實,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當年高爾基就俄國革命所闡發的種種"不合時宜的思想",這位"革命文豪"對俄國革命的深刻反思,充分顯示了一個堅持文化操守的文化人在激烈的政治動盪歲月中冷靜與深遠的頭腦。對俄國革命中滋生的俄羅斯人蠻性與奴性,無論是"革命文豪"高爾基,還是"舊俄式知識分子"帕斯捷爾納克,都做出了深刻的反省。雖然帕斯捷爾納克頭上永遠也不會有"革命"二字的光環,但這種站在人類文化精神立場對歷史與現實的審視和批判,是兩位藝術家的共通之處。

在政治動盪的年代裡,對文化操守的堅持是最可貴的,它對人類一切功利的思維與行動都具有一種透徹的批判意識。這種堅持文化操守的批判意識往往會被人扣上"保守"的高帽。狄更斯在《雙城記》里對法國大革命的表現可謂是充滿了"感傷的保守主義情緒",高爾基這只呼喚暴風雨的海燕也在暴風雨真正到來之際又突然變得顧慮重重,還有我們的魯迅,亦曾被年輕一代斥為"封建餘孽"。然而,當我們後輩人經歷了歷史的荒誕性的"洗禮"之後,難道沒有理由欽佩這些文化先哲們深遠的目光嗎?對魯迅,甚至對高爾基的那些指責如今似乎都成為我們的笑談了,難道40多年前對帕斯捷爾納克的非難就不是荒唐的嗎?這種對歷史與現實的超越了普通政治層面的思考,這種克服了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和政治功利主義情緒,以人類最廣泛的永恆的、共同的情感為旨歸的批判與超越意識,是文學經典的重要特質。美國人威爾遜把《日瓦戈醫生》概括提煉為"革命-歷史-生命哲學-文化戀母情結"這十四個字,頗為精當。

人們常說這部小說浸透了對基督教教義的評論、關於生命和死亡的思考、關於自由與真理的思考、關於歷史與自然和藝術的聯系的思考;人們常說帕斯捷爾納克是以某種不朽的人性,以某種先驗的善和正義等宗教人本主義觀念作為參照系來審視革命運動和社會歷史變遷的。由此,人們自然將日瓦戈醫生這個高度自我中心的人物視為遠離人民大眾、遠離時代前進步伐的舊式貴族知識分子,並進而把小說視為一個站在歷史潮流之外的知識分子對歷史進程的"病態的"感傷,從而懷疑小說的思想的"正確性"。

然而,這種以個性的、自主性的對當時的集體意識的批判性思考,這種從哲學上對社會歷史變遷的透視,正是知識分子以其獨立的理性精神審視世界的可貴方式,《日瓦戈醫生》對俄國歷史的思考的非政治性,恰恰是這部小說的價值所在。一百年前政治上異常"反動"的老托爾斯泰依然作為文學經典大師永存於歷史的長河中,這已是無可置疑的事實了,那麼,帕斯捷爾納克的這部以哲學與文化的反思超越了當下社會意識形態層面,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意義,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悲劇性色彩等廣泛的形而上問題的小說《日瓦戈醫生》呢,這不也是一部永恆的經典嗎?

帕斯捷爾納克曾經說過,"藝術家是與上帝交談的"。這是對藝術家提出的頗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藝術家以探尋歷史的真諦、人性的真諦,傾聽生活最深處的聲響的精神面對浮躁的現實人生,揭示出現實與歷史的洪流巨變中人的存在的悲劇性,揭示出歷史進程的荒誕性。《日瓦戈醫生》正是這樣的精神產品,難怪威爾遜稱贊它是"人類文學史和道德史上的重要事件,是與20世紀最偉大的革命相輝映的詩化小說",而帕斯捷爾納克,作為現代蘇聯文學謎一般的巨人,正是人們"開啟俄國文化寶庫和知識分子心扉的專門鑰匙"。

20世紀發生在俄國的這場革命被歷史的實踐賦予了悲壯的色彩。蘇聯人民所經歷的從精神到肉體上的一切痛苦,都與這場革命的矛盾的兩重性有內在的聯系。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經典,是應當能夠深刻地表現這具有悲劇性色彩的兩種精神特質的,文學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在於能在對人的精神層面的把握中深刻地洞察時代的本質精神內涵。在《日瓦戈醫生》中,安季波夫(斯特列尼科夫)的形象正是俄國革命深刻的矛盾性的體現。他不是一個純粹的"政治動物",他既是"純潔的體現",又是一個被時代和政治異化了的工具;他雖然鐵石心腸,但仍有"一星半點不朽的東西"。精神的這種兩重性不正是預示著20世紀俄羅斯人所面臨的坎坷經歷嗎?文學經典不是無根的浮萍,經典之花是深深地紮根在文學傳統的精神土壤里的。

《日瓦戈醫生》是20世紀的史詩,但我們顯然能於其間感受到"影響的焦慮"的:帕斯捷爾納克這位渴望描繪當代歷史的詩人卻無時不讓我們體驗到傳統的力量。也許,企圖在日瓦戈醫生身上找尋羅亭、李特維諾夫、伊凡諾夫、特里戈林亦或特里勃列夫的影子;在拉拉身上尋覓塔吉婭娜亦或娜斯塔西婭·菲里波芙娜的痕跡;在冬尼婭身上尋找娜達莎·羅斯托娃亦或吉提的身影;在安季波夫身上嗅出拉赫梅托夫、巴扎洛夫甚至歷史真人涅恰耶夫的氣味,均是徒勞的,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從《日瓦戈醫生》里我們清晰地體會到了那種只有俄羅斯的知識分子才具有的對世界、對生命的體悟方式。

日瓦戈也好,帕斯捷爾納克也罷,都是以俄國知識分子典型的生活方式生活著,他們思考著只有俄國知識分子才會去琢磨的問題。上帝-死亡之謎-俄羅斯母親的命運,這曾縈繞在果戈理、老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羅斯文化巨匠們心頭的永恆的疑慮,正是帕斯捷爾納克以及他所心愛的主人公日瓦戈最關切的純粹俄羅斯式的問題。日瓦戈,以及他的創造者作家帕斯捷爾納克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真諦,對真理的獨立的精神探尋,抗爭對人的精神奴役,使他們成為了別爾嘉耶夫所說的俄國特有的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俄國知識分子)中的一員。在蘇聯,保持這種俄羅斯知識分子的精神傳統更需要有極大的勇氣,正因為此,這種精神傳統在蘇聯文學中才顯得尤為珍貴,也只有在艱難的歲月中堅守這個精神資源的蘇聯作家,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寫下自己的名字。帕斯捷爾納克是有這樣的資格的。不過,一切思想與精神探尋倘若不能以詩的意蘊呈現出來,那麼就不可能誕生文學的經典。我們永遠不該忘卻別林斯基在他那篇著名的《1847年俄國文學一瞥》里所闡明的樸素道理:"不管一首詩充滿著怎樣美好的思想,不管它多麼強烈地反映著現代問題,可是如果裡面沒有詩歌,那麼,它就不能夠包含美好的思想和任何問題,我們所能看到的,充其量不過是執行得很壞的美好的企圖而已"。

蘇聯文學中有多少"光輝思想"正因為沒有了詩性的融注而黯然失色,而《日瓦戈醫生》,這部因為涉及到十月革命而使我們不得不謹小慎微待之的小說,卻因為它首先是一首詩,一首愛情詩,從而使它所包含的一切關於社會、宗教、歷史的思考真正地具有了震撼力。西班牙作家略薩稱這部小說是"抒情詩般的創作";利哈喬夫把它看作是"對現實的抒情態度",都是精闢之見。的確,《日瓦戈醫生》最大的獨特性就在於它以詩的韻味審視了俄國革命的歷史。這首"拉拉之歌"所表達的"革命-歷史-生命哲學-文化戀母情結"的主題,是那些充斥著激昂的政治說教的偽文學作品所無法替代的。作家對人生的探索,對歷史的沉思,他的一切追求與苦悶,均是從日瓦戈與拉拉的愛情曲的閃光中折射出來的。作家幻想出了一個只屬於日瓦戈與拉拉這兩個充滿真正人性之光芒的人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們懂得生命之謎、死亡之謎、天才之魅力和袒露之魅力;在這個世界裡,他們可以與"象重新剪裁地球那樣卑微的世界爭吵"毫不相干;在這個世界裡,心靈、藝術、美、大自然可以渾然一體,人與大地和宇宙緊緊相連,"藝術為美而服務",人,充滿理性與情感的人,沉浸在藝術創造的神秘的幸福中,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沉浸在寧靜的生活的溫馨中,沉浸在夜的庄嚴的寂靜中,永遠真誠地生活、思考,"不會為真理感到害羞",不必去"出賣最珍貴的東西,誇獎令人厭惡的東西,附和無法理解的東西"。然而,這個美麗的童話般的世界,日瓦戈與拉拉的世界,在詩人筆下被無情地摧毀了,這個迷人的世界無法與現實的、充滿功利色彩的世界相對抗,等待它的只能是悲劇性的毀滅。人的正直與善良在特定歷史事件面前變得軟弱無力,註定要被毀滅,這種悲劇性的歷史悖論彷彿是文學經典向我們提出的永恆的疑惑。也許,感受這份無奈與遺憾才是最"經典的"美。

人們或許會因此而珍重蘇聯文學,珍重這創造了格利戈里·麥列霍夫的悲劇、日瓦戈的悲劇等等這些"經典之美"的蘇聯文學。立足於時代又超越那個時代;超越現實的桎梏牢籠又回歸傳統的精神家園,當這一切發生在一位只會以抒情詩人的眼光走進生活的藝術家身上時,我們可以說,經典的產生為期不遠了。《日瓦戈醫生》正是這樣的文學經典,它的經典性,遠不是每一部被寫進蘇聯文學史教科書的作品所能具備的。有些作品將永遠被文學史所記憶,因為它們標志著文學發展歷程的特定階段(如《解凍》、《一個人的遭遇》等),或者本身就是特定歷史時期的典型代表(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但它們並不能成為嚴格意義上的文學經典。能夠跨入經典的行列的唯有那些超越了當下的狹隘政治層面和民族主義情緒,表達了人類共通的、永恆的情感的作品。在20世紀俄羅斯文學中,《日瓦戈醫生》是能夠與《靜靜的頓河》、《大師與瑪格麗特》等屈指可數的作品一道跨入經典之門的。

熱點內容
在美國怎麼讀網路小說 發布:2025-01-16 10:26:44 瀏覽:553
有聲玄幻小說太古神墓 發布:2025-01-16 10:03:31 瀏覽:612
為什麼女生要看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6 10:02:11 瀏覽:894
狂婿小說全文免費閱讀筆趣閣 發布:2025-01-16 09:35:48 瀏覽:40
營救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16 08:56:09 瀏覽:819
無常劫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1-16 08:50:23 瀏覽:850
女主是蘿莉的寵溺校園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6 05:27:25 瀏覽:71
慕寒小說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發布:2025-01-16 05:13:12 瀏覽:388
女強現代都市修真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6 04:57:01 瀏覽:203
命運體一號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16 04:56:15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