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余華小說活著的推薦理由

余華小說活著的推薦理由

發布時間: 2021-06-19 09:02:36

Ⅰ 余華小說活著的簡介

我爸活成了簡介
第一次看《福貴》這部電視,第一次看《活著》這本書,我感覺福貴原型就是我老爸呀,我老爸十幾歲的時候多瀟灑啊,在別人還吃不飽飯的六十年代就當上了村裡的財政幹部,十九歲就喜得良緣,婚後去外地還當了某工廠車間主任,一時風光無兩,誰知道,是我同父異母的姐姐說他看上廠長女兒,被廠長女兒嫌棄,一時受了刺激,還是他前妻與他兄弟出軌,意圖奪他家產,一路順風順水,突然翻船使他崩潰……
從此成了那個瘋的,狂的,醫人者不能自醫的劉醫生,睡橋洞的流浪漢,把自己偽裝成現代徐霞客,八九十年代窮游天下。
家珍原型就是我的母親,她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後媽嫂子的壓迫使她愈發發奮圖強,作為七十年代的偏僻農村女,考上大學一刻卻被人冒名頂替,找了好人家要結婚,結果結婚第二天,她老公死了,痴情的她瘋了竟然睡到了蘆葦地,沾了一身虱子……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一個滄桑大叔,一個花信少女,又傲氣又痴情的他們居然在雪地里「浪漫」相遇,結出了外公眼中的孽果……
我媽媽狠,為了與跟我爸爸的愛情,與外公舅舅斷了關系,可精神分裂症的她不知道愛情是不能當飯吃的,她果然後悔了,有孕在身又瘋掉的她又能跑哪兒去?只能看著假裝關心的別的流浪單身漢在她面前殺死她和我爸爸的孩子,她恨透了這個男人,無奈回到我爸爸身邊。
一句「去哪兒好呢?」飽含多少凄涼……
也許我是徐鳳霞吧,一直都覺得,只因為……
我爸爸曾無意泄露他殺死了某個女嬰,因為他覺得女嬰被拋棄了,沒有活著的能力,必須殺死了她……
我開始懷疑。
也是我爸爸,將我閃婚嫁給了胖子,就像啞巴鳳霞嫁了跛子二喜,鳳霞幾分愛二喜,誰知道呢?不過之前胡老師才是鳳霞真愛,和我的前任一樣,沒擔當,跑了……
豈料新婚之際—
我同父異母的姐姐,我的姐夫,他們帶著對我爸爸年輕時的怨氣,卷土重來,並預示我未來和徐鳳霞一樣的命運……
但我已經釋懷,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來過,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Ⅱ 余華的經典小說《活著》,到底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第一個道理是我們如果活著的話,就要知道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

第二個道理是只要我們活著就肯定會有希望的。

第三個道理是我們人活在世上就肯定要會遭受世界上的困難,不要去抱怨。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內容簡介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

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

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Ⅲ 余華小說《活著》的主題思想是什麼讀後感要取什麼題目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題目其實 活著 就很好

Ⅳ 對於余華小說《活著》你有什麼看法

《活著》讀後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余華
是啊,余華說的沒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畢竟, 生的終止也不過是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而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 活著》講述了一個地主的兒子福貴因為賭嫖敗光了家產,母親因病逝世,女兒鳳霞因病聾啞,妻子家珍患上軟骨病不能下地乾重活,兒子有慶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鳳霞嫁給偏頭二喜,生下苦根後因出血過多而死。然而生活的打擊並未停止。妻子家珍因為受不了這嚴重的打擊而長眠於地下,二喜因為工作時被水泥板夾住而死,苦根因為吃不到豆子而死。福貴暮時只與一頭老牛相伴,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
自始之終,福貴在生活中偶然得到的一絲溫暖,都會被現實的殘酷擊碎。
少年去游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慶死前的那段描述:
醫院里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不停了。抽著抽著有慶的臉就白了,他還硬挺著不說,後來連嘴唇也白了,他才哆嗦著說:

「我頭暈。」

抽血的人對他說:

「抽血都頭暈。」

那時候有慶已經不行了,可出來個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是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幹了。有慶嘴唇都青了,他還不住手,等到有慶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
凶了抽血的人兩聲後,便又去救縣長夫人了
讀了這個片段後,我突然明白了,那時社會的黑暗與人的弱點息息相關,權力,利益和紅塵的榮華富貴蒙蔽了人們的雙眼,

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
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活著》的結局是悲慘的,但是道理是深刻的。我們要學習福貴那種永遠不因為現實的打擊而低聲下氣的精神。
記住,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


這是我最近寫的

Ⅳ 如何評價余華的小說《活著》

《活著》之所以那麼的直白,那樣的用力,都是一種藝術表現的手法,那些年月,那些人,能有什麼樣的激情,人死了,哭一場,日子還是得繼續過的,還會死纏著死人不放嗎?咱們便是太矯情,發生一點點事就要懷疑人生,福貴活的很簡單,吃喝嫖賭,他都經歷過。有人說,他家人死的都太假了,苦根如何能是撐死的?我不知道說什麼好,看到苦根回家前說,我不想吃面條,我不想吃糖?一個孩子,從小都是吃不飽穿不暖,臨死時撐死,就像一個絕妙的奚落:咱們都過火安適了,你們不感到嗎? 與其置疑余華是否是用力過猛,先問問老一輩人是如何靠吃樹皮,挖野菜活下來的吧。


Ⅵ 余華的《活著》的書評

余華的《活著》的書評:

1、《時代》周刊: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余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2、《華盛頓郵報》:《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斗爭與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在余華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的苦苦掙扎。余華加諸於敘述的那種冷酷的意志,使小說超出了常軌。

3、《西雅圖時報》:余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爾有輕松、優美、善良的時刻……《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余華不遺餘力地展示誤導的命運如何摧毀人的生活。

4、《明星論壇報》余華的風格簡潔而有力,直抵人心。小說的結尾令人難忘,唯一活著的老人福貴給他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貴。敘述者看著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獨自一人: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同樣召喚著讀者。

5、合眾國際社:小說在歷史動盪的背景上以貌似冷漠的語調,織就了一幅人性的掛毯。其冷靜的風格使讀者與福貴同甘共苦,當好運垂顧他時,我們會欣然微笑,當他遭受厄運打擊時,我們又會黯然神傷。

(6)余華小說活著的推薦理由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小說《活著》是余華創作中的分水嶺。《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

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通過藝術心理學的角度,《活著》的材料與形式之間存在著內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題材,達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諧統一,從而實現了情感的升華,使讀者的靈魂在苦難中得到了凈化,獲得了藝術的審美。

Ⅶ 余華長篇小說《活著》的賞析

正如一條顛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地起伏一樣,前行在寫作之路上的作家們的創作狀態無疑不可能穩定如一。余華也不例外。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余華在1995年前後,也就他在那篇《活著》的創作前期,余華的文學創作進入了一個很微妙的時期。

首先,我們跨越對經過和原因的猜測和臆斷,把目光直接投向1997年,我們會發現余華在那一年做出的一個對中國先鋒文壇不啻為一個噩耗的決定:放棄先鋒試驗。然後我們再回眸身後。這時候就會發現,那實際上在1995年就已經是註定的事情了。這一年,另外兩個著名的年輕作家蘇童,莫言也作出了類似的決定。余華的告別先鋒小說的宣言是:"我現在是一個關注現實的作家"而這時恰恰是他繼《活著》之後,另外一個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殺青不久。那麼就讓我們稍微關注一下這後一部被作者聲稱為"關注現實"的作品。實際上,它與余華早期作品之間相當明顯的變化。或者說,我們會驚異地發現這篇文章與余華早期的《在細雨中呼喊》完全是兩種樣子。

那麼我們再把目光轉回到1995年,就會發現余華的唯一兼有現實主義文學和先鋒小說特徵的作品,就是那篇轟動一時的《活著》。這樣說來,《活著》應該是余華創作的一個過渡。

《活著》是余華創作的一個分水嶺。一方面我們可通過《活著》繼續一個真理:寫作是需要天賦的。余華在自己的創作風格轉型期間完成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同時,也因為另外一個真理,"寫作是不能完全依靠天賦的",余華的先鋒性寫作在經過了十多個年頭後,於1995年左右的時候徹底陷入了低潮。事實上,這在中國文壇還是具有一定廣泛性的。1980年以後露面的作者中,都曾經被先鋒的這樣的標簽貼過,不過他們在90年代前後,悄然進入了他們曾經不屑的主流文學。當然余華等少數幾人堅持的時間甚至還要更久一些。

從這個角度說,《活著》是作者在自己進行先鋒性文本創新枯竭的時候,尋求出來的一條出路。不過作者自己恐怕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從作品本身看,尤其是在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來的很大的隨意性可以看出,《活著》不是一部在構思完全成熟後才開始創作的作品。余華有可能象孩子信手塗鴉一般寫下一個開頭(這個開頭如果對照余華的自身經歷的話,會發現驚人的真實性,事實上,當一個游手好閑的人是余華寫作的最初動因)。

作者在將這個作品雕琢之前,可能稱不上是在創作。在余華的創作陷入低迷的時候,寫作其實僅僅是一種習慣而已。《活著》是一篇在隨意中完成的小說,對於讀者和作者而言,與所有好作品一樣,是一種偶拾,或者是一個運氣。

《活著》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同時,余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動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余華一直所不屑的。余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這樣說來,《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在後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現實主義為標榜的中國主流文學評論,對《活著》給予了尖銳的批判。例如:認為作者將主人公富貴最終的活著類比為一種類似牲畜一般的生存,並予以唾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尤其是當海外市場對《活著》給予了高度的評論評價後,有關《活著》的另外一些見解漸漸出現。例如:《活著》是繁花落盡一片蕭瑟中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富貴的命運昭示著人類苦苦追尋一切不過虛妄而已,結尾那個與富貴同行的老牛暗示一個另高貴的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其實人真的只是一種存在,它和萬物一樣並無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

事實上,後一種可能是非常大的,因為余華在冰冷中敘述殘酷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活著》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將人們在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幻想逐個打碎。這樣就會有一個結局: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閱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

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活著》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里。

也正因如此,《活著》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著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著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

余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Ⅷ 余華小說《活著》的主題思想是什麼讀後感要取什麼題目

余華小說《活著》的主題思想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可以取名《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小說運用象徵的手法,就是用死亡象徵著活著。可能很少有人會遭遇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而白發人將黑發人一一送走的事情可能只能在小說中可以看到。藝術的真實會讓人相信世間不但有過活生生的福貴,而且將來還會有很多。

(8)余華小說活著的推薦理由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

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Ⅸ 對余華的熱門小說《活著》的看法

正如一條顛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地起伏一樣,前行在寫作之路上的作家們的創作狀態無疑不可能穩定如一。余華也不例外。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余華在1995年前後,也就他在那篇《活著》的創作前期,余華的文學創作進入了一個很微妙的時期。

首先,我們跨越對經過和原因的猜測和臆斷,把目光直接投向1997年,我們會發現余華在那一年做出的一個對中國先鋒文壇不啻為一個噩耗的決定:放棄先鋒試驗。然後我們再回眸身後。這時候就會發現,那實際上在1995年就已經是註定的事情了。這一年,另外兩個著名的年輕作家蘇童,莫言也作出了類似的決定。余華的告別先鋒小說的宣言是:"我現在是一個關注現實的作家"而這時恰恰是他繼《活著》之後,另外一個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殺青不久。那麼就讓我們稍微關注一下這後一部被作者聲稱為"關注現實"的作品。實際上,它與余華早期作品之間相當明顯的變化。或者說,我們會驚異地發現這篇文章與余華早期的《在細雨中呼喊》完全是兩種樣子。

那麼我們再把目光轉回到1995年,就會發現余華的唯一兼有現實主義文學和先鋒小說特徵的作品,就是那篇轟動一時的《活著》。這樣說來,《活著》應該是余華創作的一個過渡。

《活著》是余華創作的一個分水嶺。一方面我們可通過《活著》繼續一個真理:寫作是需要天賦的。余華在自己的創作風格轉型期間完成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同時,也因為另外一個真理,"寫作是不能完全依靠天賦的",余華的先鋒性寫作在經過了十多個年頭後,於1995年左右的時候徹底陷入了低潮。事實上,這在中國文壇還是具有一定廣泛性的。1980年以後露面的作者中,都曾經被先鋒的這樣的標簽貼過,不過他們在90年代前後,悄然進入了他們曾經不屑的主流文學。當然余華等少數幾人堅持的時間甚至還要更久一些。

從這個角度說,《活著》是作者在自己進行先鋒性文本創新枯竭的時候,尋求出來的一條出路。不過作者自己恐怕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從作品本身看,尤其是在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來的很大的隨意性可以看出,《活著》不是一部在構思完全成熟後才開始創作的作品。余華有可能象孩子信手塗鴉一般寫下一個開頭(這個開頭如果對照余華的自身經歷的話,會發現驚人的真實性,事實上,當一個游手好閑的人是余華寫作的最初動因)。

作者在將這個作品雕琢之前,可能稱不上是在創作。在余華的創作陷入低迷的時候,寫作其實僅僅是一種習慣而已。《活著》是一篇在隨意中完成的小說,對於讀者和作者而言,與所有好作品一樣,是一種偶拾,或者是一個運氣。

《活著》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同時,余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動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余華一直所不屑的。余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這樣說來,《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在後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現實主義為標榜的中國主流文學評論,對《活著》給予了尖銳的批判。例如:認為作者將主人公富貴最終的活著類比為一種類似牲畜一般的生存,並予以唾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尤其是當海外市場對《活著》給予了高度的評論評價後,有關《活著》的另外一些見解漸漸出現。例如:《活著》是繁花落盡一片蕭瑟中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富貴的命運昭示著人類苦苦追尋一切不過虛妄而已,結尾那個與富貴同行的老牛暗示一個另高貴的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其實人真的只是一種存在,它和萬物一樣並無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

事實上,後一種可能是非常大的,因為余華在冰冷中敘述殘酷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活著》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將人們在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幻想逐個打碎。這樣就會有一個結局: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閱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

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活著》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里。

也正因如此,《活著》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著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著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

余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活著》:活著……

寇延丁(12月6日12:20)

以哭的方式笑,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作者余華這樣解釋「活著」: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活著》的主人公徐福貴在談到死去的親人的時候,「眼睛裡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徐福貴活著,好像就是為了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在這出關於殘亡的戲劇上演之前,他夜以繼日地吃喝嫖賭,終於在一夜之間由闊少爺變成一文不名的窮光蛋,而他的父親,在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之後,死於由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破敗前的少爺不懂得傷心而破敗後的福貴沒資格傷心,因為他已經成了佃農,佃種著曾經屬於自己的五畝田地。此後的日子裡,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了,而他卻沒有這種「幸運」,他只能活著,因為這是他的命運,一頭牛在犁完所有該犁的地之前,一個人在挑足他應挑的擔子之前,上天是不會讓他的生命提前逃離的。

在失去了其他的親人之後,福貴與苦根相依為命,他們共同的心願就是攢錢買一頭牛。錢終於攢夠的時候,苦根卻已經死了。福貴一人買回了牛。那本來是一頭正要被宰殺的瀕死的老牛,它已經幹了很多活受了很多罪,就算不殺它恐怕也活不長了,但是,因為不願看著老牛在哭,早已不再會哭的福貴買下了它。起個名字也叫福貴。

一過10年,「兩個老不死的」———徐福貴和老牛福貴———居然都沒有死,他們活著。福貴趕著福貴去犁田,在吆喝福貴的時候嘴裡也喊著所有死去親人的名字,好像他們也都是些駕著軛正在埋頭犁田的牛。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麼,不管脖子上套著什麼,不管肩上負載著什麼。

熱點內容
主角姜宇玄幻小說 發布:2024-11-18 23:13:22 瀏覽:91
都市奇門醫聖一念小說 發布:2024-11-18 23:06:56 瀏覽:654
玄幻小說高高隆起的小腹 發布:2024-11-18 22:53:28 瀏覽:649
玄幻小說玄階武技 發布:2024-11-18 22:52:21 瀏覽:625
校園小說復仇免費完結 發布:2024-11-18 22:46:13 瀏覽:504
高攀校園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18 22:03:02 瀏覽:415
台灣言情小說合集下載百度雲盤 發布:2024-11-18 21:14:22 瀏覽:425
現代軍旅玄幻小說 發布:2024-11-18 21:14:22 瀏覽:295
黑道完結校園小說 發布:2024-11-18 20:28:35 瀏覽:999
快讀免費聽書小說下載 發布:2024-11-18 20:18:36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