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和暢閱讀小說

和暢閱讀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1-19 18:20:23

㈠ 蘭亭集序文言文閱讀

1. 我想知道文言文《蘭亭序》的全文

所以游目騁懷,亦足以暢敘幽情。

群賢畢至,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快然自足,當其欣於所遇。夫人之相與,不知老之將至,靜躁不同,天朗氣清。

況修短隨化。雖取捨萬殊。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足以極視聽之娛,若合一契;或因寄所託,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雖世殊事異,少長咸集,未嘗不臨文嗟悼,俯仰一世,放浪形骸之外,錄其所述,仰觀宇宙之大,俯仰之間!每覽昔人興感之由!故列敘時人,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後之視今。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已為陳跡。此地有崇山峻嶺。

悲夫「永和九年,暮春之初,情隨事遷,亦將有感於斯文,終期於盡,齊彭殤為妄作,俯察品類之盛,列坐其次。古人雲,不能喻之於懷,修禊事也。」

豈不痛哉,感慨系之矣。是日也:「死生亦大矣,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後之覽者。及其所之既倦,信可樂也,暫得於己,晤言一室之內,或取諸懷抱,茂林修竹,惠風和暢,一觴一詠;又有清流激湍,歲在癸丑,亦猶今之視昔。

向之所欣。

2. 蘭亭序原文譯文及賞析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 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 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 一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為了做禊事。

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里,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里。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熱鬧的音樂,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萬物的繁多,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

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

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

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

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

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賞析】: 文描繪了蘭亭的景緻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

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記敘蘭亭聚會盛況,並寫出與會者的深切感受。先點明聚會的時問、地點、緣由,後介紹與會的人數之多,范圍之廣,「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接著寫蘭亭周圍優美的環境。先寫高遠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再寫近低處「清流激湍」;然後總寫一筆:「映帶左右」。

用語簡潔。富有詩情畫意。

在寫景的基礎上,由此順筆引出臨流賦詩,點出盛會的內容為「一觴一詠」,「暢敘幽情」,「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這是反面襯托之筆,以加張表達賞心悅目之情。最後指出盛會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時,「天朗氣清」為下文的「仰觀」、「俯察」提供了有利條件;「惠風和暢」又與「暮春之初」相呼應。

此時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觀」、「俯察」,「游目騁懷」、「視聽之娛」完全可以擺脫世俗的苦惱,盡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發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與會者的感受歸結到「樂」字上面。

筆勢疏朗簡凈,毫無斧鑿痕跡。 文章第二段,闡明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緊承土文的「樂」字,引發出種種感慨。

先用兩個「或」字,從正反對比分別評說「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兩種不同的具體表現,一是「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一是「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然後指出這兩種表現盡管不同,但心情卻是一樣的。

那就是「當其欣於所遇」時,都會「快然自足」,卻「不知老之將至」。這種感受,正是針對正文「游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的聚會之樂而發,側重寫出樂而忘悲。

接著由「欣於幾所遇」的樂引出「情隨事遷」的優,寫出樂而生憂,發出「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慨嘆、文章至此,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最後引用孔了所說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話來總結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後一段說明作序的緣由。文章緊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發議論,從親身感受談起,指出每每發現「昔人興感之由」和自己的興感之由完全一樣,所以「未嘗不臨文嗟悼」,可是又說不清其中原因。

接著把筆鋒轉向。

3. 《蘭亭序》原文及譯文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舉行禊飲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無不到會,老少濟濟一堂。蘭亭這地方有崇山峻嶺環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映襯在左右,引溪水為曲水流觴,列坐其側,即使沒有管弦合奏的盛況,只是飲酒賦詩,也足以令人暢敘胸懷。

這一天,晴明爽朗,和風習習,仰首可以觀覽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眾多的物類,縱目游賞,胸襟大開,極盡耳目視聽的歡娛,真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人們彼此親近交往,俯仰之間便度過了一生。有的人喜歡反躬內省,滿足於一室之內的晤談;有的人則寄託於外物,生活狂放不羈。雖然他們或內或外的取捨千差萬別,好靜好動的性格各不相同,但當他們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於一時,感到欣然自足時,竟然都會忘記衰老即將要到來之事。等到對已獲取的東西發生厭倦,情事變遷,又不免會引發無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歡欣,很快就成為歷史的陳跡,人們對此尚且不能不為之感念傷懷,更何況人的一生長短取決於造化,而終究要歸結於窮盡呢!古人說:"死生是件大事。"這怎麼能不讓人痛心啊!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的感慨,其緣由竟像一張符契那樣一致,總難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嘆一番,不過心裡卻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我當然知道把死和生混為一談是虛誕的,把長壽與夭亡等量齊觀是荒謬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處。所以我要列出到會者的姓名,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盡管時代有別,行事各異,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動因,無疑會是相通的。後人閱讀這些詩篇,恐怕也會由此引發同樣的感慨吧。

4. 《蘭亭集序》的原文及翻譯誰知道

《蘭亭集序》原文及翻譯2008年03月02日 星期日 下午 08:52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另解:山北水南謂之陰,可以認為在會嵇山的北邊)的蘭亭集會,舉行禊飲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無不到會,老少濟濟一堂。蘭亭這地方有崇山峻嶺環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映襯在四周,引溪水為曲水流觴,列坐其側,即使沒有管弦合奏的盛況,只是飲酒賦詩,也足以令人暢敘胸懷。這一天,晴明爽朗,和風習習,仰首可以觀覽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眾多的物類,縱目游賞,胸襟大開,極盡耳目視聽的歡娛,真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人們彼此親近交往,俯仰之間便度過了一生。有的人喜歡反躬內省,滿足於一室之內的晤談;有的人則寄託於外物,生活狂放不羈。

雖然他們或內或外的取捨千差萬別,好靜好動的性格各不相同,但當他們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於一時,感到欣然自足時,竟然都會忘記衰老即將要到來之事。等到對已獲取的東西發生厭倦,情事變遷,又不免會引發無限的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歡欣,很快就成為歷史的陳跡,人們對此尚且不能不為之感念傷懷,更何況人的一生長短取決於造化,而終究要歸結於窮盡呢!古人說:「死生是件大事。」這怎麼能不讓人痛心啊!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的感慨,其緣由竟像一張符契那樣一致,總難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嘆一番,不過心裡卻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我當然知道把死和生混為一談是虛誕的,把長壽與夭亡等量齊觀是荒謬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處。所以我要列出到會者的姓名,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

盡管時代有別,行事各異,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動因,無疑會是相通的。後人閱讀這些詩篇,恐怕也會由此引發同樣的感慨吧。

【注釋】 1、永和:晉穆帝年號,345—356年。 2、會(kuài快)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蘇東南部一帶地方。

山陰:今浙江紹興。 3、修禊(xì細):古代習俗,於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 4、群賢:指謝安等三十二位與會的名流。

5、少長:指王凝之等九位與會的本家子弟。 6、流觴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

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

7、俯仰一世:很快地過了一生。俯仰,低首抬頭之間,形容時間短暫。

8、晤言:面對面談話。《晉書·王羲之傳》、《全晉文》均作「悟言」,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

亦通。 9、放浪形骸之外:行為放縱不羈,形體不受世俗禮法所拘束。

<10>趣舍:同「取捨」。 11、老之將至: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12、死生亦大矣:語出《莊子·德充符》。 13、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

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 14、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

語出《莊子·德充符》:「以死生為一條。」又《莊子·大宗師》:「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為友矣。」

15、齊彭殤:把高壽的彭祖和短命的殤子等量齊觀。彭,彭祖,相傳為顓頊帝的玄孫,活了八百歲。

殤,指短命夭折的人。《莊子·齊物論》:「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

《蘭亭集序》,又題為《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

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此序受石崇《金谷詩序》影響很大,其成就又遠在《金谷詩序》之上。 文章首先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言簡意賅。

接著描繪蘭亭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周圍景物,語言簡潔而層次井然。描寫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

先寫崇山峻嶺,漸寫清流激湍,再順流而下轉寫人物活動及其情態,動靜。

5. 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蘭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

(1)B 這里「夫」是句首發語詞,不可理解為「夫人」,「人」後不可斷句,排除A、C;注意兩個「或」,結構對稱,排除D.句子翻譯為: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2)B 「七月七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遊,以祈福消災」錯,禊事,古代的一種風俗,三國魏以後三月三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遊,以祈福消災.原文「暮春之初」也可斷定不是「七月七日」.(3)C 「他肯定老莊『齊生死』的觀點,在生命觀上與老莊的道家思想完全一致」於文無據.(4)①所以:用來;以:可以,能夠;極:極盡;信:實在.句子翻譯為:藉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足可以極盡視聽的樂趣,實在令人快樂.②固:本來;一:齊,意動用法;彭殤:長壽和短命;為,是.句子翻譯為: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答案:(1)B(2)B(3)C(4)①藉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足可以極盡視聽的樂趣,實在令人快樂.②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參考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里,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里.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熱鬧的音樂,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萬物的繁多,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6. 【默寫,蘭亭集序的全文】

蘭亭集序 (晉)王羲之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7. 蘭亭集續文言文閱讀和翻譯

《蘭亭集序》逐句翻譯講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翻譯: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舉行祓禊活動。

講解:「永和九年」是用年號紀年法紀年,即:使用帝王確立的年號加上序數詞紀年;「癸丑」是用干支紀年法紀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進行依次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來紀年;這一年為東晉穆帝確立「永和」這一年號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兩種紀年方法一般單用,這里疊用有清晰紀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韻上的作用。

「暮春」是用孟仲暮紀月法紀月,即:三月。「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狀語後置。

「禊」為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蘭亭集序》還有個別稱叫「禊帖」。

鑒賞:一語道盡時地事也。 原文: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翻譯:有賢德的人都來(到這里),年輕的、年長的都(在這里)會集。 講解:「賢」「少」「長」為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意為「有賢德的人」「年輕的人」「年長的人」;「至」「集」後都省略了介賓短語「於此」,作狀語。

鑒賞:八字寫盡來人,更寫盡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翻譯:這里有高大險峻的山嶺,茂盛高密的樹林和竹叢;又有清澈激盪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 講解:「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個短語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辭,翻譯時都需要調整。

「映」為動詞「輝映」,「帶」為致詞「環繞」,其後省略了介詞「於」。 鑒賞:二十字寫盡幽美環境。

原文: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翻譯:(把水)引來作為飄傳酒杯的環形渠水,(人們)在它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可是)飲一杯酒,賦一首詩,也足夠用來痛快地表達幽雅的情懷。

講解:「引」後省略了賓語「之」,代「清流激湍」;「以」為承接關系的連詞,不譯;「列坐」後省略了介詞「於」;「一觴」「一詠」為動詞性短語「飲一杯酒」「詠一首詩」;「以」為介詞「用來」。 鑒賞:三十字寫盡飲酒賦詩之盛況。

原文: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翻譯: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微風和暖。

鑒賞:一張一弛,此為弛。 原文: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翻譯:抬頭觀望遼廓的宇宙,低頭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來放眼四望、舒展胸懷的(景觀),(都)足夠用來讓人盡情享受視聽的歡樂,實在快樂啊! 講解:「之」為定語後置的標志;「品類」為名詞「世間萬物」;「所以」為固定結構「所用來……的景觀」,「極」為動詞「盡情享受」。 鑒賞:此為「游」,有景物、有游蹤。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翻譯:人們彼此相處,俯仰之間(就是)一生。

講解:「夫」為助詞,不譯。「之」主謂之間的結構助詞,不譯。

「俯仰」用兩個動作表示時間短暫。 鑒賞:所有的生命感悟實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翻譯:有的人從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東西,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通過寄情於自己精神情懷所寄託的事物,在形體之外,不受任何約束地放縱地生活。

講解:「諸」為合聲詞「之於」,「之」代所言內容,「於」與其賓語「懷抱」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晤言」「放浪」後省略了介詞「於」,「於」與其賓語組成的賓語介賓短語作狀語;「因」為介詞「通過」,與其後面「寄所託」一起形成介賓短語作了狀語。 鑒賞:讀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

魏時的彌衡,西晉時的劉伶等人為典型代表。此實為政治黑暗,殘害屢起時,文人生活的畸變。

原文:雖趨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翻譯:雖然(人們的人生)取捨千差萬別,好靜好動,也不相同,但是,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暫時得意,快樂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將到來;待到他對於自己所到達的地方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就會隨之而來。

講解:「取」有兩解,一為「趣」,一為「取」,這里取「取」意。「欣於所遇」為典型的介賓短語作狀語的倒倒裝句,「所遇」為名詞性的所字短語。

鑒賞: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翻譯:以前感到歡快的事俯仰之間已經變為陳跡,仍然不能不因此產生感慨,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終將以生命的結束為最終結局。 講解:「之」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的結構助詞「的」,在句中譯為狀語,實因古今漢語習慣不同;「之」為代詞,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的情況;「修」為形容詞「長」;「期」為「以……為最終結局」;「盡」為「生命的結束」。

鑒賞: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雲:「死生亦大矣。」 翻譯:古人說。

㈡ 蘭亭集序原文及賞析

《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以下是我整理的蘭亭集序原文及賞析,歡迎參考閱讀!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賞析

文描繪了蘭亭的景緻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記敘蘭亭聚會盛況,並寫出與會者的深切感受。先點明聚會的時問、地點、緣由,後介紹與會的人數之多,范圍之廣,「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接著寫蘭亭周圍優美的環境。先寫高遠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再寫近低處「清流激湍」;然後總寫一筆:「映帶左右」。用語簡潔。富有詩情畫意。在寫景的基礎上,由此順筆引出臨流賦詩,點出盛會的內容為「一觴一詠」,「暢敘幽情」,「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這是反面襯托之筆,以加張表達賞心悅目之情。最後指出盛會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時,「天朗氣清」為下文的「仰觀」、「俯察」提供了有利條件;「惠風和暢」又與「暮春之初」相呼應。此時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觀」、「俯察」,「游目騁懷」、「視聽之娛」完全可以擺脫世俗的苦惱,盡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發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與會者的感受歸結到「樂」字上面。筆勢疏朗簡凈,毫無斧鑿痕跡。

文章第二段,闡明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緊承土文的「樂」字,引發出種種感慨。先用兩個「或」字,從正反對比分別評說「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兩種不同的具體表現,一是「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一是「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然後指出這兩種表現盡管不同,但心情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當其欣於所遇」時,都會「快然自足」,卻「不知老之將至」。這種感受,正是針對正文「游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的聚會之樂而發,側重寫出樂而忘悲。接著由「欣於幾所遇」的樂引出「情隨事遷」的優,寫出樂而生憂,發出「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慨嘆、文章至此,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最後引用孔了所說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話來總結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後一段說明作序的緣由。文章緊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發議論,從親身感受談起,指出每每發現「昔人興感之由」和自己的興感之由完全一樣,所以「未嘗不臨文嗟悼」,可是又說不清其中原因。接著把筆鋒轉向了對老莊關於「一生死」,「齊彭祖」論調的批判,認為那完全是「虛誕」和「妄作」。東晉時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莊,喜好虛無土義的清談,莊子認為自然萬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齊物論》),且把長壽的彭祖和夭折的兒童等同看待,認為「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作者能與時風為悖。對老莊這種思想的大膽否定,是難能可貴的,然後作者從由古到今的事實中做了進一步的推斷:「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基於這種認識,所以才「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留於後人去閱讀。盡管將來「事殊事異」,但「所以興懷。其一致也」。這就從理論上說清了所以要編《蘭亭詩集》的原因。最後一句,交代了寫序的目的,引起後人的感懷。文字收束得直截了當,開發的情思卻綿綿不絕。

這篇序言疏朗簡凈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造語玲瓏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駢文的精品。《蘭亭集序》在駢文的幾個方面都有所長。在句法上,對仗整齊,句意排比,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仰觀宇廟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兩兩相對,音韻和諧,無斧鑿之痕,語言清新、樸素自然。屬於議論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簡沽,富有表現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齊彭盪」和「修楔事」這樣淺顯易儲的典故,這樣樸素的行文與東晉對代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形成鮮明對照。

這篇文章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翻譯: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里,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里。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從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東西,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通過寄情於自己精神情懷所寄託的事物,在形體之外,不受任何約束地放縱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詞句注釋

永和:東晉皇帝司馬聃(晉穆帝)的年號,從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節,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後將作品結為一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

暮春:陰歷三月。暮,晚。

會:集會。

會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紹興。

山陰:今紹興越城區。

修禊(xì)事也:(為了做)禊禮這件事。古代習俗,於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

群賢:諸多賢士能人。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賢:形容詞做名詞。

畢至:全到。畢,全、都。

少長: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等是長。

咸:都。

崇山峻嶺:高峻的山嶺。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樣子。

激湍:流勢很急的水。

映帶左右: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映帶,映襯、圍繞。

流觴(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曲水,引水環曲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

絲竹管弦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

一觴一詠:喝著酒作著詩。

幽情:幽深內藏的感情。

是日也:這一天。

惠風:和風。

和暢,緩和。

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騁:使······賓士。

極:窮盡。

信:實在。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夫,句首發語詞,不譯。相與,相處、相交往。俯仰,表示時間的短暫。

取諸:取之於,從······中取得。

悟言:面對面的交談。悟,通「晤」,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著。寄,寄託。所託,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

趣(qu)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舍,即取捨,愛好。趣,通「取」。萬殊,千差萬別。

靜躁:安靜與躁動。

暫:短暫,一時。

怏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然,······的樣子。

不知老之將至:(竟)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對於)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之,往、到達。

情隨事遷: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遷,變化。

感慨系之:感慨隨著產生。系,附著。

向:過去、以前。

陳跡:舊跡。

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為陳跡」。興,發生、引起。

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憑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語出《莊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

臨文嗟(jiē)悼: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臨,面對。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虛誕,虛妄荒誕的話。殤,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說。一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出自《齊物論》。

列敘時人: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

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

其致一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

後之覽者:後世的讀者。

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

作者簡介

王羲之 畫像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臨沂),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因王羲之曾任右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書《蘭亭集序》等。是東晉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與兒子王獻之合稱「二王」。

㈢ 《蘭亭序》王羲之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廣為流傳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蘭亭序》王羲之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品簡介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關於書法作品《蘭亭集序》請參閱:神龍本蘭亭集序。

作品原文

蘭亭集序

永和1九年,歲在癸丑,暮春2之初,會3於會稽4山陰5之蘭亭,修禊事也6。群賢7畢至8,少長9咸10集。此地有崇山峻嶺11,茂林修竹12,又有清流激湍13,映帶左右14。引以為流觴曲水15,列坐其次16。雖無絲竹管弦之盛17,一觴一詠18,亦足以暢敘幽情19。

是日也20,天朗氣清,惠風21和暢22。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23,所以24游目騁25懷,足以極26視聽之娛,信27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28。或取諸29懷抱,悟言30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31。雖趣舍萬殊32,靜躁33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34得於己,快然自足35,不知老之將至36。及其所之既倦37,情隨事遷38,感慨系之39矣。向40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41,猶不能不以之興懷42。況修短隨化43,終期44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45!」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46,未嘗不臨文嗟悼47,不能喻48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49。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50,錄其所述51。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52。後之覽者53,亦將有感於斯文54。

詞句注釋

1、永和:東晉皇帝司馬聃(晉穆帝)的年號,從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節,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後將作品結為一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

2、暮春:陰歷三月。暮,晚。

3、會:集會。

4、會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紹興。

5、山陰:今紹興越城區。

6、修禊(xì)事也:(為了做)禊禮這件事。古代習俗,於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

7、群賢:諸多賢士能人。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賢:形容詞做名詞。

8、畢至:全到。畢,全、都。

9、少長: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等是長。

10、咸:都。

11、崇山峻嶺:高峻的山嶺。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樣子。

13、激湍:流勢很急的水。

14、映帶左右: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映帶,映襯、圍繞。

15、流觴(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曲水,引水環曲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

17、絲竹管弦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

18、一觴一詠:喝著酒作著詩。

19、幽情:幽深內藏的感情。

20、是日也:這一天。

21、惠風:和風。

22、和暢,緩和。

23、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24、所以:用來。

25、騁:使······賓士。

26、極:窮盡。

27、信:實在。

28、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夫,句首發語詞,不譯。相與,相處、相交往。俯仰,表示時間的短暫。

29、取諸:取之於,從······中取得。

30、悟言:面對面的交談。悟,通「晤」,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著。寄,寄託。所託,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

32、趣(qū)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舍,即取捨,愛好。趣,通「取」。萬殊,千差萬別。

33、靜躁:安靜與躁動。

34、暫:短暫,一時。

35、快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然,······的樣子。

36、不知老之將至:(竟)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一本有「曾」在句前。

37、所之既倦:(對於)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之,往、到達。

38、情隨事遷: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遷,變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隨著產生。系,附著。

40、向:過去、以前。

41、陳跡:舊跡。

42、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為陳跡」。興,發生、引起。

43、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憑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語出《莊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

47、臨文嗟(jiē)悼: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臨,面對。

48、喻:明白。

49、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虛誕,虛妄荒誕的話。殤,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說。一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出自《齊物論》。

50、列敘時人: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

51、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

52、其致一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

53、後之覽者:後世的讀者。

54、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白話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里,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里。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創作背景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歷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作品賞析

文描繪了蘭亭的景緻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記敘蘭亭聚會盛況,並寫出與會者的深切感受。先點明聚會的時問、地點、緣由,後介紹與會的人數之多,范圍之廣,「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接著寫蘭亭周圍優美的環境。先寫高遠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再寫近低處「清流激湍」;然後總寫一筆:「映帶左右」。用語簡潔。富有詩情畫意。在寫景的基礎上,由此順筆引出臨流賦詩,點出盛會的內容為「一觴一詠」,「暢敘幽情」,「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這是反面襯托之筆,以加張表達賞心悅目之情。最後指出盛會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時,「天朗氣清」為下文的「仰觀」、「俯察」提供了有利條件;「惠風和暢」又與「暮春之初」相呼應。此時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觀」、「俯察」,「游目騁懷」、「視聽之娛」完全可以擺脫世俗的苦惱,盡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發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與會者的感受歸結到「樂」字上面。筆勢疏朗簡凈,毫無斧鑿痕跡。

文章第二段,闡明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緊承上文的「樂」字,引發出種種感慨。先用兩個「或」字,從正反對比分別評說「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兩種不同的具體表現,一是「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一是「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然後指出這兩種表現盡管不同,但心情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當其欣於所遇」時,都會「快然自足」,卻「不知老之將至」。這種感受,正是針對正文「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的聚會之樂而發,側重寫出樂而忘悲。接著由「欣於其所遇」的樂引出「情隨事遷」的憂,寫出樂而生憂,發出「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慨嘆、文章至此,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最後引用孔子所說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話來總結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後一段說明作序的緣由。文章緊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發議論,從親身感受談起,指出每每發現「昔人興感之由」和自己的興感之由完全一樣,所以「未嘗不臨文嗟悼」,可是又說不清其中原因。接著把筆鋒轉向了對老莊關於「一生死」,「齊彭殤」論調的批判,認為那完全是「虛誕」和「妄作」。東晉時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莊,喜好虛無土義的清談,莊子認為自然萬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齊物論》),且把長壽的彭祖和夭折的兒童等同看待,認為「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作者能與時風為悖。對老莊這種思想的大膽否定,是難能可貴的,然後作者從由古到今的事實中做了進一步的推斷:「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基於這種認識,所以才「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留於後人去閱讀。盡管將來「事殊事異」,但「所以興懷。其一致也」。這就從理論上說清了所以要編《蘭亭詩集》的原因。最後一句,交代了寫序的目的,引起後人的感懷。文字收束得直截了當,開發的情思卻綿綿不絕。

這篇序言疏朗簡凈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造語玲瓏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駢文的精品。《蘭亭集序》在駢文的幾個方面都有所長。在句法上,對仗整齊,句意排比,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仰觀宇廟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兩兩相對,音韻和諧,無斧鑿之痕,語言清新、樸素自然。屬於議論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簡沽,富有表現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齊彭殤」和「修楔事」這樣淺顯易儲的典故,這樣樸素的行文與東晉對代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形成鮮明對照。

這篇文章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作者簡介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臨沂),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因王羲之曾任右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書《蘭亭集序》等。是東晉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與兒子王獻之合稱「二王」。

㈣ 小學語文階梯閱讀和暢閱讀哪個好

建議階梯閱讀。
閱讀這些短文,不僅能讓小學生增長各方面的知識,對他們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發展思維能力,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發展個性,也是很有益處的。各年段的階段性,故各有側重,又兼顧到整個小學階段閱讀的連續性與整體性,在不斷的螺旋上升中達成我們的預設目標。
力求人文性和科學性,藝術性和工具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融合。

熱點內容
科幻小說流浪地球語錄 發布:2024-11-29 05:51:34 瀏覽:257
玄幻系統爭霸類小說 發布:2024-11-29 05:44:28 瀏覽:110
綠主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4-11-29 05:29:27 瀏覽:161
玄幻男主穿越風流小說 發布:2024-11-29 04:46:21 瀏覽:25
龍主蕭雲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29 04:33:20 瀏覽:841
愛如往昔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29 04:22:03 瀏覽:925
科幻小說自己怎麼寫 發布:2024-11-29 03:54:18 瀏覽:133
推薦好看的漫威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29 03:49:09 瀏覽:458
微型科幻小說絕對真實 發布:2024-11-29 03:44:13 瀏覽:547
第一狂妃廢柴三小姐聽書免費聽 發布:2024-11-29 03:27:38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