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穆斯林的葬禮小說閱讀全文

穆斯林的葬禮小說閱讀全文

發布時間: 2023-01-12 20:02:32

『壹』 輪回的苦與痛—論《穆斯林的葬禮》的悲劇意蘊

摘要

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自出版以來得到了學者和讀者的充分肯定,作品更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悲劇美斬獲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和冷峻的文筆講敘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三代人的悲劇命運。唯美清麗的故事情節逐步推進,人物的悲劇命運卻浸染著難以消逝的凄美。作品盪氣回腸的悲劇意蘊使得作品有著一種崇高的撼人心魄的悲劇美。本文將通過對幾代人悲劇命運的分析來探索作品的悲劇意蘊。

關鍵詞:霍達;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意蘊;凄美

一部優秀的作品總能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與波動,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便是這樣一部展現少數民族的生存狀況和內心情感的史詩性作品。展現在作品中的愛情悲劇、社會悲劇、命運悲劇以及回漢文化沖突中的文明悲劇給人以撼人心魄的悲劇美。冰心在《穆斯林的葬禮》序中評論道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呈現在作品中的悲劇意蘊縈繞在讀者心中令人為之心顫,悲劇的暗流貫穿整部作品。作者以清麗凄美的故事情節,深度挖掘悲劇意蘊給萬千讀者帶來了心靈的震撼與波動。

《穆斯林的葬禮》用玉和月作為兩條交叉的線索貫穿全文,寫出了兩個世界的悲劇。文藝中的悲劇「浸含著某種形而上的宗教情懷,是人類針對自身原罪的宣洩與救贖」,【1】回族女作家霍達自覺地民族化創作使得作品充滿了濃郁的回族色彩,「那些在宗教狀態中生存的人們,受宗教思想束縛的人們,在焦灼的沖突中生存的人們,在傳統與現代撞擊中的人們,無一不展示了人生、歷史的悲劇性。」【2】縱觀全文,充斥在文中的愛情悲劇、婚姻悲劇和民族悲劇給人以凄涼崇高之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飽含了悲劇性的底蘊,凄美的愛情絕唱更是超越了死亡本身,由悲劇帶來的審美給讀者帶來了心靈的痛苦和壓抑,而靈魂的窒息中又是對人類精神境界的一種詩意的提升和升華。

小說以一個穆斯林家庭為描寫對象,展示了這個大家庭六十年間的興盛和衰落。讀者從作品的標題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悲劇氣息。三代人的命運沉浮,無法逃脫的悲劇命運,最終留給讀者的是孤月碎玉和那一曲《梁祝》嗚咽在風中,但超越生死的愛永遠留在了讀者的心裡。

在玉的長河裡作者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從梁亦清的猝死和那未完成的寶船開始,全文就暗匐了悲劇的蔓藤。韓子奇為玉放棄了作為穆斯林的最高信仰,為了玉忍辱負重拜了師傅的仇人為師,當他重振奇珍齋一切都順風順水時與師傅梁亦清的長女梁冰玉的結合卻註定了幾代人凄美的愛情悲劇。處於感恩的結合,貌合神離的婚姻狀態只能是痛苦的氤氳和蔓延地。霍達在小說中提到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說: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瞧瞧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3】韓子奇娶了梁君璧,然而他們之間沒有真正的愛情。韓子奇為了玉拋棄妻子遠走他鄉,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個性獨立、開放、知性的梁冰玉用一顆火熱的心喚醒了韓子奇,他無法抗拒這彼此如一的感情,當兩顆漂泊的心碰觸到一起它們結合了,他們跨越禮教的束縛誕下了愛的結晶韓新月。然而,等待他們的是無盡的苦與痛,愛與悲。梁君璧,這樣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信徒,當信念破碎時她的心靈也扭曲了。她無盡的恨意化作對對家庭的專制獨裁,逼走梁冰玉,冷淡地對待韓新月,獨裁兒子的婚姻使上一代的悲劇在無盡的恨意中延續到下一代。

新月,正如她的名字一樣飽含了悲劇意蘊。「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意象中,月亮積淀著綿長的思念,離愁的苦悶,成為既定的悲情色彩的意象。」【4】新月是不為世人所接受的愛情的犧牲品。軟弱的韓子奇不敢勇敢地作出果斷的選擇一直守在妻子身邊,維持著徒有空殼的婚姻,對妻子的愧疚化作忍氣吞聲和無盡的冷漠致使妻子的獨裁專橫,先天性的疾病,母愛的缺失和愛情的身不由己使她帶著愛與痛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超越生死的愛終歸是美的。當單純、聰慧的新月遇到才華橫溢、有責任感的楚雁潮,那種如火一樣純真平等的愛情走來了。「一個始終不存在和存在的上帝,這便是悲劇的中心。」【5】虔誠的穆斯林教徒梁君璧,她始終認為順從真主才是命運的主旨,親手扼殺了自己和親人的幸福。韓新月和楚雁潮感情真摯,兩情相悅,然而他們是兩個不同民族的人,虔誠的穆斯林教徒不同意這段姻緣,最後逼得新月生命凋零。楚雁潮真摯的愛無不令人感動落淚,一曲盪氣回腸、凄美動人的《梁祝》緊緊縈繞在耳邊,久久不肯離去。沖破世俗的師生之戀在生與死的面前顯示了它的崇高之美。

沒有愛只有恨的梁君璧自身就是一個悲劇,逼走妹妹維護自己的權威和地位只換得了丈夫的冷漠和家庭的慘淡收場,她執著於信仰最後卻被信仰拋棄。然而對自己的唯一寄託,對自己的親身兒子她也沒有放過,用一貫的獨裁專橫,相信所謂的真主命運親手毀掉了兒子的幸福,重蹈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劇。她導演了兒子韓天星和陳淑彥的婚姻,使他失去了心愛的容桂芳。當天星知道真相後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埋葬了自己的愛情,也埋葬了陳淑彥的幸福。在新月下葬時,陳淑彥望著深愛新月的楚雁潮,發出新月活的值的感嘆,莫不是自己徒有空殼沒有實質的婚姻,她怎會有如此強烈的感觸和痛懷。她有了家,可她終究擺脫不了天星不愛自己的事實,她終要在無盡的孤寂中度過餘生。昔日的愛人形同陌路,小榮子也只能在這場陰謀中退出,從此別過。浮萍一樣的命運盡由不得自己的安排,「故事中的角色由於某種弱點和無能而不能發揮正常的作用,他們不是自己所參與的情節的設計者,他們的出現或消失似乎並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6】,韓子奇的軟弱和梁君璧的專橫致使了親人的悲劇命運。即使作品中的配角姑媽也是一個悲劇角色。她把對丈夫和孩子的思念寄託在韓家,把星月和天星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而新月的早逝何嘗不是讓她飽受喪子之痛?

「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 ,沒有悲壯也就沒有崇高。一部真正深沉的文學是崇高精神悲劇演繹下的升華。於是為了激揚盪魂的悲壯, 塑造撼魄的崇高 ,挖掘悲劇展現悲劇成為了霍達文學創造的至高境界的追求。」【7】全文充斥著人物的悲劇命運,梁亦清日夜勞作最後人死船毀;韓子奇為玉而生花費一生的心血最後卻落得玉石俱焚的下場;新月聰慧過人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和愛情卻因病早逝;楚雁潮才華橫溢但無法和愛人相伴一生;埋葬自己愛情的韓天星;心灰意冷的小榮子;徒有婚姻沒有愛情的陳淑彥;苦命的姑媽;一生執著信教卻受信念背叛的梁君碧;受盡漂泊之苦孤苦伶仃的梁冰玉;苦命的姑媽;他們向讀者展現的就是這樣一幕凄楚感人催人淚下的悲劇故事, 悲劇意蘊的凝聚和積淀使讀者在感受到心靈的痛苦和壓抑時體味到震懾人心的崇高的悲劇美。年輕美麗的女主人公帶著苦痛和超越生死的愛走了,在孤雁盤旋中,在凄婉的《梁祝》曲聲中,當飽受異鄉漂泊之苦飽受思念之痛的梁冰玉在女兒魂歸的墳地上痛苦懺悔時,我們感受到的是持久震撼的悲劇美。絕美的愛情之花永開在悠遠綿長、凄美動人的曲聲里。那輪孤月下,映照的是母親對女兒深沉恆遠的愛。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凄楚感人催人淚下的悲劇故事給讀者帶來了持久崇高的心靈震撼。它把讀者帶入了全新的世界 ,給讀者以無限的思考和精神與靈魂的升華。作品的悲劇意蘊賦予了作品獨特的悲劇美和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路文彬.悲劇精神的確實—對於中國小說歷史病症的一種比較分析【J】.文學評論.2002.(5):18.

[2]白潔.人生的悲歌—符號學淺析《穆斯林的葬禮》【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

[3]霍達.穆斯林的葬禮【M】.北京:人民文藝出版社.2005:405.

[4]崔風珍.月冷玉殘鄉銷 暮晚演繹凄美—《穆斯林的葬禮》悲劇美【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1.(1).

[5]呂西安· 戈德曼著, 蔡鴻濱譯. 隱蔽的上帝【M】.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8: 48轉引於:楊文筆.悲劇的美麗—試論霍達小說《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悲劇精神」【J】.

[6]普實克. 普實克中國現代文學論文集【C】.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7]楊文筆.悲劇的美麗—試論霍達小說《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悲劇精神」【J】.吉昌學院學報,2009,(3).

『貳』 隨珠和碧 明月清風——《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是十分經典的一本書,我久聞其名缺從未開始讀它,也許是因為「穆斯林」這三個字的神秘和我對它的不理解,也許是對葬禮的恐懼,從中學時在路邊的小書攤看到這本書,到現在才開始翻開這本書,確實用了很長的時間。

這本書出版於1988年,1991年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將,作者是霍達,回族,生於珠玉世家。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圍繞一個穆斯林家庭展開,以玉的故事貫穿始終,講述了這個家庭和社會60餘年的歷史興衰變遷,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又以玉為紐帶描寫了書中幾個關鍵男女的愛情悲劇,不同時代的兩代人卻有著相似的交錯扭曲的愛情悲劇。讀完再看作者的簡介,才發現彷彿整部書的內容都是作者親身經歷一般,才能寫出如此感人的故事、如此優美的文字。

這本書講述的是梁亦清、韓子奇和韓新月三代人的故事,從晚晴民國初年祖輩梁亦清收養孤兒韓子奇開始,一直圍繞梁亦清的玉器手藝和穆斯林的地位闡述;到父輩韓子奇繼承梁亦清的玉器手藝並發展為玉器生意,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放戰爭直到解放後這段時間里,韓子奇經營的奇珍齋的動盪,韓子奇與梁亦清兩個女兒的愛情糾葛;再到女兒韓新月讀了大學缺因病去世,與楚雁潮的愛情故事,穆斯林信仰的諸多禁忌;最後寫到了文革開始後,韓子奇一生珍藏的玉被奪走,伴隨著玉的流失而死去,整個家庭終歸於平靜。

整部書有五十萬字之多,但是讀起來絲毫不覺得厭倦,從頭到尾絲絲扣人心懸,一旦拿起就很難放下,非要一口氣讀完才覺得能夠舒展一口氣。從書的結構上來看,過去與現在的內容相間隔,讀完過去的那個章節,忽而又回到現在的章節,竟然不覺得唐突,兩部分內容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這是十分困難的。讀完只覺得內容十分流暢,前後銜接十分緊密,前面設置的包袱在後面某處非常自然地就出現了,也許前面並沒有專門設置包袱,但是會讓你感覺就是那麼的自然,不僅僅是文字上的前後呼應,內容、內涵、故事都是那麼的呼應。甚至連作者自己都說「我在落筆之前設想過各種技巧,寫起來卻又都忘了。好像我的作品早已經離開我而存在,我的任務只是把它「發掘」出來,而無須再補上一塊或是敲掉一塊。它既然是「孕育」而成的,就不能像人工製造的那樣隨心所欲地加以改變。我尊重這個完整的肌體,我小心翼翼地、全神貫注地捧著它,奉獻出來,讓它呈現它本來的面目於讀者面前。」能產生這么好的作品,作者寫之前的投入也是十分巨大的,遲遲沒有動筆,就為了等待落筆的最佳時機。在落筆前的很長時間里,作者反復向身邊的朋友講述著還沒有寫出的故事,而正是因為許多的內容都是作者的的親身經歷,才能如此的流暢,講述才能夠如此的感人,以至於她的聽眾都已哭泣。打動了別人,打動了自己,等到了最佳時機,終於落筆將書寫成,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自然,但是背後又經過了那麼多的艱難。

「隨珠和碧 明月清風」是書中博雅宅的主人「玉魔」老人所寫,玉和月在穆斯林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這句話正是緊扣了玉和月的意象。「玉魔」死後他的家產由兒孫敗光,一生收藏被散賣;反而由「玉王」韓子奇通過各種努力又收集了起來,韓子奇與玉的聯系、與妻子梁君壁和妻子妹妹梁冰玉的愛情糾葛都是圍繞著玉和月展開。女兒韓新月與她的老師楚雁潮的愛情又照應了母親梁冰玉當年的逃避與面對。無論是「玉魔」死後的家產散盡,還是「玉王」一生收藏的流失,在書的開始作者就已經給出了穆斯林的解釋,在雲游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他離開了吐羅耶定巴巴,被虛幻的凡世蒙蔽了雙眼,在珠寶鑽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痴迷的一生。

這部書的內容也是感人的,裡面對於穆斯林習俗的描寫內容十分的多,尤其是關於穆斯林只能與穆斯林結婚的這種禁忌,貫穿始終,也造成了女兒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悲劇,妹妹梁冰玉的愛情悲劇,乃至梁君璧的婚姻悲劇,當讀完整部書後,正為如此多的悲劇所感懷時,韓子奇口吐真言,自己並不是一個穆斯林,將整部書之前架構的一套體系推翻,但這又是不能被允許的。故事引起了讀者對生命、對人生的思考。韓新月的一生雖短暫,她卻能夠像母親一樣反抗社會的偏見,勇敢的追求自我和愛情;韓子奇一生波瀾,卻在臨死前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梁亦清勤勤懇懇,正像是目前階層分化中的藍領技術人員,卻又是無法改變的階層固化,這也是不同民族的地位不平等所導致的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不僅僅是梁亦清、韓子奇、韓新月三代人的葬禮,還是在整個社會以漢族為主的背景下,穆斯林作為少數群體的葬禮,體現了整個社會的矛盾沖突與最悲情的美,當面對諸多的選擇而無力掌控時,這就是命運的悲劇和人性的葬禮。

這是一本講述一個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命運沉浮的故事。在不同時代下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相關,最後衍變成一場悲劇,最終鬱郁而終。令人抽象地體會到命運的多舛以及愛的深沉。

全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幼年的韓子奇如何在機緣巧合下入住了北京一戶普通的穆斯林家庭後想當時的主人家學習琢玉的技術,歷經磨難之後成就一番大業,但因時代背景以及命運的捉弄下使得家業不復存在,以及韓子奇與師傅兩個女兒的情感糾紛為主線。

第二部分則以韓子奇的女兒韓新月為主人公,講述韓子奇一家在經歷「七七盧溝橋」事變後以及一系列政治上的動盪後倖存下來,生活逐漸步入正規,但又因上代人的恩怨情仇以及韓新月有先天性心臟病最終衍變為一場悲劇。令人感概「命運」與「情」這兩個詞。

這是一本將「愛」這個抽象的概念表達的如此真實的書。有韓子奇與他師傅的大女兒「梁君璧」相互支撐的愛情。有韓子奇與師傅的小女兒梁冰玉在身處異鄉且生命受到威脅下相互依靠的「禁斷之戀」。也有三代人韓天星與其原本廠友—一個朴實的女孩容桂芳,因他的母親梁君璧看不起容桂芳的家世,用離間計將兩個相愛的人因誤會而「咫尺天涯」的沒有結果的愛情。以及韓新月與其老師楚雁潮的師生之戀,但因回族的規矩以及韓新月的先天性心臟病從而變成一段凄美而悲壯的愛情。無一不使人感概萬分。並不像一些小說的圓滿結局,而是以悲劇結尾,使情的理解更為深刻且難忘。

《穆斯林的葬禮》用不小的篇幅描寫了回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儀式:梁亦清的葬禮標志著小說情節的開端。薄葬、速葬,最簡朴不過,一心歸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來粉飾自己。而在新月的葬禮上,穆斯林們肅然跪在墓穴前,神聖的經聲在墓地回盪:一切贊頌,全歸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報應日的主。我們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導我們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不得不說,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中對穆斯林的傳統文化有著很好的體現,對於幫助人們理解穆斯林信仰風俗有所幫助。現在看來,縱然兒女情長與民族風情相結合,但情節與人物不免顯得單薄和幼稚。或許是我已在長大,而那小說中的風月與人情卻永遠留在了那個年代……

「雁歸有時,潮來有汛,惟獨明月不再升起。」這是作家霍達在寫完書後所說。是啊,唯獨明月不再升起。新月就這樣永遠的離開了她所愛的楚雁潮,楚雁潮也永遠的失去了他所愛的韓新月。在新月住院期間,楚雁潮無微不至地關懷照顧著她,並向她吐露了深藏在心中許久的愛情,「愛情,老師,我們之間是愛情嗎?」新月在病床上幸福地接受了老師楚雁潮的愛情。從此,兩顆炙熱的心緊緊貼在了一起。可是,在新月對父親韓子奇質問下得知了自己並不是梁君璧的親生女兒,並親眼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梁冰玉離家時留給自己的一封信後。韓新月精神上無法承受如此沉重的打擊,舊病復發,被送進了急救室。在飛雪漫天的清晨,新月沒有等到楚雁潮來到她的身邊,就帶著遺憾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楚雁潮表面上的痛苦新月的哥哥嫂子以及父母親肯定都知道了吧,可是他心裡的痛苦又有誰能知道呢?

雖然第一次表白遭到拒絕,但絲毫阻止不了奧利弗火熱的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冰玉的心開始被這個外國男孩的堅持所感動。可是,悲慘的一天如期而至,奧利弗為了買玫瑰送給冰玉,在戰火中冒著生命危險出去尋找玫瑰,卻遲遲不歸。最終,在家人的尋找下,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奧利弗,也看見了同他一起落下的玫瑰。玫瑰終究枯萎,但我相信,奧利弗對於冰玉的那份執著而又熱烈的愛卻永不會凋零。

靜靜合上這本書,眼中朦朧,我被深深感動。正如霍達在書中所說「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無缺的人,那隻是由愛而產生的錯覺。」對啊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都是因為那美好而又純潔的愛才造就了那些所謂的「完美無缺的人」。「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是啊,人生里,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失落,可唯獨不能被失落的,就是你自己……

想必美好、純潔、堅強就是穆斯林之魂之所在了吧……

『叄』 《穆斯林的葬禮》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穆斯林的葬禮》(霍達)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304TBDxcEiEMwqkPT3tWjg

提取碼:OJRP

書名:穆斯林的葬禮

豆瓣評分:8.1

作者: 霍達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1988-12-1

頁數: 750

內容簡介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作者簡介

霍達,女,生於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國家一級作家,197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發表第一部小說《不要忘記她》,1987年創作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該作於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 。
1988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當選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港澳網路全書》編委、開羅國際電影節評委。



『肆』 《穆斯林的葬禮》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穆斯林的葬禮》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AiQOoahFV0h-u9o_byctA

?pwd=pqba 提取碼: pqba
簡介:穆斯林的葬禮是作家霍達寫的長篇小說,講述了穆斯林一家發生的生活瑣事,愛恨情仇中也夾雜著回族人民的性格,以及生生不息的精神。

『伍』 穆斯林的葬禮 讀後感 要4篇.400字左右的 要快啊!!!!!!!!!所有分給的多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張 為
啊,安拉!寬怒我們這些人:活著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你讓誰去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她死於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為他的報償而剝奪我們,並且不要在他之後,把我們來作試驗.——穆斯林葬禮上的禱詞.
第一次聽說《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是聽至交好友介紹的.說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也很感人,曾感動了一輩人,當然也感動了我的這位好友.鑒於她的強烈推薦,我不禁有種馬上要看的沖動,但更有幾許懷疑,這書真有他們傳的那麼好么 說她好,她到底好在哪呢 書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簡單的文字和幾筆圖畫,一彎月牙一行迴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覺是很普通的一本書,洋洋數十萬字,也沒有感到什麼奇特地方.匆匆粗略看完這本書,才在腦海形成一個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賞此書時,卻得到了更多的感觸,驚嘆於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筆觸,可以讓人陶醉在那樣的意境里,讓我真實地感覺到和主人公進行一次零距離接觸,為他們歡樂,為他們痛哭,當一個個的送他們離開人間的時候,也為他們生死離別折磨的痛徹心肺.默默地,我流著淚,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玉,象徵著財富,身份,地位.
月,象徵著純潔,善良,明凈.
這本書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
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讀來著實讓人心動!韓子奇是梁君璧,梁冰玉的父親梁亦清收留的孤兒.為了師傅臨終的遺憾,也為了他自己愛玉如命的嗜好,他和梁家的大女兒梁君璧結成了連理,並成了梁家的主人.隨後,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選擇了和他師傅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也成就了他在這一行業的頂尖地位.然而,抗日戰爭爆發了.為了他心愛的玉,他背井離鄉,攜帶了他的全部玉器來到了英國.而戰爭的硝煙同樣彌漫到了英國.在痛苦與絕望中,韓子奇與相依為命的梁冰玉相愛了,他們在絕望中努力找到了希望.並有了愛情的結晶——新月.在國外飄泊了數年後,還是為了玉,韓子奇回到了妻子的身邊,帶著女兒,守住了他的玉,繼續做著玉的奴隸.
六十年代初,韓新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大的西語系,也就是她親生母親梁冰玉曾經就讀過的燕京大學的前身.在北大,新月和他的年輕英文老師楚雁潮深深地相愛了.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命運偏偏就是如此的殘酷,新月,一個十七歲的姑娘卻在他風華正茂的歲月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那是一種不治之症.在楚雁潮的支持,鼓勵下,新月勇敢地與病魔作著斗爭,即使病魔纏身,她還是積極,樂觀地生活著.想著等到病癒那一天重新回到校園.而另一方面,對於新月來說,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愛,從他記事起就似乎沒怎麼受到過母愛,一位母親該擔心的,該操心的事,全是由疼愛自己的姑媽所取代,似乎姑媽更像媽媽.每當新月看到寫字台上那張六寸大小與母親的合影時,才會感受到隱約的母愛.她不知道,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當新月了解到了事實的真相後,她微弱的心臟難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和楚雁潮的真摯愛情也最終沒能留住她的生命.新月帶著無盡的遺憾閉上了眼睛……
幾年後,當新月的親生母親梁冰玉到女兒墳前看望女兒時,發現了一位中年男
子,矗立在親人墳前,用小提琴深情地拉著《梁祝》……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看到穆斯林我們想到最多的還是伊斯蘭教,清真寺;關於
回族,我知道的也很少,只知道回族人都很愛干凈,不吃豬肉,男人們頭上都戴一頂小白帽,而女人則是頭戴黑紗,僅此而已.《穆斯林的葬禮》的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這部長達五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說里,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示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及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清新流暢,質朴無華;以細膩的筆觸探測人的心靈,讀後盪氣回腸,留下深沉的思索,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有關穆斯林的精神生活.
和新月的坎坷命運相比較,想想其實我們還是應該感到十分幸運和滿足的.生活在現在這個和平社會,有父母的疼愛,更有追求幸福的權力.當看到當新月在病榻上還念念不忘學習她所鍾愛的英文時,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現代人所要學習的地方嗎 人啊,是應該學會滿足,正所謂知足長常樂,當經歷了生離死別,當看透了悲歡離合,我們最應該學會的是放棄看似重要東西.因為放棄更是一種美,而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進取,知足常樂的過程.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特別引人入勝的,讀之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平凡的世界》後,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
相信自己能飛!
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後,我的第一個感覺.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巨著中,作者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 "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著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煉與升華.
常常出現這種情況,每當人們在看完一部小說後,而置身於故事人物其中,情緒也久久受故事人物的影響,這也許就是作者在用自己的心,或自己的生命去寫的緣故吧.他們並不是為了賺別人的眼淚,那也是他們自己的情不自禁.一個好的作家在寫作時,並不急於下筆,而是經過想當長地一段"孕育"之後,他們面對文學,有著宗教般的虔誠,寫作在他心中應該是神聖的,來不得虛偽,欺詐和裝腔做勢,也容不得骯臟和居心不良.因為一顆丑惡的心是寫不出真善美的好文章的,也不會讓人淚流滿面的.難道你不是這樣認為的嗎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培才中學 鄒曉玲
陽光進來,視線從電腦屏幕前移開,感覺不到視線中是臨近黃昏時的那種"窗外".一個下午的閱讀讓一部名著的最後幾章印於又一個平常讀者的心中.
《穆斯林的葬禮》——故事在兩個年代穿插進行,一是抗戰前後的民國時期,二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故事中的主角有N位,並且大都來源於真實的曾經的生活.下面這段文字是該書的官方總結:
"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回腸盪氣,余韻繞梁."
頭幾章中,作者除交代故事主線外,還對中國穆斯林的由來,傳統,習俗,以及民國年間老北京的風貌,韻味甚至風味食品都進行了深入描寫.尤其是對老北京東來順涮羊肉的那段十分內行專業的描述直讓我想飛回北京,甚至是飛越大半個世紀的時間,直接前往幾十年前的那個東來順.除去對貫穿始終的對玉器行當的精深講述外,這些對文中各行業的細節描述,也如出自業內人士之手一般.看過後就是一個字兒:贊!
這出悲劇在最後幾個章節真可謂是越演越悲,悲得連作者在寫她的時候都止不住淚水,心絞痛一次次發作……本人屬於那種看恐怖片都能看樂看開心的類型,而《穆斯林的葬禮》令我這樣的人員都幾度眼睛濕潤.倒不是說這部作品擅長"賺取"眼淚,而是所有讀過她的人都會被她觸到內心深處最本質的東西,那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並刻在骨髓中的共有物——任年代的變換,意識形態的更迭,都不會被絲毫改變.但具體這種共有物是什麼 我也說不大清楚.凡偉大的作品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所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想,大概正是因為她們可以跨越時空的界限參透人性中這些說不清楚的共同之處吧.
通篇文字中,一家兩代人兩條故事主線交替進行,最後合為一處.而兩條主線銜接處並不生硬,而是讓人感覺像是在看電影.能讓讀者置身於其中的故事是好故事,能寫出這種故事的作家當然就是好作家啦.在給全書收尾的後記中,作家霍達向讀者們詳談了故事的背景,寫作過程和對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很多觀點令本粉絲由衷欣賞和佩服.摘錄幾句如下,大家共勉:
"文學,來不得虛偽,欺詐和裝腔作勢,也容不得污穢,骯臟和居心不良.'文如其人',作家的赤誠與否是瞞不過任何人的眼睛的,我歷來不相信懷著一顆卑劣的心的人能寫出真善美的好文字."
"我筆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間曾經有過的,也是我所憧憬的.我覺得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完成了並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他畢竟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凈的意境."
"最高的技巧是無技巧,僅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靈魂.讓人看見的技巧是拙劣的技巧."
"必須真正理解'歷史無情'這四個字.誰也不能改變歷史,偽造歷史."
一整部書,五十萬字,一家兩代那麼多主角,所有這些都是為牢牢寫出一個"情"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上師范時曾看過《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記得當時故事的情節深深地吸引我,我躲在床上偷偷地用一個晚上就看完了整本書,很清楚地記得當時還因為開夜車看書給媽媽狠狠地罵了一頓。可能是當時看得太快有些囫圇吞棗吧,《穆斯林的葬禮》給我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只記得書中的基調有些壓抑傷感,但情節卻引人入勝,你總想著看完它。《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也成了我的一個讀書情結,每當有人提起它時總想再細細地看一遍。這次去圖書館借書時看到有《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第一個就把它放進了懷里。回家後在周六的午後捧著書痴痴地看了起來。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因為有了大體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較快。作者給全書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故事發生在一個穆斯林的家族中。伊斯蘭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對我們大多數的讀者來說是一個神秘的事物,所以這也成為吸引我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個個描寫細致的宗教場面,了解了有關穆斯林的許多風俗。作者本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但在書中她並沒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種清新流暢的筆觸緩緩的記敘描繪,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十分純凈的感覺。同時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例如有「君子比德於玉」。所以全文中隱隱流露出一種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但是玉同時也是一種財富,君子愛其品質,當然也會有人因為其價值而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別用「月」「玉」為線索,分別描寫了民國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結束社會復甦的兩個時期跨越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段復雜紛亂的歷史中,不管是對兩類人物沖突的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鮮明的愛憎之感,同時這種情緒也深深地影響著讀者的情緒。動盪的社會中容易產生悲劇,六十年中家族興衰變遷,三代人命運沉浮,最終是一個個令人痛惜的愛情悲劇。讀後會產生一種壓抑的情緒,但卻觸及讀者的心靈,令人有盪氣回腸的舒暢,同時使人產生對歷史對社會深沉的思索。

序一 一本奇書(冰心)

我認識霍達,是從讀她寫的《國殤》和《民以食為天》開始的。我喜愛這位年輕的女作家,因為從這些文字里,我看出了她是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人。但我還不知道她是位多產的作家,她寫的電影劇本、戲劇本等等,我都沒有看過。直到她送給了我一本《穆斯林的葬禮》,我才知道她是回族,而且寫作的才能是驚人的!

關於回族,我知道的很少,因為我的親戚朋友里,沒有一個回族人。我只知道回族人都愛干凈,不吃豬肉,男人們戴著一頂醫務工作者那樣的白帽;北京有一條牛街,裡面住的都是回教人,還有教堂(清真寺),如此而已。

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書里每一個細節,我都很「陌生」,只有書中小主人公新月在北京大學生活的那一段,因為北京大學的校園就是燕京大學的故址,我對燕大校園的湖光塔影,還是熟悉而且有極其濃厚的感情的。

回來再講這本小說,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它以獨特的情節和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這「效應」之廣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還多,我就不必細說了!

現在,我知道這本書正在譯成許多外國文字,在海外出版,雖然裡面有些刪節,我對此還是十分歡喜。我願意全世界的讀者都知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之中,有十個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國十億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輕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漢文寫出了一本極富中國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關於這本小說,在中國的言論和評價,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諺,說「百聞不如一見」,亦願海外的朋友們,都來讀一讀這本中國回族女作家寫的奇書!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上師范時曾看過《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記得當時故事的情節深深地吸引我,我躲在床上偷偷地用一個晚上就看完了整本書,很清楚地記得當時還因為開夜車看書給媽媽狠狠地罵了一頓。可能是當時看得太快有些囫圇吞棗吧,《穆斯林的葬禮》給我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只記得書中的基調有些壓抑傷感,但情節卻引人入勝,你總想著看完它。《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也成了我的一個讀書情結,每當有人提起它時總想再細細地看一遍。這次去圖書館借書時看到有《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第一個就把它放進了懷里。回家後在周六的午後捧著書痴痴地看了起來。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因為有了大體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較快。作者給全書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故事發生在一個穆斯林的家族中。伊斯蘭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對我們大多數的讀者來說是一個神秘的事物,所以這也成為吸引我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個個描寫細致的宗教場面,了解了有關穆斯林的許多風俗。作者本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但在書中她並沒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種清新流暢的筆觸緩緩的記敘描繪,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十分純凈的感覺。同時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例如有「君子比德於玉」。所以全文中隱隱流露出一種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但是玉同時也是一種財富,君子愛其品質,當然也會有人因為其價值而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別用「月」「玉」為線索,分別描寫了民國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結束社會復甦的兩個時期跨越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段復雜紛亂的歷史中,不管是對兩類人物沖突的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鮮明的愛憎之感,同時這種情緒也深深地影響著讀者的情緒。動盪的社會中容易產生悲劇,六十年中家族興衰變遷,三代人命運沉浮,最終是一個個令人痛惜的愛情悲劇。讀後會產生一種壓抑的情緒,但卻觸及讀者的心靈,令人有盪氣回腸的舒暢,同時使人產生對歷史對社會深沉的思索。

序一 一本奇書(冰心)

我認識霍達,是從讀她寫的《國殤》和《民以食為天》開始的。我喜愛這位年輕的女作家,因為從這些文字里,我看出了她是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人。但我還不知道她是位多產的作家,她寫的電影劇本、戲劇本等等,我都沒有看過。直到她送給了我一本《穆斯林的葬禮》,我才知道她是回族,而且寫作的才能是驚人的!

關於回族,我知道的很少,因為我的親戚朋友里,沒有一個回族人。我只知道回族人都愛干凈,不吃豬肉,男人們戴著一頂醫務工作者那樣的白帽;北京有一條牛街,裡面住的都是回教人,還有教堂(清真寺),如此而已。

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書里每一個細節,我都很「陌生」,只有書中小主人公新月在北京大學生活的那一段,因為北京大學的校園就是燕京大學的故址,我對燕大校園的湖光塔影,還是熟悉而且有極其濃厚的感情的。

回來再講這本小說,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它以獨特的情節和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這「效應」之廣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還多,我就不必細說了!

現在,我知道這本書正在譯成許多外國文字,在海外出版,雖然裡面有些刪節,我對此還是十分歡喜。我願意全世界的讀者都知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之中,有十個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國十億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輕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漢文寫出了一本極富中國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關於這本小說,在中國的言論和評價,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諺,說「百聞不如一見」,亦願海外的朋友們,都來讀一讀這本中國回族女作家寫的奇書!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上師范時曾看過《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記得當時故事的情節深深地吸引我,我躲在床上偷偷地用一個晚上就看完了整本書,很清楚地記得當時還因為開夜車看書給媽媽狠狠地罵了一頓。可能是當時看得太快有些囫圇吞棗吧,《穆斯林的葬禮》給我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只記得書中的基調有些壓抑傷感,但情節卻引人入勝,你總想著看完它。《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也成了我的一個讀書情結,每當有人提起它時總想再細細地看一遍。這次去圖書館借書時看到有《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第一個就把它放進了懷里。回家後在周六的午後捧著書痴痴地看了起來。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因為有了大體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較快。作者給全書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故事發生在一個穆斯林的家族中。伊斯蘭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對我們大多數的讀者來說是一個神秘的事物,所以這也成為吸引我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個個描寫細致的宗教場面,了解了有關穆斯林的許多風俗。作者本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但在書中她並沒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種清新流暢的筆觸緩緩的記敘描繪,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十分純凈的感覺。同時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例如有「君子比德於玉」。所以全文中隱隱流露出一種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但是玉同時也是一種財富,君子愛其品質,當然也會有人因為其價值而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別用「月」「玉」為線索,分別描寫了民國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結束社會復甦的兩個時期跨越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段復雜紛亂的歷史中,不管是對兩類人物沖突的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鮮明的愛憎之感,同時這種情緒也深深地影響著讀者的情緒。動盪的社會中容易產生悲劇,六十年中家族興衰變遷,三代人命運沉浮,最終是一個個令人痛惜的愛情悲劇。讀後會產生一種壓抑的情緒,但卻觸及讀者的心靈,令人有盪氣回腸的舒暢,同時使人產生對歷史對社會深沉的思索。

序一 一本奇書(冰心)

我認識霍達,是從讀她寫的《國殤》和《民以食為天》開始的。我喜愛這位年輕的女作家,因為從這些文字里,我看出了她是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人。但我還不知道她是位多產的作家,她寫的電影劇本、戲劇本等等,我都沒有看過。直到她送給了我一本《穆斯林的葬禮》,我才知道她是回族,而且寫作的才能是驚人的!

關於回族,我知道的很少,因為我的親戚朋友里,沒有一個回族人。我只知道回族人都愛干凈,不吃豬肉,男人們戴著一頂醫務工作者那樣的白帽;北京有一條牛街,裡面住的都是回教人,還有教堂(清真寺),如此而已。

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書里每一個細節,我都很「陌生」,只有書中小主人公新月在北京大學生活的那一段,因為北京大學的校園就是燕京大學的故址,我對燕大校園的湖光塔影,還是熟悉而且有極其濃厚的感情的。

回來再講這本小說,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它以獨特的情節和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這「效應」之廣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還多,我就不必細說了!

現在,我知道這本書正在譯成許多外國文字,在海外出版,雖然裡面有些刪節,我對此還是十分歡喜。我願意全世界的讀者都知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之中,有十個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國十億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輕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漢文寫出了一本極富中國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關於這本小說,在中國的言論和評價,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諺,說「百聞不如一見」,亦願海外的朋友們,都來讀一讀這本中國回族女作家寫的奇書!

『陸』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100字左右(不要特別長)

300+這是我能找到最精練的了,其他都千字以上,你如果覺得多,可以自己再刪減一些。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
伊斯蘭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神秘的,因而文中細致的宗教場面,吸引著我去更多的了解有關穆斯林的風俗。作者本人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但在書中她並沒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種清新流暢的筆觸緩緩的記敘描繪,使人在閱讀中頓生純凈之覺。
同時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所以全文中隱隱流露出一種雅緻寧靜的氣息,但是玉同時也是一種財富,自然也會產生令人不齒的紛爭。
作者用「月」和「玉」為線索,分別描寫了民國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結束社會復甦的兩個時期跨越六十年的歷史。動盪的社會中容易產生悲劇,六十年家族興衰,三代人命運沉浮,最終化為令人痛惜的愛情悲劇。讀後壓抑異常,但卻觸及心靈,回味中使人產生對歷史對社會深沉的思索。

『柒』 穆斯林的葬禮txt全文

鏈接:

提取碼:v72z霍達,女,生於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國家一級作家,197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發表第一部小說《不要忘記她》,1987年創作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該作於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

『捌』 《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

霍達 霍達,女,生於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中國電影編劇,國家一級作家。她的家庭是個珠玉世家,自幼酷愛文學藝術,讀書偏愛太史公的春秋筆法。成年後曾師從史學家馬非百先生研究中國歷史,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讀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北京建築工程學院,1966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大專畢業後,長期在四機部、北京市園林局、文物局從事外文情報翻譯工作,同時堅持業余寫作,青年時代開始發表作品。

1976年後任北京電視製片廠編劇,1981年調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任一級編劇,開始從事專業文藝創作,同年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其作品數量較多,選材和樣式也較廣泛。
霍達自青年時代步入文壇。迄今著有小說、報告文學、影視劇本、散文等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約500萬字,成就卓著,蜚聲海內外。其中,1982年創作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於1988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受到評論界重視,由李野墨演播的廣播小說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於1989—1992年兩度全文播出,影響甚眾。1990年獲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優秀文學獎、北京市建國40周年徵文文學優秀文學獎,1991年獲中國文學最高獎——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穆斯林的葬禮》自出版以來暢銷不衰,1993年改編為電影劇本《月落玉長河》,由謝鐵驪執導,影片生動地描繪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氣勢和冷峻深沉的藝術風格;1985年創作的中篇小說《紅塵》於1988年獲第四屆(1985—1986)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94年改編為同名電影劇本,由古榕執導,影片受到評論界的好評;報告文學《萬家憂樂》於1988年獲第四屆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1992年獲首屆全國保護消費者杯個人最高獎,2001年獲「3·15」金質獎章;報告文學《國殤》於1988年獲首屆中國潮報告文學獎,1992年獲首屆全國衛生題材文學一等獎;報告文學《小巷匹夫》於1988年獲火鳳凰報告文學獎;電視劇《鵲橋仙》於1980年獲首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電影兒童喜劇劇本《我不是獵人》於1982年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少年兒童優秀讀物獎;電影劇本《龍駒》於1990年獲建國四十周年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散文《東山男兒》於1990年獲《光明日報》「共和國在我心中」優秀徵文獎;散文《煙雨文武廟》和《義冢豐碑》於1997年分別獲國務院港澳辦和中國報刊副刊研究會「香港百年滄桑話回歸」徵文一等獎、《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回歸徵文」一等獎。
霍達深入香港,歷時三載創作的長篇小說《補天裂》,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前夕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文播出,北京和香港兩地同時出版,眾多報刊轉載。1999年被中宣部、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新聞出版總署、廣播電視電影總局評為建國50周年十部優秀長篇小說之一,獲第七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優秀圖書和優秀電視劇兩個獎項,並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北京市優秀圖書獎。此外,代表作尚有長篇小說《未穿的紅嫁衣》,報告文學《民以食為天》、《海魂》,大型歷史電影劇本(話劇)《秦皇父子》等,作品有英、法、阿拉伯、烏爾都等多種文字譯本及港、台出版中文繁體字版多部。1999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霍達文集》(六卷本)。�
多年來,霍達曾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中心,並先後赴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來、西班牙、茅利塔尼亞、埃及、義大利等十餘國及我國港、台地區進行學術交流。曾應邀出任《港澳大網路全書》編委、第十八屆開羅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委、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代表等。其生平成就載入《中華古今女傑譜》、《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電影家大辭典》、《中國當代名人錄》、英國劍橋版《世界名人錄》等大型辭書。�
霍達是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民族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1999年8月29日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另外,她創作的電影劇本有《公子扶蘇》、《我為中獵人》等,電視劇劇本《鵲橋仙》由中央電視台和江蘇電視台聯合攝製成電視劇,獲1980年全國優秀電視劇三等獎。

熱點內容
穿越玄幻電視劇類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4-11-29 10:03:31 瀏覽:106
高中短篇言情小說 發布:2024-11-29 09:47:18 瀏覽:330
遇見王瀝川電視比小說好看 發布:2024-11-29 09:45:40 瀏覽:538
進男校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29 09:37:01 瀏覽:285
校園爆發喪屍小說 發布:2024-11-29 08:49:46 瀏覽:795
網路小說家游戲下載 發布:2024-11-29 08:05:26 瀏覽:383
樂視手機小說閱讀 發布:2024-11-29 07:54:58 瀏覽:950
有聲聽書大王饒命 發布:2024-11-29 07:31:02 瀏覽:436
科幻小說流浪地球語錄 發布:2024-11-29 05:51:34 瀏覽:257
玄幻系統爭霸類小說 發布:2024-11-29 05:44:28 瀏覽: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