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小說前段閱讀
⑴ 小說活著好詞摘抄及閱讀心得
活著是余華寫的小說。大家在看的時候都寫了哪些筆記呢?來看看我精心為你整理小說活著好詞摘抄及閱讀心得,希望你有所收獲。
《活著》的好詞摘抄
昂然不屈 傲然屹立 百煉成鋼 百折不回 百折不撓 背城借一 不屈不撓 不懈努力 成仁取義
持之以恆 沖鋒陷陣 出生入死 從容就義 大膽潑辣 大義凜然 大智大勇 膽大包天 膽略過人
刀山敢上 砥柱中流 頂天立地 獨立不撓 斷頭將軍 發奮圖強 發奮為雄 發憤圖強 發揚蹈厲
小說活著閱讀心得篇一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主人公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著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著,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裡與老牛為伴,寄託著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盡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著,只要活著,只為能夠活著。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著就好,只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小說活著閱讀心得篇二
我得為余華的《活著》寫一篇 讀後感 。有哪本書比《活著》更有意義,能更好地有感而發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還是《冷山》?《活著》,一個悲慘的 故事 。雖然不會像看郭敬明的《夢里花落知多少》時哭得稀里嘩啦的,但看《活著》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凄慘的感覺。這書看過很久了,但余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裡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裡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為為救母病去城裡抓葯,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裡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著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跡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著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著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著,他只知道人活著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著就是這么簡單。
人活著為了什麼?人活著不為什麼,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著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 方法 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
那是小學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我寫的 作文 在語文老師的眼裡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著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著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但當我站在家裡陽台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台上的欄桿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桿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
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
是啊,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著頭皮活著!
小說活著好詞摘抄及閱讀心得相關 文章 :
1. 《活著》讀書筆記
2. 《活著》好詞好句摘抄
3. 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
4. 《活著》的好詞好句
5. 感悟時光的好句摘抄
⑵ 《活著》的閱讀答案
1.解放後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
2.
本書作者用近乎冷漠的筆觸,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策略,讓我們感受福貴的內心,感受福貴的溫情,也去感受福貴的苦難,作者用第一人稱,拉開了敘事的時空距離,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午後,我們感受了福貴對「死亡」的無奈,也感受了福貴的人生哲學——堅韌,「死人的已死去,活著的人繼續好好的活著。」
3.
不矛盾。其實本書一直以死亡為主題,而故意用活著,突出這個死亡的主題,從一開始提福貴死的那個騙他錢的老千,到後來他的親人,家人,等等,從而寫出了一個那些動盪年代帶給人們的痛苦和折磨,而福貴最後活了下來,單純的活著,寓意深刻
4.
《活著》顧名思義就是對人生生活的一種反思,據我對該書和作者余華的理解,他是藉助小說主人公「富貴」一生的遭遇來反映當時那個年代的人們生活的艱辛,以及種種社會問題,同時小說的時間背景也是中國社會發展變遷的寫照,作者通過對富貴及其一家人的慘痛遭遇說明了書的主旨,這就是人的一生活著並不容易,它需要經過多重災難的洗禮和凈化,也許只有等到人不如晚年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人一生活著的真實意義,就如小說中富貴對這老黃牛所訴的一番話一樣,那番話就是對主人公富貴以及人生活著的一種最好闡釋。
其實我很喜歡看余華的活著,寓意深刻
⑶ 活著讀後感摘抄賞析優秀範文
活著,是一種本能,無關環境。哪怕這個世界讓你絕望,讓你心灰意冷,依然要頑強地活著。下面是我整合的活著 讀後感 摘抄賞析優秀 範文 ,一起來看看吧。
活著讀後感摘抄賞析優秀範文1
《活著》,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的 故事 ……
他是一個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但卻因為賭博、上 _院,而輸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畝地,把祖祖輩輩住的大房子也抵了出去。他的父親因為兒子的不爭氣,氣得病重,最後因為從村口的糞缸上掉下來而摔死。自此,他從一個富貴人家的少爺變成了一個要從別人手中租田的佃戶;他開始有悔改之意,便想踏踏實實地用自己的雙手養活一家人。
他的母親也老了,最後病重。他的妻子拿了幾塊銀圓讓他去城裡請郎中。可郎中沒請成,卻被一個國民黨的小小的連長逼去拉了大炮,成了一個沒天都不知自己能否見到明天太陽的炮兵。
炮兵的生活是艱苦的,他們的糧食都要爭搶著吃。好在認識了兩個朋友,生活也就不會太過乏味。(雖然其中一個叫老全的人還未擺脫那樣黑暗的生活就先在戰場上死了)
他們這一連的炮兵從不打仗,卻也每天有成批成批的人死去。好不容易他和他的另一個朋友春生捱到了全國解放,他領了共產黨團長給的盤纏,踏上了歸家的旅途。
他回家了。在這兩年玩命似的時間里,他無時無刻不想著這個小茅房。他看見了他的女兒、他的兒子,還有他日思夜想的妻子。當天晚上他夜不成眠,摟著妻子在門口看著星星想了一整夜:我回來了。
悲慘的生活從此開始。
他的母親在他離開的兩個多月以後就死了,現在他要和妻子一起養活兩個孩子。可是他的兒子徐有慶畢竟要讀書,家裡的口糧就成了問題。他的女兒徐鳳霞因為小時發高燒,留了後遺症,從此變成了聾啞,不然到了出嫁的年齡不會沒人來提親。因此,他和妻子商量把女兒送人。
他的妻子雖然不舍,卻也被生活逼迫,把女兒送給一個老夫婦那裡幹活。他的女兒偷偷跑回來了,可他送女兒回城裡,就快到時,他卻忽然心疼他的女兒了:他的女兒很懂事,他不捨得送人。於是,便背著女兒回家。當晚,他告訴他妻子:"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
他們一家靠者微薄的收入,艱難地生活著。雖然貧窮,但他始終不拋棄人性中最使人溫暖的那一面。
可是,噩耗卻緊接著傳來。他的妻子得了當時無法醫治的軟骨病,漸漸地干不動活,又變得走不動路,最後連一根針都拿不牢了。他的妻子本以為她會先行離開家人。但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兒子才10歲,小小年紀便魂歸西天。
他們村的縣長的妻子因為生孩子時大出血,急需輸血。但卻沒人的血型對得上。碰巧,他的兒子的血型正好相同,於是,醫生便開始抽血。本來現在未成年人是不允許獻血的,且獻血的血量有一定的限制。可是當時的醫生是極度不負責任的,可以說是根本沒有道德。這血一抽上就停不下來了。他可憐的兒子徐有慶就這么被活活地抽干血,死了。
埋了他兒子,他始終不敢告訴他妻子。但最後他的妻子還是知道了,哭得傷心欲絕。時間是治癒心病的良葯,漸漸的,想起他們的兒子也只是悲傷一下了。他們便開始煩惱怎麼才能找個好婆家,把他們的女兒嫁出去。終於,在同村村民的幫助下,他的女兒鳳霞嫁了個好丈夫。女兒雖然是個聾啞,但他的女婿仍是十分疼愛他的女兒。不久,他的女兒就懷孕了。
這本事一件喜事,可似乎到了他們家就成了喪事。他的女兒分娩時,卻也因為大出血,而永遠離去。
女兒生了一個男孩。他的妻字看著她的外孫這么可憐,剛出生就沒了媽,便給這個男嬰起名為"苦根".
真的是"白發人送黑發人"啊,他的妻子原以為自己快要死了,卻親眼看著自己的兒女雙雙在自己前面死去。不久以後,她也撒手人間。
他的女婿自從他女兒死後,就把苦根當命看。他的女婿是個搬運工,天天上工都背著苦根。好了,等到苦根會說話、會自己走路、自己玩的時候,苦根的父親也丟下他命歸西天了:他的女婿是被兩跨水泥板活活壓死的,整個人被壓得扁平,成了一攤肉醬!
他就承擔起了養育小外孫的責任。
苦根一天天長大,也漸漸懂事,會幫他外公做一些田裡的活了。這自然讓他十分高興。可天不盡人意,苦根有一次發高燒了,他卻渾然不知,等到燒得厲害了,才知道,他的外孫生病了。當時家裡多窮,跟本沒錢買葯。聽說姜湯可以治感冒、發高燒,他便去弄了碗姜湯來。可有覺得這樣太苦太辣,就又向村裡人借了一點糖。本來要還,別人知道他家的處境,可憐他,也就叫他算了。
外孫喝了姜湯自然好了許多。他就為自己原來外孫生病了都不知道而感到內疚。於是煮了一大晚豆子放在桌上,還放了點鹽(當時的糖和鹽對老百姓可都稀有著)。他可憐的小外孫,就因為這么一碗豆子,而活活被撐死!
自此,這么一個貧困的家庭就破裂成如此,全家就只有他一個人還活著。
於是他買了一隻原本要宰殺了的老牛做伴。"兩個老不死"就這么過著平凡的生活……
如果有人遇到了如此的人生待遇,想必他一定是不願在回首。可這位老人卻依舊如此詳細得同作者娓娓道來,彷彿在活了這么一段人生。
且不說這個,許多人,遇到一點生活的挫折就喊"活不下去了",更何況是老人遇到的這種艱難: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可老人依舊活下去了,而且活得充實、快樂。所以我們遇到的所有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我們不可能要做一隻膽怯的蝸牛。
想必,這就是作者余華所要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如同書名——《活著》。
要知道,活著,就是在創造生活。
活著讀後感摘抄賞析優秀範文2
上了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之後,開始對余華有點產生興趣。課間同學還不停的討論著。不知誰說他的小說《活著》很有味道,太好看了。於是我抱著一絲好奇借了這本書。10月5號下午,本著無聊便看了起來,誰知道一看就是一下午,知道把它看玩。
《活著》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用一天時間對其一生苦難的敘述。在近四十年裡,他經受了人間的很多苦難,面臨了與一家四代人的生離死別,他本應該死掉,可他活著,甚至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正如作者余華自己所說的那樣:
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福貴的不死,讓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著,有著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著自己活著的意義,有著自己的不死。
作者只是用了普通的敘述 方法 ,但卻有種特殊的渲染效果。越讀越有沉重感。而這種沉重感並非故事情節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作者用最普通甚至於冰冷的語氣去描述不尋常的事情。而這種沉重以至於難以自拔的感覺就悄悄地潛入我心裡。也正因此有人描述說余華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
起初,他吸引我的只是福貴的經歷,即小說的故事情節。然後是作者的寫作風格和特點。直到看到最後,看完了一本書,再回過頭來看看作者的簡介、別人的評語。我又有了新的感覺。
回到本質,我一直在想《活著》的目的何在。僅僅只是為了寫小說而寫嗎。各種人有各種人的說法。有人說他只是為了讓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閱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而還又人說: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 口號 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活著》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里。
也正因如此,《活著》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著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著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
余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活著讀後感摘抄賞析優秀範文3
我讀過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選出一部在我閱讀過程中帶給我的震撼,並且在讀完之後給我深刻的思索,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作品,那無疑是余華先生的小說《活著》,活著讀後感800字。
《活著》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富貴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富貴前去求葯,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叮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了,卻發現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富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富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在閱讀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並不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手法有多麼煽情,事實上,這部小說從頭到尾都一直用一種平實得近乎冷漠的筆調進行冷靜的敘述。然而正是這種朴實、平淡的語言,卻能帶給人們一種極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富貴說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只是不想離開自己的親人,只是怕死後再也見不到他們。這朴實的話語所表達的,不正是最真實的最感人的情感嗎?
《活著》這部小說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說它荒誕,是因為這部小說內容是在一段精簡化了的歷史階段里將整個中國社會的各種問題誇張化地集中到一個家庭中來表現;說它真實,是因為它所反映的是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這部小說的許多內容還充滿黑色幽默的意味,對官僚主義、大躍進運動等方面都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如富貴的兒子給縣長老婆獻血卻被抽血過量而死等內容,然而這種諷刺卻是絕望的、無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於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涵,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為這部小說太過於消極,過於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為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悲劇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著」二字時,都會思索: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著就是為了承受活著的痛苦?另外,小說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著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著」的狀態而已。
然而我認為上述觀點並不完全准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著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余華在書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著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著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活著》無疑是一部經典,美國短篇小說家艾米麗·卡特稱之為一部「永恆作品」,並不是謬贊。我認為我們年輕人也都該去認真讀一讀這部作品,讓它來教會這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輕人生命的厚重與沉痛,讓它來給我們深刻的 反思 ,去思索活著的價值,去擔當生命的責任。
活著讀後感摘抄賞析優秀範文4
活著,就是一種堅持。——題記
在期中考試前,我讀完了余華先生的作品《活著》。這本書語言平實,真實,但感情也很壓抑,讓人讀完之後內心很不是滋味。
主人公福貴本是富家子弟,可 愛好 賭博,最終輸光了家中所有的錢。因為這,他的父親被他氣死了。之後,他將他父親賣房子得來的錢去還欠下的賭債,不幸,在回來的途中被抓去當了兵。等到他回來時他的母親也已經去世了。福貴有兩個孩子,一個叫鳳霞,一個叫有慶。有慶是他的小兒子,可令人難過的是,有慶學校校長的媳婦因為難產大出血,需要抽血,於是就把有慶的血抽光了,有慶就這樣沒了。他的閨女鳳霞,小的時候因為發了一場高燒,變成了一個啞巴。後來,鳳霞嫁給了一個城裡人,叫二喜。可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鳳霞因為產後敗血症,生下苦根之後便去世了。二喜就帶著苦根過日子,可之後因為一場工地事故,二喜也死了。苦根就跟著福貴生活。福貴的老婆家珍最後也因為軟骨病,走了。就剩下了祖父倆相依為命。但好景不長,一次福貴早早出去幹活,因為心疼苦根沒吃過豆子,便給苦根煮了一鍋豆子,結果苦根吃豆子撐死了。到了最後,福貴偶然間看到了集市上的一頭老牛,他覺得那頭老牛像極了自己,便用自己僅剩的積蓄買下了那頭老牛,並給它也取名叫福貴,他們一起活到了80多歲。
這本書講述了福貴悲慘的一生,使人感受到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的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一頭老牛和年老的他相依為命。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不僅僅因為它是一本好書,更因為它完美詮釋了一種「活著」的人生哲理。是一本容易讓人產生共鳴的書。非常好地秉承了中國人重「生」的觀念,這是具有中國意味的小說,淳樸卻極具震撼力。
活著讀後感摘抄賞析優秀範文5
在空閑時,我還是喜歡看書。看的書很雜,除了課本書籍之外,名著小說都看,不刻意拘束於單一的形式。而一般只是略讀。而當看到《活著》這本書時,最多想到的還是葛優演的電影,關於徐福貴跌宕的人生。
《活著》講述的就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作者余華用平實的敘述手法,平靜地敘述了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現實生活。看完後,不覺悲涼,悲哀,悲傷起來。似乎時間所有的苦難都他經歷了。不禁自問:活著的意義何在?
司馬遷說有的人活著比泰山重,有的人活著比鵝毛輕;雷鋒說,活著是為了讓別人生活得更好;保爾柯察金說為了人民的解放而活。但對於徐福貴而言活著的理念在於:「人只要活著,窮也不怕。」他覺得人活著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更應該懂得生活,學會勞作,為一家人而活著。那樣即使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裡卻踏實了。妄想可以嘗試把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使自己窮苦的家變得重新發達起來。而在他被抓入伍,受恩回家的那一刻,足見他活著的意義只是為了家人,對家庭的牽掛便成了他活著的理由。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他選擇留下,或死於戰場,或者高官厚祿。但像他這種無 文化 無社會主義理想的舊社會底層人民群眾而言是終究不會選擇留下的。當解放了以後,他看到占他家地的龍二被槍斃,家珍的話使他明白: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而即便是這么一個看似尋常的幸福,他竟也不能夠擁有。先是兒子獻血,糊塗送命;女兒難產而亡;妻子病重身亡;女婿被水泥板壓成肉醬;外孫被豆子撐死!而他只能感嘆:「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么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想想現實中的我們,還在爭么?肯定是的啊!試問誰能真正放下呢?
書看完了,覺得異常壓抑!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也許無所謂活著,塵世的苦難,活著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度吧!只要活著,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可以是可以改變活著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努力過。尊重生命,熱愛生活,擁抱未來!才是當代學生的基本生活態度!
活著讀後感摘抄賞析優秀範文相關 文章 :
★ 活著讀書筆記摘抄賞析5篇
★ 活著讀後感片段摘抄賞析
★ 《活著》讀書筆記摘抄精選5篇
★ 余華活著800字讀書感悟優秀範文10篇
★ 《活著》讀後感範文10篇
★ 《活著》的讀書筆記10篇
★ 活著讀後感優秀範文800字
★ 活著讀後感800字範文精選10篇
★ 《活著》經典段落讀後感範文5篇
★ 《活著》讀後感1500字左右範文5篇
⑷ 余華《活著》精彩語段賞析
以下是活著賞析,希望可以幫助你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裡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飢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霉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麼在這個時候會為了一個並不關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裡痛斥大罵這個余華,為什麼一定要把人家弄那麼悲慘,仗著自己有點才華就那麼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嘆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的評價,艾米麗對《活著》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朴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著》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余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盪,
中年去掘藏,
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願意的猜測,余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著,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循環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說「……如果我們在世界裡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慄、毛骨聳然。現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⑸ 《活著》文本閱讀與理解(一)
作品主題——寬容與和解
文武幾
青年的福貴是浪盪的富家子弟,輸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後來也一定因此有過深切的悔恨和反省,以及對自己的無法原諒。這也是他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因自己的錯誤而造成的痛苦。並且這個事件也很快的戲劇性的演變為塞翁失馬的幸運與欣慰。
後來的福貴所遭遇的痛苦和不幸則全部來自於疾病、死亡、有其社會背景和政治因素的貧窮困苦、甚至是社會及他人的差錯,而非自己。一個人在遭遇著這一切時,內心一定充滿痛苦,也充滿各種復雜的情感,包括計較、仇恨、憤怒、責怨等等。但這些從來不是小說的表面文字所直接敘說的,它們被放到小說文字的背後,它們不是通過文字本身直接呈現,而是通過讀者的理解而得以傳達到讀者的心中,這才是真正掩蓋於作者內心之中的東西,也正是作者通過故事情節所要敘述的東西。可以說小說的情節本身於作家來說,是並沒有意義的。情節與故事不過是作家的表達手段。
當自己輸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時,能說福貴是從來沒有過內心的悔恨與自責嗎?當兒子的羊被生產隊宰殺,當兒子被抽血過多而死,能說福貴是從來沒有過內心沖突、沒有過計較、仇恨、憤怒、責怨的嗎?當親人們一個個因疾病和意外而死亡,在承受親人分離的痛苦時,福貴的心中也一定是充滿委屈、斗爭或對生活的絕望。一個人生活於如此混亂、荒唐的世界上,處於如此苦難折磨、情感糾纏的人生,其內心世界的真實境況會是如何?這才是我們閱讀小說所當了解的深藏於小說表面文字之中的一切。
老年的福貴在回憶自己的人生時,也正是每個人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的時候。
命運決定了每個人作為特定歷史時期人類社會的一員生存下去,決定了人的固有慾望和本性的存在,也決定了個人要去接受置身於其中的特定歷史時期社會、國家的復雜和荒謬,接受命運加於個人的那些個人所無法決定的幸運與不幸。人們不能永遠以惡毒的心態和挑戰的心態去面對這些。這些自然會引起憤怒、悔恨、仇恨和痛苦不堪的內心掙扎,但也需要個人的妥協,也更需要個人採取寬容與和解的態度去面對。
可以肯定的是,在作者的內心之中,一定充滿各種慾望和與現實世界的矛盾沖突,並幾乎達到無法和解的地步,小說寬容與和解的主題也正是在這種充滿慾望和矛盾沖突,也充滿和解的渴求的內心境況之下通過文本呈現得以完美表達。
如果讓老人重新來過自己的一生,他當然會選擇沒有那樣深重的痛苦經歷。但絕不會得到如此深刻的人生感受和理解。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老人對於苦難的人生毫無補償的願望,無所要求,無所悔恨,寬懷面對過去,原諒理解了一切,原諒理解了別人,原諒理解了世界,原諒理解了自己,寬容與和解了,也就意味著放下,意味著不需要繼續承受那難以承受的過去。
小說是作者探討人生之苦難、無奈、矛盾、沖突的一個較為滿意的結果:寬容與和解,也只有寬容與和解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平靜。
後記:此文為《活著》共讀活動參考資料。
⑹ 余華的《活著》最後一段原文是什麼
余華的《活著》最後一段原文: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6)活著小說前段閱讀擴展閱讀:
通過藝術心理學的角度,《活著》的材料與形式之間存在著內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題材,達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諧統一,從而實現了情感的升華,使讀者的靈魂在苦難中得到了凈化,獲得了藝術的審美。
余華用類似新寫實主義小說的敘事風格——零度介入的方式來展現《活著》的悲劇美。作者可以排除主體對苦難人生作明確的價值判斷和情感滲透,好像站在「非人間的立場」,客觀冷靜地敘述人間的苦難。
客觀中立的敘事立場、溫情深沉的情感基調在文本中的運用,使得《活著》成為余華的風格的轉型標志。
⑺ 活著 優美片段和閱讀心得
閱讀心得:
在看完了【活著】的書之後,我預備看看電影拍得怎樣,在觀看了半部電影後,覺得電影和書給人的感覺有出入,為了避免破壞原著給我帶來的影響,我放棄了電影,准備說說這本書。
先別著急著直奔主題,慢慢來,節奏放慢一些。這篇小說的節奏就是慢的——卻也不能算慢,作者用緩慢的節奏將福貴漫長的一生寫成了短小精悍的八萬字,並且精彩得讓人捨不得放下,這是非常厲害的。
先說我為什麼會放棄電影,電影和原著的情節並沒有什麼不同,難道看了電影之後,對於原著的評價還會受到影響嗎?答案是會的。一篇小說給人帶來的心情和感受是至關重要的,也就是這部小說呈現給人的意識,不要小看了這個感受,認為這是很膚淺的東西,人人都有嘛,見仁見智而已。一個人對於小說的感受是完全由作者來控制的,就像一個社會心理學家所說,給我一個身心健康的嬰兒,我完全可以按照我的想法把他培養出醫生,律師,教師,藝術家,殺人犯,小偷。(環境決定論),而社會心理學家所說的環境就相當於小說中的「文筆」。
我記得有人提過一個問題,文筆不好,寫出來的小說會好看嗎?很多人回答說文筆不好沒有關系吧,只要故事好就可以了呀。這是不對的,故事好而沒有文筆就像一個程序員有好的創意卻跑不出一個好代碼一樣不靠譜,好的行文風格甚至可以彌補故事的不足。讀者的想法方向會被作者特意設定的思路帶動,直截了當地影響了讀者的感受,也決定了讀者是否願意在看了三章後還有無興趣讀下去。
【活著】的行文風格是簡朴的,通篇下來都是一位老人家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向讀者們訴說自己的故事,一個除了前二十年只知道吃喝豪賭,揮金無度,其餘的一輩子都在受苦的老人家很難說得出來華麗的詞藻,於是這便奠定了小說的基調,無華甚至是不講究的————老人的生活就是這樣,豐富的詞藻不適合這部小說,沒有華麗的辭藻不是大事,添了進去反而容易只寫個皮子,把讀者眼球吸引走,沒味兒。而余華在寫這本小說的時候,很隨意的揮灑,信馬由韁,既不顧慮也不考慮(或者說是沒有顧慮活著考慮過的痕跡),最終寫出了一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好故事。
小說在歷史動盪的背景下的講訴很冷靜,是沒有感情的。這種冷靜很漂亮,因為福貴是不用評價並且不涉及愛恨憎惡的,摻雜了個人感情進去反而會砸了了這部小說。福貴自己的講訴也是沒有感情的,冷冷清清的,流暢地說完了自己的故事。
讀完這部小說後心理堵得難受,於是本能地想尋找一個原因解釋這種情緒,是因為福貴遭受了這么多的苦難但是依然堅持活著?或者是看到這個世界是怎樣將一個個小人物的最細微的理想粉碎?有些假大空了,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向來如此,這就沒什麼意思了。文學中從來不缺比慘文學,也不缺對這個無情世界的控訴,這小說的內核整個是非常悲觀而接近道家的。
就像我之前說的一樣,這部小說非常冷靜,冷靜的漂亮,因為其中的福貴是不需要評價而且不涉及愛恨憎惡的。仁與不仁,善與惡,生與死,幸與不幸,愛與不愛,這對「道」來說,是沒有區別的,一切都要歸於混沌,活著就是活著,沒有什麼理由,只是因為我們在單純地活著。
每個人都有故事的。福貴老了之後,和他的老牛福貴相依為命,「福貴啊,你頭發白了!」這句話一直在小說中出現。對啊,我的頭發白了,我走在老街上看到的是一張張歲月腐蝕的臉,深深的皺紋如同天塹般的溝渠,在曾經狂傲稚嫩的臉上無情地刻下時間的烙印,這才知道什麼叫老淚縱橫,我銀白的頭發記錄的是我過往和曾經。在巷子一邊閑閑抽著香煙的老人,在煙霧繚繞中度過看似無事平靜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