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小說閱讀答案
A. 《過年》閱讀答案 豐子愷的
(1)選文寫了送社,祭祀,大年夜吃飯,初一拜年玩耍等。時間順序。(2)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
B. 豐子愷《楊柳》閱讀答案
萬紫千紅才是春——《楊柳》讀後感
我從來不會寫什麼讀後感的,記得以前小學是老師讓寫讀後感,我就本著大篇幅的文章原句,再概括文章中心之類的模式寫的。這次豐子愷的《楊柳》是我們寒假作業中的一篇文章,讀完後真地想說些什麼了,於是便誕生了這篇文章。
讀完這篇文章啊,我心中只有兩個字:氣憤。你看看你看看,要贊美楊柳就好好地贊美吧,干什麼貶低其他植物的形象啊?說什麼:「我往往看見枝葉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記了下面的根,覺得可惡!」「甚至下面的根已被斫,而上面的花葉還是欣欣向榮,在那裡作最後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惡而又可憐!」看了這些話,怎能不令我氣憤呢?
每個人都對事物有不同的見解,所以在這里,我要發表一下我的見解。
植物本來就不代表著什麼的,可是人們偏偏讓植物去代表自己強加給它們的意義。比如都說牡丹乃是富貴之花,我問你們,牡丹怎麼富貴了?難道就是因為它的花達而艷麗?說牡丹吃得很多很好而沒有用處,難道觀賞不是用處嗎。人們往往習慣於把事物分類,而分類的標准呢,無外乎對自己有用或者沒用。憑什麼,憑什麼一個事物存在就一定要對你們有用,你們是誰啊。
沒錯,楊柳可以提供木材,為人類所利用。可憐的楊柳啊,我相信提供木材並不是它們生存的意義。植物也是有生命有感覺的,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上,它們也想在這里多生活一些日子啊,有誰願意風華正茂之時被人砍去作房屋呢?
每一種植物都有它們特殊的形態特點,花木蒸蒸日上,是因為它們愛陽光。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就算是喜陰的植物,也不能在一個小黑屋子裡健康成長的。它們努力向上發展,是為了爭取到更多的陽光。而一株植物就是一個整體,又怎麼能把它們分開單獨討論。
至於文章結尾部分所說春天應是「柳條春」,其他植物的貪婪之相不合於春的精神。既然這樣,那麼春天就只要楊柳好了,其他植物都不要發芽、開花了,反正只有楊柳能象徵春的神意,我想真是那樣的話,你一定無聊的要死吧。放眼望去,除了楊柳就是楊柳,除了綠色和棕色,其他的顏色是沒有的。什麼,蜜蜂?你在開什麼玩笑啊,沒有色彩艷麗的花朵,哪裡會有蜜蜂在花叢中忙碌的影子呢,蜂蜜就更別想了。
春天應該是充滿了生機的季節,當春風吹拂大地,五彩繽紛的花朵競相開放,泥土混著花的香氣迎面撲來,植物們拚命向上生長,泥土裡的根系也更深更發達了。蜜蜂急急忙忙的開始了新的工作,鳥兒在枝頭快活的歌唱,這才是真正的春天,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
C. 有沒有豐子愷《梧桐樹》的閱讀參考答案
梧桐樹
閱讀題:
1.窗前的幾株梧桐樹在「我」面前顯出了三種容貌:
2.第④段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請舉一例說說這樣寫的好處。(4分)
3.作者為什麼對落葉比落花更感到悲哀呢?
(3分)
4.文中結尾說「可知自然是不能被佔有的。可知藝術也是不能被佔有的」,為什麼?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5分)
梧桐樹
閱讀答案:
1.(2)綠葉成陰
(3)梧桐落葉
2.對比。通過梧桐落葉與落花的對比,寫出了梧桐落葉尤其令人悲哀(或渲染了梧桐落葉的悲哀)。
3.比喻、擬人。如:這幾天它們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經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樣子怪可憐的!這樣寫形象的寫出了梧桐樹落葉之後的可憐樣子,寫出了作者對落葉的愛惜。
4.因為擁有的東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賞,自然和藝術都是這樣。或者:因為鄰居家雖然種植了梧桐樹,佔有了它們。但是,他們沒能看見它們的容貌,沒能體驗梧桐的種種變化,沒感受到梧桐生長的象徵意義,因而沒法「佔有」它們。自然和藝術都是這樣。
啟示:(1)對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賞,才能為自己所擁有。
(2)生活需要去感受(體驗),用心去發現,你才可以說是擁有生活。
(3)形式上為你佔有,而內容上未必為你所佔有,這樣的情況在世上為數不少。
(4)本文以這句話作為全篇的結句,揭示了全文中心。
D. 白鵝 豐子愷 閱讀答案
白鵝(節選)豐子愷 這白鵝,是一位將要遠行的朋友送給我的。我親自抱了這雪白的大鳥回家,放在院子內,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我一看這姿,想著:「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鴨的「軋軋」,其音調瑣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鵝的「軋軋」,其音調嚴肅鄭重,有似厲聲呵斥。它的舊主人告訴我:養鵝等於養狗,它也能看守門戶。後來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聲的嚴厲,不亞於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專對生客或宵小(盜賊)用的;見了主人,狗會搖頭擺尾,嗚嗚地乞憐。鵝則對無論何人,都是厲聲呵斥;要求飼食的叫聲,也好像大爺嫌飯遲而怒罵小使一樣。 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這在大體上也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評劇里的凈角出場。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現。我們走近雞或鴨,這雞或鴨一定讓步逃走。這是表示對人懼怕。所以我們要捉住雞或鴨頗不容易。那鵝就不然:它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簡直不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量這傲慢終歸是狂妄的。我們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項頸,而任意處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無過於鵝。同時最容易捉住的也無過於鵝。 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先吃一口冷飯,次吃一口水,然後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約這些泥和草也有各種滋味,它是依著它的胃口而選定的。這食料並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絲毫不苟。 為了避免抗戰時期住在荒村的苦悶,我便在讀書、作畫之餘,在院子里種豆,種采。養鴿,養鵝。而鵝給我的印象最深。因它有那麼_______ 的身體,那麼_______的顏色,那麼_______的叫聲,那麼_______的態度,那麼_______的脾氣,和那麼_______的行為。在這荒涼_______的環境中,這鵝竟成了一個焦點。凄風苦雨之中,手酸意倦之時,推窗一望,死氣沉沉;惟有這偉大的雪白的東西,高擎著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獨步,好像一個戎裝的守衛,使得這小屋有了保障,這院子有了主宰,這環境有了生氣。 1.為什麼下面每組句子中的第①句比第②句好?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里。 (1)①我親自抱了這雪白大鳥回家。 ②我親自抱了這雪白的鵝回家。( ) (2)①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②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高歌。( )(3)①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 ②鵝的步調慢條斯理,懶洋洋的。( ) (4)①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 ②白鵝是吃冷飯的。( ) a.第②句的意思與情境不符。 b.第②句與作者對白鵝的感情相悖。 c.第①句能表達喜愛的感情。 d.第①句能表示親切的感情。 .2.第二段,作者用了什麼寫法?其用意是什麼?答:3.第二、四段劃線句中的「簡直」和「競」可以體會到哪些深刻含義?答:4.作者怎樣看待鵝「終歸是狂妄的」?持怎樣的態度?你怎樣認為呢? 答:5.將「雄偉、高傲、可笑、雪白、軒昂、龐大」填人第四段的空白處。6.文章最後說「在這荒涼的環境中,這鵝竟成了一個焦點」,找出文中與之照應的句子。 答: 白鵝1.(1)c (2)a (3)b (4)d 2.對比的寫作手法。用狗的叫聲來表現勢利小人的性格。鵝的叫聲體現了正直、凜然的君子形象。對比的手法突出了鵝。 3.「簡直」二字體現了鵝不讓人的堅決態度:既不猶豫,也無商量的餘地——就是不讓!「竟」字表現了作者意外的驚喜:沒有想到鵝竟如此勇敢無畏,真是「狂妄」,天真得可愛。這兩個詞是作者對鵝的喜愛、贊賞之情的自然流露。 4.傲慢而狂妄,「被捉」也在所不惜,表現了鵝的勇敢和坦誠。言之成理語句通順即可。5.龐大雪白 雄偉 軒昂 高傲 可笑 6.「使得這小屋有了保障……有了生氣。」
E. 豐子愷養蠶閱讀答案
19. 因為養蠶是我兒時歡樂的生活,但這種歡樂卻是建立在虐殺生靈的基礎上,所以不能忘卻
20.A. 從表達效果賞析:
運用比喻修辭,把「滿屋的跳板」比作「棋盤街」,生動形象的表現蠶落地鋪時,架著的方便通行及飼葉的跳板得多,也側面表明蠶養得多。寫出了我的的快樂。
B. 從寫作方法賞析:
運用側面描寫,表明蠶養得多,表達了我的的快樂。
F. 《我的母親》豐子愷的閱讀答案
17.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1)肖( )像 (2)沸( )翻盈天
(3)訓誨( ) (4)瞻( )望
18.作者寫作本文的緣起是什麼?(2分)
19.第一段中母親的照片「一向掛在我的書桌的對面」中的「一向」表現了作者對母親有什麼樣的感情?(2分)
20.第三段中作者從哪四方面寫出了母親座位的不舒服?(摘引文中語句回答)(4分)
(1)
(2)
(3)
(4)
21.母親座位既然如此不舒服,那她為什麼老是坐在這樣不舒服的椅子里呢?(4分)
22.第四段開頭寫到「祖母逝世,父親丁艱在家,鬱郁不樂」,其中「丁艱」一詞是書面語,指遭到父母的喪事。我們在初中課本里學過哪一篇文章也寫到作者祖母去世,父親奔喪回家這一情節?(2分)
《 》
23.第五段結尾「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纏繞不清的」中「四班人」都指哪些人?(摘引文中語句回答)(4分)
(1)
(2)
(3)
(4)
24.第六段中兩次描寫了母親,當作者臨行時,先寫母親眼睛裡發出嚴肅的光輝,後寫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為什麼當作者放假歸來時,描寫順序卻相反呢?(4分)
25.第七段中「唯假期歸省」與魯迅的《社戲》中「那時我的祖母雖然還康健,但母親也已分擔了些家務,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兩句中的「歸省」意思相同,寫出這個詞的意思。(2分)
26.第九段引用的陶淵明詩句「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是說明人在年輕時容易犯什麼毛病?(答案不得超過10個字)(4分)
27.「眼睛裡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是深深印在作者腦海中的母親的形象,這句話貫串全文,重復十次,可見其重要性。結合全文,分析概括出這句話所體現的母親的性格特點。(4分)
答案17.(1)xiào (2)fèi (3)huì (4)zhān
18.中國文化館的約稿或中國文化館要我寫一篇《我的母親》(再加上「懷念母親」)。
19.深深的懷念之情。
20.(1)(很)不安穩 (2)(很)不便利 (3)(很)不衛生 (4)(很)不清靜
21.因為這位子在我家中最為重要。(或母親可以兼顧內外)
22.背影
23.(1)工人們 (2)店伙們 (3)父親的朋友 (4)親戚鄰人
24.為突出母親對兒子的慈愛。
25.回家看望父母或回家探親。
26.不願聽從長輩的勸告(或不全部接受長輩的訓誨)。
27.嚴肅 慈愛
28.(1)朱德 (2)回憶我的母親〔或(1)水上勉(2)母親架設的橋〕
G. 梧桐樹 豐子愷 閱讀題的答案
① 寓樓的窗前有好幾株梧桐樹。這些都是鄰家院子里的東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為它們和我隔著適當的距離,好像是專門種給我看的。它們的主人,對於它們的局部狀態也許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對於它們的全體容貌恐怕始終沒看清楚呢。因為這必須隔著相當的距離方才看見。唐人詩雲「山遠始為容」。我以為樹亦如此。自初夏至今,這幾株梧桐在我面前濃妝淡抹,顯出了種種的容貌。
②當春盡夏初,我眼看見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黃的小葉子一簇簇地頂在禿枝頭上,好像一堂樹燈,又好像小學生的剪貼圖案,布置均勻而帶幼稚氣。植物的生葉,也有種種技巧。有的新陳代謝,瞞過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換青黃。有的微乎其微,漸乎其漸,使人不覺察其由禿枝變成綠葉。只有梧桐樹的生葉,技巧最為拙劣,但態度最為坦白。它們的枝頭疏而粗,它們的葉子平而大。葉子一生,全樹顯然變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見綠葉成陰的光景。那些團扇大的葉片。長得密密層層。望去不留一線空隙,好像一個大綠幛,又好像圖案畫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見的庭院植物中,葉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無過於梧桐了。芭蕉葉形狀雖大,數目不多,那丁香則要過好幾天才展開一張葉子來,全樹的葉子寥寥可數。梧桐葉雖不及它大,可是數目很多。那豬耳朵一般的東西,重重疊疊地掛著,一直從低枝上掛到樹頂。窗前擺了幾枝梧桐,我覺得綠意實在太多了。古人說「芭蕉分綠上窗紗」,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階前窗下的所見而已。若登樓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應見「梧桐分綠上窗紗」了。
④一個月以來,我又眼看見梧桐葉落的光景。樣子真凄慘呢!最初綠色黑暗起來,變成墨綠;後來又由墨綠轉成焦黃;北風一起,它們大驚小怪地鬧將起來,大大的黃葉子便開始辭枝——起初突然地落脫一兩張來,後來成群地飛下一大批來,好像誰從高樓上丟下來的東西,枝頭漸漸地虛空了,露出樹後面的房屋來,終於只剩下幾根枝頭,回復了春初的面目。這幾天它們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經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樣子怪可憐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詩:「高高山頭樹,風吹葉落去。一去數千里,何當還故處?」現在倘要搜集它們的一切落葉來,使它們一齊變綠,重還故枝,回復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間一切支配者的勢力,盡了世間一切機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選回黃轉綠世間多,但象徵悲哀的莫如落葉,尤其是梧桐的落葉。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壽命短促,猶如嬰兒初生即死,我們雖也憐惜他,但因對它關系未久,回憶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葉的壽命比花長得多,尤其是梧桐葉,自初生至落盡,佔有大半年之久,況且這般繁茂,這般盛大!眼前高厚濃重的幾堆大綠,一朝化為烏有!「無常」的象徵,莫大於此了!
⑤ 但它們的主人,恐怕沒有感到這種悲哀。因為他們雖然種植了它們,所有了它們,但都沒收有看見上述的種種光景。他們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們的根干,站在階前仰望它們的枝葉,為它們掃掃落葉而己,何從看它們的容貌呢?何從感到它們的象徵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佔有的。可知藝術也是不能被佔有的。
1、文章第①段說「自初夏...的容貌」聯系全文看,作者寫了梧桐樹的哪幾種「容貌」?請簡要概括。
答:夏初長葉,夏盛繁葉,秋天落葉。
2、文章的第②③兩段極力寫了梧桐樹的什麼特點?這樣寫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答:寫了梧桐樹葉初生時的可愛,生長時的坦盪、磊落,長成後的壯實、宜人。在結構上,為後面描寫梧桐樹落葉的『悲哀』進行鋪墊,也為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題:感嘆一種美的消失!進行反襯。
3、全文自始至終表露了作者鮮明的感情色彩,請具體說明作者情感上的變化。
答:賞識桐葉初生,贊嘆梧桐之綠,哀感秋掃桐葉,留存「美」的回憶。
4、對文章第④段的「這幾天他們空手......樣子怪可憐的!」作簡要賞析。
答:作者似乎把自己擺在一定的高度,以擬人手法同情梧桐這種極普通喬木的落葉之「痛」。
5、結合文章談談你對文中結尾「可知自然是不能被佔有的,可知藝術也是不能被佔有的」這句話的理解。
答:其實文章的結尾是敗筆,因為,你們看:「他們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們的根干,站在階前仰望它們的枝葉,為它們掃掃落葉而己,何從看它們的容貌呢?何從感到它們的象徵呢?」作者是把自己擺在了一定的高度。「他們」著么了?是「他們」養育了「它們」,難道「他們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們的根干,站在階前仰望它們的枝葉,為它們掃掃落葉而己,」難道「他們」就沒有在春末時分覺得桐葉要發芽了!難道「他們」就沒有在夏日的某個落日里感到秋之將至嗎?難道「他們」就沒有在「掃掃落葉」時感懷美麗消逝、時光荏苒嗎?敢問作者:林黛玉為什麼要葬花?「他們」為什麼要掃落葉?搞得養育之情還不如一看客了,還「何從......?何從......?」的,不要以為普通百姓就是「...」,自己就如何的「...」。所以,自然是不能被佔有的,但是,是人類所共有的。藝術也是不能被佔有的,但是,是全人類所共同欣賞的。
不知道是考試還是作業,也不知道誰寫的文章,「豐肚爛尾」,就像某些人「大肚翩翩」中看不中用。
滿紙牢騷言,供君一笑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