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苗棣的小說百度閱讀

苗棣的小說百度閱讀

發布時間: 2022-11-20 02:24:20

Ⅰ 如果魏忠賢沒有死,明朝還會那麼快走向滅亡嗎

看到網上有人提出「如果魏忠賢沒有被誅殺,明朝還會滅亡嗎?」,很感詫異。提出這樣問題的人,你是太抬舉魏忠賢了。魏忠賢雖然是明朝乃至中國歷史最有權勢的太監,但他只是個平庸之輩而已。即便放在太監這個小圈子裡,他都算不上出類拔萃,更別說和賢相良臣比了。

魏忠賢另一個政績是修建國家工程三大殿。三大殿是一項耗資巨大,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對入不敷出的國家財政來說是雪上加霜。

最後一件就是為了應付財政上的困窘,只能在稅收上不斷加派,其措施有提接「稅差羨余」、「帶征」、「捐助」、「搜刮」。這種把財政危機轉嫁到老百姓的做法,無疑是飲鴆止渴。而這些加派也沒有解決魏忠賢政府財政上的困窘。

魏忠賢卻有意無意把自己看成經天緯地的能臣,他通過上諭稱贊自己:「一腔忠誠,萬全籌畫,恩威造運,手握治平之軀;謀斷兼資,胸涵匡濟之略。安內攘外,濟弱扶傾。」對於當時能稱得上政績的事情他都攬到自己名下。

歌頌魏公公的英明偉大,也成了當時的「政治正確」,是大小官員的例行公事。大學士馮銓在給他祝壽時稱頌他「偉略高伊、呂,雄才壓管、商,」什麼伊尹、呂尚、管仲、商鞅統統不在話下。後來幾個國子監學生竟然上書請求魏忠賢與孔子並祀,吹捧他「復重光之聖學,其功不在孟子下」。對於這些贊頌,魏忠賢照單全收,對阿諛的人大加賞賜。在當時用最無恥的方式贊美魏公公是小人陞官發財的捷徑。

天啟最後兩三年,閹黨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魏忠賢由一個猥瑣的小人物成為國家的救星和聖人。從天啟五年六月到天啟六年十月,皇帝幾乎每月都要對魏忠賢進行封賞。魏忠賢最後的爵秩是上公,明朝已經有150年沒有封過公爵了,而魏忠賢以太監的身份晉為公爵,對國人的震撼力可想而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魏忠賢的家人也多是公、侯、伯,其從孫被封侯時才兩歲。

閹黨一夥對魏忠賢大吹法螺,說他「非但學識綱常之際,獨萃其全;且於兵農禮樂之司,共濟其盛」,「至誠結主上之知,先覺任天下之重。聲溢華夷,頌騰朝野,職任擎天,功標浴日」。後來一切公文奏疏都要來一段贊美魏忠賢的話,如果沒有就會當成異端受到懲戒。

就這樣,魏忠賢被塑造成了一個偉人、聖人和神人。

接下來的全國各地為魏忠賢建生祠狂潮,更是把這場造神運動推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都怪朱由校死得早,要不我們每個人的家鄉都有這么一個歷史遺跡了。

魏忠賢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有"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孝子賢孫替他效力,他們吹捧魏忠賢我還可以理解,就是不知道現在吹捧洗白魏忠賢的那些人,你們這是唱的哪一出?

Ⅱ 《庸人治國大太監魏忠賢與明帝國的末路》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庸人治國》(苗棣)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oRuszSgV4CtbXaWkltMqZQ

提取碼:xz75

書名:庸人治國

作者:苗棣

豆瓣評分:7.4

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7

頁數:264

內容簡介:

三百年歷史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軍和清軍的雙重打 擊下瓦解了,回顧歷史。魏忠賢的名字躍然紙上。 苗棣編著的《庸人治國(大太監魏忠賢與明帝國 的末路)》講述了出身卑微的大太監魏忠賢如何一步 步登上高位,閹黨是如何構成的,庸愚的魏忠賢及其 黨羽如何通過專權將大明王朝推下了歷史的懸崖等一 系列問題。《庸人治國(大太監魏忠賢與明帝國的末 路)》內容深入淺出,生動描述出了「忠僕」之忠和 「忠臣」之忠的差異,為讀者深入了解大明王朝歷史 開啟了一扇方便之門。

作者簡介:

苗棣,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廣播電視藝術及電視文化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並注重中西電視藝術、電視文化比較領域的研究。主要著作《電視文化學》《脫口秀——廣播電視談話節目的威力與影響》《美國電視劇》《中美電視藝術比較》《崇禎傳》等。

Ⅲ 關於公共傳媒管理專業考研的相關問題(復習相關)

第一,不需要看這么多書,你可以上bbs問,可以直接問到核心的書籍
第二,具體的方法自己去考研論壇看吧,我想說的是心態,我就是畢業後一年沒工作專門考研的,很幸運我考上了。期間的壓力很大,因為別人在掙錢,而你卻在做一筆不知道會不會有回報的投資,所以要時刻保持自己的自信。另外最好能約上一兩個同路人一起復習,不然別人都畢業了,你一個人在校苦讀,會非常寂寞,很難保證效率

Ⅳ 編劇怎麼學習

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 [美]麥基 這一次文件儲存在納米盤!點擊以上鏈接,除了可下載麥基的《故事》之外,請注意下載頁面下方的「相關文件」,你可以從其中選擇自己需要的書籍。如果需要下載「納米機器人」,請不要擔心,是一個下載提速工具,無病毒!請開心看書吧!
書難找,好書更難找,冷門的好書尤其難找;身在北京之外的編劇愛好者,恐怕都曾經身受無書可讀之苦。在此提供給大家部分電影和編劇書籍的電子版,以方便諸位熱愛編劇的朋友。

下載鏈接為新浪「愛問知識人」共享資料頁面,無病毒,無密碼,請放心下載。

悉德.菲爾德的書現在滿天飛,我就不發了。有意閱讀的朋友去狗狗里搜悉德的名字可也。

另外,我沒有提供國內編劇書籍,如有意閱讀的,我在文後提供了部分書目,以供參考。

所提供的書里,我個人認為麥基、布魯姆和舟橋和郎的書都非常好,可惜的是,相對中國影視界現狀,還嫌缺乏針對性,如果國內有人去這么實實在在地替編劇愛好者寫書就好了。嘆口氣吧。

還要格外嘮叨一句:「一冊在手天下走」的神書是沒有的,雖然說沒有書萬萬不能,但書絕不是萬能。首先書存在一個能領會不能領會的問題,其次書里能講明的,必然是可以口頭傳達的基本技巧,真正深層次藝術層面的東西,是很難言傳的,只能依靠感悟和經驗來解決,所以多寫、努力寫,仍然是最有效的學習途經。
書可以鋪路,但路還得自己走。

電子書均為PDF格式,如沒有相應閱讀器,可去網上搜索「Foxit Reader」軟體。編劇理論

1、《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 [美]麥基

羅伯特?麥基被公認為世界銀幕劇作教學第一大師。《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是麥基第一次以書的形式揭示其屢獲大獎的銀幕劇作方法。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出版了被公認為「世界銀幕劇作教學第一大師」羅伯特?麥基的《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周鐵東譯)。《故事》不同於其他流行的講述銀幕劇作手法的著作,論及的是形式而不是公式,它對電影中起作用的、應予以周密考慮的各因素都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把寫作從智力活動提升到情感活動的高度,將銀幕劇作的手藝轉變為一種藝術形式。次年中國電影出版社又推出了悉德?菲爾德的《電影劇本寫作基礎》(鮑玉珩、鍾大豐譯)、《電影劇作者疑難問題解決指南》(鍾大豐、鮑玉珩譯)。前者是美國典型的《編劇手冊》式書籍中最有名的一本,從書里可以看到與電影商業市場緊密相關的美國電影劇作教育的所有特徵;後者從構思、人物、結構、情節等各方面來幫助編劇們解決寫劇本時惱人的心理問題。這些著作都成為學習電影劇作的良好教材。 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

2、《電視與銀幕寫作:從創意到簽約》 [美]布魯姆

這一套譯本,與過去的影視教育教材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們不僅僅局限為過去那種「影視藝術」教材,而擴大為「影視傳播」教材,影視媒介的管理、影視產業、影視職業能力培養等等都被納入本翻譯系列,與中國影視業的產業化發展和市場化趨勢結合更緊密,也更加具有實用性。

這是一本電視與銀幕寫作的標准教材,已經被公認為這個領域的經典讀物。無論是對電視、電影,還是對情景劇,系列情節劇,長篇連續篇、肥皂劇、談話節目、綜藝節目、動畫片以及非虛構娛樂節目的腳本寫作,你都將從中得到具體的指導。如何打磨出具有市場價值的創意?如何編寫高質量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劇本?如何在市場化的工業體制中為寫作贏得支持?如何規范行業中的標准並使之保護作者的權益?

第1章 引言
第一部分:在影視作品中創造出具有市場價值的前提
第2章 如何在影視劇本中創造出具有市場價值的前提
第二部分:故事的創作
第3章 如何開發具有市場的故事
第4章 如何書寫故事
第5章 戲劇元素和段落結構
第三部分 人物和對白
第6章 如何塑造具有真實感和表現力的人物
第7章 如何設計真實的
第四部分 電影劇本格式
第8章 投稿電影劇本格式
第9章 如何在劇作中有效地設置場景
第10章 劇本修改
第五部分 電視劇本
第11章 情影喜劇劇本格式
第12章 如何設置專業的情景喜劇場景
第13章 動畫片、互動媒體、新媒體和非虛構性娛樂節目
第14章 劇情類電視劇劇本格式
第15章 如何在劇情類電視劇中創作專業的場景
第16章 肥皂劇、談話節目和綜藝節目
第17章 如何創作新的電視系列劇
第六部分 市場營銷與劇本推銷
第18章 如何推銷電影劇本
第19章 如何推銷電視劇本
第20章 電視與銀幕寫作:從創意到簽約 3、《作為文學的電影劇本》 [美]溫斯頓

本書的作者在題目上用了文學二字,在國外任何一個國家都很自由地用這個詞,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蠢到把文學看成是電影的屬性之一。而且從劇本的角度來說,話劇本也都劃歸為文學。LITERATURE在英文里的含義很廣。他們並沒有因為這樣的劃分而造成神精錯亂,把文學變成了電影的屬性之一了。

在大陸中國,那些電影綜合藝術論者到處找稻草。找到一兩部影片,馬上就大喊大叫,「 文學回潮啦」,甚至連「作家電影」這個概念也被所謂的研究外國電影的「 專家」當作文學性的證明提出來的。真是使人懷疑,這種人不僅不懂英語,甚至連漢語都不懂。大家明白地知道,作家電影的提法就是導演中心論。導演就象作家一樣,是那個作品的唯一的作者,其他人只是體現他的構思與意圖而已。這跟文學性有何干係?

我們可以看看這本書的目錄,它不是在談電影劇本嗎?可是為什麼它沒有談屬性,反倒是先談電影的語言。至於對安東尼奧尼,費里尼,伯格曼等人的創作的認識給我啟發尤其大,尤其是對於我的讀解能力,因為他是從電影的角度來講一個思潮,包括意識流。盡管我認為他的分類存在一些問題。 作為文學的電影劇本

4、《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 [美]勞遜

盡管在寫作這本書的時候,它的作者尚沒有完全脫離戲劇理論的框架了總結電影劇作的特殊規律,它對於我 電視劇腳本作法48講 電影劇本 1、世界著名電影劇本選 第1分冊 蘇聯分冊 世界著名電影劇本選 第1分冊 蘇聯分冊 2、世界著名電影劇本選 第2分冊 美國分冊 世界著名電影劇本選 第2分冊 美國分冊

3、 日本電影劇本選 日本電影劇本選

電影理論

1、 導演功課 導演功課

2、電影的元素 [美]波布克 電影的元素

3、電影史:理論與實踐 [美]艾倫等 電影史:理論與實踐

4、《電影與方法:符號學文選》[法]克里斯丁?麥茨 等 電影與方法:符號學文選

4、 電影語言 [法]馬爾丹 電影語言

新增 1、《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悉德.菲爾德(DJVU格式)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DJVU閱讀器下載 DJVU閱讀器 2、電影劇本的結構 新藤兼人 本書共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談戲劇與電影的關系,以莎士比亞的作品為例;第二部分介紹名導演溝口健二對電影劇本的要求;第三部分是漫談電影寫作技巧問題;第四部分分析了電影劇本《裸島》的結構;第五部分著重談文學作品的改編問題。 電影劇本的結構 新藤兼人 3、電影的戲劇藝術 (英)艾倫.卡斯蒂 著 電影的戲劇藝術 4、電影美學 (匈)巴拉茲.貝拉 著 電影美學 5、動畫劇本創作與營銷(美)斯科特 動畫劇本創作與營銷 6、電影技術基礎(英)哈佩 電影技術基礎.pdf 7、影視製作者指南(美)平卡斯 阿謝爾 影視製作者指南.pdf 8、免費電影期刊在線閱讀 電影藝術、大眾電影、電影文學、電影評介、電影畫刊、新電影 電影世界 部分國內編劇參考書籍(存目)

1、《電視劇編劇藝術》 宋家玲

2、《電視劇創作》 陳曉春

3、《電視劇創作手冊》 姚扣根

4、《電視劇理論與創作技巧》陳曉春

5、《電視劇寫作概論》 姚扣根

6、《電視劇敘事研究》 楊新敏

7、《電視文本寫作學》 黃會林

8、《電影編劇學》 汪流

9、《電影劇作結構樣式》 汪流

10、《電影敘事學:理論和實例》 李顯傑

11、《影視劇作的敘事藝術》 趙孝思

12、《影視劇作元素與技巧》 周涌

13、《影視藝術:理論?簡史?流派》 黃琳

14、《電視劇的戲劇沖突藝術》 秦俊香

15、《電視劇原理 第一卷 本質論》 曾慶瑞

16、《美國電視劇》 苗棣

17、《編劇十論:電影劇本精品賞析》 於艾平

18、《電視美學:電視藝術的美及其審美活動》 劉隆民

19、《電影美學原理》 李泱

20、《夏衍談電影》

21、《影視美學導論》 金丹元

Ⅳ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的師資情況怎麼樣請詳細解答!謝謝了!!!

文學院的師資下面有人說了,網上也能查得到,我就不多說了。主要說說現當代文學。
現當代文學的師資是比較強的,之前的田本相先生的曹禺研究,曾慶瑞先生的海外華人文學研究與當代小說史研究,苗棣先生的當代美學研究,在國內是享有較高聲譽的。
近兩年,東北師大的著名學者逄增玉教授與鄭州大學的張鴻聲教授都調入了中國傳媒大學,提高了傳媒大學當代文學批評的師資力量,從這點來看,傳媒大學的現當代文學是很有前途的。

苗棣,男,1951年9月19日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北京廣播學院教授,文學院院長。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長期從事廣播電視藝術及電視文化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並注重中西電視藝術、電視文化比較領域的研究。多年來一直積極參與電視傳播實踐,參加過多層次的電視評獎、電視萬里和電視節目策劃與評價、媒體總體設計等活動。

田本相,1932年生。天津市人。1961年於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1964年於南開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1965年到北京廣播學院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1985年到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任教授。1987年到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任所長。中國話劇文學研究會總幹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編委,南開大學、青島大學、煙台師范學院兼職教授。著有《曹禺劇作論》(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年,獲1984年全國優秀戲劇理論著作獎)、《郭沫若史劇論》(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獲1989年中國話劇理論專著獎)、《曹禺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年)、《電視文化學》(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1986年任中央電大文學評論課程主講教師,參加編寫教材《文學評論的寫作》(天津教育出版社1986年)。

曾慶瑞,1937年9月生,湖北武漢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歷任北京廣播學院廣播電視文學系語言文學部主任、廣播電視文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華文文學聯絡委員會委員。1961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聯絡會會員。北京廣播學院廣播電視文學系創系主任,現為學院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博士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

逄增玉,1965年至1976年在中國的動亂年代零碎地讀完小學和中學,1977年末參加中國「文革」結束後的第一次高等學校入學考試,於1978年3月考入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82年1月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2月考取湖南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研究生,1984年12月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98年在職獲取博士學位。1985年1月到東北師范大學任教,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並從事研究工作。1987年升任講師,1990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又破格晉升為教授。1998年擔任博士研究生導師。2001年9月-12月,任日本創價大學交換教員,2002年3月至2003年4月,任日本櫻美林大學客座研究員,文學部非常勤講師。

張鴻聲,張鴻聲,男,河南開封人,1963年11月生。文學博士,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優秀專家,中文學科負責人,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學科帶頭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國家級精品課負責人,文學院學術(學位)委員會主任,河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支持學者,兼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河南省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文學學會理事,《語文知識》雜志主編。1995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0年破格晉升教授。

如還有咨詢,請來函 [email protected]

Ⅵ 《赤龍》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赤龍》(苗棣)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iu-k9Ci0V_MwyrnfAYgfbw

提取碼:7j8x

書名:赤龍

作者:苗棣

豆瓣評分:7.6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2

內容簡介:

明景泰七年,進京應試的山西舉子楊繼宗與捕快方天保、錦衣衛袁彬一起追查一樁離奇的命案,結識了帶著外甥女寶兒來京認親、身負秘密的瓦剌姑娘雲瑛。命案真相很快被揭開,然而這卻只是一系列案中之案的開始,更只是一座隱藏了天大機密的巨型冰山的一角。在一場朝野各色人等——市井之徒、商販、卜者、高僧、文臣、武將、權閹、皇親……都牽涉其中、你死我活的政治角力中,雙方各自有著怎樣的目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作者簡介:

苗棣,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家,作家。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早年致力於明清史的研究,研讀明史數十年,已出版的著作有《大明亡國史:崇禎皇帝傳》《庸人治國:大太監魏忠賢與明帝國的末路》《奢侈的閑情》等。

Ⅶ 廣播電視學和廣播電視藝術學有什麼不同

1、定義不同

(1)廣播電視學專業培養具有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寬廣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在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部門,從事編輯、采訪、節目主持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傳播學高級專門人才。

(2)廣播電視藝術是 20 世紀伴隨著電子技術飛速發展而誕生的新興藝術學科,是一個內容豐富、形式繁多的研究領域,可以反映出當代最前沿的審美思潮、藝術觀念和思維方式。對它的研究需要相對理論定性,依據其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態勢,進行新的理論開拓和理論建設。

2、培養目標不同

(2)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新聞學、廣播電視學、以及與廣播電視有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寫作、編導、播音、節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廣播電視節目策劃、編輯、采訪、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廣播電視藝術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廣播電視藝術學專門人才。要求熟悉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較深厚的藝術理論基礎,系統把握廣播電視藝術理論,掌握本研究方向的專業理論及專業技能。了解本學科研究方向的動態和趨勢,具備獨立從事本專業理論研究和藝術創作的能力。

(7)苗棣的小說百度閱讀擴展閱讀:

廣播電視學和廣播電視藝術學就業分析:

兩個專業的就業實踐多,學生動手能力強,中傳在廣播電視學領域的名氣較大,校友眾多。

中傳每年的就業率都保持在95%以上,畢業生整體需求比較旺盛,大部分的專業供需比在1:4以上。社會對中傳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也給予很高的評價。

中傳廣播電視學碩士專業中傳廣播電視學的學生就業方向主要有:廣播電台、廣電研究機構、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等,亦可從事其它相關媒體實務和學術研究等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播電視學專業

網路-廣播電視藝術學

Ⅷ 明朝有哪些皇帝有傳記啊,就像吳晗的《朱元

正德皇帝大傳作者: 李洵
出版社: 中國社會
出版年: 2008-1
《正德皇帝大傳》作者以正史為創作之本,所據嚴謹,真實而生動地描寫了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及所處時代的復雜生相。作為生活在明中期的帝王,他身上表現出的是貴族權相在沒落的泥沼中的掙扎和自賤。最終,他被新掌權的貴族和朝臣推向「祭壇」,淪為皇權之下的犧牲品,在弧獨... (全部)加入購書單2人想讀 / 5人讀過想讀 在讀 讀過嘉靖皇帝大傳作者: 林乾

嘉靖皇帝大傳作者: 林乾
出版社: 中國社會
出版年: 2008-1《嘉靖皇帝大傳》主要內容:嘉靖是明代不可不讀的傳奇皇帝。歷代皇帝在位的年頭,康熙最長,六十一年;乾隆次之,六十年;第三漢武帝,五十四年;第四明萬曆,四十八年;嘉靖排在第五名,四十五年。他一生最關心的只有兩件事情,一是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活夠歲數,二是怎樣...

隆慶皇帝大傳作者: 韋慶遠
出版社: 中國社會
出版年: 2008-1
《隆慶皇帝大傳》主要內容:明穆宗朱載垕是明朝第十二個皇帝,年號隆慶。明穆宗在位僅六年,時間很短,往往被史家所忽略。其實,明穆宗在位的六年,有兩件事情值得大書特書:其一是調整對北方蒙古地區的政策,改變了明王朝與蒙古地區長期敵視的狀況,出現了有名的「俺答封...

永樂皇帝大傳作者: 王熹
出版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
《永樂皇帝大傳(插圖本)》主要內容:永樂皇帝朱棣,明朝第三任皇帝,是唯一的奪位成功的皇帝。他足智多謀拼四年的血戰從侄兒手中奪取了皇位,稱帝後即大開殺戒。建文忠臣及其家屬的慘痛遭遇,使人想起他不愧是那個殘暴的朱元璋的繼承但他的名字又與鄭和下西洋、奴兒干都司...

崇禎皇帝大傳作者: 苗棣
出版社: 中國社會
出版年: 2008-1
《崇禎皇帝大傳(插圖本)》是《正說明代十二帝系列》之一,該系列集我國明史學界著名專家、學者所撰明朝皇帝大傳十二種。在明朝的歷代帝中,亡國之君崇禎朱由檢的個人素質並不算太差,他好學勤政、嚴於律已,也非常能幹。但他生不逢時,正好趕在一個最不利於實施的統治的時...

洪武皇帝大傳作者: 呂景琳
出版社: 中國社會
出版年: 2008-1
《洪武皇帝大傳》旨在通過對朱元璋一生主要政治、軍事活動及宮廷風雲的描述,反映朱元璋生活的歷史時代的特徵,進而全面評價朱元璋一生的是非功罪,探索朱元璋那個時代的歷史趨向。洪武皇帝朱元璋,明朝的開國之君。從乞丐到皇帝,短短十幾年時間,他「高築牆、廣積糧、緩...

宣德皇帝大傳作者: 趙中男
出版社: 中國社會
出版年: 2008-1
《宣德皇帝大傳》主要內容:宣德皇帝既是一個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皇帝,又是一個喜歡射獵、斗促織和戲游無度的皇帝。為休兵養民,宣德帝一改永樂時的討伐政策,主動從交阯撤兵,減輕了人民負擔,節省了大批人力財力,也利於交阯與中國各族人民的交往。宣德帝清革前弊,整頓統...

成化皇帝大傳作者: 方誌遠
出版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
《成化皇帝大傳(插圖本)》主要內容:成化皇帝朱見深,明朝第八任皇帝。父皇的沉浮鑄就了他的不幸,陪伴他的養母和宦官是他最依賴的人。他是史上出了名的痴情皇帝,一生迷戀比他年長十八歲的萬貴妃,她是朋友、情人、母親和保護者;他一生任用的宦官,既有亂政的汪直,也有...

正統皇帝大傳作者: 趙毅
出版社: 中國社會
出版年: 2008-1
《正統皇帝大傳》主要內容:明朝正統皇帝是一個宮女的孩子,在七歲時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年號正統,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朱祁鎮繼位初期,由三楊及張輔等人輔政,國家比較安定,社會經濟也有所發展。但他年幼貪玩,寵信太監王振,隨著皇太後和仁宣朝重臣「三楊」的相繼去...

弘治皇帝大傳作者: 郭厚安
出版社: 中國社會
出版年: 2008-1
《弘治皇帝大傳》在取材方面是有所選擇的,而選擇的標准就是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傳主的特點。弘治年間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以及這一時期的社會歷史狀況,自然與朱祜樘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我們想通過這本傳記反映出這個時期歷史發展的脈絡,反映出弘治朝在整個明代歷史上應有的...

  • 中國歷代帝王傳記

  • 本書收錄了我國古代從秦始皇到末代壘帝全部400餘位皇帝的小傳,內容包括他們的登基經過、治政事跡生活情況等,並配有近1000幅圖片,資料充分,文筆生動,圖文並茂。

Ⅸ 《庸人治國大太監魏忠賢與明帝國的末路》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庸人治國大太監魏忠賢與明帝國的末路》(苗棣)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Vphq4PwNXrYPNiz2FrveTw

提取碼:CEZH

書名:庸人治國大太監魏忠賢與明帝國的末路

豆瓣評分:7.4

作者:苗棣
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
副標題:大太監魏忠賢與明帝國的末路
出版年:2013-7
頁數:264

內容簡介:

三百年歷史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軍和清軍的雙重打 擊下瓦解了,回顧歷史。魏忠賢的名字躍然紙上。 苗棣編著的《庸人治國(大太監魏忠賢與明帝國 的末路)》講述了出身卑微的大太監魏忠賢如何一步 步登上高位,閹黨是如何構成的,庸愚的魏忠賢及其 黨羽如何通過專權將大明王朝推下了歷史的懸崖等一 系列問題。《庸人治國(大太監魏忠賢與明帝國的末 路)》內容深入淺出,生動描述出了「忠僕」之忠和 「忠臣」之忠的差異,為讀者深入了解大明王朝歷史 開啟了一扇方便之門。

作者簡介:

苗棣,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廣播電視藝術及電視文化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並注重中西電視藝術、電視文化比較領域的研究。主要著作《電視文化學》《脫口秀——廣播電視談話節目的威力與影響》《美國電視劇》《中美電視藝術比較》《崇禎傳》等。

Ⅹ 研究性學習課程開題報告 網路聊天與中學生

〔內容摘要〕本文涉及以下幾個問題:一,語言符號、媒介、主體性;二,互聯網主體的全新建構——主體的主動媒介化(網路化);三,互聯網話語形態分析;四,半機械人:與機器唇齒相依的人。

〔關鍵詞〕網路;聊天;主體性;話語

「認識自我乃是哲學探究的最高目標」(1)。在任何一個時代,探索主體的本質都是思想家們苦苦追求的目標。縱觀這條發展線索,我們發現,對主體的認識是同時代背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古代,由於人類的認識能力有限,因此他們相信有一個終極的力量支配著世界,柏拉圖認為這種力量是「理念」,世界萬物都是這個理念的復製品和反映,人類主體自然也不例外。「個別的人有生有死,而人的原型或人類(理念)卻永遠存在」(2)。此時,思想家們認為主體等於本體;到了近代,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通過科學的手段認識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這樣就意識到了主體自身的理性。主體不再是由神秘力量決定的自在的產物,而是理性的,能動的。笛卡兒就認為,主體是站在客體以外的一個位置上,通過思維獲得對客體世界的知識,即真理。所謂「凡是清晰明確被人認知的,都是真的。」(3)因此這一時期對主體認知的核心問題是「認識論」。隨著人類社會的近一步發展,人們逐漸發現,主體對客體的認識無論如何也離不開語言,語言往往決定人們的思維和認知方式,笛卡兒所謂的理性實際上是通過一種中介即語言符號來運行的,卡西爾就此斷言「人是符號的動物」。進入當代社會以後,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人們又發現,語言符號體系是獨立於主體而存在的,正如羅蘭·巴爾特所說的那樣「主體死亡」,語言能夠以「從能指到能指」的方式進行游戲,而主體是漂浮在這些能指上而失去了自我。

總而言之,對主體性的考察具有深遠的社會背景,而且在任何一個時代,人們對主體認知的努力從來沒有停止過,在當代信息社會也不例外。本文選取互聯網的角度對網路聊天者的主體性進行剖析,力圖描畫出在這種新的媒介環境下,主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一、語言符號、媒介、主體性

當代社會背景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媒介的大規模發展和信息的日益擴張,這直接導致20世紀西方哲學的語言學轉向。即通過語言的角度來研究哲學問題,從而否定了關於思維、精神和觀念的近代哲學範式。研究的重要結果之一就是語言正在成為社會文化中的一種支配性力量,同時也成為人類主體的支配力量。因此語言具有某種本體論的地位。人類主體的穩定性和獨立性在此受到空前沖擊,甚至出現了「主體的消失」,存在的只有語言。這種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思想對我們了解網路聊天主體的特性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首先來看看語言對主體的構型作用。結構主義語言觀認為,一切符號代碼都是任意約定的,因此根本不存在什麼思想和情感的「自然的表達」。比如「同一種動物,中國人說『雞』,英美人說『chicken』,這實在沒有什麼道理可說」。(4)換而言之,我們也可以這樣以為,人是通過「雞」和「chicken」這類語言符號認識雞這種動物,與人的認識主體的思想和情感無關。「我們給世界下概念的方法最終依賴我們所講的語言,……,意義是不能用超越語言的事實來解釋的。」(5)我們通過認識語言來認識我們周遭的社會,所以,有什麼樣的語言,就有什麼樣的意義,有什麼樣的意義,就有什麼樣的人的思維。所以當代社會中主體的構型離不開語言的塑造。

那麼,主體是不是總是通過語言的塑造逐步成長並完善起來的呢?在此我們可以借鑒後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大師拉康對兒童成長的心理分析的觀點來回答這個問題。他認為人的童年時期經歷了鏡像階段,比如說當兒童能直立起來之後,發現鏡子里有另外一個自己,而且自己通過舉手投足可以控制鏡中的自我,這給兒童帶來了極大的快感。因此兒童只能通過鏡中的自我來認識自己。這是一個被拉康稱之為「自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逐漸形成了自身的主體意識。當兒童具備了語言以及和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後,他即進入了所謂的「象徵界」,即語言和社會文化的領域。和通過鏡子認識自我一樣,在這個階段,兒童通過「象徵界」來認識自我,最終完成「自居」這一主體建構的過程,只不過到了這個階段後,「以鏡中自我自居」發展成「以理想自居」。拉康在就此區分了「理想自我」和「自我理想」的概念,所謂「理想自我」,就是你通過和「象徵界」的交流而無意識表現出的形象,「自我理想」是一個符號點,一個觀察自己的點。拉康舉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當您在高速公路上開快車的時候,你會設想自己是一個理想化的自我,比如說一個你所崇拜的賽車手;另一方面你會設想有一雙眼光(自我理想)在看你,這種眼光是你所期待的,比如是一個漂亮女孩的崇拜和欣賞。」

「為了欣賞和崇拜而把自己想像成賽車手」的思維過程即「以理想自居」(6),就是一個主體形成過程,這種自居的根據來自社會中的語言符號(象徵界)。也就是說,我們是根據語言來進行理想自我確定,即我要為誰當一個什麼樣的我。比如,我根據別人對我的評價來確定我在社會中的地位,像父母評價我很聰明,就會以這樣的評價來確定聰明的概念和什麼是一個聰明的人的概念;同時我還會根據媒介上的相關報道來認識一些主體性的要素。比如,通過英雄人物的事跡來確定勇敢的概念,以此反觀自己是不是一個勇敢的人,我要不要做一個勇敢的人。語言的意義將構成主體性中的重要元素。

這種「自居」作用在信息膨脹的當代社會尤甚。語言符號成為人和客觀世界之間的間隔和中介。「人不再生活在一個單純的物理宇宙中,而是生活在一個符號的宇宙中。語言、神話、藝術和宗教則是這個符號宇宙的各部分,它們是織成符號之網的不同絲線,是人類經驗的交織之網……,人不再直接面對實在,他不可能彷彿是面對面地直觀實在了」。(7)我們是在與符號體系交流的過程中參照符號體系與我的關系而將自我的主體逐漸明晰。這樣,在當代社會中,掌握主流話語發布權的各種媒介就容易形成控制主體的霸權。批判學派對當代大眾傳播媒介在這方面的霸權表現出深深的憂慮。與古典馬克思主義思想不同,法蘭克福學派認為人的異化不是來自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而是大眾傳媒傳播的信息方式。媒介的信息的大規模復制和傳播促成了當代人的千篇一律性,即出現所謂的「單向度的人」(馬爾庫塞語)。路易·阿爾杜塞揭示了意識形態對主體的塑造作用,所謂「意識形態召喚個人成為主體」,「我們是依賴於教育我們的語言和意識形態來看待自己的社會身份,來成為一個主體,我們對自我的看法不是由我們自己產生的,而是由文化賦予的」 (8)。而意識形態卻是「依賴某種一致的輿論和意見」(9),而這與大眾傳媒無論如何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不管人們是否情願,當代人的主體性受到信息、媒介的支配是個不爭的事實。互聯網世界依然要遵循這一邏輯。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人們上網的目的是多元的,比如看新聞、進行電子商務,還有玩游戲等等,但利用網路進入一個嶄新的環境和其他人交流(以網路聊天為代表)卻是大多數人上網的重要目的,「我可以證明,我和其他數千萬網蟲都知道我要尋找的東西並不僅僅是信息,而是立即就能進入另外一大批人正在形成的交往關系,這種發現讓我們自己也感到吃驚」。(10)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種活動最能體現網路主體的個性。換而言之,主體在互聯網聊天室中的「自居」過程將形成典型的網路主體。

二、互聯網主體的重新建構——主體的主動媒介化(網路化)

與傳統大眾傳播媒介不同,互聯網信息及其媒介邏輯對人的主體影響和塑造是雙向互動的。我們知道,傳統大眾傳媒對人的影響是單向的。比如電視,電視用圖像、聲音、畫面等組成了一個相異於客觀現實世界的虛擬環境。觀眾看電視的時候對這種信息環境的接受完全是單向的,而且是被動的。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當人進入電視收視狀態20分鍾以後,腦電波成為π波,這種波形通常是人們在閉上眼睛處於平靜狀態下的腦電波;而人在正常清醒狀態腦電波為ρ波,兩種腦電波的頻率相差6~12周。這表明,「大多數人在看電視的時候,大腦所處的狀態僅僅相當於閉目養神,毫無積極性可言」。(11)

而互聯網並不是這樣,對互聯網信息的接受,人們是主動的,雙向的。人們心甘情願地被互聯網媒介化,這種主動性表現在:

1.如果要進入互聯網,必須主動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互聯網知識,這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我們接受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傳媒的信息所不需要的。如果說,看電視的時候,我們的思維是懶惰的、被動的,那麼我們在接觸互聯網信息時的思維就是積極的、主動的。也就是說,我們的主體心甘情願地被網路媒介化。為了更順利地在網路世界遨遊,網路主體還會不斷從技術和技巧兩方面強化自身的網路素養,如不斷使用新的軟體加快鏈接速度和提高搜索效率,不斷增強打字速度以搶先說話和更多地說話在聊天室中建立自身的地位。總之,網路主體越明晰,受網路技術邏輯的影響就越深刻。

2.相對於物理現實世界和傳統大眾傳媒的要麼是模擬與要麼是仿像(12)的關系,互聯網的信息環境和物理的現實世界之間的關系是平行並列的。對於個人主體來說,傳統大眾傳媒和現實的關系要麼是模擬的,比如現實發生了一件事情,電視台用客觀報道的形式將這一事件原原本本地報道出來,那麼,電視新聞報道就是對現實世界的模擬;要麼是仿像的,比如盡管在現實生活中從來沒有人吃火鍋能有被真正的烈焰灼燒的感覺,但是電視廣告為了突出某品牌火鍋調料的辛辣,創意表現了一個人吃了火鍋後享受了在烈火中被焚燒的刺激,電視在這里生造了一個客觀世界完全沒有的情境,觀眾必須通過聯想方能理解。互聯網則不一樣,盡管模擬和仿像在互聯網中也有體現,比如網路新聞、網路廣告等等。但更多的,互聯網形成了另一個完整的客觀世界。比如網路聊天室中,所有的交流都是主體真正參與的,這種聊天帶來的尊重、興奮等感覺也是真實可感的,是完全不需要聯想的,因此這不是仿像;另一方面,這種聊天以及聊天帶來的感覺是主體在網路以外的世界根本尋覓不到的,因此也根本不存在模擬與被模擬的關系。對於網路主體來說,它就是客觀世界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電視和互聯網在這方面的區別。一個人絕對不可能將現實世界和電視世界完全區別開來,電視和人之間是影響與被影響的關系。換而言之,觀眾會將電視信息當成輔助現實生活的一種手段。比如,一位城市普通觀眾在電視上看到了關於大都市外企白領的電視劇,他認為這種生活很好。那麼,電視在這里能給予他兩種心理沖擊,一是心理宣洩,即這位觀眾雖然當不了白領,但是他可以通過電視進行相關情況的了解,通過這種了解寄託自己的情緒,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得到一種滿足。這種看電視的過程可以被視為一種「白日夢」。通過想像和聯想,暫時忘卻現實,進行一種理想化的心理體驗(只有在一些特殊的主體身上,白日夢和現實生活往往會合二為一,比如心智未發育成熟的孩子和一些精神病患者會直接模仿電視中的虛擬的人和事從事現實生活。);二是給予這位觀眾以現實沖動的刺激。他可能會因為這部電視劇的刺激而產生一種改變現實的激勵,他會將劇中主人公當成偶像和人生目標而進行現實生活的改變。對於前者,觀眾所經歷的是一種純虛幻的想像,但心理獲得了實在的滿足;對於後者,觀眾是將想像在現實生活中務實,以完成自己的理想。總而言之,電視信息和觀眾的現實生活會很容易地統一起來。但在互聯網上,主體的體驗和現實生活往往是無關的。比如同樣是一位觀眾,他想體驗當白領的感覺,那麼他只要在聊天室中給自己構建一個白領身份,取一個白領意味很濃的名字,與其他聊天者進行相關的對話。那麼,盡管他在現實中沒有白領的收入、社會地位,但是他依然可以在這種虛擬社區中領略當白領的感覺。這種感覺一方面不是通過主觀聯想和想像的幻覺,它是得到了其他社區成員的接受認同,同時與現實生活關系也不大,在現實生活中他依然是過去的身份和原有的主體體驗。關於這方面,網路當中的虛擬性別(男性注冊女性的身份和姓名與女人注冊男性的身份和姓名)是最極端的例子。

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互聯網當中語言就是身份。在這樣一種虛擬的情境中,我們拋棄了在現實生活中的確認身份的通常方法,比如核查證件、觀察他的相貌舉止、穿著打扮、向其他人咨詢相關情況等等,而是通過語言想像來確定他是個什麼樣的主體。互聯網中的語言文字結構了網路主體的要素和性質。所以,互聯網話語成為理解網路主體的一把鑰匙。

三、互聯網話語形態分析

互聯網上傳播的主流符號是文字,文字傳播又被稱為是「意符的再現」(用文字將觀念、意識再現出來)(13)的傳播模式,這種模式是印刷媒介的產物,它和主體的穩定性是聯系在一起的。這一方面是印刷媒介自律性的要求,簡單地說,觀念和思想一旦訴諸文字,作者作為信息製作者的身份就得到了確定。所以在電子媒介誕生之前的印刷媒介時代,我們無論是閱讀書籍、看信、還是接觸公文批示,文本的製作者是明確的;另一方面是由少對多、由點對面的傳播方式所決定的。由於大眾傳播群體化傳播的特徵,印刷媒介的文本製造者和傳播者必然處於主導支配地位,在傳播/接受的二元格局中具有「元敘事」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具備「邏各斯」的中心地位。但網路傳播的主體卻在命名之時就是假的、虛擬的。在進行假名字和新身份(網路身份)確定的時候,人們往往更接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自我」(雅克·拉康語)。按照拉康的觀點,在主體塑造的過程中,語言最初的承諾和主體最終的到達之間有一道鴻溝,這加劇了人類主體的「不滿足」的體驗。例如,一個男孩通過詞語「勇敢」了解了這一概念在男性身上表現出的魅力,但是等到他長大之後,他發現自己天性懦弱,無論如何也達不到「勇敢」這一詞彙所蘊涵的境界。這時,他對自我主體就會產生一種「不滿足」。此刻,主體就有塑造一個「勇敢」的「理想自我」的沖動。(14)互聯網恰恰提供了這種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是滿足「本我」需求的有效途徑。

在現實中如果要作一個勇敢的人必須有勇敢的作為,主體認同自我勇敢也需要自我具有勇敢者的心態。在網路中這一切都不需要,主體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使用語言。在這里,內外兩種語言會不斷強化主體的意識。從對內的角度來看,主體必須在網路上寫出一系列能表現勇敢的語言,以確定自己勇敢者的身份,這樣才能不斷用語言將自己自居為一個勇敢者;從對外的角度看,聊天對象的回應則更可以強化主體勇敢者的意識。也就是說,當別人都把你當成一個勇敢者的時候,自我是勇敢者的意識就更明確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網路主體的塑造有著鮮明的後結構主義的色彩,即語言結構網路主體的過程不是靜止的,而是一個逐步變動的狀態。通常情況是,一個人進入聊天室先注冊一個勇敢者的名字,然後和聊天室中其他人開始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一方面主體自己不斷強化自己是一位勇敢者的意識,考慮著用勇敢者的語言表達著自己的觀念;另一方面,他會留心著別人(聊天對象)對自己話語的反映和評價,這樣經過內外兩方面的強化,主體對自己新身份的意識逐步加強,互聯網上這一勇敢者符號會在這一聊天的語境中慢慢穩定下來。相反,如果主體一開始僅以勇敢者自居卻得不到別人的回應,這樣,他對自己的新身份反而會逐漸失去信心,最終退出聊天室或者重新換一個身份。那麼,一次「理想自我」主體塑造的過程就會失敗。雅克·德里達稱這種符號意義確定的過程為「延異」,「延」是延擱的意思,「異」是差異的意思。(15)簡單地說,當一個符號被製作出來的時候(如一個聊天者在網上注冊了一個名字開始聊天),它的含義是不確定的,只有它被放置到一個話語體系(一個聊天室)中,並且與話語體系的關系得到確立以後,它自身的意義才會最終確立起來(「延」),而這種經過延擱而產生的符號意義和符號剛剛被製造出來時的意義是不一樣的(「異」)。符號「只有當它被放置在某種話語中並被放在某個上下文背景中來解讀時,從能指到能指的無止盡的游戲才會結束」(16)。所謂「從能指到能指」就是剛才所說到的,主體自我勇敢者的意識和別人對你自居為勇敢者的評價對「勇敢者」這一網路主體的塑造過程,此時,「勇敢者」的含義是不斷變更的。

所以,主體在虛擬空間中的交流因為有了全新的身份而有了一種全新的關系,身份的虛假和周圍環境的變動,使得參與者擺脫了物理環境中人與人交流時必須遵循的義務包袱。由於語言文字缺乏可視性的證實特徵,在文字的面具後面,參與者交流起來往往會更多地涉及在真實環境中比較忌諱的話題,而且參與者們表達起來也沒有什麼抑制感。這對現實生活起到了一種補充作用。這種補充來自互聯網空間的「似真性」,「他們在彼此交流的時候,好像身處一個共同的物理空間,而且這一空間似乎被身體居住並能夠被笛卡爾式視點所圖繪」(17)。也就是說,盡管網路是虛擬的,但是參與者還是寧願將它看成真實的,這種真實同時伴隨著一種隨心所欲的自由,是一個理想化的空間。所以,網路主體的塑造是主體本身不斷自我完善的一個過程,它是對現實生活中主體不完備的一種補充。正如傑姆遜所說的那樣,人「一切慾望和激情下面,總有著改變世界的慾望」(18),這和自我價值最終實現的慾望實際上是同質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主體的終極目標永遠指向馬斯洛的金字塔的最高層——自我價值的實現,這種實現是自我認同的一種感覺,是可以脫離物質世界的。所以,互聯網是給了人們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而這種機會在現實中是不多見的。

許多網路參與者都有將網路的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統一起來的沖動,比如網友見面,力圖將網戀發展成現實中的戀愛,利用聊天室和電子公告牌發泄對某人或某事的不滿以達到在現實中達不到的目的等等。但這些沖動和努力往往以失敗而告終,現實的失敗和互聯網世界中的成功之間出現了巨大的反差,這樣反而促使他們會更迷戀網路中虛擬價值的實現,從而迴避現實世界。這更強化了網路主體的特性。

四、半機械人:與機器唇齒相依的人

為了更深入地探討互聯網主體的本質,我們引入「界面」這一探討當代社會中人與機器層疊的重要概念。界面,「是一種膜(membrane),使相互排斥而又相互依存的兩個世界彼此分離而又連接」(19)。那麼,互聯網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又譯為網路空間)和現實世界中的物理空間之間就存在著一種界面,這種界面的表現形態是某種操作系統或者是網頁設置,比如眾所周知,WINDOWS系統比DOS系統的界面要人性化得多。互聯網界面這邊是現實生活的物理空間,而那一邊是數字化的網路空間,這樣,界面就成為人與機器的分野。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界面有越來越人性化的趨勢。這一方面表現在界面設計越來越方便,始終追求對人的吸引力,顯得讓人迷戀,願意主動和它打交道。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以語言的形式出現在界面上直接構成網路界面的一部分,這使得互聯網這種本來屬於機器的東西因為人的加入而愈來愈具有人的性質。但是,人越是迷戀網路,就越是會被網路的邏輯所左右,界面無論怎樣吸引人,它永遠是機器的一部分,互聯網的邏輯就是:「讓技術更吸引人類,……把人轉化為『半機械人』(cyborg),轉化為與機器唇齒相依的人」(20)。在一些網癮患者身上,這種「半機械人」的性質顯得十分明顯。他們熟悉網路傳播的方法和模式,更主要的,他們熟悉並習慣了在網路上進行人際交往和獲得心理滿足,而不願意按照現實世界的邏輯生活。「過去我對家庭非常投入,現在我為網際網路而活著,……,我把大量的臟衣服藏起來,盡可能快的將飯做好……可以繼續上網……網上情人?遇到過一些……甚至計劃與某人一起度假……家中每個人都擔心死了……我丈夫想把電腦扔出窗外……」(21)。這是一個兩個孩子的母親對上網的真心告白,在她那裡,網路世界和現實生活已經發生了嚴重沖突。在這位母親的主體構成中,機器邏輯已經壓倒了生活邏輯。

因此,「異化」這個概念在互聯網主體性研究過程中依舊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如果說,馬克思的異化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對主體個性的摧殘,法蘭克福學派的異化是大眾傳播媒介對主體意識形態的束縛和塑造,那麼,互聯網對主體的異化力量就是一種虛擬的生活方式,它使主體沉湎於一種互聯網符號的世界中,讓機械的邏輯侵入人的主體,這便是網路聊天者主體的過程和特性。

注釋:

(1) 恩斯特·卡西爾《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第3頁;

(2) 梯利《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2000年4月版,第66頁;

(3) 同上,第310頁;

(4) 參見周憲《二十世紀西方美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第360頁;

(5) 同上,第102頁。

(6) 以上關於拉康的思想參見Darian Leader and Judy Groves,《拉康》,張君厚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1月

(7) 同注1,第33頁

(8) 羅鋼 劉象愚主編《文化研究讀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第12頁;

(9) 同上;

(10) 萊恩格爾德《全球網路:電腦與國際交流》,轉引自《第二媒介時代》,馬克·波斯特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第45頁;

(11) 苗棣、范鍾離《電視文化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195頁;

(12) 「仿像」是波德里拉提出的一個後現代概念,是指用符號人為地製造一種模型,這種模型和現實是無關的,即所謂的「超現實」。參見4,第7章第2節相關論述

熱點內容
穿越類機甲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1-20 16:27:06 瀏覽:647
男女主高中就做了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1-20 15:55:47 瀏覽:361
網路小說青春之殤 發布:2025-01-20 15:51:27 瀏覽:598
好看的仙俠或玄幻小說 發布:2025-01-20 15:42:58 瀏覽:21
無cp小說女主古代文 發布:2025-01-20 15:42:58 瀏覽:173
姐弟戀校園類型小說 發布:2025-01-20 15:41:38 瀏覽:193
男主穿越古代幼子小說 發布:2025-01-20 15:36:21 瀏覽:917
有什麼玄幻小說主角很冷靜 發布:2025-01-20 14:59:21 瀏覽:719
有關灰姑娘的校園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20 14:51:46 瀏覽:572
免費穿越小說女主很厲害的 發布:2025-01-20 14:49:34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