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季楠溪江之年小說免費閱讀

季楠溪江之年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7-31 02:56:36

❶ 2022年楠溪江對攝影家協會會員免費嗎

2022年楠溪江對攝影家協會會員免費的。
只要和該景區有協議,都可以免費,但是很多地方也不認。最好還是有導游證,記者證,士兵證,軍官證,中國攝協的證好一點。

❷ 楠溪江耕讀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耕讀文化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耕讀文化是楠溪江古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這么講,離開耕讀文化來談楠溪江古村文化是不現實的,也是難以想像的。 楠溪江現存古村落的建築都非常簡朴天然,幾乎全是由素木蠻石、粉壁青磚構築,然而它們富於野趣,著眼於自然美,取於自然,卻高於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將人工美、藝術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楠溪江增添了動人的魅力。這種建築風格、材料反映了楠溪江一帶的鄉民們歷來對文化的追求與對自然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他們濃厚的生態環境意識與人道思想。 耕讀生活早期作為文人的一種理想,起源於隱逸,是儒家"退則獨善其身"和道家"復歸返自然"的人格結構,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有著很高的道德價值,意味著高尚、超脫,是古代士人們這個知識階層陶情冶性的寄託。特別是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崇尚自然、追求虛靜、逃避現實和嚮往一種原始自然狀態的生活方面,似帶有更濃厚的浪漫色彩。受孔孟老莊之道影響,楠溪江歷代人們都很重視禮樂教化,同時,晉、宋兩次人口北南大遷移使不少文化水平很高的仕宦遷居楠溪,在此建村落戶,擇地定居,他瘊更期望後代兒孫能夠繼續"讀書人仕,光宗耀祖"。"讀可榮身,耕可致富"成為他們宗族的傳統,世代相襲。 耕讀生活最早起源於何時,現在很難確證,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與我國古代的"厚本抑末"或"重農輕商"思想不無關系。由於一些士子人在官場,身不由己,看到朝廷的腐敗,官場的黑暗,大有屈原"眾人皆濁吾獨清,眾人綿醉吾獨醒"的憤世疾俗之慨嘆,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不願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不願過"紙醉金迷、奢侈無聊"的生活。那時,在士大夫圈子內,多不以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為榮,不少文人雅士避風塵,脫民俗,遨遊名山大川,以情寄山水,更有甚者,藏身於山林過著隱居生活。同時,他們也不想輕生,以死謝世,便產生退隱山林的念頭,而工商業者由於地位低下,心高氣傲的士子們無法屈身迎合,便躬耕畎畝阡陌之間,過著逍遙自在、與世無爭的生活。種幾畝薄田,養花植草,暢游山水,吟詩題賦、抒發性情。其實,"耕"似乎只是象徵性的,士子們親自躬耕是極少的,他們只不過是寄情山水,在青山秀水間吟詩題賦、修身養性罷了。這樣的耕讀生活說穿了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耕讀生活。然而不管怎樣,他們在村落規劃與建築中極力塑出一種文人們所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和朴質無華的氣質與情操。在楠溪青山秀水漳創造出一座又一座文質彬彬、富有田無野趣的村落。 到了宋代,耕讀文化卻由於科舉制度的演進而得到改造與加強。科舉制度起源於隋,發展於唐,它本是朝廷為遴選官吏、開科取士而設,但是它的推行卻間接地提高了各地士子學習文化的積極性,進而普及了文化。宋代擴大了科舉錄取名額,同時改善了考試方法,再加上雕板活字印刷盛行,尤其是北宗仁宗皇帝的幾條科舉政策有力地推動了耕讀文化的發展:一是規定士子必須在本鄉讀書應試,使各地普設各類學校;二是在各科進士榜名的人數,給南方各省規定了優惠的最低配額;三是規定工商業者和他們的子弟都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只准許士、農子弟參加,從而大大地激發了普通人家對科舉入仕的興趣,連農家子弟也看到了讀書入仕、光耀門楣的希望。"朝為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是天方夜譚式的惡夢,而是實實在在的希望,於是牛角掛書、柳枝為筆、沙地練字、田頭秀才代不乏人,屢見不鮮。在文化得到普及的同時,也賦予了耕讀文化以新的內涵,於是真正意義上的耕讀文化出現了。 楠溪江流域有謝靈運、陶弘景等六朝高士啟蒙於前,有張九成、王十朋等歷代文人代成於後,舊、新兩種耕讀思想都深入到了楠溪江山陬水涯的每一個村落。這樣,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耕讀文化便在楠溪江紮根開花,並且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對後世影響極大。"讀可榮身,耕可致富"成為楠溪江歷代居民們所追求與嚮往的生活。每個宗族都在各自的"家訓"、"族譜"里明確規定,子弟務必要讀書,如芙蓉村《陳氏宗譜》說:凡吾族子弟,為士者須篤志苦學,以求仕進;為農者須勤耕貿遷,以成家業,即甚貧乏者,亦宜清白自守,切不可習為下流,玷壞家聲……"陳氏宗譜中記載的這種耕讀社會傳統,迄今仍盛傳不衰,芙蓉村內"姓族繁興,風氣淳美,人尚禮教,家重師儒,弘誦之聲,遍於癌里。"鶴陽村《謝氏宗譜·家訓》里說到,要"以耕讀為業"。《謝氏宗譜·族規》中就耕讀一條記著:"讀可榮身,耕可致富,勿游手好閑,自棄取辱,少壯盪廢,老朽莫及"。坦下村《陳氏宗譜·家訓》說得更為明白詳盡:"祖宗家法,以忠孝節義為紀綱,以耕讀勤儉為本務"。楓林村元益公祠內的一幅楹聯寫道:"教子孫兩行正路克勤克儉;繼祖先一脈真傳 惟讀惟耕。" "溪山攬勝懷先哲,門第添輝望後昆"。為了讓本族子弟讀書入仕,楠溪沿岸各村紛紛興學。在兩宋時代,理學盛行,而理學傳播的重要途徑是設立書院收徒講學授課。書院之設,始於唐而興於宋,初設時只是作為官方的一種註疏機構,而後則逐漸發達起來。我國一些著名的書院如白鹿洞書院、崇陽書院、嶽麓書院、睢陽書院等便是這段時間興起的。南宋時,私人書院開始盛行。書院一方面可以講學傳播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學術,另一方面則是供人潛心學習,為應考科舉作準備。 南宋龍圖閣大學士王十朋在《送葉秀才序》裡面說永嘉,"誼禮之學甲於東南,筆橫渠口伊洛者紛如也,取科弟,登仕籍,多自此途出。"說明了當時楠溪中游渠口一帶耕讀文化的空前狀況。楠溪江興學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一是聘請老師主持義學或義塾,二是由宗族出面利用房族祠產,盜助家境貧寒子弟讀書入學。岩頭村《金氏宗譜·家規》說得很明確,"每歲延敦厚博學之士,以教子弟,須重以學俸,隆以禮文,無失故家軌度。子弟有質士堪上進而無力從學者,眾當資以祠租曲成之。"楠溪江其餘各村各族祠下大多規定,凡進縣、府學讀書和赴府、省應試,費用由祠下公出。中試以後,祭祖和各方打點等開銷也由宗祠支付,族中公有學田收入全用來興學。一直到解放前夕,凡考上高中、大學的學生,還需用宗族祠產或公有學田收入來交學費,可見對文化教育的重視。 古代楠溪江流域的義學(或義塾)對在學子弟的操守品行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如鶴陽村《謝氏宗譜·義子條規》里說:"義學之設,原為國家樹人之計,非以為後生習浮艷,取青紫已也。凡系生徒,務須以白鹿洞規身體力行……凡肄業弟子,必須一舉足疾徐,一語言進止,事事雍容審詳,安雅沖和。"因此,這一帶的士子們對於傳授儒家倫理、維系封建秩序是很自覺的,如花坦村朱謐"讀書好古,淳樸自持,利慾不能移其心,榮祿不足奪其志,孝以事親,友發處弟。"又如渠口鄉塘灣村《鄭氏宗譜》講述鄉坤鄭旦諤"曠達多才,好稽古,善詞賦。築美室,置圖書,列古畫玩物以供清賞。讀誦之暇,惟以彈琴栽花為樂。遇風日晴和,則汲泉煮茗,拂席開樽,與二三知己,嘯傲於煙霞泉石間,不復知有人世榮辱事。且課子有程,義方之外,更以詩書陶冶其氣質。"有些鄉坤則直接擔任教育工作,如宋末無初鶴陽村的謝夢符,"博學經史,推重多時……豐義整肅,衣冠嚴雅,為縉紳表率。時稱為宿儒長者。" 家族子弟科舉功名成就是整個宗族的光榮。博取功名者一律載入宗譜,在整個家族的各種慶典儀式也可享受特殊的榮耀。舊時,祠堂的匾額和楹聯,除了頌揚先人輝煌的功績外,就是炫耀族人的舉業和仕途。渠口鄉豫章村胡氏大宗祠有一副楹聯寫的是:"翰墨流芳成世衣冠開硯沼;詩書繼美千秋換文章。"楓林村徐氏大宗祠的一幅楹聯則是:"祠傍大門台念祖肇跡發祥忠孝詒謀垂百代;行分四宅派願後人繼志述事賢親濟美頌千秋。"而碧蓮永嘉郡祠一幅頌揚劉基的楹聯則這樣寫道:"學為帝師開國文臣第一,才稱王佐渡江策士無雙。""為帝者師,為王者令,亘古中山第一;如日之光,如月之明,於今碧水無雙。"這是碧蓮上村劉氏乃至溫州劉氏家族幾百年來一直所津津樂道的"喜"事。而宗族每逢修譜(或稱續譜、圓譜)及其他重大節慶時,則將歷代曾榮任高官的先祖畫像或圖牒與牌位供在中堂後檐的照壁上,供族人瞻仰,引以為自豪,同時也意在激勵族人要繼續讀書入仕,博取功名,光耀門楣。珍溪《朱氏合族副譜》在一篇題為《如在堂記》的文章中,把對子弟科名的殷切期望作了充分的描述:"使我擁書萬卷,何減積粟千鍾,然而後之子若孫,苟不忘此意,必將奮志詩書,驤首雲達,上以繩其祖武,下以貽厥孫謀,無忝先世科甲之榮,丕振前朝理學之緒,則不惟有光於先祖,亦且善述乎大宗矣!"這種耕讀理想,幾成楠溪江人的傳統。在地域偏僻、交通閉塞的村落里,勤耕善讀,語言極昭彰,文風之盛,科甲成就之輝煌,就全國鄉村來講,也是極為罕見。"杭州要數三春老娘的麥餅噴香,溫州就數朱墨瞿的筆墨文章。"明朝孝宗時花坦村有"溪山第一"之譽的布衣狀元--朱墨瞿(1438-1519年)不僅是珍溪珠氏合族的光榮,也是整個永嘉乃至溫州地區的光榮,歷來為楠溪人所津津樂道。而花坦一帶自古以來學風甚盛,這從其宗譜中可略窺一二,"不學則夷乎物,學則可以立,故學不亦大乎。學者盡人事所以助乎天也。天設其倫,非學莫能敦。人有恆紀,非學莫能敘。賢者由學以明,不賢者廢學以昏。大匠成室,材木盈前,程度去取而不亂者,由繩墨之素定。君子臨事而不駭,制度而不擾者,非學安能定其心哉。是故學者君子之繩墨也。"這種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對文化的深刻理解與精闢見解,無疑給楠溪江深山幽谷間的古老村落蒙上了一層濃郁的書卷氣息。 在濃郁的耕讀文化思想影響下,楠溪江歷代簪纓迭起,名家輩出。清朝道光三十年,鶴陽村《重修謝氏宗譜序》中說:"讀書繼美,比戶可封;游庠之士,指不勝屈。"除"皇佑三先生"、"元豐九先生"、"淳熙六君子"、"永嘉四靈"之外,芙蓉村"十八京亘",同朝為官,豫章村一門三代五進士,溪口村一門四代六進士,更是讓人矚目楠溪。此外,塘灣村有鄭伯熊兩兄弟都是南宋進士。鄭伯熊"德行夙成,尤邃經學。登紹興第,歷官國子司業,宗字少卿。乞外,以龍圖閣知寧國府。卒謚文肅。……弟伯英、伯海皆知名,由是永嘉之學宗鄭氏,有《鄭景望集》。"鄭伯英是隆興癸未(1163年)進士,著有《歸愚集》,鄭伯海是紹興辛未年進士,設帳授徒,從學者常達數百人。 這里有必要對溪口戴氏略作介紹。據史書載,溪口村戴氏祖由閩遷往台州仙居,北宋時,始祖戴述到永嘉教書,元符三年登進士,與其弟戴迅從二程學,以理學著名,世稱"二戴"。南宋嘉定年間,戴述之子戴栩,嘗從學葉適,登進士第,其著作有《五經說》、《諸子辯論》、《東都要略》等;淳熙五年,戴迅之子戴溪考中進士,由禮部郎中凡六轉為太子詹事,兼秘書監,……權工部尚書,除文華閣學士,卒贈端明殿學士,謚文端。太子景獻親書《明經》匾其堂,有《岷隱集》。紹熙庚戍年,戴溪弟戴龜年之子、於武夷從學於朱熹的戴蒙考中進士。淳佑辛丑年,戴蒙之次子戴侗又孝中進士。戴氏家族為標榜這一功名盛事,在溪口戴氏大宗祠題有一幅楹聯:"入程朱門迭奏塤 理學淵源雙接緒;歷南北宋並稱鄒魯春宮第甲六登墀。" 值得一提的是,據乾隆《永嘉縣志》記載,著名理學大師朱熹在任兩浙東路常平鹽茶公事時,曾慕名探訪楠溪江各地的學者,他先到檔溪村拜"以理學鳴於世"的劉愈(劉進之),並且這樣講:"過楠溪不識劉進之,如過洞庭不識橘。"不巧沒有遇到。然後,他又到謝嶴訪問謝復經,再造訪溪口戴蒙、戴侗及蓬溪村李時靖。楠溪江地處荒僻,卻與當時的主流文化保持這樣密切的聯系,楠溪江流域的學術文化能吸引一代理學大師的屈身尋訪,實屬難得。 然後,楠溪江耕讀文化培養出來的鄉村知識分子雖多如牛毛,科場得意的畢竟只是鳳毛麟角,成為一代學者的更是寥無幾人。落舉的田頭秀才們大部分留在村子裡,與郡縣官吏們一道在鄉村推行封建倫理教化。"平川日麗嘉禾秀,仁里風高俊彥多"。這些"俊彥"們有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聖賢書",過著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書立傳,自得其樂,有的則遍游永嘉山水,廣交朋友,吟詩作賦,倒也逍遙自在;有的則研究堪輿風水,幫助鄰里看龍脈定陰陽擇風水,或者替人家撰寫楹聯字幅,或設私塾招徒授課與家教;有的則參與宗族譜牒修編,掌握著宗族的大權……具體不一而足。花坦珍溪《朱氏宗譜》中一篇題為《廊下即景詩序》里說到,"是鄉秀士成群,多含英嘔華之彥,古懷如晤,有庄襟老帶之風,可謂文質彬彬,野處多秀者也"。鄉村讀書人成為楠溪江歷代農村敦品勵行的榜樣,對於鄉村事務也有著直接的影響。不過,楠溪江的鄉村知識分子身上兼有儒、道雙重思想。按照儒家的理想,他們進則廟堂,退則山林,然而當他們身處山水之間的時候,生活極盡淡泊恬適,飽含著道家"復歸返自然"的思想境界。他們的這種思想,折射到楠溪江古村建築上,使楠溪江古建築顯得特別親切自然而極富人情味兒。古村建築折射出的儒道相互交融的雙重思想在蒼坡村顯得尤為明顯。蒼坡村以文房四寶思路建村,顯然是儒家思想的寫照,而從"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來鑿東西兩硯池的"以水克火"思想都明顯受著道家思想與民間堪輿影響,這不能不說是楠溪江古村建築中一個耐人尋味的特點。"儒、釋、道"三教合流是南朝齊梁時"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傑作,由宋代二程與朱熹的理學來加以闡釋與發展,而這種體現在楠溪江古村建築中的"儒道"合流的思想恐怕還是古代楠溪江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與聰明的體現,它同時也反映了古代楠溪人強烈的環境意識與獨到的審美觀念。

❸ 楠溪江芙蓉古村落

芙蓉村屬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岩頭鎮,位於楠溪江中游西岸,北離岩頭村約1公里。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始祖陳拱從瑞安長橋遷來定居,並逐步形成血緣村落,距今以有1000多年。因村西南有三崖摩天,赤白相映,宛若芙蓉,遂以芙蓉為村名。該村佔地215畝,現有443戶人家。保存明清古民居30餘處,明代大宅遺址5處,大小宗祠共 18 座。芙蓉村為單一陳姓村落。現在的芙蓉村,仍然保存著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規劃面貌。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東。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牆,長2000餘米,高2米,整個村莊猶如一座小城堡。
[編輯本段]簡介
從浙江永嘉縣城出發,出了縣城不遠,就看到了遠處奇特的山崖,如蓮花盛開,其中有三個山峰相挨甚緊,猶如蓮花三瓣,其形酷似。即便是從沒有聽說過「芙蓉三崖」的人們,也不可能不被山峰的奇特而吸引,以為是「芙蓉村」到了。
其實沿著楠溪江這一帶,許多村子都能得到芙蓉三崖的「惠顧」:下園村、芙蓉村、岩頭村、溪南村等。這些村子都以芙蓉三崖借景:如芙蓉村的芙蓉池「水映芙蓉」、岩頭村的麗水湖「水映三崖」……
有這么多村子都以芙蓉三崖為自豪,可是當初能夠搶先一步以「芙蓉」「注冊」的,只有芙蓉村。人們一聽芙蓉村的名字,就覺得這里一定長滿了芙蓉。其實芙蓉村裡無芙蓉,只是借山上的景緻罷了。但是這里既能「搶注」,也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芙蓉三崖在芙蓉村的西南面,每天清晨太陽出山之時,霞光照映在芙蓉峰上,其色白里透紅,不光是形似芙蓉,顏色也很像。村子裡有一個大水池,名叫「芙蓉池」,就是因為每天傍晚芙蓉峰都會倒映在池水中,因此村子便命名「芙蓉村」了。
芙蓉村的東門是村子的正門,真有點像公園大門。從這個門的設置看,村於是封閉型的,村門一關,這個方向便沒有通道可以出來。當然,這個村子不止這一個門,還有好幾個門。歷史上出於防禦的需要,芙蓉村共有七座寨門,其東門是主入口。別小看這個門,它也是「老祖宗輩兒」的了。它建於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為二層閣樓式建築,歇山頂。上為譙樓(京劇里經常有「聽譙樓又打四更牌」的唱詞),下為大門。由於大門封閉,故當年它的防禦功能之強也可以想見。
與蒼坡村以「筆墨紙硯」來布局相仿,芙蓉村是以「七星八斗」來布局的。
星,是指道路交匯處的方形平台;斗,是水渠交匯處的方形水池,是「星築台」、「斗鑿池」以為象徵。七星呈翼軫形分布,八斗為八卦形分布。道路與水系交叉縱橫,成為完整的體系。這個體系用處頗多:和平時期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還可用來防火、調節小氣候、美化環境等。戰爭時期,「星」可以用來作指揮台,「斗」可以用來 貯水以防火攻。
此外,七星八斗還有一個美好的寓意:芙蓉村的子孫後代人才輩出,猶如天上的星斗一般。由此看來,芙蓉村的先民們在設計村子的功能上,真是煞費苦心。之所以想到貯水以克火攻,是因為芙蓉村曾經有被火燒的慘痛歷史。
[編輯本段]主要建築
司馬宅
清乾隆十五年(1750)當地富戶陳士鸞所建,位於村西北角。3座四合院並肩組合而成,總面寬達70米,有15個中堂、6個天井、24個道壇、58間房屋,兼有花園、池塘、水井,佔地6400平方米。現在仍住著陳氏家族36戶人家。3座四合院各有自己的門,院子間有夾道連通,從正門到屋子階前寬18米,劃分為幾個大院落。整個住宅顯得開敞、親切。
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坐落在東門內如意街的北側是禮制建築,因而格局嚴謹,形制完備;是芙蓉古村建築中的精華之一。陳氏大宗祠建築坐西朝東,前面有一個大院子,院的南北各有一門,南門叫"光宗門",北門叫"耀祖門"。院的前方開有一方小池,叫"相承池",池的東岸有一照壁,照壁上雕有"八仙乘槎圖"。陳氏大宗祠的主體建築為七開間,兩進建築,正廳左右為寬敞的廊間,與享堂正對著的是宗祠中最為精美的大戲台,它向院內凸出,三面開敞臨空,便於觀眾於三個方向看戲,戲台的屋頂為歇山頂,檐口高,翼角飛揚,木結構上有雕成神仙人物的斜撐,精美的花籃柱,覆蓮式的梢子,雕工非常精美,像這樣的建築,在全國也屬罕見。宗祠的正廳上方高懸著許多功名牌匾,享堂的柱上寫有許多楹聯。其中有一對柱上寫著:"地枕三崖,崖吐名花明昭萬古;門臨四水,水生秀氣榮蔭千秋",說的就是美蓉村的鼎盛文風和好風水之間的關系。
三星祠
又名宗瑚宗祠,位於芙蓉村東南角,始建於明萬曆丁酉年 (1598) ,是陳氏第二十八世祖宗瑚公所建。它是-座四合院式的平房木構建築,總佔地面積 1728 平方米,平面布局工整對稱,前廳與後祠面為七開間,兩廂面為三開間,設前後道坦,梁架結構為抬梁與穿斗混合結構,屋面成懸山頂,建築用材粗壯,結構嚴密,梁架搭置自如,造型古樸簡潔。
如意街
當地村民出叫長塘街。如意街東頭連接東溪門,西頭直對芙蓉峰,伸向村中心,全長 220 米,村內其他街道的街面都是卵石鋪面,唯有如意街的街心用青磚鋪地,兩邊鋪以石條。這顯然是後入重新修建過,但從那經磨損而高低不平的青磚來看,很可能系明末清初時修的。如意街是全村最為繁華的地方,是村民閑暇時聚集閑逛的好地方,當地有首民謠這么說:"天上天堂,地上芙蓉,有吃沒吃,長塘街逛逛。"
芙蓉亭
該亭就建在池中偏東的地方,是一座兩層樓閣式歇山頂的方亭,亭子飛檐翹角,空透玲瓏,像是一朵盛開的芙蓉花。亭內設有美人靠,人們通過南北二條長長的石板橋進入亭內,這里成了老人們聚集閑聊的好地方,尤其是夏、秋天的晚上,村民們早早地來到這里納涼、憩歇、聊天。
明倫堂
坐落在村中央,北靠如意街,東臨芙蓉池,是一座封閉的內院式建築,整座書院格局正統,形制規整,由東向西,依次排列著泮池、儀門、杏壇、明倫堂和講堂。儀門前有旗桿一對,明倫堂前有 3.2米寬, 6.4米長的長方形杏壇。明倫堂和講堂都是三開間,進深 9 米。明倫堂後壁中央有供奉孔子的神龕,兩側掛有孔子的一些語錄,講堂後壁開有二扇窗子,通過後面一個很狹的採光天井來透光,以方便學子們學習。書院的南側有三開間的山長住宅,宅前有一個寬約 12 、長約 50 米的大花園,園內修竹茂密,假山起伏,-條蜿蜒的石徑和水溪從中而過,花園有-道小門同講堂相通。所以這里也是學子們休息或嬉鬧的好去處。
將軍屋
該屋建於清道光年間,取名將軍屋是因此屋是國民黨第五軍少將參謀長陳毓秀的故居。將軍屋四面高牆,庭院較大,全由卵石鋪砌。主建築是一座規模宏敞的三合院式建築,九間二橫軒,前後二進,前橫軒十間,後橫軒六間,二層閣樓,重檐懸山屋頂,上覆灰色的鴛鴦瓦。整座建築匠心別具,技藝精湛,鏤空雕花,格窗工藝精緻,檐廊上的南瓜垂柱使整座建築空脫飄逸,融藝術性與實用性於一體。將軍屋不僅建築豪華氣派,就連門台也精美無比,門台為重檐歇山式屋脊,飾有吻鳳,磚雕細膩精緻,門庭上有一副青石打制的楹聯:"禮門義路家規矩;智水仁山古畫圖。"橫批是:"鴻禧燕賀"。
南寨門
這是一座楠溪江常見的石券門,全部用原石砌築,非常厚重。寨牆下有水渠通過,水從西方來,這門外的水渠是村婦們洗衣、洗菜的好地方,田為這里的水流量大、水清,因此,一天到晚好不熱鬧,正對寨門的是一座小巧玲瓏的譙亭,亭內供奉著天官 ( 堯 ) 、地官 ( 舜 ) 、水官 ( 禹 ) 的神像,所以人們稱它為"三官亭"。亭內還設有美人靠供仁歇息,尤其是遇到下雨時,可供洗衣的婦女和跟在身邊的孩子們避雨,輕盈小巧而具有人情味的譙亭與粗獷厚重的寨牆、南門形成強烈的對比,也充分流露出楠溪江建築的特色。
司馬第大屋遺址
位於芙蓉村的西北角,建於清康熙年間,共 36 個整間,彷彿是由完全相同的三幢二進四合院組成,沿中軸線人內,分別是照壁、大門、庭院、廳堂。廳堂分主次,主庭居前,每個廳堂辟一小庭分幅,大屋結構採用傳統六架三柱帶檐抬梁式木構架,屋面為懸山頂,所用木料考究,以梓木為主,顯得凝重堅實,很少使用油漆,以表露木質特有的紋理自然美,裝飾藝術精美,像青條石門楣和柱礎上石雕,及梁枋、雀替、椽頭、門窗格扇上木雕,都有干刻萬鏤傳神之作。司馬第大屋第一進的院牆和牌樓均毀於二戰時期,並一直未能恢復,只留下殘破的空斗牆和精美的磚漏花窗供人聯想昔日的輝煌。
陳虞之紀念館
陳虞之(1225-1278) ,字雲翁、號止所,芙蓉村人。他出身農家,家境貧寒,由於勤耕苦讀,於南宋度宗咸淳元年 (1265) 登進士第,善畫、工墨竹。歷任揚州府學教授、淮東帥干、兩浙漕干、刑工二部架閣文字、廣王府記室參軍、秘書省和國史院校勘等職。宋景炎元年 (1276) 二月,元軍攻陷臨安,南宋恭帝趙顯被俘,元兵長驅而下,進犯溫州。為響應右丞相文王祥號召抗元,陳虞之率領族人鄉眾千餘人趕赴溫州抗元,但因敵眾我寡,陳虞之率眾邊戰邊退,到楠溪江中下游的綠嶂垟和九丈時,與元兵展開了激烈的鏖戰,終因寡不敵眾,一直退到家鄉芙蓉村後的芙蓉崖,堅守陣地,與元軍持續抗戰達三年之久。最後終因彈盡糧絕,陳虞之策馬從千仞之高的南崖上跳下,以身殉國,族眾餘下七、八百人也緊隨其後,全部跳崖犧牲,後人為紀念陳虞之的英雄事跡,將二房祠堂改為陳虞之紀念館,供人參觀瞻仰。
十八金帶
芙蓉村人素尚禮教,民情淳樸,耕讀風盛。《芙蓉陳氏宗譜》載,族人中考中進士、舉人、生員的34名,歷代在京任職有18人,世稱"十八金帶",今珍藏"十八金帶"容圖、玉笏、朝服及祭品、聖旨、金瓶、匾額等。
[編輯本段]歷史
芙蓉村始建於唐代末年,據明弘治丁已 (1497) 編的《陳氏宗譜》載:" 我陳氏鐵墓之後也。由潁川析居開封,歷閩浙,唐季始遷永嘉之兩源。茗嶴者,錢塘慕官昭遠公,而芙蓉之祖,則昭公五世孫 ( 拱公 ) ,迄今六百餘年。"另有村民傳說,唐末,有陳氏大妻,為避亂世從永嘉城北徙,沿楠溪江到深山坳里,至芙蓉峰下,只見此處:"前有腰帶水,後侖紗帽岩,三龍捧珠,四水歸心。"是一個難得的風水寶地,於是在此築屋定居。
南宋末年,元兵南下,芙蓉村村民陳虞之為咸淳元年進士,他響應文天祥的號召,率領全村義士八百多人據守芙蓉峰整整三年,終於全部殉難,陳虞之自殺殉國,村子被元兵燒毀。因此在元末明初重修村子時,人們便將原有的小村合並成大村,建起七門及兩道石砌圍牆,並建八斗以貯水。
芙蓉村的主街與其他楠溪江古村落不同,一般的古村落的主街,都與村門相垂直,而芙蓉村的主街長塘街卻是進門後要拐一個彎才到,而且它的主街也不一貫到底。這可能是從風水角度考慮的。長塘街的東端是七星之首,西端原為八斗之一,現已建屋,只剩半方水塘了。
芙蓉村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可以說是飽經滄桑。據《陳氏宗譜》明弘治十年(公元1479年)記載:「唐末,為避亂世,有陳氏夫婦,從永嘉縣城北徙,沿楠溪江就深山坳里,至芙蓉峰旁,只見此地橫腰帶水,後枕紗帽岩,三龍搶珠,四水歸塘,於是築屋定居。」至今芙蓉村仍以陳姓村民為主。
芙蓉池位於長塘街南側,東西長43米,南北寬13米,池子並不太大,但是設在芙蓉池裡的芙蓉亭卻十分安適。芙蓉亭是一座帶有閣樓的歇山頂式建築,有4根支柱、12棵檐柱,周圍有美人靠。如果在盛夏太陽落山以後,吃過晚飯,村民們閑坐在亭子里,當是很愜意的。如果只看這水榭,也與公園里的相仿,既可乘涼,也可欣賞美景。
但這里畢竟是村子而不是公園,既然是村子,那麼就不可能只把水榭當作觀景之所,它還要具有生活功能。芙蓉亭建在水中央,兩邊有石板橋與兩岸相連,一邊是長塘街,一邊是民房。在民房一邊,有石階通往水邊,可以在石階的最下一層洗衣洗菜。西面不遠處是芙蓉書院。南方的小鎮,文化氣息很濃,這樣一個小村子,也有書院,算是一種對文化的追求。
徜徉在芙蓉村裡,可以體驗到小村生活恬靜而充滿生氣。雖然房屋已顯古舊,盡顯滄桑,但是掩不住它的內涵。歷史本身就是棄舊從新,但是歷史的痕跡卻讓人深沉。
[編輯本段]相關內容
七星八斗芙蓉村
浙江省溫州的永嘉縣有一個芙蓉村。
一千五百多年前,在這塊土地上,誕生過一位詩人,他叫謝靈運。謝靈運曾出任永嘉太守,後來,受政敵的彈劾,被朝廷追捕,並遭到殺害。
時間一晃,詩人去了有一千五百多年,而這片山水卻依舊清秀。
永嘉一帶的歷史,主要形成於西晉末年。當時中原戰局混亂,造成大量人口南遷。中原文化與甌越文化的結合,推進了永嘉地區的文明。
一千多年的歲月滄桑,在永嘉大地上留下的這些古樹、古井、古寨牆,成了中國歷史上分分合合的戰亂與盛世的見證。就在這些古樹古井和古寨牆的背後,是一個個古老的村寨。
芙蓉村位於岩頭鎮以南。村中並沒有芙蓉。只因村西南有三座山峰,岩石赤紅,狀若含苞欲放的芙蓉,每到夕陽西下的時候,格外動人,因而得名芙蓉村。
芙蓉村現有人口2031人,481戶。村裡人多姓陳。芙蓉村的東門,是古代村寨主出入的地方,俗稱溪門。進得東門,是高出地面約80公分的平台,在古代是村中做了大官的人榮歸故里,接見村民們時的講台。從這里走下講台,是村裡的主幹道長塘街,又稱如意街。村內的公共建築和民居,以長塘街為中軸,向南北分布。
長塘街的北側,是陳氏大宗祠。陳氏大宗祠的正門朝東,建於明代。
與正廳相對的是戲台。至今每到農歷二月二,村裡都要請戲班演戲,平日里靜寂的祠堂和空空的舞台就又是一番景象。
長塘街的中段是村子的中心,當年,池中可見芙蓉三峰的倒影。所以稱芙蓉池。
這長滿青苔和雜草的牆頭裡面是當年村中的書院。古時候,芙蓉村裡採取宗族公產為貧寒學生交學費的方法,為家族培養人才。
南宋建都杭州以後,倡導耕讀,加上中國歷史上的兩位著名文人謝靈運和王羲之都在芙蓉村所在的永嘉地區當過太守,他們寄情山水心憂國事的品格,對當時的民風世俗影響很大,認為耕可致富,讀可榮身。芙蓉書院也就辦的很興旺。
芙蓉村的由來,大概可以追溯到唐末。1497年的陳氏宗譜記載,芙蓉村的陳氏是從河南開封幾經遷徙來到永嘉的,唐朝末年,芙蓉村先祖,來到這深山坳,見芙蓉三峰如冠,山下有腰帶水清澄如鏈,一曠平原可耕可牧,不愁豐衣足食,於是在這里定居。按這樣推算下來,芙蓉村迄今有史1100年之久。南宋時期是芙蓉村歷史上的鼎盛時期,現今的岩頭鎮和坦下村,都屬芙蓉村,是一個分散的田園式山村。
村裡人珍藏著的人物畫像,是當時先後有十八個家族成員在京城同朝做官,而且爵位顯赫。
南宋末年,元兵南下。芙蓉村在族人陳虞之的率領下,與元兵激戰,戰況慘烈,當他們彈盡糧絕的時候,陳虞之率先用黑布蒙住戰馬的雙眼,部署相繼仿效,跳崖身亡。族譜上是這樣記載的:元兵至溫,公與族侄規公,率子侄、鄉人千餘,迎戰於綠璋,退登芙蓉岩,據守三載。戊寅聞帝溺死,公自刎岩,遂潰,規公被執,不屈而亡。時,從死者八百餘人,被虜者五十餘人。聞者莫不涕泣崇祈。
元兵進村以後,縱火洗劫村寨,芙蓉村幾近破滅。
歷數代百年,直至元末明初的時候,芙蓉村才漸漸恢復元氣,開始重建家園。
汲取戰亂造成的那場毀滅性災難的教訓,重建芙蓉村家園的思路重在防禦抗戰。建築的主體材料是石頭。石頭壘砌的牆基和用卵石鋪設的道路,構建了村寨的基礎;六座造型不同的寨門,很象歐洲中世紀的城堡,但是較之更富有人情味。南門外有譙亭一座,譙亭和粗獷的寨牆形成強烈的對比。護寨的圍牆具防禦、守備、抵抗的功能。寨牆外有水渠猶如護城河一般。陳虞之抗元戰死的壯烈史跡和村寨內戰略防禦的規劃布局,給芙蓉村注入了陽剛之氣。然而,這些石頭築起的牆基底下和卵石鋪設的小道深處,是濃濃厚厚的古代儒道文化的積淀。
芙蓉村寨內部規劃的靈魂在「七星八斗」。所謂星,是指高出地面10公分左右的方形平台。大多設置在道路交匯點既是道路拐彎的標志,又是當年巷戰的指揮聯絡點。所謂斗,是指散布於村寨內的大大小小的水池,具有消防和儲水等功能。
芙蓉池是村中最大的水池。長43米寬10米,俗稱大斗。根據堪輿學理論設置的七星八斗,隱寓天上魁星降落凡塵,能使村子安康吉祥,子孫人才輩出。後來,陳氏子孫不出先祖所望,還真出了不少英才。
芙蓉三峰腳下,有四條山溪潺潺東流。村民引水進寨,沿牆基、路道錯落有致地排挖了許多溝渠,臨街過門,注入大小水斗之中。
長塘街,沿溪水東西走向。南北道路和長塘街成T字形交叉,道路、水渠迂迴曲折構成了迷宮一般的活動空間。
芙蓉村的古民居多建於明朝初年。格局基本是四合院式的。正屋明間為堂屋,邊屋為廊宅,前廊與正屋前廊相連,成三面圍合形。屋脊呈弧線狀屋面平緩,出檐深遠。家家石砌矮牆、戶戶果樹成蔭,使整座村寨顯得愜意和滋潤。
位於村西北角上有一座殘缺不全的大屋,但名聲很響,叫司馬第大屋。它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是一個商人的住宅,卻起了一個官號。
大屋原有三座四合院並肩組合成一個大院,佔地面積達二十四畝,正房廂房共四十六個整間。三個四合院有各自的大門,院與院之間有夾道相通。大屋原有三進。第一進是平房,第二進是兩層小樓。樓層之間設有腰檐,屋檐平緩舒展,使大屋屋頂顯得輕柔體貼。
大屋的第一進院牆和牌樓在民國年間都被燒毀,放火燒房的是大屋的主人,據說當時大屋的主人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國民黨武裝勢力以燒毀他家房屋威逼反叛,大屋主人為了表示自己決不回頭的立場,親自縱火燒毀了家園。如今的大屋已褪盡昔日的輝煌,大屋裡面還住著二十多戶人家。他們希望推倒大屋,在這里蓋起新房。但是大屋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允許拆毀。一對矛盾困惑著這里的人們。
據村裡幹部們講,村裡地少人多。改革開放以後,60%的勞動力走出村寨到城裡去打工。留下來的大多是婦孺老幼。生活比過去有了很大改善。城裡人喜歡我們的老房子,可是村裡人嚮往的是象城裡人一樣住樓房。
在永嘉縣城邊上的中塘鄉後村,住的是芙蓉村抗元英雄陳虞之的直系後裔。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五日,中塘後村續修陳氏家譜續的工作完成。同時,宗族祠堂也修繕一新。
村裡人按傳統習俗,舉行隆重的慶典儀式,芙蓉村也派代表向他們送禮慶賀。
祠堂的戲台上又響起了古樂,五花大臉和青衣花旦走上戲台,演起了村民門喜聞樂見,百世相傳的古戲。
在祠堂南面的永嘉聖王廟里,連續三天,有村裡辦伙,集體共餐。
古老的戲台上陣陣古老的唱腔,和著煙炮和禮花一同融進了田野上空的夜色之中。
然而,夜色無法吞沒傳統,因為傳統是無法斷開的長河。
在這些千年古村落,現實和歷史永遠緊緊地交織著,延伸著......

❹ 寫楠溪江作文

眺望遠方,不忘此次到來呀,比這小花小草更是美上一層樓,俯瞰著溪水;啊,人間仙境」這一句含義深刻的話語,來一次楠溪江。
才來帶楠溪江,我就驚喜極了;林子里的小溪流嘩嘩地高聲歌唱,楠溪江的水,這一切都組成了一支歌曲,但是,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這一切是多麼地美妙呀!」為了證實這句話,這的確是個人間仙境吧!楠溪江的水真清呀,白雪似的月季花,散發出一陣接著一陣的清香。讓人感到特別地舒服和親切。
啊,我特意來到了這傳聞已久的楠溪江。
睜開眼睛,輕輕的閉上眼睛,溪水泛著金光;百靈鳥兒站在樹枝頭上。
這些花兒雖然很美,也就證實了「楠溪江!這是聲音,樹葉兒在微風中沙沙作響。
站在樹林里,不遠處。這么多的花兒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怎麼樣,黃金般的迎春花!楠溪江的水真綠呀!綠得如同一塊翠綠的翡翠,清澈的溪水!清的能看得見溪底的沙石,粉紅的百合花……許許多多的花兒聚集在一起!靜得讓我們感受不到它在流動。站在岸上!楠溪江的水真靜呀。
美麗的花兒老早就聽說了「楠溪江;啊,人間仙境。
在這陽光的照射下

❺ 春節去哪玩

浙江省內玩的地方有不少,但是最好玩的可能就是盪雁山與千島湖了,還有就是溪口,杭州,寧波,如果你信佛的話就要到,佛教聖地南海普陀山那裡可真是個很不錯的旅遊聖地.西湖 西湖,因位於省會杭州城西而得名,三面環山,東臨城區.面積5. 6平方公里,環湖一周15公里.自唐朝(公元七世紀)以來,西湖就以它獨具魅力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 現為我國著名的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西湖山水,風景如畫.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3個人工小島 , 鼎立湖心,是湖中瀏覽勝地.環湖有林木蒼翠的吳山,鳳凰山,玉皇山等風景區,在群山之中深藏有煙霞洞,石屋洞,紫雲洞等奇異的洞景和虎跑,龍井,玉泉等名泉,峰奇石秀,林泉幽美.沿湖還有麴院風荷,花港公園,柳浪聞鶯等各具特色的園林,以及靈隱寺,岳廟,六和塔,飛來峰等名勝古跡.人們贊頌"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 千島湖 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國家級風景位於錢塘江上游,下起富陽,上至淳安.是浙江西部的一條黃金旅遊線.兩岸山色秀麗,江水清澄碧綠,素以山水俱佳聞名.沿途勝跡眾多,有三國時(公元220 -265年)吳國國王孫權的故鄉和他子孫聚居的富陽龍門古鎮,桐君山,嚴子陵釣台,鸛山,瑤琳仙境以及富陽新沙島的"農家樂" 特色旅遊區. 千島湖是新安江上游的一個人造大型水庫, 內有大中島嶼1078個.湖的面積為580平方公里,最深處達100餘米, 蓄水量為178億立方米,相當於3000個西湖.它以群山巍峨疊翠,湖水澄清, 島嶼星羅棋布,形態奇特著稱.既似太湖的煙波浩渺, 又有西湖的娟秀氣韻.由湖向西行79公里,即可登上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黃山. 錢塘江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東注入杭州灣,流入東海 . 錢江涌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 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 觀潮始於漢魏(公元一世紀至六世紀),盛於唐宋(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尤其在中秋佳節前後,八方賓客蜂湧而至,爭睹錢江潮的奇觀,盛況空前.距杭州50 公里的海寧鹽官鎮是觀潮最佳處. 楠溪江 楠溪江是國家級風景區。位於浙江南部永嘉縣境內,江水如藍 ,蜿蜒曲折。風景區由陶公洞、十二峰、百丈瀑、小若岩、石門台 5個景區組成。有自然景觀800餘處。該景區屬中生代侏羅紀火山碎屑岩區,河谷地貌極為典型。 普陀山 普陀山是著名佛教聖地,與九華山,峨眉山, 五台山並列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島上寺庵禪院遍布,有百處之多,其中以普濟,法雨和慧濟三大寺廟最為著名,歷來是佛教重要活動場所. 普陀山四面環海,有得天獨厚的美麗海濱和天然浴場.山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夏日理想的避暑度假勝地. 爛柯山 爛柯山位於衢州市東南約15公里的石室鄉, 是傳說中的中國圍棋的發源地.山上的青霞洞,可容數百人, 是目前所發現的浙江最大的天然石橋洞. 天台山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的天台縣境內,是以"幽,奇,清,古 " 為特色的國家級風景區.天台山群山連綿,山勢崔嵬,寺院林立,名勝古跡眾多.在石樑飛瀑,銅壺滴漏,水珠簾等奇水異瀑和寒岩,明岩等幽洞,還有眾多的古塔,銅鍾,銅亭等文物.著名的古剎國清寺, 始建於公元598年,是中國和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祖庭. 雁盪山 位於浙江南部樂清市境內的雁盪山,被譽為中國"東南第一山". 全山面積450平方公里,有7個風景區,500多個景點.最高峰百崗尖, 海拔1150米.大龍湫瀑布高達190米,直瀉龍潭,氣勢不凡. 山上有奇峰險崖,怪石溶洞,飛瀑流泉,蒼松古柏.其中北雁盪山是國家級風景區,以奇特險峻,瑰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 嵊泗列島 嵊泗列島位於舟山群島的北部, 是目前唯一的國家級列島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的基湖沙灘和南長塗沙灘,各長2000米以上, 為國內罕見的優良沙灘. 嵊泗列島,氣候溫暖,景色宜人,夏日遊人尤多.大海,沙灘,陽光以及各類鮮活海產,構成了嵊泗旅遊的四大特色. 飛來峰石刻 靈隱寺 靈隱寺建於公元326年,是我國禪宗十剎之一。 靈隱寺建築雄偉,氣勢宏大;大雄寶殿中的釋迦牟尼帖金木雕像高19.6米, 由香樟木雕塑而成。靈隱寺前的飛來峰石刻佛像有470多尊。造型生動,各具特色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和塔 六和塔建於公元970年,塔高59.89米,系我國磚木結構的著名古塔之一。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是我國研究石纂刻和書畫藝術的著名學術團體, 創建於1904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紹興 紹興是一座在24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曾是我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越國的都城. 紹興境內湖泊星布,河道縱橫,石橋橫跨其上,烏篷船穿梭其間, 構成了特有的江南水鄉風光. 紹興有"酒鄉"之稱,色如琥珀,醇厚香郁的紹興黃酒是中國名酒之一,遠銷歐美,東南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紹興還是著名的"書鄉 ",紹興蘭亭因東晉(公元四世紀)大書法家王羲之曾在此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而被視為書法界的聖地. 天一閣 天一閣是現存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藏書樓,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 公元1561年).現樓內藏書30餘萬卷,還保存了宋,明時期的木刻本和手抄本.天一閣為優美的江南園林建築,環境清幽,引人入勝. 中國絲綢博物館 杭州絲綢在我國唐宋時期就已馳名,隨著"絲綢之路"而名揚四海。"中國絲綢博物館"展示了絲綢生產的悠久歷史,傳統的加工工藝以及歷代多姿多彩的絲綢產品。 中國茶葉博物館 座落在西子湖畔雙峰村的茶葉博物館,展示了中國茶的歷史 ,茶的品種及分布,歷代茶具及各地飲茶習俗, 茶的科技與製作工藝及有關茶的書畫與文學藝術。 南宋官窯博物館 官窯與汝窯,哥窯,定窯和均窯並稱宋代五大名窯。 官窯專門為皇室製作生活用瓷和藝術陳列瓷。史稱南宋官窯。在官窯遺址旁現建有"南宋官窯博物館"。 o0怕黑0o 回答採納率:23.7% 2008-09-21 14:58 杭州西湖,淳安千島湖,桐廬大奇山,桐鄉烏鎮,善西塘,天台山,海寧錢江潮,德清莫干山,臨安天目山,臨安大明山,杭州六和塔,臨安青山湖,臨海古長城,諸暨五泄,奉化溪口,溫州雁盪山,永喜楠溪江,龍游石窟,東陽橫店影視城,開化錢江源,臨安太湖源,臨安柳溪江,餘杭雙溪漂流,溫嶺長嶼洞天. ☆jay華㊣★ 回答採納率:37.2% 2008-09-21 14:58 如果你要看江南的古鎮文化可以推薦去嘉興的烏鎮、西塘,湖州的南潯,紹興的安昌;如果你要看江南特色風景的,可以去湖州安吉的天荒坪、長興的十里銀杏、德清的莫干山,麗水遂昌,紹興鑒湖,台州黃岩、龍泉,嘉興的海寧觀潮,舟山普陀,溫州的雁盪。銀狐 回答採納率:28.5% 2008-09-21 15:33 西湖 ◆ 彳圭亍;舞 回答採納率:33.3% 2008-09-21 19:57 想玩山水的朋友,不妨來桐廬大奇山15元; 紅燈籠鄉村樂園35元三宮六院30元; 瑤琳仙境50元天目溪漂流25元(整段漂流)竹筏加皮筏45元;通天河35元浪石金灘25元(牛車夜趣、龍舟漂流)桐君山(含七里揚帆)40元 富春江小三峽、嚴子陵釣台、富春江水上娛樂中、電瓶船(30分鍾)40元;(靈山洞、仙橋洞、台灣蝴蝶館、靈山大佛)連票38元垂雲通天河:65元;老人、學生25元

❻ 楠溪江調查報告

當前,保護楠溪江母親河,加快楠溪江生態建設已成為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日前,縣政協調研組先後赴巽宅、碧蓮、大若岩、渠口、岩頭、楓林、岩坦等鎮鄉及縣機關建設、環保、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就楠溪江生態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聽取了鎮鄉及機關部門的情況介紹,並實地到楠溪江兩岸部分村莊對垃圾處理、污水排放、畜禽養殖及居民住宅等情況進行考察。調研組充分肯定各級政府實施「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戰略,在楠溪江生態建設中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同時針對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一近年來,我縣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發展為目標,改革為動力,把「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作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來實施,在楠溪江生態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領導重視,不斷加大工作力度
自縣委、縣政府提出「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戰略決策,加強楠溪江生態建設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這項工作。縣政府投入巨資,在搬遷、關閉楠溪江中上游污染企業基礎上,採取了許多措施保護和建設楠溪江生態。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9.7%,楠溪江的水質保持在國家Ⅱ類水標准。針對楠溪江中、上游村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垃圾已成為楠溪江新的污染源,縣政府及縣規劃建設局在督促各建制鎮搞好現有鎮所在地環衛清掃工作基礎上,在岩坦鎮和渠口鄉開展了垃圾清理試點工作。試點結束後,除各建制鎮所在地已實行垃圾統一清掃外,楠溪江沿岸所有的村和旅遊景點村的垃圾將都實行有專人負責清掃,有固定的垃圾堆放轉運點。沿岸各鄉鎮都有一個垃圾中心轉運場,有一個離民居較遠的上規模的垃圾填埋場和垃圾場污水處理池。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沿溪各鎮垃圾清掃處理及垃圾填埋場和垃圾場污水處理池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情況詳見附表。一些鎮鄉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大若岩鎮從1998年開始創建生態示範鎮。該鎮在生態效益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遊業及環境污染治理等方面下大力氣,拆除露天糞坑230座,建成生態公廁7座,綠化面積3000多平方米。2002年12月4日該鎮已通過市政府檢查驗收,成為我縣第一個市級生態示範鎮。岩頭鎮黨委、政府把創建文明旅遊鎮作為全鎮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他們針對鎮區和景區環境臟、亂、差以及群眾文明意識落後等薄弱環節,開展集中整治和教育活動,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巽宅、碧蓮、岩坦等鎮委、政府也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
二、部門配合,共同建設生態楠溪江
為了加強楠溪江生態建設,縣機關各部門也都結合本部門職能做出努力。縣委宣傳部和永嘉報社聯合開展了「愛我母親河」大型采訪活動。報社同志遍走楠溪江采寫稿件,向廣大讀者全面介紹了楠溪江秀麗的自然風光和底蘊深厚的古村落文化;同時,也直面了當前楠溪江旅遊發展的現狀,評擊了有關部門和有關鄉鎮在這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種采訪活動既激發了人們對楠溪江的熱愛,也使人們在這種實實在在生態環保教育中,進一步認識生態和發展的辯證關系,增強生態意識,推進生態建設。
縣規劃建設部門在重視做好景區規劃和33個古村落建設保護規劃的同時,積極督促楠溪江沿岸各鎮鄉村實施垃圾清掃和處理的方案。目前,該局已確定一名主要領導負責試點鎮鄉垃圾清掃處理工作,並幫助有關鎮鄉做好垃圾場和垃圾場污水處理池等基礎設施建設。
縣農業局已完成全縣農村污染面源調查,並正在加強農業執法管理,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提倡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指導和推廣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現全縣已獲得國家綠色食品2個,浙江綠色農產品7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5個,市放心農產品基地33個。
林業局努力在綠化、美化楠溪江上做文章。2001年已在全縣界定104萬畝公益林保護區,2002年已實施封育96萬畝。同時,以龍灣潭森林公園為基礎,規劃發展5大林業景區,建立一個約10萬畝面積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此外,為進一步美化楠溪江,該局將依靠鎮鄉黨委、政府組織村民開發楠溪江沿岸十大景觀林基地。
縣水利局結合防洪抗災,實施小流域治理和采砂石管理,並從保護楠溪江生態出發,嚴格水電站的審批把關。對那些要求把電站建在楠溪江溪流上,將導致楠溪江形成較長距離斷水段,對沿岸村莊生態帶來嚴重影響,群眾呼聲強烈的,該局決定決不給予審批。
縣能源辦為解決生活污水對楠溪江水體的污染,近年來已推廣建造凈化沼氣池公廁40處,計2080立方米;同時,推廣太陽能熱水器1000多戶,計2000多平方米。
三、村民環保意識增強,主動參與生態建設
近年來,村民環保意識普遍增強。陳飛,這是我縣一位普通農民。2002年,他手提環保菜籃,身披環保標語走四方的身影見諸全國各大媒體。他先是坐車到省內宣傳,爾後坐飛機赴京城宣講。一路開銷,全系自費。天上、地下、長城腳下;場內、場外、會場內外。這份熱心、這份痴情,轟動全社會。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青年報、農民日報等首都大報都競相報道。
界坑鄉界坑村位於小楠溪源頭,該村商店繁多,村民環保意識淡薄,大部分村民都習慣於將垃圾甚至糞便倒入楠溪江中。為了保護楠溪江,村兩委將環保列入村居民約,實行嚴格的獎懲辦法,把環境保護作為村裡的一項長期工作來抓。該村兩委召開會議決定:一是加大環保宣傳力度,使每位村民自覺保護環境。二是確定專人負責清掃全村主要路道。三是嚴禁村民將垃圾糞便倒入河中,違者重罰,最高罰款500元。
潘坑鄉佳溪村位於大楠溪上游,有著豐富的旅遊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但環境的臟、亂、差使來該村的遊客心情大受影響。為此,該村黨員幹部從實際出發,積極做好村中古宅的規劃保護和修建工作,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增設綠化點,購置了一些垃圾筒,劃分了6個衛生片區,並教育、糾正村民亂倒、亂丟垃圾的不良習慣,培養村民環境衛生意識。
岩坦鎮村村都從實際出發制定了環境衛生村規民約。一些村規定,對往楠溪江亂倒垃圾者罰款50-100元。實施村規民約後,各村環境衛生均有明顯改善。現村民放養毛豬沒有了,露天糞坑少了,鎮村還定期組織人員到楠溪江岸邊灘林清理垃圾。二雖然各地在實施「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戰略,加強楠溪江生態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觀念陳舊,邋遢陋習,是欠發達地區生態建設中遇到的通病
生態產業、生態環境是經濟與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經濟發展是生態建設的基礎;同時,生態能「生錢」,環境可致富。楠溪江是「秀絕江南第一溪」。她,如同「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少女。像許多名人說的那樣,楠溪江令人陶醉,主要是因為她的秀潔純凈。在工業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今天,楠溪江已成為世所罕見的一方凈土。因此,我們必需要象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這一寶貴資源。如果在某種情況下,一經污染,一經破壞,往往是萬劫不復。政府也已採取了各種措施。但楠溪江中上游是我縣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較慢。大多數村民尚處於溫飽消費為主的階段,他們對生態建設觀念比較陳舊,不愛清潔、不愛衛生的邋遢陋習還普遍存在。農村裡人居環境臟亂差現象隨處可見。一些村民習慣於放著養豬,豬糞遍地。一些人雖然生活富裕了,建了新樓房,但屋裡現代化,屋外臟亂差。個別人新屋裡裝上抽水馬桶,但未經凈化處理的糞便直接排入楠溪江。一些古村落,雖令學者專家傾倒,但仍存在豬圈糞坑朝路開,雞屎污水滿地灑的現象。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污泥濁水亂倒更是常見。許多沿楠溪江的村,將垃圾隨意傾倒並露天堆放於楠溪江邊,待汛期到來時由洪水一沖了之的作法,則是村民祖輩留下來數千年的傳統習慣。因此,每當洪水過後,楠溪江兩岸的灘林里,幾乎每棵樹上都會附著一小堆從上游沖下的塑料袋,有的還掛在枝頭隨風飄揚。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導致環境污染的現象在楠溪江兩岸普遍發生。在碧蓮鎮某村,我們的一位同志看到幾個居住在溪邊的村民向溪里扔垃圾,忙上去阻止。村民卻說:「我不把這些扔到溪里,難道放在家裡?反正洪水一來就會被沖走的,不會污染環境。」類似這樣的情況在楠溪江兩岸的村莊常有發生。
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染,是當前楠溪江生態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隨處可見,它不僅直接導致農村環境的臟亂差,影響農村的人居環境,而且對楠溪江水體造成污染。楠溪江沿岸范圍廣,面積大,分散居住著30來個鄉鎮近50萬農民,山間眾多的溪流成了楠溪江重要的源頭活水。目前,除各建制鎮所在地的村已實施垃圾清掃,絕大部分村的垃圾和生活污水還沒有得到治理,絕大多數鎮鄉村還沒有垃圾中轉站、垃圾堆放場和污水處理池,一些垃圾、污水還直接進入楠溪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生活的習慣變了,他們洗衣服用化學去污粉多了,將糞便挑到田裡施肥少了,過去用以施肥的生活污水和糞便,越來越多地通過地下水道進入各條小溪,再匯流到楠溪江。一些農戶還直接將糞便排入楠溪江。此外,楠溪江沿岸的一些鎮鄉衛生院也將污水和醫院廢棄物排放到楠溪江里。
農業污染具有發生范圍廣,持續時間長,並疏於管理等特點。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一是長期施用化肥,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造成土地板結,導致耕地耕層變淺,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由於楠溪江中上游農村勞力大量外出,和一些農戶貪圖省力方便,目前,農村普遍以速效氮肥、低濃度復合肥為主,有機肥明顯減少。二是不合理噴施化學農葯,不僅使病蟲害抗葯性增強,提高了農業成本;而且造成土地污染,水體污染和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農葯殘留直接造成餐桌污染,危害人民生命安全。這已成為全社會的一大公害。近年來,施用高毒農葯有甲胺磷、氧化樂果等。三是任意焚燒秸桿和農膜污染已成為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在我縣一些農村,尤其是蔬菜生產基地更為多見。四是大量畜禽糞便造成環境和飲用水污染。由於沒有對豬糞、雞糞進行無害化處理,「豬屎溝」、「臟、亂、差」等現象隨處可見。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畜禽飼養的產業化、規模化,畜禽糞便污染楠溪江的現象增多。此外,一些畜主把鴨群飼放在楠溪江上,甚至放養在楠溪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周圍,給水源造成直接污染。碧蓮鎮新嶴村幾個村民在該村水源上游100米處辦起了一個養豬場,使村裡的自來水被污染呈暗紅色,村民不敢飲用。該村280戶村民為飲水問題向永嘉報民家熱線投訴。本調查組去年12月到該村實地調查時,鎮政府已重視對這一問題的處理,但尚未落實,村民還在企盼。
三、加強楠溪江兩岸綠化、美化迫在眉睫
楠溪江有著醉人的青山、碧水自然風光,可與已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九寨溝相媲美。但與童話般美麗的九寨溝相比,楠溪江的自然保護、生態保護和環境保護卻相距甚遠。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大辦鋼鐵時期,楠溪江兩岸的群山沒有一處逃脫過亂砍濫伐的劫難。因此,兩岸群山水土流失非常嚴重。近20多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山區農民普遍用上煤氣,村民上山砍柴伐木的情況幾乎沒有了。經過林業部門和各地幹部群眾的努力,山地植被逐年增多。然而,盡管楠溪江兩岸群山已基本上是一片青翠,水土保持能力仍還有一定差距。張溪鄉是楠溪江上游一個鄉,鄉政府前面有一條流入楠溪江的大溪,西面是一條從四海山流入楠溪江的小溪。每當大暴雨過後,人們在這里可以清楚看到,從四海山流下來的溪水是清清的,而從鄉政府前面流過的大溪則是混濁黃色的。事實表明,楠溪江兩岸大部分群山的山林植被在水土保持方面還有一定的問題。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當然是植被問題。目前影響楠溪江兩岸群山植被的因素:一是一些居住在高山的村民從眼前利益出發,忽視生態環境保護,沒有正確處理生態保護和基地開發的關系;有的純屬為了拿到國家補助的墾荒造地費,砍柴伐木墾荒創建高山蔬菜基地或水果林基地;二是一些居住在群山之中的村民為修路導致植被嚴重破壞;三是山林火災時有發生,防火及滅火的措施還不夠扎實。總之,公益林和植被保護管理失嚴造成水土流失、山林火災發生的防治、兩岸視野內綠意不濃、景觀林缺乏仍是楠溪江兩岸生態建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如何結合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在加強楠溪江兩岸群山植被保護管理,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時,發展效益農業,發展林業特產經濟,綠化美化楠溪江兩岸群山,既增加農民收入,又適應楠溪江自然環境,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四、楠溪江的漁業資源保護不容忽視
楠溪江的漁業資源保護,由於漁政部門管理力量和管理手段不適應,且作案對象一般都是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家庭經濟相當貧困,立案後往往也無法落實罰款處理決定;因此,楠溪江毒魚、電魚、炸魚等情況雖發生很多,但被漁政部門立案處理很少。尤其是近年來,由於「包江」這一新事物的出現,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越來越處於無序狀態。漁政部門對一些破壞行為雖也立案處理,但因處罰不到位或長時間無法到位,肇事者仍逍遙法外,致使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進入惡性循環。據老百姓反映,2001年夏季的一個夜晚,幾名毒魚者在黃南至岩坦段的溪流里倒下較多的農葯,致使該溪流長約2公里的魚幾乎全部被毒死。2002年,岩坦段的溪流里又發生一起毒魚事件。縣漁政部門對此已進行查處,但至今還沒有結果。
五、楠溪江生態環境整治建設領導機構不可缺少
楠溪江生態建設不同於公路、樓房等相對單一的基礎設施建設,其涉及范圍多且廣。目前,部門條塊分割成為現行的楠溪江生態管理體制:垃圾歸城建,污水歸環保,飲水歸供水公司,養殖歸農業,溪流水利建設歸水利,兩岸綠化歸林業,景區歸旅遊等等,眾多的「婆婆」管理著楠溪江的生態建設。多頭管理的狀況導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比如,對某些灘林的整治問題,水利部門認為,為了防洪要對灘林進行整治改造。而旅遊部門則認為,改造這些灘林會影響景觀。多頭管理的直接後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該花的錢重復投資,造成財力分散;該管的事情扯皮推諉,誰都有責任,結果是誰都又沒有責任。為使楠溪江的生態環境整治和建設,能進行有效的多方協調,實行統一管理,需要一個統一綜合的管理體系。
此外,楠溪江不僅是我縣發展旅遊經濟的風景資源,而且是上塘、甌北約20多萬人日常飲水的「大水缸」。切實避免這個風景資源和20多萬人的「大水缸」不受侵蝕和污染,事關全局,非常重要。根據調查,我們認為當前還存在以下幾個極需解決的問題:一是楠溪江中上游的鄉鎮還沒有把對水源保護列入日常工作;二是缺乏一個對水源保護既有責任又有職權的管理機構。三通過調查了解實際情況之後,調研組對進一步推進楠溪江生態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要加強宣傳,提高認識,改變觀念。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要使廣大幹部群眾進一步提高對實施「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戰略意義的認識,增強生態環境意識,激發他們的生態環保熱情;要使幹部群眾進一步懂得生態環境保護的極端重要性,正確處理在山坡上墾荒建基地和生態保護的關系,遏制水土流失;要使幹部群眾在實施「文化楠溪江」戰略中一方面加強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積極挖掘古村文化、耕讀文化、紅色文化和山水文化;另一方面,必須凈化、美化農民的村居環境,從源頭上保證楠溪江水質的潔凈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品位文化楠溪江的目標。要結合宣傳,改變觀念,去除陋習,引導村民勇於同不衛生、不清潔的不良習慣作斗爭;要引導村民人人喜潔成性,家家以潔為榮,互相監督,常抓不懈。要糾正那種一提改善環境就強調窮、沒有錢的觀念。對那些並不要出多少錢,也不費吹灰之力的事,要積極引導村民去干並形成良好習慣。比如,路上的「稻稈刷」捉捉光,屋邊的牛糞雞屎掃掃凈,果皮紙屑不亂扔,污泥濁水不亂倒以及任意焚燒秸桿要禁止等等。要教育、糾正農民不再把小溪當作天然的垃圾場,而且對門前空地,村中道路劃線編號,切塊到戶,實行衛生門前三包;要鼓勵村民和老人協會種花養草,改善村容村貌。縣鎮鄉幹部,尤其是城建環保工作人員,更要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生態環保意識,要在生態環保建設中做出表率,絕不能身為政府工作人員,在行動上名不符實或只是對人家提「生態環保」要求。
二、要加強領導,明確目標,狠抓落實。「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因此,各級政府在狠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定要進一步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戰略,要把組織農民建設生態家園,保護楠溪江水源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縣政府要建立生態環境建設領導小組,組織實施生態環保建設,及時對生態環境整治建設進行領導和協調。各鎮鄉也要建立生態環保領導小組,廣泛開展生態家園、生態村和生態鎮(鄉)的創建活動。創建工作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有目標要求,實行倒計時做法,力爭在5至10年內將楠溪江沿岸的鎮、鄉、村建成為文明生態單位。要在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生態公益林、自然環境保護的同時,不斷加強農村環保的硬體設施建設。力爭在年內實現各鎮(鄉)有一個中心垃圾轉運場,一個標準的垃圾堆放場和垃圾場污水處理池;各村要有一個垃圾堆放點。各旅遊景點村和沿江村要實行有專人清掃垃圾。由專門人員負責垃圾回收與清運。沿江住戶都要建立化糞池,完善污水排放處理設施,盡可能地減少生活垃圾與污水對水源的污染。此外,縣鎮鄉要專門建立楠溪江水源保護機構並擁有相應的行政處罰權,承擔對楠溪江水源的保護責任。
三、要落實必要的管理資金。建立清潔隊伍,推行巡江制度,沒有相應的資金提供保障,清掃制度就難免成為臨時性工作。因此,必要的資金和設施是實現長效管理的基礎。為了節省資金,提高溪流河道的保潔質量,對楠溪江的保潔可以劃段實行公開承包招標,實行社會化管理。
四、要大力發展沼氣生態農業。實踐證明,在農村發展沼氣生態農業是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行動。我縣烏牛鎮橫嵐嶴村一些農民一直來有釀酒、養豬的傳統習慣,10多年前,該村豬糞遍地流、蒼蠅滿天飛,臭氣熏倒人。以後縣能源辦在該村推廣沼氣池,養豬戶不但用沼氣做飯燒開水,節省了柴草燃料和煤氣費,而且由於將豬排泄物無害化處理作為肥料,蒼蠅大大減少,臭氣也聞不到了。村民環境大大改善,農作物施上沼渣沼肥,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養豬戶朱榮喜說:「沼氣池確實好,政府應該大力支持、推廣。」我省海寧市結合農村「雙整治」工作,在全市規模養殖場(戶)中全面推廣建造沼氣池,並專門制訂有關考核獎勵辦法,到2002年底,全市已建造沼氣池656隻,占規模養殖場(戶)81%,年處理糞尿占畜禽糞尿總量的68%;日產沼氣2400立方米,可供1300多戶農戶使用。在這次生態建設調研中,我們組織一些養豬戶到烏牛橫嵐嶴參觀後,他們也積極表示要建造沼氣池。為此,建議縣委、縣政府在貫徹落實十六大「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的精神中,責成有關部門作好宣傳,典型示範。要學習海寧市建設農村「生態家園」先進經驗,充分發揮縣能源辦的職能作用,採取市場運作辦法,在政策上進行傾斜,在資金籌措上,採取村民負一點,政府補一點,大力發展沼氣生態農業。
六、要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一是要嚴把生產資料關。面對當前我縣各地農產品進入市場前檢測設備缺乏,無法將各種殘留超標的農產品拒之門外的現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要主動出擊,深入基層,對農葯、化肥等實行監控,嚴禁銷售高毒、劇毒農葯,對禁用的農葯應從源頭抓起,對生產廠家和銷售渠道進行有效監督。二是要抓好生產操作關。要組織科技人員大力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向農民宣傳和推廣病蟲害防治新技術和低毒農葯,普及相關知識,盡量減少農葯等的殘留。三是要搞好環境保護關。各地要把下大力氣治理環境污染作為治本之策,把生產基地選在遠離污染源的地方,對土地、大氣和水質等實行監測,全社會構築食品安全網。
七、要加快綠化、美化進程。借鑒九寨溝經驗,精心保護,謹慎開發,永葆生態的完好,應當是楠溪江永恆的主題。因此,建議要加大對生態公益林保護力度的同時,結合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全面落實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推進景觀綠化、公路綠化,村莊綠化,山坡綠化,加大森林公園建設力度,進一步落實山林防火、撲火措施,切實有效遏制水土流失。
八、要加大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力度。加大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力度,採取保護和增殖的辦法,恢復楠溪江漁業資源,既有利楠溪江生態建設,增加楠溪江旅遊景觀,又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且發展潛力不可低估。因此,建議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這一工作的領導,落實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措施,嚴禁炸魚、電魚、毒魚等行為。
九、要盡快出台實施保護和建設生態楠溪江的相關政策。搞好楠溪江生態環境建設,防止景區城市化,保護好景區的田園風光和古村落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凈化、美化農民的村居環境,從源頭上保證楠溪江水質的潔凈度;事關「溫州大都市生態公園」和旅遊業的發展,事關人民的生產生活,意義重大。建議盡快出台實施保護和建設生態楠溪江的相關政策,比如,《楠溪江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楠溪江污染源治理辦法》、《楠溪江河道分段管理方案》、《楠溪江綜合整治獎勵辦法》、《森林防火撲救預案》、《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和增殖實施辦法》等等

❼ 楠溪江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石桅岩景區
推薦理由:楠溪江的標志性景觀,形似船桅,有「浙南天柱」之譽,堪稱華夏之冠
2、林坑村
推薦理由:楠溪江保存最完整的山地民居的古村落
3、楠溪江獅子岩風景區
推薦理由:楠溪江的天然盆景,山青水綠,景色迷人,休閑遊玩的好去處
4、崖下庫
5、浙江龍灣潭國家森林公園
6、楠溪江蒼坡古村
7、嶺上人家
8、大若岩景區
推薦理由:景區奇山秀水觀賞價值高,文人墨客多有題詠,神話傳說也較豐富
9、九漈石門台
10、埭頭古村

還有180條相關問答,更多楠溪江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❽ 楠溪江的地理地形流域特點是什麼

楠溪江有72灣、36灘,兩岸遍植多種珍貴樹木。從永嘉縣乘遊船溯流而上,可一覽楠溪江的美麗風光。由沙頭鎮至岩頭鎮,中間經行漁田灘林、九丈灘林、西岸灘林、溪南灘林等景點,只見江中灣灣流水,清清碧波,點點漁舟;岸上疊疊雲嵐,層層煙樹,隱隱古村,真如仙境一般,令人有「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感覺。特別是溪南灘林處的獅子岩,景色更加迷人,令人擊掌叫絕。舟行所見最著名古跡當首推羅浮雙塔。雙塔分別矗立在龜、蛇二山上。龜山位於江南岸,匍匐如龜:蛇山位於江北岸,婉蜒如蛇,它們隔江對峙,相距僅180米,其山巔之雙塔,皆始建於西晉,重修於明。

大箬岩在楠溪江西側,包括大箬岩、十二峰、百丈瀑、石門台、小箬岩等景點。由永嘉縣出發,乘旅遊車可直達景區大門,交通便利。

大箬岩是道教「第十二洞天福地」,南朝梁名士陶弘景曾隱居於此,故又稱陶公洞。陶弘景多才多藝,對天文、歷法、醫葯、地理、書法、琴棋都有研究,而且造詣頗深。此外,他還好道術、愛山水,被道教視為神仙。此洞古奧神秘,分上下兩層,內藏廟宇,供奉著陶弘景的塑像。

大箬岩之後怪石嶙峋,雲霧彌漫,有「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意境,而十二峰、百丈瀑即深隱其間。百丈瀑落差達120米,飛練下注,如玉龍狂舞,其氣勢與雁盪山大龍湫瀑布堪稱伯仲。百丈瀑之東北有石門台,台下的九漂瀑暗鎖在層巒密林中,給人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甚為奇特。

楠溪江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僅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即有銀杏、閩楠、長葉榧、胡豆蓮等。近年來,此景區又發現一個新瀑布群,稱藤溪十瀑,其中之五級瀑為世所罕見。

熱點內容
女主穿越重生復仇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24 13:21:06 瀏覽:222
類似欲成歡的小說現代文 發布:2025-01-24 12:26:51 瀏覽:903
現代言情甜寵完結小說聽書 發布:2025-01-24 11:54:35 瀏覽:547
中國現代與後現代小說代表作家 發布:2025-01-24 11:41:44 瀏覽:486
推薦小說偵破類 發布:2025-01-24 11:39:50 瀏覽:967
艷情武俠小說全搜 發布:2025-01-24 11:29:19 瀏覽:668
小松左京日本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24 10:45:19 瀏覽:786
溫瑞安武俠小說寂寞高手 發布:2025-01-24 10:31:18 瀏覽:534
女主溫暖的言情小說合集 發布:2025-01-24 10:20:04 瀏覽:567
小說雲中歌1免費閱讀 發布:2025-01-24 09:44:53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