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縱火小說免費閱讀容燼宋霧

縱火小說免費閱讀容燼宋霧

發布時間: 2022-06-24 01:59:33

1. 圓明園毀滅後的資料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
202 118
下一條回答
7條評論
發布

ljx8828
2
圍觀大神級回答!
2012-12-04 12:40 · 回復Ta

流動風向
1
這是一段歷史,我覺得現在的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銘記在心
52分鍾前 · 回復Ta

怪怪的的xx

每一次看到圓明園,都是一次傷痛和傷感。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事,刻骨銘心的記憶。
7小時前 · 回復Ta
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相關問題
圓明園的毀滅有關資料
歷史背景 圓明園於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統治的「太平天國」。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遲遲不定戰守之策。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清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搶劫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圓明園可搶的東西實在太多。據一個英軍目擊者稱,在整個法軍營帳內滿堆著很多裝潢異常華麗的各色鍾表,在士兵的帳篷周圍,到處都是綢緞和刺綉品。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國二等帶兵官,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英法侵略者究竟搶走了圓明園多少寶物,由於園內的陳設什物及其帳目都一並被搶毀一空,所以已永遠無法說清。以下資料或許可藉以管中窺豹。清室史料表明,圓明園內當時僅陳列和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鍾表即達441件,劫後倖存的只有一件大鍾。事後查繳被土匪搶走和侵略軍「委棄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達1197件,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園內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據當時《泰晤士報》一則通訊稱:「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實際上,被英法侵略軍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實屬無價之寶。這摧殘人類文化的滔天大罪,實在令人發指!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火燒圓明園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驚」,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額爾金想通過燒毀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英文)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格蘭」。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 [編輯本段]【衰敗過程】 當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洗劫時,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動得用車或者牲口拉,實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壞!那群沒人性的英法聯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羅干凈了,有人又把希望寄託在散落、埋沒於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 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 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羅干凈,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 至此,圓明園建築、林木、磚石皆已盪然無存.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1940年以後的日寇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遂面目全非。
651 瀏覽7596 2017-09-27
圓明園的毀滅資料50字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並殺害21名使節,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116 瀏覽444 2017-12-15
圓明園的毀滅(50字到100字左右)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軍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化成了灰燼。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現在看到的只是殘恆斷壁。它是我國近代一段屈辱歷史的見證。大概150字左右。看你怎麼需求了~~要是多自己刪減一點把~~
1148 瀏覽2848 2017-11-26
關於圓明園的毀滅資料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二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台、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里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在文學作品中似乎把火燒圓明園的罪過,歸咎於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之無能。聽起來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並不確切。歷史上的無數事實表明,一個貧窮落後、弱小的國家和民族,只能處於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掠奪的地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則再次證明:國家貧窮、落後、軟弱就要挨打。 現在,圓明園已辟為遺址公園,並正對遺址進行保護性維修,恢復山形水系、園林植被、橋涵閘路,部分古建築也將重修。
1454 瀏覽4210 2017-12-16
圓明園的毀滅資料50字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
129 瀏覽8881 2018-02-15
更多 相關問題
熱點話題

圓明園
圓明園怎樣修建的
56個問題825,221人瀏覽
為您推薦

精彩推薦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
202 118
下一條回答
7條評論
發布

ljx8828
2
圍觀大神級回答!
2012-12-04 12:40 · 回復Ta

流動風向
1
這是一段歷史,我覺得現在的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銘記在心
52分鍾前 · 回復Ta

怪怪的的xx

每一次看到圓明園,都是一次傷痛和傷感。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事,刻骨銘心的記憶。
7小時前 · 回復Ta
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相關問題
圓明園的毀滅有關資料
歷史背景 圓明園於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統治的「太平天國」。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遲遲不定戰守之策。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清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搶劫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圓明園可搶的東西實在太多。據一個英軍目擊者稱,在整個法軍營帳內滿堆著很多裝潢異常華麗的各色鍾表,在士兵的帳篷周圍,到處都是綢緞和刺綉品。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國二等帶兵官,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英法侵略者究竟搶走了圓明園多少寶物,由於園內的陳設什物及其帳目都一並被搶毀一空,所以已永遠無法說清。以下資料或許可藉以管中窺豹。清室史料表明,圓明園內當時僅陳列和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鍾表即達441件,劫後倖存的只有一件大鍾。事後查繳被土匪搶走和侵略軍「委棄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達1197件,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園內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據當時《泰晤士報》一則通訊稱:「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實際上,被英法侵略軍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實屬無價之寶。這摧殘人類文化的滔天大罪,實在令人發指!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火燒圓明園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驚」,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額爾金想通過燒毀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英文)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格蘭」。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 [編輯本段]【衰敗過程】 當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洗劫時,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動得用車或者牲口拉,實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壞!那群沒人性的英法聯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羅干凈了,有人又把希望寄託在散落、埋沒於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 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 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羅干凈,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 至此,圓明園建築、林木、磚石皆已盪然無存.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1940年以後的日寇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遂面目全非。
651 瀏覽7596 2017-09-27
圓明園的毀滅資料50字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並殺害21名使節,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116 瀏覽444 2017-12-15
圓明園的毀滅(50字到100字左右)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軍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化成了灰燼。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

2. 圓明園的毀滅資料是什麼

圓明園的毀滅資料
歷史背景:
圓明園於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遲遲不定戰守之策。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清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搶劫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圓明園可搶的東西實在太多。據一個英軍目擊者稱,在整個法軍營帳內滿堆著很多裝潢異常華麗的各色鍾表,在士兵的帳篷周圍,到處都是綢緞和刺綉品。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國二等帶兵官,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英法侵略者究竟搶走了圓明園多少寶物,由於園內的陳設什物及其帳目都一並被搶毀一空,所以已永遠無法說清。以下資料或許可藉以管中窺豹。清室史料表明,圓明園內當時僅陳列和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鍾表即達441件,劫後倖存的只有一件大鍾。事後查繳被土匪搶走和侵略軍「委棄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達1197件,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園內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據當時《泰晤士報》一則通訊稱:「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實際上,被英法侵略軍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實屬無價之寶。這摧殘人類文化的滔天大罪,實在令人發指!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火燒圓明園: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驚」,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額爾金想通過燒毀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英文)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格蘭」。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
衰敗過程:
當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洗劫時,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動得用車或者牲口拉,實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壞!那群沒人性的英法聯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羅干凈了,有人又把希望寄託在散落、埋沒於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
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 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羅干凈,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
至此,圓明園建築、林木、磚石皆已盪然無存.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1940年以後的日寇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遂面目全非。
園林收藏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館,收藏極為豐富,堪稱文化寶庫。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法國)巴黎聖母院所有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煌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陳設豪華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藝術珍品。據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描述,「園中富麗輝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稱,亦非歐洲人所能想見」。「各種寶貴的珍品,均積聚於此皇家別墅,千門萬戶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傢具、精緻的古代碎紋瓷器和琺琅質瓶盞,織金織銀的錦緞、氈毯、皮貨、鍍金純金的法國大鍾,精美的圓明園總圖,寶石嵌制的射獵圖,風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額,以及本國其它各種藝術精製品和歐洲的各種光怪陸離的裝飾品,應有盡有。
圓明園內收藏有極為豐富的圖書文物,現僅舉幾例。文源閣是仿照寧波范氏天一閣而建的藏書樓,為著名的皇家北四閣之一,建成於乾隆四十年。閣中收藏乾隆欽定《四庫全書》和康熙《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綜合性叢書,收書3400餘種,有近8萬卷,36000餘冊。因《全書》篇帙浩瀚,當時又擇其尤要者,編成《四庫全書薈要》,計12000冊。《薈要》共抄兩部,一部貯在故宮摛藻堂,另一部收藏於長春園含經堂的東廂「味腴書室」。另外,含經堂還有一外著名文軒——淳化軒,是專為收藏著名法帖《淳化閣帖》摹版而建的。《閣帖》原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摹刻的,包括王羲之、王獻之乃至蒼頡、夏禹、孔子等99人的書法名跡。帖分十卷,是我國的第一部大型叢帖,被譽為諸帖之祖。乾隆年間,根據《閣帖》的北宋

3. 舜的故事

1、舜的故事一

他的父母和弟弟,一聽到舜富了,就頓起不良之心,設計陷害,要把舜的財產奪過來。一天,他們借修倉庫為名,想用一把火把舜燒死在倉庫里。

沒想到舜穿的是娥皇、女英給他的風衣,舜從大火中飛走了。一天,他們又借掏井為名,想投石下井把舜淹死在深井裡;沒料到舜穿了娥皇、女英給他的龍衣,又從井底遊走了。

一計不成,二計失敗,他們又借吃飯為名,酒中下毒,想要把舜毒死;然而舜有蛾皇、女英保護,事先讓他服了仙葯,毒酒下肚,也安然無事。

2、舜的故事二

當舜五十歲時,堯帝把天下大事託付給他。他總攝大權,統領百官,作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他向堯帝推薦了高陽氏蒼舒、叔達等才子八人,謂之"八愷"。

接著又舉薦了高辛氏伯奮、促堪等八位能人,謂之"八元"。這十六位賢人幫助他輔佐堯帝,把天下管理得很好;他在舉賢任能的同時,又把使勢倚強、橫暴不法的"四大凶神"作了懲處。

把號"窮奇"的共工流放到幽州,把號"渾沌"的歡兜發配到崇山,把號"桃杌"的鯀囚貶到羽山,把號"饕餮"的三苗驅逐到三危(今甘肅敦煌),於是天下大治大安。

堯帝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時間對他進行考察、培養和試用,直到完全可以放心了,這才把天下正式禪讓給他。

3、舜的故事三

舜做了堯的女婿,仍舊對父母孝順如初,可是這並沒有感化那班惡徒。後母見他成了家,有兩個漂亮的妻子和一群牛羊,國君還那麼看重他,心中萬分忌妒。

於是把象找來,母子倆策劃了一個害死舜的毒計。象早就對兩個美麗的嫂嫂垂涎三尺,所以母子一拍即合。晚上,狠婆娘跟瞎老頭一說,瞎老頭子心裡惦記著舜的財產,也點頭答應了。

一天,象來到舜家,對他說:「哥哥,爹叫你明天去幫助修修谷倉,別忘了早點來!」正在門前打麥的舜愉快地答應了。象走後,娥皇和女英忙從屋裡出來說:「不能去呀,他們要燒死你的!」

「怎麼辦呢?爹叫做事,不能不去呀!」舜有些為難。娥皇和女英想了想說:「不要緊,去吧!我們有一件繪著鳥形花紋的五綵衣裳,是當年九天玄女贈送的,你穿上它就可以化險為夷了。」

第二天一早,舜穿上五彩神衣,帶上工具便走了。幾個壞蛋見舜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來送死。心中暗自發笑。象在谷倉旁立起梯子,叫舜登上倉頂。

舜見上面確有幾處漏水的地方,就動手修補起來。這時象突然把梯子撤走,跟他母親運來一捆捆乾柴,把谷倉圍了個密密實實,然後瘋狂地將乾柴點燃,大火立刻熊熊燃燒起來。

舜在上面急忙大喊道:「爹爹,媽媽,你們這是干什麼呀?」後娘惡狠狠地獰笑道:「孩子,送你上天堂呀!你不是要做天子嗎?哈哈,哈哈……」

象一邊扇火一邊說:「你上天堂後,不用掛念嫂子,我會好好照顧她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瞎子瞽叟也跟著傻笑起來。

只有小妹妹果攵手沒有笑,站在遠處獃獃地望著。濃煙滾滾,烈火沖天。舜知道自己已經無法逃脫了,心想:自己一向孝順父母,以德感人。

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現在卻要被大火燒死,老天太無情了!想到這里,他張開雙臂,仰天高呼:「天啊,救救我吧!」

說來也怪,就在他張開雙臂、露出綵衣上的鳥形花紋時,忽然在紅亮的火光中變成了一隻五彩鳳凰,嘎嘎叫著飛上天空。

惡徒們看見這情景,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一會兒,那隻彩鳳凰落到舜的院子,又變成了身穿五彩神衣的舜。

4、舜的故事四

谷倉下放火燒死舜的陰謀沒有得逞,可是惡徒們還不肯罷休。經過一陣子密謀,又一個罪惡的圈套預備好了。這回是瞎爹親自出馬。

「兒呀,」瞎老頭子坐在舜的炕邊,用竹竿點著地,厚著老臉說:「前些天那回事,都是你娘跟你弟弟乾的,爹不知道,我把他們罵了一頓。」舜溫順的笑了笑,沒有作聲。

「這回爹又有事來找你了,爹院子里那口井多年不淘,水都不是味了,明天你去幫助淘淘。」「爹,你放心,明天我一定早點去。」

瞽叟走後,舜把爹來找他淘井的事,告訴了妻子。兩個妻子忙說;「不能去呀,他們要淹死你的。」舜說:「爹親自來找,怎好不去呢?」

兩個妻子商量了一會兒,說:「不要緊,去吧!我們有一件繪著龍形彩紋的衣裳。是當年東海龍王贈送的。你把它穿在裡面,遇到危險,脫去外衣,就可以出現奇跡了。」

第二天早晨,舜把妻子拿出的龍形綵衣貼身穿上,帶著工具去給爹淘井。幾個惡徒一看舜沒有穿紅紅綠綠的奇裝異服,心中暗自高興,心想:這回叫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象拿來一條大繩子,系在舜的腰上,把他從井口放下去。剛剛放到井的中間,繩子突然被砍斷了,舜「撲通」一聲落進井底。

可是由於他早有準備,迅速脫去外衣,奇跡果然出現了:他立刻變成了一條金鱗閃閃矯健無比的游龍,從井中鑽入地下黃泉,然後又自由自在地從另一家的井口出來了。

惡徒們把繩子割斷後,便往井裡投石填土,把一口井塞得平平實實,又在上面踩了又踩。他們以為大功已經告成,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

5、舜的故事五

相傳上古舜帝為民時,曾躬耕於無錫斗山之下。斗山有舜帝美麗動人的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舜帝,民間流傳曾在斗山躬耕,他辛勤勞動的精神感動了上天。

上天給他送來了風調雨順的天氣,還差遣大象為他耕地,燕雀為他銜谷播種。他愛護人民、造福於民:「潤天地、識氣象、憐眾生、護萬物、愛禽獸、睦友邦」。

倡導「天人協和、萬物共榮」之公德。舜還勤勤懇懇協助堯帝治理天下,埋頭辛苦工作28年,受到堯帝的信任和重用。

最後把他作為接班人,把部落聯盟首領(帝位)禪讓給舜,開創了上古史上所稱的「唐堯虞舜」太平盛世時代。

4. 清朝關於火災的懲處律例,是怎樣的

看過古裝劇的讀者,肯定對影視劇中這么一個畫面不陌生。每當夜深人靜時,在那寒風凜冽的街道上,都會出現一個左手拿著鑼,右手拿著槌的打更人,而這打更人每敲一次鑼,嘴裡就會說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或者是“鳴鑼通知,關好門窗,小心火燭”這樣的話。

當然以上劇情非虛構,而是在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

那這里或許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何打更人在夜晚巡邏的時候,他喊的不是“小心盜賊”,而是“小心火燭”呢?難道在古代防火要比防盜來得重要嗎?

實際上還真是如此。首先我們要知道,古時候建造房屋所用的材料多為木質,所以哪怕只是出現一絲的火星,都是有可能讓房屋付之一炬的,同時那時候城中的房屋與房屋之間的距離都不會間隔的太遠,因此一旦發生火災,如果應對不及時,百分之百會引起一場滔天大火。

總得說清朝的火災懲處律例既有嚴格的地方,又有人性化的地方,比如在災後賠償一事上,如果縱火犯的家庭真的是貧窮不堪,清廷也會寬厚處理,即只追其責不追其款。

此外,對於縱火的主犯、從犯,清廷對其也是有著明顯的區分的,對於“故意放火”的從犯,只要是不傷及性命,最重也就是流刑,不會丟掉性命。當然,對於故意放火的主犯,清廷也是公正無私的,那就是殺無赦,最低也是斬立決,總之就是必死無疑。

5. 金庸古龍小說門派、勢力名稱及武功並特點大盤點

補充一下明教:
教主:楊逍
前任教主:張無忌
再前任教主:陽頂天
武功:乾坤大挪移:A級武學,共分七級,類似借力打力,可將對手來招打向別處。練成者少之又少,有張無忌,楊逍(小成),陽頂天(被成昆激死) 聖火令:B級武學,共分七塊。上面記載「山中老人」霍休的武功精要,極為特異,招式詭變,含三分魔氣。在與周芷若聯手對付渡厄,渡難,渡劫三僧時,張無忌曾使用。練成者有波斯總教風雲三使,張無忌。
其他:青翼蝠王韋一笑:寒冰綿掌(開始用完要吸人血,療傷後好些)
五散人之說不得:布袋功(張大俠被裝在裡面提上光明頂)
明教人武功太雜,暫列這幾種。
門下:五行旗:銳金旗:白布包頭,每人持羽箭,標槍,短斧,兩軍對陣之用
巨木旗:青布包頭,每十人舉一重逾千斤的巨木,攻城之用
烈火旗:紅布包頭,每人背一油箱,內裝石油,火攻之用
洪水旗:黑布包頭,有水槍,水龍等武器,內裝毒水,水攻之用
厚土旗:黃布包頭,帶鐵盔鐵鏟,明教工程隊,毀城埋人之用

6. 中國古代四大疑案

1、宋太祖暴死之謎:

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後,傳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為歷史留下了又一樁懸案。

2、老子的出關之謎:

有史實記載,老子曾西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強而著書,留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經》。而後就騎著一頭大青牛,繼續西行,則沒了消息。這個引起很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興趣,則至今沒有得出很確鑿的證據。《莊子天道篇》有一段記載,敘說了老子離職後便離開周室而「歸居」了。

3、楊貴妃生死之謎:

楊貴妃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位絕代佳人。她那傳奇的一生曾觸發無數騷客文人的才情,為之吟詩作賦。然而,這位國色天香的美女究竟歸宿如何呢?

史書記載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陽淪陷,潼關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狽地與眾臣逃跑,其愛妾楊貴妃死於馬嵬驛。可是,文人賦詠與史家記述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因此楊貴妃的最後歸宿,至今還留下許多疑問。

4、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側之惡」的名義舉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榮登皇位而結束,歷時4年。 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時,皇宮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此後,有關惠帝已經出逃的傳聞頗多,明成祖對此總是不放心,這件事也幾乎成為他的一塊心病。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樁爭訟不決的歷史懸案。綜合各家說法,主要有「焚死」說和「逃亡」說兩種。

(6)縱火小說免費閱讀容燼宋霧擴展閱讀:

《中國歷代懸案疑案奇案大全集》:一個個撲朔迷離的謎團,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一個個震撼心靈的史實。

帝王君主懸案、後宮嬪妃玄案、太子公主秘案、治國名臣密案、戎馬將軍玄案、紅顏美人悲案、官宦亂政詭案、官場浮沉險案、科場舞弊奇案、文字大獄冤案、酷吏貪官黑案、方士巫蠱怪案、變節投降異案、謀殺行刺驚案、文明考古謎案、文化藝術疑案、名人逸事軼案、盜掘古墓大案。

聚焦歷史,披露驚心動魄的懸案傳奇,穿越迷霧,揭開錯綜復雜的塵封真相。

披露鮮為人知的奇聞軼事、訴說帝王之家的權力爭斗、演繹後宮之間的愛恨情仇、考證文化藝術的真偽虛實、破譯考古文物的神奇密碼、揭秘國寶背後的驚天事實。

7. 西遊記全集 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

《西遊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後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

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並且《西遊記》富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其隱含意義非常深遠,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可以從佛、道、俗等多個角度欣賞,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7)縱火小說免費閱讀容燼宋霧擴展閱讀

唐僧在取經路上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豬八戒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武器是九齒釘耙。

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8. 關於圓明園的資料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

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圓明園在清室150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8)縱火小說免費閱讀容燼宋霧擴展閱讀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

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萊瑤台、武陵春色、藏舟塢,萬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當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欣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

9. 赤壁之戰

http://ke..com/view/22710.htm

赤壁之戰

戰爭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點 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結果 孫權,劉備盟軍勝利

作戰各方

曹操 劉備,孫權

指揮官

曹操 周瑜、程普、劉備

兵力

約160,000 約50,000

傷亡

不詳 不詳

赤壁之戰

長坂之戰–烏林之戰–江陵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進取荊州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備。其一,在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其二,派遣張遼、於禁、樂進駐兵許都附近,以備不測;其三,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其四,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其五,鏟除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領大軍十餘萬南下荊州,用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的話來說是「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企圖一舉消滅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天下。正當曹操疾趨宛、葉之時,八月間劉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劉琮在新野(今屬河南省)不戰而降於曹軍。荊州水軍數以千計的蒙沖、斗艦,悉歸曹操所有,至此曹軍水戰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聞訊後率部南撤。

當時江陵(今湖北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因此劉備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九月,曹軍親率精騎五千,包括親兵虎豹騎,追擊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東北)擊潰劉備軍後佔領江陵。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賈詡勸說曹操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沒有理會他的建議。曹軍的作戰部署大體是:以趙儼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棗陽東南)太守兼都監護軍,於禁、張郃、朱靈、李典、張遼、馮楷等七軍,統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荊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淵駐守江陵,以曹洪駐守襄陽,另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沿漢水南向夏口。曹操親率一部連同新附荊州之眾順江而下,攻打東吳。

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御曹。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後劉備用其計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共謀抗曹之計。

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威脅的書信,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曹操,又顧慮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為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他指出(一)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二)北人「不習水戰」;(三)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定可取勝。

魯肅又用激將法進言,說服了孫權,同時勸孫權立即把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兵敗烏林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回合。然後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黃准備了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上插與曹操約定的旗號。

時值隆冬,多刮北風,但按氣象規律,幾天嚴寒日過後,以常見有少暖之日,風向亦或變為東風,南風。據說,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這一天,晴空風暖,傍晚南風起,及至午夜風急,黃蓋以准備的船艦出發,順風駛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在南岸的孫軍主力船隊乘機擂鼓前進;同時劉備也自蜀山向烏林進發。盟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余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加以瘟疫、飢餓,曹軍損失大半。幸得張遼,許諸等接應,才得脫險。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滿寵駐當陽。

後果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的著名戰例。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點評

在評論曹操兵敗赤壁,傳統的史學家強調其思想輕敵驕傲。如張作耀《曹操傳》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沖昏頭腦」。

曹操沒有乘勝把劉備徹底擊潰。

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

傳統的評論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裴松之評論赤壁之戰是說:「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役大興,以損凌厲之峰,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認為烏林之戰實是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

傳說與演義

後代的文學家在以此次戰爭為題材而創作詩、文、小說時,又往往有意地滲入了誇張、附會的成分。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是全書最重要、規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戰事。從第四十二回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魯肅來夏口吊劉表之喪開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干中計」、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龐統巧授連環計」、第四十八回「鎖戰船北軍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到第五十回「關雲長義釋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戰事。

《三國演義》則繪影繪聲地描寫了周瑜的營帳駐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孫、曹鏖兵之處在三江口。

傳說、演義,和歷史有較大的區別。

史料

主要的第一手史料是陳壽著《三國志》。

《三國志》之《魏書》、《蜀書》和《吳書》中有許多矛盾。

最近30年,考古發現開始補充正史記載。1973年出土了東漢晚期的銅馬鐙一件,印有東漢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瓦硯一台,並有東漢銅鏡、陶瓷器和箭鏃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層中發現沉船上的鐵環、鐵釘、東漢銅鏡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發現銅、鐵、玉帶鉤各一件。

赤壁的位置

多年來,學術界對於「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並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目前討論的情況看,爭論的焦點是蒲圻說、嘉魚說與黃州說何者為是,其餘四說難以成立。

1. 蒲圻說: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主是說。三種說法,蒲圻說較為可信,因為近年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發掘。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贊同上述觀點。

2. 嘉魚說: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3. 黃州說:還有一說認為赤壁在今武漢以東地帶。唐朝杜牧和北宋蘇軾都把黃岡(古黃州)西北的赤鼻磯(今「東坡赤壁」)視為赤壁,因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蘇軾《前赤壁賦》稱:「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
http://www..com/s?wd=%B3%E0%B1%DA%D6%AE%D5%BD&cl=3

熱點內容
小說天材地寶的名字 發布:2025-02-25 19:04:39 瀏覽:934
比較好看的足球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25 18:22:18 瀏覽:530
有點污污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2-25 18:18:02 瀏覽:379
把夢寫成科幻小說的 發布:2025-02-25 18:00:18 瀏覽:29
打寶練級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25 16:59:35 瀏覽:715
女主全是處的都市無敵流小說 發布:2025-02-25 15:36:41 瀏覽:518
小說收盡古代所有美人小說 發布:2025-02-25 14:58:21 瀏覽:753
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有哪些校園 發布:2025-02-25 14:32:03 瀏覽:224
玄幻小說雜志 發布:2025-02-25 13:56:45 瀏覽:793
好看的都市小說不要yy 發布:2025-02-25 13:35:35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