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將莫邪小說閱讀
1. 《搜神記》的《干將莫邪》全文逐字翻譯
譯文:
楚國干將、莫邪夫婦二人,給楚王鑄劍,三年才鑄成。楚王很生氣,想殺他。劍有雌雄二柄。當時妻子懷孕快生產了,丈夫對她說:「我給楚王鑄劍,三年才成功。楚王發怒了,我去一定被殺掉。你生下的孩子如果是男的,長大後,告訴他:『出房看南山,松樹長在石上,劍在它的背面。』
於是拿著雌劍去見楚王。楚王非常生氣,叫人去仔細查看。驗劍人說:「劍有兩把,一把雌一把雄,雌劍帶來了,雄劍沒有帶來。」楚王發怒了,把干將給殺了。
莫邪生下的兒子叫赤。後來長大了,問他母親:「我父親在哪裡?」母親說:「你父親給楚王鑄劍,三年才成功。楚王發怒,把他殺了。他走時囑咐我告訴你:「出房看南山,松樹長在石上,劍在它的背面。」於是兒子出房,往南看沒有山,只見堂前松柱下有一磨劍石,就用斧頭砸開它的背後,得到雄劍,早晚都想找楚王報仇。
楚王夢見一個男子,眉間廣闊,約一尺寬,說要報仇。楚王懸千金重賞捉拿。赤聽說了這件事了,便逃走,跑進山裡悲歌。碰到一位俠客,說:「你年紀輕輕的,怎麼哭得這樣傷心?」赤說:「我是干將、莫邪的兒子。楚王殺了我的父親,我想報仇!」
俠客說:「聽說楚王以千金重賞購買你的腦袋,請把你的腦袋和劍都交給我,我為你報仇。」赤說:「太好了!」於是自殺,雙手捧著腦袋和劍,屍體卻僵立不倒。俠客說:「我決不會辜負你!」這樣,屍體才倒下。
俠客提著赤的腦袋去見楚王。楚王很高興。俠客說:「這是勇士的頭,應當用大湯鍋煮。」楚王照著他的話做了。三天三夜也煮不爛,頭還跳出湯鍋,瞪著眼睛充滿憤怒。俠客說:「這小孩的頭煮不爛,請大王親自到鍋邊一看,就一定能煮爛。」
楚王立刻走近去看,俠客用劍砍了一下楚王,楚王的腦袋就掉進湯里;俠客也砍掉自己的頭,頭也掉進湯里。三個腦袋都煮爛了,沒法分辨。於是把肉湯分成三份埋葬了,籠統稱為「三王墓」。如今這墓在汝南郡北宜春縣境內。
出自東晉史學家干寶的《搜神記》。
原文:
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劍有雌雄。其妻重身當產。夫語妻曰:「吾為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殺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於是即將雌劍往見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劍有二,一雄一雌,雌來雄不來。」王怒,即殺之。
莫邪子名赤,比後壯,乃問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子,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於是子出戶南望,不見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劍,日夜思欲報楚王。
王夢見一兒,眉間廣尺,言欲報仇。王即購之千金。兒聞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謂:「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將、莫邪子也,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客曰:「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為子報之。」兒曰:「幸甚!」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客曰:「不負子也。」於是屍乃仆。
客持頭往見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頭也,當於湯鑊煮之。」王如其言。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兒頭不爛,願王自往臨視之,是必爛也。」王即臨之。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墜湯中,客亦自擬己頭,頭復墜湯中。三首俱爛,不可識辨。乃分其湯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縣界。
(1)干將莫邪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原本已散,今本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
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世影響深遠。
其中《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了反抗者的斗爭,常為後人稱引。
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開創了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
《搜神記》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傳奇故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及後世的許多小說、戲曲,都和它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後有託名陶潛的《搜神後記》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覽》上下卷,都是《搜神記》的仿製品。
2. 干將莫邪出自哪本志怪小說
01 搜神記
干將莫邪選自《搜神記》,作者干寶是東晉朝代的史學家文學家魯迅先生的小說《鑄劍》就是根據這個故事干將莫邪是中國古代志怪小說集《搜神記》中所記故事。
干將莫邪是中國古代志怪小說集《搜神記》中所記故事。中國古代傳說中造劍的名匠。干將,春秋時吳國人,曾為吳王造劍。後與其妻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干將,一曰莫邪(也作鏌鋣)。
干將將雌劍獻與楚王,雄劍傳給其子,被楚王所殺。其子眉間尺長成,終於為父報仇。此一傳說贊頌了劍工高超的技藝,寶劍文字的神采,統治者的殘暴和少年的壯烈。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系。志怪小說的內容多種多樣,有炫耀地理博物的,有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的,還有講述鬼神迷信故事的,多數來源於巫師和方士的奇談怪論。志怪小說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算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志怪小說的內容很龐雜,大致可分為三類,炫耀地理博物的瑣聞如託名東方朔《神異經》、張華的《博物志》;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如託名班固的《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講說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干寶《搜神記》、舊題曹丕的《列異傳》葛洪的《神仙傳》託名陶潛的《後搜神記》等。志怪小說對唐代傳奇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3. 《干將莫邪》帶拼音古文。
《干將莫邪》
干寶
原文:
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劍有雌雄。其妻重身當產。夫語妻曰:「吾為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殺我。
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於是即將雌劍往見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劍有二,一雄一雌,雌來雄不來。」王怒,即殺之。
莫邪子名赤,比後壯,乃問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子,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於是子出戶南望,不見有山,但睹(dû)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劍,日夜思欲報楚王。
王夢見一兒,眉間廣尺,言欲報仇。王即購之千金。兒聞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謂:「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將、莫邪子也,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客曰:「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為子報之。」兒曰:「幸甚!」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客曰:「不負子也。」於是屍乃仆。
客持頭往見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頭也,當於湯鑊煮之。」王如其言。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兒頭不爛,願王自往臨視之,是必爛也。」王即臨之。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墜湯中,客亦自擬己頭,頭復墜湯中。三首俱爛,不可識辨。乃分其湯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縣界。
4. 談談對古文《干將莫邪》讀後的感想或評價
對古文《干將莫邪》讀後的感想或評價
一、寫作思路
1、首先,開頭直接說出感受。
2、然後,中間寫出感受的具體經過。
3、最後,在結尾對全文進行總結。
二、範例
讀過古文《干將莫邪》這篇小說的人都不會忘記這樣一些場面:干將之子昂然直立的屍體捧著自己的頭和劍,沸騰的湯鑊中那顆目大怒的高傲的頭顱,以及在湯鑊之中翻滾著爛在一處的三個頭。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復仇故事。
它與一般復仇故事的不同之處在於:復仇者與復仇對象社會地位的懸殊——一邊是身份卑微的工匠,一邊是九五之尊的國君。在現實社會中絕無可能申張的冤屈藉助荒誕離奇的想像終於得以報仇雪恨。這是一曲由正義、勇敢、忠誠、智慧凝結成的慷慨悲歌。
小說篇幅不長,但在有限的篇幅之中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干將的沉著冷靜,赤比的堅決深沉,山中客的俠義機智,楚王的暴虐愚蠢。小說在情節安排上亦是跌宕起伏、懸念叢生,既展現了復仇歷程之艱辛不易,又使小說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的著名歷史小說《鑄劍》,就是對這則故事的改寫,可見其感人之深、影響之遠。
5. 簡述小說《干將莫邪》
干將是楚國最有名的鐵匠,他打造的劍鋒利無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將為他鑄寶劍。
干將花了三年工夫,終於鑄煉出一對寶劍。這是他一生中鑄得最好的劍。可是干將明白楚王的脾氣,要是他得到了世上罕見的寶劍,一定會把鑄劍的人殺掉,免得將來再鑄出更好的劍來。
這時,干將的妻子莫邪快生孩子了,這使干將更加愁眉苦臉。到京城交劍的日子到了,干將對莫邪說:「我這一去肯定回不來了。我留下了一把劍,埋在南山上的大松樹底下。等孩子長大了,讓他替我報仇。
干將帶著寶劍去見楚王,楚王一得到寶劍,二話不說,立刻命令士兵殺死了干將。「哈哈,這下天下沒有比我更好的寶劍了!」楚王得意極了。
干將死後不久,莫邪生了一個男孩,取名赤鼻。莫邪記住丈夫的遺言,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帶大。
十多年以後,赤鼻長成了一個小夥子,莫邪把他爸爸的不幸全部告訴了他。赤鼻流下了熱淚:「啊,可憐的爸爸!媽媽,我一定要殺死楚王,為爸爸報仇!」他跑到南山上,把埋在大松樹下的寶劍挖了出來,日日夜夜練劍。
就在赤鼻加緊練劍的時候,楚王接連幾天做了同一個夢,他夢見有一個憤怒的少年提著寶劍朝他沖過來,說要為干將報仇。楚王嚇得直冒冷汗,他忙派大臣們去打聽,才知道干將果然有個兒子,正准備進城刺殺他。
楚王害怕極了,一邊派人去抓赤鼻,一邊命令士兵守緊城門,防止赤鼻混進城來。
赤鼻只好帶著寶劍逃進了大山。沒法為爸爸報仇,赤鼻傷心極了。一天,赤鼻在樹林里遇見一位壯士。壯士非常同情赤鼻的遭遇,決定幫他一起報仇:「我能為你報酬,不過,你得把你的頭和你的寶劍借給我,我帶著你的頭去請賞,趁機殺死楚王。」赤鼻一聽這話,立刻跪下給壯士磕頭:「只要你能為我父子報仇雪恨,我什麼都願給你。」赤鼻說完,提起寶劍把頭割了下來。壯士拾起了頭和劍,傷心地說:「放心吧,我一定要殺死楚王。」
壯士來到王宮拜見楚王。楚王見這頭和劍跟夢中見到的一模一樣,高興極了,要賞壯士。壯士說:「大王,要是你把赤鼻的頭放在鍋里煮爛,他的鬼混就不會來傷害你了。
楚王趕緊叫人架起大鍋,用大火煮頭。誰知煮了三天三夜,赤鼻的頭還是沒有爛掉。壯士對楚王說:「大王,要是您親自去看一看,赤鼻的頭就能煮爛了。」
楚王也覺得奇怪,就親自走到大鍋邊,伸長腦袋朝里看。壯士趁機拔出那把寶劍,用力一揮,把楚王的頭坎落在大鍋里。衛兵們大吃一驚,過來抓他。壯士手起劍落,又把自己的頭砍落鍋里。
人死劍在,干將造的一對寶劍留了下來。人們把其中一把叫做干將,另一把叫做莫邪。
6. 《《干將莫邪》》最新txt全集下載
《干將莫邪》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怎麼辦啊……」望著眼前巨大的魑,莫邪的額頭上沁出了密密麻麻的汗水。
就在剛才,蘇珊若已經被打倒……
該死……想不出辦法……無論是「箭破浪」抑或是「驚鴻之箭」對於眼前的這個怪物來說等於沒用……
可惡……無法冷靜……
突然,彷彿是受到了召喚,眼前的怪物發出了絕望般的吼聲。緊接著,紅光閃過,身後傳來了幾聲痛苦的呻吟。
僵硬的回頭,眼前的一幕令莫邪徹底呆住——
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同伴與敵人——悉數倒在地上,血流不止……
鮮紅的血,刺鼻的氣味……這一切,太熟悉……
十年前的夜晚,十年前的夜晚!
母親為了保護自己和哥哥,拿出弓箭,用本就已經殘破不堪的身軀,射出了最後的四支箭。
然後,就昏迷了。
醒來後,也沒過多久,就在一個月圓之夜,倒地而亡,不留任何痕跡。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眼前,彷彿出現了十年前的那一幕——
所有的人都在絕望的哭喊,所有的人都被大火燒傷,無窮無盡的大火,染紅了半邊天,仿若地獄。……
7. 干將莫邪的閱讀答案
1.赤先是尋劍,在報仇無門的情況下「如山行歌」,最後以自刎來託付「客」為自己報殺父之仇
2.「客」的勇表現在不惜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來行刺楚王,他的謀體現在是他想出了行刺楚王的辦法,他的信義表現在他不負重託,用生命完成了為赤報仇的任務
3.赤:為父報仇,至死不渝
俠客:見義勇為,英勇無畏
楚王:心胸狹隘,外強中干,殘忍暴虐
4.反抗統治階級殘酷壓迫
5.誇張手法。「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
6.那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人民的反抗精神值得提倡,但應該更加理智,有勇且有謀,不一定非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7.吾父所在:我的父親在哪裡?(困惑,憤怒,委屈和心酸,一個少年從此踏上了為父報仇的不歸路)
子年少,何哭之悲甚也:你年紀輕輕的,怎麼哭得這樣傷心?(關心的語氣,表現了俠客熱心善良,真誠豪邁的性格特點。)
((*^__^*) 嘻嘻,一定要採納啊~~><)
8. 干將莫邪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
干將莫邪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出自志怪小說集《搜神記》中所記故事。干將,春秋時吳國人,作為造劍的名匠,曾為吳王造劍。後與其妻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干將,一曰莫邪(也作鏌鋣)。干將將雄劍獻與楚王,雌劍傳給其子,被楚王所殺。其子眉間尺長成,終於為父報仇。據傳此劍被藏於姑蘇(現江蘇蘇州)虎丘王墓,此一傳說贊頌了劍工高超的技藝,寶劍文字的神采,統治者的殘暴和少年的壯烈。
9. 干將莫邪的故事賞析
《搜神記》中「干將莫邪」這篇小說篇幅雖短,但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小說思想內涵豐富。其審美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 想像奇特、大膽。莫邪之子赤為報父仇不惜殺身——當山中俠客說可以利用他的頭和劍設計替他報仇時,他毫不猶豫地拔劍自刎。值得注意的是,莫邪子死後竟能將 自己的頭和劍雙手捧給俠客而不倒,待俠客接過頭與劍向他作出承諾後,才跌倒在地上。後來山中俠客將他的頭獻給楚王,置於湯鑊之中,竟然煮三天三夜都不爛, 還從滾湯中跳出,嗔目怒視楚王:想像是多麼的神奇和大膽!
(二)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短短幾百字的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四個性格十分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山中俠客為例——作者以極其精練的文字集中寫了他的俠義和智勇兩個方面。 他雖與干將莫邪之子素不相識,但得知他的悲慘遭遇後,便主動站出來替他報仇,其俠義肝膽躍然紙上;他先是利用莫邪之子赤的人頭和「雄」劍作誘餌,後又利用 了楚王暴虐的性格,機智地引誘楚王臨鑊視頭,最後實現了誅除暴君、為冤死者報仇的目的,充分表現了他的大智和大勇。
(三)思想內涵豐富。這一篇幾百字的短章可以說是一曲真、善、美的頌歌——山中俠客的誠信、俠義和殺身取義的作為,莫邪之子生命已去而精神不死的表現,人們對俠客和莫邪之子的敬仰(以封建社會對功臣的最高封爵——「王」來指稱他們)等,都表現了這一點。
《干將莫邪》這篇小說能以如此短的篇幅寫出一個完整的復仇故事,刻畫出幾個生動感人的形象,並且表現出豐富的思想內容,其對題材的處理技巧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干將、莫邪是兩把劍,但是沒有人能分開它們。干將、莫邪是兩個人,同樣,也沒有人能將他(她)們分開。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將很勤勞,莫邪很溫柔。干將為楚王鑄劍的時候,莫邪為干將扇扇子,擦汗水。三個月過去了,干將嘆了一口氣。莫邪也流出了眼淚。莫邪知道干將為什麼嘆氣,因為爐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鐵之精無法熔化,鐵英不化,劍就無法鑄成。干將也知道莫邪為什麼流淚,因為劍鑄不成,自己就得被楚王殺死。干將依舊嘆氣,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卻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將突然害怕起來,干將知道莫邪為什麼笑,干將對莫邪說:莫邪,你千萬不要去做。莫邪沒說什麼,她只是笑。干將醒來的時候,發現莫邪沒在身邊。干將如萬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兒。莫邪站在高聳的鑄劍爐壁上,裙裾飄飛,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將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從遠處急急奔來。她笑了,她聽到干將嘶啞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淚水也同時流了下來。干將也流下了眼淚,在淚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飄然墜下,他聽到莫邪最後對他說道:干將,我沒有死,我們還會在一起……
鐵水熔化,劍順利鑄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將莫邪,干將只將「莫邪」獻給楚王。干將私藏「干將」的消息很快被吳王知曉,武士將干將團團圍住,干將束手就擒,他打開劍匣絕望地向裡面問道:莫邪,我們怎樣才能在一起?劍忽從匣中躍出,化為一條清麗的白龍,飛騰而去,同時,干將也突然消失無蹤。在干將消失的時候,吳王身邊的「莫邪」劍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涼的貧城縣,在一個叫延平津(今福建南平)的大湖裡突然出現了一條年輕的白龍。這條白龍美麗而善良,為百姓呼風喚雨,荒涼的貧城縣漸漸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縣城的名字也由貧城改為豐城。可是,當地人卻時常發現,這條白龍幾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張望,象在等待什麼,有人還看到它的眼中常含著淚水。
六百年過去了。一個偶然的機會里,豐城縣令雷煥在修築城牆的時候,從地下掘出一個石匣,裡面有一把劍,上面赫然刻著「干將」二字,雷煥欣喜異常,將這把傳誦已久的名劍帶在身邊。有一天,雷煥從延平津湖邊路過,腰中佩劍突然從鞘中跳出躍進水裡,正在雷煥驚愕之際,水面翻湧,躍出黑白雙龍,雙龍向雷煥頻頻點頭意在致謝,然後,兩條龍脖頸親熱地糾纏廝磨,雙雙潛入水底不見了。在豐城縣世代生活的百姓們,發現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淚張望據說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龍突然不見了。而在第二天,縣城裡卻搬來了一對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個出色的鐵匠,技藝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鍛打掙不了幾個錢的普通農具卻拒絕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幹活的時候,他的小妻子總在旁邊為他扇扇子,擦汗水。
不過,經過現代科學研究,「莫邪投爐」,金鐵即融,並不是臆想中的神話,因為,人體含有大量的磷,在鑄造過程中,可起到催化劑的效果。當代著名研究者、曾仿製了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的金海鷗,就利用草木炭添加磷,仿製了干將、莫邪二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