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肖復興小說閱讀答案

肖復興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2-06-17 08:32:06

① 超重肖復興閱讀答案

15、第一段的場面描寫有什麼作用?(4分)
答案要點:內容上:①交代故事發生背景及時間地點。②烘托緊張熱鬧而又溫馨的氣氛,便於與下文子女的冷漠形成對比。③暗示主題。強調出國航班多、出國學生多、行李箱大、送行父母多,實際上在暗示事件具有社會普遍性。
結構上:為下文寫行李超重鋪墊。

16、小說中的兒子和女兒見了父母都是「氣哼哼的」,其原因一樣嗎?試簡單說明。第6段寫的是與前文相同的事情,這樣寫重復嗎?為什麼?(4分)
答案要點:①原因是一樣的。都是因行李超重帶來麻煩而把怨氣撒在家長身上,是對長輩的愛的不理解(缺乏感受),是自私的表現。
②這樣寫看似重復,實際上是作者有意為之。這樣寫可以突出表明獨生子女不理解父母是一種普遍現象,使小說揭示的主題更具普遍意義。

17、小說以「超重」為題,請探究以此為題目的好處。(6分)
答案要點:
①是小說的線索。通過它將機場上的母子、父女的活動聯系起來,構成情節。
②概括了小說的內容。它既指所帶行李超重,又指父母期待超重、情感超重;
③揭示了小說的主旨。它反映了有些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溺愛;這種溺愛與子女對父母的冷漠、埋怨形成鮮明對比,對父母和子女有雙重警示意義。

18、假如你是知心的大小夥子或麻辣女兒,你會乖巧地怎麼說怎樣做?有人說:做父母難,做兒女也不易。對此你怎麼看?(8分)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② 苦瓜(肖復興) 閱讀答案

1.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生動形象寫出了瓤和籽的鮮紅,表達對苦瓜的喜愛之情。
2.因為它裡面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做菜很好吃;苦瓜是母親的象徵,它令我回憶起母親。

③ 肖復興母親閱讀答案 速求!!

10.本文是以我對繼母的感情變化為行文線索的,請根據這條線索在方框內填上適當的詞語
11.第三段寫道我和繼母生活在一起,卻還要掛出生母的照片.這是為什麼
1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十一段的主要內容
13.閱讀第十二段,聯系全文.分析我的眼淚一個勁兒往上涌的原因
14.本文中的母親有什麼特點?作者在文末說世上有一部書永遠寫不完的,那便是母親.面對母親這部永遠寫不完的書.請將要談談你的看法
10..接受(好感)
感謝(感激)
懷念(思念,愧疚)
11.表達了"我"對繼母的反感,也包含著對生母的思念. 
12.寫繼母在三年困難時期,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將親生女兒遠嫁內蒙.
13.為母親的關愛而感動,為母親的衰老而傷感,為以前的無知而愧疚.
14.(1)不是生母,勝似生母,答勤勞,善良,無私,包容(寬容也可);
(2)母愛是人類最偉大的一種情感,天下的母親最大多數是值得歌頌的,我們要學習
母親的優良品質,努力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19.本文是以「我」對繼母的感情變化為行文線索的,請根據這條線索在方框內填上恰當的詞語。(3分)
反感→( )→( )→( )
20.第⑶自然段寫到:「我」和繼母生活在一起,卻還要掛出生母的照片。你如何理解「我」的這一舉動的,請簡要分析。(2分)
2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⑾自然段的主要內容。(2分)
22.閱讀第⑿自然段劃線的句子,聯系全文,分析「我」和母親流淚的不同原因。(3分)
23.請結合文章具體內容,用你認為最恰當的詞概括這位母親的形象。(3分)
24.一位同學讀完本文後,情不自禁寫下了一首小詩,請你結合本文的閱讀感受,運用比喻的修辭,再仿寫一段,整體上要求與前兩段的風格一致。(3分)
母親是一張弓,我是弓上的箭,您寧肯將筋骨拉斷,也要把孩兒送到人生之巔。
母親是一座橋, 任我將您的脊樑踏彎,不管風霜雪雨,都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
, , , 。

參考答案:
19.接受(好感)——感謝(感激)——懷念(思念、愧疚)。
20.由於「我」年少不懂事,心理上還不能接受後媽,於是有意掛出生母的照片,一方面表達了「我」對繼母的反感,同時也包含著剛失去母親的「我」對生母的思念。
21.繼母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將親生女兒遠嫁。(要有記敘的相關要素,時間,人物,事件,結果,其中事件必須講到嫁女兒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22.不設統一答案,「我」流淚宜從三個方面回答:為母親的關愛而感動,為母親的衰老而傷感,為自己以前的無知而愧疚。母親流淚的原因是:⑴為女兒遠嫁而傷心。⑵為兒子終於理解和接納了自己而欣慰。(如有學生答「為自己多少年受的委曲而流淚」,最多給1分)
23.(1)勤勞朴實。把三個孩子拉扯大,幫人家看孩子,在家裡彈棉花,攫線頭。(2)善良慈愛。終始疼愛我和弟弟,我被自行車撞倒後背我去醫院,自責自己沒有照看好我。(3)寬容。在我掛出生母的照片後不僅不反對,還說服父親,表現了一個農村婦女極大的寬容之心。(4)無私。為了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忍痛把自己的親生女兒遠嫁內蒙古,悉心照顧兩個並非親生的孩子,不是生母,勝似生母。(必須結合課文內容分析,僅僅寫出性格只得一半分。)
24.不設統一答案。要求運用比喻修辭,表達對母親的贊美,語言通順、風格與前文大致相似即可,結構、韻腳等均不作要求。(視修辭的運用和語言通順程度給分)答案示例:母親是一條小船,風口浪尖從不迴旋,勇敢地載著兒女們,渡過了多少激流險灘。母親是一座高山,您偉岸的身軀,立地頂天,竭力把您的兒女舉到宇宙之間。母親是一部大書,這書我永遠也讀不完,您是我人生的辭典,牽引著我努力向前。

④ 閱讀 花邊餃子里的母愛 肖復興答案

2.請簡要概述本文主要記敘的兩件事。[1]媽媽耍花招包花邊餃.
[2]我耍花招包花邊餃.
3.文章第3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承上啟下,起到過渡的作用,聯繫上下文
4.本文在以餃子為線索,表達了哪些感情?表達濃濃的母愛和子女對母愛的深沉回報之情.
5.小小的花邊餃子,浸滿濃郁的情思。在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中,都記錄著我們的生活,寄託著我們的感情。你能說說你身邊的什麼事物寄託了你的什麼情感嗎?以前總是跟遠方的友人一起吃桔子,現在吃桔子的時候就會想起她,想起在一起的日子。寄託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念和對友情的歌頌。

⑤ 《荔枝》肖復興閱讀答案

1.文章中有許多描寫,你能找出你最欣賞的一處,細賞一番嗎?
2.文章中的母親令人難忘,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母親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3.聯系全文,體會「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一句蘊含的情感,展開合理想像,寫出作者最想對母親說的話。
4.第(3)段中,面對母親買回來的沙果,作者「連聲說真好吃」、「不住口說真便宜」。對作者這種安慰母親的「把戲」,你是否贊同?請簡要說說你的看法
1、「母親撲啼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捨不得吞下」。母親看到愛著自己的兒子買回來的那麼「貴重」的東西,雖然清苦,但還是笑了,那笑容飽含了太多滿足,母親用一生的愛呵護孩子,現在孩子也會懂得心疼母親了,那是何等的幸福,看著母親用筋脈突兀的手不停的撫摸,可見母親多麼想把這份愛延續更久,是那樣的怕那愛不經意間流掉。看似平淡的話語,潛藏了多少愛的碎瓣,母親,好偉大的詞語!
2、(這個問題留給你自己,國人對親人表達情意的方式太過含蓄,不能當面講,就寫在這里吧)
3、「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作者以這樣的話語作為整篇文章的結束語,暗含了自己太多的思緒,看似結束的文章,卻在作者心底掀起了感情的波瀾,是啊,荔枝可以年年紅,而我的母親已經不在了,生命的輪回由不得生命自己去做主,這多麼的遺憾啊,母親生前把愛都分給了我和兒子,而她自己卻在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
4、很同意作者這種安慰母親的「把戲」。第一,做母親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能聽到自己的孩子能懂事的說出這樣安慰自己的話,做母親的還有什麼好期盼好奢求的呢。第二,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把當時的母親換作是作者,那樣用心的洗的水果,它不單單是一盤水果的問題,那裡面融入了太多的愛,母親的愛是不需要回報的,但不回報和不懂得感知就是兩碼事了,所以,我很同意作者的那種做法。

⑥ 窗前的母親肖復興閱讀答案

窗前的母親

肖復興

(1)在家裡,母親最愛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從搬進樓房,母親就很少下樓,我們都囑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樓層高、樓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著碰著就會給孩子添麻煩。每天我們在家的時候,她和我們一起忙家務,手腳不拾閑兒;我們一上班,孩子一上學,家裡只剩下她一個人時,大部分時間,她就呆在窗前。

(3)那時,母親的房間,一張床緊靠著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幾乎佔了一面牆,母親坐在床上,靠著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覽無余。陽光總是那樣燦爛,透過窗子照得母親全身暖洋洋的,母親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別愛追著太陽烤,讓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覺。有時候,不知不覺她就依著被子上睡著了。一個盹打過來,睜開眼睛,她會接著望窗外。

(4)窗外有一條還沒有完全修好的馬路,馬路對面是一片工地,恐龍似的腳手架簇擁著正在蓋起的樓房,a切割著那片湛藍湛藍的天空,遮擋了遠處的視線。由於馬路沒有完全修好,來往的車輛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只有太陽在悄悄地移動,從窗子這邊移到另一邊,然後移到窗後面,留給母親一片陰涼。

(5)我們回家,只要走到樓前,抬頭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見母親的身影。窗子開著的時候,母親花白的頭發會迎風擺動,窗框就像恰到好處的畫框。等我們爬上樓梯,還沒掏出鑰匙,門已經開了,母親站在門口。不用說,我們從樓下看見母親時,母親也看見了我們。那時候,我們永遠不怕忘記帶房門鑰匙,有母親在窗前守候著,門後面總會有一張溫暖的臉龐。有時候我們晚上很晚才回家,樓下已經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親也能看見我們。其實,母親早就老眼昏花,不過是憑感覺而已,可她的感覺從來都是十拿九穩,她總是那樣及時地出現在家門的後面,替我們早早地打開門。

(6)母親最大的樂趣,是對我們講她這一天在窗前看見的新聞。她會告訴我們,今天馬路上開過來的汽車比往常多了幾輛;今天對面的路邊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們這邊的馬路邊栽了小樹苗;今天她的小孫子放學和同學一前一後追趕著,像一陣風似的;今天還有幾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檯上……都是些平淡無奇的小事,但她有棗子一棍子,沒棗子一棒子地講起來時津津有味。

(7)母親不愛看電視,總說她看不懂那玩意兒,但她看得懂窗前這一切,這一切都像是放電影似的,演著重復的和不重復的瑣瑣碎碎的故事,溝通著她和外界的聯系。有時候,望著窗前的一切,她會生出一些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聯想,大多是些陳年往事,不過是過去住平房時的陳芝麻爛穀子,就是沉澱在農村老家時,她年輕的回憶。聽母親講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讓我感到歲月的流逝,人生的滄桑就是這樣在她的眼睛裡和窗前閃現著。有時候,我偶爾會想,要是把母親的這些都寫下來,那才是真正的意識流呢。

(8)母親在這座新樓里一共住了五年。母親去世後,好長一段時間,我出門總是忘記帶鑰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樓下的時候,我也總是習慣地望望樓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盪盪的窗像是沒有畫幅的鏡框,像是沒有了牙齒的癟嘴。這時,我才明白那五年裡窗前母親的身影對我們是那麼的珍貴而溫馨,才明白窗前有母親的回憶,也有我們的回憶。

(9)當然,更明白了:只要母親在,家裡的窗前就會有母親的身影。那是每個家庭里無聲卻最動人的一幅畫。(作者肖復興,原文有改動)

1.文章第(6)段說母親最大的樂趣,是對子女講她這一天在窗前看見的「新聞」,又說那是「都是些平淡無奇的小事」,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

2.揣摩文中兩處畫線的句子,然後回答問題。(6分)

(1)體味a句中「切割」一詞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2)b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它的表達效果。

3.第(9)段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有什麼作用?(3分)

4.文章開篇說「在家裡,母親最愛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請結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6分)

答案

1.不矛盾。"新聞"是從母親的角度來說的,"平淡無奇的小事"是從子女的角度來說的。母親成天站在窗前,所見所聞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來是平淡無奇的小事,在母親看來就是新聞了。這樣寫,突出了母親生活的單調、寂寞。

2.(1)表現出了人物面對窗外自然風景被新建的樓房破壞和遮蔽的無奈、痛苦之情。(2)比喻。生動形象地將失去母親的窗比作沒有畫幅的鏡框和沒有牙齒的癟嘴,突出了母親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追憶和思念

3.收束全文,點明主旨,深化文意。

4.(1)因為母親不能下樓,她對外界的感知就是通過"窗","窗"是聯系母親和外界的紐帶。(2)"窗"是母親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歸來的地方,"窗"是聯系母親和子女的紐帶。(3)"窗"還連接著母親的現在和過去,窗前的一切,會使她聯想起一些陳年往事。

16.文中第五段劃橫線的句子所描寫的細節,哪些詞語最富有表現力?為什麼?
等我們爬上樓梯,還沒掏出門鑰匙,門已經開了,母親站在門口。
答案:「還」和「已經」。它們簡潔生動地表現了母親盼望兒女歸家的急切心情。

17.試比較下面兩個句子,說說哪一個在文中的表達效果更好?為什麼?
(1)只有太陽在悄悄地移動,從窗子的這邊移到另一邊,然後移到窗後面
(2)只有太陽悄悄地移過窗前
答案:第一個句子的表達效果更好。因為它描述了太陽移動的過程,突出了時間慢慢流逝的過程,表現了母親一個人長時間守候在窗前的寂寞。而第二個句子只敘述了過程,淡而無味。

18.文章第六段寫到母親最大的樂趣,是對我們講她這一天在窗前看見的「新聞」,後面又說「都是些平淡無奇的小事」,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
答案:不矛盾。前面說是「新聞」,是從母親的角度來說的,「平淡無奇的小事」是從我們的角度來說的。母親成天站在窗前,所見所聞非常有限,所以在我們看來平淡無奇的小事,在母親看來就是新聞了。這樣說,突出了母親生活的單調、寂寞。

19.探究思考:寫母親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本文為什麼單單選擇寫「窗前」的母親?
答案:(1)因為母親不能下樓,總是站在窗前,「窗」是母親目送我們出去、盼望我們歸來的地方,「窗」是溝通母親和我們的紐帶。
(2)「窗口」又是溝通母親和外界的紐帶,母親不能下樓,她對外界的感知就是通過「窗」,在窗口母親見到了她認為新鮮的事。
(3)「窗口」還溝通著母親的過去和現在,窗前的一切,會使她聯想起一些陳年往事,聯想起過去的時光。
(4)「窗口」還是我們了解母親、感受母親情感的通道。母親在窗口凝望的身影,傳達著她對我們深深的愛和牽念,也傳達著她的寂寞孤獨。
(5)「窗前」的母親已經不在人世了,空盪盪的窗口,還存留著我們對母親的回憶,勾起我們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之情。
(6)將母親的形象定格於「窗前」,通過一個小小的窗口來表現母親的形象和情感,切入點小,筆墨集中,但內蘊豐富,形象豐滿。構思巧妙。

⑦ 母親,肖復興。閱讀答案

10..接受(好感)
感謝(感激)
懷念(思念,愧疚)

11.表達了"我"對繼母的反感,也包含著對生母的思念. �

12.寫繼母在三年困難時期,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將親生女兒遠嫁內蒙.

13.為母親的關愛而感動,為母親的衰老而傷感,為以前的無知而愧疚.

14.(1)不是生母,勝似生母,答勤勞,善良,無私,包容(寬容也可);
(2)母愛是人類最偉大的一種情感,天下的母親最大多數是值得歌頌的,我們要學習
母親的優良品質,努力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⑧ 肖復興的《母親》閱讀答案

無聲之愛難以捕捉,但伴隨而來的是一縷清香,香而看不見,給人以優美的感受。一個偉大的母親的無聲之愛傳遞給了她的兒女,但她的兒女卻感覺不到這種溫暖,像肖復興一樣。《窗前的母親》就是以一位母親關愛兒女,體貼兒女的文章。

《窗前的母親》寫出了母親對於孩子的愛,坐在窗前,一向都是在看遠處的風景,她最愛呆在窗前發生的一切對任何人來講都是母親的必有脆弱。花白的頭發在迎風擺動,消逝的歲月已去了。但母親還擁有一張溫暖的臉龐。作者望見母親,每次都是悄悄地偷窺。當作者上樓時,看到了母親已早早的為他打開好了門,等著他回家。母親去世後,作者在看到窗前,亦是空空盪盪,似乎丟失了這份愛、珍貴與溫暖。

母親的愛是偉大的,蘊含著無限的親情,莫名是的無聲,哪怕是一個手勢、一個動作都在時時刻刻的愛著自己的兒女,傳遞著母愛的呵護。母親又是創造生命的天使,她時常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與壓力,卻從不任勞任怨,盡自己最大的力多日的操勞。日日夜夜灑下的汗水與心血澆灌著下一代人,風風雨雨中,她的背影一天天的消逝。她曾為了自己的兒女寧獻出生命,批評與教育。母親的關愛其實在更多的時候是以無聲的形式來表達的,母親為了下一代的成長可以拋棄一切,撫養成人。作為下一代人,要同時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母親。了解憂慮中的母親的感受,為了母親的嘆息要爭氣,銘刻母親的愛要感恩。

母親有一種無聲之愛,這種愛的境界遠遠高於其他愛的體現,從內心深處萌發出一顆感恩的情芽。只有來認真思考與感受她的無聲之愛。

⑨ 年輕時應該去遠方漂泊 肖復興 閱讀答案

去遠方

肖復興

1寒假的時候,兒子從美國發來一封電子郵件,告訴我利用這個假期,他要開車從他所在的北方出發到南方去,並畫出了一共要穿越11個州的路線圖。剛剛出發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薩斯州的首府奧斯汀打來電話,興奮地對我說這里有寫過《最後一片葉子》的作家歐·亨利博物館,而在昨天經過孟菲斯城時,他參謁了搖滾歌星貓王的故居。

2我羨慕他,也支持他,年輕時就應該去遠方漂泊。遠方,會讓他見識到他沒有見到過的東西,讓他的人生半徑像水一樣蔓延得更寬更遠。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獨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車站等候換乘的火車,寂靜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幾個候車的人,其中一個像是中國人,我走過去一問,果然是,他是來接人。我們閑談起來,知道了他是從天津大學畢業到這里學電子的留學生。他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記憶猶新:「我剛到柏林的時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懷揣著僅僅的10美元,他也敢於出來闖盪,我猜想得到他為此所付出的代價,異國他鄉,舉目無親,餐風宿露,漂泊是他的命運,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兒子還要小的年紀,驅車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凍,路遠心迷,彷彿已經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斷線的風箏,不知會飄落到哪裡。但是,它讓我見識到了那麼多的痛苦與殘酷的同時,也讓我觸摸到了那麼多美好的鄉情與故人,而這一切不僅譜就了我當初青春的譜線,也成了我今天難忘的回憶。

5沒錯,年輕時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遠方想像得那樣好,才敢於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遊,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品嘗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絕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飲咖啡的一種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輕時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氣,也需要年輕的身體和想像力,便收獲了只有在年輕時才能夠擁有的收獲,和以後你年老時的回憶。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麼事情叫作無愧無悔的話,在我看來,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戲的歡樂,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經歷,你的老年有難忘的回憶。

6青春,就應該像是春天裡的蒲公英,即使力氣單薄、個頭又小、還沒有能力長出飛天的翅膀,藉著風力也要吹向遠方;哪怕是飄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闖一闖未開墾的處女地。這樣,你才會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會看見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牆。

7我想起泰戈爾在《新月集》里寫過的詩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給我……我將帶我的朋友快快樂樂地航行於仙人世界。」那麼,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來別人的船張帆出發吧。只有年輕時去遠方,才會擁有充滿泰戈爾童話般色彩的經歷和收益,那不僅是他書寫在心靈中的詩句,也是你鐫刻在生命里的年輪。

(選自2009年第1期《讀者》,有刪改)

19、文章開頭寫兒子在美國漫遊,在結構和內容表達上有什麼作用?請分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敘述中國留學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這兩件事,各側重說明了什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6段畫線的句子表達在了什麼意思?語言上有什麼特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多處流露出了作者對「去遠方」的情感態度,請簡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細讀全文,結合自己的認識,談談你怎樣正確理解作者反復強調的「年輕時就要去遠方」的觀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19、在內容上告訴讀者將要去遠方獨自旅行,在結構上點題,並引出下文中國留學生和「我」去遠方的故事。

20、前一個例子側重於說明年輕時要敢於闖盪,後一個例子側重於說明闖盪要付出代價,也會成為難忘的回憶。

21、年輕的時候盡管幼稚,但應該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遠方闖盪,去放飛心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年輕時敢拼搏,勇闖盪,正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22、對兒子去遠方是羨慕、支持;對中國留學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於拼搏;自己去北大荒是美好難忘的回憶。

23、年輕是就應該去遠方,敢闖敢拼,因為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可以張揚個性,不要讓你的生命平凡,留下遺憾,作者旨在激勵年輕人勇於開拓,去經歷,去磨練,去培養自我的獨立能力和奮斗能力

⑩ <母親的月餅> 肖復興 閱讀理解答案

答案:1羨慕:因喜愛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優越條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
惦記:(對人或事物)心裡老想著,放不下心。文中指總是想著外麵店裡賣的月餅。
2、(1)小時候店裡的月餅與現在的月餅對比;過去品種單調,現在的月餅花樣和品種多,那時在北京城裡中秋的月餅絕對地道。
(2)母親自己做的月餅與店裡賣的月餅進行對比。母親自己做的月餅的味道遠遠趕不上店裡賣的月餅,但總是能夠給全家帶來快樂。
(3)母親做的月餅的外形與店裡賣的月餅的外形進行對比。
3、母親製作月餅的過程及母親做的月餅的特點。
4、為了讓兒子嘗嘗以往艱辛日子的味道,別一天到晚吃涼不管酸。
5、 流逝的不僅僅是歲月,時間,還有我們的感情,對生活的尊重,還有在逆境中那份自尊和堅強。我們再也找不回以往那種如是珍寶的感情,我們也不會再親手為了家人而親自動手做一份滿含真誠和愛意的月餅,冷漠代替我們的感情,我們失去了真心真意。。。。

熱點內容
一對一玄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424
主角修煉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2 08:09:01 瀏覽:228
找一本校園小說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發布:2025-02-02 08:07:28 瀏覽:867
腹黑會長是頭狼全文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02 07:50:10 瀏覽:351
有沒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7:17:05 瀏覽:540
俞靜雅葉北城小說的名字 發布:2025-02-02 07:08:23 瀏覽:854
科幻小說起什麼名字大全 發布:2025-02-02 06:43:40 瀏覽:48
2017完結網游類小說排行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586
鳳棲梧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2 05:54:54 瀏覽:549
校園男主混混成長小說 發布:2025-02-02 04:55:53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