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媽菊花小說閱讀題答案
Ⅰ 母親的菊花、段落 閱讀鑒賞。。。
聚焦論壇微博博客來吧問答游戲品牌購物街更多
相冊音樂分類信息掌中天涯
社區服務
社區商店天涯客服新手上路社區幫助天涯實驗場上訴申訴議事廣場注冊消息
登錄用戶名: 立即注冊密碼: 找回密碼
搜索問答 我要提問 幫助
首頁 > 提問列表 > 提問
求寫景的作文500字? [作業 語文 ] 收藏 轉發至天涯微博
懸賞點數 10 6個回答 將心圓周率 2009-06-17 13:06:05 求寫景的作文500字? 回答
驗證碼: 換一張
登錄並發表 取消
正在發表回答,請稍候…… 您輸入的內容將會在您成功登錄之後自動發表。 回答887659 2009-06-17 13:06:22 1、秋色賦
"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颼颼不絕聲,落葉悠悠舞."是啊!秋風吹過,秋雨掠過,秋媽媽忙著給樹木披上金裝。登高遠望,猶如一片茫茫的「金海」。秋風掃過,樹葉紛紛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黃鶯展翅飛翔;有的像舞蹈演員那樣輕盈的旋轉。滿地的落葉,像鋪了一層厚厚的金色毯子。
秋天,雖不像百花盛開的春天那樣有生氣,也不像綠樹成蔭的夏天處處有生機;卻以誘人的秋色和金黃的果實吸引著人們。我愛看中秋夜皎潔的明月;愛看迎澤公園美麗的秋菊;愛看排著整齊隊伍的大雁南去;愛看清澈的汾河水輝映藍天;更愛看珍珠般的穀粒堆滿糧倉,沉甸甸的蘋果綴滿枝頭。
秋天,菊花就迎著寒風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傲然獨放。有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粉的......五顏六色,把秋天打扮的漂漂亮亮。不是有那麼一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秋天,崛潿山滿山紅葉,紅的像火焰,像晚霞,好像對寒秋不屑,真是「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美麗的秋色,怎能不讓人喜歡!
2、
走進秋天
我們走進秋天,那稻穗兒、向日葵、蘋果、葡萄、玉米、高粱,都成熟了,那美麗的野菊花也香了那一條條田間的羊腸小路。
稻穗兒成熟了,那金黃的臉兒猶如一顆顆美麗的金子,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
向日葵成熟了,個個低頭彎腰,彷彿像一個個老爺爺正彎著背行走。
蘋果被秋風吹涼了,個個都穿上了一件紅色的棉襖,彷彿一盞盞紅燈籠掛滿了每個枝頭。了每個枝頭。
葡萄也被秋風吹涼了,個個都披上了一件紫袍,彷彿葡萄也被秋風吹涼了,個個都披上了一件紫袍,彷彿一顆顆美麗的紫珍珠一樣,一串串的多美啊!
玉米舉著紅纓兒開心的合不攏嘴,似乎忘掉了一個夏天的煩惱。
高粱紅著臉笑了,似乎被別人表揚過一樣高興的合不攏嘴兒。
秋天野菊花也香了,我走在田間羊腸小道上,輕輕一聞那野菊花的香味,好比一朵朵玫瑰、金銀花、喇叭花、仙人掌花一樣好看,一樣美麗。
秋天,有那金黃的稻穗兒,秋天,有那金黃的稻穗兒,油黃的向日葵,火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黃色的玉米,紅彤彤的高粱,是這樣的美麗!
啊!秋天是多麼五彩繽紛!你是多麼光彩啊!你是多麼崇高啊!你不僅是美麗的季節,而且還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我要感謝秋天,因為秋天給我們帶來了食物,給這個世界充滿了美麗。
啊!秋天,你是多麼的偉大!
3、晚 霞
今天吃過晚飯後,我和夥伴們在院子里玩,我們玩了一會兒,玩累了,便躺在柔軟沙地上,望著天空,突然,一片晚霞飄浮到了我的視線當中,我向四周看了看,看到了更多的晚霞我仔細的看了看,發現晚霞像許多東西。
有的晚霞像一隻老母雞,帶著一隻只皮披著黃色羽毛的小雛雞,後邊有一塊晚霞緊緊追來像一條惡狗,突然,母雞轉身去,母雞轉身去啄惡狗,把惡狗給趕走了。
有的晚霞像十幾匹駿馬,它們在原野上飛馳著,似乎在比誰跑得最快,過了一會兒,一匹馬首先沖過了終點,它就是馬群里的強者,它就是馬群們的領跑者.我想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爭當第一名,不能落後於他人。 cat20092008 2009-06-17 13:06:29 金色的秋天
時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氣漸漸地涼爽起來,吵人的蟬聲被秋天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間階下石板縫里蟋蟀的悲鳴。啊!那可愛的秋天終於來了。
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榮的景象,花木燦爛的春天固然美麗,然而,碩果累累的秋色卻透著豐收的喜悅;秋天,比夏天更有五彩繽紛的景象,枝葉茂密的夏天雖然迷人,可是,金葉滿樹的秋色卻更爽氣宜人;秋天,比冬天更有生機勃勃的景象,白雪皚皚的冬天固然可愛,但是,瓜果飄香的金秋卻更富有燦爛絢麗的色彩。秋天來到了樹林里,從遠處看,黃葉紛落好似成群結對的金色的蝴蝶,它們飛累了,落到了我的肩膀上、頭上、腳上。把我的思緒從綠色的夏日帶到了金色的秋季。我一轉身,一片桃葉又落在我身旁,我彎腰拾起,捧在手上,細細地端詳,好特別地一片秋葉呀!它還沒來得急完全退去綠色,仍散發著一股濃濃的香氣。秋天來到了果園里,柿子彎下腰鞠了一個躬就壓得枝頭快要折斷了,荔枝妹妹太胖了,撐破了衣裳,露出了鼓鼓、白白的肚皮。碩大的蘋果掛滿了枝頭,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澀,或豪放。秋姑娘來到農田裡,玉米可高興了,它特意換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開嘴笑了,露出滿口金黃的牙齒;西紅柿為了讓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紅塗在了臉上;土豆的興奮也許太高了,把它那綠色的嘴巴笑破了,露出了黃色的舌頭。秋天來到了花園里,這兒成了菊花的樂園。它們也許是喜歡這沉甸甸的金色,才選擇在秋天裡綻放自己的美麗。菊花的顏色真不少:黃色、粉紅色、白色......那大大的花朵,捲曲的花瓣,像一個卷發的小姑娘。流連菊園或獨自欣賞一盆艷菊,慢慢地陶醉在那股股清香里。 秋天,給大地帶來一片金黃,給藍天送去棉花似的雲朵。秋風,清涼如水,帶著一絲寒意染黃了世界。
我喜歡這秋高氣爽的季節!
我喜歡有花葉扶疏、朴實無華的菊花的秋天。
我喜歡這獨一無二,燦爛輝煌的金秋景色。
秋天,真是個豐收的季節,割草機聲,孩子們的歡笑聲,大人們的談笑聲這些聲音融合到了一起,組成了一首《金色的秋天》的交響曲。 lotsofcloth 2009-06-17 13:06:36 河斷想
第一次聽到你,是在母親哼唱的歌曲里;
第一次認識你,是在泛黃的中國地圖冊里;
第一次了解你,是在中學的地理課本里。
你親切的名字令我心馳神往;你雄健的身姿讓我魂牽夢縈;你奔騰的氣勢讓我血脈奔涌;你神奇的故事令我沉思動容。你的古老,你的滄桑,你的偉大,你的富饒,你的恥辱,你的榮光……你一切的一切,都像一本精彩的書,都似一幅壯觀的畫,貯存在我記憶的深處。
"長城長,黃河黃,黃河兩岸是故鄉"從董文華柔美的歌聲里我尋覓著你;"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從王之煥雄渾的詩句里我景仰著你;"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從冼星海豪放有力的《黃河大合唱》里我憧憬著你……
無數次在夢里我描繪著您的身影,
無數次在耳畔我傾聽著您洶涌的濤聲轟鳴,
無數次在心裡我熱切地盼望著與您的相會……
可是,當那一天,當我終於經過您的身邊時,當我真的見到我日思夜想的黃河時,我心裡的那份震驚和痛楚卻是用任何語言都難以描述的。
記得那是三年前一個晴朗的初秋,我們一行二十餘人相約到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渡假。我們是在夜裡出發的,一路上眾人都昏昏欲睡,直到天蒙蒙亮時,不知車上誰喊了一句:"大家快醒醒啊!前面就到濟南黃河大橋了,快精神精神,看看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吧!"霎時,車里的人全都像觸了電一般,坐得挺直,無論男女老幼全都睜大了眼睛,有的甚至站起來,歡呼著,竟相爭睹你的風采。我更是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將手放在了自己的胸前。終於,汽車平穩地駛上筆直寬闊的濟南段黃河大橋,在絢麗的朝陽下,你的身影終於出現在我們的眼底。可是,我們看到了什麼呢?
沒有浪潮洶涌,沒有九曲回環;
沒有驚濤拍岸,沒有濁流宛轉。
有的只是乾枯的河床,斷流的河道;
有的只是淤積的泥沙,微弱的細流。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難道就是我魂牽夢繞十幾載的黃河嗎?這難道就是我心神相系多少年的母親河嗎?
寬廣的濟南黃河大橋上,汽車依舊在飛速行駛,長長的一段路,就在眾人驚愕的眼神里,惋惜的嘆息聲中和滿腔的遺憾中靜悄悄的劃過,車里沒有了剛才的喧囂和沸騰,只留下一連串的疑問和沉重的思索……
哦!那一刻,我真永遠也忘不了!
啊!黃河,我的母親河!
我知道這不是出自你的本意,就連你自己也無能為力。
你曾經是那樣的年青,那樣的美麗,
你用你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
可是你的子孫卻絲毫也不吝惜你。
他們瘋狂地虐待你,殘忍地掠奪你,
使得你昔日豐盈的胴體變得百孔千瘡,羸弱得不堪一擊。
你嘆息著,呻吟著,沉默著,
就在那一聲聲沉重的太息聲中,
消逝了你的容顏,飄散了你的芬芳。
黃河啊!我為你悲傷,
我似乎聽到了你的悲泣,你的幽咽,
君不曾聽見黃河壯,洶涌澎湃在夢里。
黃河啊!我的母親河!
何時才能再見到你的歡笑,重現你昔日的容顏?
我願為你的碧水清流,呼喚到永遠。 18018zhao 2009-06-17 13:06:43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 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 空泛籠統,不知所雲。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 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於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 。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 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 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 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 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後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 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 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 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呢?這里我想談兩點:
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動機任何學習都不能發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於作文教學,教師要善於激發 學生的寫作慾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高中生已具備了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往往有 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慾望,引導他們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教學大綱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 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採取 「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比如,去年我接了剛 入學的兩個高一班,除了兩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並進行講 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 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 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內容 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見聞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盡入筆底。 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從人到事,連續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 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也有到了學生因創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 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的要求促使他們去觀察,去 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有的說:「由於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裡、在車上 、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兩個班的學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務,而且由 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人自覺多寫,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同時,在課內作文的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記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學》,要求大家以班裡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抓住其外貌特徵進行描繪、刻畫,看誰觀察得細,寫得 像。而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寫的人的特徵來寫。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藍的製作》後,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製作》,從而引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於是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創作熱情被激發了,紛紛 寫出了切合實際的優秀作品。總之,要想使學生寫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須讓他們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
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怎樣去觀察。
我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寶商很會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銀首飾時,常常盯住顧客的 眼睛不放,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臨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獨生子傳 授這一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准確地講,盯著對方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隻鑽戒的熠熠光 澤使對方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能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 只……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當然,這個珠寶商傳授的生意經,不是我們要學的,但這種抓住買主的外部表情,從而推測其心理變化的 方法卻很值得我們去借鑒。
在觀察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而不只是「看」。現代文壇名將魯迅不愧是一位出色 的觀察家。尤其是在觀察人物方面他實在是獨具慧眼而又細致入微的。他曾說過:「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 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講授他的短篇小說《祝福》時,著重分析了魯迅對祥林嫂的眼睛的 三次描寫。初到魯家時總是「順著眼」,表現了她的溫順善良;第二次到魯家時雖還「順著眼」,但「眼角上 帶著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過巨大的刺激,極度悲傷;在淪為乞丐之後,祥林 嫂整個人完全與先前不同了:臉上「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說明這時的她已瀕於死亡,精神麻木,內心受到極大的摧殘。魯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過對比 ,寫出了人物的悲慘遭遇和內心世界的變化。而後,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記我 們學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這位工人雖然幾年前就退休了,但負責收發報紙的工作一直承擔下來。每天早晨 六點半准時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點又准時把報紙、雜志送到各教研組。除星期天外,從未間斷過。於 是,有的學生著重描寫了他的「那副眼鏡」;有的卻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穩的姿勢來寫;還有的刻 意在他的衣著上做文章。於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從每個學生的筆端躍出,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 。這樣,學生就慢慢學會了對周圍各種事物的「觀察」,而不只是「看」。
當然,我們在強調學生要注重觀察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健康的思想去觀察。比如,有的學生 看到了我們社會現實中的種種腐敗現象、不正之風,便認為在作文中聯系實際就是揭露陰暗面,讓他們發牢騷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我跟學生分析,生活中確實有愚昧落後、勾心鬥角,有挫折,也有失敗,這些東西不承 認不行。但是必須注意:什麼才是我們生活的主流?從你呱呱落地到現在成為一名重點中學的高中生,是承受 的陽光雨露多,還是遭受的急風暴雨多?周圍的東西是正面的多還是反面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風確實 今人痛恨,應該揭露、鞭撻,但決不能因此而使我們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讓丑惡的東西佔據我們的心靈,而 應該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都充滿陽光。經過我的引導,許多學生認識到,通過觀察寫出的東西一方面是真實的, 發自內心的;另一方面還應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由於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許多學生的作文水平漸漸提高了,尤其涌現出不少表露真情實感的好的 作品。有一位學生寫了一篇散文《搏》,記的是他的一位鄰居,一個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這位青年 去年因兩分之差落榜,看著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還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 忍心再復習了。盡管父親說要去借錢,但他還是懷著一顆歉疚而苦楚的心,還有一大摞高考復習資料,去南方 打工了。這一年裡,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燈在帳下苦讀。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他回來參加了今年的高考 ,結果省財貿學院的通知書來了。這位學生寫道:「他又走了,但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車啟動時,他又看 到了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於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麼感人的場面,又是多麼真實的 鏡頭!後來我問這位學生所寫的是不是真事。他說:「這全是我親眼見的,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個堂哥。送他 的那天,我還特地請假趕回家與他道別的,我寫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記下來。」
是的,我們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會使我們有所發現。不是嗎?蘋果落地,再平常不過 了,牛頓卻從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開創了科學的新紀元;壺水翻滾,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卻因此發明了蒸 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正如契訶夫曾對一位青年作者所說的:「您看這堵牆,似乎它連一點有趣的地方 都沒有,可是你凝神地看著它,就會在那裡面有所發現,找到別人以前還沒注意到的東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寫 下來了……」這就是說,要觀察,要思考,並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留心你身邊的日常事物吧,它將使你獲得知識,使你發現生活的真諦。
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築屬於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Ⅱ 母親的菊花閱讀題答案
1.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母親的菊花」有什麼含義。(3分)
2.從(2)(3)(4)段對母親的語言描寫中,可以看出母親對拍照這件事的哪三種態度?(3分)
3.選文(5)段的插敘部分有什麼作用?(4分)
4.選文(6)段中畫橫線的語句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對表現菊花有什麼作用?(4分)
5.選文(7)段空白處略去了母親的神態描寫,請結合語境補寫在下面。(不超過30字)(3分)
6.選文(8)段中說「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一些東西是需要堅守的」 ,除了本文所表現的美好感情,你認為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堅守?(至少寫出三點)(3分)
1.是園中的菊花,1分;是父親的象徵,1分;是母親對父親的深情,1分。
2.推託、拒絕。1分。主動要求,1分。盼望,1分。
3.交代了母親菊花開再拍照的原因。1分;寫出了父親的高潔品格。1分;揭示前文設置的懸念,1分;突出了選文的中心,1分。
4.寫出了秋天萬物凋零的特點,1分;起反襯作用,1分;突出了菊花耐寒、不萎落(或有風骨、執著)的特點。2分。
5.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淺淺的微笑先是在唇邊,爾後,眉角、眼梢都有了笑意。內容符合語錄境,1分;是神態描寫,1分;語言通順,1分。
6.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友情等美好的情感;理想、信念、追求;正確的觀點,正義和真理;原則、守則、法律法規;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等。寫出一點,1分。
Ⅲ 母親的菊花閱讀題
1.是園中的菊花,1分;是父親的象徵,1分;是母親對父親的深情,1分。
2.推託、拒絕。1分。主動要求,1分。盼望,1分。
3.交代了母親菊花開再拍照的原因。1分;寫出了父親的高潔品格。1分;揭示前文設置的懸念,1分;突出了選文的中心,1分。
4.寫出了秋天萬物凋零的特點,1分;起反襯作用,1分;突出了菊花耐寒、不萎落(或有風骨、執著)的特點。2分。
5.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淺淺的微笑先是在唇邊,爾後,眉角、眼梢都有了笑意。 內容符合語錄境,1分;是神態描寫,1分;語言通順,1分。
6.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友情等美好的情感;理想、信念、追求;正確的觀點,正義和真理;原則、守則、法律法規;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等。寫出一點,1分。
Ⅳ 母親的菊花 閱讀答案
1.是園中的菊花,1分;是父親的象徵,1分;是母親對父親的深情,1分。
2.推託、拒絕。1分。主動要求,1分。盼望,1分。
3.交代了母親菊花開再拍照的原因。1分;寫出了父親的高潔品格。1分;揭示前文設置的懸念,1分;突出了選文的中心,1分。
4.寫出了秋天萬物凋零的特點,1分;起反襯作用,1分;突出了菊花耐寒、不萎落(或有風骨、執著)的特點。2分。
5.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淺淺的微笑先是在唇邊,爾後,眉角、眼梢都有了笑意。 內容符合語錄境,1分;是神態描寫,1分;語言通順,1分。
6.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友情等美好的情感;理想、信念、追求;正確的觀點,正義和真理;原則、守則、法律法規;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等。寫出一點,1分。
Ⅳ 母親的菊花閱讀答案
散文閱讀《母親的菊花》
(1)自從去年冬天父親去世後,母親便再沒有拍過照片。我知道母親是怕睹物傷情,因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們兩人的合影。
(2)這一年開春,長期憋悶的竹鞭爆開了,幾十隻尖鑽捅破泥層,玩命似地往上躥,母親看著那節節飆升的綠勢,眉目間有些開朗了。我說:「媽,拍張照片吧。」母親嘆口氣,剛有些活泛的臉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沒敢再說話。
(3)仲夏時節,門前的景象壯觀起來,整個麥地忽拉一下就變了顏色,千絲萬縷的金線在天地間交織。母親眯縫著眼,瞅著那一地金黃,臉上的表情生動起來。我說:「媽,來張照片怎麼樣?」「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遠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親來。
(4)風潑過來像一碗冷水的時候,已經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著一大片割倒的莊稼,一眼望去頓時空曠了許多。一種繁華落盡的感覺侵襲過來,我以為母親的心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後,發現母親眉宇間竟隱約著幾分喜氣。「再等幾天,給我拍張照吧。」我先是覺得驚喜,因為母親終於能讓她的心靈從陰影里邁出步來,攤在陽光下晾曬。同時我也有幾分疑惑,母親究竟在等什麼呢?一天,母親對我說:「那菊花該開了吧,什麼時候開了,你就給我照張相。」
(5)我頓時明白母親等待的是什麼了。父親生性愛花,常說養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來一直汲汲此道,倒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清芬和愉悅。園前屋後,常見黃桃白李迎風搖曳,天井陽台,更有杜鵑、山茶步步生姿,窗檯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幾線薜荔,無不透出盎然的生機和喜悅。但在這么多的花品中,父親最喜愛的,還是後園籬下的幾叢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專心做學問,還有一手好書畫,畫菊是他的擅長,疏疏幾筆,白紙黑墨,卻透出凜凜的秋意和風骨。他常說菊花飄逸清高,最具品格。我幼時承歡膝下,耳濡目染,對這花中君子,向來有種偏愛。母親與父親相處日久,受到的影響想必會更深吧。於是從這一天開始,我與母親一起展開了等待。
(6)樹葉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風中懸舞;然後是牽牛花,再也發不出那每個清晨都要吹響的生命的號角;後來連不時迸綻美麗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禿禿的枝頭上掛滿了一顆顆糖葫蘆似的圓珠。時光一天天地流走,籬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卻探出嫩綠的頭,有些還鼓脹開來,咧開驚喜的小嘴。母親注視著菊花,眼中的笑意越發深了。如果說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種懲罰的話,那麼我想也許會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等待花開,等待美麗的綻放。一日晨起,我沒有看見母親,推門出外,卻見母親站在籬旁,兩朵菊花早吐露開來,黃燦燦的像兩張嗔喜的笑臉。以後的幾天里,我們的等待已經變成一種享受,因為隨時都會有驚喜撞進我們眼中。
(7)終於有一天,母親對我說:「替我拍張照吧。」我默默地拿起相機陪母親走了出去。在秋天的陽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詳,細長蜷曲的花瓣里涌動著一個個金黃的漩渦。母親站在花前彷彿受到感染,___________________我趕緊按下快門,留住了這永恆的瞬間。以後的日子裡,母親常常捧著那張照片端詳,臉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8)籬下的菊花到底輸給了時間,次第在枝頭萎謝了。當最後一朵美麗也在時光中老去,我驚訝地發現那麼多的黃花竟沒有一朵從枝頭落下。「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一些東西是需要堅守的,正如母親對父親的深情。
(9)母親的菊花在沁涼的秋風中,在蕭索的枝頭上,緊緊凝結著不肯掉落。
1.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母親的菊花」有什麼含義。(3分)
2.從(2)(3)(4)段對母親的語言描寫中,可以看出母親對拍照這件事的哪三種態度?(3分)
3.選文(5)段的插敘部分有什麼作用?(4分)
4.選文(6)段中畫橫線的語句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對表現菊花有什麼作用?(4分)
5.選文(7)段空白處略去了母親的神態描寫,請結合語境補寫在下面。(不超過30字)(3分)
6.選文(8)段中說「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一些東西是需要堅守的」 ,除了本文所表現的美好感情,你認為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堅守?(至少寫出三點)(3分)
1.是園中的菊花,1分;是父親的象徵,1分;是母親對父親的深情,1分。
2.推託、拒絕。1分。主動要求,1分。盼望,1分。
3.交代了母親菊花開再拍照的原因。1分;寫出了父親的高潔品格。1分;揭示前文設置的懸念,1分;突出了選文的中心,1分。
4.寫出了秋天萬物凋零的特點,1分;起反襯作用,1分;突出了菊花耐寒、不萎落(或有風骨、執著)的特點。2分。
5.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淺淺的微笑先是在唇邊,爾後,眉角、眼梢都有了笑意。內容符合語錄境,1分;是神態描寫,1分;語言通順,1分。
6.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友情等美好的情感;理想、信念、追求;正確的觀點,正義和真理;原則、守則、法律法規;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等。寫出一點,1分。
Ⅵ 母親的菊花閱讀答案
.是園中的菊花,1分;是父親的象徵,1分;是母親對父親的深情,1分。2.推託、拒絕。1分。主動要求,1分。盼望,1分。3.交代了母親菊花開再拍照的原因。1分;寫出了父親的高潔品格。1分;揭示前文設置的懸念,1分;突出了選文的中心,1分。4.寫出了秋天萬物凋零的特點,1分;起反襯作用,1分;突出了菊花耐寒、不萎落(或有風骨、執著)的特點。2分。5.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淺淺的微笑先是在唇邊,爾後,眉角、眼梢都有了笑意。
內容符合語錄境,1分;是神態描寫,1分;語言通順,1分。6.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友情等美好的情感;理想、信念、追求;正確的觀點,正義和真理;原則、守則、法律法規;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等。寫出一點,1分。
Ⅶ 母親的菊花 閱讀答案
1.是園中的菊花,1分;是父親的象徵,1分;是母親對父親的深情,1分。
2.推託、拒絕。1分。主動要求,1分。盼望,1分。
3.交代了母親菊花開再拍照的原因。1分;寫出了父親的高潔品格。1分;揭示前文設置的懸念,1分;突出了選文的中心,1分。
4.寫出了秋天萬物凋零的特點,1分;起反襯作用,1分;突出了菊花耐寒、不萎功乏哆何馨蠱鵝坍琺開落(或有風骨、執著)的特點。2分。
5.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淺淺的微笑先是在唇邊,爾後,眉角、眼梢都有了笑意。
內容符合語錄境,1分;是神態描寫,1分;語言通順,1分。
6.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友情等美好的情感;理想、信念、追求;正確的觀點,正義和真理;原則、守則、法律法規;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等。寫出一點,1分。
Ⅷ 菊花往事閱讀答案
1.本文題為"菊事",請概括文中圍繞"菊"寫了哪兩件事。(2分) 答案: (1) 被「我」丟棄在屋旁的盆菊,一年後長出了一大叢菊花。 (2) 程爹在小區小徑旁種菊,給人們帶來溫情。(每句1分,意近即可) 2.文章第③段中作者說菊花的"心竟是活的",這句話有哪兩層含義?(3分) 答案;①表示菊花還沒有死。②表示有活下去的信念/對生命的追求(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3分)。 3.第⑤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環境描寫,請簡析其作用。(3分) 答案:①交代了菊花生長環境的惡劣;②烘托/襯託了菊花頑強的生命力;③為下文寫老人種菊花作鋪墊。(每點1分) 4.從修辭角度品味文中第⑥段畫線句的妙處。(4分) 他的菊,如同被慣壞的孩子,正滿地打著滾,撒潑似的,把紫的、紅的、白的、黃的顏色,潑灑得四處飛濺。 答案:該句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2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菊花燦爛綻放/生機勃勃之態(1分)以及五彩繽紛之色。 5.閱讀本文,你獲得了哪些人生感悟?(2分) 答案: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有堅定的信念/只要有堅定的信念,總有出頭之日;②面對榮譽,要有良好的心態/無論遭遇什麼,安然相待,不急不躁;③人與人相處要有脈脈溫情。(一點1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Ⅸ 母親的菊花閱讀答案(大連)
1,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2,你是怎樣理解題目母親的菊花的含義 3為什麼作者說所有的等待都是懲罰的話,那麼我想也許會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等待花開,盼望美麗的綻放 4母親終於能讓他的心靈陰影里買出步來,攤在陽光下晾曬,有什麼含義 7友人認為5段可以刪去,你認為呢 作文在我們生命中總有一些東西是需要監守的,由此引發了你怎樣的感想 5,6提比較長
Ⅹ 《菊》(鄭谷)的閱讀題答案。
菊
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
由來不羨瓦松①高。
[注釋]①瓦松: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築物瓦檐處的植物,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麼用處。
⑴.這首詩用「露濕秋香滿池岸」來描寫菊花在秋天早晨開放的景象,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發揮想像,把該詩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⑵.結合全詩,對「由來不羨瓦松高」一句進行簡要賞析。
【答案】(1)沾滿晨露的叢叢秀菊濕潤晶瑩,含露綻放,散發出縷縷幽香,飄滿了水池岸邊。(想 象合理,描寫形象,能再現詩句所描寫的畫面即可計分,否則酌情扣分)
(2)示例l:詩人採用對比手法,將菊花與瓦松作比,突出表現了菊花雖生長在低窪之處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了人們的品質。
示例2:詩人採用擬人的手法,將菊花人格化,用「不羨」更形象地表現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榮利的品質。
【解析】這是一首詠物詩。作者詠菊,通篇不著一菊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菊,從菊的貌不驚人,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格,點出他詠菊的主旨。這首詠菊詩是詩人托物言志的,用征手法寫出了菊的高潔氣質和高尚品格。
譯文: 公子王孫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並論, 重陽節人們采擷枝枝菊花插戴於鬢上。秋晨菊花飽含露水濕潤晶瑩,縷縷幽香飄滿池岸, 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從不羨慕雖踞高位卻毫無用處的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