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放小說班底全文免費閱讀
A. 洪放的班底寫到第幾部了
還只寫到第一部,貌似第二部還沒有出來
B. 班底官場小說博集天卷出品必為正版精品怎麼樣
洪放的官場小說很精彩,電子書製作和排版都很精美!
C. 能將官場小說作家洪放寫的《秘書長》1、2、3和《掛職》的txt小說給我發一下嗎謝了!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路腐界知道團隊┈┈━-★
°┄┅┄┅┄┅┄┅┄ ┄┅┄┅┄┅┄┅┄°
你所需要的資源已經發送或正在發送
注意查收
┎┄┄┄┄┄┄┄┄┄┄┄┄┄┄┄┄
┏╮`/╱ ˊ 這里是雲卷、
╰★╮` 、 專屬腐界゛╰┛ ┖┄┄┄┄┄┄┄┄┄┄┄┄┚
若滿意請採納
有問題請追問或HI我,我隨時在線等後親得答復
°┄┅┄┅┄┅┄┅┄ ┄┅┄┅┄┅┄┅┄┄┅┄ ° 腐界知道團隊
D. 班底的圖書《班底》
作者:洪放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平裝: 344頁
ISBN: 9787540452582 第1章 幹部子弟市長居思源空降江平
小時候,父親的戰友和部下經常來住在省委大院的家裡。他們來時,帶得最多的東西就兩樣,一是酒,一是茶。酒是父親的至愛,父親笑稱是兄弟;而茶是父親的至味,父親笑稱是伴侶。兄弟與伴侶,這兩樣,都完完全全地遺傳給了居思源。
第2章 別人介紹居思源時,總是會捎上一句「居老的公子」
居思源在被人介紹時,總是會被捎上一句「居思居老的公子」。這句話一出,大部分人都開始肅然起敬。這一方面說明了父親居思在江南省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人們對居思源的感嘆,其實是因為他的父親居老爺子的緣故。後來到宣傳部,一直干到廳長,人們還這么說。居思源也不解釋了,解釋多了,人家說你矯情。
第3章 居思源補上基層工作這一課,以備將來勝任更重要的職務
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明顯呈現出一種傾向:有過基層領導經歷的幹部,容易得到重用。而從中直或省直直接提上去的幹部,鳳毛麟角。這也是李南副書記找居思源談話時所表達的意思。李南書記說:「你還年輕,省委是十分重視年輕幹部的培養的。放你下去,就是要給你補上基層工作這一課,有了基層工作的經驗,加上部門工作的閱歷,將來就可以勝任更重要的職務,承擔更大的責任。」
第4章 省委副書記給新市長居思源出的難題
中國現在跟官場關系最緊密的公司,不是國企,而是房企。房企拿地,是給政府的土地財政增加收入;而房企在一個地方發展,政府在環境上的寬與嚴,會直接導致項目的成與敗。房企也因此與官員之間形成了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這幾年,眾多官員的腐敗,都與房企有關。房企老總所能攀上的領導幹部的級別,就像他們所樹立起來的房子一樣,高度有時令人難以猜測。比如聯建,這不就找到了李南書記頭上?李南書記能親自為他們打電話,其中的利害,自然是一目瞭然了。
第5章 新形勢下,如何對待民意
居思源打開電腦。只要有空,上網看新聞,或者到論壇了解民意,是他這么多年堅持的習慣。在江平論壇上,關於新市長施政方針的討論仍然在繼續,不過猜測的少了,提建議的多了。對待網民和意見領袖們的建議,要一分為二地看。好的,拿來主義;發牢騷的,甚至有私人攻擊的,略過不看。
第6章 了解官民關系的本質,才能更好地治理民眾
中國向來是個民敬官民畏官的國度,老百姓沒事是不太願意跟官打交道的,要麼逼急了,要麼無路可走了,他們才會來與官糾纏。在官與民的糾纏中,民總是向下的。向下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連最簡單最基本的都沒法滿足,你讓他們怎麼笑,怎麼散開?
第7章 誰敢小視居思源市長強大的後盾
有人說:居市長到江平,不過是增加一次基層工作的經歷,也許一年兩年,至多三年五年,居市長就會到省里的。將來,或許還會到中央。你可以碰他自己,但是有多少人可以碰居思源超強大的後盾呢?
第8章 市委書記是等著到省里去的人,一味求穩
江平官場不穩,形勢就不平和,人心不靜,發展就搞不上來。徐渭達是等著到省里去的人,他不可能也不願意在江平再搞什麼新花樣,也不會搞什麼大的動作。任何大的動作、新的花樣都存在蹚風險,政績越大,後面的議論越多,風險越多。徐渭達不會去蹚這渾水的。但是,居思源得蹚。而且必須蹚好,蹚出成效,同時又要保證不至於把自己蹚進泥潭裡。
第9章 沒有必勝的把握,居思源是不會動手的
居思源來自省城,在上層有深厚的根基,他既然要在居然山莊上做文章,那他就是一定反復揣摩好了的。沒有必勝的把握,像他這樣的人是不會動手的。這樣想著,程文遠心裡一顫,他趕緊將目光從居思源身上收回來,會議正好結束了。
第10章 居思源去拜訪父親的兩位聲名顯赫的老戰友
上午,居思源讓孟庭葉開車,自己去看父親的兩位老戰友。這兩位老前輩,一位住在現在總政的將軍樓里,另一位住在後海的高幹中心。孟庭葉一聽地名,就知道這兩位顯赫的身份了。但是他沒問具體是誰。領導不想說的,他不會問。當駐京辦主任,要的就是這份靈活。領導不說的,堅決不問。領導想要的,堅決執行。
第11章 居思源的作為遭到了人們的紛紛議論和誤解
有人說,居思源這是做給江平的老百姓看的,反正他是幹部子弟,不愁著吃喝玩樂,他哪兒在乎每個單位年終的那一點補助?還有人說得更難聽,說居思源這是在做給徐渭達看,他就是要打破原有的許多架構,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治體系。而他這建立的代價,就是各個單位、部門和縣區年終追加經費的取消。
第12章 官場上男女關系最是分辨不清
官場流傳著一句話:清官難過三關——人情關、金錢關、美女關。官場上男女關系是和升遷一樣,最讓人議論、最分辨不出青紅皂白的。這些年,葉秋紅雖然身在官場上,但是她是對事不對人,與事情接近,而不與人接近。特別是與一些領導幹部,她總是敬而遠之。
第13章 在官場上備受尊敬的老父親給居思源的忠告
記得有一次與老爺子談話。老爺子問到幾位老同志的孩子的情況,居思源一一說了,其中誰誰在哪個廳當副廳長,誰誰在某大學當教授,誰誰在部隊當到師長了。還有誰誰因為經濟問題被抓了,正在監獄里。老爺子聽著,很久才道:不管在幹啥,關鍵是要行得正,坐得穩。
第14章 送禮是門學問
送禮就是門學問,總有人在這方面認真鑽研。最突出的成果就是不往領導家裡跑了,改成辦公室。方便,直接,也不給領導添後續麻煩。公文包揣上若干個信封,每個信封里又裝上若干紅票子。進了領導辦公室,先當然是以工作為主,稍事匯報。接著就拿出信封,伸手遞到領導桌上放著的文件下。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領導要退還信封之前退出其辦公室。如此多麼得當,又極其私密。
第15章 失去保護傘,幹部子弟也得收斂
這次向銘清下到江平來,雖然是平級調動,但最大的原因可能還是他自己想脫了財政廳的干係。他在財政待得太久了,不說所有的事,只要一兩件,查實了,那就是大事。向老爺子又離開了人世,他頭頂上的黃傘沒了,他當然得收斂收斂。
第16章 官場就是一大片森林,沒有哪一棵樹是真正獨立的
到了省部級這樣的高官,中央要查,是得下決心的。這樣的官員就像大樹,根太深了,節太多了,葉子太密了。稍稍一動,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僅動了全身,還會不斷地危及到更多的樹更多的根、更多的節和更多的葉子。官場就是一大片森林、沒有哪一棵樹是真正獨立的。獨立意味著被隔離,就意味著死亡。死亡了,你還如何實現覆蓋大地的願望?
第17章 官場的消息看起來最保密,其實透露得也最快
官場的消息看起來最保密,其實透露得也最快。最保密的地方恰恰是最不保密的地方。比如某些領導,會上大談特談組織紀律性、保密性,會後也許就在談人事變動的推測,或者是先行解密黨委政府的某些安排。
第18章 省委副書記的微妙處境
從某種程度上說,省委副書記比書記、省長更能說得上話。書記和省長之間還有所制約,而副書記恰恰成了兩個人制約後的最大獲利者。副書記可以游刃於黨委和政府之間,很多書記不好說、不好出面的事情,副書記可以出面;很多省長或者市長難以溝通的事情,副書記可以去溝通。因此,副書記往往成了一個地方出鏡最多、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書記是一般幹部難以直接接觸的,市長又不宜於過多插手諸如人事等方面的事務,副書記卻都能。副書記職位的靈活和直接,以及權力的相對集中,使其越來越成為一個地方黨政班子中最炙手可熱的職位。
第19章 小心提防官場上的小人拿你做文章
官場上的文章很多,那些寫在書面上的,僅僅是其中最小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被寫在暗處,寫在隱秘的地方,寫在你防不勝防的時候……很多事都可能成為別人文章的素材,只是你渾然不覺,你成了文章的主角,被注視,被宣揚,被揣摩,被篡改,被規則。這些有形無形的小文章,構成了官場這篇錯綜復雜的大文章。
第20章 雙規到誰為止是一門大學問
看起來就是一個正處級的局長被「雙規」,但在其後面,誰能保證還會有誰將接著被請到紀委?一個局長不可能是孤立的,他是有上也有下的。上與下,都與他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這些關系一旦揭開來,將是一張龐大的網。這網上,有多少人會因為利益而成為一體?又有多少人曾是勞力的利益的共享者,或者說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第21章 市委書記與市長的關系,就像踩高蹺
市委書記與市長的關系,就像踩高蹺。本來是平衡的兩個點,誰強大些,誰就占據了高處。這種博弈,是自身力量與後台力量的雙重博弈。徐渭達在江平這么多年,從副市長一直干到市委書記,也經歷過這種博弈,而且是作為兩種角色的博弈,他都嘗試過。他知道該如何運用自身和後台的力量,來保證自己始終處在上風。
第22章 打黑:即使是馬蜂窩也要巧妙地捅破
居思源道:「搞經濟要用市場經濟的方式進行,而不能用黑道的方式進行。黑道的方式不會長久,也不能容忍。這次事件,我讓他們暫時緩和一下,下一步還是要認真追查的。江平不能容忍黑惡勢力存在,這是大趨勢,也是老百姓的願望。」
第23章 位高權重的老爺子去世了,他的老戰友們還會為居思源保駕護航嗎?
後台沒人,註定了一個官員難以走遠;而前面沒幹事的人,這個官員也難以走得順當。
現在,居思源的處境正是有後台而後面沒人。雖然老爺子走了,但幹部子弟的光環還是籠罩在頭上,而且老爺子的那些戰友朋友部下,還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台上,正執掌著更大的權力,這些人只要居思源願意動,都是他優質的後台資源。
第24章 兩會上不算意外的意外
兩會的氣氛也是中國官場的真實寫照。本來是大家去競爭,卻都心照不宣。來來往往,沒事似的,特別是競爭對手,見了面比平時更客氣。套用一句話說:組織安排。暗地裡誰都在活動,面子上卻誰都在平靜。候選人是會議前就公開了的,因此喝酒敬酒,往往成了候選人在會場之外最直接的公關。但那是市級以下的事。到了省級,酒不能再敬了,能不能在省級領導的位子上坐著,沉著是一個重要的特質。
E. 洪放的主要作品
出版有長篇官場小說《秘書長》《掛職》、《黨校》、《領導司機》、《最後的駐京辦》,青春與激情長篇《撕裂》,散文集《南塘》2012年出版新作有《班底》、《黨政班子》。
F. 洪放的介紹
洪放,男,安徽桐城人,出生於1968年,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進入機關。二十多年來,曾經歷過科員,副主任、主任等工作,現為某政府機構主要領導。安徽作協會員,桐城市作協主席;1985年開始發表詩歌,九十年代後開始散文創作。代表性作品有系列組詩《蒼茫》,發於《詩刊》等五十多家報刊。近 年以小說、散文創作為主,曾發表作品100餘萬字,並多次獲獎;所創作的小說深入生活,力圖以最平凡的視角,深層次地展現現實官場;《秘書長》為其長篇處女作。其長篇小說《秘書長》、《秘書長2》獲得市場好評之後,洪放以自己當年經歷又推出新作《掛職》。
G. 求洪放的小說<<掛職2>>
書名:掛職2-關繫到升遷(暢銷小說作家洪放最滿意作品)
作者:洪放 著
出版社:長征出版社
原價:28.00
出版日期:2009-7-1
ISBN:9787802045644
字數:
頁數:269
印次:
版次:1
紙張: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20632488
編輯推薦
--------------------------------------------------------------------------------
原生態書寫,細數掛職注意事項,從掛職到升職一路順暢。掛職的環境是官場中關系最微妙、最復雜的,官員的為官之道盡顯無遺。有人事的地方就要處理各種關系,官場中處理關系的藝術可以直接借鑒到職場、商場中。
簡又然看見汪向民起身拿著手機,出門了。這出門也是開會中的一種處理方式。有時候,可能是真的有了電話;但是,簡又然完全有理由相信,大部分時候是沒有電話的。手機只是成了道具,成了暫時避開某一種局面的道具。
強人低調,弱者高調。真正的想成大事者,往往是能屈能伸、能高能低的。官場上有多少人,就是一味地高,結果栽下去了;而一個在官場行走的人,如果一味地低,那往往會把自己低到塵埃里。到了塵埃里,誰還能發現你?除了寂寞,就不會再有什麼了。
汪向民半閉著眼睛,臉上沒有任何錶情。乍一看,就像寺廟里禪定的老僧,波瀾不驚,一派平穩。這是道行!就像佛家的修行一樣。官場上也是講究「修行」的。在官場行走久了,自然而然會修煉出如水般的篤定。在什麼時候應該表明態度,在什麼時候又要含糊其辭,還有在什麼時候應當閉目養神,那都是有學問的。官場上的時間,就是「該」與「不該」。分寸拿捏得對了,你就佔了上風;分寸拿捏得不到位,不該說的時間說話了,你本身就將自己打了下去。官場上,很多時候無言勝似有言,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堅決不出手。
H. 南塘怎麼樣
當我們的眼睛日益被埃塵所遮蔽,心靈逐漸被土垢所披蒙的時候,文學就像一柄玉麈,能夠拂凈眼心、還我本來。然而在當下,每逢我們真正懷著一顆尋覓之心去虔誠地閱讀,所見的往往又是那些借「文學」和「文化」之名推銷著自家淺見和濫情的俗劣低廉的文字,昔日的認同和共識早已被人們拋諸腦後、棄之荒野,而那些浮躁狂飆式的消費對象,卻藉助重新闡釋經典的機會而得以披紅掛彩地佔據了文化的中心位置。文學逐漸失去了「革命」和「啟蒙」的功能,更伴隨著作家和知識分子地位的衰微而淪為市場經濟和消費行為的點綴與襯托。盡管如此,還是有一批又一批理想堅貞、心氣平和的作者願意默默地用一種安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思考,比如生產於市場運作方式和暢銷書機制之外的散文、詩歌,其自身的「純度」總能保持得相當濃足,正像張頤武先生所分析的那樣:「純文學在越來越邊緣化的同時也越來越真正回歸『自身』。」 在我的記憶中,作家洪放的名字是與官場小說緊密相連的,他的《秘書長》、《掛職》、《領導司機》等作品已經成為讀者所熟知的當代官場小說的經典文本。當我閱讀這本名為「南塘」的散文集時,曾經懷疑它的作者是否就是那個「寫小說的洪放」,而勒口上的「作者簡介」卻明確無比地肯定了我的懷疑:這本散文集所要展現或言還原的正是「官場」之外的洪放。這倒激起了我更大的閱讀興趣,讀著讀著,我感到我所認識的洪放開始陌生起來——然而卻又那麼真實。 洪放是一個容易被自然感動的人,因而他能以精微的眼光、細密的心思、沉實的筆觸從容地記錄下自然中每一個微縮的景緻與瞬間。在汽車穿越山谷時,巨大的投影將洪放帶入到對生命行旅的猜測和臆想中,那一瞬彷彿在歷史中穿行,無數的意念飛速閃過,而當「山谷終於到了出口,汽車像野馬般沖了出來」,已是恍如隔世:人生的超越,往往就靠在這「入」與「出」之間發生著改變(《穿越山谷》);在敦煌的鳴沙山遭遇日落,「所有的苦難、風流、旅思、瞻望,都在這落日的瞬間沉澱」,蒼茫的意象結成一張大網,將洪放帶回故里的後園,感受悲壯之美的同時,也在反芻往昔的苦樂榮辱(《紀念落日》);深邃靜穆的星空之下,當「那種澄靜而博大的光輝」照進人的靈魂深處,令人不由追憶起先行的聖哲:輝煌與不朽總是與冷寂和孤獨相伴,最偉大的人雖然遠離世俗、難以被人們所理解,但他們永遠就在我們的頭頂,雖超越無垠但咫尺可見(《星空》)。不論在陽光耀目的白晝,還是在寒月高懸的夜間,洪放總能異於常人般地聽見風的聲音。風聲中,那些無影無形的「等待」、「接納」、「死亡」、「萌生」讓人感到就發生在眼前,自然的宏闊和歷史的深重在這風中交織在一起,成為讓洪放「心痛」和「流淚」的導因(《風吹》)。聆聽著自然的簫聲,洪放時而暢快地宣洩著生命,時而細膩地品咂著情思,時而痛苦地思考著命途,時而嚴苛地拷問著靈魂,只有生活在這種狀態下,洪放的思維與文筆才得以如此質實而縝密。 從南塘到桐城,從桐城到徽州,江南一直在她千古不散的淋灕水氣中織造著不同的夢境,雖說在《南塘》里,城市、小鎮和鄉村以其各自本身所具有的性情呈現,但履跡所至,它們好像總有許多內在的相似,這些相似內斂在山水花樹之外的文氣之中,說不出它們究竟怎樣承載著一個地域的精神和實體。「人生何所似,對月寫蒼茫」(《煙雨徽州》),我相信,這是洪放真而又真的切身體悟。 能在一個秋天走進南塘,感覺真的很不一樣。一千多年前,當陶淵明回到闊別數載、魂縈夢繞的故園之時,喜不自禁地發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歡呼與喟嘆。洪放的南塘,一如沈從文的湘西、賈平凹的商州,又如契訶夫的櫻桃園和川端康成的伊豆,它是一處記錄心靈成長和生命律動的夢境,也是一處寄託舊時理想和往昔情感的港灣。在這里,洪放能夠自由自在地徜徉、漫步,行走間吟哦不歇,隨時隨地與南塘的天空、大地、山水對話,這里的蘆葦、麥苗、水葫蘆、革命草、蒲公英,都是他的真朋友、好夥伴。這是一種生命的互相欣賞與期許,恰如李青蓮的「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和辛稼軒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最深刻的交流是傾聽,與自然的交流同樣如此,這是洪放早已認識到的,他甚至知道,心靈的維度、生命的狀態、人生的旅途,都須要回到最原初的地方確證、查認、找尋,正如他所說的那樣:「諦聽生命,其實就是諦聽未來」(《生命的諦聽》)。 我最喜歡的還是《南塘》的第三輯「另外」,這里的十幾篇文字大都充溢著濃濃的禪意。寫茶,禪是清芬的;寫雪,禪是凈潔的。寫大地,禪是敦實的;寫湖水,禪是流盼的。寫鳥聲人語,禪是智慧安詳的;寫青草紅葉,禪是深沉悲壯的。文字里的洪放,似乎一步一蓮花,行走在大地間,目之所及、心之所系,無不清寂而靈動;洪放眼中的山水,又都是靜靜的,閱盡了春秋冬夏,參透了生死離合,因深沉到極致而顯得溫柔而且可愛,朴實而且自得。《華嚴經廬舍那佛品》雲:「於此蓮花藏,世界海之內;一一微塵中,見一切法界」,在《南塘》的世界裡,不論多麼微小的事物,都能通過它們窺知這個世界的創設者洪放的那顆充滿智慧和禪定的心。 閱讀洪放的《南塘》,彷彿欣賞一曲遠離俗塵、回視內心、觀照自我、反身而誠的心靈牧歌,正所謂「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南塘》的精神,或許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