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糞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A. 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糞蟲讀後感
集昆蟲學和文學稟賦於一身,熔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
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
我嘆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B. 《昆蟲記》介紹了哪些昆蟲的習性,哪些昆蟲的生活呢
1、螳螂的生活習性:螳螂是一種肉食性昆蟲,善於利用「心理戰術」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屬於益蟲。螳螂的生活環境為草叢,為了避免被天敵發現,一般的螳螂顏色多為綠色,除綠色外黃色也比較常見。
2、蝗蟲的生活習性: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以禾本科植物為主要食物,是農業害蟲。蝗蟲一般屬於兼性滯育昆蟲,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內越冬,壽命大約6個月。成蟲與蝗蝻都是夜伏晝出,無明顯趨光性。
3、蟬的生活習性:常見的蟬科動物是蟬,俗稱知了(蛭蟟)、蛣蟟或借落子。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在地下「潛伏」四年後鑽出地面。最長壽命長約60~70天。
7月下旬,雌成蟲開始產卵,8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多產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用針刺口器吸取樹汁,幼蟲棲息土中,吸取樹根液汁,對樹木有害。
4、蟈蟈:後足強健、大腹,善跳躍。生於原野草叢、矮林、灌木,平時隱藏於草中,或在植物莖桿上爬行、棲息、覓食。主要吃植物的莖、葉、瓜、果等。
5、毛蟲:一般只在某種或某些植物上生活,並以其為食,直到變為成蟲。而後交配並尋找此類植物產卵。它們一般以寄主的葉或果實為食。
毛蟲中群居、獨居的都有,變為成蟲前,一般會蛻4-6次皮,以便不斷長大,最終做蛹。蛻皮、做蛹前會不吃不喝,一動不動。
(2)食糞小說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書首次出版。
法布爾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就先後創作了《植物》、《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生物學作品。1854年,法布爾在法國的《自然科學年鑒》上發表了他的《節腹泥蜂觀察記》。
三年後,他又發表了關於鞘翅昆蟲變態問題的研究成果,其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終於問世。
煌煌10卷的《昆蟲記》一書,以其瑰麗豐富的內涵,喚起人們對萬物,對人類和對科普的深刻省思。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
通過詳細、深刻地描繪,各種昆蟲的外部形態和生物習性,記錄各種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作者觀察細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C. 書荒,求言情書
不多推薦,想必LZ也都看過經典的了。只推新近看的。
《無心插柳》作者:漠北孤煙。非常搞笑的文,很好看。女主個性很好,男主超級腹黑,氣場強大,美男眾多,文不白。
簡介:青衣從不覺得自己是個很逗樂的人,可她的人生就是如此的充滿戲劇性。
青衣生平愛結交兩種人:
視金錢如糞土的人——不分人種,是糞土她都願意幫著收走;
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人——不分男女,是刀她就敢往朋友身上插。
她崇尚兩句格言:
美男都是紙老虎——十六年來,她日日唱著打虎上山,為的就是有朝一日打盡天下老虎。
為愛痴狂和為愛狂吃不過是一件事物的兩面性而已。
D. <<昆蟲記>>和<<童年>>讀書筆記各五篇
1《童年》讀後感
每個人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有高爾基那麼貧苦嗎?不,我們沒有,我們在家裡是獨生子,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
高爾基從7歲起就沒有了爸爸,跟著媽媽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沒有,他有的就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然而,他沒有埋怨媽媽,而是更努力得讀書,准備孝敬辛苦的媽媽。
童年這本書記載了高爾基兒時的一些故事,中間還夾著一點點的苦澀,還夾著做人的道理: 高爾基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也能成才,真讓我佩服。
高爾基在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數學。 在一節數學課上,老師出了一個題目考在班上的同學,題目是:「1+2+3+4+……+100=?」這可為難了很多同學,他們一個個都很著急,只有高爾基算出來了,等於5050。從此,老師不會再因為他們家窮而瞧不起他們,而是覺得他很有數學天賦。
我們要向高爾基學習,孔子說得好:「見賢思其焉。」
2讀《童年》有感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嘗;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3《童年》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里嬉戲,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4讀《童年》有感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麵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高爾基刻苦自學文化知識,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實的途徑。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登上文壇,他的早期作品,雜存著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風格,這是他無產階級世界觀形成前必然經歷的階段。浪漫主義作品如《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等,贊美了熱愛自由、嚮往光明與英雄業績的堅強個性,表現了渴望戰斗的激情;現實主義作品如《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柯諾瓦洛夫》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表達了他們的激憤與抗爭。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義並充滿激烈內心沖突的人物。
1905年革命失敗後,高爾基赴美國及義大利寫了一系列政論文章,抨擊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充斥於思想、文學界的形形色色反動思潮。1908年創作的中篇小說《懺悔》流露出唯心主義的造神論思想,受到列寧的嚴肅批評,並得到他的熱情幫助。盡管如此,高爾基的主導傾向仍然是積極的,富於革命的戰斗精神。對新的無產階級文學創作方法的特徵從理論上進行了許多探索,提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觀點。他在兩次革命之間的創作成果頗豐,如《奧古洛夫鎮》(1909)、《夏天》(1909)、《馬特維柯熱米亞金的一生》(1910~1911)、《義大利童話》(1911~1913)、《俄羅斯童話》(1912~1917),以及稍後完成的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人間》(1913~1916)。
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作家協會,並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文學新人,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
5《童年》是俄國作家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一部,被譽為俄國最優秀的自傳小說之一。《童年》寫於 1931年,它向讀者們展現了高爾基童年時期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記錄了高爾基在沙皇統治下的 心路歷程。書里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幾個角色,尤其是外祖母這一角色,她被稱為「俄羅斯文學史上最鮮明、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小說真實地描寫了19世紀70—90年代俄國社會的面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閱讀《童年》時,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丑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朴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像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么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盪。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
1《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網路。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關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這本書以忠實於法文原著整體風貌及表達特色為選擇原則, 讓世界讀者首次領略昆蟲們的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等。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這些奇跡的創造者就是《昆蟲記》的作者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想,美術家一般的視角,文學家一般的筆觸」。在本書中,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爐,娓娓道來。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 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跡,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 。昆蟲記也叫做《昆蟲物語》和《昆蟲學札記》。
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以人文精神統領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性交融,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多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巨制鴻篇,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沒有哪位昆蟲學傢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傢具備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在晚年法布爾出版了《昆蟲記》最後幾卷,使他不但在法國贏得眾多讀者,即使在歐洲各國,在全世界《昆蟲記》作者的大名也已為廣大讀者所熟悉。文學界尊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法國學術界和文學界推薦法布爾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可惜沒有等到諾貝爾委員會下決心授予他這一大獎,這位歌頌昆蟲的大詩人已經瞑目長逝了。
《昆蟲記》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他被譽為「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
值得一提的是,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除了真實得記錄了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作者對人類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全書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萬物的贊美之情。
2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致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致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致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里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致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3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范的網來」,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系,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4《昆蟲記》讀後感
這段時間,我讀完了法國作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通過讀《昆蟲記》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小蜘蛛怎樣從卵袋裡出來;胭脂蟲的幼蟲怎樣過冬;食糞蟲為什麼能「長壽」;蜜蜂們怎樣造房;蝗蟲怎樣孵化……我已經讀完一段時間了,可是還回味無窮。
法布爾主要從昆蟲的產卵、孵化、生活習性、食物等方面來描寫昆蟲。法布爾描寫的昆蟲很形象、很具體。他經常用擬人的手法,有時還用比喻、反問等手法。如果不看《昆蟲記》,不了解昆蟲,對你的生活不會有影響,但你會因此而有了缺憾,少了許多樂趣和對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的了解。法布爾的《昆蟲記》會讓你一腳邁進昆蟲世界的大門。
剛買來這本書的時候,我除了閱讀課翻翻它,平常連看都不看。後來,不知怎麼,這本書有種魅力在吸引我,使我漸漸喜歡這本書了。最後,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描寫蜜蜂的故事。法布爾寫了隧蜂、切葉蜂、黃斑蜂、沙泥蜂、節腹泥蜂……它們的捕獵方法不同、習性不同,但它們都有共同的一點,都為自己的寶寶著想。最令我感動的一篇是《看門護家人》。這一篇寫的是隧蜂寶寶已經長大了,去外面采蜜時,一扇「門」就會自動打開,回到家裡,這扇「門」就會自動關上。這扇「門」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其實,這扇「門」就是隧蜂的母親。它們的母親已經不能到外面參加勞動,就自願當起看家人,把陌生人攔在家外。母愛多麼偉大啊!
在自然界中,許多昆蟲互相殘殺,但它們殘殺都是為了自己的寶寶。寫到這里,我想:「母親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我們能為母親做點什麼呢?」
5自從我讀過法布爾寫的《昆蟲記》後,就深深地被它們震驚了。
裡面寫到的昆蟲的品種很多;會做「圓球」的蜣螂「音樂天才」蟬、兇殘的黃蜂、「亮晶晶」的螢火蟲等。
我最喜歡的就是母甲蟲,並不是因為它有著美麗的外表,而是因為它對孩子的愛。它的卵是放在梨的最厚部分,這里的材料粘得很緊,只有少許的空氣。這樣,它的卵就會被悶死在裡面。因此,母甲蟲為了不讓它可愛的小甲蟲受到死神的威脅,就想出一個很好的辦法,預備一個牆壁薄薄且精緻透氣的小房間,讓它的孩子居住。其實,梨的中央也是有少許空氣的。但是,對於柔弱的小蠐螬來說,那還是遠遠不夠的。等它到中央吃食物的時候,已經是很強壯了,對於稀薄的空氣已經完全適應了。母甲蟲為什麼會想出這個聰明的辦法呢?是因為母愛!難怪人們都說:「母愛是最偉大的」。
我最討厭的則是賊甲蟲,是因為它們不靠自己的勞動來尋找食物,只會用卑鄙的手段來獲取別人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這不勞而獲的賊甲蟲真是太可惡了!同時,我們也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要有警惕感。
當我讀到「但到了相當的高度,仍然難免後退。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不但球滾落下去,連自己也被拽下來……有時經過一二十次鍥而不舍的努力,才能獲得最後成功」的時候,我的心就像被刺了一下。一二十次,雖然不是大數目,但對於一隻背著一個沉重的大圓球,經過險陡的斜坡,攀登簡直無法上去的地方的小小的甲蟲來說,卻是多麼大的挑戰啊!有時,甚至可能將性命都搭上去。
多麼值得我學習的小甲蟲呀!想起我以前玩電腦游戲,總是選「簡單」這一級別,跟那隻小甲蟲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了。一隻小甲蟲,都知「勤奮+努力=成功」的道理。而我們呢?五年級的學生,當老師布置幾道難題時,同學們剛開始是蠻起勁的,沒過幾分鍾,就沒耐心了。這些題雖然有點難度,但是也不是困難到極點。況且,也總有做出來的人,為什麼別人能做出來,而我們卻做不出來呢?那是因為我們太懶惰了,沒有上進心,只會向簡單的題目挑戰,不敢向困難的題目挑戰。
E. 《俺妹》中食糞是什麼意思
重口味游戲 小說里應該有講
F. 《昆蟲記》中,法布爾不但仔細觀察食糞蟲的勞動過程,而且無不憐愛地稱這些食糞蟲為什麼
法布爾不僅仔細觀察食糞蟲勞動的過程,還不無愛憐的稱這些食糞蟲為清道夫。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
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6)食糞小說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法布爾的書中所講的是昆蟲的生活,了卻覺得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他不去做解剖和分類的工作(普通的昆蟲學里已經說的夠了),卻用了觀察與試驗的方法,實地地記錄昆蟲的生活現象,以及本能和習性之不可思議的神妙與愚蒙。
看了小說戲劇中所描寫的同類的運命,受得深切的銘感,現在見了昆蟲界的這些悲喜劇,彷彿是聽說遠親—的確是很遠的遠親—的消息,正是一樣迫切的動心,令人想起種種事情來。
他的敘述,又特別有文藝的趣味,更使他不愧有昆蟲的史詩之稱。
G. 昆蟲記中的昆蟲簡介
昆蟲記中的昆蟲有干泥蜂、螢火蟲、蟋蟀、蟈蟈、毛蟲、聖甲蟲、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
一、干泥蜂
他們喜歡在潮濕溫暖的地方築巢。他們經常在煙囪里築巢,那裡的溫度適合干泥蜂生存,但是干泥蜂的幼崽經常窒息,所以干泥蜂會在寬闊的煙囪里築巢。
二、螢火蟲
肉食性,捕食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和蚯蚓等環節動物,獲得獵物後,用上顎將分泌液注入獵物體內,進行體外消化,然後再吸入體內。通常一隻蝸牛會有許多隻螢火蟲來分享。卵、幼蟲、蛹和成蟲都能發光,成蟲的發光有引誘異性的作用。
三、蟋蟀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斗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
「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斗的對象。
四、蟈蟈
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
喜歡吃瓜果、豆類等,人們用小竹籠飼養觀賞。作為欣賞娛樂昆蟲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縣)就有幾百年編籠捕蟈蟈的歷史。
五、毛蟲
鱗翅目(Lepidoptera)昆蟲(蝶、蛾)的幼蟲。體圓柱形,分13節,有3對胸足和數對腹足。頭兩側各有6眼,觸角短,齶強壯。糞便帶毒。有些毛蟲另有俗名,如尺蠖、蠶和大軍蟲(一星黏蟲的幼蟲)等。蠋型幼體亦見於其他類昆蟲,如長翅目(Mec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
H. 有本修真小說,男主角最愛罵日你先人板板,還騙人打賭吃大便,書名是什麼
現代修真《至尊無賴》
I. 言情小說,越多越好 要言情小說。越多越好,,,,,不管什麼樣都可以。。。拜託了。
長著翅膀的大灰狼的小說都很好看
J. 《昆蟲記》中每種動物的簡介
《昆蟲記》故事簡介
築窩造巢、保護家庭,這是昆蟲生存本能的最高表現。法布爾為我們展示了昆蟲們在這方面的多樣化本領。在母性與本能關系表現方面,最值得重視的是膜翅目的昆蟲,它們身上凝聚著深厚的母愛。一切得天獨厚的本能才幹,都被用來為後代謀求食宿,正是由於心中懷著自己的家族,它們使自己成為身懷絕技的行家裡手;有的成了用細葉編制簍筐的蔑匠;這一位當了泥瓦匠,建造水泥宅室和碎石屋頂;那一位於脆辦起陶瓷作坊,用耕土捏塑精美的尖底瓮,壇罐和大肚瓶……在母愛豐富細膩方面,能夠與以花求食蜂類相媲美的,還有那開發垃圾、凈化被畜群污染的草地的各種食糞蟲類。盡管它們干著與糞便打交道的營生,卻榮享盛譽。一副好身材,樣式簡單但光澤很好的外衣。奇特的服飾足以使它們光彩照人。畜糞的香味剛剛散開,食糞蟲便聞味而動,全都奔向糞堆,收集儲備食品。長長的肢爪,僵硬地做著充滿爆發力的動作,彷彿是在腹中機器的驅動下行走,一對橙紅色的小觸角,張成摺扇狀,透露著垂涎欲滴的焦急心態。看!剛一到就撞翻筵席上的賓客,它就是聖甲蟲(又名金龜子),食糞蟲中最大最負盛名的一種。月牙兒狀頂殼前沿排著六個細尖的齒,既是挖掘工具,切割工具,也是插舉,拋甩糞料中無養分植物纖維的叉子,而巴還可以當耬耙,把好吃的東西統統摟過來。為後代或自己儲備食物的第一步是選料,剔除雜質,收攏成堆,之後清理出一塊場地,製作儲藏的糞球,接下來,它要乾的便是把儲備食品運到一個穩妥的地點。在這項行動中,金龜子令人叫絕的技藝表現無遺。更令人驚嘆不已的還有金龜子超常的消化能力--只要在住所里晝夜守著食物,它能不斷進食,直至儲備食品全部消耗干凈。(卷一《聖甲蟲》)
對於技能造詣最高的膜翅目昆蟲而言,幼蟲在許多事情上指望成蟲,但這並沒有促進父親練就一身高超的本領,能力低下得像只蝴蝶。但西緒福斯蟲是個例外。西緒福斯蟲是滾糞球蟲類中身材最小,熱忱最高的一位,它手腳麻利,跟頭翻得驚險,下坡滾兒打得更是迅猛,從難以行走的路上掉下來之後,每每總是不顧一切再往上爬。這些絕活,沒有誰比得了,在生活中,父親和母親同樣出力,參加為一隻幼蟲准備食物的取材和模製工作;他參與運輸,盡管角色只是輔助性的;母親去尋找掘洞地點時,他看守麵包;他協助挖掘工程的施一l上他把從地下推出的廢料清理到洞口外邊,最後集這些品質於一身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忠實自己的配偶,這一點在昆蟲社會更是不多見的。也許正是由於兩性共同承擔了家庭事務,才使得他們能維持很高的生育率。(卷六《西緒福斯蟲與父性本能》)
而人類中最美好的婚戀和家庭在昆蟲社會更是獨具特色。沉默寡言的朗格多克蠍,與其接觸索然無味,其習俗蒙著濃厚的神秘面紗。《朗格多克蠍的婚戀和家庭好卷九)為我們揭開了這本神秘的面紗。朗格多克蠍長尾(實際為腹部);大彎度的蟄針,一對鉗子從口伸出。四月,布穀鳥初試圓潤的歌喉,而一向安分守己的蠍子,此刻卻發生了一場革命--它們開始戀愛了,它們載歌載舞,互相認識,看那一對:大肚子、顏色暗的是雌蠍,相對較瘦、顏色蒼白的是雄蠍,都把尾巴盤成漂亮的螺旋花,挪著頗帶分寸的步子,它們正沿著牆根散步。這樣相處幾天後,這對情侶便在一處隱蔽清靜的場所訂婚、交尾,一幅純美的田園詩,但悲劇終究不可避免:瘦小的雄蠍為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已化作亡魂--雌蠍殘食了自己的情侶。一段較為漫長的妊娠期之後便是雌蠍產卵,幼蠍出世,雌蠍獨自辛苦地哺育兒女,直到談婚論嫁的年齡,兒女們各奔東西。
與朗格多克蠍相比,步甲蟲處理愛情事務,真可謂簡便快捷。就在眾目,也無需醞釀感情,一隻過路的雄蟲撲向一隻過路的雌蟲。雌蟲被他按住,略微仰起頭來,表示樂意接受;於是那騎士便揮動觸角,用指頭兒抽打對方的頸背。事情一於完,二者立刻分手,雙雙跑到餐桌那裡去吃便餐。然後,它們又各自另結良緣。新結成的夫妻雙方也一樣,事後又你我另尋新歡。一頓大吃過後,一次粗暴的交尾;一次交尾過後,又是一頓大吃。愛情既過,同類相食,甲殼缺損的步甲蟲被兄弟殘食,雄蟲也是任憑雌性擺布--手術做得於凈利落,沒有弄掉任何一部分肢體,但肚子卻被掏空了,在這一點上,金步甲與朗格多克蠍,螳螂相類似。(卷十《金步甲的婚俗》)
裝死--昆蟲社會中較為普遍的一種習性,但作者的觀察告訴我們:僵滯不動,根本無什麼心計可言,更不是裝出來的,那是一種真實的狀態,復雜的神經緊張反應使它們一時陷入某種動彈不得的狀態。仟何緊急的情況都會使它極度緊張,而另一種情況卻可以解除這種狀態,特別是受到陽光照射時。生性粗暴,肆無忌憚的殘肢劊子手--大頭黑步甲、渾身黝黑的煙黑吉了樂於裝死,而鞘翅昆蟲,如象葉甲蟲,金匠花金龜、瓢蟲等,幾分鍾,甚至幾秒鍾便恢復活力,還有許多昆蟲,如閃光吉丁,斷然拒絕裝死。換個話題,傳說中的白蠍自殺是真有其事嗎?而作者的實際觀察卻告訴我們:其實杜撰蠍子自殺的那些人,是被它突然失去活力的現象迷惑了,蠍子身陷周圍都是火堆的高溫之中,怒不可遏,痙攣至較然倒卧。這場面欺騙了他們。假如他們不那麼輕信,早些把蠍從火圈中取出,就能看到,已"死"的蠍子又恢復了活力,它全然不知自殺是什麼。
談到獵食,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副祈禱姿態的劊子手螳螂和麻醉大師熒火蟲。螳螂,身著一幅寬大的綠色薄膜,一雙前爪正舉向天空,活脫脫一副祈禱的姿勢。但這靜默祈禱的神情舉止,掩蓋著它殘忍的習俗;這擎舉乞求的一雙胳膊,其實是劫持的可怕家什,它們不撥念珠,卻要結果身旁過往的幼小昆蟲的性命。安詳的整體外觀,卻配上了有"劫持"之稱的前肢凶器,二者形成強烈的反差。如果捕捉的是灰蝗、白面螽斯,螳螂就拉起那恫嚇、威懾的架式,雙鉤相應採取一下子鉤住不放的辦法。接著,捕狼尖一個閉合,夾住驚呆的犧牲品,叫它連招架之功都沒有。蚱蜢和無翅則更容易制服,攻擊這些風險系數較小的獵物,不必拉什麼架式,也無需多少時間,一般情況,只要甩出雙鉤就夠了。用同樣的辦法對付蜘蛛也綽綽有餘,只管攔腰一夾,不用擔心有什麼毒鉤。
再說險惡的螢火蟲,只要螺旋的防護牆有一點空隙,就足夠它鑽空子了。螢火蟲那纖細靈巧的工具輕輕一咬,蝸牛當即陷人麻木僵滯狀態,接下來便是食蝸牛者不聲不響地悄悄下手。但螢火蟲操作總是極其謹慎,它以輕柔的動作處理自己得到的犧牲品,不能使對方有絲毫攣縮反應。因為蝸牛隻要作出收縮動作,就會與粘附的物體脫膠,螢火蟲可沒興致去搜尋得而復失的獵物。(卷五《螳螂獵食》、卷十《螢火蟲備餐》)
參考資料:http://www.pep.com.cn/200406/ca484400.htm
《昆蟲記》簡介及部分文字、圖片
書籍名稱:《昆蟲記》 [法] 法布爾 著 程 慧 編譯
經典名著的再次演繹,
讓你和你的孩子了解另一個不同的昆蟲世界
內容簡介:我們或許都曾有過對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深深著迷的童年。隨著時間的消逝,這些心靈的悸動,逐漸深埋在忙碌的生活之下。但是如果我們讀到法布爾筆下的昆蟲世界,定會被他那細膩的感情和詩意的描寫深深打動……,因為那是他用盡一生的精力與他的昆蟲朋友們所交織出的一部,至今仍在上演的荷馬史詩。
跟許多孩子一樣,小時侯的我冥頑不馴,熱衷於到大自然中去尋找一切或醜陋或美麗的昆蟲。雖然大人們常常對我的舉動不屑一顧,可我依然熱情地頂著烈日、冒著風雨在田野里、岩石中翻翻撿撿,在發現獵物的那一刻去感受大自然賜予的驚喜。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慢慢長大,對昆蟲的痴迷程度也漸漸由強變弱,直至有一天,鄰居家一個7歲的小男孩捧著一隻叫聲嘹亮的蟋蟀,樂顛顛地在我面前賣弄時,我發現自己竟然對他的欣喜感到奇怪。那一刻,我才深深地意識到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已經失去了某些東西。
可是,就在這樣一個充滿物慾的社會中,卻有這樣一位神奇的人。他超脫世事,將自己一生的光陰都花在對昆蟲世界的觀察、研究中,並且專為這些「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仍然在閱讀界引起一次又一次轟動,為世人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那麼,這樣一位神奇的人到底是誰呢?他的書究竟又是什麼呢?
原來,他就是享有「科學界的詩人」、「昆蟲世界的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稱號的法布爾老人。而他的作品就是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昆蟲記》。
法布爾老人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在《昆蟲記》中,他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自己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畢生觀察昆蟲的法布爾,與世無爭,寧願整日趴在石頭上津津有味地體會昆蟲們的喜怒哀樂,也不願去參加一場上流社會的晚宴。在與昆蟲的默默交流中,法布爾與大自然融合的無比和諧。雖然他曾經身為博士、受過拿破崙三世幾分鍾接見、並且在阿維尼翁市任教,可他並不看重這些。他舉家遷居小鎮邊緣,住老舊民宅,為了研究蟲子,寧願孤獨、清苦地走完一生。
今天我翻閱著《昆蟲記》,時刻被感動著。潮濕、星辰,還有蟲子的氣味,我似乎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它們的一舉一動,無不被賦予人的思想情感;作為生靈,它們與人有著縷縷共通之處,讓你不得不為此驚奇、喜悅!我知道我是在通過法布爾的眼睛,享受這份讀書的樂趣;而法布爾為此付出的艱苦勞動,我卻毫無體會。
《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絕不是另一個星球!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顱,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吧。
法布爾老人讓我了解了昆蟲世界,而昆蟲則讓我永遠地記住了法布爾老人。
目錄:
寫在前面
1、瓢蟲——花園中的「淑女」
2、蜣螂——糞球引出的故事
3、螢——星光燦爛螢火蟲
4、蟬——為自己歌唱
5、螳螂——美麗的「殺手」
6、蚱蜢——「小鬼」恩布沙
7、螞蟻——神奇的記憶力
8、蟋蟀——田園中的提琴家
9、黃蜂——充滿失落的九月
10、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
11、松毛蟲——工作並幸福著
12、天牛——來自身體深處的召喚
13、狼蛛——與木匠蜂作戰
14、綠蠅——新陳代謝的工作者
15、蟈蟈——到樹上去捕食
16、朗格多克蠍子——極具殺傷力的毒液
17、石蠶——小鞘與潛水艇
18、豌豆象——盡忠職守的稅務官
論祖傳 神秘的池塘 石蠶
蜣螂 蟬 泥水匠蜂
螳螂 蜜蜂、貓和紅螞蟻 開隧道的礦蜂
螢 被管蟲 樵葉蜂
采棉蜂和采脂蜂 西班牙犀頭的自製 兩種稀奇的蚱蜢
黃蜂 蠐螬的冒險 蟋蟀
嬌小的赤條蜂 西西斯 捕蠅蜂
寄生蟲 新陳代謝的工作者 松毛蟲
捲心菜毛蟲 孔雀蛾 找枯露菌的甲蟲
愛好昆蟲的孩子 條紋蜘蛛 狼蛛
克魯蜀蜘蛛 迷宮蛛 蛛網的建築
蜘蛛的幾何學 蜘蛛的電報線 蟹蛛
《昆蟲記》故事簡介
築窩造巢、保護家庭,這是昆蟲生存本能的最高表現。法布爾為我們展示了昆蟲們在這方面的多樣化本領。在母性與本能關系表現方面,最值得重視的是膜翅目的昆蟲,它們身上凝聚著深厚的母愛。一切得天獨厚的本能才幹,都被用來為後代謀求食宿,正是由於心中懷著自己的家族,它們使自己成為身懷絕技的行家裡手;有的成了用細葉編制簍筐的蔑匠;這一位當了泥瓦匠,建造水泥宅室和碎石屋頂;那一位於脆辦起陶瓷作坊,用耕土捏塑精美的尖底瓮,壇罐和大肚瓶……在母愛豐富細膩方面,能夠與以花求食蜂類相媲美的,還有那開發垃圾、凈化被畜群污染的草地的各種食糞蟲類。盡管它們干著與糞便打交道的營生,卻榮享盛譽。一副好身材,樣式簡單但光澤很好的外衣。奇特的服飾足以使它們光彩照人。畜糞的香味剛剛散開,食糞蟲便聞味而動,全都奔向糞堆,收集儲備食品。長長的肢爪,僵硬地做著充滿爆發力的動作,彷彿是在腹中機器的驅動下行走,一對橙紅色的小觸角,張成摺扇狀,透露著垂涎欲滴的焦急心態。看!剛一到就撞翻筵席上的賓客,它就是聖甲蟲(又名金龜子),食糞蟲中最大最負盛名的一種。月牙兒狀頂殼前沿排著六個細尖的齒,既是挖掘工具,切割工具,也是插舉,拋甩糞料中無養分植物纖維的叉子,而巴還可以當耬耙,把好吃的東西統統摟過來。為後代或自己儲備食物的第一步是選料,剔除雜質,收攏成堆,之後清理出一塊場地,製作儲藏的糞球,接下來,它要乾的便是把儲備食品運到一個穩妥的地點。在這項行動中,金龜子令人叫絕的技藝表現無遺。更令人驚嘆不已的還有金龜子超常的消化能力--只要在住所里晝夜守著食物,它能不斷進食,直至儲備食品全部消耗干凈。(卷一《聖甲蟲》)
對於技能造詣最高的膜翅目昆蟲而言,幼蟲在許多事情上指望成蟲,但這並沒有促進父親練就一身高超的本領,能力低下得像只蝴蝶。但西緒福斯蟲是個例外。西緒福斯蟲是滾糞球蟲類中身材最小,熱忱最高的一位,它手腳麻利,跟頭翻得驚險,下坡滾兒打得更是迅猛,從難以行走的路上掉下來之後,每每總是不顧一切再往上爬。這些絕活,沒有誰比得了,在生活中,父親和母親同樣出力,參加為一隻幼蟲准備食物的取材和模製工作;他參與運輸,盡管角色只是輔助性的;母親去尋找掘洞地點時,他看守麵包;他協助挖掘工程的施一l上他把從地下推出的廢料清理到洞口外邊,最後集這些品質於一身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忠實自己的配偶,這一點在昆蟲社會更是不多見的。也許正是由於兩性共同承擔了家庭事務,才使得他們能維持很高的生育率。(卷六《西緒福斯蟲與父性本能》)
而人類中最美好的婚戀和家庭在昆蟲社會更是獨具特色。沉默寡言的朗格多克蠍,與其接觸索然無味,其習俗蒙著濃厚的神秘面紗。《朗格多克蠍的婚戀和家庭好卷九)為我們揭開了這本神秘的面紗。朗格多克蠍長尾(實際為腹部);大彎度的蟄針,一對鉗子從口伸出。四月,布穀鳥初試圓潤的歌喉,而一向安分守己的蠍子,此刻卻發生了一場革命--它們開始戀愛了,它們載歌載舞,互相認識,看那一對:大肚子、顏色暗的是雌蠍,相對較瘦、顏色蒼白的是雄蠍,都把尾巴盤成漂亮的螺旋花,挪著頗帶分寸的步子,它們正沿著牆根散步。這樣相處幾天後,這對情侶便在一處隱蔽清靜的場所訂婚、交尾,一幅純美的田園詩,但悲劇終究不可避免:瘦小的雄蠍為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已化作亡魂--雌蠍殘食了自己的情侶。一段較為漫長的妊娠期之後便是雌蠍產卵,幼蠍出世,雌蠍獨自辛苦地哺育兒女,直到談婚論嫁的年齡,兒女們各奔東西。
與朗格多克蠍相比,步甲蟲處理愛情事務,真可謂簡便快捷。就在眾目,也無需醞釀感情,一隻過路的雄蟲撲向一隻過路的雌蟲。雌蟲被他按住,略微仰起頭來,表示樂意接受;於是那騎士便揮動觸角,用指頭兒抽打對方的頸背。事情一於完,二者立刻分手,雙雙跑到餐桌那裡去吃便餐。然後,它們又各自另結良緣。新結成的夫妻雙方也一樣,事後又你我另尋新歡。一頓大吃過後,一次粗暴的交尾;一次交尾過後,又是一頓大吃。愛情既過,同類相食,甲殼缺損的步甲蟲被兄弟殘食,雄蟲也是任憑雌性擺布--手術做得於凈利落,沒有弄掉任何一部分肢體,但肚子卻被掏空了,在這一點上,金步甲與朗格多克蠍,螳螂相類似。(卷十《金步甲的婚俗》)
裝死--昆蟲社會中較為普遍的一種習性,但作者的觀察告訴我們:僵滯不動,根本無什麼心計可言,更不是裝出來的,那是一種真實的狀態,復雜的神經緊張反應使它們一時陷入某種動彈不得的狀態。仟何緊急的情況都會使它極度緊張,而另一種情況卻可以解除這種狀態,特別是受到陽光照射時。生性粗暴,肆無忌憚的殘肢劊子手--大頭黑步甲、渾身黝黑的煙黑吉了樂於裝死,而鞘翅昆蟲,如象葉甲蟲,金匠花金龜、瓢蟲等,幾分鍾,甚至幾秒鍾便恢復活力,還有許多昆蟲,如閃光吉丁,斷然拒絕裝死。換個話題,傳說中的白蠍自殺是真有其事嗎?而作者的實際觀察卻告訴我們:其實杜撰蠍子自殺的那些人,是被它突然失去活力的現象迷惑了,蠍子身陷周圍都是火堆的高溫之中,怒不可遏,痙攣至較然倒卧。這場面欺騙了他們。假如他們不那麼輕信,早些把蠍從火圈中取出,就能看到,已"死"的蠍子又恢復了活力,它全然不知自殺是什麼。
談到獵食,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副祈禱姿態的劊子手螳螂和麻醉大師熒火蟲。螳螂,身著一幅寬大的綠色薄膜,一雙前爪正舉向天空,活脫脫一副祈禱的姿勢。但這靜默祈禱的神情舉止,掩蓋著它殘忍的習俗;這擎舉乞求的一雙胳膊,其實是劫持的可怕家什,它們不撥念珠,卻要結果身旁過往的幼小昆蟲的性命。安詳的整體外觀,卻配上了有"劫持"之稱的前肢凶器,二者形成強烈的反差。如果捕捉的是灰蝗、白面螽斯,螳螂就拉起那恫嚇、威懾的架式,雙鉤相應採取一下子鉤住不放的辦法。接著,捕狼尖一個閉合,夾住驚呆的犧牲品,叫它連招架之功都沒有。蚱蜢和無翅則更容易制服,攻擊這些風險系數較小的獵物,不必拉什麼架式,也無需多少時間,一般情況,只要甩出雙鉤就夠了。用同樣的辦法對付蜘蛛也綽綽有餘,只管攔腰一夾,不用擔心有什麼毒鉤。
再說險惡的螢火蟲,只要螺旋的防護牆有一點空隙,就足夠它鑽空子了。螢火蟲那纖細靈巧的工具輕輕一咬,蝸牛當即陷人麻木僵滯狀態,接下來便是食蝸牛者不聲不響地悄悄下手。但螢火蟲操作總是極其謹慎,它以輕柔的動作處理自己得到的犧牲品,不能使對方有絲毫攣縮反應。因為蝸牛隻要作出收縮動作,就會與粘附的物體脫膠,螢火蟲可沒興致去搜尋得而復失的獵物。(卷五《螳螂獵食》、卷十《螢火蟲備餐》)
參考資料:http://www.pep.com.cn/200406/ca484400.htm
《昆蟲記》簡介及部分文字、圖片
書籍名稱:《昆蟲記》 [法] 法布爾 著 程 慧 編譯
經典名著的再次演繹,
讓你和你的孩子了解另一個不同的昆蟲世界
內容簡介:我們或許都曾有過對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深深著迷的童年。隨著時間的消逝,這些心靈的悸動,逐漸深埋在忙碌的生活之下。但是如果我們讀到法布爾筆下的昆蟲世界,定會被他那細膩的感情和詩意的描寫深深打動……,因為那是他用盡一生的精力與他的昆蟲朋友們所交織出的一部,至今仍在上演的荷馬史詩。
跟許多孩子一樣,小時侯的我冥頑不馴,熱衷於到大自然中去尋找一切或醜陋或美麗的昆蟲。雖然大人們常常對我的舉動不屑一顧,可我依然熱情地頂著烈日、冒著風雨在田野里、岩石中翻翻撿撿,在發現獵物的那一刻去感受大自然賜予的驚喜。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慢慢長大,對昆蟲的痴迷程度也漸漸由強變弱,直至有一天,鄰居家一個7歲的小男孩捧著一隻叫聲嘹亮的蟋蟀,樂顛顛地在我面前賣弄時,我發現自己竟然對他的欣喜感到奇怪。那一刻,我才深深地意識到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已經失去了某些東西。
可是,就在這樣一個充滿物慾的社會中,卻有這樣一位神奇的人。他超脫世事,將自己一生的光陰都花在對昆蟲世界的觀察、研究中,並且專為這些「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仍然在閱讀界引起一次又一次轟動,為世人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那麼,這樣一位神奇的人到底是誰呢?他的書究竟又是什麼呢?
原來,他就是享有「科學界的詩人」、「昆蟲世界的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稱號的法布爾老人。而他的作品就是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昆蟲記》。
法布爾老人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在《昆蟲記》中,他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自己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畢生觀察昆蟲的法布爾,與世無爭,寧願整日趴在石頭上津津有味地體會昆蟲們的喜怒哀樂,也不願去參加一場上流社會的晚宴。在與昆蟲的默默交流中,法布爾與大自然融合的無比和諧。雖然他曾經身為博士、受過拿破崙三世幾分鍾接見、並且在阿維尼翁市任教,可他並不看重這些。他舉家遷居小鎮邊緣,住老舊民宅,為了研究蟲子,寧願孤獨、清苦地走完一生。
今天我翻閱著《昆蟲記》,時刻被感動著。潮濕、星辰,還有蟲子的氣味,我似乎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它們的一舉一動,無不被賦予人的思想情感;作為生靈,它們與人有著縷縷共通之處,讓你不得不為此驚奇、喜悅!我知道我是在通過法布爾的眼睛,享受這份讀書的樂趣;而法布爾為此付出的艱苦勞動,我卻毫無體會。
《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絕不是另一個星球!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顱,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吧。
法布爾老人讓我了解了昆蟲世界,而昆蟲則讓我永遠地記住了法布爾老人。
目錄:
寫在前面
1、瓢蟲——花園中的「淑女」
2、蜣螂——糞球引出的故事
3、螢——星光燦爛螢火蟲
4、蟬——為自己歌唱
5、螳螂——美麗的「殺手」
6、蚱蜢——「小鬼」恩布沙
7、螞蟻——神奇的記憶力
8、蟋蟀——田園中的提琴家
9、黃蜂——充滿失落的九月
10、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
11、松毛蟲——工作並幸福著
12、天牛——來自身體深處的召喚
13、狼蛛——與木匠蜂作戰
14、綠蠅——新陳代謝的工作者
15、蟈蟈——到樹上去捕食
16、朗格多克蠍子——極具殺傷力的毒液
17、石蠶——小鞘與潛水艇
18、豌豆象——盡忠職守的稅務官
論祖傳 神秘的池塘 石蠶
蜣螂 蟬 泥水匠蜂
螳螂 蜜蜂、貓和紅螞蟻 開隧道的礦蜂
螢 被管蟲 樵葉蜂
采棉蜂和采脂蜂 西班牙犀頭的自製 兩種稀奇的蚱蜢
黃蜂 蠐螬的冒險 蟋蟀
嬌小的赤條蜂 西西斯 捕蠅蜂
寄生蟲 新陳代謝的工作者 松毛蟲
捲心菜毛蟲 孔雀蛾 找枯露菌的甲蟲
愛好昆蟲的孩子 條紋蜘蛛 狼蛛
克魯蜀蜘蛛 迷宮蛛 蛛網的建築
蜘蛛的幾何學 蜘蛛的電報線 蟹蛛
http://www.myebook.cn/soft2/2319.htm
http://www.cnread.net/cnread1/kpzp/f/fabuer/kcj/
http://www.5263.info/ke/fbr-kcj/index.htm
上面幾個可以下載或在線閱讀,但是都不很全面,不是10卷中的所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