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開後我才學會告別小說全文閱讀
Ⅰ 離開的時候,你會怎麼告別
我從來沒有給過父母怎麼樣的告別,告別,親友的眼光總是充滿深情。當我離開的時候,父母總是會用盡所有的關心親愛來為我做那一餐飯,叮囑我一定要吃好! 我想,離別前,能親手與親人朋友做一餐吃的,一起共進一餐,共同聊天,鼓勵對方
Ⅱ 最後一課
作品名稱:《最後一課》
作品體裁:短篇小說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法國作家,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作家。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普法戰爭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九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燒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編輯本段]文章主旨
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和對他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普通的老師和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他的形象栩栩如生。本文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剛結束的第二年(1873),以淪陷了的法國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描寫了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但是《最後一課》其實是都德不顧歷史事實顛倒黑白的編造之作。阿爾薩斯省在當時絕大部分居民都是說德語方言的,阿爾薩斯地區在過去長期屬於德意志地區。直到1648年,才成為法國的「非正式保護國」。直到路易十四時期,法國佔領斯特拉斯堡,這才確立了對此地的正式統治,但阿爾薩斯依舊獲得自治的獨特地位。1871年,法國戰敗後,阿爾薩斯被劃歸為德國。1918年一戰德國戰敗,該地區又劃歸法國。一直到今天,該地區絕大部分人依然說德語,很少說法語。據英國《不列顛網路全書》第一卷245頁記載——「一戰後,法國政府企圖同化該地,特別是企圖用國立學校取代當地傳統的教會學校,並禁止德文報紙出版(德語是當地75%居民使用的書面語)」。後果是:「阿爾薩斯自治運動蓬勃發展,尋求在法蘭西共和國內自治。」後來法國政府放棄了這些文化同化的措施,自治運動才停歇。
1871年,阿爾薩斯有人口150萬。其中也的確夾雜著說法語的5萬人口。法國戰敗後,那5萬人後來多數遷移到了法國。
都德的描寫即使是真實的,也只反映了極小部分法國人的遭遇。過去由於信息流通不發達,別國難以了解這件事的內情,所以許多國家誤把這篇文章收入教材。但在今天,都德的做法已經被人揭露,作為讀者一定要明辨是非。
[編輯本段]人教版原文
註:人教版的這篇課文是根據幾種版本改寫的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起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過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郎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麼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語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塗了,我只好站在那裡搖搖晃晃,心裡挺難受多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幹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麼專心,教室里那麼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
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何況又所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後排座位上,郝臾老頭兒已經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編輯本段]人教版教參
一、整體把握
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里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占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里把一個小學校里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庄嚴的意義。
小說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著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小說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後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著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小說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後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蘊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於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藉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溫和,而且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後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
二、問題研究
1.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有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也就是線索人物。作者寫了小弗郎士的逃學、上學經過。通過他的行蹤,寫到了幾個相互關聯卻彼此分離的場面: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場,鎮公所的布告牌,小鎮里的學校。沒有這樣一個人物,這些場面就很難組織為一篇有機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還起到了深化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阿爾薩斯被割讓給普魯士,阿爾薩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還將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語。這樣慘痛的情感該如何表達?作者選擇了小弗郎士這樣一個平時不愛學法語的調皮男孩,用他的內心感受來反映整個民族的沉痛的感受。這種寫法有著極其強烈的對比效果,產生出強烈的震撼心靈的作用。
2.作者是怎樣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的?
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敘述的。因此,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始終是在兒童幼稚目光的輕紗之後隱隱約約散發著動人的光輝。由於敘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沒能夠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去。我們只能通過他的裝束、語言、行動來認識他,並體會揣摩他的內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裡,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雖然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還如此溫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發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
當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他的內心深處在翻騰著什麼呢?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嗎?
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最後一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3.小說的情節是怎樣安排組織的?
小說是從縱橫兩個方面來組織安排情節的。
從縱向看,作者以一個孩子逃學上學的小事把一個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機地組織起來。小弗郎士的行蹤,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結果。
從橫向看,教室是一個綰起故事各條人物線索的總樞紐。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小鎮上的居民們,都在同一時間匯聚到了同一個地點。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就在一間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現出來了。
4.如何理解小說第四段中「又出了什麼事啦」這句話?
注意這句話中的「又」字。一個「又」字,寫出了在那個動盪的時代里戰亂頻仍,變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兩年來,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來的」。阿爾薩斯地區的百姓在這兩年裡,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法國戰敗、征發人員、調集物資……一切的壞消息都是在這塊布告牌上發布的。這塊布告牌簡直成了一張法國社會狀況的記錄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見到有許多人圍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識到「又出了什麼事」了。
「又出了什麼事啦」這一句,還通過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說一開始的時候就埋下了伏筆,預示著將要發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後來的最後一節法語課上的情節才顯得水到渠成。
練習說明
一 、通讀課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課前後心情、態度有什麼變化?什麼原因使他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設題意圖:通過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變化情況的把握,理解小說的主體情節內容。小弗郎士是小說中的關鍵人物,他的心態就是作者所要著力表現的主題。理解了這一點,就能夠比較容易地從整體上把握小說。
參考答案:
上課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是:害怕考問,決定逃學。到了學校後,見到教室氣氛如此肅靜,感到十分詫異。待到聽了老師的一番話之後深為自己從此不能學習法語而難過,為自己從前的荒廢學習而悔恨。
這段從「害怕法語」到「熱愛法語」的心理變化,實質上是一個人對於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時,還與韓麥爾先生以及小鎮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關。在這樣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氛圍的影響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著、影響著,這種合力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
二 、韓麥爾先生是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一感人形象的?請結合下面幾段文字加以思考、體會。
1.……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韓麥爾先生今天為什麼要這樣穿戴?)
2.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
(猜想一下,韓麥爾先生此刻在想什麼?)
3.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請你用一兩個詞語形容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
設題意圖:作者是從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寫韓麥爾先生的。因此,就無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內心活動,只能通過形象、動作、語言等外部特徵來間接地描寫人物的性格心理。練習中的三個小題,就是分別從服飾、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體會人物的心理。
三、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
設題意圖:這一題是為了讓學生從另一角度對人物進行解讀。這種變換視角的練習方式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小說中的情境氛圍來體味人物的心理活動,難度較高,需要學生調動更多的積累。由於敘述方式的限制,原文只是通過外在的細節來描寫人物。但在閱讀過程中,讀者還應該根據作品提供的場景展開豐富的想像,補充大量的細節來豐富這一人物形象。這種變化視角的閱讀,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便於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所達到的程度。
其實,對於來到課堂聽課的小鎮上的居民們,我們也可以運用變換視角的方式來體會他們的心理。
答題提示:
要根據文中的重要語句進行合理想像。想像要符合文中的具體情境和人物身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寫:當韓麥爾先生看到鎮上居民來到教室聽課時會有什麼感受?當他看到小弗郎士遲到時心裡會想些什麼?當他坐在椅子里一動不動時究竟在想些什麼?教堂的鍾聲響起時他究竟想說些什麼?……
四、△課文中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你對自己的母語有什麼新的認識?
本題旨在使學生學會把握文中的關鍵句、警策句,認真咀嚼思考,一旦理解了它的內涵,就抓住了小說的主旨。對於母語的作用,教師可以略加點撥解說,而對於母語的態度則必須依賴學生的自我體驗,教師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參考答案:這段話包含幾個方面的內涵。首先,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志。亡了國的人民,如果還說著自己的語言,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實際上就說明這個民族沒有徹底滅亡,還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著。如果一個民族完完全全喪失了自己的語言,那麼,它就幾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其次,民族語言還能使民族內部產生凝聚力。人們把一個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經歷中形成的語言稱做「母語」,意味著語言對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國的人民,如果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守住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這個民族的人民之間就永遠存在向心力,不論異族的統治多麼嚴酷,這個民族的人民怎樣被分離,民族的精神文化隨時可以把他們團結到一起來。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為如此,普魯士政府在軍事佔領阿爾薩斯與洛林之後,就馬上強迫當地學校取消法語教學而改教德語;同樣,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三省之後,也是不遺餘力地大肆推行日語教學。他們都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在軍事佔領之後開始語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說對一個民族的軍事佔領還不是真正的佔領,只有通過語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實現對一個民族真正的佔領和征服。但這,往往是最困難的。
這就是韓麥爾先生所說的這句話的重要意義。
教學建議
這篇課文可用兩課時來教讀。第一課時應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能夠梳理清楚小說的情節結構。第二課時側重品味小說語言、揣摩人物心理,領會小說的思想內涵。
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課時
一、初次默讀。教師不做其他要求,只讓學生將作品認真細致閱讀一遍。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自由度極大的閱讀。其間產生的感受往往比較鮮活豐富。這種閱讀方式不會使學生產生多少壓力,易於使學生直接被作品本身所吸引,而不是像有的閱讀課上教師布置了大量的思考題,結果使學生只是為了完成某一任務而進行閱讀,最終使學生完全失去閱讀的興趣。
二、漫談閱讀感受。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閱讀的體會、感受以及困惑。如果時間有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預習階段將自己的閱讀感受整理成文字上交。但無論如何,教師在這一階段不宜干預學生自主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體會。
三、整理歸納。教師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之後,還應該發揮教師的作用,將學生蕪雜的感受和體會條理化。對於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過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領會把握。
第二課時
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細致地品味和體會小說的語言、人物心理。這是對初讀印象的深化和具體化。初讀是基礎,品讀是關鍵。
一、品析文中以下句子:
1.「又出了什麼事啦?」
2.「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
3.「我的朋友們,我——我——」(補出韓麥爾先生未說出的話)
二、重點品讀有關韓麥爾先生的語段,分析這一人物形象。
1.通過服飾、動作、語言品析。
2.結合課後練習三,通過改變視角的方式豐富對這一人物的理解。
三、文章主旨歸納。
四、表情朗讀全文(建議由學生朗讀)。
[編輯本段]課後生詞
詫異:(chà,yì)覺得意外和奇怪
懊悔:(ào,huǐ)對自身的某某行為感到悔恨
。」
Ⅲ 學會放棄 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 原文
學會放棄,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背影;學會放棄,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學會放棄,讓彼此都能有個更輕松的開始,遍體鱗傷的愛並不一定就刻骨銘心。與其許諾一個沒有結果的未來,不如選擇一個沒有開始的結束; 如果不能給她一個溫情的小屋,不如送她一個翱翔的天空;如果不能給她一個避風的港灣,不如送一張啟航的船票;如果不能給她一個幸福的歸宿,不如送她一個放飛的起點;如果不能給她一個依靠的肩膀,不如留下遠去的背影;如果不能給她一個永遠的幸福,不如任她去冒險;不能兌現的承諾不如保持沉默;勉強的在一起不如選擇放棄…… 放棄並不意味著失去。不能擁有還可以給她關懷;不能關懷還可以給她祝福;不能祝福還可以將她注視;不能注視還可以將她思念,不能思念還可以選擇夢幻,沒有了夢幻還可以等下一個輪回。放棄後的感覺惆悵而輕松.是一種無奈後理智的選擇!放棄,其實是每個人強迫卻不願意自己欣賞到的一種美麗!
Ⅳ 《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
名著導讀作品名稱:《最後一課》
作品類型:短篇小說
作者:都德(法國)
創作背景:普法戰爭
內容簡介
《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小說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並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 時隔70年,當二次大戰中德國侵略者的鐵蹄再次踐踏美麗的法國領土時,面對似曾相識的景象,人們不能不感慨歷史的輪回以及戰爭的無情,本文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之下創作的.
寫作背景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篡奪了法國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復辟帝制後,力圖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擺脫內部危機,鞏固王朝統治。俾斯麥則打算通過戰爭,建立一個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國,企圖佔領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一八七○年七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戰爭。九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燒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二、問題研究
1.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有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作者寫了小弗郎士的逃學、上學經過。通過他的行蹤,寫到了幾個相互關聯卻彼此分離的場面: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場,鎮公所的布告牌,小鎮里的學校。沒有這樣一個人物,這些場面就很難組織為一篇有機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還起到了深化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阿爾薩斯被割讓給普魯士,阿爾薩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還將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語。這樣慘痛的情感該如何表達?作者選擇了小弗郎士這樣一個平時不愛學法語的調皮男孩,用他的內心感受來反映整個民族的沉痛的感受。這種寫法有著極其強烈的對比效果,產生出強烈的震撼心靈的作用。
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是一個變化成長中的兒童形象,他的心理變化過程是他愛國情感由潛在到成熟的情感升華.文章以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心理變化深化了文章主題.
2.作者是怎樣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的?
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敘述的。因此,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始終是在兒童幼稚目光的輕紗之後隱隱約約散發著動人的光輝。由於敘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沒能夠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去。我們只能通過他的裝束、語言、行動來認識他,並體會揣摩他的內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裡,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雖然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還如此溫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發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
當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他的內心深處在翻騰著什麼呢?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嗎?
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最後一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3.小說的情節是怎樣安排組織的?
小說是從縱橫兩個方面來組織安排情節的。
從縱向看,作者以一個孩子逃學上學的小事把一個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機地組織起來。小弗郎士的行蹤,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結果。
從橫向看,教室是一個綰起故事各條人物線索的總樞紐。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小鎮上的居民們,都在同一時間匯聚到了同一個地點。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就在一間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現出來了。
4.如何理解小說第四段中「又出了什麼事啦」這句話?
注意這句話中的「又」字。一個「又」字,寫出了在那個動盪的時代里戰亂頻仍,變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兩年來,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來的」。阿爾薩斯地區的百姓在這兩年裡,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法國戰敗、征發人員、調集物資……一切的壞消息都是在這塊布告牌上發布的。這塊布告牌簡直成了一張法國社會狀況的記錄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見到有許多人圍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識到「又出了什麼事」了.
「又出了什麼事啦」這一句,還通過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說一開始的時候就埋下了伏筆,預示著將要發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後來的最後一節法語課上的情節才顯得水到渠成。
5.小弗郎士為什麼多次稱韓麥爾先生為 可憐的人?
1)表現了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的理解和同情。因為韓麥爾先生身為法語教師,卻即將被迫離開課堂,離開自己熱愛的學校和教育事業,所以小弗郎士覺得他是「可憐的人」。
2)「可憐的人」是說韓麥爾先生是這樣熱愛祖國的語言,今後卻再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識教給孩子們了,所以「可憐」。
3)「可憐的人」是說韓麥爾先生雖然對這服務、生活了40年的校園、家園無限依戀和依依不捨,卻不得不離開,所以「可憐」。
4)因為小弗郎士身為一個法國學生,卻沒有能夠學好法語,而且今後再也沒有學習祖國語言的機會了,所以韓麥爾先生也說他「可憐」。
Ⅳ 爬樹踩空砸進總裁懷里,他贈我玉鐲定情「十年後我來娶你「,我是否要等他
5
鴻飛一直沒有回來。
兩年的時間過得飛快,快畢業的時候,未書第二次見到了鴻飛。
是在電視的娛樂新聞里。
娛樂新聞說,全國知名公司夏氏集團長子夏鴻飛和某集團總經理的千金已於前日訂婚,還貼出了現場的照片和視頻,現場媒體爭相瘋狂報道。
未書看到電視里,金光閃閃的大廳,華貴精緻的珠簾飾品,那媒體閃光燈下風采卓然的大男生,正是她等了十年的夏鴻飛。
未書哭了。
未書跑到後山坡的老槐樹下,眼淚慢慢地流了下來。原來由始至終,終究是她妄想了。
怎麼會有小時候看了一眼,就願意等她十年,長大後娶她的呢?怎麼會有富貴顯赫的城裡富豪,願意娶一個鄉下的丫頭呢?
那天,未書哭了很久很久。
天很晚了,未書爸媽才把她找到帶回家。未書爸沒有責罵她,只問她畢業後想做什麼工作,那個一直追求她的叫宋家陽的男孩子她喜不喜歡。
未書收了心思,忙著畢業的事。
師范畢業前,省里搞了個徵文活動,主題是「初戀,青春,我們」。曉曉攛掇她去參賽,好好爛爛那個負心漢。
未書從小作文就好,縣里、市裡的徵文大賽常常都是一等獎。曉曉問她,未書搖搖頭。
這時,村子裡忽然貼出公告說,村裡要做路了,後山坡的樹都要砍了。那棵老槐樹也要。
未書想,留住那株槐樹吧。
她想了想,讓曉曉替她報了名。
也算是割斷那段過往吧。
至於爛他,她沒有想過,因為她覺得沒有必要。
未書把她自己的故事,寫成了一篇小說。小說寫的是她和夏鴻飛的故事,和他們一樣,小說的主人公相遇在槐花漫天的季節。因為分居兩地、漂泊分散,男子只能不斷地給心愛的女孩寫信。可時間過了很久,男孩卻一直沒有回來。女孩只能痴痴,痴痴地等。
故事的最後,未書想了想,提筆落了一句:
「只是那個寫著槐花漫飛的大男生,此刻你又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滿腹心事呢?」
未書寫完最後一個字,將文章投到了學校統一投稿處。
一個月後,徵文大賽活動結果出來,未書的文章因為清美的文字和真摯的情,獲得了特等獎。第二天,未書的文章便被刊登在省報主頁。
很快,所有愛文字的人,都在讀著《槐花的情書》,想著槐花樹下那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
即便那個時候,槐花還沒有開。
因為未書文章的緣故,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鄉間賞槐花。後山坡的那棵老槐樹在未書的力勸之下,最終保了下來。
五月的時候,槐花開了一山的芬芳。未書慢慢踱步在槐樹下,這里,記著她的童年、少年。她曾在這里,替小姑姑讀她的情書;也是在這里,她遇到了夏鴻飛。
她一時恍惚。
日光透過槐花的縫隙瀉下來,柔柔灑灑。那一樹的雪霞後,慢慢走出一個俊逸的大男生。
含笑的眉眼,長身而立。他微微一笑,仍是初見的模樣:「未書,我回來娶你了。只是晚了兩年,你還在等我嗎?」
未書屏住呼吸,慢慢向前挪了兩步,生怕動作大了,眼前的一切即刻就消失不見了。
就在這時,眼淚卻「唰」地一下流出來。
他伸手,輕輕喚她:「未書,過來。」
未書再也忍不住了,猛然撲進他的懷里,頭埋在他的衣服里,嗚嗚地哭起來:「你就不怕你回來的時候,我都已經老了?」
「未書,」夏鴻飛緊緊抱著她,「我怕。」
6
他們坐在老槐樹下,未書將頭靠在鴻飛的腿上,聽他講過去那幾年的故事。
鴻飛輕輕撫著她被風吹起的長發,他說,那天晚上回去後,他向爸爸說了他和她的事,他的爸爸搖搖頭沒有說什麼。他一直忘不掉那個夕陽的老槐樹下。等她上到大學,他便瞞著爸爸偷偷給她寫情書,他不敢用手機電腦,他的爸爸管他實在太嚴。
而他跟著爸爸到處經營,沒有準確的地址,不能收到她寫的信。但每次他寫的信都有人收,他知道她一直在想他,他覺得很開心,滿足了。
可是一不小心卻被他的爸爸發現了,他的爸爸把他看管起來,他沒有辦法告訴她他仍在想她。後來他的爸爸私自就給他訂了婚,是生意上合作人的女兒,可他並不喜歡。
他從小錦衣玉食,讀完中學就跟著做生意的爸爸四處跑。他可以穿名牌,戴金銀,每天和生意人四處應酬,開心不開心時都有曼妙的陪酒女郎,有縱情的笙簫歌舞。可他並不喜歡這樣,他想要的是那種平淡安寧的生活。
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每天上上班,逗逗孩子,假期的時候各地四處走走,就這樣簡簡單單地幸福。
直到那一天他遇到了未書。她會害羞,她會哧笑,槐花樹下的她,簡單而純粹。
所以,他對她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回來娶你。」
爸爸給他的富裕生活,越來越像一副枷鎖。
他想離開家來找未書,可他沒有自信,沒有勇氣,他不知道槐花樹下平淡但歡樂的她,是否還在等著他?
因為十年已經夠長的了,更何況還有兩年呢?
而且他一旦離開家,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直到那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了他和她的故事,原來她還在想著那個槐樹下只有一面之緣的大男孩。所以,他再也不管了,離家,掙脫枷鎖,回來,找她。
是未書的那一封情書,給了他勇氣。
也是她的真誠,喚回了等了那麼久的心上人。
槐花樹下,鴻飛撫著她的臉頰,低低問:「如果我什麼都沒有了,你還願意跟著我嗎?」
未書頭靠在他的腿上,輕輕笑道:「你給我寫了三年的情書,按我家鄉的習俗,我一定是要嫁給你的。」
畢業後,未書在縣里的學校當了個中學語文老師,鴻飛則在學校旁邊開了個小超市,他有經商的頭腦,生意做得很好。不久,他們有了一雙可愛的兒女,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很多年後,他們手牽著手,帶著孩子,到他們第一次相遇的地方,想起他們曾經的故事。
他們走到後山坡上,老槐樹下依舊是槐花飄飄,舊時風景。而未書鴻飛,也仍是初見時的模樣。
鴻飛停下腳步,笑道:「我還記得,在槐花樹下第一次見到你,說的第一句話。」
未書搖搖頭:「我記不清了。」
鴻飛眼中含著柔情:「誰家的小美人兒,我一定是要娶你的。」
未書沒有說話。她淺淺一笑,轉身看四周,青的山,綠的水,日光灑得將將好。一如初見時的模樣。她伸手接那飄飛的槐花,清涼芬芳的山風一陣陣吹過,槐花潔白的花瓣兒落滿她的衣襟。
每一個女孩子的一生都是一本書,她們一直在等,一直在等,等一個人,在書上寫下美麗的故事。原標題:《鴻雁書》;作者:快雪時晴
Ⅵ 如果一個人對你很好請你離開他 全文
1.兩人在一起,不要去想對方愛不愛你,因為愛是經不起想的,你想得越多,傷就會越痛。也許你會受到傷害,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愛情真沒那麼重要。因為陪伴與懂得,比愛情更加重要。一生中會有很多段愛情,陪你走到最後的,始終只有一個人。其實真正需要強大的,不是你的外殼,而是你的心。
2.唯一的真正的持續的愛是能接受一切的,能接受一切失望,一切失敗,一切背叛。甚至能接受這樣一種悲哀的事實,最終最深的慾望只是簡單的相伴。
3.不是所有人都是真心;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付出;不是所有人都會背叛;不是眼淚就能挽回失去的;不是乞求就可以得到;不是傷心就一定要哭泣;不是善良就可以受到庇佑;不是所有表情都要寫在臉上;不是所有說愛你的人都愛你;不是任何人都理解你。
4.愛情不是游戲,因為我們玩不起。愛,就要真心付出,真誠相待。不要輕易說愛,許下的諾言欠下的債。愛不是缺了就可以找,更不是累了便可以換。愛一個人,不一定要擁有;但擁有了一個人,就一定要好好去愛。愛,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兩個人的對手戲!女人善變的是臉,而男人善變的卻是心。
5.愛上一個人容易,等平淡了後,還堅守那份諾言,就不容易了。愛,從來不是迎合。吵不散,罵不走,才算是真愛。其實,真愛一個人,你會陷入情不自禁的旋渦中。他讓你流淚,讓你失望,即便這樣,他站在那裡,你還是會走過去牽他的手,不由自主。
6.一個人就算再好,但不願陪你走下去,那他就是過客。一個人就算有再多缺點,可能處處忍讓你,陪你到最後,那就是終點。因為陪伴與懂得,比愛情更加重要。【如果一個人開始怠慢你,請你離開他 愛情經典語錄(愛情語錄)】如果一個人開始怠慢你,請你離開他 愛情經典語錄(愛情語錄)。一生中會有很多段愛情,陪你走到最後的,始終只有一個人。找一個你願意忍受你的人,一起走到最後。愛情就是相互忍,彼此真,過一生。
7.對一個人的愛,有種奇怪的力量。他越不搭理你,你就越想使勁對他好,希望這種投入能忘記他對你的冷淡,以至於到最後,你往往把自己也給忘了。在兩個人靠近彼此的路上,不能脫了自己軌道,也不能上了對方的軌道,若是同路人,總會並行到老。
8.世界上有一個人,不見面的時候會一直惦記著他,見面時卻又臉紅心跳,什麼話都說不出口。他總是輕易地把你心揪住,讓你無法忘懷,也能讓你胡思亂想睡不好覺,但你仍然甘之如飴,因為你愛他。他是你最甜蜜,最甜蜜的負荷。這個人,叫做戀人。
9.感情這東西最難的,不在於是不是兩個人真的就愛了,難於愛的維持與持久,因為人生並不是只有一天。生活畢竟是現實的,人要經歷這樣那樣的考驗,不單單是一句我愛你就解決了。人生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面對。總要經歷一些事情,才會明白一些道理,而很多變化就在經歷中發生了。
10.我曾經以為愛情可以克服一切,誰知道她有時毫無力量。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陰晴圓缺,在一段愛情中不斷重演。換一個人,都不會天色常藍。愛情要完結的時候自會完結,到時候,你不想畫上句號也不行。
11.沒有哪種愛情,需要你放棄尊嚴作踐自己,要你去受罪吃苦。愛情或許會讓你不知所措,會讓你嫉妒生氣,會讓你傷心流淚。但它最終是溫暖的,能給你愉悅,能給你安全感。【如果一個人開始怠慢你,請你離開他 愛情經典語錄(愛情語錄)】文章如果一個人開始怠慢你,請你離開他 愛情經典語錄(愛情語錄)。如果不是這樣,那要麼愛錯人,要麼用錯方法。與其受罪,還不如單身。沒有你想要的擁抱,那就先學會一個人堅強吧。
12.如果一個人開始怠慢你,請你離開他 愛情經典語錄(愛情語錄)
13.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愛到八分剛剛好。所有的期待和希望都只有七八分,剩下兩三分用來愛自己。如果你還繼續愛得更多,很可能會給對方沉重的壓力,讓彼此喘不過氣來,完全喪失了愛情的樂趣。所以請記住,喝酒不要超過六分醉吃飯不要超過七分飽,愛一個人不要超過八分。
14.我只是在走到某個路口的時候才會想起你;我只是看碟看到一半的時候才會想起你;我只是聽歌聽到中間時才會想起你。我真的沒有很想你,我只是在我不想想你的時候想起你。
15.任何時候鮮花都是甜蜜愛情表白,如果節日你沒有任何准備,那也一定要送花,一朵紅玫瑰也能滋潤我們的愛情!
16.你問:" 愛情里最詩意的謊言是否就是最浪漫的愛情?當一個男人深深愛著一個女人,他就是她的小羔羊?" 愛情里無所謂最詩意的謊言,也許只有最美麗最殘忍和最可恨的 …… 相愛的時候,我們都是對方的小羔羊。浪漫它不是來自謊言,從來不是。情深即浪漫。
17.如果一個人開始怠慢你,請你離開他。不懂得珍惜你的人不要為之不舍,更不必繼續付出你的愛情,到頭來受傷的是自己他人不會為之難過。愛你的人是不會讓你難過的。
18.如果,真愛一個人,你會陷入情不自禁的旋渦中,情不自禁念他的好,情不自禁回憶和他一起走過的時光,情不自禁為他做一些事情,情不自禁在乎著他的一切。同樣,他愛不愛你,你也是能夠感覺到的,而且這種感覺是相當真切和准確的,你不用騙自己,更不用勉強自己,如果真的不行,你要學會轉身……
19.要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你的愛人,無論你此刻正被光芒環繞被掌聲淹沒,還是當時你正孤獨地走在寒冷的街道上被大雨淋濕,無論是飄著小雪的清晨,還是被熱浪炙烤的黃昏,他一定會穿越這個世界上洶涌的人群,他一 一走過他們,走向你。他一定會找到你,你要等。
20.真正的愛情,不是付出全部,而是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愛一個人沒有回應,與其乞討愛情,不如驕傲地走開。在愛情里,最在乎的一方,最後往往輸得最慘。找個讓你開心一輩子的人,才是愛情的目標。最好的,往往就是在你身邊最久的。所以,選愛人不需要太多標准,只要這三樣:不騙你,不傷害你,和陪著你。
21.真正的愛,不是累了就放手,不是不合適了就分開,是即使再累也想在一起,即使不合適也想努力爭取,累是因為在乎,不合適是因為愛得不夠,真正的愛沒有那麼多借口。
22.世界上最難受的愛,是我愛你,你卻不愛我,世界上最麻煩的愛,我不愛你,你卻來纏著我,世界上最痛苦的愛,我們都相愛,卻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悲哀的愛,我們都不愛,卻要在一起。
23.留下一點空間,讓天風在愛之間舞蹈。 彼此相愛,但不要讓愛成為束縛。【如果一個人開始怠慢你,請你離開他 愛情經典語錄(愛情語錄)】愛情語錄讓愛成為靈魂兩岸之間流動的海洋。 斟滿彼此的酒杯,但不要同飲一杯。 把你的麵包給對方,但不要吃同一個麵包。 一同唱歌跳舞歡樂,但要保有自我。 就好像琵琶的弦是分開的,但同奏一首曲子。
24.你可以得到愛情,可以得到婚姻,可以得到優質生活。但如果得不到安全感,那這一切又有什麼用呢?生活在富足的恐懼中,還不如生活在安定的貧乏里。你以為自己要的是一個愛人,但到最後才會知道,真正想要的,無非是安心。所以啊,幸福不是努力去愛,而是安心的生活。
25.愛不能強求,但是愛的關系需要我們努力維護。很多人都嘗過愛情的滋味,它能讓我們今天心花怒放,明天卻垂頭喪氣;它能叫我們滿懷希望,也能使我們信心盡失。
26.喜不喜歡,愛不愛,合不合適,在不在一起,住不住一塊,有沒有名份,能不能過下去,是七件事。做到第一件是緣分,第二件是真心,第三件是走心,第四件是想繼續,第五件是願意袒露一切,第六件是你值不值,而第七件則是靠命。事實上,我們能完成一半,就應該感謝自己好命了。
Ⅶ <<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
編輯本段一、導讀
作品名稱:《最後一課》
作品類型:小說
作者:都德 法國
創作背景:普法戰爭
內容簡介:
《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小說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並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 時隔70年,當二次大戰中德國侵略者的鐵蹄再次踐踏美麗的法國領土時,面對似曾相識的景象,人們不能不感慨歷史的輪回。
編輯本段二、原文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起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過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郎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縐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麼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塗了,我只好站在那裡搖搖晃晃,心裡挺難受多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幹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麼專心,教室里那麼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
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何況又所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後排座位上,郝臾老頭兒已經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注:在法語中「法蘭西」是一個詞「萬歲」是一個詞.)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編輯本段三、人教版教參
一、整體把握
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里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占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里把一個小學校里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庄嚴的意義。
小說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著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小說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後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著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小說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後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蘊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於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藉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溫和,而且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後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
Ⅷ 你離開以後 記敘文
每當雪撲面而來的時候,都讓我無盡的想念你。想念你一次次的溫柔,想念你一次次對我任性的包容。因為我對你說我是生在下雪的天氣,所以每年的第一場雪,你都會給我驚喜。
你離開以後,經過我們嬉笑的街角,看到像當年的我們一樣肆意張揚的情侶們時,總不禁感嘆我始終沒能學會一個人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走陌生的路。
你離開以後,我還是會習慣性的拿出手機看你是否在線,盡管知道你的頭像已經不會再閃現,也不會看到你更新簽名,寫狀態,發發生活的牢騷。意想著也許你早已就換了號,只是我還執著的關注著、期待著。
你離開以後,我學會了喝完易拉罐的飲料後,讓拉環和罐在一起,你說過,每個易拉罐的一生只有一個拉環,就像你,一生只會認定我。可是你始終沒有做到你承諾過的話,把我一個人留在了這冰冷的讓我戰栗的世界。
你離開以後,每天的清晨,我不會在你溫柔的注視中醒來,沒有了你舒適的臂膀,我多年未犯的失眠又出來折磨我了,可是我卻只能靠著輕微的葯量強迫自己入夢。
你離開以後,連本來狹小的空間都變得異常的空曠,沒有聲音,沒有光線,我不知道我還繼續呆在這有你氣息的空間里究竟是為了懷念你,還是怕你不認識回家的路。有時候會像個被主人遺棄的動物一樣,在沒有光亮的角落,抱住自己,使勁的睜著眼睛,什麼都不想,又好像什麼都防備著。
你離開以後,不會有人那麼寵溺的叫我「寶貝」,不會聽到你每晚溫柔的在我耳邊低語「晚安」,不會有人在我看電視看的出神的時候突然從後面抱住我,不會有人叮囑我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不會有人命令我不可以穿會讓我很累的高跟鞋......
你離開以後,我學會了寫日記,拍照片,所有想對你訴說的話語都被我寫進了日記本,只是不想在錯過你的時光里再錯過那些曾經被忽略的故事、風景和心情。也許某天你再出現時,我可以理直氣壯的炫耀自己有厚厚的日記本和絢麗的相冊,而你已經被我的筆下的故事掩埋干凈的不留任何雜質,而我只祈求你還能像我們第一次遇見時的那樣對我露出燦爛的微笑,盡管我知道這其實是一場過分奢侈而美麗的夢。
你離開以後,我始終要過自己的生活,曾經以為不會發生的結局還是發生了,只是比預期來的更早,只是來得更倉促,有點像某些電視劇的結尾,凄婉的讓人難以拒絕,也沒有想像的空間,因為主角已經中途退了場。
你離開以後,才發現沒有你的任何影像,是否從我們開始的時候你就預謀著離開,原來在這場賭注里輸的終究是我這個一廂情願的。你應該覺得我看不到你的照片就不會難過了吧,可是我卻總能在夢里見到你,你決絕地頭也不回的轉身,任我如何乞求你,你都沒有留下,只剩下我蒼白無助的眼淚,然後在你堅定的步伐中驚醒,才發覺枕邊已經濕了一片。
你離開以後,連快樂都變成了苦澀的零碎,時間也變得漫長,甚至在某段時間里,沒有白晝的分別,沒有時間的差異。噩夢也成了習慣。所有認識我們的人都說我和以前不一樣了,沒有了你的寵溺怎麼還會一樣呢,只是大家好像說好了的似的,都不會在我面前提起你。
希望下輩子你不會如此殘忍的過早把我遺棄,前提是你還記得我們此生未完的約定,不必讓我一人獨自面對這沒有你的陌生世界,以至於想隨你而去。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