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C
小題2:C
小題3:D
小題4:視向所張壁上/又疑有頑石化出/塞斷道路/某見畫物不甚寡/如此圖/未嘗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錯一處扣1分。)
小題5:(1)裡面人物的肌膚容貌潔白得像冰雪,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綉著星月等花紋。
(2)於是用筆蘸了墨把畫上事物的名目、數字都記錄下來,將用來防備以後畫畫不致出現錯誤。
『貳』 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語文閱讀理解《一種美味》最後那條魚發出詭異的光
2017年浙江高考語文閱讀理解《一種美味》最後那條魚發出詭異的光是表現作者對光明的嚮往。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擬人是一種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www.ctpmzlj.com/images/loading.jpg)
擬人是指把物(包括物體、動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擬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的這樣的修辭手段。擬人可以通過形容詞、動詞或名詞表現出來。
擬人化的寫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具體,既能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的某個特點,又有了擬人化之後特有的具象效果。
『叄』 2012浙江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昵(nì)稱 質(zhǐ)量 衣缽(bō) 因噎(yē)廢食
B、芻(chú)議 熟稔(rěn) 露(lù)臉 瘙(sào)癢難忍
C、奇葩(pā) 笑靨(yǎn) 當(dàng)真 物阜(fù)民豐
D、綺(qǐ)麗 木訥(nè) 頃(qǐng)刻 入不敷(fū)出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散文是倍受讀者青睞的文體,古今中外的散文家憑借生花妙筆,寫下了無數文采斐然、膾炙人口的名篇。
B.上課鈴聲過後,他才慌慌張張地沖進教室,「報告」聲剛落,同學們轟堂大笑,原來他衣服的紐扣錯位了。
C.毋庸諱言,得過且過、敷衍塞責的教師確實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那樣愛生如子、恪盡職守的人,才是教師隊伍中的主流。
D.作為領導幹部,面對群眾時需要很強的親和力,只有貼近群眾,和顏悅色而不是急言厲色,才能真正聽到群眾的心聲。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溫總理對於一些地方房價還沒有回到合理價位,調控不能放鬆的表態,讓市場對樓市調控政策放鬆的預期落了空。
B.要解決愈演愈烈的醫患矛盾,既需要運用法律武器制止違法行為,更需要從根本上釜底抽薪,進一步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
C.中國古典詩歌所用的許多物象,本是無情無知的,但經過歷代詩人反復繼承、運用和發展,積淀了豐厚的象徵意蘊,成為傳統的審美意象。
D.毒膠囊事件是繼三聚氰胺事件後又一起驚世駭俗的丑聞,它再次給有關部門敲響了警鍾:葯品安全大如天,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加強和改進藝術評論工作,引領藝術創作和群眾藝術鑒賞水平,糾正不良創作傾向,是藝術評論家必須承擔的職責。
B.《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要求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以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
C.這本書精心選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圖片與版式設計有機結合,為讀者營造了一個極具文化魅力的立體閱讀空間。
D.智能電視的推出顛覆了人們心中電視機只是用來看節目的傳統觀念,用戶可以方便地通過電視上網進行一系列的社交、娛樂活動。
5.從下列材料中選取必要的信息,為「食品添加劑」下定義。(3分)
①食品添加劑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質。
②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劑既可以是化學合成物質,也可以是天然物質。
④食品添加劑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質和色、香、味。
6.使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描寫性文字,要求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不超過60字)(4分)
銀杏樹 初冬 疾風驟雨 凋零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7.閱讀以下新聞材料,根據要求答題。(5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對700名學生做了以「你覺得你離父母有多遠」為主題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69%的學生認為與父母有代溝,其中6%的學生覺得離父母很遠。很多學生說,與父母溝通時,除了學習再無別的話題。
(1)用一句話概括這則新聞的主要內容。(2分)
(2)就此現象談談你的看法。(不超過80字)(3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二、現代文閱讀(共29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9分)
國學是中國學問的根底。這個根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小學,一個是經學。經學就是「六經」,再擴展,是十三經。其實十三經已經推衍開了,基本的還是「六經」。「樂經」不傳,實際上是「五經」。就是《詩經》、《書經》、《周禮》、《周易》和《春秋》。這就是經學。漢代一大批註釋、傳疏、義證,晉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過頭來再注再疏。後來的經學,不是經學的原典,而是經學史。中國的經學在中國學術史上怎樣流變,有漢宋之爭,有明清之變。研究經學史,不了解清代學術不行,因為他們把字、詞、義解釋得更清楚了,漢宋儒的不少錯誤得到了糾正。不了解清代學者對經學的重新檢討研究,念字就會念錯,發音就會不準確。對「五經」音義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貢獻。
宋代重視義理,也就是「六經」的義理和思想。濂、洛、關、閩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經」,重構儒家的思想體系。重歸「六經」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他們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對《易》的研究極高深,張載也研究《易》。張載講《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顥、程頤面前,他主動讓出一席之地。為什麼清儒反宋?他們覺得宋儒講空話。字音都沒有念清楚,空談義理,有什麼意思?清儒就指出這個字那個字以前念錯了。這樣一種功夫,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針對「六經」。清儒的原話,「讀書必先識字」。你說「經」,是哪一本「經」?是古文還是今文?具體是哪一個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別和辨偽,目的是恢復「經」的本原。要恢復本原,必須有小學的功夫。小學的功夫就是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文字學是認字,訓詁學是釋詞,把字詞的意思解釋清楚。這還不行,還要懂音韻。說這個字,漢代這樣讀,宋代那樣讀,清代是這樣讀的。清儒把「六經」的字一個一個弄准確了。所以要說國學,最主要的應該是經學和小學。要懂經學,就得懂小學。小學是工具和路徑,不懂小學,通經之路就走不過去,就沒有能力研究經學。
8.下列對「讀書必先識字」理由的說明,最恰當的一項是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沒有小學功夫的情況下研究《周易》,是空談義理。
B.有了對經學字詞義的大量註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經學在中國學術史上的流變問題。
C.字音沒有念清楚,字詞意思沒有解釋清楚,就不能夠恢復「經」的本原。
D.漢、晉唐、宋明註疏有不妥之處,漢宋儒在研究經學史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錯誤。
9.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國學是中國學問的根底,而作為工具和路徑的小學是經學的根底。
B.宋代學者從《周易》入手重歸「六經」,以「六經」的義理和思想來重構儒家的思想體系。
C.清儒有著深厚的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功底,他們對「六經」的字逐一進行了校正。
D.只有糾正了「五經」音義中的錯誤,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學者對經學研究的貢獻。
10.結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認為「後來的經學,不是經學的原典,而是經學史」的理由。(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20分)
母親的中葯鋪
甘典江
那時候,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一是新華書店,一是母親的中葯鋪。前者,是因為我愛看愛買連環畫;後者,是因為我喜歡嗅聞那些中葯的味道,特別是咀嚼幾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親當過赤腳醫生。八十年代初,母親參加醫療培訓後,加入了城關鎮合作醫療站,
醫療站在我讀書的中學附近,臨街兩間舊木房。一間開處方和打針,另一間,是葯鋪。和母親一起在守葯鋪的,還有三個阿姨。一天到晚,她們就做三件事:抓葯,打針,織毛衣。除此之外,便是無休無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們抓葯非常麻利,瞟一眼處方,就可以找到相應的抽屜。僅憑手抓,就基本准確,最後還是放進小秤稱一稱,添點或減點。然後,把葯倒入毛邊紙或廢報紙,包好扎緊,寫幾個字交待幾句,遞給別人。
只要一走進葯鋪,我就被一股濃重的葯香包裹得嚴嚴實實,有點喘不過氣來,但一習慣就好了。我望著那些神秘莫測的抽屜,瞅著那些貼著標簽的葯名,興奮不已:什麼「半夏,黃精」,什麼「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當然,也有的是礦物和其他異類,比如「硃砂、雄黃、海馬」,不由得使我產生了相關的聯想:這硃砂,肯定就是國畫中傳統的紅色顏料吧?李可染曾用頂級硃砂繪過四張毛主席詩意圖《萬山紅遍》,已成畫史上的經典。至於雄黃,不就是許仙意氣用事的東西嗎?所謂的海馬,只是相當於一條小魚而已。
其中,我最喜歡的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義,不就是「甘甜之草」嗎?昔時,神農氏遍嘗百草,解毒靠的就是這寶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與這甘草,是家門,五百劫前,應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親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為它的葯理,二是可以變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這樣,我嚼著甘草成長著,自以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碼。
母親還愛用黨參來燉烏骨雞和豬肚,補血。她營養不足,嚴重貧血。人參太貴,吃不起。還有金銀花和枸杞,母親他們都用來泡茶喝。自然,我也跟著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牆角,母親還栽了幾株三七。蔓延的藤葉牽上牆,覆蓋成了一面翠綠的毯子,像青綠山水畫的設色,極其養眼。可惜,後來拆遷,毀於一旦,使我失去了這一片翠綠。母親只好把三七塊莖挖出,收藏好。她說,三七可以治婦科惡疾,以及跌打損傷。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這個合作醫療站被撤銷了。回到家,母親專職做她的家庭主婦。賺錢的任務,徹底由父親負責。那個中葯鋪,被別人買去,改作了服裝店。從此,街上流行的葯店,大多是連瑣的西葯店。在我的印象中,傳統的中葯是文化,望聞問切的中醫大夫,近似於等同於詩人。相反,我害怕西葯西醫,因為這些東西是實驗室配製合成出來的化學組織,成分復雜而可疑,至少沒有一個在陽光之下生長的過程,沒有溫度、濕度,更無個性與靈魂。我實在難以想像,「阿莫西林」比母親的「金銀花」會更讓我親近與信賴。甚至,當我感冒受寒,母親親手煎熬的一罐紅糖姜開水,也會比最昂貴的感冒靈幫我發熱而痊癒,至少,我心已暖。
現在,父親走了,去了天國。母親一個人守著我們,在空曠的屋頂上栽花種菜。母親身子瘦弱,時有病痛,我很是耽憂,同時,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嗎?不正證明了人在活著?何況,這世上,還有那麼多栩栩如生的葯在陪護呢。一根草是葯,一撇葉是葯,一線陽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個人可以是另一個人的靈芝。母親多年與草木為伴,沉浸於無邊無際的葯香之中。於我而言,母親就是我人生一味無價的中葯,為我清熱解毒,可以抵禦這世間的種種傷害。
(本文有刪節)
11.簡析第三段中的「抓葯」細節。(3分)
12.第四段中作者寫由葯名引發的聯想,有何用意?(3分)
13.文中為什麼用較多的筆墨寫「甘草」?(4分)
14.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5分)
15.作者在文末說「母親就是我人生一味無價的中葯」,聯系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5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7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
與荊南樂秀才書
(宋)歐陽修
修頓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來,屢辱見過。又辱以所業一編,先之啟事,及門而贄。田秀才西來,辱書;其後予家奴自府還縣,比又辱書。仆有罪之人,人所共棄,而足下見禮如此,何以當之?當之未暇答,宜遂絕,而再辱書;再而未答,益宜絕,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蓋足下力學好問,急於自為謀而然也。然蒙索仆所為文字者,此似有所過聽也。
僕少從進士舉於有司,學為詩賦,以備程試,凡三舉而得第。與士君子相識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或過稱其文字。故使足下聞仆虛名,而欲見其所為者,由此也。
僕少孤貧,貪祿仕以養親,不暇就師窮經,以學聖人之遺業。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於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過采,屢以先多士。及得第已來,自以前所為不足以稱有司之舉而當長者之知,始大改其為,庶幾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學成而身辱,為彼則獲譽,為此則受禍,此明效也。
夫時文雖曰浮巧,然其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強為之,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先輩①少年志盛,方欲取榮譽於世,則莫若順時。天聖中,天子下詔書,敕學者去浮華,其後風俗大變。今時之士大夫所為,彬彬有兩漢之風矣。先輩往學之,非徒足以順時取譽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齊肩於兩漢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為既不足學,其後所為慎不可學,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謂夫人方困時,其言不為人所信也。今可謂困矣,安足為足下所取信哉?辱書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輩:對樂秀才的尊稱。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及門而贄 贄:拿著禮物求見。
B.而又辱之 辱:辜負。
C.或過稱其文字 過稱:過分稱贊。
D.不暇就師窮經 就:跟從。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 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 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 吾其還也
D.其言不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託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對當時的應舉文字,頗有微詞,但樂生意欲參加科舉考試,所以只能建議他「順時」而為。
B.作者認為要作文,就應該學習古人,去除淺薄雕飾的文字與習氣,才能達到兩漢那樣文質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寫時文而遭毀譽,認為自己不值得樂生學習、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請求。
D.本文語言朴實,感情真摯,表達委婉;通過現身說法,運用對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對時文的不同看法。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於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4分)
(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21-22題。(7分)
未展芭蕉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
(唐)錢珝 (金)元好問
冷燭無煙綠蠟干,芳心猶卷怯春寒。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21.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 狀態的植物,均以 一詞表達詩人的愛憐之情。(2分)
2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表現手法。(5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題。(5分)
《論語·鄉黨》:「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這段文字,據唐人陸德明《經典釋文》的句讀可以標點為: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23.分別指出上面兩種不同標點的引文中孔子對人、馬的態度。(2分)
(1)
(2)
24.對照孔子的仁愛觀,談談你對後一種句讀的看法。(3分)
(四)古詩文默寫。(6分)
2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於其言, 。(《論語》)
(2)愛其子, ,於其身也, ,惑矣!(韓愈《師說》)
(3)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 , 。(李白《蜀道難》)
(4) ,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 !(李清照《聲聲慢》)
(5)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 !(陸游《書憤》)
四、作文(60分)
26.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台灣女作家劉繼榮在博文上說,她上中學的女兒成績一直中等,但是卻被全班學生全票推選為「最欣賞的同學」,理由是樂觀幽默、熱心助人、守信用、好相處等。她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女兒卻認真地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博文引發了廣大網民的熱議。
網民甲:坐在路邊鼓掌,其實也挺好。
網民乙:人人都在路邊鼓掌,誰在路上跑呢?
網民丙:路邊鼓掌與路上奔跑,都應該肯定。
從上述網民的議論中,選取一種看法,寫一篇文章。你可以講述故事,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議論。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得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套作。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1.D 2.C 3.C 4.D
5.(3分)
食品添加劑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物質或天然物質。
6.(4分)
示例:略
7.(5分)
(1)調查顯示,多數學生與父母存在代溝。(或「調查顯示,學習成了多數學生與父母溝通的唯一話題。」)
(2)示例:
學生以學業為主,父母關心成績沒錯;但我們的成長路上不僅只有學習成績,強健身體、培養興趣、磨礪意志、塑造品格等都應該成為交流的話題。
二、現代文閱讀(共29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9分)
8.C 9.D
10.經過了後人不斷的注釋、傳疏、義證;在中國學術史上經歷了流變。
(二)(20分)
11.①用白描手法,通過「瞟」、「抓」、「稱」、「添」、「減」、「包」、「扎」等一系列動作,表現了她們嫻熟的抓葯技藝與細致、耐心的工作態度。
②用質朴的語言真實地再現人物及相關場景。
12.①點明葯名與傳統文化的聯系。
②表現「我」對中葯的好奇心與親近感。
③豐富文章的內容。
13.①「我」的姓氏關聯著甘草,與甘草有淵源。
②「我」嚼著甘草長大,對甘草有特殊的感情。
③甘草具有「甜味」,是處於那個年代的「我」充實、幸福的寫照。
④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諦。
14.①運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②世間萬物皆可入葯,豐富了「中葯」的含義。
③點明萬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④用「靈芝」設喻,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升華為不可或缺的依存關系。
15.①母親這味「中葯」,為「我」抵禦世間的傷害。
②如同中葯的葯理,母親的愛與美德,慰藉「我」的心靈,成為「我」無價的精神財富。
③形象地表達「我」對母親的真摯情感。
④呼應標題,深化題旨。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7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19分)
16.B 17.A 18.C
19.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於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7分)
(1)像我歐陽修這樣的,不過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裡值得讓您懇切到如此地步呢?
(2)因此與同時代人所寫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獲得俸祿官位並謀取名譽,是順應時俗的緣故。
(二)(7分)
21.還未展開 芳心
22.第一首巧妙運用比喻,如將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蠟燭、未拆封的書札,又把它比擬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東風暗拆」想像芭蕉終於展開,不僅傳神,而且傳達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運用襯托、比擬、對比等手法,不僅表現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賦予海棠一種沉穩獨立、自主自愛的品格
(三)(5分)
23.(1)貴人賤馬
(2)人、馬並重(或「先人後馬」)
24.這種句讀體現了後儒對孔子的推崇,但「人馬並重」並非孔子的本意。因為孔子的「仁」並非兼愛,他主張在「親親」的基礎上推己及人。
(四)(6分)
25.(1)言之必可行也 無所苟而已矣
(2)擇師而教之 則恥師焉
(3)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4)梧桐更兼細雨。 怎一個愁字了得
(5)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四、(60分)
26.(60分)作文
略。
『肆』 今年浙江高考閱讀理解火了 「詭異的光指的是什麼
考試結束後,這套閱讀理解題遭遇不少浙江考生「喊難」,而伴隨著考生一頭霧水,「詭異的光」以及文章原作者鞏高峰隨即走熱。鞏高峰在微博回復一名網友的提問時稱「本來是搞笑的,誰知道有這么一出」,隨即被理解為「高考閱讀打敗原作者」,並被指其批判試卷出題人。自6月7日起,「詭異的光」、「鞏高峰」和「高考閱讀打敗原作者」相繼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而鞏高峰也在微博上被眾多考生「圍觀」,向其尋求他的「標准答案」。2017年高考剛剛落幕,對浙江29萬余名考生來說,相比高考作文題,語文試卷上的一套閱讀理解題風頭更盛。不少考生戲稱「十年寒窗,敗給一條草魚。」今年浙江高考語文卷閱讀理解部分,選取了青年作家鞏高峰的短篇小說《一種美味》。文章的寫作背景置於物質匱乏的年代,描寫了主人公6歲時,一家人第一次喝魚湯的記憶。文章最後寫道,從鍋里跳出來的魚「眼裡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而閱讀理解的最後一題,正是要求考生對「詭異的光」進行理解。6月9日,鞏高峰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稱,「本來是搞笑的」並非批判出題老師曲解自己的文章。他稱,9日下午對完答案,發現自己做出的答案和標准答案有80%是吻合的,說明出題者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章。與此同時,他表示,這套閱讀理解題之所以被眾多考生「喊難」,可能因為考生大多是95後這代孩子,「完全沒有那種生活經驗。」而對於有網友質疑其藉此事炒作,他則回復稱「蹭熱度」是「希望人能看到我寫的東西。」
『伍』 語文一篇作文材料講的是錢穆和道士種樹的事該怎麼寫作文
湖南歷年高考作文題
1951:一年來我在課外努力的工作
1952:記一件新人新事
1953:寫一個你所熟悉的革命幹部
1954:我的報考志願是怎樣決定的
1955:我准備怎樣做一個高等學校的學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裡
1957:我的母親
1958:大躍進中激動人心的一幕
1959:記一段有意義的生活
1960:我在勞動中受到了鍛煉
1961:一位革命先輩的事跡鼓舞著我
1962:說不怕鬼雨後(兩選一)
1963:「五一」勞動節日記
1964:材料作文:「讀報有感———關於乾菜的故事」
1965:給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77:命題:「我在這戰斗的一年裡」(北京)
1978:縮寫:「速度問題是一個重要問題」
1979:改寫:「陳依玲的故事」(何為小說《第二次考試》)
1980:材料作文:「讀後感:《畫蛋》」(達·芬奇的故事)
1981:材料作文:「讀後感:《毀樹容易種樹難》(古文)」
1982:命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983:看圖作文:①說明一篇;②議論一篇(漫畫《挖井》)
1984:材料作文:自擬題(一段報道,關於怎樣寫作文)
1985:材料作文:「致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關於環境污染問題)
1986:材料作文:「樹木·森林·氣候」(一段報道,副標題自擬)
1987:材料作文:自擬題(關於育民小學游泳訓練班的簡訊)
1988:命題:「習慣」(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1989:材料作文:「致青年同學的一封信」(關於報考志願的困惑和苦惱)
1990:材料作文:①動作表情;②肖像描寫;③議論500字(素材為:玫瑰園里的花與刺)
1991:①材料作文:以圓形物體為本,寫一段想像(200字)②命題———選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辯論或議論500字)
1992:材料作文:①記敘25分;②議論25分(關於社會公德問題,街頭雨中一景,題目自擬)
1993:材料作文:廣播稿;關於補課報酬問題(題目自擬)
1994:命題:「嘗試」
1995:材料作文:①一段對話;②一篇評論(素材為詩歌《鳥的對話》)
1996:看圖作文:①說明一篇;②議論一篇(關於給六指做整形手術的兩幅漫畫比較,議論題為「我更喜歡」)
1997:材料作文:自擬題(社會調查分析,素材兩份,主線為「助人為樂」)
1998:材料命題:「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戰勝脆弱」(任意選擇或不選擇,中心圍繞「心理承受力」)
小作文:補寫《媽媽只洗了一隻鞋》(給出開頭結尾要求補寫中間部分)
1999:材料命題:科學家對記憶移植進行了研究,在小動物身上移植記憶已獲得成功。假如人的記憶可以移植的話,它將引發你想些什麼呢?請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作文內容的范圍,寫一篇文章。
2000:材料命題:在一次鼓勵創新的報告會上,有位學者出了一道題:四個圖形符號中,哪一個與其他三個類型不同?有人說圓形,因為圓形是惟一沒有角的圖形;也有人說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線構成的;又有人說半圓形也正確,它是惟一由直線和曲線組成的;最後有人說,第四個圖形也可以,因為它是惟一非對稱性的圖形。看來,由於標准和角度的不同,這四個圖形都可以作為正確答案。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的事例很多。你有這樣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認識嗎?
2001:材料命題:一個年輕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經過長途跋涉,到達一個渡口的時候,他身上已經有了七個背囊:是美貌、金錢、榮譽、誠信、機敏、健康、才學。渡船遇到風浪,險象環生。老艄工對年輕人說:「船小,負載重,你必須丟掉一個背囊,才可安全到達。」年輕人不肯丟掉任何一個,老艄工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想了想,把「誠信」丟到了水裡。「誠信」被丟掉了,引發你想到了什麼?請以「誠信」為題,寫一篇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經驗、體會、經歷,或信念、看法,也可以編寓言、故事
2002:心靈的選擇
200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裡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麼樣的關系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目前,我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已達3.67億,在每個孩子的背後,是一雙雙深情關注的眼睛。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中國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現代教育意識向家庭的滲透,家長與孩子民主平等關系的建立,家長們春風化雨般的言傳身教……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國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問題。
2004;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你對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請以「家庭教育」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規定的話題之內。②除詩歌之外,其他文體不限。③不得抄襲
2005湖南題目:跑的體驗
要求:先走好,還是先跑好,根據跑的體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敘述文
2006年高考湖南卷作文:
湖南地區高考作文題為:以「談意氣」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2007湖南卷作文題:《詩意的生活》 作文要求:
詩意的生活 結合自己的經歷 以詩意的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湖南省2008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根據韓詩中你讀出的意境和哲理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題目自擬,字數800
2009;踮起腳尖 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800字
2010年湖南卷作文題:「早」
201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與你為鄰
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題:角色轉換之間
2010年山東高考作文題:人生的光影變化
2010天津高考作文題:《我生活的世界》
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題: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2010江西高考作文題:命題作文《找回童年》
2010年高考遼寧卷作文題:「幸福是____」
2010四川高考作文題:材料作文人生的幾何體
2010年江蘇高考作文題:倡導綠色生活
2010重慶高考作文題:「難題」
2010年湖北高考作文題:幻想與現實
2010年高考全國卷1作文:有魚吃還捉老鼠?
2010高考福建作文題:《格林童話》誕生故事
2009高考全國I卷作文題:運動會上的兔子
2009高考全國II卷作文題:根據材料自主命題
2009高考北京卷作文題: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2009高考天津卷作文題:我說九零後
2009高考上海卷作文題:鄭板橋的書法
2009高考重慶卷作文題:我與故事
2009高考四川卷作文題:熟悉
2009高考山東卷作文題:春江花月夜
2009高考陝西卷作文題:小動物學游泳而引發的評論
2009高考廣東卷作文題:對常識的認識
2009高考福建卷作文題:這也是一種_________
2009高考江西卷作文題:獸首拍賣
2009高考安徽卷作文題:彎道跨越
2009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品味時尚
2009高考湖北卷作文題:站在____門口
2009高考浙江卷作文題:根據歌詞自擬題目
2009高考遼寧卷作文題:沈陽全民讀書月
2009高考海南卷作文題:材料作文"誠實善良"
2009高考寧夏卷作文題:善良
『陸』 浙江高考詭異的光答案是什麼 魚眼裡詭異的光怎麼理解
「十年寒窗,敗給一條草魚」。剛剛落幕的2017年高考中,浙江省語文試卷中的一道閱讀理解題,引發輿論關注。
這道閱讀理解題,選用短篇小說《一種美味》,文章描寫主人公6歲時,一家人第一次喝魚湯發生的故事。其中,小說結尾寫道,這條魚「從鍋里蹦到地面」,死了之後「眼裡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而試題,正是要求考生分析理解,結尾在創作上「有什麼好處」。
就是這道題,難倒了一眾浙江考生。網友表示心疼:
一時間,從熱門詞語到熱傳表情包,全有了「詭異的光」版本。 最尷尬的是,此次閱讀理解題中還保留了原文作者的名字……終於捉到一隻活的閱讀理解作者,這還能放過?於是一大波浙江考生帶著對答案的疑惑,火速趕到作者微博下,評論、私信、@鞏高峰……分分鍾就是二十幾萬的點贊加評論,作者鞏高峰也真是不容易。。。
那麼,文章結尾處魚眼流露出「詭異的光」到底寓意什麼?
作者本人表示: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描寫苦難,用的是反諷的方式,其實是很隱晦。結尾這一句突然逆轉,提示了「美味」的含義有表裡兩層,一層是魚的美味本身,另一層是通過這種魚未入鍋的結局,揭示一種在淺層次「美味」之外的思考。
這是一種歐亨利式的結尾,帶來一種魔幻的色彩。
『柒』 求浙江高考語文近5年現代文閱讀文章。題目及答案。 感謝
2010年:二、現代文閱讀(共32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12分』
中國山水畫起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藝術家試圖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來賞,來游,他們要使自己的精抻走入這圖畫里。王維有一句詩「枕上見千里」,謀求的就是這種卧身在榻而盡觀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國山水畫論里就有一個「臥遊」的術語。後來中國藝術中出現了園林和盆景,都是這種藝術理念的進一步發展與具體實現。說到底,就是將無限大的自然山水縮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夠把握的狀態,這也決定了中國山水畫的一個基本特徵是人與自然的結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歷代的山書畫家都試圖在自然山水與人之間尋找這種關系,並在這兩者之間大做文章。總的來說,整個古典時期,在山水畫的意境處理上,大多脫離不開「山水自然」加「漁樵隱士」的基本構思和構圖模式。中國山水畫中的人往往是藝術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說是自然山水的靈魂與知音。「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山水中的「漁樵」並非真正的漁夫樵人,而是一種精神載體。宗炳有一句話「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從自然的千姿萬態里才能領會「道」之真味,所以中國畫里山水本質上都在強調心中之山水。[來源:Zxxk.Com]
農耕文化的悠久歷史使得中國人傾向於家居生活,然而對於自然山水的審美需求與此發生矛盾,隱居山林、與鳥獸為伍是一個很不實際的幻想,那麼就有了居室化的山水藝術,園林、盆景、山水畫都可以看作這一思想的體現。有人諷刺明代的文人董其昌,說他是「山林富貴兩不誤」,實際上這是文人生活的一個極好概括。中國另一種特具代表意義的畫科——花鳥畫,與山水畫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魏晉)產生。花鳥作為審美對象在本質意義上與山水相同,屬於主體之外的自然,客觀外物。然而,花易凋零,鳥為活體,是主體難以把握掌控的東西,所以就有了花鳥畫。
藝術反過來必然要影響生活,由於中國文人將自然藝術化,將藝術生活化,那麼這種影響就更加深刻。豐子愷先生在《從梅花說到藝術》中引用了一句哲語:「人們不是為了悲哀而哭泣,乃為了哭泣而悲哀。」在藝術上也有同樣的情形,人們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現為繪畫的,乃是表現了繪畫之後才感到自然的美。換言之,「繪畫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繪畫的」。中國的園林藝術是文人將自然仿效繪畫的最好例證。
8.下面對中田園林藝術的特徵說明,最恰當的一項是
A.強調生活藝術化。 B.強調心中之山水。
C.強調藝術模仿自然。 D.強調主體之外的自然。
析解:
(1)答案為B,「心中之山水」,就是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寄託自己情感的山水自然,眼前雖然也是一個客體實物,但往往已經構成了某種意境,如「蘇州園林」。A項「生活」太泛,它還可以包括某些生活事件等;C項、D項,沒有突出主觀性,距離更遠了。答題在概括前,應重視篩選,前面有「中國畫里山水本質上都在強調心中之山水」,結尾又講到「中國的園林藝術是文人將自然仿效繪畫的最好例證」,兩句整合便可得出答案。
(2)本大題屬於「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俗稱「小閱讀」。本小題考點主要是「文中信息的篩選和整合」。
9.下面對文章引甩豐子愷先生所引哲語的作用,理解最正確的一項是
A.說明悲哀與哭泣的關系,強調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
B.說明明自然與藝術的關系,強調藝術對自然的模仿。
C .說明生活與藝術的關系,強調藝術對生活的反作用。
D.說明園林與繪畫的關 系,強調園林對繪畫的仿效。
析解:
(1)答案為C,引用豐子愷的話是為了佐證「藝術反過來必然要影響生活」這一觀點用的,因此根據文理容易得出答案。A項偏離題旨,引用的作用不可能討論「哭泣和悲哀」的關系問題;B項不合文理,本段討論的是藝術對自然的影響;C項偏離了對本段中心的把握。本題解答時,要把握主旨、關注文理:①本文前面論述生活對藝術的影響,此段論述藝術對生活的反作用;②材料是為觀點服務的。
(2)本小題考點主要為「語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結構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表面上考句子理解,實質上考結構把握和中心概括。
10.聯繫上下文,解釋是「臥遊」的內涵。(3分)
析解:
(1)參考答案:中國文人通過山水藝術達到身處卧室而暢游大千世界的境界。「臥遊」這一術語,文中出現在解釋王維詩句之後,幾乎就是王維詩句「枕上見千里」的同義語,題目也沒有要求一定要用自己的話解釋,因此,大體可以用解釋王維詩句的話來答題,稍加改造,語言通達即可。
(2)本小題考點為「文中重要概念含義、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11.根據全文內容,給本文擬一個提問式標題。(3分)
本人答案:中國文人如何表現自然?
析解:
(1)參考答案:中國文人用什麼方式親近自然(或「中國藝術如何表現自然」)。此題把握兩點可能很重要:①把握全文主旨:論述中國文人(藝術)和山水、鳥獸、花木、蟲魚等自然景物的關系;②須用設問的形式。須特別注意的細節是,必須說「自然」,不能說「山水」,因為第二段已經擴展到其他「主體之外的自然,客觀外物」。
(2)本小題考點主要是「語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結構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兼及「語言表達運用」。
總評:
綜觀全題,選文精當,設題巧妙,不失為難得的好題。稍嫌不足的是,設題效度欠佳,《考試說明》「小閱讀」有10個考點,本大題最多涉及到其中的4個,評價、判斷、發掘、探討、探究等高層能力點均無明顯涉及。
『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19分)有鄉人貨梨於市,頗甘芳,價騰貴。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於車
小題1:A 小題2:B 小題3:A 小題4:(1)有一個頭戴破頭巾、身穿舊道袍的道士,在車前請鄉下人施捨他一個梨。(3分)(2)並向觀眾要熱水澆灌。喜歡湊熱鬧的人趕忙向路邊小店要了一碗開水,道士接過來澆在坑裡。(4分)(3)他被市人嘲笑,是有原因的啊。(3分)
熱點內容
古代文抄公小說
發布:2025-02-07 05:09:53
瀏覽: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