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同發小說主刀閱讀答案
A. 冬至的禮物奚同發結局什麼意思
奚同發結局的意思是,兇手不是盧楊。
一、簡介
《冬至的禮物》是由郭靖宇、柏杉執導,黃海波、王媛可等主演的刑偵懸疑劇。
該劇講述的是「的哥」蔣冬至為了保護犯罪嫌疑分子的重要證據,忍辱負重展開逃亡和找出真相的故事。
該劇於2007年9月3日在上海新聞綜合頻道首播。
二、劇情
新滄市發生了一起殺人案,死者是房地產公司老總肖海運,他剛剛與刑警隊長周國勤秘密接頭,試圖揭發開發區副區長徐中路。在追凶的過程中,周國勤不幸犧牲,突然的變故,使配合辦案的計程車司機蔣冬至不得已選擇逃亡,而成了警方的重大嫌疑人。
年輕的刑警盧楊在追捕蔣冬至的過程中發現了案件背後的復雜性。蔣冬至一邊躲著警方的追查,一邊利用周國勤留下的證據和他自己的方法尋找著答案。周國勤的妻弟胡岩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了死去的姐夫和臨產的姐姐,他決心將兇手繩之以法。
三個年輕人運用自己的智慧、能力、有限的人生經驗,與犯罪集團鬥智斗勇,最終查明事情的真相,找到了徐中路涉案的關鍵證據,協助警方將徐中路團伙一網打盡。
B. 老作家義舉 奚同發 小說中老作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
老作家是一個勤奮、善良、心地純厚的人。
原文:
老作家的義舉
奚同發
老作家是在生命的最後當做「收山之作.來寫那部長篇小說的。閉門謝客,十年磨礪,當六卷本二百多萬字的小說最後封筆的時候,他想想自己的生命之燈是否也快熄了。想一想,十年來,天天忙於寫書,猶如與世隔絕,竟再也沒有踏上街道。出版社的人拿走書稿後,老作家決定出去走走。
一位年輕的爸爸,帶著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先是說問他一下路,而後就說自己是來這座城市工作的,把工作的地址丟了,一天下來錢也花完了,小孩子很餓沒吃飯。
老作家當即拿出十元錢讓他們去吃飯。
沒有走出六十米,老作家就看到一個脖子下掛著牌子的孩子,站在街邊,說父母有病,自己沒錢上學,求好心人相幫。
老作家的老眼竟泛起一層潮霧,他沒想到在這兒竟與自己作品中的人物相遇了。他毫不猶豫地拿出五十元錢給了這個孩子。
想著那個失學的孩子,他的心裡不好受,一邊走還一邊喃喃自語。突然,一個穿著很不錯的青年女子擋在他面前。女子一副為難而不好意思的表情,老作家瞧 著她問有什麼事。她似乎猶豫再三才下了決心說似的,原來,她去別的地方辦事,轉車到這兒,沒想到錢丟了,沒辦法回去,看老作家能否幫幫她,有個車票錢就 行,還讓他留下地址,回家後就把錢寄來,只是「借.。
也是的,出門不容易,一分錢困倒英雄漢的事多了。老作家一問原來需要四十多元錢,好吧,老作家就拿出五十元給了這女子。
老作家遇到了一位因交通事故死了兒子來城市告狀的老人,背著臟兮兮的行李卷,一副走到哪兒就住到哪兒的樣子……遇到一個殘疾兒童沒有飯吃了,或是要 看病了什麼的……與一位穿著很體面的小夥子相遇,小夥子手裡拿了一封已經寫好的電報,說是來這兒辦事,錢丟了,想找他幫忙就是十多元的電報錢。
老作家沒想到,在他一個個遭遇這些人的時候,手裡的錢早已送完。這時,老作家身上嘟嘟地發出聲響來。原來他寫作時養成了每天在自己的小院里散步的習 慣。老伴兒怕他出事,就專門為他買了個傳呼機,也只有老伴兒和兩個兒子知道號碼,平時幾乎沒響過,老作家甚至都忘記了還有這個玩意。老作家拿出傳呼機一看 就急了,原來老伴兒發病住院。這可怎麼辦?他急忙返身才發現早走出很遠的街道,至少乘公交車也有五六站了。
他一邊摸錢一邊攔的士,可是他發現自己分文皆無。當然,計程車僅僅開出去不到五十米,司機就讓他下車,並說,沒錢坐什麼車呀。再想解釋什麼時,計程車早一溜煙開走了。
老作家跑步趕到公交車站牌下,要先投幣,他無奈地站在車門口說自己的錢剛才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現在他要坐車回家,家裡……他的話沒說完,公交車的門便「咣.的一聲關了。他好像還聽見司機說了一句,這種人見得多了……
老作家想用公用電話只花幾角錢打個電話……老作家攔了一個蹬三輪車的老年人……老作家攔了一個騎自行車的年輕人……老作家與剛才他給過拍電報錢的人相遇,那人還在那兒向別人要拍電報錢……
老作家的額頭上早就汗流如雨。他開始跑步……
急跑不足一百米,加上剛才的一系列遭遇,他開始感到頭暈眼花,五臟翻滾,只好一下子就蹲下來。可是沒有誰問他一聲,最多是回頭多看他幾眼。
當那個手拿一串紅紅的糖葫蘆的小女孩,跟著爸爸從老作家面前走過時,她問了一聲:「老爺爺,你怎麼了?.可是,她的話沒說完,爸爸已嚴厲地訓斥她 了:「不要跟陌生人亂講話,瞧他那樣,也是個騙子。.老作家的心裡似刀剜一樣地痛。而後他的眼睛望著天空,他想像不出,現在的人為什麼都成了這樣?那一刻 他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詞,那就是「聽天由命.吧。
「老爺爺,你是餓了吧?給你吃串糖葫蘆吧…….
一個童聲打斷了他的思維。老作家看著那個漂亮的小女孩,她一定是偷偷地或是強行掙脫了爸爸的手跑回來了。老作家眼裡放出了亮光,流下兩行熱淚。他知道,自己終於找到那種想像中的東西了……
(選自小說集《最後一顆子彈》,有刪減)
分析:
①勤奮。他十年如一日,閉門寫作,筆耕不輟。
(老作家是在生命的最後當做「收山之作.來寫那部長篇小說的。閉門謝客,十年磨礪,當六卷本二百多萬字的小說最後封筆的時候,他想想自己的生命之燈是否也快熄了。想一想,十年來,天天忙於寫書,猶如與世隔絕,竟再也沒有踏上街道。)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對需要幫助的人慷慨救助。
(想著那個失學的孩子,他的心裡不好受,一邊走還一邊喃喃自語。突然,一個穿著很不錯的青年女子擋在他面前。女子一副為難而不好意思的表情,老作家瞧 著她問有什麼事。她似乎猶豫再三才下了決心說似的,原來,她去別的地方辦事,轉車到這兒,沒想到錢丟了,沒辦法回去,看老作家能否幫幫她,有個車票錢就 行,還讓他留下地址,回家後就把錢寄來,只是"借"。
也是的,出門不容易,一分錢困倒英雄漢的事多了。老作家一問原來需要四十多元錢,好吧,老作家就拿出五十元給了這女子。
老作家遇到了一位因交通事故死了兒子來城市告狀的老人,背著臟兮兮的行李卷,一副走到哪兒就住到哪兒的樣子……遇到一個殘疾兒童沒有飯吃了,或是要 看病了什麼的……與一位穿著很體面的小夥子相遇,小夥子手裡拿了一封已經寫好的電報,說是來這兒辦事,錢丟了,想找他幫忙就是十多元的電報錢。
老作家沒想到,在他一個個遭遇這些人的時候,手裡的錢早已送完。)
③心地純厚。相信他人像自己一樣真誠。
C. 《幸福一小時》 奚同發 閱讀答案
1 請根據小說內容,談一談「小一的臉由紅變成青紫」的原因。(4分)
2 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楊小一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4分)
3 對於文中保安對待楊小一的態度和做法,人們有不同的觀點,請說出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4 請結合小說內容,分析作者為什麼以「幸福一小時」為題目。(6分)
1 楊小一的臉發紅是因為終於見到了「我的大學」的激動、興奮,(1分)和想進去又有些顧慮的發怵、緊張、自卑、羞怯;(1分)「變成青紫」則是因為不能進入校園而著急、絕望,(1分)和自己的真情告白被保安蔑視、譏笑所造成的窘迫、羞辱和傷害。(1分)註:每個要點1分,共4分。
2 ① 誠實、善良、安分守己、不善言辭,節儉、吃苦耐勞,為了低微的收入而四處奔波。② 長期貧苦的生活已使他對自己、對他人、對生活沒有了太多、太高的要求,很容易滿足。他想進入「我的大學」看一看的願望是那麼卑微而可憐,而實現的過程又是那麼辛酸而艱難,可他卻感到了無限的幸福。③ 心態平和,不怨天尤人,不埋怨抱屈。對因貧困而失去考入「我的大學」的機會,他不抱怨悔恨;對保安的過分也沒有怨言。④ 委曲求全,不思抗爭。在無力改變的現實面前,他只是選擇默默忍讓和承受,無論是命運的不公還是保安的歧視。註:每個方面要點1分,分析1分,答對兩個方面即可得滿分4分。
3 本題為開放式題目,學生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皆可酌情得分。參考觀點:① 保安的態度和做法不對,太過分了。他們冷漠、生硬、粗暴、蠻橫,居高臨下、仗勢欺人;缺乏同情心和人情味,沒有熱情、理解和人文關懷;以衣帽取人,歧視民工,等等。② 保安的態度和做法正確,無不當和過分之處。他們堅持原則,忠於職守,認真負責,不放過任何一個閑雜和可疑人員。③ 保安的態度和做法不盡如人意,有些過分,但他們堅持原則,忠於職守,認真負責,還是可以肯定的。註:要點1分,分析3分。共4分。
4 提示:應從內容、結構和表達效果三方面考慮。① 就小說中的人物楊小一的感受來說,他終於實現了想看看自己當年最想上的大學的願望,感覺十分地滿足和幸福。
② 楊小一為了圓這一微不足道甚至可憐的夢付出了過多的熱情和沉重得不成比例的代價,經歷了太多的波折和屈辱,可以說是「屈辱一小時」「痛苦一小時」,與楊小一的感受形成巨大的反差和鮮明的對比。③ 這種巨大的反差和鮮明的對比,可以給讀者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引起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註:每個要點2分,共6分。
D. 《選擇》 閱讀答案
選擇
奚同發
①音樂學院的最後一次考試,他整裝而坐。同學們的琴聲從耳邊飄過,那一刻,他眼裡噙滿淚水。算算從6歲練琴至今近二十年,他從來沒有真正喜歡過拉琴。連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個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么久!
②上了音樂學院,他仍然是那種很規范的學生。老師一再對他說,你的技術真不錯,可小提琴是門藝術,僅僅靠技術是不夠的。他知道,主要是沒感情。雖然與一把琴相伴了這么多年,但他對琴真的缺乏感情。
③兒時練琴,是在父親一次次強迫下開始的。迄今為止,他都弄不明白為什麼父親要逼著他選擇拉琴。多年來,練琴似乎成了他與父親之間的一次次智力較量。他從來沒有辦法戰勝父親,比如說,為什麼家裡父親在時就有電,父親外出時就沒了電。直到考上音樂學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親把門外的電閘關了。他想趁父親不在家看電視或打電腦游戲,根本不可能。那時候,每天除了上學,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練了那該死的琴,就連做夢都是如此。
④也曾上台演出,也參加了全國比賽,也獲得過掌聲和鮮花,但這一切並不能讓他因此而快樂起來。一旦拉琴,一種從心底浸漫過來的憂郁,讓他無法進入真正的音樂世界。老師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夠把這種感覺帶入拉琴,一定會有不凡的表現。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於拉琴之前和拉琴之後,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趕樂譜,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們拉完。起初見到他的教授們,一個個都對他充滿了信心,這么小的年齡就有這么好的技術,完全可以調整過來。直到他從附中考入音樂學院,這種情況依然沒有改變,大家對此感到非常遺憾。他成了學院里眾所周知的「另類」。不過,大家都在關注他,人們實在想看看,他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
⑤終於站在老師們面前,這是他在音樂學院的最後一次拉琴,也是他畢業考試的最後一項--自選曲目。當老師用目光示意他可以開始後,他的弓子一反常態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發出了很響的一震。繼而,徐徐進入,不久已是琴聲四溢,灌滿了音樂室的每個角落。他從來沒有這樣放鬆地拉過琴,時而弓飛如雨,時而弦驚如泣。揉弦、雙音、撥奏,悅耳、輝煌、明亮、陰柔、奔跑,他完全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暴雨狂風無奈無助,大開大合往來飛梭。他的琴聲,訴說著一個琴童的哀求與抗爭……
⑥沒有用什麼名曲,也沒有用現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回憶的是自己多年來不願學琴的痛苦歷程。起初,他只想隨便拉一拉,這畢竟是他在學校里的最後一次考試--他已經考了多少次試啊!沒想到,他拉得停不下來,拉得那樣忘情,淚飛如雨,就連在座的同學和老師也為之動容。
⑦直到最後一刻,他的右臂發麻,弓子脫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鏗鏘有力的一個回響--「咚」……
⑧音樂室內一片寂靜。繼而,從老教授開始,掌聲如潮。學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著掌站起來,身後立刻有兩名學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⑨「拉得太好了,這才是小提琴藝術。孩子,你是這批畢業生中最優秀的一位。」老教授這樣說時,臉上寫滿了興奮和喜悅。見他無語,教授身邊的同學提醒道 :「這就是說,你的畢業成績是全校最優秀的,你可以畢業了。」
⑩他的臉漲得通紅,嘴張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全場的掌聲終於停下來,安靜得甚至可以聽到人們的呼吸聲。
?淚再一次流下來,牙咬著下唇哆嗦著,他突然雙臂向空中一揚,身體像展翅飛翔的大鵬,聲嘶力竭地喊了一聲:「我終於,可以不拉琴了……」
?那聲音拖得很長,在音樂室內不斷地疊加傳遞回響。
(選自《意林》,有刪改)
12. 通讀全文,寫出標題「選擇」包含哪兩方面內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選文三次寫到「他」的淚,試作分析。(3分)
第一次,「眼裡噙滿淚水」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淚水如雨」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淚再一次流下來」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選文第③、④兩段運用了哪種記敘順序?有什麼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分析選文第⑤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他從來沒有這樣放鬆地拉過琴,時而弓飛如雨,時而弦驚如泣」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為什麼「他」「畢業考試的最後一項--自選曲目」會拉得如此成功,從而成為最優秀的畢業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你是否贊成選文中「他」的選擇,結合你的自身經歷談談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一是指父親逼「他」選擇拉琴;二是指「他」在得到大家一致贊揚後卻選擇放棄拉琴。
13. 「他」為用近二十年的時間持續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拉琴,而感到委屈(傷心、難過)回憶起自己多年來不願學琴的痛苦歷程,「他」拉得忘情,把所有感情融入到這首曲子中「他」為自己選擇放棄拉琴,終於從痛苦中解脫出來而感到激動
14. 插敘。交代了「他」不喜歡拉琴的原因;寫出了「他」雖然有好的技術,但並沒有把感情融入拉琴;為下文「他」選擇放棄拉琴作鋪墊;突出文章中心。
15. 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他」拉琴時動作的熟練,感情的充沛
16. 一是因為「他」有好的技術;二是因為「他」融入自己所有的情感:三是因為這是「他」最後一次考試的自選曲目,「他」從來沒有這樣放鬆地拉過琴。
17. 示例:同意的理由:①孩子應該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②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同意的理由:他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拉琴水平已經達到一定高度,放棄了可惜;①父母是希望孩子成才,作為孩子應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示例:我同意「他」的選擇。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可媽媽卻讓我彈鋼琴,在和媽媽多次溝通之後,我終於如願以償。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其樂無窮。
望採納,O(∩_∩)O謝謝
E. 《選擇》的閱讀答案
選擇
奚同發
①音樂學院的最後一次考試,他整裝而坐。同學們的琴聲從耳邊飄過,那一刻,他眼裡噙滿淚水。算算從6歲練琴至今近二十年,他從來沒有真正喜歡過拉琴。連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個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么久!
②上了音樂學院,他仍然是那種很規范的學生。老師一再對他說,你的技術真不錯,可小提琴是門藝術,僅僅靠技術是不夠的。他知道,主要是沒感情。雖然與一把琴相伴了這么多年,但他對琴真的缺乏感情。
③兒時練琴,是在父親一次次強迫下開始的。迄今為止,他都弄不明白為什麼父親要逼著他選擇拉琴。多年來,練琴似乎成了他與父親之間的一次次智力較量。他從來沒有辦法戰勝父親,比如說,為什麼家裡父親在時就有電,父親外出時就沒了電。直到考上音樂學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親把門外的電閘關了。他想趁父親不在家看電視或打電腦游戲,根本不可能。那時候,每天除了上學,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練了那該死的琴,就連做夢都是如此。
④也曾上台演出,也參加了全國比賽,也獲得過掌聲和鮮花,但這一切並不能讓他因此而快樂起來。一旦拉琴,一種從心底浸漫過來的憂郁,讓他無法進入真正的音樂世界。老師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夠把這種感覺帶入拉琴,一定會有不凡的表現。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於拉琴之前和拉琴之後,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趕樂譜,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們拉完。起初見到他的教授們,一個個都對他充滿了信心,這么小的年齡就有這么好的技術,完全可以調整過來。直到他從附中考入音樂學院,這種情況依然沒有改變,大家對此感到非常遺憾。他成了學院里眾所周知的「另類」。不過,大家都在關注他,人們實在想看看,他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
⑤終於站在老師們面前,這是他在音樂學院的最後一次拉琴,也是他畢業考試的最後一項--自選曲目。當老師用目光示意他可以開始後,他的弓子一反常態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發出了很響的一震。繼而,徐徐進入,不久已是琴聲四溢,灌滿了音樂室的每個角落。他從來沒有這樣放鬆地拉過琴,時而弓飛如雨,時而弦驚如泣。揉弦、雙音、撥奏,悅耳、輝煌、明亮、陰柔、奔跑,他完全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暴雨狂風無奈無助,大開大合往來飛梭。他的琴聲,訴說著一個琴童的哀求與抗爭……
⑥沒有用什麼名曲,也沒有用現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回憶的是自己多年來不願學琴的痛苦歷程。起初,他只想隨便拉一拉,這畢竟是他在學校里的最後一次考試--他已經考了多少次試啊!沒想到,他拉得停不下來,拉得那樣忘情,淚飛如雨,就連在座的同學和老師也為之動容。
⑦直到最後一刻,他的右臂發麻,弓子脫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鏗鏘有力的一個回響--「咚」……
⑧音樂室內一片寂靜。繼而,從老教授開始,掌聲如潮。學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著掌站起來,身後立刻有兩名學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⑨「拉得太好了,這才是小提琴藝術。孩子,你是這批畢業生中最優秀的一位。」老教授這樣說時,臉上寫滿了興奮和喜悅。見他無語,教授身邊的同學提醒道 :「這就是說,你的畢業成績是全校最優秀的,你可以畢業了。」
⑩他的臉漲得通紅,嘴張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全場的掌聲終於停下來,安靜得甚至可以聽到人們的呼吸聲。
?淚再一次流下來,牙咬著下唇哆嗦著,他突然雙臂向空中一揚,身體像展翅飛翔的大鵬,聲嘶力竭地喊了一聲:「我終於,可以不拉琴了……」
?那聲音拖得很長,在音樂室內不斷地疊加傳遞回響。
(選自《意林》,有刪改)
12. 通讀全文,寫出標題「選擇」包含哪兩方面內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選文三次寫到「他」的淚,試作分析。(3分)
第一次,「眼裡噙滿淚水」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淚水如雨」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淚再一次流下來」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選文第③、④兩段運用了哪種記敘順序?有什麼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分析選文第⑤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他從來沒有這樣放鬆地拉過琴,時而弓飛如雨,時而弦驚如泣」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為什麼「他」「畢業考試的最後一項--自選曲目」會拉得如此成功,從而成為最優秀的畢業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你是否贊成選文中「他」的選擇,結合你的自身經歷談談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一是指父親逼「他」選擇拉琴;二是指「他」在得到大家一致贊揚後卻選擇放棄拉琴。
13. 「他」為用近二十年的時間持續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拉琴,而感到委屈(傷心、難過)回憶起自己多年來不願學琴的痛苦歷程,「他」拉得忘情,把所有感情融入到這首曲子中「他」為自己選擇放棄拉琴,終於從痛苦中解脫出來而感到激動
14. 插敘。交代了「他」不喜歡拉琴的原因;寫出了「他」雖然有好的技術,但並沒有把感情融入拉琴;為下文「他」選擇放棄拉琴作鋪墊;突出文章中心。
15. 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他」拉琴時動作的熟練,感情的充沛
16. 一是因為「他」有好的技術;二是因為「他」融入自己所有的情感:三是因為這是「他」最後一次考試的自選曲目,「他」從來沒有這樣放鬆地拉過琴。
17. 示例:同意的理由:①孩子應該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②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同意的理由:他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拉琴水平已經達到一定高度,放棄了可惜;①父母是希望孩子成才,作為孩子應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示例:我同意「他」的選擇。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可媽媽卻讓我彈鋼琴,在和媽媽多次溝通之後,我終於如願以償。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其樂無窮。
望採納,O(∩_∩)O謝謝
滿意後採納 -、也是一種美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