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學類文本閱讀小說
Ⅰ 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名著或小說
《西遊記》
《水滸傳》
《三國演義》
《紅樓夢》
《論語》
《朝花夕拾》(魯迅)
《駱駝祥子》(老舍)
《「繁星」、「春水」》(冰心)
《吶喊》(魯迅)
《女神》(郭沬若)
《子夜》(茅盾)
《家》(巴金)
《雷雨》(曹禺)
《圍城》(錢鍾書)
《談美書簡》(朱光潛)
外文翻譯成中文的有以下15本:
《魯賓遜漂流記》(編按:Daniel Defoe著)
《格列佛游記》(編按:Jonathan Swift著)
《童年》(編按:俄國Maksim Gorky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編按:俄國A. N. Ostrovsky著)
《唐吉訶德》(編按:Miguel De Cervantes著)
《哈姆雷特》
《歌德談話錄》(編按:J. P. Eckermann輯錄)
《巴黎聖母院》(編按:即《鍾樓怪人》Victor Hugo著)
《歐也妮
Ⅱ 推薦幾本適合高中生閱讀的文學作品,能對作文有幫助。
雜文選刊
我們老師一直推薦這個,短小精悍的,關鍵是針砭時弊,字字珠璣,作為高中生沒那麼多時間去了解時事什麼的。關鍵是現在高考作文最欣賞那些有獨到見解且見多識廣的學生,用爛了的典故啊什麼的老師看了都反胃。。
總之這個可以幫你積累很多寫作素材,會很有用的。
Ⅲ 求 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 《完美的獵物》閱讀答案
1.下列對有關小說內容的分析與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小說開頭一句「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可以說是最完美的獵物」與小說的結尾年輕人成了她的獵物,對比呼應,相映成趣。
B.小說寫薩莎「欠著身子饒有興趣地傾聽著老婦人說話」,融誇張、動作描寫與心理刻畫於一體,有鮮明的表達效果。
C.小說第七自然段的描寫,不僅寫了傢具陳設的富麗堂皇,同時也突出了薩莎在面對唾手可得的財物時的沾沾自喜的心情。
D.小說敘述一個年輕的小偷薩莎試圖擺平老婦人而竊取財物,反被「竊取」的喜劇故事,揭示了社會中的血腥與殘酷。
E.小說故事情節緊湊,懸念層出不窮,薩莎想要詐騙的對象「老婦人」竟然是個手段更加高明的反詐騙專家,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2.聯系文本,簡要回答作者以「完美的獵物」作為小說標題的含義。
3.請簡要分析老婦人有哪些性格特點。
4.小說篇幅短小,但能「尺水興波」,與作者妙用伏筆有關。請舉例賞析。
答案:
1.A,3分;C,2分E,1分;(B 項沒有「誇張與心理描寫」;D項有意拔高主題,屬於主觀臆斷;E老婦人是個詐騙慣犯,習慣於黑吃黑,不是所謂的反騙專家,而且事件也稱不上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2.①對裝扮成鍾點工的小偷薩莎而言,「老婦人」就是「完美的獵物」:年老體弱,易於下手,容易受騙;家裡存有大量現金,對銀行卡不感興趣。(2分)
②對老婦人而言,薩莎也是「完美的獵物」:自以為是,對人缺少警惕;年輕無知,只注重表象;疏於防範,不敢報警。(2分)
③「完美的獵物」結構上與開頭和結尾呼應,使情節設置更具波瀾,從而突出人物形象,凸顯小說的主旨。(2分)
3.善於偽裝,善於示弱;心思縝密,警惕性高;工於心計,經驗豐富;行動果斷,手法熟練。(答出三點即可得滿分)
4.小說中多處運用伏筆。如「親愛的,再加點茶?」即是典例。首先,老婦人用熱情的語調、親和的態度與慈祥的笑容用以鬆懈對方,從而為「下手」創造機會;其次,用再加點茶來實施計劃,且能引發讀者想像。此伏筆可謂妙手。
再如,小說中兩次寫老婦人步履艱難,一則是向薩莎示弱,消解她的防範心理;二則用老婦人的「步履艱難」與老婦人「枯枝般的手指」「飛快地摘下」且能「尋找獵物」的迅捷作對比,對人物進行辛辣諷刺。(只要舉例恰當,且能簡要分析,即可酌情給分)(8分)
沈陽華英高考復讀學校網站有很多高考學習相關的文章,你可以常去看看,積累語文閱讀經驗,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Ⅳ 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全面解讀
我是2012屆考生,下面我就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學習經驗
文學類文本閱讀
(一)小說
一.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1.分析作品結構:開端,發展,結局,高潮
(1)分析小說線索:人物,事物;單線,雙線;主線,副線;明線,暗線
(2)概括小說情節: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概括作品主題:蘊含於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中,重在理解形象
二.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對情節,人物,環境的具體描繪及其敘述的語言風格
故事發展的表現手法:順序,倒敘,插敘
敘述人稱的表現手法:第一,第二,第三人稱
小說特色的表現手法:(營造環境,安排情節,表現主題等方面)鋪墊,襯托,渲染,伏筆,照應,懸念,突轉,抑揚,對比,描寫方式
1.襯托:使主體鮮明突出,主題說明充分,思想表達更強烈
2.懸念:有設懸和釋懸,先設置謎面,適時點破,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
3.抑揚:可使文勢曲折多變,搖曳生姿,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4.對比:形成反差,達到表現人物,凸顯事件,深化主題的藝術效果
5.突轉: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畫龍點睛的作用
6.細節:逼真,細膩,具體,生動的描繪,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7.景物描寫:交代時間背景,渲染環境氣氛,烘託人物心理,推動情節發展,暗示人物命運
三.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
(1)體會重要詞句的豐富含義:指代義,隱喻義,象徵義
(2)體會重要句子的豐富含義:語境靈活把握,體會言外之意,揭示文章主旨
(3)分析句子作用:內容,結構
2.品味小說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1)品味小說敘述性語言的表現力:講故事,交代情節,交代人物,第一人稱記敘的小說也交代」我「的經歷和感受
(2)品味小說中人物的個性化語言:幽默,莊重;委婉含蓄,直來直去;簡潔,啰嗦;羞羞答答,大大方方;粗野,文雅。有的人物語言常表現地方色彩鮮明,富有生活情趣
(3)品味小說的獨特的語言風格:平實,樸素,冷峻,熱烈,簡潔,明快,曉暢,典雅,清麗,幽默,辛辣,含蓄
四.欣賞作品形象,賞析作品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1.欣賞作品的形象: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1)分析人物外貌特徵,揭示人物性格
(2)分析人物行為動作,語言,揭示人物性格
(3)分析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4)緊扣故事情節,概括人物性格
2.賞析作品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內涵:作者褒貶的態度,喜怒的情緒,作品的主旨,社會意義
藝術魅力:塑造形象,運用語言,表達技巧的藝術力量
五.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評價方面:小說思想是否積極,健康,深刻,與時代精神是否合拍;作者觀點是否正確,是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批評力量;作者的感情是否真摯,是否符合時代精神和審美習慣
六.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意蘊:在於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語言表述
人文精神: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精神文化的珍視,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七.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1.創作背景
(1)宏觀:政治格局,審美情趣,價值取向
(2)微觀:作者的心境,影響心境的因素
2.創作意圖:挖掘作品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八.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1.答題指向不是單一的,是多向的,不是單層次的,是多層次的
2.答案不是唯一的,需發現作品的豐富內涵和深層意義
3.試題是半開放的,有一定的開放性,但不是漫無邊際
九.規律探討
1.整體感受,把握主題:開端,發展,結局,高潮,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緊扣文本,理清細節:概括故事情節,理解情節的作用
3.篩選信息,全面概括:從人物行為,語言,心理,細節描寫方面篩選,按不同性格特點分類
4.依據要求,簡明表述:分條表述,概括分類,適當分析
(二)散文
一.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1.分析作品結構
(1)整體結構:把握線索,分清層次關系(並列,遞進,因果,轉折,總分總,總分,分總)
(2)照應結構:首尾照應,前後語意照應
(3)過度類結構:承上啟下,統領下文,總結上文
(4)開頭段落作用:a.綜合句
1)結構的作用:點明主旨,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點題,交代事情起因
2)內容:考慮開頭時對象表情達意的作用
3)表達技巧:首選修辭
b.單一句:開頭結構的作用
2.概括作品主題
(1)對段奕的概括
有中心句抓中心句,無中心句抓關鍵詞,標志詞,過渡詞
(2)對層意的概括
(3)對作品主題的概括:通過寫什麼表現了什麼思想感情
二.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1.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
情感表達方式:通過記人,敘事,寫景,狀物表達
材料選擇上:通過聯想
體裁上:以小見大重視真實
2.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
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情感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懷,欲揚先抑,以小見大,虛實相生
情景描述方式:鋪墊,象徵,對比,映襯烘托,動靜結合,以動寫靜
常見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1)分析表達方式
肖像描寫:表現人物特徵,以形傳神
動作描寫:表現性格特點
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細節描寫:准確,傳神,鮮明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現,具體生動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准確,傳神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寄託感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形成強烈的感染力量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蘊含含蓄
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倒敘: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波瀾起伏
敘後議論:畫龍點睛,點名題旨
比喻說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2)分析表現手法
象徵:引申事理,形象含蓄,意義普遍
鋪墊,製造氣氛,層層推進,水到渠成,形象鮮明
抑揚:印象強烈,增強藝術效果
托物言志:能給人留下思考的餘地
白描:突出事物神韻
虛實結合:凸顯事物,景物特點,集中揭示題旨
借景抒情:含而不露,意境悠遠
開門見山:直入正題
襯托或渲染: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
點面結合:反映事物全貌,突出重點,表達事件的普遍意義和特殊意義
以小見大:感人並且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懸念:使人產生關心事物發展或人物命運的心理活動,引人入勝
伏筆:前後連貫,結構嚴謹
聯想想像:形象豐滿增添藝術表現力
動靜結合:互相襯托,相得益彰
對比:突出特點,形象鮮明
(3)分析修辭手法
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給人鮮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你:使人或物生動形象,表達親切,有情趣,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使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明快,收到新穎別致,幽默風趣的效果
誇張: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給人以啟示,表達感情強烈,增強生動性和感染力
對偶:節奏感強,有音樂美;表達集中凝練,比照鮮明
排比:一氣呵成,節奏鮮明,突出強調,長於抒情,內容集中,增強氣勢
反復: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多次強調,給人深刻印象
設問:提示注意,突出強調,引起思考,是回答有說服力,增強表達效果
反問:表達鮮明,起強化語氣作用
三.體會重要語句豐富含義,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豐富內涵義,隱喻義,象徵義
2.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平實,華麗,自然,明快,含蓄,深沉,幽默,辛辣,憤激
四.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1.形象
(1)外在特徵:形態,聲音,色彩,氣味
(2)內在特徵:性格,本質,精神
(3)作者的愛憎情感
(4)理解形象與環境的關系
(5)手法:對比,襯托,動靜結合,抒情手法,修辭
2.內涵
(1)了解作者情感傾向
(2)整體把握內容思想,時代背景
(3)把握詞語,如「我認為」等
五.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價值判斷:時代精神,人文情懷,道德情操
審美取向: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丑惡的摒棄,對正義光明的歌頌,對黑暗邪惡的批判,對弱小者的悲憫,對恃強者的憎惡
六.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中國人的傳統心理特徵
(1)勤勞節儉,自強不息
(2)求同務實,謙和持中
(3)家庭為重,親疏有別
(4)倫理為綱,尊卑有序
2.當代中國人的民族心理特徵
(1)愛國愛家,關心社會
(2)義利兼顧,禮貌文明
(3)勤奮朴實,勇敢謙和
(4)標新立異,敬業樂群
3.人文精神
(1)人性:人的尊嚴,即廣義的人道主義
(2)理性:對真理的追求,即廣義的科學精神
(3)超越性:以人為中心,關心人,愛護人
七.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宏觀:政治格局,審美情趣,價值取向
微觀:作者心境,影響心境的因素
八.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多角度挖掘內涵,獲得獨特的感受和內涵
九.規律探討
1.高屋建瓴,突破主旨
2.讀懂題面,扣緊題眼
3.藉助語境,搜尋答案
4.綜合分析,簡明概括
5.辨明手法,明確作用
我把高三復習資料中精髓的部分都為你逐字打出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包括小說 散文 還有什麼
文學類文本閱讀就小說和散文比較重要,戲劇在高考總復習這本書中也有出現,考得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還有就是傳記類的,新聞類的,科普類的,重點在小說和散文。
Ⅵ 有哪些適合高中生讀的國外經典文學作品的中文版
適合高中生讀的國外經典文學作品有:《巴黎聖母院》《罪與罰》《莫泊桑短篇小說集》《變形記》。一、《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的選段也曾出現在高中的語文課本之中,通過文本選段來引導學生關注於整部作品,能夠引起學生更為強烈的閱讀興趣,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的意義,了解文本的內涵。而《巴黎聖母院》的意義就在於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西方15世紀時期宗教的黑暗,同時也可以感受到人性的高尚與光輝之處。
《變形記》由卡夫卡創作,讓高中生了解卡夫卡的作品可以是一個很恰當的時機,如果能夠讓他們很完善地解讀完卡夫卡地一篇作品,就可以很好地提高他們的思想深度,在之後的閱讀與寫作過程中都大有裨益。
Ⅶ 推薦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小說
①《傲慢與偏見》(英國,奧斯丁)
②《罪與罰》(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
③《戰爭與和平》(俄國,托爾斯泰)
④《美國獨立宣言》(美國,托馬斯·傑弗遜)
⑤《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美國,馬克·吐溫)
⑥《草葉集》(美國,惠特曼)
⑦《麥田守望者》(美國,塞林格)
⑧《紅字》(美國,霍桑)
⑨《憤怒的葡萄》(美國,斯坦貝克)
一、文化經典(4部)
1. 《老子》/[春秋]老子:中國道家學說的開山之作
2.《論語》/[春秋]孔子:東方人的「聖經」,垂範千古的儒家經典
3. 《莊子》/[戰國]莊周:以汪洋恣肆之筆,寫驚俗駭世之論
4. 《孟子》/[戰國]孟軻:睹斯人風標,養浩然之氣
二、小說(30部)
5. 《三國演義》/[明]羅貫中:三個帝國羅曼史,成敗興亡笑談中
6. 《紅樓夢》/[清]曹雪芹、高鶚: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奇書
7. 《吶喊》/[現代]魯迅:對現代中國歷史命運的洞察
8. 《家》/[現代]巴金:青春是美麗的
9. 《子夜》/[現代]茅盾:都市空間·時代性·革命現實主義
10. 《駱駝祥子》/[現代]老舍: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
11. 《邊城》/[現代]沈從文:邊地風情的長軸畫卷
12.《圍城》/[當代]錢鍾書: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
13.《花季·雨季》/[當代]郁秀:為中學生寫中學生的小說揭開新的一頁
14. 《射鵰英雄傳》/[當代]金庸:自此後再也無人懷疑金庸的小說巨匠地位
15. 《塵埃落定》/[當代]阿來:傻子與智者的交匯,先進與落後的融合
16. 《魯濱遜漂流記》/[英]笛福:英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17. 《匹克威克外傳》/[英]狄更斯:真實地描寫了十九世紀初的英國社會
18. 《簡·愛》/[英]夏洛蒂·勃朗特:世界女權運動的圖騰柱
19.《傲慢與偏見》/[英]簡·奧斯汀:十九世紀初英國的關於愛與價值的經典故事
20. 《歐也妮·葛朗台》/[法]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21.《巴黎聖母院》/[法]維克多·雨果:善惡美醜的鮮明對比
22.《紅與黑》/[法]司湯達: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之作
23.《莫泊桑短篇小說選》/[法]莫泊桑:寶石上的各個校面,共同折射出燦爛的光芒
24. 《約翰·克利斯朵夫》/[法]羅曼·羅蘭:真正的英雄的描述
25.《少年維特之煩惱》/[德]歌德:拿破崙遠征埃及隨身攜帶的書
26.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俄]契訶夫:從最平常的現象中揭示生活本質
27. 《復活》/[俄]列夫·托爾斯泰:偉人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28.《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理想主義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
29. 《老人與海》/[美]歐內斯特·海明威: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30. 《歐·亨利短篇小說》/[美]歐·亨利:美國的莫泊桑,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
31.《飄》/[美]瑪格麗特·米切爾:那場隨風而逝的戰爭
32. 《麥田裡的守望者》/[美]塞林格:一本「大大地影響了好幾代美國青年」的書
33. 《堂·吉訶德》/[西班牙]米蓋爾·台·塞萬提斯:騎士風尚的飄逝
34.《百年孤獨》/[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
三、詩歌(10部)
35.《詩經》/[商周]民間:中國先秦時期的網路全書
36.《唐詩三百首》/[清]蘅塘退士:不會做詩也會吟
37.《宋詞選讀》
38.《元明清散曲精選》
39. 《女神》/[當代]郭沫若:我國新詩的奠基之作
40. 《繁星·春水》/[當代]冰心:微帶著憂愁,微含著哲理
41. 《雪萊抒情詩選》/[英]雪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42. 《草葉集》/[美]惠特曼:哪裡有土,哪裡有水,哪裡就長著草
43. 《普希金詩選》/[俄]亞歷山大·普希金:常讀常新
44.《泰戈爾詩選》/[印度]泰戈爾:哲人絕唱,詩界豐碑
Ⅷ 適合高中生閱讀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先推薦這些吧
詩集:首推徐志摩、冰心,再有舒婷、聞一多、艾青的等等。
小說:
《塵埃落定》,也可看電視劇。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奧斯丁的《簡愛》,凡爾納的激流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雨果的《悲慘的世界》《巴黎聖母院》,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還有大小仲馬的作品,等等等等。
咱自己的如魯迅,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陳忠實的《白鹿原》,老舍先生、陶行知的也要多多閱讀。
此外,余秋雨、陳忠實、賈平凹、葉永烈等人的作品真的很好,絕對值得一讀。
對了,咱中國的古典文學也要賞閱啊。《詩經》《論語》《道德經》《周易》唐詩宋詞(推薦閱讀由中國長安出版社出版的《詩苑》《詞坊》《曲廳》《賦尚》),雖說你不一定全都搞得定,我現在大學還在琢磨《詩經》呢,但打基礎,長點見識也是不錯的。
祝你看的愉快,中華文化傳承不息。
Ⅸ 有哪些適合高中生看的散文或短篇小說值得推薦
《追風箏的人》、《平凡的世界》這兩本都是屬於激勵人的小說,而且很火爆,特別好看,裡面也有很多的句子可以用來寫作一類的,所以比較實用。
Ⅹ 哪些經典小說適合高中生看的
適合高中生看的經典小說:
1、《吶喊》
2、《邊城》
3、《四世同堂》
4、《紅岩》
5、《平凡的世界》
6、《雷雨》
7、《歐也妮·葛朗台》
8、《巴黎聖母院》
9、《老人與海》
相關信息: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
該作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盡管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是悲劇性的,但他身上卻有著尼采「超人」的品質,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沉著勇敢地面對死亡,這些「硬漢子」體現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