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閱讀 » 芸娘小說閱讀

芸娘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5-18 03:01:59

Ⅰ 宮和鎖清秋還有芸娘,哪個好看

鎖清秋= =、說真的···故事內容···宮我在看的過程中覺得很好看完了之後··真的覺得有點雷····(這個是事實啊··別罵我)內容就感覺是一部清穿小說+流星花園····鎖清秋就感覺不一樣了···芸娘還好·····總之鎖清秋···真心好···也不雷人

Ⅱ 《浮生六記》給你留下哪些深刻印象

《浮生六記》是清朝乾隆年間蘇州士人沈復(字三白)所寫的自傳體散文,分作「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6部分(其中「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已散佚),記錄過往生活的點滴趣味及漫遊經歷,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深為後世文人所推崇,流傳至今,已成經典。慚愧的是,作為中文系畢業生,我雖知《浮生六記》之書名,卻從未看過,因為它畢竟不是中國文學最經典的著作。所以當它在今年突然流行之後,我是非常訝異的。何況,幾十年來,從未聽說將文言文著作翻譯成白話文能成為暢銷書的。

其一,《浮生六記》之真誠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極其罕見,令人感動。我們讀過的中國古典文學著作多為結構緊密、語言生動、蘊意深刻的虛構文學作品,如《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少有紀實的散文作品,更沒有見過《浮生六記》這樣真純率真、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富有創造性的寫作方式。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說:「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系,而於正式男女關系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此後來沈三白《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所以為例外創作。」而這一例外創作恰恰迎合了如今非虛構文學的自然寫作之風

Ⅲ 宮廷小說與女主名字叫顧芸娘有關小說

神醫傻妃 作者:唐夢若影
推薦等級:4
可是偏偏這個傻子五歲的時候,太後便為她與白逸辰指了婚的,誰都知道太後護著這個傻子,所以白逸辰想要退婚只怕很難,就算白家再強大,也強不過皇家。 「你這傻瓜,你這個醜八怪,想要嫁給我哥哥,真是痴心妄想...

Ⅳ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是怎樣一個人

一如知乎網友所雲:沈復得以名垂至今,芸佔了極大的分量。芸是因為沈復的記載而有名,反過來,沈復也是因為記載了他的妻子,文章才得以如此流傳。三白脫離時代的禁錮,寫了與愛妻芸娘的家事,芸娘的光彩又反過來讓不值得一提的生活瑣碎之事動人難忘。這部書的里體現的知己知彼、平淡溫情,實在是當下夫妻值得借鑒的。

(作者為親子博客十年書寫者,粉絲1.7萬,點擊40萬,微信公眾號:平白書,歡迎來撩!)

Ⅳ 《聊齋志異》之《王桂庵》賞析1000字

——《聊齋志異•王桂庵》賞析
《聊齋志異》大多描寫狐鬼精魅的故事,情節詭異變幻,引人入勝。這篇《王桂庵》卻是寫人世間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糾葛,情節並不復雜,但蒲松齡寫得彼有新意,曲折多變,同樣引人入勝。
全文不足二千字,我們節選拜讀【原文】:王樨,字桂庵,大明世家子。適舟南遊,泊舟江岸。鄰舟有榜人女,綉履其中,風姿韻絕。王窺既久,女若不覺。王朗吟「洛陽女兒對門居」,故使女聞。女似解其為已者,略舉首一斜瞬之,俯首綉如故。王神志益馳,以金一錠遙投之,墮女襟上;女拾棄之,若不知為金也者。金落岸邊,王拾歸,益怪之,又以金釧擲之墮足下;女操業不顧。無何,榜人自他歸。王恐其見釧研詰,心急甚;女從容以雙鉤覆蔽之。榜人解纜徑去。王心情喪惘,痴坐凝思。時,王方喪偶,悔不即媒定。(待續最終段)
這一段,其實就是世家子弟王桂庵,在一次乘舟南遊途中,看上了鄰舟貧家女芸娘,內容不涉詭異,只是「示以平常」。但是蒲松齡運用他的生花妙筆,極盡騰挪跳擲之能事,使作品跌宕起伏,搖曳多姿。
【清】但明倫對蒲松齡這篇小說有很高評價,說:「寫得天嬌變化,如生龍活虎」,歸結起來是一個「蓄字訣」,「愈蓄則文勢愈緊,愈伸,愈矯,愈陡,愈縱,愈捷」,「解此一訣,為文可免平庸、直率、生硬、軟弱之病」。「文章伸縮自如,譬如王桂庵故意朗誦詩句,女一斜瞬之,這是一伸;拾金而棄之,這是一縮。父親歸來,女以腳覆蔽金釧是又一伸;而解纜徑去,且尋訪不見,是又一縮再縮。……」
文章一開篇,作者就以兔起鶻落的筆勢,突出表現了王桂庵既痴情而又有點輕佻的性格特徵。當時,王桂庵妻子剛亡,為散心中的悲情乘舟外出遊玩,初次看到芸娘,先是久久窺瞻,芸娘「若不覺」,他就吟詩挑引;芸娘瞟了他一眼,他即「神志益馳」,投以金錠;芸娘「拾棄」金錠,他「益怪之」,接著又擲以金釧,表現心意,芸娘雖不理睬,但在父親歸來時卻從容以腳「覆蔽之」。這樣,在芸娘隨父解纜去後,他更「心情喪惘,痴坐凝思」。這些神態,這些動作,隨著情節發展,由淡而濃,層層寫來,把一個多情而又舉止輕浮的「世家子」形象,描摹得十分鮮明。
從人物描寫看,芸娘的形象似乎更為豐滿生動些。在我國古代的畫論中,有所謂「形似」、「神似」的說法。一般認為,神似難於形似。【宋】袁文《論神形》說:「作畫形易而神難。形者其形體也,神者其神采也。凡人之形體,學畫者往往皆能,至於神采,非胸中過人,有不能為者。」這是因為,形體是外在的,有眼都能夠看見;而心神則是內在的,不易捉摸,更不易描繪出來。蒲翁寫芸娘能夠寓神於形,即通過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行動,來揭示其必然產生的心理波動。小說開始寫芸娘的外貌,只有「風姿韻絕」四個字,但作者接著具體入微地寫了她幾個傳神的動作,就把她善良多情、聰慧機敏而又頗自矜重的性格特徵表現出來了。王桂庵偷看她時,她表面上好象沒有察覺,顯得非常莊重,實際則象是在有意的暗暗考察對方。繼而,王高聲吟詩,她知道了對方是「風雅士」,因之,微微抬頭瞟了一眼,流露出心有所動;但又懷疑王為「儇薄子」,所以,隨即「俯首綉如故」,又裝出一副平靜的樣子,好象剛才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後來,王投以金錠,她象不知道那是金子,「拾棄之」,這是在嘲笑對方,表明自己的心並不能為金錢所買得,也是對侮辱自己人格的行為的無言抗議。接著,王又把金釧擲到她腳下,因為金釧不同於金錠,系定情的佩戴之物,她就逐漸明白了王桂庵是個「鍾情者」,但仍「操業不顧」,不動聲色,在端莊凝重中包含著衛護自己人格尊嚴的警覺與傲岸。及至其父歸來,她才「從容」用雙腳把金釧遮蓋起來。「道是無情卻有情」,作者曲曲折折寫來,把芸娘細微的心理活動,表現得惟妙惟肖。
比之寫上長長一大段的內心獨白的方式,蒲松齡將人物的心理活動,用一連串富於戲劇性的動作表現出來,不僅形象鮮明突出,而且人物心理活動的軌跡,感情變化的波紋,都非常清晰,彷彿可以觸摸。
芸娘舟去,作者集中刻畫王桂庵的多情:「心情喪惘,痴坐凝思」回過神來才忙打聽,眾舟人皆不知父女倆是何人,當即「返舟急追」, 但芸娘已不知去向;在辦完事務歸來,經過舊地時,再「沿江細訪」,卻仍「無音耗」;回家,「寢食皆縈念」芸娘;過一年(第二年),重新南下,買舟居停江邊,「日日細數行舟」,而「曩舟殊杳」;呆了半年,盤纏用盡,回到家中之後,還是「行思坐想,不能少置」; 終於在撲朔迷離的夢境中見到芸娘。又過一年(第三年),因事「再適鎮江」,訪友迷路誤入小村,果然與芸娘相會,「種種物色,與夢無別。」這樣描寫王桂庵的反復訪求,歷時既久而終不忘懷,最後更通過一虛一實的夢幻與現實的結合,形象地表現了王桂庵對芸娘思慕的深沉。
芸娘讓他托媒說親,好事在望,這是作品極力一伸;不料芸娘父親孟翁不為利動,拒絕了親事,王神情俱失,作品又極力一縮。後經徐太僕說媒,婚禮始成。故事到此,似乎己經結束,無法再伸,也無法再縮。誰知蒲翁匠心獨俱平地生波,婚後,王桂庵在舟中的一句戲言,造成芸娘投水自殺。這一縮,出人意料,力量極大,如同遠山迤邐而來,突成絕壁。「王悼痛終夜,沿江而下,以重價覓其骸骨,亦無見者。」看來一切都無望了。文章縮到底了,該結束了?
這里作者利用王桂庵性格中輕浮的一面,創作了故事巨大的波瀾。芸娘對王桂庵說他已有妻室的戲言,開始並不很相信,王故意說得實有其事,於是「芸娘色變,默移時,遽起,奔出;王躧履追之,則已投江中矣。」大家知道,在封建社會里,那些豪門貴族子弟,常把婦女當作玩物,在他們的威逼利誘下,不少出身寒微的少女,淪為媵妾,肉體和精神上遭受種種非人的折磨。下層人民對富豪納妾是不滿的。
蒲松齡通過芸娘一家對待王桂庵求婚的態度,藝術地反映了這種階級隔閡與不滿。芸娘對王桂庵這個「風雅士」是有好感的。但是,當王企圖用金錢打動芸娘的心時,她擔心上當受騙,表現得十分矜持;當再見面時,芸娘「隔窗審其家世」,說:「既屬宦裔,中饋必有佳人,焉用妾?」到王回答:「非以卿故,婚娶固已久矣。」芸娘還要王「倩冰委禽」,履行正式婚娶手續,並特意告誡王:「若望以非禮成偶,則用心左矣。」並在臨別時遙呼「王郎」曰:「妾,芸娘,姓孟氏;父字江蘺。」三句話十個字,簡捷明快地既告以自己的姓名,又說明父親的字,心胸如此坦露,神情如此急切,正表現了她性格的單純,感情的真摯和對美滿婚姻的熱切期待。這些對話與行為,清楚地表明了芸娘這個貧寒人家的姑娘多情善良、落落大方,但又不甘作妾、不肯苟且的思想品格。這為後面故事的巨大波瀾做好了鋪墊——聯系這些情節,我們就不難想像,「默移時」三個字表明了芸娘內心翻騰著的是什麼樣的內容,蘊含著的是什麼樣的感情;也就可以看出,芸娘投江這一悲劇性的誤會,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多妻制帶來的惡果;而芸娘「遽起」、「奔出」、「投江」的果決行動,正是她對這一制度的一種強烈不滿和抗議。從情節的陡然變化看,雖然使人意想不到,但卻在情理之中,是「驚人之筆」,又很真實。新婚伊始,路過最初見面的地方,痴情而又作風輕浮的王桂庵,得意忘形,不顧後果,亂開玩笑,是符合他的性格的。而芸娘起初不立即答應王的求婚,主要就是擔心王桂庵有妻再娶,把自己視同媵妾,因此,她誤以戲言當真話,並憤而投江,也是十分自然的。這一情節的安排,不僅使行文頓挫生姿,而且也進一步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芸娘的父親孟江蘺,作者是從王桂庵朋友徐太僕的嘴裡告訴我們:「此翁與有瓜葛,是祖母嫡孫。……江蘺固貧,素不以操舟為業……」所以孟江蘺雖窮,但並不是一個以劃船為業的榜人,他對富家子弟把婦女當商品玩物的惡劣行徑,也非常警惕。王桂庵「自道家閥」並獻上「百金」求婚,他就用「息女已字矣」一句推辭,拒絕了王桂庵的請婚。孟江蘺後來對替王說親的徐太僕吐露了真情:「仆雖空匱,非賣婚者,曩公子以金自媒,諒仆必為利動,故不敢附為婚姻。」指出了王桂庵「以金自媒」不僅婚姻觀有疑問,而且小看了人,「故不敢附為婚姻。」到訂婚時,孟江蘺還要同芸娘商榷,尊重女兒的意願,而不包辦代替。這表明他是個比較開明的父親。這些描寫,都表明了蒲松齡的民主進步傾向,這在當時的社會里,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最終段原文】:「邑邑而歸,憂痛交集。又恐翁來視女,無詞可對。有姊丈官河南,遂命駕造之,年余始歸。途中遇雨,休裝民舍,見房廊清潔,有老嫗弄兒廈間。兒間王入,即撲求抱。王怪之。又視兒,委婉可愛,攬置膝頭。嫗喚之,不去。少頃,雨霽,王舉兒付嫗,下堂趣裝。兒啼曰:『阿爹去矣!』嫗恥之,呵之不止,強抱而去。王坐待治任,忽有麗者自屏後抱兒出,則芸娘也。方詫異間,芸娘罵曰:『負心郎,遺此一塊肉,焉置之?』王乃知為已子。酸來剌心,不睱問其往跡,先以前言之戲,矢日自白。芸娘始反怒為悲,相向涕零。先是,第主莫翁,六旬無子,攜媼往朝南海;歸途泊江際,芸娘隨波下,適觸翁舟。翁命從人拯出之,療控終夜,始漸蘇。翁媼視之,是好女子,甚喜,以為己女,攜歸。居數月,欲為擇婿,女不可。逾十月,生一子,名曰寄生。王避雨其家,寄生方周歲也。王於是解裝,入拜翁媼,遂為岳婿。居數日,始舉家歸。至,則孟翁坐待,已兩月矣。翁初至,見仆輩情詞恍惚,心頗疑怪;既見,始共歡慰。歷述所遭,乃知其枝梧者有由也。」
芸娘投江,王桂庵尋找骸骨無存……這眼看著進入絕路了,作者筆鋒又轉,真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栁暗花明又一村」。一個普普通通,情節並不很復雜的愛情故事,能寫得這樣伸縮自如,開合有致,曲折多變,悲歡離合,令人莫測,這正是它引人入勝的地方。
王桂庵迷路尋到現實的芸娘家,竟如同夢中所見即所得;王桂庵避雨所遇周歲小兒,竟對未曾晤面的「阿爹」親昵無比。最後連孟翁坐待情境都一一交代明白。這些藝術處理虛實相映,前後映帶,毫無紕漏。顯示出作者筆底自有波瀾,讀者眼中又時見峰迴路轉之妙。
《聊齋志異•王桂庵》篇,還有兩處絕妙的景色描寫值得賞析。
「一家柴扉南向,門內疏竹為籬,意是亭園,徑入。有夜合一株,紅絲滿樹。……過數武,葦笆光潔。又入之,見北舍三楹,雙扉闔焉。南有小舍,紅蕉蔽窗。……」這是王桂庵夢游見到的芸娘家的院落。由庭院,而住屋,進而室內,敘次井然,點染得宜,展現出一幅江村人家明麗恬靜的畫圖。那柴扉,那疏竹,那葦笆,既顯示了主人家境的清貧,也烘托出他們情操的高雅。而那紅絲滿樹的夜合花,那蔽窗的紅蕉,點綴其中,好象燃燒著一團青春的火焰,散發出一種歡悅的情調,它象徵著女主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幸福愛情的憧憬。
還有一處,是描寫芸娘投江後的景色:「王大呼,諸船驚鬧,夜色昏濛,惟有滿江星點而已。」短短幾筆,不僅寫出了夜色朦朧、天空星星映入江水中的一派夜景,而且用「惟有」一詞加以強調,就把清冷凄涼的環境,把王桂庵悔恨、悲慟、絕望的心情,也都襯托出來了。落筆不多,而情景逼真。
《聊齋志異•王桂庵》篇,容量很大,寫了四年的事情,卻僅僅用了不到二千字,可見語言之精煉。特別是歸結上文,過接下文的轉換過接處,非常迅捷簡明。【清】嘉慶年間馮鎮巒批曰:「文字要繁則累牘連篇,要簡則一話千里,一夕百年。如『年余始歸』三句中,包卻一切,掃卻一切,何等迅速,此行文金針也。」可見評價之高。
總之《聊齋志異•王桂庵》是一篇思想性、藝術性、語言能力等等各方面俱是一等一的優秀作品,而且又是蒲松齡難得的不涉怪異,只寫普通人現實生活的喜劇性的作品,不知道為什麼《明清小說導讀》選了《聊齋志異》四篇怪異之篇,卻沒有選中它?所以在此特別推薦。

古代小說女主角叫秋芸娘小說是什麼

《十里紅妝》嗎
希望採納

Ⅶ 穿越小說主人公叫鄭峰的

重生之再嫁

作者:七月的夜
狀態:連載中類型:穿越重生

穿越小說男主鄭峰,女主芸娘
簡介:

前世富貴迷眼,嫁他不珍惜。重生後,
她再不會蠢的為了所謂的真愛拋棄唾手可得的幸福!
其實這就是一對小夫妻相親相愛有魚有肉有甜有寵的溫馨文~
內容標簽:種田文 重生

提到男女主角章節如下
鄭峰跟芸娘的日子也隨著日子的漸走變得紅火起來,家庭幸福平安,夫妻相濡以沫,子女更是乖巧伶俐,芸娘覺得她這一生算是值了。

Ⅷ 女主害男主車禍致失明 男主的女友離開後又回來的小說

親找的是《我曾經純粹愛過你(又名偏執狂)》嗎?
文案:
每個人的心底都藏著這么一個人。 你瘋狂熱切的愛過他。 痴迷得不顧一切,為他做了一切可笑的傻事。 你用盡全身力氣去愛,不求任何回報。就算他是你人生中無法企及的光,你飛蛾撲火,在所不惜。 大二那年,陸則靈就遇到了這個人。 她愛他愛得魔怔,愛得全無矜持。 她不求回報,不怕受傷。 只求轟轟烈烈愛過一場。 即使他不應允,不動心,不理解,也絕不動搖,不放棄,不後悔。 人生很短,歲月很長。 總要有那麼一兩次,純粹去愛,輸掉世界也無妨。 謹以此書送給那些歲月里, 最純粹的愛情,最美好的我們, 還有為愛全心付出過的你。
(另,我最近在晉江嘗試寫文——《芸娘》筆名:唐蘇有糖,親若是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多提些寶貴意見哈)

Ⅸ 沈復 陳芸娘的愛情故事

●沈復(1763年—1825),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恭迎聖駕。後來到蘇州從事酒業。

嘉慶十三年(1808年)著《浮生六記》自傳體小說。

●沈復(1763~ ?)中國清代文學家。字三白,號梅逸。江蘇蘇州人。一生為幕僚。《浮生六記》是其自傳體散文。記敘了他與妻子陳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願意過一種布衣素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但因封建禮教的壓迫和貧苦生活的磨難,理想終未實現,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這種記述夫婦間家庭生活的題材,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屬罕見。《浮生六記》原有六記,現存四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後兩記《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已失傳。1935年世界書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記》,後兩記是偽作。此書有多種版本。以俞平伯校點本為佳,附有《浮生六記年表》。有英、法、德、俄等多種譯本。

熱點內容
你好舊時光是言情小說么 發布:2025-02-14 05:02:32 瀏覽:887
都市小說男主後宮 發布:2025-02-14 04:58:50 瀏覽:754
懸疑詭秘小說排行 發布:2025-02-14 04:50:21 瀏覽:803
科幻小說有哪些作家 發布:2025-02-14 04:25:26 瀏覽:838
穿越玄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14 04:14:45 瀏覽:52
女主叫靜言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2-14 03:46:18 瀏覽:581
完本諜戰小說排行 發布:2025-02-14 03:42:00 瀏覽:395
如何在老年機上下載小說閱讀器 發布:2025-02-14 03:06:05 瀏覽:416
岑凱倫言情小說的特點 發布:2025-02-14 03:00:30 瀏覽:308
重生蕭銘七皇子有聲聽書 發布:2025-02-14 01:25:55 瀏覽: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