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邢國公府莫怡年全文免費閱讀
1. 邢國公府連生八個嫡子後終於有了嫡女,是哪個小說
連生八個嫡子,邢國公府終於生了嫡女的小說名為:《紈絝娘子出名門》
內容簡介:爹有錢,娘有顏,祖父有權哥哥們有臉,投胎小能手莫怡年一出生,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之驕女莫家有女初長成,引無數少年郎競爬牆。
可這姻緣到底是青梅竹馬,還是命中註定呢莫小九提刀上馬,高呼本姑娘要做大將軍,誰願入贅我嫁誰!架空歡脫甜寵文,能博君一樂,足矣!
小劇場:當送親和迎親的隊伍前呼後擁、威風八面地進入了邏些城,按照夏朝的禮節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當藩國太子滿臉愉悅的對眾人宣布:「我今天得到了大夏的公主為妻,實為三生有幸,我要為公主修築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後代。」 李元寧無法自控的心動了。
不久之後,一座美輪美奐的宮殿建成了。宮殿屋宇宏偉華麗。亭榭精美雅緻,還開鑿了碧波盪漾的池塘,種上了各色美麗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夏朝宮苑的模式,只為安頓李元寧的思鄉之情。
甚至為了能和李元寧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藩國太子還脫下了自己穿慣的衣服,換上了李元寧親手為他縫制的夏朝衣衫,這一切都讓李元寧不由自主的對這個男子傾了心。
哪怕登上了王位,哪怕又有了別的嬪妃,他依然待自己柔情款款,並將自己所生之子立為太子,李元寧以為她會一直這樣幸福下去直到成為太後。
可現實卻毫不留情的扇了她一記耳光,撕毀盟約舉兵進犯,曾經的柔情蜜意現在看來不過是裹著蜜糖的刀劍,甚至連兒子他也從來都沒有放在心上過,一個太子的虛名為的只是讓她死心塌地替他拉攏邊防勢力。
想到出發前他冷血無情的威脅,李元寧眼中不由閃過深深的怨恨,讓正朝她走來的小九不由愣了愣。意識到自己情緒太過外露的李元寧迅速收起自己的情緒,勾起唇角沖小九微微一笑低低喊了聲:「小九!」 小九眼神微閃,數年不見,現在的李元寧連聲音都讓她覺得陌生。
帶領眾將士朝李元寧行了個禮,小九將李元寧迎進城內。 李元寧低聲對小九道:「小九,我有一事想要求你。」 小九命眾人退下,屋內只剩下了她們二人,小九靜靜看著李元寧,李元寧苦澀笑了笑道:「大概我不說你也知道,我來無非就是求你退兵罷了。」
小九有些艱澀的開口道:「那你就該知道,我不會退兵的,除非藩軍先退兵,大家才能和談。」 「他,不會退兵的。」 「那就讓他在邏些城等著我帶兵破城吧!」 「城破之日,便是我們母子的祭日!」 小九看著垂淚欲滴的李元寧,大怒道:「虎毒尚不食子,他敢動你們母子分毫,我定讓他百倍償還。」
李元寧苦澀哀聲道:「國破家亡,他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還怎會顧忌我們母子性命?」 小九沉聲道:「我不過只拿下了晏城,還沒到國破家亡的地步,只要他肯立刻退兵,我保證立刻帶兵撤離晏城,這場仗本就不該打,他必須為自己的野心付出代價。」
「我知道,我已經不是夏朝人,可我也不是藩國人,你們不信我,藩國人也不信我,小九,我真的無路可走了,求你給我們母子一條生路吧!」李元寧神情哀切至極。 小九眉頭越發緊皺沉聲道:「你生在夏朝長在夏朝,不過是嫁個了人怎麼就不是夏朝人了?我若不信你,怎會讓你進城?
又怎會坐在這兒跟你說這些?中路潰敗援軍已到,晏城又被我拿下,藩國再戰下去皆是徒勞,你與其跟我哭訴這些,不如好好勸勸他退兵和談才是。」 李元寧滿眼含淚無助的道:「他根本不聽我的,不然怎會鬧成現在這樣啊?一邊是我的母國,一邊是我的夫君和兒子,小九,我真的太難了。」
「此戰是藩國不顧兩國盟約一意孤行挑起來的,你雖未藩國王後,但也是夏朝公主,便是不站在母國一方,也應站在道義上明辨是非,此戰誰對誰錯一目瞭然,藩國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退兵和談。」
(1)小說邢國公府莫怡年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紈絝娘子出名門》小說中主要角色人物介紹:
莫怡年:女主,邢國公府唯一的嫡女。一出生就解決了,邢國公的心病,除了爹娘、爺爺、奶奶疼之外,上頭有八個哥哥,哥哥都是妹控,而其的洗三宴更是因皇上親筆賜名引得四方關注。
李恆:男主,太子殿下。
莫定方:邢國公,女主的爺爺,這一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已經陸續生了八個男孩的莫家,再要個女孩。
2. 連生八個嫡子後,邢國公府終於有了嫡女
是的,
事實上
連生八個嫡子後,
邢國公府終於有了嫡女
3. 歷史上真實的李密是個怎樣的人聽說他打敗過張須陀和宇文化及,真這么厲害啊怎麼電視里講他很垃圾
不要查這些網路詞條上的東西,空洞又抽象,我強烈建議你去央視網百家講壇欄目看看梅毅先生講《隋唐英雄志》,他能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李密,真實的瓦崗寨。小說電視劇里的都是胡扯的。
。李密,是隋末農民起義時一個有影響的人物。關於對李密的評價問題,史學界一直存在著分歧。多數人對李密持肯定態度,認為李密參加楊玄感起兵標志著他「脫離
了隋朝統治階級」;參加瓦崗軍表明他「突破了原來的階級界限,已成為農民階級利益的代表者」,是一位「卓越的農民起義領袖」。有人雖然也承認李密有「缺
點」和「錯誤」,但又認為他作為農民起義領袖還是當之無愧的。
4. 唐朝的國公都有哪些都是 誰擔任
唐朝的國公具體如下:
1、莒國公唐儉
唐儉(公元579-656年),字茂約,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齊尚書左僕射唐邕之孫,隋朝戎州刺史唐鑒之子。
父親唐鑒與唐高祖李淵交好,李淵在太原起兵之時,唐儉參與謀劃。武德元年(618年),升為中書侍郎。二年(619年),唐儉與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劉武周俘獲,獄中從元君實口中得知獨孤懷恩要造反。
獨孤懷恩駐守蒲州,唐儉遣人揭發獨孤懷恩謀反。李世民擊破劉武周後,唐儉拜為禮部尚書,授天策上將府長史,封莒國公,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朝廷一面派唐儉為使說降突厥,一面派李靖進軍。
李靖奇襲突厥,生擒頡利可汗,唐儉於亂軍之中逃生,後授民部尚書(參見唐與突厥的戰爭),因怠於政事而貶官。唐高宗永徽初年,致仕於家,加特進。顯慶元年(656年)病故,年七十八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並州都督,謚號為襄,陪葬昭陵。
2、鄭國公魏徵
魏徵,現作「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 。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 葬禮從簡。 同年入凌煙閣。 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
3、衛國公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葯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東北)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隋朝涼州刺史韓擒虎外甥。
李靖儀表魁偉,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初仕隋朝,拜馬邑郡丞。晉陽起兵後,效力唐朝,從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
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拜尚書右僕射,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貞觀二十三年(649年)。
李靖病逝,終年七十九。冊贈司徒、並州都督,謚號「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古代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今多已失傳。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為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
4、英國公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 ,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
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勛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
總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謚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5、萊國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人。唐朝初年名相。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陽縣尉。晉陽起兵後,成為秦王李世民幕府謀臣。
跟隨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叛亂,積極運籌帷幄,為時人所敬服。文學館建立後,以為從事中郎,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首。
玄武門之變時,聯合房玄齡參與策劃,同居首功。唐太宗即位後,遷尚書右僕射,封蔡國公,配合房玄齡同心輔政,負責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齡善於謀劃,杜如晦處事果斷,並稱「房謀杜斷」。
貞觀四年(630年),病逝,時年四十六,追贈司空、萊國公,謚號為成。貞觀十七年(643年),圖形凌煙閣,位列第三。
5. 連生八個嫡子,邢國公府終於生了嫡女是什麼小說
連生八個嫡子,邢國公府終於生了嫡女的小說名為:《紈絝娘子出名門》
內容簡介:爹有錢,娘有顏,祖父有權哥哥們有臉,投胎小能手莫怡年一出生,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之驕女莫家有女初長成,引無數少年郎競爬牆。
可這姻緣到底是青梅竹馬,還是命中註定呢莫小九提刀上馬,高呼本姑娘要做大將軍,誰願入贅我嫁誰!架空歡脫甜寵文,能博君一樂,足矣!
小劇場:生了?生了! 莫太文和莫太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傻笑起來。 門開了,余淑貞笑著從裡面走了出來,看到堵在門口的兩兄弟,沒好氣的扒開他們,沖老爺子和老夫人笑道:「生了,母女平安,孩子七斤八兩,好看極了!」
眾人頓時都鬆了口氣,老爺子緊緊握著老夫人的手,眼眶都有些泛紅。 又過了一個時辰,眾人終於見到了裹在襁褓中的嬰兒,白嫩嫩的娃娃閉著眼睛張著嘴正在大哭,胳膊腿胖嘟嘟的好像蓮藕一般,頭發烏黑,皮膚雪白,小臉雖然擰成一團,但還能看出眼睛很長。
最重要的是一點不像別的新生兒一樣皺皺巴巴的,正如余淑貞說的那般,真真好看極了! 老夫人笑呵呵的道:「咱們小九長大了定是個美人,隨她娘!」 莫太文不甘示弱的道:「皮膚白,眼睛長,分明隨了我了!」
莫太武理也不理傻弟弟,一臉欣喜的摸了摸嬰兒的骨骼道:「小丫頭根骨極佳,是個學武的好材料!」 老爺子沒好氣瞪了幾人一眼,怎麼把他的詞都搶了,咳了兩聲,老爺子得意洋洋的道:「聽聽,小九這嗓門,中氣多足,估計皇城裡都能聽得見,真是隨了我了!」
眾人…… 剛收拾好被抬到孩子身邊的徐靜娘,被老爺子這獨具一格的誇贊弄的一愣,余淑貞一臉笑意的拍了拍她的手道:「習慣了就好,這才剛開始呢。」
余淑貞常年料理府內事務,自然知道生了孩子不光是高興,更有許多事情要辦,通知親家稟報宮中,告知各路親朋,還有準備洗三、滿月等等,且有的忙呢。 看了看天色,余淑貞忙對老爺子和老夫人道:「熬了一夜了,公公婆婆快回去歇一歇吧,這里有我守著,你們放心。」
徐靜娘和莫太文看著年邁的老爺子和老夫人,也忙勸他們快回去,莫太武扶著老夫人正准備送他們回府,卻聽老爺子突然道:「老二媳婦,讓人給我和你娘收拾個院子,離小九近點的。」
(5)小說邢國公府莫怡年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連生八個嫡子,邢國公府終於生了嫡女的章節內容:
卻聽老夫人又道:「可啊,你爹今年可是整七十歲了,這人生七十古來稀,他可沒幾天好活了,你就忍心讓他到死都抱不上孫女?
當初你死活不非要從商,把你爹氣的吐了血,那鐵打的身子骨也漸漸一天不如一天了,眼看著這幾年,年年躺著喝葯過年,你說說真要有個什麼三長兩短的,你可怎麼辦?咱們家可怎麼辦?」
這番話說的眾人面上都戚戚然,莫太文更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老夫人嘆了口氣道:「這些年,孫子陸陸續續抱了八個,卻沒一個孫女,我有的時候都在想,咱們莫家是不是殺孽太重,老天爺懲罰咱們,就不給咱們一個女娃呢?
娘知道,你們都不容易,可我和你爹不到咽氣,還就真是放不下這個念想啊,啊,要不你跟靜娘再商量商量,行不行?」
6. 唐太宗封的十八國公府
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城設文學館,王府屬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文學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參軍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咨議典簽蘇勖、天策府從事中郎於志寧、軍咨祭酒蘇世長、記室薛收、倉曹李守素、國子助教陸德明、孔穎達、信都蓋文達、宋州總管府戶曹許敬宗共十八人常討論政事、典籍,當時稱之為「十八學士」。
復命畫家閻立本為十八學士畫像, 即為《十八學士寫真圖》,褚亮題贊。當時被唐太宗選入文學館者被稱為「登瀛洲」,後人有所謂「十八學士登瀛洲」。
7. 求「她是將軍府失散多年得嫡女四歲被接回時竟讓爹爹將庶哥庶姐抬成嫡子嫡女」這部小說的小說名叫什麼
莫怡年李恆小說
時間:2020-01-16 17:25:06編輯:5號閱讀網
連生八個嫡子侯府終於生了嫡女
連生八個嫡子侯府終於生了嫡女
作者:天堂鳥
主角:莫怡年,李恆
指數:
在線閱讀地址
連生八個嫡子後,邢國公府終於有了嫡女,這部小說叫做《連生八個嫡子侯府終於生了嫡女》,又名《 紈絝娘子出名門》,是作者天堂鳥全新編寫的甜寵文,小說中的主角分別是莫怡年、李恆。小說主要講述的是:侯府家主有一塊心病,那便是沒有女兒,看著別人家的女兒,老侯爺著急上火,卧床不起。當女兒莫怡年出生那一刻,老侯爺神清氣爽,不治而愈。從此以後,莫怡年便是侯府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的小公主。多年後,慕名而來的少年郎踏破侯府門檻,而莫怡年卻提刀上馬,昭告天下,想要娶她為妻,便要入贅侯府……
連生八個嫡子侯府終於生了嫡女精彩片段
老夫人沒好氣的道:「當夫子的閥生不是天經地義的?小九自己偷跑出去,跟人家夫子有什麼關系?今日鬧成這樣,沈老夫子只怕也嚇的夠嗆;小九年歲漸長,夫子肯對她嚴加管教,是為她好,你這老頭子,難道想所有人都跟你一樣慣著小九,萬一把孩子慣壞了怎麼辦?」
老爺子有些理虧,但還是古脖子道:「你也不看看小九是誰家的,這龍生龍鳳生鳳,虎父無犬子,咱老莫家根兒都這么正,苗能長歪了?你這老婆子真是咸吃蘿卜淡操心!」
老夫人被老爺子這番強詞奪理氣的直瞪眼,乾脆不理他,讓長媳立刻去安排給夫子送禮,去宮里道謝等等。
等到莫太文莫平初等人回來,聽說小九在宮里差點走丟,不由嚇了一跳,見小九在卧房睡的好好的,這才鬆了口氣。
待大家聊起今日之事,莫平初聽到一個人命忙問道:「那李元嘉是不是就是前些時候被謝貴妃接到宮中的齊王世子?」
老爺子沉著臉點了點頭,莫平初不由臉色一變,他沒想到小九竟然和李元嘉玩到了一處。
要知道,齊王是開元女帝嫡親大哥的小兒子,和當今聖上從小一起長大,血脈相近感情篤深≯下聖上和太子起了隔閡,太子被送到宮外,也不知何時才會回來,太子之位相當於空懸。而聖上已經年近半百,膝下只有太子一個兒子,若太子無望繼承大位,宗親中血脈年紀最適合的莫過於齊王世子,想來這也是當初謝貴妃把李元嘉接進宮的原因↓說李元嘉初入宮時,謝貴妃對他無比寵愛更甚於三公主,只是不成想,麗妃很快有了身孕,而且還是男胎,謝貴妃算計不成,便棄了李元嘉這枚棋子。
一個四歲的孩童,半年時間內經過這番大起大落,莫平初不相信他還會和正常孩童一般心性單純 九和這樣的孩子玩在一起,讓莫平初心裡怎麼能放心的下。
莫平初越想越覺得不安,用過飯後也不回房,徑直去了小九卧房,看著小九無憂無慮的睡容,莫平初不由神情放鬆下來。
見一縷頭發貼在了小九額頭上,莫平初輕輕伸出手指將頭發拂開,哪知剛把頭發拂開,正要縮回手,卻見小九猛地睜開眼睛坐了起來。
莫平初以為小九被夢魘到了,忙抱著小九哄道:「小九莫怕,這是家裡,哥哥在呢!」
小九愣了一會兒,揉了揉眼睛哼唧起來:「餓,好餓呀,我要吃東西」
莫平初原來這丫頭是餓醒的啊!
莫平初忙讓人端來飯菜,小九坐在床上,被莫平初喂著吃了飯,摸著鼓起來的肚子,打了個大大的飽嗝,這才心滿意足的露出了笑臉,玩著莫平初遞給她的琥珀珠子。
莫平初陪小九玩著珠子笑著隨口問道:「聽說小九今日去御花園了,裡面好玩嗎?」
小九點頭道:「好玩!」
「那你跟五哥講講,有什麼好玩的?」莫平初笑眯眯的看著小九,好似十分感興趣的樣子。
小九想了想道:「有花,有樹,還有魚,」說著伸出手指比劃著「還有這么大白白的花,香香的,好看!」
莫平初感嘆道:「哇,那麼大的花啊,五哥都沒見過呢,小九,除了花還有什麼呢?」
小九眨巴眨巴眼睛,想了想,興沖沖的道:「紙鳶,沒有五哥的,飛的高,李元嘉說能飛到天上,嘿嘿嘿,只飛了一點,撲,掉下來了!」
莫平初眼神一閃忙問道:「你們從哪兒弄來的紙鳶?從學堂里拿的嗎?」
8. 房喬字玄齡全文翻譯
【注釋】
①五權:指五種重量單位,即銖、兩、斤、鈞、石。漢代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作為重量單位的「石」,古代即讀作shí,後世多讀作dàn。
②斛(hú):古代量器名,也用作容量單位。作為容量單位,一般十斗為一斛,南宋末年改五斗為一斛。
③挽蹶gōng弩(nǔ):猶言「挽弓蹶弩」,即拉弓和踏弩。挽,拉。蹶,踏。弩,一種利用機械力量發箭的強弓,其大者要用腳踏或腰開。
④率(lǜ):計算。
⑤粳(jīnɡ)米:粳稻米。
風塵車 ⑥魏之武卒:指戰國時魏國經過特別訓練的勇武的士兵。《荀子·議兵》篇謂「魏氏之武卒」能夠「操十二石之弩」。
⑦顏高:春秋時魯國武士。《左傳》定公六年載「顏高之弓六鈞」。
【譯文】
「鈞石」的「石」,是五種重量單位的名稱之一,每石重一百二十斤。後人以一斛為一石,自漢代以來已經如此,如說「飲酒一石不亂」,就是以一斛當一石。拉弓踏弩的力量之大小,古人都用作為重量單位的鈞、石來計算;今人卻以粳稻米一斛的重量為一石,而每石以九十二斤半為標准,則相當於漢秤的三百四十一斤。現在的武士踏弩,有能達到九石力量的,換算所用之力,乃相當於古代的二十五石,與先秦魏國的武士相比,則一人之力抵得上二人還有餘;弓有能拉到三石力量的,乃相當於古代的三十四鈞,與魯國武士顏高的六鈞之弓相比,則一人之力抵得上五人還有餘。這些都是近年來的軍事訓練所取得的成效,以至於擊刺、馳射等都掌握了中原和四裔之民所能有的技術,兵器鎧甲的製造也都極盡古今工巧之能事。現時武備的程度,前世沒有哪一代可以相比。
陽燧照物
【原文】
陽燧①照物皆倒,中間有礙②故也。算家謂之「格術③」。如人搖櫓,臬④為之礙⑤故也。若鳶⑥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或中間為窗隙所束⑦,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中間為窗所束,亦皆倒垂,與陽燧一也。陽燧面窪⑧,以一指迫⑨而照之則正;漸遠則無所見;過此遂倒。其無所見處,正如窗隙、櫓臬、腰鼓⑩礙之,本末相格,遂成搖櫓之勢。故舉手則影愈下,下手則影愈上,此其可見。陽燧面窪,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內。離鏡一二寸,光聚為一點,大如麻菽,著物則火發,此則腰鼓最細處也。豈特物為然,人亦如是,中間不為物礙者鮮矣。小則利害相易,是非相反;大則以己為物,以物為己。不求去礙,而欲見不顛倒,難矣哉!《酉陽雜俎》謂「海翻則塔影倒」,此妄說也。影入窗隙則倒,乃其常理。
【注釋】
①陽燧(suì):一種凹面銅鏡,鏡面呈拋物面,古代用以聚集陽光取火,其原理與現今的拋物面太陽灶相似。
②礙:阻礙,文中指光的聚焦處,即凹面銅鏡拋物面的焦點。
③格術:古代數學術語,由沈括在這條筆記中最早明確提出,用現代科學術語來解釋的話,大致相當於「幾何光學」。
④臬:船上用來支撐櫓的小木樁,即力學上的支點,將搖櫓的力往相反的方向作用於水而產生推進力。
⑤礙:阻礙。這里的「礙」是一種比喻的用法,即力通過支點後作用於相反方向,用來進一步說明光通過凹面鏡焦點的反射情況。
⑥鳶(yuān):老鷹,猛禽。
⑦窗隙所束:被窗戶縫隙所束,文中指光線透過窗戶細縫,與光線透過小孔成像的情況相似。
⑧窪:凹陷。
⑨迫:靠近。
⑩腰鼓:古代一種中間細、兩端對稱的鼓,這里用腰鼓以細處中心對稱的情況來比喻陽燧焦點與光線反射的關系。
麻菽(shū):芝麻、豆子。菽:豆類的總稱。
著物:加於物上,文中指將可燃的東西放到凹面鏡的聚光點處。著:加於……之上。
豈特:豈止,不只是。特:只,僅,獨。
然:如此,這樣。
鮮(xiǎn):少。
易:換,改變。
《酉陽雜俎(zǔ)》:唐代段成式所撰筆記體小說,20卷,《續集》10卷,以內容廣博而著稱。段成式(約803—863年),字柯古,晚唐鄒平人。
海翻則塔影倒:出自《酉陽雜俎·卷四·物革》。原文為:「咨議朱景玄見鮑容說,陳司徒在揚州,時東市塔影忽倒。老人言,海影翻則如此。」
【譯文】
用陽燧照物體都是倒立的影像,是因為中間有障礙的緣故。算學家說這叫做「格術」。譬如人搖櫓,作支撐的小木樁成了櫓的障礙一樣。像老鷹在空中飛行,它的影子隨著鷹飛而移動,如果鷹和影子之間的光線被窗孔所約束,那麼影子與鷹飛的方向就相反了。又像窗孔中透過樓塔的影子,中間的光線被窗孔所約束,也都是倒垂,與陽燧的情形一樣。陽燧的鏡面是凹陷的,當一個手指靠近鏡面時,像是正的;當手指漸漸移遠到某一位置,像就不見了;超過這一位置,像就倒過來了。那個看不見的地方,正如窗戶的孔、架櫓的木樁、腰鼓的腰成了障礙一樣,物體與像相對,就成了搖櫓的情形。所以舉起手來影子就越向下,放下手來影子就越向上,這應該是可以看得到的。陽燧的表面是凹陷的,對著太陽照,光線都集中在內心。離鏡面一二寸的地方,光線集中成一個點,大小如芝麻粒,照到物體上面,物體一會兒就燃燒起來,這就是腰鼓最細的地方。豈止物體是這樣,人也如此,中間不被外物阻礙的很少。小的就把利害互相改變,是非互相顛倒;大的就把自己當成外物,把外物當成自己。不要求去掉障礙,卻想看到不顛倒的物象,太難了啊!《酉陽雜俎》所說「海翻則塔影倒」,這純屬虛枉之談。影像通過窗孔就會顛倒,這才是通常的道理。
日有食之
③饋食:以熟食祭饗鬼神。
【譯文】
祭禮中有腥、焊、熟三種獻祭品。過去的說法認為腥、焊是具備了遠古、中古之禮,我認為不是這樣的。先王對於死者,以為他們無知就算不上仁,認為他們有知就算不上智。獻祭可食用的熟食是為了表示仁;獻祭不可食的腥、焊,是為了表示智。又有一種說法,腥、焊是以鬼神的行為規范來對待他們,熟食是以生人的行為規范來對待他們,以使他們迷惑。有人說鬼神喜好腥、焊,這雖然是出於經義之外的說法,但聖人了解鬼神的情況,或者有它的道理,不能懷疑否定它。
玄為赤黑色
【原文】
世以玄為淺黑色,璊為赭玉,皆不然也。玄乃赤黑色,燕羽是也,故謂之玄鳥。熙寧中,京師貴人戚里多衣深紫色,謂之黑紫,與皂①相亂,幾不可分,乃所謂玄也。璊,赭色也,「毳衣②如璊(音門)」。稷之璊色者謂之穈。(穈字音門,以其色命之也。《詩》「有穈有芑」,今秦人音糜,聲之訛也。)穈色在朱黃之間,似乎赭,極光瑩,掬③之粲澤,熠熠如赤珠。此自是一色,似赭非赭。蓋所謂「璊」,色名也,而從玉,以其赭而澤,故以諭④之也;猶「鴘⑤」以色名而從鳥,以鳥色諭之也。
【注釋】
①皂:黑色。
②毳(cuì)衣:古代的一種上衣彩繪、下裳刺綉而五色具備的禮服。
③掬:捧。
④諭:通「喻」,比喻。
⑤鴘(biǎn):青黃色。
【譯文】
世人認為玄是淺黑色,璊是赭色的玉,都是不對的。玄是赤黑色,燕子的羽毛就是這種顏色,所以被稱為玄鳥。熙寧年間,京師的貴人和皇親國戚多穿深紫色衣服,而稱為黑紫,與黑色相混,幾乎不可分別,這也是一種人們所稱的玄色。璊是赭色,所以《詩經》里說「毳衣如璊」(「璊」字的讀音同「門」)。有一種稷子的米是璊色的,這種稷子叫做穈。(「穈」字的讀音同「門」,是用它的顏色命名的。《詩經》里說「有穈有芑」,現在秦地的人把「穈」字讀作「糜」,是讀音發生了訛變。)穈的顏色在朱黃之間,與赭色相似,極為光潔晶瑩,捧在手上鮮亮有光澤,熠熠生輝如赤色寶珠。這自是一種顏色,似赭色而非赭色。大抵所謂「璊」是一種顏色的名稱,而其字以「玉」為部首,是因為它近乎赭色而有光澤,故以玉來比喻它;這也如同「鴘」也用作一種顏色的名稱,而其字以「鳥」為部首,也是用這種鳥的顏色來比喻它。
煉鋼
【原文】
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①屈盤之,乃以生鐵陷②其間,泥封煉之③,鍛令相入④,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此乃偽鋼⑤耳,暫假⑥生鐵以為堅,二三煉則生鐵自熟⑦,仍是柔鐵。然而天下莫以為非者,蓋未識真鋼耳。余出使至磁州⑧鍛坊⑨,觀煉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⑩,濯盡柔面,則麵筋乃見。煉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餘火,每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煉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黯黯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者,皆系地之所產。
【注釋】
①柔鐵:熟鐵。
②陷:這里指將生鐵包嵌進去。
③泥封煉之:用泥將它封起來冶煉。
④入:這里是「相熔合」的意思。
⑤偽鋼:沈括認為這種鋼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鋼,所以稱其為偽鋼。
⑥假:借。
⑦生鐵自熟:生鐵自然就成了熟鐵了。
⑧磁州:地名,治所在今河北磁縣。
⑨鍛坊:煉鋼鐵的作坊。
⑩筋:這里指麵筋。
濯(zhuó):洗,制麵筋時需用水洗去澱粉。
柔面:這里指制麵筋時用水洗去的澱粉。
瑩:光潔明亮。
黯黯然:暗淡的樣子。
皆系地之所產:都是產地不同造成的。
【譯文】
手風箱冶鐵爐 世上鍛鐵所稱的鋼鐵,是先把熟鐵彎曲盤捲起來,又將生鐵陷入其中,然後用泥包裹好加以燒煉,煉好後再加鍛打,使熟鐵和生鐵互相摻雜滲透,這樣鍛煉出來的鋼就稱為「團鋼」,也叫「灌鋼」。這其實是一種假鋼,只不過暫時借生鐵提高熟鐵的硬度,經過兩三次燒煉之後,生鐵自然變熟,則得到的還是熟鐵。然而天下人都不以為這辦法有什麼不對,大概是由於不知道什麼是真鋼。我出使河北時,曾到磁州的鍛坊看煉鐵,才知道什麼是真鋼。凡是鐵裡面含有鋼的,如同小麥麵粉和成的面團里頭有麵筋,把面團的軟面洗干凈了,才會見到麵筋。煉鋼也是這樣,只要取精純的熟鐵燒煉鍛打百餘火,每次鍛打都稱稱重量,鍛一回輕一回,直到屢次鍛打而斤兩不減,那就是純鋼了,即使再煉上百次也將不會再有損耗。這是最精純的鐵,其成色看上去清澈有光亮,而磨光之後又顯得暗暗的,青而且黑,和普通的鐵迥然不同。也有鐵煉盡了而全無鋼的,這都和鐵的產地有關系。
唐十八學士真贊多與舊史不同
【原文】
予家有閻博陵①畫唐秦府十八學士,各有真贊②,亦唐人書,多與舊史③不同。姚柬字思廉,舊史姚思廉字簡之。蘇壹④、陸元朗⑤、薛庄⑥,《唐書》皆以字為名。李玄道⑦、蓋文達、於志寧、許敬宗、劉孝孫、蔡允恭,《唐書》皆不書字。房玄齡⑧字喬年,《唐書》乃房喬字玄齡。孔穎達字穎達,《唐書》字仲達。蘇典簽⑨名從日從九,《唐書》乃從日從助⑩。許敬宗、薛庄官皆直記室,《唐書》乃攝記室。蓋《唐書》成於後人之手,所傳容有訛謬,此乃當時所記也。以舊史考之,魏鄭公對太宗雲:「目如懸鈴者佳。」則玄齡果名,非字也。然蘇世長,太宗召對玄武門,問雲:「卿何名長意短?」後乃為學士,似為學士時方更名耳。
【注釋】
①閻博陵:即閻立本(?—673)。唐代著名畫家。官至宰相,封博陵縣公。
②真贊:畫像贊。真,寫真,指畫像。贊,即評語,因一般為正面評價,故稱「贊」。
③舊史:指《舊唐書》。其書為五代時後晉官修,領銜署名者為後晉宰相劉昀。宋人以《舊唐書》與本朝官修的《新唐書》相對而言,習稱舊史和新史。下文所述《唐書》均指《舊唐書》。
④蘇壹:「壹」原作「台」,誤,據南宋洪適《盤洲文集》卷六十三《跋登瀛圖》及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正集卷八所引改。蓋後人傳抄致訛。洪適謂蘇氏名壹,字世長,《舊唐書》則只作蘇世長。
⑤陸元朗:陸氏本名元朗,字德明,《舊唐書》則只作陸德明。
⑥薛庄:即薛元敬。洪適謂薛庄字元敬,《舊唐書》則只作薛元敬。
⑦李玄道:「玄」原作「元」,系清人避本朝諱改。沈括本文當是原作「真」,乃避宋朝諱而改「玄」為「真」。今為便讀,仍用「玄」字。
⑧房玄齡:此「玄」字及下文兩見的「玄齡」之「玄」,各本原皆作「真」。今仍用「玄」字。
⑨蘇典簽:即蘇勖,典簽為其職名。從日從九:即「旭」字。蓋蘇勖本名旭,因「旭」、「勖」同音,遂致轉寫。
⑩從日從助:即「勖」字。
魏鄭公:即魏徵(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官至宰相,封鄭國公。
懸鈴:此二字與「玄齡」諧音,魏徵藉此喻指房玄齡宜為宰相。
太宗:當作「高祖」,疑亦後人誤改。《舊唐書·蘇世長傳》載召對世長者為唐高祖,非是太宗。
更名:按蘇世長之名,「世」字犯太宗諱,故沈括疑其本名世長,在入太宗文學館後才改名壹。
【譯文】
唐呂才漏刻圖 我家中藏有閻立本所畫的唐初秦王府十八學士圖,每圖各有姓字爵里及畫像贊,也是唐人撰文題寫的,而多與《舊唐書》的記載不同。姚柬字思廉,《舊唐書》則作姚思廉字簡之。蘇壹、陸元朗、薛庄,《舊唐書》皆以他們的字為名。李玄道、蓋文達、於志寧、許敬宗、劉孝孫、蔡允恭,《舊唐書》則都沒有記錄他們的字。房玄齡字喬年,《舊唐書》卻作房喬字玄齡。孔穎達字穎達,《舊唐書》記載他字仲達。蘇典簽本名從日從九的「旭」,《舊唐書》卻寫作從日從助的「勖」。許敬宗、薛庄的官職都是直記室,《舊唐書》卻作攝記室。大抵《舊唐書》成書於後人之手,所傳述的免不了會有訛謬,而這幅十八學士圖的附加文字則是當時的記錄。以舊史考之,魏鄭公曾對太宗說:「目如懸鈴者佳。」則玄齡確是房氏的名,而不是他的字。然而蘇世長,高祖曾在玄武門召見他,問他說:「您為何名為長而見識短?」他後來才成為十八學士之一,似乎是在為學士時才改名壹的。
杜若與紫薇花故事
【原文】
唐正觀①中,敕下度支求杜若②。省郎以謝朓③詩雲「芳洲采杜若」,乃責坊州貢④之,當時以為嗤笑。至如唐故事,中書省中植紫薇花⑤,何異坊州貢杜若?然歷世循之,不以為非。至今舍人院紫薇閣前植紫微花,用唐故事也。
【注釋】
①正觀:即「貞觀」,唐太宗年號,沈括避本朝諱用「正」字代「貞」。
②度支:即戶部度支司。杜若:香草名。《楚辭》有「采芳洲兮杜若」。
③省郎:實指度支郎。尚書省各部郎官統稱省郎。謝朓:南朝詩人。
④坊州:州名,治今陝西黃陵東南。此所記事,譏省郎以「芳洲」與「坊州」諧音,即令坊州貢進杜若。唐人記坊州回報說:「坊州不出杜若,應由謝朓詩誤。」太宗聞之大笑,罷度支郎官。
⑤「中書省」句: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取天文上的紫微垣為帝居之義,改中書省為紫微省。尋於省中植紫薇花,故俗間又稱紫微省。此省名僅存數年,而省中植紫薇花之事卻被沿襲。
【譯文】
唐貞觀年間,詔令戶部尋覓杜若,承辦官員竟根據謝朓「芳洲采杜若」的詩句,要坊州進貢,當時曾傳為笑談。而像有唐一代沿為成例的在中書省署內種植紫薇花,其性質和要坊州進貢杜若沒什麼兩樣,卻被歷代因循,不覺得不對。現在中書省舍人院的紫薇閣前植紫薇花,就是襲用唐代的成例。
漢人飲酒數石不可信
【原文】
漢人有飲酒一石不亂。予以制酒法較①之,每粗米二斛,釀成酒六斛六斗。今酒之至醨②,每秫③一斛,不過成酒一斛五斗。若如漢法,則粗有酒氣而已,能飲者飲多不亂,宜無足怪。然漢之一斛,亦是今之二斗七升,人之腹中亦何容置二斗七升水邪?或謂石乃鈞石之石,百二十斤,以今秤計之,當三十二斤,亦今之三斗酒也。於定國④飲酒數石不亂,疑無此理。
【注釋】
①較:通「校」,考校,檢驗。
②醨(lí):薄酒。
③秫(shú):粘高粱米。
④於定國(?—前41):西漢後期大臣,官至丞相。《漢書》有傳。
【譯文】
漢代有人飲酒一石不醉。我以釀酒法考校,漢代用二斛粗米能夠釀出六斛六斗酒。現在最薄的酒,用一斛粘高粱米,不過能釀成一斛五斗。若採取漢代那種釀法(釀成的酒是原料的三倍多),則不過稍微有些酒味而已,能飲者飲多了也不醉,應該無足為怪。但漢代的一斛,也相當於今天的二斗七升,人的肚子里又如何容得下二斗七升水?或說飲酒一石指的是作為重量單位的石,即一百二十斤,用今天的秤來換算,相當於三十二斤,那也等於現在的三斗酒。史書上說於定國飲酒數石不醉,恐怕沒有這樣的道理。
古說濟水伏流地中
【原文】
古說濟水①伏流②地中,今歷下③凡發④地皆是流水,世傳濟水經過其下。東阿⑤亦濟水所經,取井水煮膠⑥,謂之「阿膠⑦」;用攪濁水則清⑧。人服之,下膈⑨、疏痰、止吐,皆取濟水性趨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濁及逆上之疾⑩。今醫方不載此意。
【注釋】
①濟水:古時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古代所說的濟水包括兩部分:一是黃河以北部分,源出河北濟源河,流入黃河;一是黃河以南部分,為黃河的支流,因分流處與河北的濟水入口隔岸相對,古人便把它看做濟水的下游。濟水流經山東入海。
②伏流:潛流於地下。濟南地質條件獨特,地下水特別豐富,古人不了解這一點,誤以為是濟水伏流其下使然。
③歷下:地名,指今山東濟南。
④發:挖掘,開挖。
⑤東阿:地名,在今山東東平西北,東平湖邊。
⑥取井水煮膠:用井水熬驢皮製膠。據《水經注》載,東阿境內的阿城「北門西側皋上有井,巨若車輪,深六尺,歲常煮膠,以貢天府」。
⑦阿膠:中葯名,也叫驢皮膠,以驢皮加水熬制而成,原產於山東省東阿縣。
⑧攪濁水則清:將阿膠攪入水中,可以使混濁的水變清。東漢孔融的《同歲論》中就有「阿膠徑寸,不能止黃河之濁」的句子。
⑨下膈:可以治療所謂「膈食」之病。
⑩淤濁及逆上之疾:積食、氣脹、嘔吐之類的病症。
【譯文】
過去有說濟水消失後是在地下潛流的。現在歷下一帶,只要掘地就都是流水,世人相傳是因為濟水經過其地下。東阿也是濟水經過的地方,這里的人們取井水熬膠,稱之為「阿膠」;將阿膠放入濁水中攪動,濁水就會變清。人服用阿膠,能夠疏通食氣、化痰、止嘔吐。這些都是利用了濟水更趨下的天然性質,其水清而不滯,重而不濁,因此被用於治療食氣淤滯混濁、不能通下的病症。現在醫家的葯方書沒有記載這層意思。
宗廟之祭西向
【原文】
宗廟之祭西向者,室中之祭也。藏主於西壁,以其生者之處①奧也。即主柘而求之,所以西向而祭。至三獻則屍出於室,坐於戶西南面,此堂上之祭也。戶西謂之扆,設扆於此。左戶、右牖,戶、牖之間謂之扆。坐於戶西,即當扆而坐也。上堂設位而亦東向者,設用室中之禮也。
【注釋】
①生者之處:活人居住的地方。
【譯文】
宗廟祭祀時向西南行禮,是在室內的祭奠。神主收藏在西面的牆壁,因為那兒是活人居處的部位。對著藏神主的石室而祈禱,所以要向西面祭奠。三獻之後屍從室里出來,坐在門戶的西側面向南,這是在堂上的祭奠。門戶以西稱為扆,因為扆設在那兒。門戶以西,窗子以東,門戶與窗戶之間叫做扆。坐在門戶的西側,就是背靠扆而坐。到了堂上位次也要朝向東面,是設置位次用室內祭奠的禮節。
「野馬」為田野間浮氣
【原文】
《莊子》言「野馬也,塵埃也」,乃是兩物。古人即謂「野馬」為塵埃,如吳融①雲「動梁間之野馬」,又韓偓②雲「窗里日光飛野馬」,皆以塵為「野馬」,恐不然也。「野馬」乃田野間浮氣耳。遠望如群馬,又如水波,佛書謂如熱時「野馬陽焰③」,即此物也。
【注釋】
①吳融:唐末官員、詩人,《新唐書》有傳。
②韓偓(wò):唐末官員、詩人,入五代而卒,《新唐書》有傳。
③野馬陽焰:此四字當是隋釋慧遠《維摩經疏》所說「陽焰浮動,相似野馬」的概括語。
【譯文】
《莊子》書中說到「野馬也,塵埃也」,指的是兩種東西。前人即有以為「野馬」就是塵埃的,如吳融說「動梁間之野馬」,又韓偓也說「窗里日光飛野馬」,都以塵埃為「野馬」,恐怕不是這樣。「野馬」其實就是田野間的浮氣。這種浮氣遠望如群馬,又像水波,佛書上稱酷熱時的「陽焰」如「野馬」,就是這種東西。
太一十神
【原文】
太一十神:一日太一,次日五福太一,三日天一太一,四日地一太一,五日君基太一,六日臣基太一,七日民基太一,八日大游太一,九日九氣太一,十日十神太一。唯太一最尊,更無別名,止謂之太一,三年一移。後人以其別無名,遂對大游而謂之小游太一,此出於後人誤加之。京師東西太一宮,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廡,甚為失序。熙寧中,初營中太一宮,下太史考定神位。予時領太史,預其議論。今前殿祠五福,而太一別為後殿,各全其尊,深為得體。然君基、臣基、民基,避唐明帝諱改為「棋」,至今仍襲舊名,未曾改正。
【譯文】
太一十神:一是太一,二是五福太一,三是天一太一,四是地一太一,五是君基太一,六是臣基太一,七是民基太一,八是大游太一,九是九氣太一,十是十神太一。唯有太一最尊貴,再沒有別名,只稱為太一,每三年移一次宮。後人因為太一沒有別名,就相對大游太一而稱它為小游太一,這是後人誤加在它頭上的。京城的東太一宮、西太一宮,正殿供奉五福太一,而太一卻供在偏殿,很是次序顛倒。熙寧年間,開始營建中太一宮,朝廷下令由太史考定神位,我當時任太史,參與了這一討論。現在中太一宮前殿供奉五福太一,而另外修築後殿供奉太一,各自顧全了他們的尊貴,很是得體。然而君基太一、臣基太一、民基太一中的「基」字,因避唐明帝諱改為「棋」字,至今仍然沿襲舊名,未曾改正。
手教「委曲」
【原文】
予嘉祐中客①宣州寧國縣,縣人有方瑪者,其高祖方虔,為楊行密守將,總兵戍寧國,以備②兩浙。虔後為吳人所擒,其子從訓代守寧國,故子孫至今為寧國人。瑪有楊溥與方虔、方從訓手教數十紙,紙札皆精善。教稱委曲書,押處稱「使」,或稱「吳王」。內一紙報方虔雲:「錢鏐此月內已亡歿。」紙尾書「正月二十九日。」按《五代史》,錢鏐以後唐長興三年卒,楊溥天成二年已僭即偽位,豈得長興三年尚稱「吳王」?溥手教所指揮事甚詳,翰墨印記,極有次序,悉是當時親跡。今按,天成二年歲丁亥,長興三年歲壬辰,計差五年。溥手教,予得其四紙,至今家藏。
【注釋】
①客:客居。
②備:防備。
【譯文】
嘉祐年間我客居在宣州寧國縣,縣里有個人叫方瑪,他的高祖方虔是楊行密(唐末的割據勢力,曾任淮南節度使,唐昭宗時被朝廷封為吳王)的守將,領兵戍守寧國縣以防備兩浙的吳越國。方虔後被吳越人所擒,他的兒子方從訓替代他的位置鎮守寧國縣,所以他們的子孫至今是寧國縣人。方瑪有楊溥(楊行密的兒子)與方虔、方從訓的手教(親筆所寫的指示)幾十封,紙張都很精美。手教稱「委曲」(唐代長官給下屬的手諭一般用「委曲」作結束語),簽名處稱「使」,或稱「吳王」。其中一封通報方虔說:「錢鏐此月內已亡歿。」手教末尾寫著「正月二十九日」。查考《五代史》,錢謬在後唐長興三年逝世,楊溥在天成二年已經自行稱帝,怎麼會在長興三年還自稱「吳王」?楊溥手教中所命令的事情很詳細,字跡和印記極有次序,全是當時的親筆。據今天的查考,天成二年是丁亥年,長興三年是壬辰年,相差五年。楊溥的手教,我獲得了四封,至今還收藏在家
9. 隋唐李密簡介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小字法主,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市)。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
出身遼東李氏,來自四世三公,文武雙全,志向遠大。隋末群雄起義時,成為瓦崗軍首領之一,自稱魏公,率領瓦崗軍屢敗隋軍,威震天下。瓦崗軍原領袖翟讓准備讓位,遭到哥哥從中阻攔。李密廢殺瓦崗寨主翟讓,引發內部不穩,屢為隋軍所敗,接受越王楊侗招撫,率軍拼殺宇文化及,損失慘重。終為王世充擊敗,率部投降李唐,封邢國公。
(9)小說邢國公府莫怡年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出身貴族
李密的曾祖為西魏八柱國之一、司徒李弼,賜姓徒何氏,北周太師、魏國公。祖父李曜,為北周太保、邢國公。父親李寬,隋朝上柱國,封蒲山郡公。
李密擅長謀劃,文武雙全,志向遠大,常常以救世濟民為己任。開皇中,襲爵蒲山公。於是散發家產,救濟親朋好友,收養門客,禮遇賢才,從不吝惜資財。後又折兵讀書,尤其喜好兵書,常能背誦。從師國子助教包愷,聽他講授《史記》、《漢書》,精神振奮,忘了疲倦。包愷的其他弟子,都在他之下。
有一次隋煬帝在儀衛中看見他,回宮後問宇文述說:「剛才在左邊警衛隊里的黑臉小孩是個什麼人?」宇文述回答說:「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寬的兒子,叫李密。」隋煬帝說:「這個小孩顧盼的神態很不尋常,別讓他在宮里擔任宿衛。」後來,宇文述對李密說:「賢弟天資這么好,應該憑才學獲得官職,宮廷警衛是個瑣碎差事,不是培養賢才的地方。」
李密非常高興,於是借病辭職,專心致志讀書,人們很少看到他。他曾經准備去拜訪包愷,騎著一頭黃牛,牛背上蓋著一塊蒲草坐墊,還把一套《漢書》掛在牛角上,一隻手捏著牛繩,一隻手翻書閱讀。
歷史評價
楊廣:「個小兒視瞻異常,勿令宿衛。」
宇文述:「君世素貴,當以才學顯,何事三衛間哉!」
楊素:「吾觀李密識度,汝等不及。」
徐文遠:「魏公,君子也,能容賢士。」
王世充:「李密天資明決,為龍為蛇,不可測也。」
墓址發現
李密墓於1974年河南省浚縣出土,當時衛河清淤,在浚縣城關鄉羅庄附近衛河河床內被挖出。墓誌銘長80厘米,寬60厘米,墓蓋書《唐上柱國邢國公李君之墓誌銘》,字體結構疏朗,朴實道健。行文39行,滿38行,行31字,共1202字。字為正書,書寫秀健端雅,字距排列適宜,文體為四六駢文。與《全唐文》魏徵所撰的《李密墓誌銘》,相差不大。
家族成員
曾祖:李弼
祖父:李曜
父親:李寬
10. 瓦崗寨英雄排名
瓦崗寨的英雄排名是:
1、大哥:魏徵,字直成,又字玄成,又字伯策,瓦崗山丞相。
2、二哥:秦瓊,字叔寶。
3、三哥:徐勣,字茂公。
4、四哥:程咬金,字知節。
5、五哥:單通,字雄信。。
6、六哥:王宣,字君可。
7、七哥:尤通,字俊達。
8、八哥:王勇,字伯當。
9、九哥:謝科,字映登。
10、十哥:杜義,字文忠
11、十一哥:史大奈,北平府人,綽號「大肚子天王」。
12、十二哥:張公瑾,北平旗牌長,人稱「錦衣太保」。
13、十三哥:白顯道,北平棋牌官,人稱「霹靂火」。
14、十四哥:屈突通。
15、十五哥:屈突蓋。
16、十六哥:尚青山。
17、十七哥:夏玉山。
18、十八哥:尉遲南。
19、十九哥:尉遲北。
20、二十哥:唐萬仁。
21、二十一哥:唐萬義。
22、二十二哥:賈閏甫,賈柳店掌櫃。
23、二十三哥:柳周臣,賈柳店掌櫃。
24、二十四哥:盛彥師,人稱「百變仙」。
25、二十五哥:丁天慶,人稱「千手怪」,瓦崗八彪。
26、二十六哥:黃天虎,人稱「草上飛」。
27、二十七哥:李成龍,人稱「惡太歲」。
28、二十八哥:侯君集,人稱「小白猿」,瓦崗八彪。
29、二十九哥:尚懷珠,人稱「地里飛星」,瓦崗八彪。
30、三十哥:任敬司。
31、三十一哥:鐵子健。
32、三十二哥:金甲,字國俊,天堂縣差人。
33、三十三哥:童環,字佩之,天堂縣差人。
34、三十四哥:金城,磨盤山寨主,人稱「小二郎」,瓦崗八彪。
35、三十五哥:牛蓋,磨盤山寨主,人稱「賽展雄」,瓦崗八彪。
36、三十六哥:齊彪,字國遠,「空錘將」,瓦崗八彪。
37、三十七哥:李豹,字如輝,「花槍將」,瓦崗八彪。
38、三十八哥:魯明星,人稱「海鷂子」。
39、三十九哥:魯明月,人稱「浪里蛟」。
40、四十哥:樊虎,字建威,歷城縣馬快。
41、四十一哥:連明,字巨真,歷城縣馬快。
42、四十二哥:黨仕傑。
43、四十三哥:毛公遂。
44、四十四哥:呂公旦。
45、四十五哥:柴紹,字嗣昌。
46、四十六弟:羅成,字公然,五鉤神飛亮銀槍,閃電白龍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