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小說閱讀課題研究
⑴ 高二下冊語文小說人物形象鑒賞實踐教案設計
[目標設定]
1、引進研究性學習,在初步了解人物鑒賞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大運動量的信息沖擊,在實踐中嘗試應用有關人物形象鑒賞的要領與方法,拓展視野,促進人物形象鑒賞的能力的提高。
2、把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閱讀小說的同時,通過閱讀、收集、摘錄人物鑒賞文章的方法,在體驗名家進行文學鑒賞實踐的同時,學習鑒賞文章的寫作。
3、把閱讀和知識的積累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筆記等形式,注意積累有關作品的背景資料,通過交流等形式,落實文學常識教學任務。
4、輔助:①課外完成鑒賞文章的閱讀與摘錄;②完成怎樣分析細節專題講座。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聽讀《歐也尼·葛朗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布置拓展閱讀的讀書筆記要求。
第二課時:《紅樓夢》專題閱讀:《寶玉挨打》、《新語文讀本》關於《紅樓夢》的資料,寫鑒賞筆記。
第三、四課時:擴展閱讀:《新語文讀本》小說選讀,每人2~3篇,寫好讀寫日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聽讀《歐也尼·葛朗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布置拓展閱讀的讀書筆記要求。
課前准備
《歐也尼·葛朗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錄音資料。
引入課題
明確最近四個課時的任務和總體安排(見上面目標欄)。
明確關於讀書筆記的基本要求(用板書)
1、所讀文章的常規內容(篇名、作者、出處、定評)
2、用100~150字左右概括所讀作品的基本情節梗概
3、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的介紹(誰?對性格特點描述?為什麼這樣概括的理由?為什麼打動你?)
4、反思:你的鑒賞過程你使用的方法是什麼?是否有效?為什麼?
5、還有什麼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學生明確上述要求之後,進入學習狀態
聽讀課文
播放:《歐也尼·葛朗台》,學生聽讀過程中,教師適當走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播放結束,要求學生圍繞上述五個方面談談自己准備怎樣做筆記
播放:《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間不足改為本周早自修的內容,但提示學生:對照著第五課閱讀)
作業安排
完成兩篇課文的閱讀筆記;在書上完成閱讀提示的題目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紅樓夢》專題閱讀①《寶玉挨打》;②《新語文讀本》關於《紅樓夢》的資料;③嘗試寫鑒賞筆記。
課前准備
借好《新語文讀本》高中第一冊50本。
引入課題
板書:寶玉;提問:誰知道這個人物?他的出處及相關的文學知識回顧。
了解一下看過此書的人有多少?請他們說說這部書的基本知識。
明確:《紅樓夢》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畢其一生心血所寫下的不朽名著。與另外三大名作一起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座豐碑。與其他名作相比,《紅樓夢》的特點在於深入到日常生活領域,注重描繪了眾多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寫的豐富多采,栩栩如生。從中展現出封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部網路全書(簡要介紹紅學的情況)。
閱讀資料
請學生閱讀《新語文讀本》中所載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節選)》對《紅樓夢》的介紹和鑒賞評論(15分鍾)。
提問:如果寫讀書筆記的常規部分,你會從魯迅的文章中摘取哪些內容?(不必有統一答案)
備用:魯迅評介要點:①《紅樓夢》的成書經過;②《紅樓夢》的人物關系;③《紅樓夢》的基本情節(警幻仙夢紫鵑試探秦雯之死賈府失勢);④《紅樓夢》的特點。(重點是①②④)
選讀《新語文讀本》所選的其他文章,補充一下自己的筆記。
作業安排
回家仔細閱讀《寶玉挨打》和相關的評論文章,寫一個讀寫筆記
第三、四課時
教學要點
擴展閱讀:《新語文讀本》小說選讀,每人2~3篇,寫好讀寫日記。
課前准備
借出《新語文讀本》的書(初中的第5、6冊、高中的`1、2、3、4冊)備用。
印發《人物形象鑒賞擴展閱讀書目》
《人物形象鑒賞》擴展閱讀書目
為了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的鑒賞的規律,鍛煉鑒賞人物形象的能力,我們從《新語文讀本》所選入的小說中,選取了以下篇目,作為大家擴展閱讀的內容。在接下去的二節課中,大家應至少讀完其中的23篇(其中加*號的只要讀完本篇即可)。讀完後,要求:作一個500字左右的筆記,表現你讀的作品中最能打動你的內容;寫一篇對作品主人公的性格進行鑒賞的體會。
第五冊:《政治經濟學》;《在橋邊》;《七個銅板》;《游戲》;《舞會以後》;《象棋的故事》;第六冊:《哦,香雪》;《小男孩》;《寂寞》;《吳召兒》;《變形記》*;《熊》
第一冊:《斷魂槍》;《人物小記》;《英雄的舞蹈》;《李友才板話》;《受戒》第二冊:《伊豆的舞女》*;《白痴阿達達》;《邊城》*;《冬夜》;《將軍族》;《嬰寧》
第三冊:《十八歲出遠門》;《一天》;《溪鰻》;《宜興壺》;《岡布利努斯》*第四冊:《在鄉下》;《苦惱》;《笛夢》;《第三條河流》;《老人與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節選);《快嘴李翠蓮記》
引入課題
結合對《人物形象鑒賞擴展閱讀書目》的簡要說明,明確這兩個課時的任務。
下發《新語文讀本》(採用不對稱方法,每冊書一個班級不超過10本,允許學生自我選擇,讀完後交換)
學生閱讀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閱讀情況,作適當的組織和調節工作。
作業安排
完成讀寫筆記
繼續收集、摘錄有關小說鑒賞的文章
⑵ 文學方面的研究性學習如何開展
關於對研究性學習思考
研究性學習"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理解。廣義的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狹義的理解,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教育部採用的是狹義上的"研究性學習"概念,並已將這一學習活動與社會服務和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一起作為綜合實踐活動列入課程。
作為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教材第二期工程中構建的新型課程--"研究型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稱為"探究型課程"),是指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通過提出問題、材料收集、信息處理、實驗比較、解決問題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的嶄新課程。其內涵與教育部採用的"研究性學習"概念完全一致。
本文是在狹義上使用"研究性學習"概念的。
一、關於"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目標問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在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中列出了六條,即"1.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探索的體驗;2.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學會分享與合作;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這其中非常突出地強調情意目標,強調經驗、興趣、情感和意志的培養。我們的教育固然要讓學生擁有一定的知識,也需要生成一系列的智慧能力和生存能力,然而,現代社會,人不僅要適應社會、服務社會,還要不斷提高生存的質量。《變革的力量》一書中指出,你不可能從僅僅改變外部的生活條件中找到幸福,正是人們學會控制內心的經歷,他們將能夠決定他們生存的質量。正因為如此,至今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是把教人做事的教育發展成為教人做人與做事相結合的教育,越來越引導人們從關注人在外在的物質生活走向關注人的內在的精神世界。
"研究性學習"要求我們突破傳統的認知性單一的課程目標,把情意目標提到與認知目標、能力目標並列的重要地位。"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特別強調"體驗"這一心理過程,特別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和積累,其目的在於通過實踐體驗,在改變學生的心理態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這些人的發展最深層的指標上有所長進。
我們通常見到的學生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藝術的美;對事物缺乏興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對成就感、自尊心的體驗,缺乏對親情、人性的體驗,某種程度上都與忽視情意目標有關。
如果這一目標得以確認,那麼,"研究性學習"就不能像其它課程那樣,以老師講授為主要形式,以學生記憶、背誦知識、提高認知為目標,不是"教書",也無法用傳統的教學目標去衡量它的全部價值。有人說過:終身受益的東西從來是看不見的,是學生內在的情感、態度和人格。因此,實施"研究性學習",傳統的課堂教學思維方式及其操作模式就必須有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二、關於"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引入研究性學習方式的關系問題學習活動應當是主體積極參與的一種源自於內在需要的活動,是學生不斷地積累經驗、改變經驗、重組經驗,不斷地更新自我、充實自我的過程。
現實的教育常常以書本為中心,是以學生是否記住書本知識為目標,學習難以成為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內在需要。
改革的途徑有兩條:一是努力在學科領域的教學中使書本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在書本知識的教學中能夠讓學生聯想起他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全面發揮各種感官的作用,滿足內在各種需要。二是設立一個獨特的領域"研究性學習",這個領域的特點決定了它特別能夠體現教育培育完整的人的價值,不僅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尚有一定困難的今天,即使在學科領域的教學改革已經達到理想狀態的未來,它將依然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
開放性:"研究性學習"既跨越學科的邏輯體系,又超出專家預先設定的學科課程內容範圍。它的基本特性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特的興趣、愛好,適應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特殊需要,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廣闊的空間。開放性是實現這一特性的保障。只有開放才能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於核心地位,才能由每一個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及方式,進而實現教學目標的個體指向,實現學生從其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
綜合性:"研究性學習"不在學科知識的序列中構建課程的模式,而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注重以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體驗為基礎對學科知識的運用。"研究性學習"的綜合性,不是不同學科知識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去完整地認識作為有機整體的客觀世界的一種途徑。
實踐性:"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豐富多彩的探究發現,個體各異的實踐體驗,能夠克服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中脫離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為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鍛煉開辟渠道。
⑶ 為了我的課題研究:中學生看武俠小說有什麼利弊求大神幫助
武俠小說有些帶有暴力和色情的東西,容易使中學生上癮,我有一個同學就是沒日沒夜地看武俠小說,結果成績一落千丈。但是不能說禁止看,我國著名的小說家金庸的作品反映的是一些好的精神,是對道德的提倡,金庸自己的作品適合中學生看的.他有一部作品的片段還選入了小學語文教材.所以中學生看武俠小說的利弊關鍵是在於自己. 武俠小說俠義精神有時也應該弘揚 副研究員劉希明認為,應該相信高中生對作品好壞有甄別能力 針對金庸小說入選高中教材,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科研所語文教學方面的副研究員劉希明認為,武俠小說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化的組成因素,寫進教材讀本里未嘗不可,不必大驚小怪。實際上,即使不收錄進去,它們也會在影視、網路和書店等裡面出現,看了原著會更好一些,理解也會更全面一些。 「實際上我也看過一些武俠小說」,劉希明說,原來就曾看過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等,感覺寫的還不錯,裡面並不是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全是些打打殺殺,也有挺身而出、除暴安良和扶危濟困的俠義精神,這些精神有時也是現代社會所缺乏的,也是應該弘揚的。 「當然,武俠小說包括金庸的作品一直都是有爭議的」,劉希明說,一些人甚至認為這些通俗小說難登大雅之堂,但是金庸作為當代武俠小說家的代表幾乎是大家公認的。雖然武俠小說作品中也有一些不太好的東西,但也不必求全責備,更不能因噎廢食,相信高中生有這個甄別能力。 無論是對於中學生、高中生,還是大學生,都是一樣, 必須以不耽誤學習為前提,可以涉獵武俠小說, 最好是看名家精品!!! 武俠是成人的童話世界,所以看可以,但必須是在有空閑的時候, 或者是不耽誤學習或工作為前提! 武俠中的俠氣都是年輕人所熱愛和推崇的,為何學生就不能看? 這個年紀看點武俠還可以引發一些對人生,對世界的思考,是有利的! 不過如果太過沉迷就不好了,可有什麼東西太過沉迷是好的呢?所以看點武俠我覺得沒啥不好。
⑷ 中國小說欣賞研究課題
《中國小說欣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本教材前四個單元的主題為歷史與英雄(歷史小說和英雄小說)、談神說鬼寄幽懷(神怪小說)、人情與世態(社會世俗小說)、從士林到官場(知識分子與官僚小說),雖然呈現的僅是中國古代小說,好像是歷時的,但並不是說,中國現當代就沒有此類型的小說,如劉震雲的"官人"小說系列,就和"從士林到官場"中所言及的官僚小說有血緣關系。本教材的使用說明如下:
(一)關於知識背景
1.本教材不講授小說理論,也不印證在初中和高中學到的小說知識;對於類別劃分的理論依據也不涉及。
2.不反對老師結合小說知識進行小說欣賞教學;相對於本門課,相對於這一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小說知識並不限於傳統的小說理論如主題及小說三要素等,應該引進現代小說理論。現代小說理論不僅有創見,即使對傳統小說理論也有新的發展。對於教師來說,要在小說理論方面更新知識積累,提高欣賞水平,可以參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組編的《語文教師發展叢書·小說欣賞》。
(二)關於單元說明
單元說明包含兩方面內容:
1.這一類型小說的特點;
2.這一類型小說的發展脈絡。
教學時,也要以這兩點為中心,引導學生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
(三)關於課文說明
介紹小說的主旨和形式特點。對小說主旨的理解,可能與我們以前所見的理解不同,如《西遊記》"修心"之說: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材的解讀,因為篇幅所限,可能解說不很詳盡,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解讀,查找資料,補充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解讀進行教學。當然,教材給了老師解讀的自由與空間,也需要老師同樣給學生解讀的自由與空間。
(四)關於"賞析"
1."賞析"重在分析選文中的人物、情節或敘述方法。如《儒林外文》中的匡超人形象,如《小二黑結婚》中的故事情節;或短篇小說的主題,如《香玉》《玉六郎》。
2."賞析"僅僅對選文而言,只是切入小說的一個特定的角度。要引導學牛閱讀全書,深入拓展,還需要結合單元說明的大背景介紹。
3."賞析"文字比較簡略,只是就某一個方面生發。教師可以補充、擴展、深入,鼓勵學生自己研討。
(五)關於"思考"
1."思考"是對選文的分析研讀。
2."思考"不僅立足於選文,還要放眼全書。
3.要銜接高中必修教材,運用已經積累的相關知識。著重對人物、情節和語言進行分析。
(六)關於"擴展"
1.共有三次"擴展"。所謂"擴展",其實質是閱讀綜合性活動。
2.綜合性學習在初中和高中部進行過多次,其理念、性質和活動方式大家都比較熟悉。這里強調的是,這是圍繞小說閱讀進行的綜合性學習,由小說的閱讀生發、擴展而來的。如第一單元"歷史與英雄"後的"擴展",以小說閱讀為基礎,由三國英雄、梁山好漢引入。鼓勵學生"為英雄演繹一個更好的版本",是閱讀的深化與綿延;又如第五單元的"家庭的記憶"後的"擴展",雖然是由對家族的"聽""訪""敘"等實踐活動進行。但是最後轉到"完成了這些實踐,再回來閱讀有關家族的小說"上來,落實到"你是不是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理解呢?"這一終極目標上來。
(七)關於延伸與拓展
1.延伸閱瀆。
①教材因篇幅所限,除兩篇短篇小說外,基本是中長篇的節選,要鼓勵學生在課本的基礎上,閱讀全書,以便全面、完整地理解課文內容。
②根據單元說明,擴大視野。根據自己的興趣,閱讀同類型的作品。如"烽火歲月"單元。除了所選的兩部小說外,可以鼓勵學生閱讀相關的革命戰爭經典,如《林海雪原》《紅日》等。當然不僅限於教材中所列出的篇目,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開列出一份閱讀清單。
2.拓展鏈接
"鏈接"的專著和文章,是讓學生在有興趣和餘力的基礎上,自己進行探究性學習。老師可以適當指導,主要以自學為主。並沒有特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