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小說閱讀
A. 每天閱讀:《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是本書作者論證的主題,說出了生物體基因的本質,「成功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無情的自私性。」
因為基因的自私才有了萬物繁衍,生長,進化,而生存下來。
《自私的基因》是英國行為生態學家,演化理論學者理查德·道金斯的科普讀物巨著。他是達爾文主義者,「適者生存」這個「適」就是基因的自私性和穩定性才能生存。從萬物的行為方式上,作者列舉大量的動植物,人類的例子,說明「我們都是生存機器,作為運載工具的機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編制的,為的是永久保存,所謂基因這種秉性自私的因子。」作者說出了自然界萬物本貌能生存下來的本質是因為「自私的基因」。這也就好解釋動物或是人類的行為方式了。
作者說出這個冷酷的話,是有科學依據的。
比如黑頭鷗,它們喜歡大家都住的近點,好有照顧。但是有雛鳥的黑頭鷗,有時候就會趁鄰居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吃掉鄰居家的雛鳥,填飽自己肚子同時,再喂飽自己的孩子。
雌性螳螂會在交配後,吃掉雄性螳螂,一來填飽肚子,二來為了養育後代。雄性螳螂就這樣,為了「愛人」和後代犧牲了自己。自私的基因在這時,為了繁衍後代,就出現了利他行為。
南極洲的帝企鵝,它生性膽怯,在跳入水中前,害怕被海豹吃掉,站在水邊總是猶豫不決。這時,它們就互相推搡,誰掉到水裡,就能知道水裡有沒有海豹。掉到水裡的倒霉帝企鵝就是大家保護自己的犧牲品。
基因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能復制下去,能繁衍下去,可真是自私到底了。真是這樣嗎?
作者說「基因為了更有效地達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也會滋長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
可見,基因並不總是自私的。
比如咱們都知道蜜蜂蜇完入侵者,它自己也活不了。這蜇人的蜜蜂是蜜蜂里的工蜂,也稱蜜蜂敢死隊。它們為了保護蜂巢和蜂王,就會捨身用毒刺哲敵人,自己的內臟會拖出體外,而死。
樹林里有些鳥,它們會在有危險的情況發生時,就會發出警報鳴叫,讓大家注意撤離隱蔽,鷹來了。
父母對子女的利他行為,動物和人類都是共通的。為了養育子女,付出巨大的代價喂養它們,還要冒很大的風險,保護子女免受侵者的捕食。
如果說,基因的自私為了生存,基因的利他行為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作者說「好人終有好報」。比如海洋里的清潔工小魚,它們專門給大魚打掃口腔衛生,它做好事的同時,自己也從中吃飽肚子,大魚也不會吃它們。
鳥身上有蜱蟲,平時自己沒事就梳理羽毛清除蟲子,有夠不著的地方,就有好心的小鳥來幫忙。幫完忙,對方趕緊也給它清除。這就是動物間的「互惠互助」型的「好人有好報」吧。
作者說「在自私基因的基本原理指導下,即使在自私的人類世界裡,合作與互助是促使社會興旺發展的重要方式。」
這使我想到,在目前世界疫情惡劣環境下,有的國家出現自私自利的言論,不顧特殊時期,各個國家只有互惠互助共同抗擊疫情才是正道,非要鬧得世界不得安寧。
看本書的前面幾頁,就想放棄,太不好懂了。硬著頭皮再看,發現作者寫得蠻有意思。正如作者的本意,把本書當作科幻小說來閱讀,力求內容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讓更多的人,了解基因本質的有趣故事。作者提醒,「小說」絕非杜撰,是科學。我沒有通讀,只挑選了感興趣的內容。寫得真好,值得再次細讀。
❤ 謝謝閱讀
B. 精選書籍推薦|不可不讀的十本書
作為一個讀書愛好者,我讀過的許多本書中,只有這10本讓我有推薦慾望。它們最大的魅力在於百讀不厭、有趣生動,不輕易表露深意,看完又能讓你擁有力量,推你前進!話不多說,直接上干貨!
一、《活著》
讀完後,我有一種眾人皆醉俺獨醒的飄渺快感。
曾經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人為什麼要活著?現在,這書告訴了我答案: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不說別的,此書絕對是好書,因為它給人以力量,讓人成長。看完這本書,我不再思索活著的意義,更多的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就足夠了。
同時,在主角福貴的那個戰亂年代,能夠活著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我慶幸自己活在和平的年代,沒有硝煙、沒有轟鳴。
這本書我反反復復看了3遍,如果你處在挫折、難以擺脫命運的境遇,有空去看這本書准沒錯。
因為它有個特點:今天看和明天看,會有不同的收獲。
二、《老人與海》
推薦這本書我只有一個理由:它純粹而不簡單。
有句話評語說得好:看起來樸素簡明的文字,需要經過真正風浪的心才能體會其中的奧義。
故事中的老人竭盡全力證實自己,不信命運給他貼上標簽。等他釣到大魚的時候,肉早已被鯊魚吃光,只留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但是他已精疲力盡……以此結尾,不禁讓我思索:老人此生,是否會感到滿足呢?
這個結尾彷彿無解,給了我無盡的思考和遐想,就比如望向大海的無邊無際,足夠讓我暢想一生。
作者貼近生活而深刻的描寫,跟普通的故事命運安排背後連在一起,反映了命運的真相——生命的孤獨感和任何一種形式的自我實現的逃避行為最終的無意義斗爭。
《老人與海》的故事已成為經典,喜歡猜想的同學們,這本非常適合你。
三、《百年孤獨》
這是本百年難遇的好書,最令人驚嘆的是:它用了龐大遙遠的虛構世界來講述眼前的現實。
肯定會有看過的人說,這本書很難啃。的確,我足足看了兩遍,才真正看懂。
但並不是因為它難以理解,而是它背後藏著很多令人難以捉摸的深意。也正是它的這個特點,當我讀不懂它的時候,我就會停下來思考,再回去看一遍,加深我的理解。
讀書在於理解深意,收獲認知,《百年孤獨》吸引我的一個地方就在於書里的某一句話或者某一個點,都可能是一個引子,有特殊的含義。
提醒大家,卷首有句話貫穿全書:「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這句話是全書的主題,為的是更深刻的描寫布恩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反映現實。
書里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好像近在眼前。我只能說:「人們會沉醉在這曲折離奇的故事裡,享受孤獨,並且把它想像得恰到好處。」
四、《人生的智慧》
書里有句話:「睡覺是向死亡的借貸,睡得越多越長,那麼還款期也越長」。這句話時刻點醒著我的一生,叔本華先生真正地寫出了「人生的智慧」。
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在低落時給了我很大啟發,以哲學的角度充分告訴我:該如何盡量避免、減輕痛苦的活著。不僅如此,叔本華先生還說過:「這本書,我盡量以世俗、實用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以它讀起來沒有難度,利於大家去理解。
看此書的時候,我感覺它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好像就是專門為我定製,不僅能看到自己的現狀,還能看到未來。不信的同學可以先看上一遍,看完後你會發現,對同類型的書突然提不起興趣。
總之,《人生的智慧》值得一看,它那特殊的魔力會告訴你:看的過程,思想就像從地面一下飄到了天空,讓你享受其中。
五、《蘇菲的世界》
沒看過講故事的哲學史書吧?
光是書名就容易引起大家的聯想:蘇菲是誰?她生活在怎樣的世界?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那是個有故事、哲學和未知連於一體的世界。
書的邏輯很簡單,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放學後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在某個導師的指引下,去探尋各位哲學大師秘密的故事。
看起來簡單,但這本書有個神奇的地方:只要你去讀,一不小心你就會走進喬斯坦·賈德精心設計的哲學陷阱,並困在其中。
更神奇的地方在於,它的設計竟然運用了心理學,把我一步又一步地帶進它的哲學漩渦,幸好我反其道而行,先去學習了心理學,再來看這本書時,故事主線就變清晰了。
如果你真的怕看不懂這本書,不用怕,我建議可以先去看看心理學,把作者的用意理解透再來學習,這樣書里的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今天我把這份心理學,放在了我的公眾號拾書小少年裡,相信我,看完後你對故事主線不僅更清晰,閱讀水平還會有明顯提高。
反正我太愛這種寫法了,用普通的文學方式把哲學問題講得清清楚楚。重點是,這樣的表現手法深得讀者認可,讀起來完全沒有哲學書的晦澀難懂。
看下面的書之前,我先劇透一句話: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
六、《我們仨》
「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
楊絳先生在晚年痛失愛女與丈夫,一個人在世上孤獨地又活了20多年。她將沉痛的悲傷之情,融入全書講述著昔日家庭的種種回憶。
其中我最欣賞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
錢鍾書被拐進古驛道,女兒圓圓住院,「我」每天白天奔波於船頭探望丈夫,夜裡又夢見女兒住院的情景。古驛道設有許多客棧,卻十分奇怪,不能問,不能走沒路的地方、看不見的地方。在那日日月月的醉生夢死中,「我」逐漸明白了離別的意味。
全書將生之脆弱,死之迷茫,生者對死者的悼念與思念,死者對生者的不舍與生死間瞬息萬變相結合,引發了我們對生死的思考。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我們應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記住我們共同走過的歲月,記住愛,記住一點一滴的悲歡離合,不枉此生。
七、《白鹿原》
一句話形容:它譜寫了一首大氣磅礴的民族史詩。(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前兩年看了同名電視劇《白鹿原》,才買了這本小說,只能說實在經典。
我認為一部成功作品,只有在注入了目標和責任之後,才算成熟,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而《白鹿原》做到了。
在這本書里,無論是白嘉軒還是鹿子霖,是主角還是配角,每個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都有作為「人」真實的一面,這在很多小說里是難以見到的。
現在我覺得,《白鹿原》的成功在於它思想和藝術的融合,完美地詮釋了這樣一部笑中帶淚的社會悲劇。我讀完此書好幾年,回想起來還意猶未盡。
八、《平凡的世界》
如果說《白鹿原》在講別人,那《平凡的世界》就是在講自己。
裡面有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少年時經歷的苦難,是人生一筆豐厚的財富」。它站在普通人的身份向我展現這個世界,就像讀的不是別人的故事,讀的是自己。
這部作品用生命和鮮血展現了平凡的人活在平凡的世界,卻遭到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批評,可能是現在的人寧願去看明星的美好生活,也不願意去關注普通人波濤洶涌的內心世界了。
我從中明白了:生活的困境,正視它才能過得舒服,才會有意義。只有正視人間的苦難,不畏懼的生活下去,才有活著的價值。
非常感謝這本小說,在我遭受挫折的時候,給我帶來了心靈的慰藉,改變了我對生命的態度:雖然活在平凡的世界,也要活出不平凡的自我。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探尋的過程,不存在什麼標准答案。很多人總會在人生中的某些階段陷入迷茫,不要把這個過程忽視,它可能就是你實現人生進階的轉折點,一定要認真對待。
在這里,希望每個人都能平凡而又不平凡,也希望你們可以用你的小手點個贊,讓答主的用心也就沒有白費,這樣就減少了一樣悲劇的發生。大家去品味此書過後,味道如何,記得回來告訴我。
九、《圍城》
《圍城》這本書雖老,但不同年齡去讀依然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記得高中時看這本書,看了不到一半就放棄了,因為讀不懂,沒有讀下去的慾望。現在經歷了一些生活的苦難和磨礪,再次拿起這本書時,便讀到了書中的諷刺和無奈。
錢鍾書先生把人生比作一座圍城,婚姻也罷,事業也罷,圍城外的人想進去,圍城裡的人想出來,得不到的越想得到,得到後卻又想擺脫,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之所以能從放棄到喜愛,是因為它教會了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該如何取捨,不管是「圍城外的人」和「圍城裡的人」,終究逃不過圍城的束縛。
如果你對生活不明不白,這本書將是你最好的選擇,它會給你指引正確的方向,讓你明明白白的過好這一生。
十、《三體》
最後一本,絕對硬核。這是一本不可思議的小說,我猜大家看到書名的時候,內心就激動起來了。
要說我看完整整3部後的感受,那隻有一個字:「爽」。當我看完,會有種「可怕」的感覺:如果我突然望向天空,看到的不是星空,是整個宇宙星河,會不自覺想到人類的渺小、生命的短暫。
正是這樣的魅力所在,讓我深愛不已。作者不僅是試圖將自己的作品試著進行自我超越,更重要的是試圖給出一些達到「科幻」這個詞的內涵嘗試。從作者劉慈欣的情懷和態度來說,野心實屬太大。
其實,科幻小說在國內很少見,《三體》算是開創了一種科幻的新紀元,總之,如果你還沒看過《三體》,推薦去看一遍,你一定會被它裡面的科幻元素所震撼!
說完上面這十本我最慶幸讀過的書,肯定少不了書單啦,為此我特意整理了300本評價高且實力推薦的書單集合,裡面總有一本是你感興趣的。(根據自己的喜好按需選擇,點贊取走)
但是,再好的書擺在眼前,也要去讀才有收獲,再好的知識,也要去爭取才能得到。拾書小少年建議大家,學會找書的同時,更重要的還是去理解書中的含義。
我從《月亮與六便士》中悟出一句話,送給大家:書就像《月亮與六便士》里的天空,誘惑就像滿地的六便士,最終要看你嚮往的是遙遠的天空,還是近在矩尺、俯首折腰就能撿到的六便士?
看過這些書的給自己雙擊點個贊,沒看過的來個點贊與喜歡,我相信,你的贊和喜歡,將是給自己下決心看書最好的鼓勵。
最後,感激每一個願意看我文章的小夥伴,希望跟你認識下,我是拾書小少年,一個出身普通,但仍拼勁全力,不屈服不叫苦不低頭地向人生目標進發的追夢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