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小說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Ⅰ 法國作家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為什麼那麼出名,到底好在哪裡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法國作者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為何那麼出名,好在什麼地方?
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的創作。這部小說把浪漫主義文藝觀擴大到長篇小說領域,被譽為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品,受到法國人民的珍愛,也贏得了世界讀者的贊賞。
《巴黎聖母院》的發表是雨果對自己曾是保王主義作了一次清算,表達了對波旁王朝和天主教會的憎惡,因而,小說鮮明地體現了反封建、反教會的意識和對人民群眾的贊頌。
Ⅱ 《巴黎聖母院》書名的含義有幾個是哪些
巴黎聖母院(港譯鍾樓駝俠,台譯鍾樓怪人)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所以它的第一個含義應該是故事的發生場地而來的!第二層含義,認為應該是——巴黎聖母院是是法國的標志性建築,亦是法國文學的豐碑。
Ⅲ 《巴黎聖母院》是一本什麼小說
浪漫主義小說。
巴黎聖母院(港譯鍾樓駝俠,台譯鍾樓怪人)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在1831年1月14日出版的小說。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絲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鍾人卡西莫多。
最後結局是以悲劇結尾,愛絲梅拉達被副主教設計陷害絞死,卡西莫多抱著愛絲梅拉達的屍體化為灰燼。
Ⅳ 《巴黎聖母院》以巴黎聖母院為名有何深意
巴黎聖母院是故事的主要發生地,這就如同《呼嘯山莊》一樣,以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作為小說名。
Ⅳ 巴黎聖母院的由來
聖母院是「供奉」(我不知道基督徒怎麼說,反正咱們中國人說供奉)聖母瑪利亞的,座落在巴黎,所以就叫「巴黎聖母院」。
簡介: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座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庄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里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贊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Ⅵ 雨果為什麼要寫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以15世紀路易十一時代的巴黎為背景。雨果在談到《巴黎聖母院》時說:這本書"如果有什麼優點,是在想像、多變、幻想的方面。"豐富的想像,怪誕的情節,奇特的結構,就成為這部小說的重要特色。這本書是為了敘說"命運"一語而寫作的,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雨果尋求的是命運的真實內涵。雨果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出發,在揭露封建王朝上層社會人士丑惡的同時,還用浪漫主義手法虛構了一個流浪漢聚居的乞丐王國,描繪和贊揚了下層平民的高尚品德。對於其他下層平民,作者也飽含深切同情,予以熱情贊揚。敲鍾人卡西莫多心地善良,感情純正,愛憎分明;流浪漢、乞丐們互助友愛,勇於斗爭,公開蔑視神權、政權,聚眾攻打反動堡壘巴黎聖母院。正由於雨果看到了群眾的力量,因此作品始終保持樂觀的氣氛,昂揚的格調,即使在小說結尾流浪漢大軍遭鎮壓,吉普賽姑娘被處死的情況下,仍然洋溢著樂觀、積極的氣氛。當然,小說也宣揚了用博愛、仁慈來改造人性的唯心主義思想。
Ⅶ 巴黎聖母院的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本書,是什麼啟發了他
沙皇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的俄國,因為雨果思想活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傾向,又同情剛剛興起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因此保守頑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國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說《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真實歷史,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斗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卜賽女郎愛斯美拉達和面容醜陋的殘疾人卡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小說的發表,使雨果的名聲更加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