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農村小說的特點
1. 鄉土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出現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所謂鄉土小說是指靠回憶重組來描寫 故鄉農村的生活帶有濃厚鄉土氣息和 地方色彩的小說 ,也可以說「鄉土小說」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鄉風土人情為題材,旨在揭示 宗法制鄉鎮生活的 愚昧、落後,並藉以抒發自己鄉愁的小說。最早創作鄉土小說並證明其藝術魅力的,是 魯迅。鄉土小說作家很多都是直接受魯迅的影響並有意識地模仿魯迅而開始創作的,大都師承了魯迅小說的批判 國民性特點,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種質朴和真實的面貌為當時小說創作界吹進一股清風。代表作家有 馮文炳( 廢名)、 王魯彥、 台靜農、 彭家煌、 許傑等,代表作品《 馬橋詞典》《浮躁》《 土門》《 白鹿原》等。
從20世紀中國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來看,鄉土小說顯然與中西方文化沖突有著密切的同構關系。當「 西方文明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逐漸破壞了傳統文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而且在總的方面影響了中國思想和文化的發展方向」的時候,它勢必造成中國知識分子在文化大轉型時期世界觀的斗爭和價值觀的復雜矛盾。一方面在理性上不得不認同西方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另一方面,知識分子先天地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濡染,以及目睹西方文明的入侵和西方文明本身所固有的種種弊端,又註定了他們以振興民族文化為己任的價值選擇。當這種文化矛盾已構成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知識分子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和代言人,必然地會在小說創作中表現這一母題。以 魯迅為代表的20世紀鄉土小說家,正是在這一文化沖突的背景下,開始了對知識分子自身的思想困惑和情感失衡的敘寫。
2. 鄉土小說的特點
與具有進步色彩或直接參加革命的鄉土作家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另一批陶醉於田園風光的現代鄉土作家,其中成名於20、30年代的廢名和沈從文最有代表性。廢名的鄉土文學作品中,少年和姑娘在夕陽下逗留嬉戲,行人挑夫在楊柳樹下乘涼喝茶,農家樂的一派祥和而繁忙的快樂景象完全抹去了現代農村中血腥的一面,譜寫出一曲遠離塵囂的田園牧歌。至於沈從文的創作,也多注意刻畫鄉土中的「粗糙的靈魂」和「單純的情慾」。沈從文描繪的山寨、碼頭寧靜而秀美,宛如一副副古樸奇幻的風俗畫。特別是在這些「化外之境」中發生的愛情故事,更有令人一唱三嘆之妙。《邊城》中少女翠翠的愛情觀和愛情經歷,單純而美麗,有著未受現代都市文明污染的清澈和微妙。在沈從文的鄉土文學世界裡,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靈性的,禽獸在做夢,草木能談吐,大自然的「神性」成為鄉土世界沉默的主宰。那麼,沈從文意圖在他的寧靜超脫的鄉土作品中寄寓什麼樣的主題呢?是「人性」。沈從文在他《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中言明:「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那麼,我們有必要追問的是,沈從文是不是以「人性」的小廟的構造迴避可能存在的殘酷現實,從而「美化落後」「詩化麻木」呢?如果這樣看待沈從文的鄉土文學作品,確實是過於粗暴簡單了。在沈從文詩意神話的長廊中,即使是最精美的篇章,也在述說著某種無法抗拒的悲涼。翠翠那一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在親人的死亡和情人的離去的現實面前,不也宣告了詩意的神話的破滅了嗎?而沈從文的另一名篇《丈夫》,幾乎完全可以將其視為關於鄉村底層人物的一曲悲歌。進入鄉土文學純美境界的沈從文,未必就不懂的社會的苦痛,只不過他是以率真淳樸、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的邊緣性異質性的鄉土文化的敘述,顯示處於弱勢的邊緣文化中沉靜深遠的生命力量,從而內在地對所謂文明社會的種種弊端構成了超越性的批判。在新時期的鄉土文學寫作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沈從文式鄉土文學寫作類型的延續。在汪曾祺等作家的鄉土文學作品中,沈從文式的清澈空靈被賦予更為樂觀明朗的特徵。另外,沈從文的鄉土文學,還開創了以展現「異質文化」中人性軌跡來表明文化成規對人的影響的寫作模式,這種模式在新時期為韓少功、李銳這樣的作家所承繼。不過,韓少功式的視角要比沈從文更「客觀」、更「中性」,他們更直接地也更熱衷於敘述、分析他們所看到的「異質文化」之內發生的種種故事。正如李慶西對韓少功的《爸爸爸》的敘述者態度的分析:「就審美主體而言,完全是局外人的態度,對一切都保持著老於世故的緘默。這倒並非自以為是的冷眼觀照,而是一種寬宏、曠達的心境。所以不奇怪,這里沒有魯迅那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慨,……,敘述者的意向,實際上是對傳統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認同。」韓少功對於傳統文化和民族性格是否認同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韓少功的確善於模擬「局外人」的視角,反復打量他眼中的鄉土人物鄉土習俗的種種文化規定性。這種冷靜的寫作態度,在韓少功的長篇小說《馬橋詞典》中達到了極為自覺的階段。《馬橋詞典》中,鄉土,特別是鄉土語言,成了鄉土文化中最有趣也有富有歷史深度的縮影和索引。表面上,馬橋是一個靜態的存在,惟有「局外人」的視角,才可能將現代文明對馬橋的影響看得如此透徹,並獲得豐富的詮釋。在「地球村」的意識越來越強烈的當代,以韓少功、李銳、張煒為代表的中國作家們,已經不再象劉紹棠那樣以自我情感的過分投入作為呵護鄉土文學的寫作姿態,而是站在一個更自覺更冷峻的制高點,以文化代言人的身份,敘述著中華各地鄉土文化的變遷。
3. 簡要說明「十七年」農村題材小說中最值得注意的四類農民形象及其性格特點
農村題材小說的最值得注意的四類農民信息及性格特點。他們是純朴的,而且是敢於奮斗,不甘寂寞的一代農民。
具體表現為盲目自大、自輕自賤、自欺欺人、可怕的健忘症、欺軟怕硬等。長期的封建思想統治和自身性格毛病以及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是阿Q悲劇性的成因。
阿Q的革命是典型的農民自發革命,表現出他的愚昧,魯迅通過他的被殺對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阿Q的形象具有很大社會普遍性,具有高度典型意義和強烈的針砭與警示作用。
(3)現代文學農村小說的特點擴展閱讀:
1、針對工商資本的農業投資熱,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調查說:我國傳統農業分散經營利潤低,但可以通過規模性投資和差異化經營實現高利潤。
2、現在這些投資農業的企業大多關注的不是傳統農業,而是以高效、規模和品牌為標志的現代農業,它們在特色農業、有機農業、循環農業等領域大有可為。
4. 什麼是現代文學中的鄉土小說
我想告訴樓上的,你提到的幾位,嚴格說屬於當代……
關於鄉土小說的定義,始見於魯迅先生《中國新文學大系 小說二集 序》中,魯迅認為「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又說他們的作品大多是回憶故鄉的,因此也隱現著鄉愁。鄉土小說就是這類靠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鄉村(包括鄉鎮)的生活,帶有濃重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它們在當時出現的文學背景是因「五四」小說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與讀者欣賞小說心理的進步要求著藝術上的突破。
1923年周作人連續發表了《地方與文藝》、《舊夢》等文章,提倡鄉土藝術。周作人也就成為了鄉土小說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之一。
文壇出現了鄉土小說的創作熱潮:如王魯彥的《柚子》;彭家煌的《慫恿》、台靜農的《地之子》等。魯迅的《孔乙己》、《風波》、《故鄉》、《祝福》等也可以歸入鄉土小說之列。我們在談論鄉土小說的時候往往不怎麼提到魯迅,實際上魯迅才是開現代鄉土小說創作風氣的大師。
鄉土小說是為人生文學觀念的延伸,也受到魯迅改造國民性思想的啟迪,對自己熟悉的鄉村生活的回憶和抒寫,對傳統鄉村陋習的揭示,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
在創作傾向上注重社會性以及寫實的多元性,側重於社會理性的思考,不成熟,幼稚,片面的將文學理解為社會啟蒙的工具,注重文學的宣傳效果。
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
(1)五四小說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與讀者心理的進步,希望看到更為廣闊的、非概念化的真實的社會人生。
(2)五四運動退潮之後,作家與讀者面對現實的濃烈的苦悶情緒,帶來濃郁的鄉愁
(3)周作人等理論家的提倡
這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所謂「第一個十年」的鄉土小說概況。
第二個十年裡已經基本不出現鄉土小說這種提法。像樓上的幾個朋友也提到過的沈從文等人被看作是「京派作家」,其實他們的筆墨也主要集中在鄉村。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以小說《邊城》為代表,極盡美好之能事,充分體現了沈從文先生本身的美學理想。從他寫湘西與都市兩幅筆墨的得失我們也能看出,沈從文是要用湘西的美來襯托都市的惡的。
京派以不若海派之紅火。被稱為「最後一個京派作家」的王曾祺先生逝世後,寫鄉土就不再有什麼讓人驚艷的筆墨了。
部分參考了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三位先生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若是有興趣還是可以找一些別的文學史來看看。
還有一部分純屬個人見解,有失偏頗之處還請見諒。
5. 40年代鄉土小說的代表作家作品特點
40年代鄉土小說的代表作家是沙汀和艾蕪。
沙汀的作品主要有《淘金記》、《在其香居茶館里》。
這一時期沙汀小說的風格特點是:
以小見大,通過描寫宗法制度最為根深蒂固的四川鄉場,深刻揭露了國統區昏聵的現狀。筆法冷峻,朴實,文風極為嚴謹,嚴格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描述中透露出無情的諷刺。
在沙汀的筆下,反映宗法的根深蒂固,底層小官吏、地方鄉紳的互相傾軋算計,刻畫鄉土小有產者的迂腐,是他最擅長的內容。
艾蕪的作品有《一個女人的悲劇》、《石青嫂子》、《豐饒的原野》。
這一時期艾蕪小說的風格特點是:
走出了30年代浪漫色彩的貧瘠闐緬地區,筆觸轉向四川鄉場,反映了國統區農村勞動人民的深重苦難以及他們的掙扎和反抗,作品尤其關注女性的命運,凸現女性面對壓迫的抗爭。
在40年代艾蕪的作品中,雖然浪漫的色彩逐漸變淡,現實的成分佔據了主導,但是他依然注重環境氛圍的描寫,通過霧、雲、露等自然景觀的刻畫反襯人物的心境與心理變化,這也是他與沙汀的鄉土小說一個主要的區別(沙汀更重視的是語言描寫)。
其實沙汀與艾蕪本是四川同鄉,曾共同以書信形式向魯迅請教文學創作問題,皆成名於30年代,但他們都是在40年代達到創作的巔峰。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作家趙樹理也創作農民題材的小說,而且如《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等代表作也是40年代的作品,但現代文學史教材中一般把他列入「解放區文學」范圍中,另起新章節加以研究,所以我沒把他和他的作品算入「40年代鄉土小說代表作家作品」中。
6. 鄉土小說有什麼特點
鄉土小說的主要特徵,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審視故鄉風習,對愚昧、落後進行尖銳的諷刺與批判。其次,鄉土小說作家往往懷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復雜情緒描繪生活與苦難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鄉人,同情與批判,諷刺與哀憐相互交織,形成鄉土小說喜劇與悲劇相交融的美學風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繪故鄉愚昧習俗、麻木人性、凄涼人生時,鄉土小說作家仍然抑住不住對故鄉的眷戀,而這眷戀又往往與某種失落感相交織,因而小說大都具有抑鬱的抒情調子。
7. 鄉村題材小說特點
鄉村文的基本特點:平實無華的語言、濃郁的鄉土風情、鄉景鄉情、朴實的
人物。
在語言的運用上,
無需華麗的詞藻,
只需生動的生活語言,
適當的可以用一
些地域方言,
以增加鄉土氣息。
比方說,
格老子的、
娘希匹的、
你個犢子等等等。
在人物的刻畫上,
盡量的描繪出一個村民該有的朴實與憨厚,
人物動作、
語
言等等等,
盡量符合一個農村人的特點。
適當的時候,
可以用農村特定的場景來
襯託人物。比方說,某山頭上躺著一個少年,嘴裡叼著一根狗尾巴草。
關於寫景方面,盡量的簡化、精煉,比方說,一望無際的平湖秋色,這樣,
讀者就能感受那種特定的環境了。
關於鄉土風情的體現,主要在於寫景寫人,還有人物語言,比方說,某村婦
站在田埂上,兩手叉在自個的水桶腰上,對村長說,就你這個狗屁村長,老娘我
也能當。這樣,一副鄉土風情的畫卷就展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