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古龍小說的現代意識表現在

古龍小說的現代意識表現在

發布時間: 2022-07-08 01:16:46

『壹』 簡析古龍武俠小說的現代意識。

1孤獨感與荒誕。
《三少爺的劍》、《蕭十一郎》等作品中流露出深深的孤獨感,一種徹骨的悲涼。孤獨是我們的時代病。劇情中亦有許多依據人性衍生的荒誕情節。有明顯的存在主義烙印。
2
變態心理
古龍小說中有許多描寫變態心理的地方,比如《陸小鳳》中的宮九,《蕭十一郎》中的哥舒天好多好多。現代派中也有很多變態心裡的描寫。像是三島由紀夫的《愛的飢渴》、《午後曳航》等,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等。
3
偵探與反偵探
偵探小說可以說是西方通俗小說之王。在後現代主義的許多作家中刻意模仿偵探小說套路,比如說阿蘭·羅布·格里耶和博爾赫斯的一些作品。可是裡面又往往帶有反偵探的痕跡,藉以表達理智的失敗,和人生的偶然性。古龍有許多推理題材的東西。可是裡面又有許多變數,可以說是及肯定了理智也肯定了偶然性。
4
間隔感
十九世紀的小說受當時理性主義影響,描寫場景人物力求真實,現代派卻更加講求一種隔離感,與現實不同的感覺,人物也不細細描摹,只是一種抽象,讀者甚至不會知道主人公的外貌服飾等細節。古龍雖沒有西方一些作家那麼極端,可是卻能看到其影響,比如人物出場時,不去娓娓道來背景故事,而是直接渲染。

一點淺見,望採納,很缺金幣啊~

『貳』 關於古龍小說的現代性

關於現代性的幾點 個人認為可以從人在這個社會中的獨孤性 上說 從古龍的生活環境,生長環境也可以看出人性的某些陰暗的方面《===純粹自己的想法

『叄』 金庸武俠小說的現代意識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金庸武俠小說的現代意識(前期思想) 出於對戰神阿瑞斯和愛神阿芙羅狄蒂的迷戀,我對金庸的作品久讀不厭。但形而上的思考卻使我不得不暫時對他們告別,沉浸在思想的一抹陰影之中。對於金庸的評論已越來越多,作為一個和大家一樣的享樂主義讀者,我憂慮的並不是能否給「金學」的孔雀尾巴上添一根華麗羽毛,而是擔心我的觀點不同於讀者的想像,給人以一種不切實際、影響文本閱讀快感的荒謬。因為大多數的金庸小說讀者和評論者都認為金庸作品的思想來自於傳統文化,僅在寫作技巧上表現了一定的現代意識,且這些現代意識也基本消彌在文本中不斷出現的「蝶戀花」詞調和「山坡羊」曲律中;我卻認為正是現代意識給了金庸的想像力以最大的啟發,並使其作品的深層意蘊表現出一種鮮明的反傳統傾向。這個貌似虛假的看法可能在本質上是真實的。



公元五世紀初,陶淵明從他自己的經歷中提煉出的桃花源情結,可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富誘惑力的烏托邦理想。如果說鮑照和庾信在他們著名的作品中把世間的不幸詩意化了,那麼陶淵明則詩意化了世間的幸福。在中國文學的漫長歷史中,桃花源情結成了一代代文人渴望獨善其身的那種普遍而又古老的幻想。也許正是這種幻想在金庸作品中的屢次出現,才使人覺得他始終和傳統保持一致。然而,這種幻想的實質在金庸那裡卻是似是而非的。

大多數讀者可能都會認為《射鵰英雄傳》中的桃花島和《神鵰俠侶》中的古墓是桃花源情結在金庸作品中的典型。的確,桃花島和古墓在地理位置上正如同桃花源一樣與世隔絕,人間的痛苦和變幻在桃花島迷宮般的道路和古墓穴口的千鈞巨石外悄然流逝著,但此間的居者卻並不是為了逃避客觀世界的痛苦,而是為了逃避主觀的憂郁消沉的深淵。黃葯師在傷心之際引賈誼的文章說:「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這正說明了處在世界上任何位置的人,都不過是帶著肉體和心靈的寂寞絕望與萬物一同日日夜夜地忍受煎熬。桃花島和古墓對於黃葯師和林朝英等人來說不過是覆蓋在深淵口上的一層稀薄物質,只能勉強支撐體重罷了。這種屬於現代人意識的絕望感盡管被金庸落實在愛情主題上,但桃花源情結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思想內核卻因此打破了。

如果說桃花源的居住者是被環境賦予了其存在的意義,桃花島和古墓則幾乎對於所有的居住者來說都是只有被動性。而以黃葯師和楊過這兩個反傳統的個人主義者作為桃花島和古墓精神上的主人,正是在深層意義上對指向過去的烏托邦的桃花源情結的解構。金庸在黃葯師和楊過這兩個號稱東邪西狂的人身上突出地表現了他嘲弄傳統觀念的愛好。「每非湯武而薄周孔」的黃葯師對傳統觀念所持的態度一直是永不減退的憤怒攻擊。他為陸冠英和程遙迦完婚的一幕是《射鵰英雄傳》所能給予讀者的最好的禮物之一,不能欣賞這一幕也即意味著肯定禁慾主義;楊過與小龍女的戀情本央就超越了一切的傳統價值觀念,其意義正在於表現個人主義精神對傳統秩序的反叛,他們最終的成功既是愛情的勝利,也是現代意義上的昂揚精神的勝利和意志的勝利。

『肆』 求古龍作品的賞析!!

一篇賞析
http://..com/question/1475350.html?si=1
字母里的古龍(推薦,寫的很不錯)
http://www.segbm.cn/info/284.html

『伍』 古龍小說創作有幾個階段

古龍把自己的小說創作劃分為:束縛於傳統武俠小說的「闖盪期」;打破傳統,賦予新意的「探索期」;風格獨特,意境深遠的「創新期」三個階段:顯而易見,古龍中後期小說的創造,明顯地把握住武俠小說的創作思路,力圖開拓全新的主題。作為新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古龍最大的創新就是將強烈的現代意識融入到創作之中。其一,將現代人、情、事融入歷史事件的背景中,以感情沖突製造情節高潮和動作。作品中呈現新的倫理准則、道德觀念、心理特徵。乃至某種偏嗜或忌諱,尤其對於男女愛情的描寫,更帶有時尚的現代做派。古龍筆下的女性不僅突破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大防,不少人還拋棄從一而終的傳統條規,建立了新的貞操觀。例如《絕代雙驕》中,胡葯師與白夫人、又與鐵萍姑的三角愛情糾葛,最後以胡葯師與鐵萍姑的患難愛情的歸宿作為終結。另外,古龍對愛情的描寫有時還向兩極延展,比如,黑蜘蛛對慕容九無條件的愛、沈壁君個性的覺醒,掙脫了傳統禮教的樊籠等等。其二,在聚集著古代武林俠士的環境中製造大量的現代偵探推理情節。他筆下的武林高手,不僅多謀善斷,而且具有洞察幽微的分析推理能力。如足智多謀的楚留香(《楚留香》)從鑒定海上浮屍入手推理出潛伏在武林的陰謀;精明有致的江小魚(《絕代雙嬌》)在對慕容姐妹閨房擺設的精密觀察後作出判斷,以訛詐訛地讓奸詐陰險的江玉郎上當受騙;細心敏捷的沈浪(《武林外史》)從微小的破綻中發現王麟花棺材店的秘密。這類有現代科學數據的分析推理,不僅使作品情節跌宕起伏,而且使之呈現出鮮明的現代品格。其三,將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孤絕、深沉感投注到作品人物的內心世界中去。例如孤獨寂寞的蕭十一郎(《蕭十一郎》)存在主義的影子始終伴隨著他,虛偽的圍困,過多的傷害,使他覺得這世上沒有值得信任的人,終日鬱郁寡歡。當然,古龍筆下的蕭十一郎與現代存在主義作家塑造的多數人物畢竟不同,在他那似乎冷酷的外表之下,還深藏著一顆熾熱的心。蕭十一郎的外冷內熱的品性正說明其仍生活在現實世界之中。

『陸』 古龍的小說特點是什麼。。

古龍的小說則根本拋開歷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憑感性筆觸,直探現實人生。古龍的小說不是注重於對歷史的反思、回顧,而是著重在對現實人生的感受。現代人的情感、觀念,使古龍武俠小說意境開闊、深沉。
古龍小說最注重的是人性的體驗,他常用細膩的筆觸去描寫人物微妙而復雜的情感,常用生與死、幸福與痛苦這樣尖銳對立的矛盾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貴獨立的人格,以此來揭示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在古龍小說中,多寫變態人格,追求外化怪異人物性格的刻畫,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誕、神秘、孤僻、行事固執,自尊心強,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種子。這種情況可能與古龍的身世、心境、經歷有關。
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又不相同。他的小說從頭至尾都跳動著最強的音符,情節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著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計中套計,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變幻莫測。小說情節的發展根本無法預料,驚險頻出,令人喘不過氣來,而全書的縝密無隙又讓人口服心折。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營構的確堪稱一絕。
古龍的「武功」風格與眾不同,他是以「怪招」取勝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邊城刀聲》中寫葉飛的「飛刀」絕技,「天上地下從來也沒有人知道他的『飛刀』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刀是怎麼發出來的。刀未出手前,誰也想像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應該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絕對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種偉大的精神,就絕不能發出那種足以驚天動地的刀!飛刀!飛刀還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並不是殺氣,但卻比殺氣更令人膽怯。」這里所寫的「飛刀」,已不是一種純粹的武功,而是一種高尚人格,偉大的精神,即葉飛老師李尋歡那種「仁慈、博愛」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古龍的「武功」又強調「攻心為上」,舉凡人物的性情、情緒、脾氣、衣飾、環境,乃至肌肉的顫動、松緊等,都會對武功的發揮產生影響,而高手決戰是不容有絲毫錯誤的,「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神態,他們站著的姿勢,都是絕對完美的。」 在這種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間,生死立判。古龍的「武功」還表現出一種境界——禪的境界。它以徹心見性為宗旨,對敵手的體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認識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確地體察敵手武功的弱點。這種忘我境界是一種經過長期訓練後所達到的隨心所欲的自如狀態,在這種忘我狀態中,戰斗者已成為「無意識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為觀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對面的敵人;在這種狀態中,身劍合一,戰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武功的威力,一擊之下,毀滅敵手。正因為古龍「武功」有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風格別具特色:無招無式,簡短有力,重在精神,一擊見效。
而且古龍筆下強調的是 邪不勝正 的精神,已經不僅僅是招式武功了,比如李尋歡的武功本不如上官金虹,楚留香的武功也不如石觀音,卻都因心中的正氣而取勝,乍一看不可理喻,實則情理之中,令人有感。
我並不認為古龍的小說有歧視女性,他說了女人的種種不好,多嘴,等等等等,不過是以惡寫美,筆中透露 的,依舊是喜愛,他筆下的女子,風四娘,朱七七,藏花,雙雙,哪一個不是寫得至善至美,令人動容,敢問一個歧視女性的作家,怎能寫出這么許多風華絕代絲毫不比男人差的女人?

總之,古龍寫的是一種理想的精神。

『柒』 對比分析金庸,梁羽生,古龍小說的特點

以作品內容而論,梁羽生、金庸的武俠小說注重歷史環境表現,依附歷史,從此生發開去,演述出一連串虛構的故事。但從攝用歷史材料來看,兩人又有明顯差別;梁羽生是虛構人物和事件,置入歷史背景中,以此來強化歷史氛圍;金庸則直接取來歷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俠小說,其歷史人物、事件,金庸寫來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亂真。兩者都對歷史進行了再認識、再評價,從作品含有的歷史厚度而論,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層,其寫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龍的小說則根本拋開歷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憑感性筆觸,直探現實人生。古龍的小說不是注重於對歷史的反思、回顧,而是著重在對現實人生的感受。現代人的情感、觀念,使古龍武俠小說意境開闊、深沉。

就小說人物的主流傾向而言,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濃烈,正邪嚴格區分,人物的社會內涵豐富,但人物性格單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俠小說人物性格復雜,具有一種反傳統精神,小說人物亦正亦邪,危步於道德的懸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墜,具有「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的復雜、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復雜、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復雜、矛盾之上,這樣,人性的發掘就有了深刻而廣泛的社會意義。古龍小說最注重的是人性的體驗,他常用細膩的筆觸去描寫人物微妙而復雜的情感,常用生與死、幸福與痛苦這樣尖銳對立的矛盾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貴獨立的人格,以此來揭示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在古龍小說中,多寫變態人格,追求外化怪異人物性格的刻畫,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誕、神秘、孤僻、行事固執,自尊心強,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種子。這種情況可能與古龍的身世、心境、經歷有關。

談到小說情節,古龍武俠小說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說有明顯不同。三位大家都善於編織故事,他們的小說情節都十分曲折,構置巧妙,懸念層出不窮,伏線引出千里,環環相扣,此呼彼應。梁羽生武俠小說情節前工後拙,開篇十分吸引人,以後的情節則漸趨平淡,顯得有點才氣不足。金 武俠小說恰恰相反,往往開局平平,隨著情節的展示,人物紛紛涌現,情節盤根錯節,主幹巍峨,枚葉繁茂,寵大縝密的構思,詭異莫測的布局,奇跡聯翩,回環波動,攝魂奪魄,回腸盪氣。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爐火,小說情節猶如爐火上的一壺水,火越燒越旺,水越來越滾。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又不相同。他的小說從頭至尾都跳動著最強的音符,情節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著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計中套計,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變幻莫測。小說情節的發展根本無法預料,驚險頻出,令人喘不過氣來,而全書的縝密無隙又讓人口服心折。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營構的確堪稱一絕。 至於小說武功描寫,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風格。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武功」,虛幻中寫實性很強,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細膩而又逼真,緊張激烈,誇節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備道德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徵著善良、仁慈,既利於攻敵防衛,又有益於修心養性,而邪派武功則非常霸道,歹毒殘忍,意味著邪惡,如修羅陰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漸進,發展緩慢,但根基扎實,邪派武功進展神速,卻容易走火入魔,貽害終身。幾此種種,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單調。比起梁羽生來,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將武功描寫與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和傳統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書畫,九宮八卦,醫道,用毒,皆可化為絕世神功,並將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精神作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還著力描寫人物練功的艱難歷程和堅韌性格,並有聲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禍得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必然寓於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詼諧有趣,在激烈的打鬥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龍的「武功」風格與眾不同,他是以「怪招」取勝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邊城刀聲》中寫葉飛的「飛刀」絕技,「天上地下從來也沒有人知道他的『飛刀』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刀是怎麼發出來的。刀未出手前,誰也想像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應該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絕對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種偉大的精神,就絕不能發出那種足以驚天動地的刀!飛刀!飛刀還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並不是殺氣,但卻比殺氣更令人膽怯。」這里所寫的「飛刀」,已不是一種純粹的武功,而是一種高尚人格,偉大的精神,即葉飛老師李尋歡那種「仁慈、博愛」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古龍的「武功」又強調「攻心為上」,舉凡人物的性情、情緒、脾氣、衣飾、環境,乃至肌肉的顫動、松緊等,都會對武功的發揮產生影響,而高手決戰是不容有絲毫錯誤的,「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神態,他們站著的姿勢,都是絕對完美的。」 在這種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間,生死立判。古龍的「武功」還表現出一種境界——禪的境界。它以徹心見性為宗旨,對敵手的體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認識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確地體察敵手武功的弱點。這種忘我境界是一種經過長期訓練後所達到的隨心所欲的自如狀態,在這種忘我狀態中,戰斗者已成為「無意識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為觀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對面的敵人;在這種狀態中,身劍合一,戰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武功的威力,一擊之下,毀滅敵手。正因為古龍「武功」有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風格別具特色:無招無式,簡短有力,重在精神,一擊見效。

古龍小說在語言、技巧上,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獨家風格。梁羽生小說的語言文采飛揚,字里行間透出濃郁的書卷氣,故事中又常常用詩詞歌賦、民歌俗語點綴其間,以創造優美的意境、氣氛,烘託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小說技法以傳統繼承為主,多用章回小說的形式鋪張故事,敘事中有著明顯的說書人的口氣,表現出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地吸收西方小說的創作技巧,中西結合,使小說結構既精巧、繁復,又謹嚴、完整。古龍小說的語言句式短,句法多變,簡潔、俐落、灑脫。文章隨意揮灑、虎虎有生氣,敘事力避平鋪直敘,行文多跳躍抖動,情節驚險蹊蹺而又不違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說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風度的話,那麼金庸就是博採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樸、慷慨多氣,又詼諧幽默、妙語解頤,揮灑肆縱,多樣統一地開創了一代武林新風,是「武壇」的絕頂人物!至於古龍,則是大膽恣肆,不守成規,逞才離藻,笑傲「江湖」,力求新穎變化而又意蘊深邃的武林怪傑。

『捌』 金庸和古龍,同是寫武俠小說,他們的作品不同點是怎麼或者說他們的小說里更偏重表達怎麼

看武俠十年了。查先生(金庸)和熊先生(古龍)的作品都近乎痴迷。兩位大師的成就使兩人的高下成為一個大問題。金庸應該說「博」一點,代表了中華天朝的大武俠思想。而古龍明顯受台灣孤島性格的影響,劍走偏鋒。但我覺得他們的高下根本沒必要分! 要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四件事情,即使這四件事情和古金的比較並沒 有直接的關系。這里之所以說古金而不說通用的金古,是為了公平起見,因為按照拼音 順序、筆劃順序「古」都在「金」的前面。 第一件事情是,在古龍最鼎盛的時期,七十年代初期,金庸封筆,古龍以「接 班人」的身份出任金庸之後的《明報》武俠撰稿人,此時,他心中對金庸是很崇拜的, 並沒有以為自己在武俠作品上達到了金庸的地步。 那是1972年,金庸的最後一部作品《鹿鼎記》在《明報》的連載即將結束,就 寫信給古龍,希望他能給《明報》寫武俠小說連載,使之不至於出現空白。根據古龍的 朋友於東樓對武俠作品評論家陳墨所說,古龍接信時他正好在場。那時古龍名頭正盛, 來函很多,也細看不過來,他漫不經心地讓於東樓將信拆開,看看到底是哪個「傢伙」 從香港來信給他。結果是金庸的約稿信,古龍看了之後,難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光 著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說一句話」。 這段敘述十分有趣,出自於東樓之手,應該可信,之後古龍即開始為明報撰寫 《陸小鳳系列》這個作品,作品很成功,也很精彩,尤其是前面的三部。即使是古龍的 堅定擁護者也大都承認,古龍在寫作《陸小鳳系列》之前,已經進入了創作上最輝煌的 時期。這實際上意味著,按照古龍自己的觀點,金庸是前輩,他自己與前輩還有某種差 距。同時,金庸對於古龍,也表示了很大程度的認可。 以上陳述,還要結合另外一個事實來考慮,古龍是一個專業的武俠小說作家, 他是靠寫武俠謀生吃飯的,而武俠創作,對金庸來說,還只是一個副業性的工作。 第二件事情是,現在看到的金庸的作品,是經過了十分精細的修改和琢磨的, 而古龍的作品大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一氣呵成的創作完成的,從來沒有修改過。金庸作 品整體的精緻性,人物的完整性使得其作品的閱讀構成了一種完整的體驗。而從作品的 整體來,古龍作品在創作水平上起伏很大,即使是一部作品裡,不同的部分往往也有很 大的差異,在文字、情節、人物上有比較大的修改空間。這也就使得古龍作品裡一些很 精彩的作品和部分受到了影響,形成的是一種殘缺的美,不能不影響了讀者的閱讀興 趣。 對於古龍的作品,假如進行較大的修訂話,而這種修改不會傷害作品的本質, 是能夠使作品在文學界獲得較大的重視的。畢竟,古龍對於現代創作技法的應用,比起 金庸是要多一些的。然而,這樣的修訂,只能是一種假設了,在很多方面來看,包括創 作上,古龍是獨一無二的,找不到人給他修訂作品了。 第三件事情是,在七十年代的時候,古龍的名氣之高,並非完全是他作品本身 的影響,而是受到武俠電影的巨大推動,正如現在金庸的盛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武俠連 續劇的推動。這實際上也是由於他們作品的自身區別所決定的。 古龍的作品,人物的現代意識較強,個性突出,故事情節比較緊湊,節奏明快 而有懸念,篇幅不長而有系列性,很容易改編成電影。古龍自己也做過編導等職務,代 表作之一的《蕭十一郎》甚至是先有劇本,後才改編的小說,他的其它作品,也有一些 借鑒西方電影的表現手法的。而金庸的作品,比較強調文化背景,人物有比較厚重的繼 承感,情節跨越的年代較長,用電影作品難以表現出特色來,卻更適合用連續劇的方式 來再現。 第四件事情是,古金的作品在氣質上有著絕大的差別。應該說,他們的作品, 在本質上都是傳統氣質的,這根本不同於黃易的作品,但彼此之間的差別卻很大。 金庸的創作,根植於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即使是從楊過到令狐沖再到韋小 寶式的叛逆,也是屬於傳統理念的內在斗爭。在氣質上,金庸作品具有中國國花牡丹那 種氣質,這與中國人的傳統審美情趣相一致,對金庸作品的閱讀,幾乎不需要中國人對 近似於自發的觀念做任何修正,因此老少皆宜,擁有最廣泛的讀者群。 而古龍則完全相反,他實在傳統的基礎上借鑒西方,借鑒現代文學的手段,但 他的作品在本質上其實並沒有表現出西方文化的理念來,近乎絕對的男尊女卑觀念就是 良好的證明。因此,他實際上是兩面不討好的。古龍寫出了人性的光輝的一面,也揭示 了人性丑惡的一面,寫人性的偉大,也寫人性的悲哀,總之,往往通過一種叛逆的沖突 來形成作品的張力和節奏感。因此,古龍筆下的美,是殘缺的,是短暫的,這在氣質上 有些相似於日本的櫻花,古龍自身的創作也是受到日本作家,如吉川英治和柴田煉三郎 等人的影響。相應的,古龍作品的讀者,就分布在一個比較狹窄的層面,他們身上,也 常常能看到那種叛逆式的氣質。 如果搞清楚了以上四件事情,讀者就會發現,要對古金作出所有人都以為公正 的比較,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一個比較公平的結論是,按照一般武俠讀者的視角,在 大部分方面來看,金庸佔有優勢,但是從創組自身來看,古龍對於後世創作的意義可能 更大一些。 如果用古龍筆下的人物來做一個比較,那麼金庸好比沈浪,古龍則是李尋歡;如果借用 金庸筆下的人物呢,金庸是郭靖,古龍就是楊過。金庸那種俠者氣質更讓人敬仰追憶, 而古龍的悲劇氣氛則給人更大的震撼。 5回答者:

滿意請採納

熱點內容
科幻小說起什麼名字大全 發布:2025-02-02 06:43:40 瀏覽:48
2017完結網游類小說排行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586
鳳棲梧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2 05:54:54 瀏覽:549
校園男主混混成長小說 發布:2025-02-02 04:55:53 瀏覽:706
特種兵言情虐文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4:46:58 瀏覽:948
免費閱讀都市小說精品推薦 發布:2025-02-02 01:48:31 瀏覽:144
大學校園小說有肉 發布:2025-02-02 01:11:45 瀏覽:937
武俠小說男主姓任 發布:2025-02-02 01:10:10 瀏覽:787
怎麼閱讀古典小說 發布:2025-02-02 00:59:31 瀏覽:961
玄幻言情女強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0:49:32 瀏覽: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