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東現代小說100講
1. 許子東出過哪些書
許子東著有《郁達夫新論》、《當代小說閱讀筆記》、《當代文學印象》、《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敘述文革》;編選有《香港短篇小說選1994-1995》、《香港短篇小說選1996-1997》、《輸水管森林:三城記小說系列第一輯——香港卷》、《香港短篇小說選1998-1999》、《再讀張愛玲》(與劉紹銘、梁秉鈞合編) 等。論文及專著曾多次獲獎。
有賣,可以上孔夫子舊書網上搜一下,大概把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2. 《許子東講稿-張愛玲.郁達夫.香港文學-卷二》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張愛玲•郁達夫•香港文學》(許子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AkFwH7BJvyGn28JyjC4h6g
書名:張愛玲•郁達夫•香港文學
作者:許子東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11-1
頁數:450
內容簡介:《張愛玲•郁達夫•香港文學:許子東講稿(卷2)》大致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五篇關於張愛玲與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論文和評論,其中《張愛玲晚期小說中的男女關系》和《小團圓中的母親形象》都是2010年剛剛完成的。《物化蒼涼》是提交嶺南大學一個研討會的論文。《一個故事的三種講法》最初用英文寫,是在UCLA一個討論課的論文。寫作此文時常在洛杉磯的Westwood Blvd.與Rochester Ave.路口找免費停車位,轉來轉去邊打腹稿。萬沒想到張愛玲最後寓所正在那附近。她在那個公寓去世數日後才被發現,沒有傢具,只有一些紙盒和一堆衣服(紙盒裡有從未發表的英文小說原稿)。後來才驚訝看到,我去列印論文的Kinkos復印店和常用的郵局,都出現在紀念張愛玲最後日月的照片中。另一個吊詭的巧合是我在上海南京西路重華新村前後住了20多年,很晚才在張子靜的回憶錄中得知張愛玲是在重華新村的沿街住所看著解放軍進城的……當然,我的文章與這些巧合並無直接關系。
第二部分是四篇有關郁達夫的論文。《郁達夫創作風格與現代文學中的浪漫主義》是我在華東師大碩士論文的一節,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頒發的「《文學評論》優秀理論文章二等獎」 。《郁達夫小說創作初探》一文則從未在期刊上發表過。《關於「頹廢」傾向與「色情」描寫》當年就有爭議,所涉及的話題至今恐怕仍缺共識。《浪漫派?感傷主義?零餘者?私小說作家?》一文有四萬多字,寫了大半年——郁達夫讀了很多外國小說,做這方面的研究也追得比較辛苦。這幾篇文章都寫於80年代,這次除了修改注釋格式,文字上甚至局部觀點也有修訂。最近才聽說,我的第一本書《郁達夫新論》1984年在浙江文藝出版時,編輯鐵流、李慶西及所有編輯室成員都要看清樣簽字,為這本當時看來既有新意也有風險的新人新論共同承擔責任。這本書後來獲獎且印數過萬,浙江文藝遂出版「新人文論叢書」。「叢書」的「新人」們——黃子平、陳平原、趙園、劉納、王曉明、程德培、蔡翔、季紅真、南帆等,現在大都是學術名家,甚至即將退休——然而,學術出版的文化環境竟沒有大的變化。80年代的課題,也還是今天的課題。「民族」與「性」仍是國人在現實與虛幻(網路)的主要「郁悶」(郁達夫的苦悶?),所以,我以為自己這幾篇舊文,似乎仍然可以再讀。總之現代作家我有文章專論的,就是郁達夫和張愛玲。我也很關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但作家論所打下的基礎,我後來一直沒有後悔。《張愛玲•郁達夫•香港文學:許子東講稿(卷2)》第三部分收了五篇討論當代文學的論文,都寫於1989年我出國游學之後。各有不同的具體寫作原因,或因為編書,或因為開會,話題也頗「多元」,但論述方式又不無相同之處:似乎都要列出幾個不同的理論、形象、作品、意象或書本,辨異中之同,察同中之異。背後有意無意,或者都有些一直堅持的結構與方法?自己也不太清楚。
第四部分是四篇關於香港文學的文章。寫這些文章既是因為編書(三聯版「香港短篇小說雙年選」)的原因,也是出於教學的需要。有感於香港「文藝小說」相對寂寞,還曾和王安憶、王德威(後有陳思和、黃錦樹)一起為上海文藝編過「三城記小說選」。其實,從邊緣看中心,研究過程也另有收獲。
《張愛玲•郁達夫•香港文學:許子東講稿(卷2)》附錄了三篇講座錄音,其中有些話題在前面的論文或有觸及,但「話怎麼說」也決定「說什麼話」,表述方式不同,意旨聯想也很不一樣。重校本卷稿子,竟連貫了二十多年讀書生活。這才意識到一個人可以用來做事的時間原來這么短。自我溢美就是回首往事,不怎麼會因過去的文字而羞愧;苛刻而言也是學業不夠與時俱進,方法境界不夠擴展。在文體上倒是有些變化:以前的論文是書面文體,近期文章尤其講座文字較多口語。書名是「講稿」,意為講座與文稿。
作者簡介:許子東,浙江天台人,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著作有《郁達夫新論》《當代文學印象》《當代小說閱讀筆記》《為了忘記的集體記憶》《吶喊與流言》《香港短片小說初探》等。自2000年擔任鳳凰衛視「鏗鏘三人行」欄目嘉賓。
3. 許子東的主要作品
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郁達夫新論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03-01當代文學印象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87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三聯書店2000-04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敘述文革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吶喊與流言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10香港短篇小說初探香港天地圖書2005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1-10-03重讀文革:許子東講稿(第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11-01張愛玲·郁達夫·香港文學:許子東講稿(第2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11-01越界言論:許子東講稿(第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11-01
4. 求《許子東現代文學課》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許子東現代文學課》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UbOl77XGWqDJ4yDGIrB4EQ
簡介:打開經典,有一種「年輕」叫滄桑,有一種「新青年」叫民國范兒,我們新文學的「新聲」《狂人日記》如今一百年了……新的!舊的!更新的!文學的國語!國語的文學!這一路,現代中國文學探出的每一步,背後已是星斗可見,而又跋山涉水的史詩歷程。
5. 鳳凰台許子東的資料
浙江天台人。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1998年又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研究生。歷任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香港嶺南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現居於香港,擔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並於2008年起出任系主任一職,任教香港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現代文學批評等科目。同時亦擔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8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專著《當代文學印象》、《當代小說閱讀筆記》、《敘述文革》、《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主編《香港短篇小說選》(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另外發表論文數十篇。《郁達夫新論》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華東師范大學科研一等獎,論文《郁達夫風格與現代文學中的浪漫主義》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評論優秀論文二等獎,其作品獲獎共12次。 許子東在上海出生,現在居於香港,擔任香港嶺南大學 中文系教授 。妻子為有「燕子姐姐」之稱的著名主播陳燕華.許子東出身書香世代。年少苦讀,獲得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東亞語言文化系文學碩士、香港大學中文學系哲學博士。及後,許子東走上學者之路,曾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以及香港大學、芝加哥大學的客座研究員。現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任教香港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現代文學批評等科目。同時亦擔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許子東著有《郁達夫新論》、《當代小說閱讀筆記》、《當代文學印象》、《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敘述文革》;編選有《香港短篇小說選1994-1995》、《香港短篇小說選1996-1997》、《輸水管森林:三城記小說系列第一輯──香港卷》、《香港短篇小說選1998-1999》、《再讀張愛玲》(與劉紹銘、梁秉鈞合編) 等。論文及專著曾多次獲獎。 許子東現時亦與梁文道擔任鳳凰衛視中文台的高收視王牌節目《鏘鏘三人行》的嘉賓主持,把學術融入日常話題中。據報章資料,許子東曾害怕上電視,但在朋友梁文道的游說下,認為《鏘鏘三人行》是一個可作學術角度界入的節目,於是同意參與。
記得採納啊
6. 《越界言論(第3卷)許子東講稿(第3卷)》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越界言論(第3卷)》(許子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rVcjXD_ImC2k8EjSqZrnGA
書名:越界言論(第3卷)
作者:許子東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11-1
頁數:440
內容簡介:
《越界言論:許子東講稿(第3卷)》平時神馬浮雲只言片語閑談聊天也不覺得,突然從網頁上抄下來集中放在一起,真的使我後怕……子東何德何能,如何有這般知識能力,怎麼有這樣的文化資格,哪裡來這等政治勇氣,來談論這么多這么廣泛的重要敏感復雜的話題?涉及社會、政治、外交、經濟、教育及心理、性別、醫療……而且還一本正經,煞有介事,好像很有看法?這第三卷,只能稱之為「越界言論」。「越界」的意思,一是從學術研究越界到電視傳媒,是從學者工作越界到公民議論;二是書中言論很可能挑戰、沖擊、違反了某些界線。什麼界線?卻從來沒有明文規定,而且常常在變化之中。所以「越界」與否,因時因地而不同。巴蜀烈女、周正龍、打醬油、大閱兵、土地流轉、艷照門、中國足球、紅十字……我的興趣也許「與時俱進」,但我的思想一如既往。前面說的言論可能「越界」,因為「界線」常變,無法也不想迎合,所以能夠問心無愧的,也只有不合時宜地「固執已見」了。
本卷中有兩篇《方言與政治》、《批判黃段子》,一字不差收錄了每期半小時的全部電視談話內容。《方言與政治》我還逐段加上事後的註解,詮釋我和竇文濤、梁文道即興談話的現場氣氛、潛台詞及事後反省。作為一個普通案例,可以分析「鏘鏘三人行」 這個中國歷時最久的電視談話節目的生產過程。
本卷還收入了我在「鏘鏘三人行」節目中和王蒙、陳丹青、王躍文、劉索拉、吳淡如、查建英等很多文化人的對話。十年來電視屏幕里出現的那麼多憂國憂民、風花雪月的意見,也許言論是我的,但話題是電視台編導定的,編導又參考了網路上的熱點和網民的意見。所以,歸根到底,前面抄錄的這很多標題看法,其實是和電視台編導、網站與網民以及這么多朋友,尤其是和文濤、文道一起「共創」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感傷,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義憤,生活在這個時代,真不知道有多少東西是個人獨特擁有,有多少是時代的壓模。因此,這放在卷末的「自己的故事」,倒成為這本論及政治、社會、情慾、文藝的言論集的一個具體真實的註解。
作者簡介:
許子東,浙江天台人,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著作有《郁達夫新論》《當代文學印象》《當代小說閱讀筆記》《為了忘記的集體記憶》《吶喊與流言》《香港短片小說初探》等。自2000年擔任鳳凰衛視「鏗鏘三人行」欄目嘉賓。
7. 《許子東現代文學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許子東現代文學課》(許子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tGeV3-Gj3DCBUc7ouauJOQ
書名:許子東現代文學課
作者:許子東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年份:2018-6
頁數:436
內容簡介:
理想國 × 許子東 ——開講啦!打開經典、打開民國、打開圍牆的「見字如面」,有溫度、有深度、有熱血、有良知的「開箱之作」。
【本書看點】
★ 12堂「民國范兒」現代文學公開課——
民國還可以這樣讀:魯迅是一座山,後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蓋了,但張愛玲是 一條河;現代作家中,凡是英美留學回來的就比較保守,凡是日本留學回來的就比較激進……20多年來一直在香港嶺南大學(早於京師大學堂,被譽為「南嶺北燕」)中文系教書的許子東教授,首次出版中國現代文學課的課堂實錄,敞開「自己的園地」。所有課程由騰訊新聞直播,打開大學圍牆,短期內滾雪球有幾十萬在線觀看,網友點評:「聽許子東老師講課太有意思了!」
★ N+1次「開腦洞」的Open Mind——
打個比方,如果巴金是朱古力牛奶,茅盾是卡布奇諾,老舍是紅茶,那周作人就是上乘的龍井;沈從文不是農村的謝冰心,《邊城》是這么多好人合作做了一件壞事;老舍字舍予,就是「放棄我」,名字真是預言,一個作家可以提前寫出自己的命運;如果讓李安來拍丁玲《我在霞村的時候》,可能比《色,戒》還好……經典課堂,原汁原味的名家現場。
★ 10位文學巨匠「打開」的現代文學入門書——
還原歷史現場,現代中國文學的群星閃耀時,魯迅《我怎麼做起小說來》,老舍《我怎樣寫〈駱駝祥子〉》,張愛玲《自己的文章》,沈從文《習作選集代序》……這是文學巨匠的發生時刻。重讀經典,每一部經典里,都有一個今天的你,打開經典,打開你的世界。事關寫作,本書不是傳統的教科書,只是許子東的「一家之言」,講國人國史,重溫國語國文。
★ 1條「現代文學時間軸」拓寬視野——
張愛玲晚年凄涼地死在洛杉磯,生活上、精神上似乎都「無家可歸」……對照世界看中國,本書「時間軸」從1900年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掀開世紀,到1949年奧威爾《1984》亮相上半葉,發現1925年有周作人《雨天的書》、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1934年有沈從文《邊城》、米勒《北回歸線》,1943年有張愛玲《傾城之戀》、薩特《存在與虛無》等等。
★ 11份「出色的」現代文學進階書單——
魯迅寫過砍頭,沈從文寫的砍頭你知道嗎?為什麼革命的人成功了,他可能還是高老太爺?附上書單,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匯集各時期同行出色研究,這不僅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學科一群知識精英的多年集大成。
【內容簡介】
打開經典,有一種「年輕」叫滄桑,有一種「新青年」叫民國范兒,我們新文學的「新聲」《狂人日記》如今一百年了……新的!舊的!更新的!文學的國語!國語的文學!這一路,現代中國文學探出的每一步,背後已是星斗可見,而又跋山涉水的史詩歷程。
人可以消失,但「人的文學」,探討人性的更深層,會留下來。
本書源於許子東在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的經典課堂實錄,融會了幾十年的積累,將來可擴展為一部相對完整的中國現代文學簡史。
魯迅是一座山,後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蓋了;但張愛玲是一條河。這一堂堂現代文學課,囊括「五四」起源、各家流派,以及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共12講,可見魯迅的「反省」、郭沫若的「創造」、茅盾的「矛盾」、巴金的「年輕」、老舍的「命運」、曹禺的「影響」、郁達夫的「苦悶」、丁玲的「撲火」、沈從文的「反潮流而動」、張愛玲的「無家可歸」等等,文學承擔民族—國家寓言。
課堂實錄的金句與神來之筆,化為小字旁批,約有160餘條,大珠小珠,與正文相映成趣。另增11份許子東開列的進階書單、10位文學巨匠的創作談、1條中國現代文學時間軸,以及260多個詳注,幫助打開民國時期的文學地圖,打通更多的知識關聯,更新認知視野。
【名家評價】
最開闊的史觀,最精彩的內容,最動人的表述。許子東的《現代文學課》引領我們重新認識現代中國文學。——王德威(哈佛大學教授)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教科書,許子東的《現代文學課》絕對是我的首選。從來沒有讀過這么生動的教材,內容別開生面,處處流露出作者的博學和過人的機智,字里行間妙語如珠……五四新文學運動一百周年,這本書也是一種紀念。──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這本書從魯迅、張愛玲到沈從文,林林總總寫了很多人,是開啟智慧的一本書。尤其對青年人,還不太了解現代文學的人,有這樣的一個文學地圖的繪制者在引領我們去造訪這些奇妙的文本,我們一定會有一種會心的體味在裡面。他帶有溫度的闡釋,在目前的大學教學裡面是少見的。——孫郁(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
整個現代文學史就是一部少年中國精神史,所以大家要懷著青春的浪漫情調來閱讀現代文學史,懷著青春的浪漫情調來閱讀永遠年輕的子東先生,這才能夠充分體會他的魅力,他的人格的魅力,他的書的魅力。——陳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
他把最復雜的、最熱門的學術界的內部討論,全部消化成大一新生、剛剛入門的學生都能夠理解的程度,用一個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這個文學史、文學經典的介紹跟分析傳遞出來,我覺得這是一部相當難得的好書。——梁文道(著名媒體人)
【網友點評】
網上隨便找了一個許子東教授的視頻,沒想到是個講郁達夫的文學課,也沒想到我一看就看了120分鍾……我想我並不是個文學愛好者,主要還是許老師語言幽默。
—— Pissenlit-lucie
開車放許子東老師講課的音頻,莫名的觸動。我要去發朋友圈做自來水,真是一堂超美妙的文學課。
——蘇清
騰訊視頻居然有許子東嶺南大學講課直播,大學沒有上過中文課好遺憾。大愛許老師。
——哐鐺哐鐺哐鐺鐺
這些日子在南院兒貓冬,很久沒去北院兒了,錯過了無數好講座。好在有網路,捧一杯咖啡,聽許子東講魯迅。講的真好啊,真是無上的享受!
——布娜娜的戰斗
在家待著,竟然花了兩個小時聽了一節許子東講沈從文的公開課,這一個下午快過去了……不過這兩個小時花的值,聽他講課太有意思了。
——冷門選手
能感受到許老師對文學是真的熱愛,而不僅僅是職業需要。講得很好,通脫幽默,非常好!
——吃橙子的西西弗斯
講得引人入勝!很受益!大贊許老師!希望出更多的課!
——四月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許子東,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兼中文系主任。生於浙江天台,早年求學華東師大,師從錢谷融,成名作《郁達夫新論》開啟「新人文論」系列,成為「八十年代青年評論家」(包括趙園、陳平原、王曉明等),與陳思和負責修訂過《辭海》的現代文學和作家條目。1989年應邀赴芝加哥大學做訪問學者,後於加州大學進修,師從李歐梵,1993 年受聘於香港嶺大。著作還有《許子東講稿》(三卷),以及《吶喊與流言》、《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當代小說閱讀筆記》、《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等,主編有《香港短篇小說選1994—1995》等,與王德威、陳思和合編有《一九四九以後》。此外,被列入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的經典三人嘉賓組合(竇文濤、許子東、梁文道),近年有喜馬拉雅FM、《圓桌派》、《見字如面》及騰訊網路公開課《許子東文學課》等。
【作者的故事】
許子東,是「69屆初中生」,他的同行里,王安憶、陳思和、陳平原等,都是第一代差不多完全沒讀中學的青年人,又是最後一代全體離城下鄉的青年人,接受貧農下中農的再教育。他當過生產隊副隊長,砍柴,挑水,插秧傷了腰(因為插得好,需一步步往後蹲),返城做軋鋼工人患了氣喘病(因為火紅的鋼條在前,巨大的鼓風機在後)。曾被公社推薦參加縣城高考,填報生物系志願未果,後被薦入冶金局「大學」,一半精力讀電氣自動化,一半時間仍在發文學夢,但接到的多是感謝投稿的退稿信,直到失戀,廢「鐵」從文,「考研」上了華東師大中文系。
他的「張愛玲之緣」,始於新婚之時,當時完全不知情,大學分配的教工房就在1949年張愛玲上海公寓所屬的弄堂。後來「洋插隊」在洛杉磯,只知神秘的張愛玲隱居於此,但真沒想到她最後的住處就在「眼皮底下」,同用一個郵局,同一家復印店,可能還擦肩而過,而他心中正暗暗構思著張愛玲論文。再後來到香港的大學教書,這也是張愛玲生活寫作過的城市。偶然,當然都是偶然。
「眺望」其行蹤,看似復雜,一個不把自己關在象牙塔里的文學教授,最關心自由的價值。他笑說自己的青春,在沒有飯島愛、蒼井空的紅色時代。在這個世界上,說真話常常要付出代價,但一個懲罰說真話的社會,則需要付更大的代價。他發現「郁達夫式的苦悶」(郁悶)有兩個關鍵詞,一是「民族」,二是「性」,跟今天的網路熱點幾乎一致。2000年以來,完全在人生計劃之外,越界上了鳳凰台《鏘鏘三人行》,這一上成了《老友記》,反而令幾十年教書生涯似乎毫無影響。但他對中國文學一直專注,說到底,「我就是一個教書匠」。
他如實寫過自己的以上故事,只是想說明一個過程:「廢鐵是怎樣煉成的」……
8. 現代文學必讀書目
一作品類(以作品集為主,個別是單部作品)
錢谷融主編《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上下卷(包括被列為「存目」的書也要看),華東師大出版社2008年版。
魯迅《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野草》《朝花夕拾》《墳》《中國小說史略》
郭沫若《女神》
茅盾《子夜》《春蠶》《林家鋪子》《腐蝕》
巴金《家》《春》《秋》《寒夜》《憩園》
老舍《駱駝祥子》《斷魂槍》《貓城記》《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沈從文《邊城》《長河》《八駿圖》
郁達夫《沉淪》
錢鍾書《圍城》
張愛玲《金鎖記》《封鎖》《傾城之戀》
蕭紅《生死場》《呼蘭河傳》《小城三月》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
許地山《綴網勞蛛》
廢名《橋》
徐訏《風蕭蕭》《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鬼戀》
無名氏《野獸野獸野獸》
師陀《果園城記》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孫犁《荷花澱》
施蟄存《春陽》
穆時英《上海的狐步舞》
路翎《飢餓的郭素娥》《財主底兒女們》
李劼人《死水微瀾》
蕭軍《八月的鄉村》《第三代》
艾蕪《山峽中》
張天翼《包氏父子》
鹿橋《未央歌》
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
周作人《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
何其芳《畫夢錄》
梁實秋《雅舍》
艾青、穆旦、戴望舒、馮至、卞之琳、徐志摩等等的詩歌。
二中西方理論類
《論語》《孟子》《金剛經》《壇經》《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
亞里士多德《詩學》、黑格爾《美學》、維科《新科學》、康德《判斷力批判》、
尼采《悲劇的誕生》、丹納《藝術哲學》、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
列維·斯特勞斯《結構人類學》、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別爾嘉耶夫《自由的哲學》。
三中國現當代作家和文學思潮研究類(壓縮版)
(一)作家研究類
1、李長之:《魯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
2、王富仁:《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吶喊彷徨綜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3錢理群:《心靈的探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5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6、凌宇:《沈從文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
7、金介甫著、符家欽譯:《沈從文傳》,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
8、孫黨伯:《郭沫若評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9、鍾桂松:《茅盾傳》,東方出版社1996
10、陳思和、李輝編著:《巴金論稿》,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11、宋永毅:《老舍與中國文化觀念》,學林出版社1988
12、宋劍華:《基督精神與曹禺戲劇》,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3、田本相:《曹禺劇作論》,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
14、宋劍華:《胡適與中國文化轉型》,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
15、錢理群:《周作人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0
16、錢理群:《周作人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7、許子東:《郁達夫新論》,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
18、陳子善:《說不盡的張愛玲》,上海三聯書店2004
19、宋劍華:《生命閱讀與神話解構:20世紀中國文學經典文本的重新釋義》,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