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小說語言特點

現代小說語言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7-04 20:49:11

㈠ 文學作品語言的特徵是什麼

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實際上就是指文學作品的體裁。

文學作品特定的樣式,指各種文學作品形式上的類別。它是作品思想內容的外部表現形態,屬於作品的形式范疇。文學體裁是歷史地形成的。各種文學體裁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在表情達意、塑造形象、結構安排、語言運用等方面,逐漸形成各自相對穩定的特點和規律,成為文體分類的依據。文體分類的沿革中國歷史上對於文體的分類,早在周秦時代就已萌芽。如在《論語》中就曾出現過"詩"、"書"和"詩"、"文"等名目,但當時文學作品和一般學術性著作還沒有嚴格地區別開來。到了兩漢,隨著辭賦等純文學的發展,出現了"文章"、"文學"等名目。當時所謂"文學",亦稱"博學",一般指經、史等學術著作;而所謂"文章",亦稱"文辭",則指帶有辭章意義的作品,包括詩歌、辭賦、史傳、奏議等。這類名目的出現,意味著文學作品與一般學術著作開始有所區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文學創作的發展、文學體裁的日益多樣化,文學分類理論逐漸形成。曹丕《典論·論文》所謂"夫文本同而末異"之說,可以看作文體分類的濫觴。他根據這個原則把當時認為屬於文學的著作分為奏議、書論、銘誄、詩賦四科。稍後,西晉陸機的《文賦》,提出了根據文學作品所描寫的事物的形態來進行分類的主張。他把文學作品分為詩、賦、碑、誄、銘、箴、頌、論、奏、說十類,並對每一種體裁的特徵作了精要的概括。齊梁時代劉勰的《《文心雕龍》》總結了歷代文體分類的經驗和當時人的看法,提出了以"文"、"筆"歸類的主張,即所謂"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文心雕龍》·總術》)。這 種分類法著眼點主要是作品的語言特點,即把各種作品按其語言之有韻或無韻,分為韻文與散文兩大類。這就是中國傳統文體分類的兩分法。它曾被後世所普遍採用,成為一種占統治地位的分類法。梁代蕭統編纂的文章總集《文選》則更注意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提出了"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的選錄標准。他把"經書"、"子書"與歷史著作劃為非文學的范疇,不予采錄,而把屬於文學的作品分為39目。文學分類的這種繁雜化趨向推動了文論家對眾多的文學品種作綜合的研究和歸類。宋元以後,小說、戲曲文學有很大的發展,但由於被傳統的文學觀念排斥於文學之外,在文學分類上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變化。晚清以來,隨著西方近代文化思潮包括文學思潮的傳入,外國的小說和戲劇作品逐漸被翻譯、介紹進來,本國創作的近代小說和近代戲劇也開始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因而在當時的某些文學雜志和文學論著中出現了把小說和戲劇文學列為獨立的文學體裁的趨向。"五四"運動前後,隨著文學革命運動的興起,新詩歌(自由體詩)、新小說(現代白話小說)、新戲劇(現代話劇)得到迅速的發展,中國傳統的文體分類法已不再能說明日益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文學樣式在表情達意、塑造形象方面的不同方式和特點。於是,古代傳統的兩分法便逐漸被吸收了西方分類法長處的現代分類法所代替。現代文學體裁的分類"五四"以來流行的現代文學分類法主要是三分法和四分法,而尤以後者為人們所慣用。"五四"文學革命,也涉及文學的分類理論,當時的一些先驅者,在這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為新的文學分類法特別是四分法奠定了基礎。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從提倡白話文學的立場出發,奉施耐庵、曹雪芹、吳研人的白話小說為文學正宗。錢玄同響應其說,認為戲曲、小說"為近代文學之佳者"。劉半農《我的文學改良觀》提出:"凡可視為文學上有永久存在之資格與價值者,只詩歌戲曲、小說雜文二種也。"他把詩歌、戲曲歸入韻文一類,把小說、雜文歸入散文一類,雖然沿用了中國傳統的兩分法,但對傳統的文學觀念無疑是一個突破,這表現在他同當時其他文學革命先驅者一樣,十分重視小說和戲劇在文學中的地位。他還提出,應當"提高戲曲對於文學上之位置",預言"白話之劇"(現代話劇)必將出現"昌明"的前景;並斷言小說是"文學之大主腦"。實際上已把詩歌、戲劇文學、小說、雜文(狹義的散文)看作是四種相對獨立的文學體裁。他的這種文學分類主張,在當時得到了陳獨秀的贊同。"五四"以後,詩歌、小說、散文、戲曲(包括一切戲劇文學)成為文學創作中的主要體裁,並成為人們所習慣的文學分類。30年代編集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即採取了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的四分法。自此以後,四分法便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刊物和文學理論、文學史著作中普遍採用的文學分類法。在歐洲歷史上,自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起,到德國的黑格爾、俄國的別林斯基等美學家、文藝理論家,在文學分類上都主張一種三分法,即按文學表情達意、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各種文學體裁分為三大類:敘事類、抒情類和戲劇類。敘事類的作品主要由作者以敘述人的口吻描述客觀世界所發生的一切,尤其注重生活事態的描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畫。這類文學體裁包括敘事詩、小說、寓言、神話、童話等等。抒情類的作品主要由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抒寫內心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感受,一般不要求完整的情節和人物形象。這類體裁包括抒情詩、抒情散文等。戲劇類作品主要由作品中人物以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來完成藝術形象的創造。它不同於敘事類和抒情類文學,又兼有兩者的某些特徵,如它既有敘事類文學所具有的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又有抒情類文學所具有的抒情性特點(特別是詩劇和歌劇)。戲劇類文學一般包括悲劇、喜劇、正劇等。這種三分法著眼於文學創作的主要特徵和內部規律,具有較強的概括性和科學性。在中國傳統分類法和外來分類法基礎上結合中國現代文學體裁的特點而形成的四分法,兼顧了作品在表情達意、塑造形象等表現手法方面的特點和作品體制、結構、語言特點等外部形態方面的差別;不僅注意了文學分類的科學性,而且尊重了中國傳統文體分類的習慣,因此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詩歌和散文這兩種文學體裁出現最早,有著悠久的傳統。其中詩歌一類包括三分法抒情類中的抒情詩和敘事類中的敘事詩,因為兩者在塑造形象、組織結構、語言特點方面的相同點多於相異點。至於把散文列為獨立的一個大類,除了尊重中國傳統的分類習慣外,主要是因為這種文學體裁范圍廣泛,科目繁多,而在反映現家、塑造形象以及體制結構、語言特點等主要方面又有別於詩歌、小說、戲劇文學等類作品。其中有些品種如雜文、小品之類,雖不具有文學的全部特徵,卻又確實具有明顯的文學性。小說一類,由於在中國成熟較晚,在傳統的分類法中沒有引起重視,在西方的三分法中,長期以來也沒有列為獨立的體裁。但是,它在反映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描寫和表現生活的容量方面,都長於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而且,由於它是以人物塑造為中心的一種文學樣式,在性格刻畫、環境描寫、情節敘述、結構安排、語言運用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點,與詩歌、散文相比有明顯的區別。由於這些原因,小說這一體裁在近代、現代的世界各國都獲得了高度的發展,成為最流行的一種文學體裁。至於戲劇文學,則基本上採用了外來的分類法,不過所包括的品種,比西方更豐富。在文學的分類上,無論是三分法,還是四分法,都是採取綜合、歸納的方法,把特點、體制相似的各個文學品種歸為一類;而就某一類體裁的作品而言,還可採取分析的方法作更細的分類。如詩歌又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或格律詩、自由詩等;小說又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或現代小說、歷史小說、科幻小說等;戲劇又可分為詩劇、歌劇、話劇等,其中歌劇還可分為現代歌劇、傳統戲曲等;至於散文,則更是品種繁多。

文學體裁的變化和發展文學體裁的分類是相對的。有些體裁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往往吸取其他體裁的因素,從而出現不同體裁之間的匯合或交叉。例如散文詩,按其內容的性質來說,它具有詩的因素,但就篇章體制和語言特點來說,又接近於散文。又如詩劇,按其基本特徵而言,屬於戲劇,但其中的韻文對話或台詞,卻又是地道的詩歌,可以獨立出來歸入詩歌一類。再如文學史上的寓言,既可歸入小說類,也可歸入散文類。現代新出現的報告文學,有時帶有小說的某些特點。這一切說明,對文學進行分類,不能絕對化。從中國傳統的兩分法、歐洲傳統的三分法到中國現在流行的四分法,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隨著時代的遷移、社會生活的發展和文學創作經驗的積累以及人們審美趣味的演變,文學的體裁也必然會發生興盛衰亡的變易。馬克思曾經指出,古代神話是在人類童年時代未成熟的社會條件下產生的,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隨著"自然力之實際上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113頁)。這說明歷史上某一種文學體裁的興起和衰亡,歸根到底是由社會經濟原因決定的。在階級社會中,文學體裁的興衰,有時還同階級斗爭的形勢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五四"以來雜文的興起就是一例。在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類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要求作家迅速而及時地反映瞬息萬變的現實生活,於是,就產生了象報告文學那樣的具有強烈現實性、戰斗性的新的文學體裁,產生了象電影文學、電視文學、微型小說這樣一些新的文學品種。這些新的文學樣式的出現,必將引起文學分類上的 新的變化。因此在文學的分類上,不應該抱凝固不變的觀點。

㈡ 小說的語言特點有哪些

小說的語言特點:
1,小說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描寫性的語言為主。
2,小說長短句兼有,但以長句為主;語言生動、細膩、富有感情。 影視劇本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敘述性的語言為主;長短句兼用,但短句為主。
3,小說語言簡潔、樸素;語言表述能轉換成動作、畫面或場景。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㈢ 小說 語言特點

小說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描寫性的語言為主;長短句兼有,但以長句為主;語言生動、細膩、富有感情。 影視劇本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敘述性的語言為主;長短句兼用,但短句為主;語言簡潔、樸素;語言表述能轉換成動作、畫面或場景。

㈣ 小說主要特點是什麼

  1. 小說的特點

    (1) 視角獨到,以小見大

    (2) 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3) 心靈刻畫,入木三分

    (4) 情節安排,匠心獨運

    (5) 環境描寫,烘雲托月

    (6) 虛構寫實,相輔相成

  2. 小說的三要素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側面描寫通常以他人或事物來反映該人物,又叫側面烘托。小說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為模特兒,綜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跡,如魯迅所說:「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任何一部優秀的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藝術典型的鏡子,看到、理解許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一般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故事情節來源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並有一定發展過程的,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段落,有過程的。這個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還有序幕和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決定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有時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顛倒或交錯。

    (3)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一部好的小說總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學報告那樣枯燥乏味。作者總是能以優美的文筆、生動的描寫和不可思議的想像把這個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讀者的腦海里。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作用是渲染故事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暗示社會環境、深化作品主題;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㈤ 散文、記敘、議論、說明、小說、詩歌 的語言特點是什麼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中見整,清新自然。樸素、自然、流暢、簡凈等特點。它不刻意雕飾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蘊,有很強的抒情味和感染力。
2、記敘:條理清楚,富有吸引力,生動形象。
3、議論:嚴謹,有邏輯性,鮮明,簡潔生動
4、說明:准確、嚴密、有條理
確切、簡潔、通俗
5、小說:詞彙豐富而精練,語言個性化生動形象、注重細節描寫
6、詩歌:清新、絢麗、平淡、含蓄、簡潔、浪漫、深刻等等。

㈥ 小說的語言特點都有哪些

小說的語言特點:
1.
小說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描寫性的語言為主。
2.
小說長短句兼有,但以長句為主;語言生動、細膩、富有感情。 影視劇本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敘述性的語言為主;長短句兼用,但短句為主。
3.
小說語言簡潔、樸素;語言表述能轉換成動作、畫面或場景。

㈦ 小說語言特色有哪些比如語言風格,句式等等

語言風格的類型:豪放與柔婉、質朴與絢麗、莊重與詼諧
從句式運用的角度看語言特色:
1)常式句與變式句。變式句是為了突出強調被移動的成分。
2)長句與短句。長句結構復雜,表意精確、周詳、細致、嚴密,一般用於精確地敘述事物或嚴密地說理論證。短句詞語少,結構簡單,表意簡潔、明快、有力,一般用於表達歡快、激動、憤怒的感情,渲染緊張、激烈、恐怖的氣氛,或畫龍點睛地下結論。
3)整句與散句。整句形式整齊勻稱,讀來朗朗上口,句子氣勢貫通,意義鮮明。散句靈活多變,飄逸自然,生動活潑。整散結合能使語言表達錯落有致、婀娜多姿。
4)口語句式與書面語句式

㈧ 小說語言特色怎麼分析

小說的語言特點分析:

1、小說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描寫性的語言為主。

2、小說長短句兼有,但以長句為主;語言生動、細膩、富有感情。影視劇本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敘述性的語言為主;長短句兼用,但短句為主。

3、小說語言簡潔、樸素;語言表述能轉換成動作、畫面或場景。

小說的三要素: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側面描寫通常以他人或事物來反映該人物。任何一部優秀的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藝術典型的鏡子,看到、理解許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來源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3、環境描寫:

一部好的小說總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學報告那樣枯燥乏味。作者總是能以優美的文筆、生動的描寫和不可思議的想像把這個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讀者的腦海里。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作用是渲染故事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暗示社會環境、深化作品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㈨ 小說,散文,詩歌的語言特點各是什麼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什麼是散文呢?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韻的文章。不過,古代沒有「散文」這一個名稱;「散文」這個名稱是「五四」時期才有的。在現代,廣義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學之外的一切敘事性、議論性、抒情性的文體,如秦牧在《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中說,「不屬於其他文學體裁,而又具有文學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屬於散文的范圍」。這樣,就有了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等的分類。狹義的散文則專指抒情散文。這是因為隨著文體的發展,敘事散文中的通訊特寫、傳記文學、報告文學等,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文體,各成一類;議論散文則有了專門的名稱——雜文,也從散文中分了出來,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這就是狹義的散文。

什麼是詩歌?

第一講 詩歌概論

意義:詩歌自由表現了個體生命心靈深處的超越性追求。年輕人處在理想追求的歲月,寫詩正是百年一遇。詩歌具有永久的審美生命,是文學的最高形式

定義:有言志說、緣情說、想像說、感覺說,法度說、押韻說、語言結構說、綜合說等,這些定義都是片面的。詩歌是一種直接表現創作主體心理活動並有一定語言形式的文學體裁。可稱「表現說」。從根本上來說是要表現人即創作主體的能動本質,而不是為著反映創作主體之外的事物的。為了真實表現詩人的心理活動這一目的,常常不顧心理活動所反映的客觀事物是如何的變形。

第二講 詩歌語言

最本色的文學語言,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於描繪功能小的音樂。

B、有機信息系統,一個字,能產生神奇效用。如「朱門酒肉臭」中的「朱門」,成了統治階級的代名詞,有很多含義,還有作者和讀者的感受。

C、獨立審美價值,可以把玩。小說可以拋開語言,復述故事,而詩歌不能離開語言。

D、總的要求是表現個性的心理感受,具體要求有四:

一是多義性,既有表層義,又有深層義。主要用象徵手法。如松梅雪竹、長城、百合花等。傳統象徵過於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還有暗示、雙關、婉轉等。

二是跳躍性,超過任何文體語言。因為表現心理快速活動。不要任何介詞、連詞等中介質--關聯詞。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還可以邏輯混亂,任意交錯。如時間和空間交錯。如《背時的愛情》中詩人與古代的美人談戀愛。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體感和具體感(化抽象為具象)。詩中有畫。

四是音樂性,既有內在音樂性即情緒的律動,又有外在音樂性即聲音的回環(押韻、節奏和聲調)。對原始感情起一種節製作用。 節奏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節奏和人的生理節奏--呼吸的調節及運動感覺的反映,是音組和停頓的有規律的安排。一字一音節,有獨立意義的單音節、雙音節或多音節構成一個音組,每組後面有或長或短的停頓。古詩:五言「二、二、一」。新詩自由開放,獨特創造,變化中有規律。

最早的詩都可以唱,詩歌不分。原始民族的抒情詩,主要的性質是音樂。我國自六朝沈約寫出《四聲譜》以後,詩從詩歌中開始分化。但是,詩與音樂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唐詩有不少已被譜曲演唱。

詩歌的音樂性的作用是對原始、粗硬、強烈的感情起一種節製作用,使之轉化為一種有規律的運動,加深詩味,喚起讀者的審美注意,把一些實用的非詩的想法排開去。

內在音樂性是內心情緒的律動,即高低起伏、長短快慢等。

外在音樂性主要表現在聲音的回環上,可以說是一種數的比例關系。主要有:

押韻 是使相關詩句末尾一個音節韻母相同或相似。對待押韻應持開放的態度,尊重詩人的藝術追求;只要完美地傳達出內在的情感,可有可無。無韻崐詩可以其它手段顯示音樂性,如詩行排列。

首先要選韻。同類的韻形成韻部。現在通行的是十三轍,即十三類:中東、人辰、江陽、言前、發花、懷來、灰堆、遙條、油求、梭波、一七、姑蘇、乜斜等。每個韻部發音部位、開口程度不同,音調音域也不一樣。有的響度高,昂揚、亢奮,如江陽、發花等。有的響度低,苦悶、沉重,如灰堆、一七等。要因情選韻,因情變韻。

其次是轉韻。較長的詩,情緒流動變化,這就要在語音形式上體現出來。如果一韻到底,易於給人單調、疲勞之感。轉韻可以使文氣一振。如《春江花月夜》,四句一韻,流麗婉轉,委婉纏綿。

再次是押韻方式。主要有連句韻--每行都押、隔句韻--古代就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隨韻--兩句一換如信天游、交韻--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韻、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韻等。其它還有抱韻,第一行與第四行押韻,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韻。這是西方十四行詩的正宗韻格。

聲調 發音過程中音高和音長的變化。沈約《四聲譜》最早研究這個問題。新詩只能注意而已。特別是在朗誦詩歌需要時。

節奏 本是音樂術語,是詩歌外在音樂性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節奏。詩歌的節奏是事物的節奏和人的生理節奏--呼吸的調節及運動感覺的反映。

詩歌節奏是音組和停頓的有規律的安排。在漢語中,一個字一般是一個音節,有獨立意義的單音節、雙音節或多音節構成一個音組,每組後面有或長或短的停頓。

古詩的節奏: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

新詩的節奏:自由開放,獨特創造;每行大致相當,變化中有規律。

㈩ 文章的語言特點有哪些

一、詩歌的語言特點

(1)清新。表現為語言新穎,不落俗套。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也稱質朴。表現為使用白描,不加修飾,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如畫一般的山村之夜在作者的筆下如此寧靜,如此祥和,而如此生動地展現出來。
(3)絢麗。主要指富麗的辭藻,絢爛的文采、奇幻情思。如李商隱的《板橋曉別》:「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本來是一次生活中常見的離別,經過詩人那特有的奇幻絢麗的語言,便將現實與幻想融為體,創造出色彩繽紛的童話般的幻境。
(4)含蓄。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如杜牧的《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詩人託事於物,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說一字,但他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
(5)簡潔。指干凈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十個字便將幽居的特點托出。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僅十個字即寫出了環境的清冷,鉤勒出空曠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
(6)作者人生經歷和性格特點所導致的語言特點。如李白的詩豪放飄逸,熱情奔放,氣勢磅礴;杜甫的詩則沉鬱頓挫;王維的詩清新空靈;李商隱的詩瑰麗含蓄。
(7)詩歌所表現的流派所具有的語言特色。現實主義詩歌提倡客觀地觀察生活,並按照生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的描寫生活,表現生活。真實地反映現實,針砭時弊。如杜甫、白居易、陸游等人的作品。

二、散文的語言特點
就總體而言,散文的語言特色有散中見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語言具有樸素、自然、流暢、簡凈等特點。它不刻意雕飾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蘊。而且,散文的語言經過情感的陶冶、鍛煉,又有很強的抒情味和感染力。

三、小說的語言特點
小說的語言和散文的語言,雖然都是散文化的語言,但它們是不同的。小說是客觀性的語言,作者有什麼思想感情,作者並不站出來說,而是讓人物、讓情節代作者說;而散文則是主觀性的語言,作者不站出來說,還不行,作者可以直抒胸臆。
大體上講小說的語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敘述為特色,另一類以描寫為特色。這兩類並沒有伯仲之分。以敘述為特色的小說,追求整篇作品的味道,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說,追求形象的鮮明性。以敘述為特色的小說可以叫情節小說,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說叫細節小說。以敘述為特色的小說讀起來舒暢,它以語感為先導,吸引讀者進入它的藝術世界,這種語感貫穿於作品的始終,處處可以感到這種語感的存在,它往往給讀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好讀、暢快。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說,它往往以一個接著一個的細節抓讀者,它給讀者的感覺就是形象,就是一個又一個鮮明具體的細節,作品就是以細節與細節的內在聯系,吸引讀者不斷地看下去,這里不說讀下去;以敘述為特色的小說可以說讀下去,不說看下去。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說,它的語言可能很簡練,如果讀的話可能有點澀,但描寫的細節很抓人,不得不看下去,它就像看畫面藝術一樣,只是畫面,只是形象,這畫面、這形象很吸引人。如《紅樓夢》就是以描寫為特色的小說,《三國演義》則是以敘述為特色的小說。

熱點內容
一對一玄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424
主角修煉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2 08:09:01 瀏覽:228
找一本校園小說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發布:2025-02-02 08:07:28 瀏覽:867
腹黑會長是頭狼全文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02 07:50:10 瀏覽:351
有沒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7:17:05 瀏覽:540
俞靜雅葉北城小說的名字 發布:2025-02-02 07:08:23 瀏覽:854
科幻小說起什麼名字大全 發布:2025-02-02 06:43:40 瀏覽:48
2017完結網游類小說排行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586
鳳棲梧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2 05:54:54 瀏覽:549
校園男主混混成長小說 發布:2025-02-02 04:55:53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