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主義新感覺派小說家有

現代主義新感覺派小說家有

發布時間: 2022-04-08 15:18:49

『壹』 談談中國新感覺派小說與作家

20年代30年代初出現的「新感覺派」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創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新感覺派」小說的根本特點是特別強調作家的主觀感覺而不太注重對客觀生活的真切描寫。劉吶鷗是「新感覺派」小說的最初嘗試者,他創辦於1928年9月的《無軌列車》半月刊,標志著中國「新感覺派」小說實踐的開始。他的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是現代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集。穆時英和施蟄存把「新感覺派」小說推向成熟和引身運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現對現實生活的感覺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們的代表作。
新感覺派小說在30年代上海的勃興,是與上海現代化進程同步的。地處長江口岸的上海,擁有寬深的黃浦江天然港灣,連結著通向世界各地的海運,這就從地理環境上為上海提供了成為現代都市的天然條件。同時,上海有許多外國租界,這種多元化格局的租界,使它幾乎是十分自然地、毫不困難地就和國際接軌,成為「東方巴黎」,成為一個典型的現代國際大都會。茅盾曾對當時上海現代特徵的都市生活作了如下描繪:圍繞城市的工廠區煙囪林立,工廠充塞噪音與污濁空氣,疲憊的工人連續操作十二小時,南京路國貨市場景氣繁榮,隱藏背後的是外國工業、金融資本和原料輸入,外灘一帶銀行區構成了全國的樞紐,國家銀行和公債市場的證券交易一片忙碌,跳舞場在展露纖腰粉腿,豪華電影院正開映歐美現代生活片,城市的時髦風氣在向內地蔓延、滲透。這里充滿了資本主義的消費、慾望和享樂,滲透著中西方所共享的現代素質。

這一點在新感覺派筆下常常顯露出來,劉吶鷗的小說場景涉及賽馬場、夜總會、電影院、大旅館、小轎車、富豪別墅、海濱浴場、特快列車等現代都市生活的各個方面。而穆時英所追求的是爛熟的都市文明,是「白金女體的塑像」,是聖處女的風情,是籠罩著薄霧的秋巷,是爵士狐步舞,是用各種彩色和旋律交織成的美。

新感覺派作家最初登上舞台時,由於社會的急劇動盪,導致了傳統文化的崩潰,傳統生活習慣的顛覆以及民族自尊的破碎,使得轉型期的中國知識分子陷入了社會的紊亂、生活的不安定、政治上的不滿之中,他們由此產生種種頹廢、逃避、自哀自憐的灰色情緒之中。再加上這時「五四」新文化運動面臨退潮而產生分化,思想界呈現苦悶和無奈。革命對新感覺派作家來說是不相適宜的,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荒誕、畸形、非理性的都市生活,其中隱含了他們對社會、人生、人性的懷疑。

中國新感覺派小說的出現是中國社會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欣賞走向模仿的的結果,是西學漸結出的果實,可以說,沒有大規模的對外學習和引進,沒有文學現代化進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也就不會有新感覺派的存在。所以說,從文化人類學視角來看,新感覺派這個獨具特點的流派的產生既涉及地域文化學和人文地理學,也涉及中西文化沖擊交融的異質和不平衡性。

新感覺派作家生活在30年代的大上海,從舊時代的繁榮直接接觸現代西方文明;腐化的、凝滯的、瀕臨滅絕的身軀被注入了變幻虛浮的金融靈魂。都市生活的長期熏染,使他們熟知都市發達的商業文化和成熟的歐洲生活方式,洞悉都市人群在物慾誘惑下的內心世界,以及被生活擠壓、拋棄,因而寂寞、悲哀的精神體驗。對於現代都市生活,他們的感受非常復雜,一方面他們欣賞甚至沉溺於都市的醉生夢死,另一方面他們對都市的精神沉淪與墮落又心存不滿,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使他們紛紛拿起筆,用文學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都市諸種人生的印象與感覺。

但基於都市的生活方式和現代的價值觀念,新感覺派作家無法用傳統的思想和傳統的表現手法來展現現代都市的豐富多彩與光怪陸離。於是,他們主動運用西方全新的觀點、主張、方法、技巧表達他們對都市的新感受和新體驗。因此,內心獨白、自由聯想、蒙太奇、段落疊加、無標點寫作等西方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被新感覺派作家充分使用。如穆時英的《上海的狐步舞》中關於華東飯店的描寫就運用一字不改的段落重疊來直接表現都市生活的瘋狂與墮落。

『貳』 新感覺派的主要作家包括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新感覺派小說的主要代表作家有:
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
以上三位是最主要的,另外還有葉靈鳳、黑嬰、禾金等。
施蟄存新感覺派小說的代表作品有:《梅雨之夕》(1933)《將軍底頭》(1930)《鳩摩羅什》(1930)《善女人行品》(1933)《李師師》(1931)《上元燈》(1929)《薄暮的舞女》《鷗》《春陽》等。結集有《江干集》(1923)、《上元燈》(1929)、《李師師》(1931)、《將軍底頭》(1932)、《梅雨之夕》(1933)、《善女人行品》(1933)、《小珍集》(1936)、《四喜子的生意》(1947)等。
劉吶鷗新感覺派小說的代表作有:《兩個時間的不感症者》《風景》《游戲》《殘留》等。結集為《都市風景線》。
穆時英新感覺派小說的代表作有:《白金的女體塑像》《夜總會里的五個人》《上海狐步舞》《南北極》《聖處女的感情》等。結集為《南北極》(1930)、《公墓》(1933)、《白金的女體塑像》(1934)、《聖處女的感情》(1935)等,另有長篇小說《交流》(1930)。

『叄』 以下哪些作家被認為是新感覺派的

劉吶鷗是「新感覺派」小說的最初嘗試者,他創辦於1928年9月的<無軌列車>半月刊,標志著中國「新感覺派」小說實踐的開始。他的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是現代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集。穆時英和施蟄存把「新感覺派」小說推向成熟和引身運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現對現實生活的感覺和印象。<上海狐步舞> 、 <梅雨之夕>等是他們的代表作。 劉吶鷗, 原名劉燦波,筆名洛生,台灣省台南縣人。早年在日本東京青山學院攻讀文學時,深受將西方現代派文學與東方精神結合於一體的川康端成的影響。在日本應慶大學畢業後回國,曾先後創辦「第一線書店」和「水沫書店」,出版了許多進步書刊。他自己也譯介過進步的社會科學書籍和日本新感覺派小說集。1928年9月,他創辦《無軌列車》雜志,團結了一些刻意追求藝術形式創新的文學青年,初步顯露了新感覺派的創作傾向。同年底,《無軌列車》被國民黨查封後,他繼續嘗試新感覺派小說的創作,先後寫出八篇小說,於1930年4月結集為《都市風景線》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本較多的採用現代派手法寫的短篇小說集。
《都市風景線》因能將本來是根植於西方都會文化的現代派文學神形兼備地移入東方大都會,才審美的發現了上海的「現代性」。作者將敘述者的「感覺」上升到最顯著的層面,使人耳目一新的推出意識跳躍、流動的小說文體。劉吶鷗 小說的意義在於說明:現代都市要用現代情緒來感受,都市男女的故事也不單單是獵取一點病態心理誇張的予以表現,而在於對城市人的生存環境的細加體驗。如其代表作《風景》寫一位都市少婦本來去與丈夫團聚,但卻在高速火車的旅途中與陌生男子燃青完成了一次瘋狂的野合的故事。寫現代機械的直線和角度的壓力,迫使人們逃離城市,去企圖尋找赤裸裸的人間真實。
劉吶鷗的小說在描寫都市生活方面「開了一端,但是他沒有好好地繼續下去,而且他的作品還有著『非中國』即『現實』的缺點。能夠避免這缺點而繼續努力的,這是穆時英。
穆時英(1912--1940),浙江慈溪人,筆名伐揚,1929年開始寫作。他最初發表的小說並沒有新感覺派的味道。大約在 1932年以後。他的作品突而轉向新感覺派。他先後出版了《公墓》(1933)、《白金的女體塑象》(1934)等小說集,運用感覺主義、印象主義等現代派手法,來表現大都市光怪陸離的生活,不僅開了「洋場文學」的先河,還被人稱為「新感覺派的聖手」、「鬼才」 。為一時風行的海派作家。他的代表作<夜總會里的五個人>寫了破了產的金子大王胡均益、失去了青春的交際花黃黛茜、失了業的市政府秘書繆宗旦、失了戀的女大學生鄭萍,還有懷疑主義者季潔五人。他們在一個周末來到夜總會,以狂熱的跳舞來發泄各自的苦惱,來填補精神的溝壑。到第二天拂曉,胡均益開槍自殺,徹底擺脫了他的苦惱和郁悶。作者所塑造的五個人物都是「從生活上跌落下來」或「被生活壓扁了」的人。他們內心裡充滿著悲憤、仇恨和無法排除的寂寞感,然而他們卻「在悲哀的臉上戴了快樂的面具」,強作笑顏。其實,他們的悲憤、仇恨、寂寞早已「深深地鑽到骨髓」里,在瘋狂中尋求刺激,只不過是飲鴆止渴而已。
<白金的女體塑像>描寫了兩種性病態的表現:一是謝醫師的節欲獨身主義,一是女病人的性慾過度亢進。這兩種性變態說明高度集中化與極端化的都市文明不僅於預了人們的外在生活,而且還穿擊到人們的心靈深處。謝醫師的繁忙、擁擠、枯燥、刻板快節奏的生活,使他的心理失去平衡,逐漸變得連人的本能欲求都冷漠寡淡,成了一個獨身主義的節欲者(實際上這是極端個人主義的惡性膨脹),而那位女病人無法擺脫社會的魔影,也無法擺脫那種糜爛的資本主義都市文明的環境。畸形的都市生活使她感傷、郁悶、空虛,只好在床褥間來傾瀉心中的郁悶,來減輕思想的重荷,因而她那本來健康的身體就變成了「不是病」的病軀,幾乎成為「白金的女體塑像」了。作者通過描寫大都市生活這兩種性變態同社會生活的密切幽微的關系,反映了都市的畸形生活給人們造成的精神創傷和肉體的摧殘。
相比之下,施蟄存的小說創作則高於劉吶鷗和穆時英。施蟄存的病態小說,題材更為廣闊,內容也更為豐富。他不僅以上海為主要場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態生活,而且還對上海市郊小城鎮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掃描。他筆下的人物多是生活在都市底層的小人物,如舞女、小商人、小職員之類。作者對他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來抒寫他們受生活擠壓的慘苦情狀。如<薄暮的舞女>的主人公素雯非常厭倦終日陪伴男人們尋歡作樂的舞女生涯,把脫離苦海的希望寄託在她的情人身上,並因此中止了與舞廳老闆簽訂的合同,也拒絕陪客人跳舞。恰在此時,她的情人破了產。她的希望成了泡影,她又只好低三下四地給舞客打電話,陪笑臉,表示不再拒絕對方的邀請。素雯的前後變化,決不是她個人的品行不端,而是由於生活的折磨,她不得不去食自己泡製的苦果。

『肆』 新感覺派名詞解釋

新感覺派是一種小說的感覺流派,新感覺派小說是20世紀中國第一個被引進的現代主義小說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葉靈鳳,此外還有黑嬰、禾金等。

新感覺派小說吸取來自日本新感覺派小說的立體化、動態化、感覺外化的語言表達方法,借鑒了來自西方的意識流的小說結構和人物塑造的方法,創造出獨特的心理型的小說流行用語和特殊的修辭,使自己和第一代的海派文學有了本質的區別,超越了通俗文學,成為中國最早最完整的一支現代派小說流派。

(4)現代主義新感覺派小說家有擴展閱讀

新感覺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們提倡作家要「純客觀」地挖掘與表現人物的潛意識、隱意識活動,以及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由某種客觀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變態心理。但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個新的高度的還是施蟄存。

在新感覺派作家看來,現實並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內心的,而是感覺和體覺雙重類型的混合。其次,他們受到來自意識流、電影文學的影響,突破了現實主義小說的在情節上的明晰連貫,代之以「不確定性」,小說的時間、地點、人物身份具有不確定性。

『伍』 為什麼新感覺派 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個獨立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

新感覺派起源於日本,流行於中國,是都市小說的一部分

『陸』 新感覺派小說在審美上有何「新」的特點

「新感覺派」小說的根本特點是特別強調作家的主觀感覺而不太注重對客觀生活的真切描寫。
新感覺派的創作題材多取材於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態生活,並通過描寫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現象和世相世態,暴露出剝削階級男女的墮落與荒淫、寂寞與空虛,為開拓中國現代的「都市文學」建樹了篳路藍縷之功。新感覺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們提倡作家要「純客觀」地挖掘與表現人物的潛意識、隱意識活動,以及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由某種客觀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變態心理。
新感覺派十分注重小說技巧的創新。新感覺派作家的創作都是起步於現實主義手法的。但是他們基於「在創作上獨自去走一條新的路徑」的想法,刻意移植和實驗現代派的「新興」技巧,有意識地把各種非現實主義的技巧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之中。

『柒』 新感覺派小說和心理分析派小說區別在哪

實際上新感覺派小說與心理分析小說差不多,新感覺派是20世紀日本出現的一個流派以川端康成、橫光利一為首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中國的新感覺派小說是在日本新感覺派的影響下,在30年代步其後塵發展起來的。它的產生,既是世界性的現代主義思潮對中國新文學沖擊的一種反饋,又是30年代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的階級矛盾和民族危機空前激化的結果。他們既不滿於舊的社會秩序,又尋求不到施展才華的歸宿,陷入了苦悶、彷徨的困頓之中。為了填補自己精神的空虛,他們追求新的刺激,因而欣賞現代派小說的「新、奇、怪」的表現手法,是力圖兼容各種不同的表現手法,把「心理分析、意識流、蒙太奇等各種新興的創作方法,納入了現實主義的軌道」,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感覺派」小說。所以中國的新感覺派小說也就是心理分析小說。
如果說唯美主義一頭聯系著浪漫主義,另一頭聯系著現代主義,那麼 「新感覺」則是頭枕著唯美主義,整個身體已經屬於現代主義。新感覺派小說家穆時英和劉吶鷗,主要受日本新感覺派作家川端康成、橫光利一等人影響。日本的新感覺派又源於法國的保羅·穆杭,而保羅·穆杭又受波德萊爾的影響很大。中國的新感覺派不但和西方唯美主義有著這種間接地承應關系,他們的小說還直接受惠於唯美主義作家波德萊爾和王爾德等人,因此有研究者認為中國的新感覺派並非屬於未來主義,它們只不過是頹廢主義享樂和唯美情調的遺風。其觀點意在削弱新感覺派的現代主義色彩,但亦足以標明新感覺派小說確實還存在著濃厚的唯美情調,穆時英的小說在當時就被人看作是世紀末的 「頹廢小說 」,「又有人因他所寫多為都市奢華墮落的生活,呼之為 『頹廢作家 』。」無論是施蜇存還是穆時英、劉吶鷗,他們的小說都和具有濃厚唯美色彩的葉靈鳳、章克標的小說有相似之處。
新感覺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們提倡作家要「純客觀」地挖掘與表現人物的潛意識、隱意識活動,以及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由某種客觀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變態心理。相比之下,施蟄存的小說創作則高於劉吶鷗和穆時英。施蟄存的病態小說,題材更為廣闊,內容也更為豐富。他不僅以上海為主要場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態生活,而且還對上海市郊小城鎮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掃描。最初的新感覺派小說把追求新奇的感覺當作創作的關鍵。到30年代初期,他們又接受新心理主義的影響,創作了一批以表現心理分析為主要內容的小說。如劉吶鷗的《殘留》採用主人公霞玲獨白的形式來進行人物的心理剖析,在當時是別開生面的。穆時英的《南北極》、《白金的女體塑像》等小說都是將心理分析作為構成作品藝術形象體系的重要環節,豐富了刻畫心理小說的表現手段。但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個新的高度的還是施蟄存。他的《梅雨之夕》、《春陽》、《葯羹》等小說代表了心理分析小說的最高水平。

『捌』 新感覺派小說流派特徵是什麼

13.4.2新感覺派小說流派特徵作為獨立、成熟的文學流派,新感覺派作家在思想、藝術追求上顯示出一些共性化的特徵。 基本傾向 從政治傾向上看,新感覺派作家與左翼文學的關系經歷了從開始接近到最終疏遠的過程,基本上代表自由知識分子的態度與立場。不滿現實腐敗,同情民眾疾苦,與左翼文學有共通之處;但他們又與左翼文學的政治目標有明確的距離,力圖保持中立的姿態。從文化選擇上看,新感覺派作家對流行於歐美和日本的世紀末文化思想、非理性主義生命學說和現代主義藝術情有獨鍾,自覺接受其影響。具體地說就是:一、歐美心理分析和意識流小說;二、日本新感覺派小說;三、弗洛伊德主義。從藝術觀念上看,他們持文藝與政治的二元論和並行論,強調文藝與政治的區別與獨立,突出文藝的非功利追求與創新性質。施蟄存就曾回憶說:「我們為什麼要運用這些新的手法,原因很簡單,一是覺得新奇,二是想藉此有所創新。」 藝術探索及特點 新感覺派的藝術探索主要側重以下方面,並表現出相關特點。 都市景觀 新感覺派作家的作品大多從現代都市生活中取材,表現獨特的都市景觀,揭示都市人錯綜復雜的生存境遇及人生感受,尤其對畸形與病變方面的描摹富於特色。都市的出現是現代社會史的重大事件,中國現代都市的發展伴隨著半殖民地化的過程,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現代都市既是各種社會矛盾的聚集所,因而成為各派政治勢力的必爭之地;同時又作為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東方翻版,成為罪惡與墮落的淵藪。不同於茅盾、丁玲、樓適夷他們的都市小說著重描寫階級斗爭、時代趨勢,新感覺派的小說更多地依託都市作為商貿金融重鎮的特徵來寫作,充分展示它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一面,以及陷身其中的人們的躁動與迷茫。他們的小說人物從舞女、交際花、姨太太到資本家、投機商,從水手、冒險家、公司職員到各色市民、流派無產者等等,包羅廣泛;小說場景多選擇娛樂消費場所,賽馬場、夜總會、大劇院、小轎車、高級旅館、酒吧、別墅、大街通衢等等常常構成人物活動和故事發生的環境。作家往往就從中演繹一段與金錢有關的人生故事,從個體差異的角度來表現都市生活的光怪陸離、藏垢納污。 現代中國的社會變革對都市的震盪更為直接與巨大,政局混亂,經濟破產,道德解體,價值崩潰,新感覺派小說再現了人際之間由於彼此缺乏信任和溝通,油然而生的沉重的孤寂感、隔絕感,如劉吶鷗的《熱情之骨》,徐霞村的《MODERN GIRL》等;因為人生喪失了目標,精神無所歸依,生活中充滿了變數,命運沉浮不由自主,穆時英的《夜》、《夜總會里的五個人》和黑嬰《五月的支那》等作品流露出濃郁的人生的漂泊感、厭倦感和無奈的嘆息。作家通過小說人物悲劇性的都市生活感受表達了相當一部分人群對於都市生存的焦慮體驗。心理描寫 著力開掘人物的深層心理和潛意識,集中揭示人物精神狀態的復雜性,刻畫雙重性格,是新感覺派小說的又一特點。新感覺派作家善於捕捉人物微妙的心理波動,從無意識的角度去剖析人物,並藉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從性慾本能的角度為人物的行為尋求深層心理學解釋。穆時英在《白金的女體塑像》中以性慾本能的壓抑與釋放的心理事件來描述謝醫生從性冷淡到恢復戀愛熱情的行為變化。施蟄存的《春陽》更從一件偶然事件中透視嬋阿姨心理的紛亂與記憶的失誤,剖示其置身金錢與情慾不能兩全困境中的苦悶。他們還通過描寫人物的變態心理與變態行為,展示其心理性格的矛盾沖突,從而塑造具有雙重性格特徵的復雜形象。施蟄存的《將軍的頭》小說集充分而細膩地展示人物情慾本能與理性規范之間的糾葛:《將軍的頭》是種族立場與美色之欲的沖突;《鳩摩羅什》是宗教戒律與男歡女愛的沖突;《石秀》一篇解構英雄故事,層層剝筍般地寫出石秀在兄弟信義與情慾本能之間的掙扎、沉淪,其行為從自虐到施虐,其心理由愛戀轉為嫉恨。這些小說將對人性的探究推進到隱秘幽僻的潛意識、無意識的生命本能層次,不無新意頗有深度。表現技巧 新感覺派小說在表現形式技巧方面也有不少新奇巧妙之處。心理——感覺化的敘事方式。在他們的小說中,對人的心理透析和感覺臨摹代替了經典現實主義藝術對典型環境的刻畫和對典型人物的塑造,讓人物心理感覺的變幻和意識綿延取代情節故事的展開,打破現實時空的界限,實現現實與幻覺、過去與未來的疊合交融。劉吶鷗的小說《兩個時間的不感症者》具有突出的感覺化的特點,而施蟄存的《梅雨之夕》、《春陽》等均以人物心緒的無意識流動來結構小說,體現將現實心理化的敘事特色。穆時英的《上海的狐步舞》描繪舞場聲光色彩及人群的移動,借鑒了新興藝術電影的蒙太奇手法,節奏快捷多變。開放式的敘事結構。新感覺派小說常採用散點透視的方式來結構小說,使其組織構造更多地呈現為橫向組合的形態而非縱向連綴的形式。如穆時英是此中高手,他的《夜總會里的五個人》表現五個失意之人狂亂的行為心理,從情節上看彼此互不相干,但五個命運相似的人生片斷疊加卻強有力地透露了共同的主題傾向。新奇的語言形式。他們強調語言對感覺印象世界的再造功能,要以出人意料的組合方式和技巧來表達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造成新穎不俗的藝術效應。為此他們發揮奇異的想像,對客體對象實施大膽改造,使之具有人的生命感覺,如穆時英將人臉想像為「一張優秀的國家的地圖」,將夜晚都會隱約的窗燈擬想為羞澀的「處女的燈光」等等。新感覺派小說語言辭格豐富,講求修辭的美學效果。如通感與比喻就是他們常用的手法,像以下的句子應該都是有獨特的表現力的:「鍾的走聲是黑色的……」;「那隻手像一隻熨斗,輕輕熨著我的結了許多皺紋的靈魂。」

『玖』 新感覺派的特徵是什麼在我國的代表作家有誰

新感覺派小說往往採用新奇的文體、華美的辭藻、象徵和通感等手法。是20世紀我國第一個被引進的現代主義小說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劉吶鷗、穆時英,此外還有黑嬰、禾金等。
希望採納

熱點內容
一對一玄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424
主角修煉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2 08:09:01 瀏覽:228
找一本校園小說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發布:2025-02-02 08:07:28 瀏覽:867
腹黑會長是頭狼全文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02 07:50:10 瀏覽:351
有沒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7:17:05 瀏覽:540
俞靜雅葉北城小說的名字 發布:2025-02-02 07:08:23 瀏覽:854
科幻小說起什麼名字大全 發布:2025-02-02 06:43:40 瀏覽:48
2017完結網游類小說排行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586
鳳棲梧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2 05:54:54 瀏覽:549
校園男主混混成長小說 發布:2025-02-02 04:55:53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