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小說和現代小說的區別
① 現代文學當代文學的區別
區別:時間分期不同、研究內容不同、限定范圍不同、劃分階段不同、代表人物不同
1、時間分期不同
中國現代文學,是指從1919年到1949年期間創作的文學作品;
中國當代文學,是指從1949年至今這個期間創作的文學作品。
2、研究內容不同
中國現代文學課程的基本內容包括文學史和作品兩大部分。主要講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間發展過程及其規律,各種文學現象的變化和聯系,以及其間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
中國當代文學它研究當代文學發展史上的文學運動及重要文學現象,分析當代重要作家作品,總結經驗教訓。
3、限定范圍不同
現代文學是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從而與世界文學潮流相一致,成為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文學。
當代文學是發生在特定的社會主義歷史語境中的文學,它限定在「中國大陸」這一范圍之中。
4、劃分階段不同
中國現代文學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十年(1917-1927):民主意識、科學精神、社會主義思想。
第二個十年(1927-1937):階級解放意識,左翼革命文學的社會主義意識,民主主義、自由主義人文主義文學意識並存。
第三個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識和人民解放意識,多地域、多元化、大眾化的文學。
中國當代文學劃分的階段為:
第一階段 1949-1978年;
第二階段 1978年-1989年;
第三階段 90年代-新世紀。
5、代表人物不同
中國現代文學的代表作家有:
魯迅、沈從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張愛玲、徐志摩、聞一多、丁玲、趙樹理、戴望舒、蕭紅、艾蕪、錢鍾書、艾青、路翎、穆旦等。
中國當代文學的代表作家有:
巴金、丁玲、臧克家、趙樹理、張天翼、周立波、艾青、楊朔、孫犁、楊沫、周而復等。
文學分類:
不同語言或國家的文學:
亞洲文學:中國文學、馬新文學、日本文學
歐洲文學:英國文學、德國文學、希臘文學、俄羅斯文學
美洲文學:美國文學、拉丁文學
(文學同樣是分民族的)
比較文學: 比較文學指的是跨文化與跨學科的文學研究。
比較文學是一種文學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學科中人與人通過文學進行溝通的種種歷史、現狀和可能。它致力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並希望相互懷有真誠的尊重和寬容。
按載體分為:口頭文學、書面文學、網路文學三大類。
按地域分為:外國文學、中國文學等。
按讀者年齡分為:兒童文學、成人文學等。
按讀者群體及內容分為: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民間文學、少數民族文學、宗教文學等。
按內容分為:史傳文學、紀實文學、奇幻文學、報道文學等。
按表達體裁分為: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新韻文、戲劇、歌劇、劇本、民間傳說、寓言、筆記小說、野史、童話、對聯和笑話等;其他如史傳、哲理、賦、駢文、小品文、文學批評、有文字劇情架構的電腦游戲(含游戲主機)與動漫等。
按創作理念分為: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等。
文學理論
按地域分為西方文學理論與東方文學理論。
文學作品的評論和研究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和中國文學史文學流派、文學思潮和文學社團。
文學研究
按研究方向分為文藝美學、文學藝術、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學、文學思想史、文學批評、文學史等。
按時間分為現代文學與近代文學。
按單一研究方向分比較文學、舞蹈文學、紅學等。
參考資料:網路:文學
② 現代小說和古代文人創作的小說有區別嗎,為什麼寫小說的人越來越多
有區別,古代小說一般比較難懂,而且可能有多方面含義。而如今是一個網路的時代,讀者的口味更加豐富,因此小說的種類也很多,內容也很豐富,作者的作品能夠在網路上飛速傳播,盈利能力也較強,所以寫小說的人越來越多。現在的現代小說有很多是非常優秀的,它們往往能反應一個時代普通老百姓的社會態度和社會生活,例如,王安憶1995年的《長恨歌》,它不僅於2019年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還曾一度於2006年就被改編成電視劇《長恨歌》,由張可頤主演,你沒有看錯,就是主演港劇《金枝與欲孽》的「張可頤」。此外,像劉震雲《手機》、賈平凹《秦腔》、陳忠實《白鹿原》、路遙《平凡的世界》都質量非常高。
還有就是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③ 現代小說和當代小說有什麼區別
現代小說一般是近現代的,多是上世紀的。而當代小說就是二十一世紀的,近幾年的。
④ 西方現實主義文學和現代主義文學的區別
傳統的現實主義文學首先在故事背景、情節上符合現實實際,作家會按照現實的邏輯來發展情節。而現代派文學中可以不受此限制,出現荒誕、非常規的人物或事件。 在敘述上,傳統現實主義作家經常將自己的情感流露在人物的一舉一動當中,對故事有明顯的好壞評判。而現代派作家在這方面反對這種做法,認為作家應該以客觀的態度進行敘述。 在表現手法上,現實主義作家的手法不如現代派作家豐富。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小說中象徵、影射、隱喻的現象越來越多,而意識流等創作手段也是現代派的重要特徵。
⑤ 中國當代小說和現代小說的區別
古今小說有許多相通之處,但古代小說也有其自身特點。因而欣賞時,應根據古代小說自身的特點來加以欣賞,具體可以從了解古代小說的特點、欣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鑒賞古代小說的語言三個角度入手。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⑥ 當代小說與現代小說的差別是什麼
可以說我覺得現代小說跟當代小說完全沒有可比性了,尤其是因為他的文筆可以看出非常大的差距。當代小說的作者都是一些名家,他們寫的書都非常的好,質量非常的高,但是現代小說的作家都是些網路作家,都特別的混雜,質量不怎麼好。
⑦ 現實主義文學和現代主義文學有什麼區別
1.是否實際
現實主義文學首先在故事背景、情節上符合現實實際,作家會按照現實的邏輯來發展情節;而現代派文學中可以不受此限制,出現荒誕、非常規的人物或事件。
2.敘述描寫
現實主義作家經常將自己的情感流露在人物的一舉一動當中,對故事有明顯的好壞評判;而現代派作家在這方面反對這種做法,認為作家應該以客觀的態度進行敘述。
3.表現手法
現實主義作家的手法不如現代派作家豐富。小說中象徵、影射、隱喻的現象比較多,意識流等創作手段也是現代派的重要特徵;而現實主義作家,都是一些比較基本的表現手法。
⑧ 「現代派小說」、「先鋒小說」和「新寫實小說」的區別
現代派小說(現代派文學)
現代派文學是19世紀80年代出現的、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在歐美繁榮的、遍及全球的眾多文學流派的總稱。它包括表現主義、意識流小說、荒誕派戲劇、魔幻現實主義等流派。
現代派文學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變化,流派紛呈,作家的政治、思想傾向也很不一致,但就其共性來說,有如下幾點:①各流派都強調要表現「現代意識」,其中心就是危機感和荒謬感。因此,現代派文學的共同主題是表現現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全面危機。②現代派文學對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四種基本關系的尖銳對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現了異化這一主題。③現代派文學是西方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危機的自我表現,它深受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思潮的影響,具有虛無主義、神秘主義和悲觀主義、個人主義的色彩。
先鋒小說:
現代派小說標示出了一種當代小說在探索中的精神氣質的變化。稍後出現的先鋒小說則有著更鮮明的"文體"實驗的指向。馬原、殘雪共同作為先鋒小說的先聲出現。馬原對於敘述的自覺探索,和殘雪的以非現實的意象冷靜的展示"惡"、"暴力"的能力,都作為了先鋒小說的資源。
重視敘述,是先鋒小說開始最引人注目的共通之處。他們關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處理這一故事。這開始在馬原那裡就有充足的體現。馬原發表於1984年的《拉薩河的女神》是大陸當代第一部將敘述放置於重要地位的小說。之後的洪峰被認為是馬原的成功的追隨者。1987年間,這種寫作成為一種潮流。代表作家作品迭起。這里我們就不例舉。
將敘事本身作為審美對象,運用虛構、想像等手段,進行敘事方法的實驗。背離傳統小說竭力營造和現實世界對應的"真實"幻象的實現途徑,明確承認小說的虛構性。這無疑極大地拓展了小說的表現力,極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凸現小說的獨特存在。在這種形式革新的基礎上,先鋒小說也挖掘包含了特定的意義,這也是與傳統背離的,表現在對於性、死亡、暴力等主題的關注。表達了作家們對於歷史、現實、社會、人性等的個性化的體驗。
新寫實小說
新寫實小說最基本的特質是客觀冷靜地寫生存狀態,即追求所謂「原生態」的真實和世俗化的情調。原生態作為新寫實小說的核心特質,成為作家逼近生活的有利途徑,使作品獲得了讀者的廣泛認同;然而也恰恰是這種在真正意義上並不存在的「絕對還原」,這種對知性的有意消解,制約著新寫實小說美學品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