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長篇小說黃金時代
1. 《黃金時代》包括哪幾部作品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小說集中含有:《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時期的愛情》和《我的陰陽兩界》五篇小說
2. 玄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品
。。。。可憐我打了半天手一滑也要從頭再來了。
藉此就少打點了,就寫書名和作者了,樓主自己查網路吧。。
《飄渺之旅》 蕭潛
《誅仙》 蕭鼎
《紫川》 老豬
《搜神記》,《蠻荒記. 樹下野狐
《魔法學徒. 藍晶
《風姿物語》 羅森(這本書被稱為中國現代玄幻小說始祖)
《褻瀆》 煙雨江南 (里程碑)
《九州。系列》 作者很多(唯一能與西方魔幻世界抗衡的東方玄幻設定)
《升龍道》 血紅 (血紅最經典,最火爆的書,救了起點)
還有很多。。。
不知到能幫助樓主多少,身為小說愛好者的一點心意,新年好~
3. 黃金時代根據哪部小說改編
穿越愛情的漫長旅程
4. 黃金時代的作者是
【王小波簡介】
王小波(1952~1997年)當代著名學者、作家。l952年5月13日生於北京,l968年去雲南插隊,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商業管理。1984年至l988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後回國,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後辭職專事寫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區第八區。王小波無論為人、為文都頗有特立獨行的意味,其寫作標榜「智慧」、「自然的人性愛」「有趣」,別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師承穆旦(查良錚)。
【王小波生平】
1952年5月13日 出生於北京。
1968~1970年 雲南農場知青。
1971~1972年 山東牟平插隊;後擔任民辦教師。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工人。
1978~1982年 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經濟系學生。
1982~1984年 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教師。
1984~1988年 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講師。
1991~1992年 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講師。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於北京。終年45歲。
5. 小說《黃金時代》主要講的什麼
《黃金時代》這本小說我第一次看是在高二的時候,第一次讀到就嘆為天人,我從認為有人能把性愛寫的如此清晰脫俗,比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還要好。
《黃金時代》敘述了從北京來的一個叫王二的下鄉知青與當時隊里的女醫生陳清楊之間的故事,下鄉的雲南這個地方悶熱,除了橡膠和水稻,就只剩下無休無止的熱風。
那一年,王二二十一歲。
6.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分別指的是
《黃金時代》是以文革時期為背景的構成的作品。《白銀時代》是《時代三部曲》之二。主人公生活的未來世界不僅不比現在更好,反而變本加厲地發展了現代生活中的荒謬。知識分子作為個體的人,被拋入日益滑稽的境地里。《青銅時代》是以中國古代唐朝為背景的三部作品構成的長篇。
《時代三部曲》是由《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三部篇小說構成。在《時代三部曲》中,作者以喜劇精神和幽默口吻述說人類生存狀況中的荒謬故事。
三部小說從容地跨越各種年代,展示了中國知識分子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命運。作者唾棄中國現當代文學那種軟弱、感傷和媚俗的虛飾風氣,以其尖銳的批判,深刻的思考和豐富的想像,對人世間的苦難和荒謬進行最徹底的反諷,隨心所欲地穿行於今中外的對話體敘述,變換多種視角,在虛擬時空中自由發揮。
他以智慧、創造、愛情這些生命的永恆人極權、昏庸、世俗相抗衡。王小波的過人之處,在於他用汪洋恣肆的手法描寫男歡女愛,言說愛情的驚人美麗和勢不可擋的力量,展示出超拔卓絕的價值境界。
(6)中國現代長篇小說黃金時代擴展閱讀:
作品通過描寫權力對創造慾望和人性需求的壓制和扭曲,深刻地揭示了歷史的荒誕性,寄寓了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思索而悲憫。
《時代三部曲》代表著王小波對文學的關懷和理解,代表了他渴求達到的藝術水準。與歷來已有的作品相比,王小波的作品是不同的一種。
他無視禁忌的頑童心,他的幽默反諷才能和想像奇趣,遠遠超出這個時代的某種文學理解力。由於作品本身的這些特質,王小波生前經歷了出書的重重困難。
7. 清代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黃金時代,但那時 對文化是禁錮政策 ,怎麼還可以發展
雖然禁錮, 但是寫作的人會將作品世世代代傳下去, 因為不能公開出版. 而這些作品很多也會在江湖/民間流傳, 被後人發現.
清代小說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給予小說深刻的影響。從清初到乾隆時期,是小說的全盛時期,代表民主傾向的、真實描寫社會現實的作品是這個時期小說的主流,《紅樓夢》是它的最高代表。乾隆時期以後到鴉片戰爭以前,即嘉慶、道光時期,脫離現實、宣揚名教和因果報應的作品大量出現,小說創作呈現萎頓、沉悶的景象。清初至乾隆末年(1644~1795),小說創作在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等方面,比前代均有較大發展。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在清初格外突出。重要的作品有《水滸後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等,寫的是歷史和歷史人物,表現的是當時社會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的反抗意識。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繼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傳奇的優良傳統,是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學中諷刺藝術的營養,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社會生活圖卷 ,是中國古代諷刺文學的經典作品。長篇小說《紅樓夢》,描寫一個貴族家庭的衰敗,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對個性自由的要求與封建制度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閃爍著初步的民主主義精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此外長篇小說《綠野仙蹤》,話本小說《照世杯》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嘉慶至道光二十年(1796~1840),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有《說唐演義全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 》等,但思想性和藝術性都不及前期同類作品。續《紅樓夢》成風,這類作品都是想改變《紅樓夢》的悲劇精神,讓賈林大團圓,反映了封建傳統文藝思潮對《紅樓夢》的反撥,是一種倒退。《盪寇志》以續《水滸傳》為招牌,而立意與《水滸傳》正相反,表現了作者痛恨農民起義,維護封建統治的政治立場。這時期較好或有新意的作品,有《綠牡丹》、《雷峰塔傳奇》、《粉妝樓全傳》、《雙鳳奇緣》和《鏡花緣》等。清代小說的面貌和明代小說有顯著的不同。明代小說大都有一個從民間傳說、戲劇、話本到文人編定的演化過程。清代小說則不同,作家依據自己的生活和經驗選材、構思和描寫,在作品中充分表現作者個人的意願和理想。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都臻於成熟。一般的作品都有獨創之處。《紅樓夢》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是這時期小說的最傑出的代表。
《三國英雄志傳》書影(清嘉慶年間刊本)
清代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黃金時代 。不僅數量空前,風格流派多樣,最重要的是它與現實生活十分接近,不再只是描寫逝去的英雄時代和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目光轉向世俗的社會和平常的人們。明代《金瓶梅》開辟的以現實社會及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著重寫市井間世俗情態的新路,到了清代才真正得到發揚。《儒林外史》、《歧路燈》、《綠野仙蹤》、《紅樓夢》都是寫現實生活中的人,充分顯示出長篇小說反映現實生活的巨大能力和容量。在清代,小說在文學領域成為主流,其成就超過了傳統詩文和其他文學樣式。
8.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是什麼水平呢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長篇小說,是 "時代三部曲 "系列作品之一,被《亞洲周刊》評選為 "20世紀中國小說100強 "之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在受過教育的青年文學中取得了突破。對性愛的正面描寫,對現實的批判和嘲諷,對人的生存的反思,對人的自由和真實性的展示,與90年代以前的受教育青年小說不同。《黃金時代》被稱為最後的傷痕文學,意味著最後的作品可以流傳下來。在書中,王小波諷刺、調侃,但討論的是嚴肅的人性問題。在這部作品中,主人公王二一直在努力證明自己是 "存在的",而女主人公陳清揚則一直在努力證明自己是 "無辜的"。兩條主線的交織與融合,極大地提高了作者的思維和寫作能力。
對於一個優秀的作家來說,在他的一生中寫出這樣一部作品,就沒有必要再寫什麼了。王小波在那部小說中對時間的莫名其妙的運用,讓我想起一個詞:瀟灑自如,無拘無束。這個詞用在王小波身上,用在他的小說里,是非常合適的。如果你不是一個認真的讀者,你會感到迷惑。在這短短的空間里,王小波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人從最好的黃金時代到生命的最後時期。對於一部小說來說,這無疑需要超強的寫作技巧和表演能力。這也是我喜歡《黃金時代》的原因之一。王小波在他有限的空間里實現了無限的可能性,使故事的發展成為必然。
9. 哪個年代稱得上是中國電影和小說的黃金時代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電影剛剛經歷了初醒。左翼電影運動興起,文化工作者人才輩出。
編劇夏衍、田漢,明星趙丹、周旋、阮玲玉,導演孫瑜、吳永剛、袁牧之。
10. 哪個朝代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黃金時代
明代小說的發展顯示了白話小說的巨大藝術潛力。清代小說的發展繼續證明了這一點。差別在於,清代的小說、尤其是清代的長篇小說大多數是作家個人的創作。它們沒有像《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那樣,經歷從民間傳說、話本、戲劇到文人整理寫定的漫長過程。明代的小說,除《金瓶梅》以外,或寫超凡的英雄,如林沖、武松、關羽、張飛、孫悟空;或寫離奇的故事;而清代的某些長篇小說,如《醒世姻緣傳》、《儒林外史》、《紅樓夢》、《歧路燈》等作品,卻把目光投向日常的家庭生活,投向生活中的普通人物。正是在這類小說中,出現了偉大的現實主義巨著--《儒林外史》和《紅樓夢》。
清代出現了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紀昀[yun勻]的文言短篇小說集《閱微草堂筆記》,出現了《醉醒石》、《豆棚閑話》、《五色石》、《十二樓》、《無聲戲》等話本小說。可是,從整體上看,清代是長篇小說的黃金時代。英雄傳奇則有《水滸後傳》、《說岳全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歷史小說則有《隋唐演義》、《說唐演義全傳》;見才學、寫幻想、寫烏托邦式社會理想的小說則有《鏡花緣》。這些小說的成就雖然無法與《儒林外史》、《紅樓夢》相比,但它們和現實主義偉大巨著一起,組成了清代長篇小說流派眾多、風格互異、爭奇斗妍的壯觀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