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小說龔玥
A. 女大學生深陷校園貸被學校勸退了嗎
深陷「校園貸」麻煩的小潔。家屬提供
某大學校園貼的貸款小廣告。
根源?
結識有錢朋友,這孩子可能有了攀比之心……
昨天下午,小潔大學的班主任毛老師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小潔剛入大學表現還不錯。在大學舍友的眼裡,小潔穿著時髦,和大家相處得很融洽。「我們一直以為她家境非常好。」一位舍友說,後來發現她經常跟家裡要錢,再後來接到催債公司的簡訊,就知道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了。
王先生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女兒自從認識了一位女性朋友後,便經常跟著她徹夜出去打游戲。這位朋友家庭條件比較富裕,可能是攀比之心作怪,導致女兒不斷向家裡要錢後,又將目光瞄準了各類借貸平台。
小潔的微信朋友圈最新內容是一桌菜餚的照片,還有一張是在健身會所里。紫牛新聞記者電話聯繫上小潔,但得知記者身份,她稱要上班便掛斷了電話,再也不接聽。
記者體驗
「校園貸」很容易,有禁令卻難見效
今年9月6日,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規范「校園貸」管理文件,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不過,「取締校園貸款業務」的禁令是來自教育部。而此前在6月28日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是來自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與這些行政部門相對應的,最多隻能是行政處罰。
盡管如此,不少貸款網站的大門仍然向在校大學生敞開,有的貸款平台在明知學生身份的情況下,依然發放貸款。記者在南京多個高校探訪時發現,在一些公開場所明確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廣告依然堂而皇之地張貼著,「大學生信用貸款」、「同學易貸」、「憑學生證,來就借」、「無憂學生貸」等不絕於目。
而紫牛新聞記者在網上找到一個借貸網站,打開後頁面上顯示「5分鍾放款」字樣,點擊「立即拿錢」,手機就會自動跳轉至該APP的下載界面。下載完成打開後,記者選擇了借款金額和借款期限,驗證身份的界面會有文字提示掃描身份證的正面、背面及人臉識別,還需要填寫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當前職業和教育程度。按照規定的流程全部完成後,該APP會根據借貸者本人提供的銀行卡轉錢。也就是說,即便是已明令禁止「校園貸」,但仍然有不少借貸APP能夠給學生提供貸款。
法律人士呼籲
嚴處涉貸犯罪,加強學生消費引導
紫牛新聞記者從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處了解到,僅今年前9個月,就有超過20名在校大學生因為「校園貸」無力還款,被逼離校或者離家出走,家人向警方求助。對此,江蘇東恆律師事務所陳令霞律師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目前「校園貸」主要存在這些問題:1、對申請人缺乏嚴格審查;2、利息計算不透明,宣傳的低息,實則涉嫌高利貸;3、未進行風險告知;4、收債方法不合理,打擦邊球,嚴重的甚至涉嫌違法。
陳律師分析認為,「校園貸」在法律上屬於民間借貸性質,根據《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案件若干意見》的規定,民間借貸的年利率不得超過24%,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利息不予保護。此外,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謀取高利。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
「有些涉及到犯罪的應該嚴厲處罰。」陳律師告訴記者,相對此前被曝光的以借款人裸照或視頻為要挾進行要債的,涉嫌刑事犯罪。
「這些孩子從墜地至高中階段,基本都有父母陪伴監督,而當他們進入大學後,已都成年了,基本脫離了父母的視線,有了更多的自主權,而他們面對的是更多的消費誘惑,可能會迷失自己,這就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及時補位,進行正確的消費引導。」陳令霞律師說,雖然小額貸款屬於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借貸業務,針對所有的、年滿18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但大學生畢竟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所以從外部嚴格規范或者排除這些有可能影響大學生們成長的障礙,也許更能避免如此多的悲劇。
B. 大三女學生借了校園貸,被人拍「照片」了,該怎麼辦
報警求助,不要給壞人更多傷害自己的機會,同時,向父母坦白,尋求幫助,不要害怕,被威脅時一定要勇於報警。
C. 女大學生身陷「校園貸」後留遺書失蹤是怎麼回事
只要在網路上輸入大學生貸款的字樣,「快速放款」「無抵押無擔保」等許多吸引人的信息就會瞬間撲面而來。這些校園貸,貸款方式看似輕松,背後卻隱藏著巨大風險。
近期,邵陽19歲的女大學生真真被這種快捷的貸款方式所吸引,借了第一筆校園貸後,很快就陷入了無法按期還貸的困境中。直至前幾天,真真留下一封書信竟然消失無蹤了。
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一些不良平台混入「校園貸」的行列中,就像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他們用驚人的高額利息和轟炸式侮辱式的催款方式,讓一個又一個貸款的學生陷入困境。
而這也正是導致借貸悲劇的原因所在。
D. 求一部小說,剛開始男主是校園貸的收債人
貌似純潔
作者: 十一指
簡介:
我叫林琅,當我站在世界巔峰,回憶在我生命中陪伴過我的女人,我清楚地記得她們當中有—— 風騷入骨的同學蘇媚…… 有欲求不滿的老師周曉燕…… 有純潔清高的班花白悅馨…… 有活潑可愛的啤酒妹柳飄飄…… 有人如其名的殺手冷艷
E. 聽說校園貸(各種手機借貸軟體)坑害了許多大學生,我已經把兩個平台的
注銷賬戶一般是不可能的,你別用就可以了
F. 大四男生陷校園貸母親是如何做的
大四男生陷校園貸"黑洞" 還有一個多月,23歲的小謝就將大學本科畢業,這半年來他行將崩潰,母親借錢賣宅基地湊21萬仍不夠還。
2017年6月28日,銀監會發布消息稱,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聯合下發通知,要求一律暫停網路貸款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並明確退出時間表。2017年9月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銀行關閉了給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的「正門」,而各類貸款APP則向學生們打開了「側門」。接下來的線下私貸讓小謝徹底翻不了身。
小謝的媽媽至今都不敢相信兒子會借下這么多錢,而這些錢最後又都流向了哪裡?為了給兒子還債,她除了變賣了家裡的宅基地外,還向親戚朋友們舉債,截至目前已經幫兒子還款21萬元,而剩下的5萬元還在按周產生利息。他最擔心的就是弟弟會因這個事情而走上極端,因為在不久前弟弟就有過輕生的念頭。
來源:華商報
G. 女大學生替父還債陷校園貸七口人在橋洞住13年
非法「校園dai」的危害,大家或許有所耳聞,近日,湖北已發布《通知》,叫停「校園dai」!而在十堰,有一位貧困女大學生,為了替父還債,不慎深陷「校園dai」,一家七口人在橋洞住了13年……
「爽快」的貸款
今年5月20日,李倩一早就回到家。約9時許,李倩聽到外面有人叫父親,她出去一問,是兩個要債的工人。李倩立即給父親打電話,父親說正在向老闆要錢。
11時許,兩名工人又來了,責問李倩,她父親怎麼還不回來,並一直等到下午兩點才走。臨走時,兩名工人讓李倩帶話,他們家裡也揭不開鍋了,再要不到工錢,就要對李奎使用暴力。李倩從對方憤恨的眼神中,看出他們不是說著玩的。
晚上9時,李奎回來了。李倩問父親工人要錢的事,李奎說:「你只管上學,這事別管。」父親剛吃完飯,就有人打來電話要錢。掛斷後電話一直響,父親乾脆不接了。當天晚上,李倩想到父親身體不好,天天為錢的事忙得焦頭爛額,她23歲了卻不能為父親分擔,徹夜未眠。
第二天,李倩決定去銀行辦一張信用卡救急。銀行工作人員說,她還是學生,名下沒有任何財產,不能辦理信用卡。
絕望的李倩回到學校,在一面牆上發現貸款廣告,立即拿出手機,撥了過去。
李倩將家庭情況及自己的實際情況全部告訴對方後,對方爽快答應貸款,並介紹了融資平台。李倩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立即按照對方要求,將自己的身份證號及銀行卡號給對方傳了過去,並在6個貸款平台申請了6筆貸款共計11880元錢,5筆貸款當天到賬,一筆在5月23日到賬。
當晚,李倩將5筆貸款取出來後,交給了母親。母女商議後,決定將錢拿給李奎,讓他去還債,並謊稱是張英發的工資。
無法忍受的威脅
因對校園貸認識不夠,張英和李倩根本沒意識到危險即將來臨。雖然貸款總額是11880元,但扣除15%提成及其它費用後,6筆貸款實際到手的很少。而且一旦不能按時分期還款,利息以及滯納金高得嚇人。
李倩想先解燃眉之急,貸款可以慢慢還。但按照協議,一個月後的6月20日就是還款期限。隨後,李倩到處借錢,並以生活費的名義在小叔處借得1000元錢,其他親戚則無人肯借。
眼見6月20日就要到了,催款電話一個接一個,借來的1000元,有一部分已作為生活費花了,李倩根本拿不出錢還款。迫不得已,李倩給輔導員郭琴打電話,稱要休學打工。
郭琴大吃一驚,隨後讓李倩向學校申請特困生資助。後經一再勸說,李倩才放棄休學的念頭。之後的幾天,李倩多次打電話問郭琴,申請批沒批。郭琴感覺李倩有難言之隱。
6月30日,3000元特困生資助款獲批。拿到錢後,李倩將其中2000元還貸,剩下1000元給媽媽當生活費。
轉眼到了7月初,因之前有部分貸款沒還,加上利息及滯納金,需要還的錢更多了。催款電話一直響個不停。
眼見到了7月中旬,因無錢可還,貸款公司的電話24小時不間斷。不僅如此,貸款公司還威脅,如果不還款,將給她手機通訊錄所有聯系人打電話發簡訊,告訴他們李倩貸款不還。李倩已無法忍受這種威脅,經過兩天思想斗爭後,於7月17日將校園貸的事告訴了郭琴。
因李倩的問題是家庭困難,學校也無能為力,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求助媒體和社會。
李倩在學校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全年級206名學生中,她成績排在10名左右,大一大二都拿到了國家獎學金,大三的獎學金在申請中。大學3年,她沒向家裡要過一分錢,學費和生活費,都是她自己掙的。
李倩在努力學習的同時,找了多份兼職,可她自己每天的生活費不超過5元錢,早上吃饅頭,中午吃米飯,晚上一個素菜加一個饅頭。現在的狀況,對於李倩和她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希望各界好心人能幫幫這個孩子。
首先是她父親的工程問題,老闆跑路她父親沒拿到錢?勞動保障出了問題,勞動部門應該負責?然後是建築漏洞導致裝修漏水,要賠錢,這應該是開發商的問題,為啥找裝修的?再往後是看病沒錢,借錢看病?醫療的問題你懂的!再往後才是校園帶,本身就違法的高利貸,監管去哪了?總結:1走到現在不是一個事導致的,是很多社會問題2人善被人欺,老實人總受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