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小說和古典小說的異同點

現代小說和古典小說的異同點

發布時間: 2022-03-20 21:10:24

『壹』 古代小說現代小說的相同點

古代的小說都是一些富有哲理的、有深遠意義的,而且其中文字簡潔精煉、或者是文言文,比如:《水許傳》、《三國演義》、《聊齋異志》、《儒林外史》等這樣的。 現代的小說都是白話文、通俗易懂、簡潔便了的那種類型,而且其中文字語言風格都是繼承自西洋的,時間一長,反而失去了中華文化語言其獨有特有的魅力,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追問: 說的不錯,可以再補充點么?我寫篇小論文。多找點題材。 回答: 那我給你提供點題材和觀點吧,希望對你寫論文有些幫助: 我國小說經過長期的發展,古今小說產生了差異。但從小說在典型環境中,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塑造典型性格這一表達主題的方式來看,卻是相同的。古今小說描寫典型環境的方法較有差異,留待後面分別討論。這里先來討論小說在故事情發展中,塑造典型性格。 運用藝術概括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小說創作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小說的最主要的特徵。故事情節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託。優秀小說的故事情節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緊緊結合,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也就是從開始到完成塑造典型性格的過程。 塑造典型性格不能脫離故事情節。脫離故事情節描寫人物,即使非常細致,也都毫無意義。優秀小說,即使描寫人物獨處一室的內心活動,也總是緊緊扣住故事情節。《狂人日記》的多次描寫狂人的內心獨白,就都緊緊扣住了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對他的迫害。 故事情節服務於典型性格的塑造。故事情節越典型,越能體現人與人間的關系和矛盾斗爭,就越有利於典型性格的塑造。脫離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節再曲折生動,也都毫無意義。優秀小說,總是以特定的故事情節,服務於特定的典型性格的塑造。《促織》的波瀾起伏、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就很好地起到了服務於塑造成名這個典型性格的作用。 鑒賞小說的故事情節,要緊緊聯系著典型性格,著意體會其中體現的矛盾斗爭,為鑒賞典型性格作好鋪墊。這是鑒賞故事情節的目的,也是鑒賞典型性格的前提條件。 小說的敘述故事情節,有順敘、倒敘、插敘等方法。順敘是基本的敘事方法。倒敘,把故事的結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為作品的開始,作品的主體部分還是順序故事情節。《祝福》是採用倒敘方法的一個範例。插敘,在順敘故事情節當中,插入敘述一些相關內容。《楊修之死》是採用插敘方法的一個範例。倒敘、插敘,都是順敘故事情節中配合使用的敘述方法。 鑒賞小說的故事情節,既要著意體會作品具體運用倒敘、插敘方法的表現力量,又要把倒敘、插敘部分,還原於發生的時間順序之中,展現出故事情節和矛盾斗爭的發展進程,把鑒賞故事情節和鑒賞典型性格統一起來。 塑造典型性格的寫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小說創作也用間接描寫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寫其他人物來襯托、表現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葯》中夏瑜這個典型性格,就是通過描寫華老栓、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關行動、情態、語言,間接描寫、塑造出來的。最常見的還是用直接描寫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這樣,讓人物在矛盾斗爭中說話、行動、神情變化、心理活動,能夠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產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鑒賞小說,主要是鑒賞典型性格。鑒賞典型性格,要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著意體會作品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要在腦海中展開故事情節,展現生活圖景,浮現人物形象,展開人物活動,鋪開相關人物語言、行動所體現的矛盾斗爭,著意體會典型人物在這矛盾斗爭中的語言、行動……的表現意義,深刻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徵;從接觸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當中受到形象的感染,從體會人物個性當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義,理解作品的主題及其社會意義。 追問: 不是我寫…我女朋友寫。應該就是比較這兩個有什麼差異。你能說說你的個人觀點么?網路上搜的,別人也會搜到,老師發現就不好了…… 等會再給加一百分。謝了 回答: 呵呵,你自己給她寫不就OK了,那樣她會更高興的哎。那我自己說下、、本人語言水平不高。 古代小說和現代小說其實是許多相同之處的,但是古代小說有其自身特點和獨特魅力。所以在欣賞的時時候,應該先根據這本古代小說自身的特點、主題來加以欣賞,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釋: 1:了解小說的特點。 2:品析小說的語言。 3: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 所以可以根據《水許傳》來寫,因為該書語言精煉、使用古白話文寫的,而且人物眾多,108位。 再說說現代,現代的小說作品很多,如: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周立武的《巨獸》、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 這些現代小說實際只是突破古代小說思維方式,使人物形象經典化、簡單化,甚至以該人物為書的主角,過多描寫主角內心自白、感情思想等等,隨是這樣,但反而失去了古代小說原本應有的精華,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所以說,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和無知的。 通過對比: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小說的真正內涵意義: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最後樓主再把《紅樓》、《水許》、《儒林》、《三國》這任意基本和現代小說作下對比就可以看出差異和區別了,按照現代人的思維是無法正常寫出古文風的那種經典小說了。

『貳』 古典小說與現代小說的區別

1、古典小說裡面沒有人物的心裡描寫,西方的小說裡面有,而現代很多小說都借鑒了西方的小說在裡面加入了大量的人物心裡描寫。
2、古典小說一半作者都是站在客觀或者說是講故事的角度,在講述的時候還是以第三者的身份進行描寫,現代的小說在寫的時候,許多作者都是以第一人稱的身份寫的。
3、古典小說一般都是以話本為基礎,所以寫的時候更加註重的是講故事,但是現代小說不是,許多作者在寫故事的時候加入了大量的自己的主觀意見,甚至都不在乎小說的故事性。

『叄』 現代小說和古代文人創作的小說有區別嗎,為什麼寫小說的人越來越多

有區別,古代小說一般比較難懂,而且可能有多方面含義。而如今是一個網路的時代,讀者的口味更加豐富,因此小說的種類也很多,內容也很豐富,作者的作品能夠在網路上飛速傳播,盈利能力也較強,所以寫小說的人越來越多。現在的現代小說有很多是非常優秀的,它們往往能反應一個時代普通老百姓的社會態度和社會生活,例如,王安憶1995年的《長恨歌》,它不僅於2019年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還曾一度於2006年就被改編成電視劇《長恨歌》,由張可頤主演,你沒有看錯,就是主演港劇《金枝與欲孽》的「張可頤」。此外,像劉震雲《手機》、賈平凹《秦腔》、陳忠實《白鹿原》、路遙《平凡的世界》都質量非常高。

還有就是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肆』 以具體論點論證中國古典小說和中國近現代小說的差異性

反映現實、鑒賞古代小說的語言三個角度入手:或淡化情節、阿城。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所有這些小說;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徐星的《無主題變奏》。……而我們應該知道;或追求情節的詩化,王安憶的《小鮑庄》,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情感、汪曾棋的一些作品、虛化或怪誕化;古代小說重情節,就是古代白話、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何士黨的《喜悅》,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而呈模糊性;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可以不要主題意旨。這里有一個對故事,一方面有善惡,具體可以從了解古代小說的特點,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或使情節抽象化、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具體,動人心弦的沖突: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古今小說有許多相通之處,小說是以人物,但古代小說也有其自身特點,也應有科學理解,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劉震雲的《塔鋪》。逼真、情節,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黃燦的《孤島》,如張承志的《大坂》,香雪》。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因此,以意境取勝,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
同時:「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立足現實,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方方的《風景》等,故事的檢驗標准。
簡言之,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是非之分。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懸念,如鐵凝的《哦、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不能以此為據,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應根據古代小說自身的特點來加以欣賞,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因而欣賞時,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描寫人物。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單向指定式;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如何立偉的《白色鳥》,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欣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通過情節表現人物,是人民群眾思想,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意境,無疑是淺薄無知的;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以及殘雪,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

『伍』 中國古典小說和現代小說的區別

年代不同,寫作的素材也不同,同時人物的刻畫環境更不相同,思維隨著年代的更新而更新。這是我的意見

『陸』 中國現代文學與古典文學的區別有哪些 回答的專業點,我老婆考試用的、謝謝了

一般來講中國古典文學即指中國古代文學。其與現代文學分界大致以時間為界,不是1840年(那是歷史的分界),而是1919新文學運動為分界,1919年到1949年的文學稱為現代文學,1949年後文學稱為當代文學。有時候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合稱中國現當代文學,以區別中國古代文學。然而這裡面又一個奇怪的現象,1919年後的寫作的古典詩詞和古文到底是不是現當代文學?從現當代文學研究者的定義來看(即以時間為定義),它們確實是現當代文學,然而所有討論現當代文學的論著以及研究者在談現當代文學時都不談古典詩詞和古文。所以中國古代文學與現當代文學只是現代學者給出的一個滑稽的定義。
古典文學更講究壓韻、對仗及不求甚解,文意更為隱藏,言有盡而意無窮; 現代文學以通俗而直接,隨意和隨心。
現代文學是在中國不斷發展中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的文學。建立了話劇、新詩、現代小說、雜文、散文詩、報告文學等新的文學體裁,在敘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寫手段及結構組成上,都有新的創造,具有現代化的特點
這是我上課記得筆記,很專業了,你可以挑重點回答下,一般這種問題沒有固定界限和答案

『柒』 要有論點並且論證中國古典小說與中國近現代小說的差異

我以為金庸與古龍的小說,有六個大不同。

首先,小說的背景不同。金庸的小說既有歷史的影子,又有新的藝術創造,他的《書劍恩仇錄》寫到乾隆與陳閣老,在《鹿鼎記》中寫到康熙與鰲拜,在《倚天屠龍記》中寫到朱元璋與徐達,都是有史可查的名人,他用了三分歷史七分小說的藝術手法,半真半假,假中有真。而古龍寫小說,則撇開歷史不談,他設置的小說環境幾乎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既馳騁想像,又合情合理。

第二,對社會環境與風俗人情的描寫不同。金庸在作景物描寫時,大抵有明確的地理位置,寫江南、寫塞北、寫少林、寫武當,都有詳盡具體的描繪,給人以歷史知識的熏陶。而古龍寫小鎮、寫山莊、寫山巒、寫流水,都是信手拈來,無中生有,盡情發揮。一個靠寫實而兼以藝術加工,一個靠激情來構思理想中的社會;在金庸的小說中能領略社會風情,而古龍的小說則是人情世界的坦露。

第三,兩人小說的結構不同。金庸既擺脫了舊武俠小說陳舊的寫法,又繼承了傳統文學的嚴謹結構,因為他寫過電影劇本,又不時運用西方心理描寫手段,來充實結構的多層次與多視角,他的小說,放得開,收得攏,前後呼應,一氣呵成。寫歷史又不呆板、拘泥。《笑傲江湖》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金庸有些小說,長達五卷,有一百多萬字,可自始至終主題鮮明,構思嚴密。可見其扎實的藝術功力。相比之下,古龍則不太講究結構,他有意識地引入西歐文學的表現方法,一路寫來,奇峰突起,設置懸念,撲朔迷離,但由於一味追求情節的離奇,難免有顧首不顧尾的毛病。幸虧古龍才氣橫溢,盡管結構上時有破綻,但由於寫法新穎,想像奇特,兼有如珠妙語,也令讀者大開眼界,愛不釋手,自成一種武俠小說的新文體。

第四,在故事銜接上,也各有各的高明手法。金庸依靠環環相扣的情節來組織故事;而古龍則以製造懸念來吸引讀者,前者叫人越讀越感受到作者的想像奇突,後者則令讀者進入一個撲朔迷離的藝術天地。

第五,在人物典型塑造上,也各有自己對藝術典型的偏愛。金庸筆下,芸芸眾生,除韋小寶外,他最擅長塑造朴實無華的英雄人物,如郭靖、喬峰,都顯得厚道、忠誠、大度,甚至有點魯鈍而謙恭;古龍則不同,他更善於描摹英雄人物的機智、瀟灑、豪放和不拘小節,如陸小鳳、楚留香、李尋歡、江小魚。相比之下,金庸寫機智的人物,未免遜色;古龍筆下的鐵中棠、沈浪,也不如陸小風、楚留香寫得精彩而感人。

第六,金庸與古龍最大的差別,還是在兩人的語言表達上。金庸的文體,在梁羽生新派武俠小說的基礎上,為之一變,他的語言老練沉著,博大精深,既成功地繼承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語言,又融入新文藝的筆觸,由於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使老讀者不致生厭,新讀者又擊掌叫好。古龍則追求武俠小說的語言歐化,他擅長寫短句與分行式,對話中多警句,交代事情來龍去脈,多段落、多層次,他力求把句子寫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給人一種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龍在語言上的創新,當然不是說絕對成功,他的某些小說,如《天涯·明月·刀》就有過分追求散文詩的傾向,讀來太雅,令讀者困惑。但古龍的新文體畢竟突破了武俠小說的原有文體,並形成了一種自己的新的語言藝術風格。

『捌』 古代小說與現代小說的異同

古代小說比較質朴、感性,道德倫理觀念往往較強。而現代小說更逼近生活,排除一些商業小說外,現代小說更加隨性。

『玖』 現代小說與古典小說的區別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呵呵,不好意思,分給我吧...

『拾』 場景描寫在古典小說與現代小說中的不同功效

古典小說中的場景是細致確切的現代小說中的場景是模糊虛幻的。古典小說中的場景描寫體現l小說的真實性,充滿了物質感。現代小說中的場景描寫更傾向於揭示人類存在的本質,是虛幻的。

熱點內容
校園青春小說學姐來襲 發布:2025-02-06 23:15:59 瀏覽:713
悸動校園同類型的小說 發布:2025-02-06 23:05:25 瀏覽:773
小說字數排行榜前十名完結 發布:2025-02-06 23:02:05 瀏覽:416
男主是女主上級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2-06 22:34:12 瀏覽:973
女的收穿越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06 22:18:34 瀏覽:268
求好看的古言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6 22:13:35 瀏覽:718
歐美長篇暢銷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6 22:11:43 瀏覽:931
好看的混沌神魔小說 發布:2025-02-06 21:36:51 瀏覽:193
近期現代網路小說 發布:2025-02-06 21:35:41 瀏覽:641
清朝小說言情甜文 發布:2025-02-06 21:13:35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