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中國現代文學第一個十年的小說

中國現代文學第一個十年的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3-12 18:35:39

1. 舉例論中國現代文學第一個十年中國現代小說的發展流派

例如。「鄉土小說」,被認為是五四文學革命以後興起的一個最早的現實主義小說流派。它大約形成於1923年左右,主要是指靠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農村(包括鄉鎮)的生活,帶有濃重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成員以文學研究會作家為主,也包括語絲社、未名社的一部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潘訓、許傑、許欽文、魯彥、彭家煌、台靜農、蹇先艾、王任叔、黎錦明等。

2. 中國現代文學第一個十年產生的喜劇作品有哪些類型

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以幽默為主的喜劇,如胡適的《終身大事》等劇,風格輕松活潑;一是以諷刺為主的喜劇,如丁西林的《壓迫》等劇,風格辛辣犀利。

3.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十年和第二個十年的比較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十年(1917-1927)一、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 徹底批判、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體系;始終貫穿、體現了個性解放、民主與科學並探索社會解放道路的啟蒙思想主題;以農民、平民勞動者、新型知識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舊文學主人公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文學觀念的重大變化與文學語言、文體形式的革新解放,奠定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基本審美價值取向和多元並存的接受心理基礎;自覺地借鑒、吸收外國文學及文化的營養,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脫離傳統的開放性現代文學。部分新文學倡導者存在偏激情緒,對某些傳統事物缺少具體分析,以致簡單否定。二、二十年代的小說 體上看,20年代小說創作比較活躍,但大家不多,長篇巨著很少。就創作個體而言,魯迅一枝獨秀,葉紹鈞、郁達夫成就較大;就創作流派而言,主要有人生派寫實小說(問題小說、鄉土小說)和浪漫抒情小說(前期創造社、淺草—沉鍾社、彌灑社,郁達夫、郭沫若等)。三、二十年代的詩歌 胡適是五四新詩革命最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其《嘗試集》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白話詩集。繼而劉半農、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等紛紛創作新詩。但這些嘗試之作,平實直露者多,蘊藉婉曲者少,詩味不濃;為新詩作出重大貢獻、奠定其穩固地位的,是郭沫若的《女神》;湖畔詩人汪靜之等的愛情詩給新詩壇帶來一股青春的氣息;冰心的詩集《繁星》和《春水》,富有哲理與意境美;曾被魯迅譽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馮至的詩集《昨日之歌》,風格以精緻幽婉見長;徐志摩、聞一多提倡的新格律詩,反對過於歐化和散文化的傾向,注意融合中西詩藝的長處,為新詩藝術的成熟作出了重要貢獻。四、二十年代的散文 二十年代的散文創作異彩紛呈、成績斐然。如魯迅所言:「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魯迅犀利潑辣的雜文,意境深遠的散文詩,周作人沖淡平和的「言志」小品文(是對文以載道的封建傳統的「和平瓦解」);冰心清麗真純、溫婉纏綿的散文;朱自清精緻縝密的抒情散文;林語堂頗具嘲諷幽默味的小品文等。五、20年代的話劇 話劇源於歐洲,20世紀初傳入我國。胡適的獨幕劇《終身大事》是一次有重要意義的大膽嘗試;丁西林的《一隻馬蜂》《壓迫》等獨幕喜劇特色鮮明,形成了五四時期喜劇創作的一座高峰;歐陽予倩的《潑婦》、洪深的《趙閻王》等在中國現代話劇發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田漢的《咖啡店之一夜》、郭沫若的《三個叛逆的女性》等浪漫主義劇作有更高的藝術成就。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二個十年(1928-1937)一、小說 長篇小說碩果累累,名家輩出。除了茅盾的《子夜》《蝕》,老舍的《駱駝祥子》《二馬》《離婚》,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沈從文的《邊城》,還有蕭紅的《生死場》,蕭軍的《八月的鄉村》,蔣光慈的《短褲黨》《田野的風》,葉聖陶的《倪煥之》,丁玲的《一九三0春在上海》,李劼人的《死水微瀾》,王統照的《山雨》等。 短篇小說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和人們的內心世界,無論是思想內容的深刻,還是藝術表現的圓熟都超過了上一時期的作品。葉紫的《豐收》,茅盾的《春蠶》,老舍的《斷魂槍》、吳組緗的《樊家鋪》,張天翼的《包氏父子》,沙汀的《代理縣長》,柔石的《為奴隸的母親》,施蟄存的《梅雨之夕》,艾蕪的《山峽中》,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等。二 、詩歌 本時期詩歌在現實性、戰斗性上有所增強,如殷夫的詩蒲風的詩,臧克家的詩等;藝術上仍保持著探索的活力,如後期新月派詩人陳夢家等的作品,追求用暗示、象徵等手法營造意境,醉心於詩歌形式的創新,內容上則遠離現實生活;戴望舒為代表的現代派詩人,追求詩情與詩形的現代性,藉助朦朧的意象,傾訴著靈魂受傷後的纏綿低回的情緒;卞之琳也注意借鑒西方現代主義詩歌表現手法,但重在傳達詩的哲理意味,如《斷章》。三、散文 不同種類的散文都有精品問世。魯迅《二心集》《偽自由書》《花邊文學》等多部雜文集中的作品,活潑尖銳,犀利深刻;瞿秋白、徐懋庸等人的雜文,也與魯迅雜文風格相近;何其芳的《畫夢錄》精緻典雅;李廣田的《畫廊集》樸野渾厚;沈從文的《湘行散記》簡練雋永;豐子愷的《緣緣堂隨筆》真摯朴訥;林語堂的《大荒集》幽默閑適。四、戲劇 經過十年的探索,在本時期走向成熟,其標志是曹禺的《雷雨》《日出》,重要作品還有田漢的《名優之死》,洪深的《五奎橋》,李健吾的《這不過是春天》等。

4. 現代文學第一個十年中知識分子面臨的殘酷現實是什麼

第一個十年(1917-1927):通常稱「五四」時期的文學。1917年1月,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發表於《新青年》,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響應。
他們主要面臨的是開拓創新,宣揚新思潮、幫助人們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激勵人們覺醒的歷史任務。但是他們的文字是極端的,一味的宣揚新思想,摒棄舊傳統,沒有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一點是非常可惜的。
1917年1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號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八不主義」,這是最早正式探討文學革命新方案的文章。1917年2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發表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提出「三大主義」。

1、周作人的《人的文學》和《平民文學》,從理論上提出建設新文學的構想。

2、1918年1月,《新青年》編輯部擴大了陣營。1918年1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號,首次刊發了胡適、沈尹默、劉半農三人創作的九篇白話新詩。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發表魯迅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3、1918年4月,《新青年》開辟了「隨感錄」專欄,刊發「隨感錄」式的短小的時評或雜感,是現代散文最早出現的品種。真正有意識地把散文作為一種文學體裁來創作是從1919年開始的,周作人於1921年6月發表了《美文》,對推動中國現代散文的自覺發展有重要意義。

4、1918年5月,劉半農發表《賣蘿卜的詩人》,是中國現代最早出現的無韻詩,1918年7月,他又發表《窗紙》、《無聊》,是中國現代最早出現的散文詩。

5、1920年3月,中國現代第一部白話新詩集,胡適的詩集《嘗試集》出版。

6、1920年,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認白話為「國語」,通令國民學校採用。

7、復古派主要有兩個:「學衡派」和「甲寅派」。

8、陳衡哲是最早創作白話小說的女作家,1920年《新青年》上發表小說《小雨點》,是中國現代最早的童話小說。

9、自春柳社開始,話劇逐漸引入中國。胡適於1919年3月發表的《終身大事》,是中國現代第一部刊載於正式刊物的話劇。

10、1921年5月,「五四」文學革命後最早的話劇社團「民眾戲劇社」成立於北京。

11、1921年冬「戲劇協社」成立於上海。

12、茅盾唯一的話劇作品:《清明前後》。

13、文學研究會:1921年1月成立於北京,主要發起人有沈雁冰、葉紹鈞、鄭振鐸、王統照、周作人、許地山等12人。(多選)

14、創造社:1921年7月成立於日本,主要發起人有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多選)。

15、張資平的《沖積期化石》是現代文學史上最早正式出生的長篇小說。

16、1921年10月,郁達夫出版小說集《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集。

5. 綜述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第一個十年新詩的發展歷程

中國現代文學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時期,即三個十年。
第一個十年(1917~1927),一般習稱「五四」時期的文學。
1917年初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隨後,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呼應文學革命的主張,推進文學革命的發展。以魯迅、郭沫若等人為代表所創作的新文學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表明了新文學的實質性進展。

小說方面,有魯迅劃時代的《狂人日記》和後來結集在《吶喊》、《彷徨》中的諸篇小說,還有葉紹鈞、汪敬熙、冰心、郁達夫等一大批新文學作家創作了內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說;詩歌方面,出現了胡適、劉半農、沈尹默、劉大白等大批白話新詩人,以白話新詩沖破了千百年來舊體格律詩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內容和藝術的特有氣勢開創了自由體白話新詩的一代詩風;散文方面,成就體現在魯迅、李大釗等人創作的大量文藝短論(即隨感錄和雜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許地山等人創作的抒情敘事散文(即「美文」),還有瞿秋白創作的《餓鄉紀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訊報道,出現了報告文學的最初萌芽。

所有這些創作呈現出開創一代文風的嶄新氣象,充滿了破舊立新的「五四」時代精神。1921年以後,還出現了「問題小說」、「身邊小說」、「鄉土文學」、「語絲文體」、「象徵派」詩歌等豐富多姿的風格流派。這些社團流派的出現,表明了新文學的成熟和壯大。

中國現代文學是在中國社會內部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條件下﹐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的文學。它不僅用現代語言表現現代科學民主思想﹐而且在藝術形式與表現手法上都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建立了話劇﹑新詩﹑現代小說﹑雜文﹑散文詩﹑報告文學等新的文學體裁﹐在敘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寫手段及結構組成上﹐都有新的創造﹐具有現代化的特點﹐從而與世界文學潮流相一致﹐成為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文學。

6. 中國現當代文學第一個十年的作家有哪些】

你問的應該是現代文學的第一個十年吧~當代文學是第一個十七年。現當代文學第一個十年的說法不嚴謹。
理論方面有 胡適,陳獨秀,李大釗
小說方面:魯迅,郁達夫,馮文炳(後來的廢名),許地山,陳鶴翔,陶晶孫,許欽文,許傑,葉紹鈞(後來的葉聖陶),冰心,羅家倫,彭家煌,魯彥,廬隱
戲劇方面:田漢,丁西林,任天知,李叔同,歐陽予倩,洪深
散文方面:魯迅,周作人,林語堂,陳西瀅,梁遇春,朱自清
詩歌方面:郭沫若,宗白華,冰心,徐志摩,聞一多,朱湘,孫大雨,康白情,胡適,俞平伯,李金發,穆木天,王獨清,應修人,馮雪峰,潘漠華
能想到的就這些了,希望能幫到你咯~

7.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三個十年

中國現代文學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時期,即三個十年。

1、第一個十年(1917~1927),開拓期,一般習稱「五四」時期的文學。

1917年初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隨後,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呼應文學革命的主張,推進文學革命的發展。

以魯迅、郭沫若等人為代表所創作的新文學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表明了新文學的實質性進展。

小說方面,有魯迅劃時代的《狂人日記》和後來結集在《吶喊》、《彷徨》中的諸篇小說,還有葉紹鈞、汪敬熙、冰心、郁達夫等一大批新文學作家創作了內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說。

詩歌方面,出現了胡適、劉半農、沈尹默、劉大白等大批白話新詩人,以白話新詩沖破了千百年來舊體格律詩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內容和藝術的特有氣勢開創了自由體白話新詩的一代詩風。

散文方面的成就體現在魯迅、李大釗等人創作的大量文藝短論(即隨感錄和雜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許地山等人創作的抒情敘事散文(即「美文」),還有瞿秋白創作的《餓鄉紀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訊報道,出現了報告文學的最初萌芽。

所有這些創作呈現出開創一代文風的嶄新氣象,充滿了破舊立新的「五四」時代精神。1921年以後,還出現了「問題小說」、「身邊小說」、「鄉土文學」、「語絲文體」、「象徵派」詩歌等豐富多姿的風格流派。這些社團流派的出現,表明了新文學的成熟和壯大。

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徹底批判、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體系,始終貫穿體現了個性解放、民主與科學並探索社會解放道路的啟蒙思想主題;以農民、平民勞動者、新型知識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舊文學主人公帝王將相、才子佳人。

文學觀念的重大變化與文學語言、文體形式的革新解放,奠定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基本審美價值取向和多元並存的接受心理基礎。

自覺地借鑒、吸收外國文學及文化的營養,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脫離傳統的開放性現代文學。部分新文學倡導者存在偏激情緒,對某些傳統事物缺少具體分析,以致簡單否定。

2、第二個十年(1927~1937),豐收期,通常也叫「左聯」時期的文學。

表明文學創作達到了新的思想深度。

茅盾這一時期的現實主義代表作《子夜》、《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等,還有蔣光赤、洪深、田漢、臧克家、丁玲、張天翼、葉紫、洪靈菲以及「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中國詩歌會等等作家、群體的創作,都顯示了左翼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創作的輝煌成就。

3、第三個十年(1937—1949),轉折期,包括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

前一階段是抗戰初期的文學。圍繞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藝作品,如街頭詩、獨幕劇等,也出現了一些大型的集體創作。

後一階段在解放區,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解決了文藝大眾化等一系列「五四」以來重要的文藝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階段。國統區很多作品在藝術風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眾化的方向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7)中國現代文學第一個十年的小說擴展閱讀

中國現代文學的思想內容

第一個十年(1917-1927):民主意識、科學精神、社會主義思想。

第二個十年(1927-1937):階級解放意識,左翼革命文學的社會主義意識,民主主義、自由主義人文主義文學意識並存。

第三個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識和人民解放意識,多地域、多元化、大眾化的文學。

創作方法

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現實主義為主潮。

代表作家

魯迅、沈從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張愛玲、徐志摩、聞一多、丁玲、趙樹理、戴望舒、蕭紅、艾蕪、錢鍾書、艾青、路翎、穆旦等。

主要作品

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野草》。

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鋪子》。

徐志摩、聞一多的詩歌;沈從文的《邊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趙樹理的小說;艾青、穆旦的詩歌;張愛玲的小說等。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現代文學

8. 現代文學第一個十年的整體特徵

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一個十年文學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 1917年初到1919年「五四」爆發,為文學革命初期;
(2)「五四」到1926年「三·一八」慘案,是思想解放和創作最為活躍的時期;
(3)此後到1927年「四·一二」事變,相對沉寂並轉向「革命文學」提倡的實驗期。

其整體特徵是: 重視文學的啟蒙作用,理性精神凸顯; 作品中感傷的情調流行 ;作者主體自覺追求個性化;由於受外國文學的影響,此階段作品嘗試多樣創作方法

9. 中國現代文學史三個十年中小說的異同

可以總體簡要概括如下:

「三個十年」中,小說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有很多題材或內容(如鄉土文學、問題小說等)貫穿了30年。

「第一個十年(1919—1929)」小說主要以短篇創作為主,風格迥異,創作小說的社團眾多,不過語言較直露,作品內涵挖掘不深。

「第二個十年(1929—1939)」小說主要以反映社會(尤其是農村)矛盾與抗日救亡為主,「左聯」、「東北作家群」等創作的小說很有特色,篇幅以中長篇居多。

「第三個十年(1939—1949)」小說可根據創作地點明顯分為「解放區小說」與「國統區小說」,前者以歌頌為主,後者以諷刺揭露為主,另外有些異域風情的小說作品有相當參考借鑒意義。

這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三個十年中小說的異同。

熱點內容
修真後宮爽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8 03:03:35 瀏覽:158
有個聽書對叫什麼軟體 發布:2025-02-08 02:59:22 瀏覽:180
現代小說女主叫盛可以 發布:2025-02-08 02:19:48 瀏覽:942
仿寫一則最短科幻小說 發布:2025-02-08 02:03:24 瀏覽:195
2000章以上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8 01:50:59 瀏覽:9
最熱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8 01:41:04 瀏覽:931
賭徒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2-08 01:26:30 瀏覽:819
主角是惡魔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8 01:24:09 瀏覽:914
夏紫曦穆景天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2-08 01:16:30 瀏覽:42
黑暗刺客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8 01:16:27 瀏覽:911